A:據媒體訪問沙烏地城鄉暨住宅事務部(Ministry of Municipal and Rural Affairs and Housing)部長Majid Al-Hogail報導,沙烏地不動產業本(2021)年共創造4萬個就業機會,並吸引民間企業投資逾3,850億里雅(約1,030億美元),係貢獻GDP第2大產業,且帶動其他120項產業發展。 A部長表示,沙烏地不動產市場需求未來5年將持續成長,補助房貸契約將增加50萬件至120萬件,總金額將達6,000億里雅,另沙烏地不動產建案之當地自製率已自35%大幅提升至目前的81%,已超過政府所訂之75%目標。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s Resoruces)最新統計報導,沙烏地礦業本(2021)年前10月營收總計逾7億2400萬里雅(約1億9,280萬美元)創新高,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27%。 上述統計亦顯示,此間沙烏地核發礦業許可共計690件,其中517件為建材採掘許可,現行有效礦業許可則累計1,913件,其中首都利雅德地區佔388件最多,其次為麥加地區373件及麥地那地區210件。 沙烏地持續推行2030願景政策(Vision 2030),而採礦、能源、石化等產業被視為支撐經濟成長之三大支柱,用以多元化經濟發展以降低對石油產業之高度依賴,其中,礦業於2030年前創造龐大就業機會,可能僱用25萬6,000名專業地質學家及工程師。

A: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El Portafolio)報導,依據哥國國家交通單一登記處及永續交通協會(Andemos)資料統計,2021年12月哥國新車登記達2萬5,303輛,累計2021全年哥國新汽車領牌數達25萬497輛。較2020年同期18萬8,665輛成長32.77%。其中哥國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共銷售1萬7,702輛,較上年同期成長194.8%。電動車銷售僅達1,712輛,其餘均為油電混合車。 本年哥國新汽車銷售歷經年初疫情封城限制、第二季全國罷工及全國外貿物流成本上漲等負面衝擊,導致整體銷售仍略低於2019年同期的26萬3684輛。倘以廠牌為區別,主要銷售車分別為:Renault 4萬8,032輛、Chevrolet 3萬4,624輛、 Mazda 2萬3,947輛、Nissan 2萬179輛及Kia 1萬7,731輛。此外本年在商用車方面,消費者較喜愛其他車型高於商用巴士,故商用巴士較上年同期衰退32.8%。另外在高級廠牌車銷售方面,以本年12月為例,因受到供應量不足影響,平均銷售衰退13.2%。其中BMW銷售246輛成長9.8%,其次Volvo銷售107衰退20.1%,Mercedes Benz銷售89輛則衰退51.1%。 展望2022年,哥國汽車業將面臨美元匯率變動、Covid-19變異病毒不確定性可能嚴重打擊汽車業的全球物流供應,以及哥國總統選舉不確定性等方面的挑戰。儘管如此,該行業業者仍非常樂觀,預估由於疫情後家庭支出增加、上年度新汽車供應交付不足,以及經濟成長等,帶動哥國汽車業前景展望樂觀。

A:聯邦運輸部(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日前指出,考量5G通信技術可能干擾飛航安全儀器,希望電信業者們能延後推出5G;不過全國兩大電信商AT&T和威瑞森(Verizon)2日發聲明表示拒絕,並引用法國的規範作為後盾。 5G無線通信技術服務原定於本周推出, 但上個月全球兩大航空公司空中巴士(Airbus)和波音(Boeing)向當局致函警告,5G訊號的可能干擾重要的飛航安全儀器。 2電信商舉法國例子 認為避開禁區即可 對此AT&T執行長史塔基(John Stankey)和威瑞森執行長韋斯特伯格(Hans Vestberg)以公開聲明回覆,依照去年的規畫5G服務將於2022上半年推出,並限於特定區域使用,「遵守目前法國的C頻段禁區規範」;不過兩國的C頻段部署仍略有差異,故會稍作調整,包括「某些機場跑道周圍的禁區」,預計以此持續實施至7月5日。 「眾所皆知,美國和法國每天往來的航班非常多,而法國正以自身為例向全球示範5G與飛航安全得以共存的現實,」兩位執行長在聲明中表示:「美法兩國的法規大致相同,倘若美國的飛機得以在法國飛行,反之亦應可行。」 根據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聲明中,他們正在檢視AT&T和威瑞森的聲明以做出對策;但空服員協會(Association of Flight Attendants-CWA)主席莎拉‧尼爾森(Sara Nelson)2日在推特上表示,希望雙方都能誠心解決問題,並指電信業者的聲明中有些措詞可能容易引起誤會:「這凸顯雙方並非就同一個事實進行討論,無論是飛航或通信技術,這都不是在同一個國家。」 聯邦運輸部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和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局長狄克森(Stephen Dickson)31日就曾向兩家電信業者要求配合延後最多兩周的時間再推出5G服務;但兩家公司表示,只要排除特定機場區域,5G服務仍可照常推行。 布塔朱吉和狄克森回應,FAA將與航空業者「協助定義可執行5G服務的緩衝區,同時評估這些機場周圍的干擾狀況」。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87/6005787?from=wj_catelistnews  

A:華爾街日報報導,截至去年12月15日,投資人對美國早期階段的新創公司總計挹注930億美元資金,創下新高,而且是五年前的三倍,反映資金充沛,且顯示市場對新創公司的投資熱潮方興未艾。 押寶這個領域的投資人認為,新創公司具有大量的成長空間。他們充滿信心,因為許多新創公司已取得網路泡沫熱潮以來最佳的報酬,歸功於軟體業蓬勃發展,和雲端運算軟體業者Snowflake及外送平台DoorDash等公司交出數十億美元獲利佳績。全球民間新創公司的總估值已攀升至數兆美元,成為一大投資類別。 根據PitchBook數據公司,截至去年12月中旬,投資人向美國初期新創企業注資創紀錄的930億美元,超越2020年的520億美元,以及2016年的300億美元。 隨著資金持續湧入,推升新創公司估值飆升。PitchBook表示,在2021年成立、獲得種子輪和初期投資的新創公司,估值中位數達到2,600萬美元,遠高於2020年的1,600萬美元,和2016年的1,300萬美元。 舉例來說,在17個月前剛成立第一家實體門市的小型咖啡商Blank Street,正是新創公司初期融資熱潮的受惠者之一,該公司在一年內已收到第三輪融資的承諾。Blank Street執行長孟達說,在籌得2,500萬美元資金後不到三個月,再度獲得3,500萬美元投資。他認為,目前資金氾濫,且比過去往更容易籌資。 這股投資熱潮已使部分知名投資人警告市場過熱。矽谷圈人士擔憂新創公司的估值攀升已非新鮮事,但仍值得注意。 Union Square創投公司合夥人威爾森在部落格撰文說,在少數幾輪融資中,有些企業估值被推升至1億美元,但這些企業尚未推出可持續經營的商業模式。一談到投資人,威爾森說:「他們被沖昏頭了。」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6006896?from=wj_catelistnews  

A:阿根廷政府公報2021年12月29日刊載生產部工業、知識經濟及對外貿易總署第1161/2021號決議如下: 一、阿根廷PETROQUÍMICA ARGENTINA S.A.公司及DUTCH STARCHES INTERNATIONAL S.A公司申請,對自中國大陸及荷蘭進口之苯甲酸鈉(南方共同市場稅則號列2916.31.21)展開反傾銷調查。初步調查涉案產品之傾銷差額分別為中國大陸7.63%及荷蘭32.98%,且對阿國同類產品產業造成損害。 二、本案利害關係人須依據生產部工業、知識經濟及對外貿易總署2020年6月8日第77/2020決議,下載問卷參與調查及申請文件審閱。同時,可於現行法規規定期限內,至阿國對外貿易委員會之網站(www.argentina.gob.ar/cnce/cuestionarios),下載相關問卷資料,另有關該委員會之文件審閱申請及關係人登記,亦須符合上述第77/2020決議規定。 三、本案利害關係人可於10個工作天內就初步判定提供證據供阿根廷調查單位參考。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03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反壟斷辦公室UOKiK對德國擁有的連鎖超市Kaufland處以約1.4 億波幣(3,050 萬歐元)的罰款,原因是剝削其供應商及蔬菜貼錯標籤。   UOKiK的一項調查發現,在波蘭經營連鎖店的 Kaufland Polska Markety公司透過要求食品和農產品供應商降低價格以「利用其合約優勢」。根據UOKiK的說法,該公司還對一些未包含在其合約中的供應施加了額外的折扣。波蘭反壟斷辦公室計算出此不公平的追溯折扣是從176家供應商處獲得的,總額超過3,000萬波幣(650萬歐元)。UOKiK指出,供應商主要是中小型企業家以及農場和生產者團體。   另調查還發現,Kaufland公司有時會利用與生產商簽訂的新合約與失效合約之間的差距,導致供應商在不知道新合約的最終條件的情況下供應貨物。結果,800家供應商中有72家不得不支付一些「不利補償」(unfavourable compensations),總計3,700萬波幣(800萬歐元)。對於該公司這些針對供應商的違法行為,UOKiK將對該公司處以1.24 億波幣(2,700萬歐元)的罰款。   另Kaufland Polska Markety公司還因蔬菜在原產國(country of origin)方面「經常」貼錯標籤而被罰款1,320萬波幣(290萬歐元)。UOKiK的決定不是最終裁定,該公司可以在法庭上提出上訴。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03  PAP, TVP World   波蘭駐歐盟代表Andrzej Sadoś向波蘭新聞局(PAP)表示,歐盟執委會關於所謂的歐盟“綠色分類法”(green taxonomy))的提案對波蘭極為有利,因為它考慮到天然氣和核能在歐盟中的角色。   歐盟執委會內閣首長於12月31日就所謂的分類法(taxonomy)計畫達成協議,其中歐盟執委會提議將核能及天然氣歸類為「綠色」能源。這種分類意味著對這些來源的投資將能夠從歐盟和金融市場獲得資金。   Sadoś代表表示,歐盟會員國於1月12日將就該計畫發表意見。然後將進行執委會委員團(College of Commissioners)會議。波蘭的專家目前正在對其進行分析。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在2022年的前幾週將專注於此議題上的工作。   正如Sadoś代表所說,該計畫中包含的條款是波蘭和法國合作的具體例子,因為兩國都希望將天然氣和核能納入分類法。一旦獲得執委會委員團的批准,該提案將提交理事會會議(Council meeting),理事會會議只能以21個會員國的絕大多數拒絕該提案。不過,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可能發生。根據歐盟執委會的提議,對核電廠的投資將至少在未來20年內維持開放,而在天然氣領域至少在10年內維持開放。   根據歐盟執委會關於歐盟永續活動分類法的建議,如果擁有核電廠的國家能夠安全處置放射性廢物並且不對環境造成「重大破壞」,生產核能應被視為一種永續的經濟活動,而新核電廠的建設將被視為「綠色」許可直至2045年。   歐盟進口其使用的約75%的天然氣,其中大部分來自俄羅斯。面對能源危機,一些歐盟會員國開始指責俄羅斯人為抬高天然氣價格,並開始推動加速從天然氣進口轉向使用再生能源。波蘭第一座核電廠計劃在2033年開始啟用。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01    PAP, IAR, Dziennik Gazeta Prawna   波蘭政府於1月1日週六對波蘭司機實施了更嚴格的交通規則及更嚴厲的罰款,以提高道路安全。根據新規定,交通違規的最高罰款將從5,000波幣(1,080歐元,1,215美元)提高到30,000 波幣(6,500歐元,7,300美元)。   波蘭基礎建設部副部長Rafał Weber表示,將對道路上最危險的行為處以最嚴厲的罰款。在人行橫道上不尊重行人的司機將面臨不少於3,000波幣的罰款。而超速超過限制30公里/小時將被處以最低800波幣的罰款。   據波蘭新聞局(PAP)報導,波蘭總統Andrzej Duda在國會兩院以壓倒性多數批准後簽署了該計劃。據Dziennik Gazeta Prawna日報援引某位專家的話稱,新規定為行人導入了更多的法律保護,如果警方適當執行,將可減少人行道上的事故。 據 PAP 報導,新規定多年來還首次大幅提高罰款。該計畫是波蘭政府於 7 月公佈的新道路安全計畫的一部分,旨在使波蘭的高速公路和道路對旅客能更安全。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03  PAP, IAR,   波蘭官員宣布,波蘭政府將在新的一年提供新的電子政府服務並公佈對光纖網絡的新投資。波蘭政府網絡安全專員Janusz Cieszyński向波蘭公共無線廣播電台(IAR)表示,moj.gov.pl網站及mObywatel移動應用程式將事先通知公民即將辦理的手續。Cieszyński專員表示,例如,當有人購買二手車並在當局辦理登記時,政府希望他們收到有關必須納稅的自動提醒。   Cieszyński專員並向IAR表示,政府還將尋求鼓勵學校擴大使用全國教育網絡 (Nationwide Education Network ; OSE)下提供的免費及快速寬頻與應用程式。波蘭政府正在計劃提供圍繞電子運動的新服務,並擴展防霧霾教育網絡(Educational Anti-Smog Network ; ESA)。   Cieszyński專員補充表示,同樣在2022年,波蘭將公佈一項由歐盟共同資助之國家光纖網絡(national fibre optic network)投資的新計畫。在2030年之前,快速寬頻將涵蓋每個波蘭家庭。此外,在新年的第一季度,政府將向國會提交一項法案,與最大的商業電信營運商成立一家合資公司。Cieszyński向IAR表示,新實體的任務是建立一個全國性的5G網絡並降低成本。

A:根據法國產業雜誌「新工廠(Usine Nouvelle)」報導,歐洲面臨第5波新冠疫情肆虐,商務人士降低差旅活動,產業可支配人力亦減少,加上政府為加強防疫陸續祭出防疫新措施,恐使專業會展產業在2022年再度面臨嚴峻考驗。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未見減緩,會展人氣實難重拾往日榮景。 例如著名之「法國巴黎國際家飾用品展(Maison & Objet Paris)」頃宣布延期舉辦,以配合政府相關防疫規定。 上述Maison & Objet Paris展係大巴黎地區最大之Paris-Nord Villepinte展覽中心之年度盛事之一。自去(2021)年12月27日法國總理Jean Castex宣布加強防疫規定後,主辦單位隨即宣布,原訂本(1)月底會期延後2個月至3月底舉行,主要應是考量自本(3)日起為期3週,大型活動場所實施人數限制為室內2,000人、戶外5,000人。惟歐洲暨外交部觀光權理國務員Jean-Baptiste Lemoyne近日受訪時表示,會展活動與主題樂園將不受上述大型集會人數限制。 此外,會展受影響之因素亦包括近來參展企業員工為遵循檢疫隔離日數規定多數缺席,加上業界眾多人員申請病假等節,已嚴重衝擊產業生產、供應後勤及服務之正常運作。自傳染力強之Omicron病毒株逐漸盛行以來,企業亦紛紛縮減差旅與集會活動。根據法國外燴業估計,去年12月業績較2019年同期大幅衰退47%。 報導引述法國會展行業聯盟(Unimev)統計,目前各產業部門於本月至少已取消130項會展活動,估計損失營業額達10億歐元。因此,業者要求政府提出更多具體救濟財政措施,例如業績損失補貼、企業捐費減免、部分失業補助及延後國家擔保貸款(PGE)之償還期限等。

A:據法媒Franceinfo報導,法國衛生部於本(2022)年1月2日表示,為避免疫情控制措施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略微放寬管制措施,重點略以: (一)隔離天數:自本(3)日起放寬確診者及其接觸者之隔離規定,無論係由何種新冠病毒所致。完成疫苗接種者由10日隔離縮減為7日,結束後不必進行檢測;期間如經抗原或PCR檢測為陰性,且48小時內無任何症狀者,隔離可縮減為5日。接觸案例如完成疫苗接種,將無須進行隔離。未完成疫苗接種者則須隔離10日,如檢測為陰性且於48小時內無症狀,則可縮短為7日。 (二)學校防疫管理: 1.如班級出現確診病例,師生均須於4日內進行3次檢測,首日採檢陰性者可至學校上課,另分別於第2日及第4日在家檢測,採檢陰性者均無須隔離。 2.政府鼓勵學校5~11歲孩童接種疫苗,並善加利用國家防疫基金2,000萬歐元購置二氧化碳濃度偵測器,目前使用情形明顯不足。 3.自即日起至1月23日,強制兒童於公共場所或大眾交通中配戴口罩之年齡由11歲降至6歲。此節預料將影響全國數百萬學童。 (三)企業實施居家上班:自本日起3週內,雇主須對工作性質許可之員工實施每週3天以上居家上班,並暫停員工同樂活動。按照疫苗通行證法案之規劃,違規企業恐遭課以每名員工1,000歐元之罰款,上限為每家公司5萬歐元。 (四)餐飲及長途交通新制:迄1月23日止,餐飲業僅有在可提供座位之情況下接待顧客。除Thalys及Eurostar等跨國高速列車以外,國內火車及客機均禁止銷售及提供食品與飲料。對於幼兒則可斟酌放寬。 (五)大型活動人數限制:自本日起為期3週,重新實施大型活動人數限制,分別為室內2,000人、室外5,000人。商展、專業展、動物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放映室)等則不受到限制。 據法媒Le Figaro本日報導,針對受新一波疫情限制影響之企業,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表示,營業額損失65%之企業,以及受限制無法營業酒吧與舞廳,政府可全額補助其員工部分失業,企業無須自付額。此外,固定成本之補助門檻由原訂營業額之65%降為50%,涉及行業由會展、餐飲及室內娛樂等,進一步擴大至旅遊相關行業,補助金額低於5萬歐元者可加速核發程序。前述補助措施將由政府編列之18億歐元緊急衛生危機基金中支用。

A:德國知名病毒專家Drosten在昨(2)日接受德國第二電視台(ZDF)採訪中表達上述觀點,謹摘報如次:   一、在南非發現的Omicron病毒​,如以南非以及英國的情況來看,未來病毒可能演變如流感般的感冒病毒,也是說感染後,正常的話應不太嚴重或致死、病毒已呈現較前變異病毒輕微,且對肺的侵害不是嚴重,送往醫院的病人將會減少,且住院大多是一般醫護而非重症醫療。   二、為加速COVID 19由全球性嚴重的傳染病(Pandemie)改變為區域性流感(endemie),德國必須提高疫苗的接種率以及康復的人數;目前德國相較於歐洲其他工業國家,未接種疫苗以及未感染者的人數比率仍然較高,病毒隨然有輕微化,但對於尚未接種疫苗的老人族群具有高度危險性。   三、D病毒專家另認為從今到復活節(3月)德國感染人數仍將增加,之後將因氣候以及改良的疫苗出市而減少,如果病毒不再強烈變異的話,推測今年冬天將可出現類似以往嚴重流感的情形,屆時只需要對於年老及危險族群施打加強劑則可   四、德國新任聯邦衛生部部長Lauterbach以及另一知名病毒專家Streek(與D病毒專家同為德國聯邦政府諮詢專家成員)亦表達贊同上述觀點:病毒變得輕微,疫情將於夏天趨緩  。     五、德國完成疫苗接種率已達71,2% (5,921萬人),完成加強劑的比率為38,9%(3,233萬人),康復者為648萬人)。

A:資料來源 : 挪威新聞摘要 (PS Norway) 、挪威政府官網 (Regjeringen)    挪威於英國正式脫歐後,首次與該國達成雙邊漁業協議,並於2022年正式實施,內容主要涵蓋兩國漁船可進入彼此海域及漁獲量。 根據該雙邊漁業協議,挪威與英國漁船在2022年可於彼此海域捕撈上限3萬噸的底棲魚(demersal fish)及1.7萬噸北海鯡魚。除了可捕撈的3萬噸魚獲,也包括雙方海域的鱈魚、比目魚魚獲量之交換。 另外,挪威與英國也將就漁業相關管理和管制進行合作,同時規範鱈魚漁獲量,英國漁船在挪威海域可補撈6,550噸鱈魚。英國則將禁止英國漁船在國際海洋探測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ea, ICES)第1區和第2區進行捕撈。挪威漁產海事部長Bjørnar Skjæran表示,盼該雙邊協議的規範可加強北海漁產的永續管理。

A:  為推動循環經濟並避免資源浪費,法國業已通過打擊浪費及循環經濟法 (LOI no. 2020-105 du 10 fevrier 2020 relative a la lutte contre le gaspillage et a l'economie circulaire),旨在加速改變生產及消費模式,以避免浪費並保護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並因應氣候變遷。該法令自上(2021)年 1 月 1 日生效,透過部分電子及家電產品按能源效率分級標示、降低產品浪費、擴大「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t Responsibility)適用產品範圍、設立塑膠回收目標及降低塑橡膠廢棄物、垃圾分類及發票無紙化,以避免不必要浪費並帶動循環經濟發展。   自本年1月1日起,在打擊浪費及循環經濟法架構之下,新增實施數項新措施,列舉如下: 禁止重量未達1.5公斤之蔬果以塑料過度包裝; 服務公眾機構必須設置飲水機; 禁止媒體出版品及廣告以塑膠包材進行包裝; 禁止茶包使用非生物可分解塑膠包裝進行銷售; 禁止速食快餐店免費於套餐中贈送塑膠玩具; 禁止直接在蔬果上張貼標籤,除非該標籤具可堆肥性(compostable)並由生物源材料所製成; 政府將不再採購一次性塑膠,不論用於工作場所或由公務機關舉辦之活動場合等。  

A:資料來源: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FHM)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最新COVID-19疫情及疫苗接種資訊,截至1月3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統計資料如下: 瑞典 11月底確診人數 120萬4,859人 11月底重症人數 7,994人 11月底死亡人數 1萬5,151人 12月底確診人數 131萬4,784人 12月底重症人數 8,219人 12月底死亡人數 1萬5,310人 月增加數 10萬9,925人 月增加數 225人 月增加數 159人 芬蘭 11月底確診人數 18萬6,538人 11月底住院人數 317人 11月底死亡人數 1,200人 12月底確診人數 26萬292人 12月底住院人數 375人 12月底死亡人數 1,289人 月增加數 7萬3,754人 月增加數 58人 月增加數 89人 挪威 11月底確診人數 26萬3,786人 11月底重症人數 1,177人 11月底死亡人數 1,054人 12月底確診人數 39萬1,214人 12月底重症人數 1,437人 12月底死亡人數 1,305人 月增加數 12萬7,428人 月增加數 260人 月增加數 251人 疫苗接種情況   瑞典 芬蘭 挪威 完成第一劑接種 775萬3,150人 435萬2,527人 428萬3,684人 完成第二劑接種 738萬1,069人 413萬8,239人 391萬9,811人 全國完成兩劑接種率(符合接種疫苗資格者) 81.7% 83.8% 89.1% 完成第三劑接種 246萬8,482人 121萬5,099人 152萬8,143人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蓋姆利克(Gemlik)商工會主席Pasa Agdemir表示,位於土耳其西北部布爾薩省(Bursa)蓋姆利克(Gemlik)區生產電動車所需之新電池工廠可望直接創造2千個工作以及1萬個間接工作機會,該50億美元投資額電池工廠建造於汽車工廠旁,說明土耳其具良好位置,蓋姆利克區相當幸運。 A主席強調,土耳其60%的汽車及相關供應產業座落於馬爾瑪拉海之布爾薩省,此地擁有一條高速公路及一座港口,且很快將新增一條連接鐵路。此電池工廠將直接地提供2千個工作機會,且將有1萬人間接受惠。 土耳其汽車合資集團(TOGG)將與中國電池巨人孚能科技(Farasis)共同合資設廠,TOGG與孚能科技之合資公司SiRo將生產15千兆瓦特/小時的電池芯及模組,孚能將供應土耳其投資28億美元生產其自有汽車品牌的TOGG主要零件。TOGG所產電動車可望於2022年上路,兩年後並將銷售歐洲市場。

A:依據德國IMK經濟研究院研究報告指出預測全球經濟及主要經濟體將在2022年持續復甦,其中該研究報告預估2022年全球總體經濟將成長4.7%。在主要經濟體方面,預估2022年第2季開始隨著為減緩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所實施之相關限制可能逐步移除,民眾消費預估將回升並帶動主要經濟體就業市場之復甦,預測2022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4.2%,同時並推估2022年歐元區生產總值將增長4.6%。     在預測2022年德國經濟成長方面預估國內生產總值將成長4.5%,IMK經濟研究院預測私人消費之復甦將在德國經濟成長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工業生產方面原物料短缺及供應瓶頸仍然是企業短期內需面對之挑戰,倘原物料短缺及供應瓶頸情況逐漸改善預估將進一步推升經濟成長。此外IMK經濟研究院表示近期德國通貨膨脹持續增長預估德國通貨膨脹在2022年增速應會減緩,預測2022年通貨膨脹應不會如2021年般高速成長。   在對外貿易方面,IMK經濟研究院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復甦將同步帶動德國進出口成長,其中預估2022年德國出口將增長4.6%,另預測受到需求增長影響進口亦將成長6.9%。此外在勞動力市場方面IMK經濟研究院預估2022年德國就業將隨著總體經濟復甦繼續呈現增長趨勢,該經濟院推估2022年就業人數將增長約0.9%同時預測失業人數將下降並推估失業率將降至約5.1%。   展望2022年經濟前景IMK經濟研究院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後續發展仍是全球經濟復甦之潛在風險,若變種病毒引發大規模感染將可能嚴重影響德國與全球經濟,此外地緣政治未來發展亦為風險因子,倘烏克蘭與俄羅斯局勢升溫對經濟復甦亦將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A:依據媒體Deutsche Welle報導指出能源價格在2021年上漲使運輸和供暖成本明顯提高,報導指出原因之一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復甦導致需求增高。以原油價格為例2020年底一桶北海布倫特原油的價格略低於 52 美元,到2021年12月已攀升至約75美元。目前市場上沒有人能預測未來一年石油價格將穩定哪一個價格區間,但多數學者專家預測短期石油價格應不太可能回落至2020年當時之價格,對於企業和消費者而言這大概意味著2022年運輸相關成本將持續停留在高位。該報導指出雖然原油價格增高,但近期原油價格距離2008 年7月的歷史高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時一桶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約147美元。   另一方面該報導指出近期德國能源價格較去年上漲另一原因為增值稅基期因素,2020年下半年為刺激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負面衝擊影響之經濟德國政府將增值稅從19%暫時降至16%,該增值稅稅率已於2021年恢復到調整前之水準,此基期較低因素亦導致今年能源成本相較去年同期價格攀升。   在此同時報導亦引述瑞典能源公司Jamtkraft 首席分析師 Arne Bergvik意見指出目前距離冬季結束還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寒冷的冬季意味著供暖需求增高此因素亦將推升能源價格。該報導表示如果未來全球需求大量滑落則能源將可能再次變得便宜,就像2020 年春季全球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一般,但依目前之情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似乎不太可能再次出現大量廉價能源。

A:德國新聯合政府希望2030年能達到可再生能源佔總用電量的80%以及煤炭退役的目標,儘管提出相關的配套措施,惟能源轉型仍困難重重。   一、本組查根據德國能源協會AG Energiebilanzen數據顯示,2021年德國淨總發電量達5,845億度,其中煤炭佔27.8%;天然氣佔15.2%;核能佔11.8%;可再生能源則佔40.5%;其他為4.7%。   二、天然氣成為德國能源轉型過渡期重要的電力來源: (一)德國將於明(2022)年完成核能除役,並在2030年停止煤炭發電,缺少39.6%的發電量則須由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氣來補足;謹查可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比重由2020年的43.6%下滑到2021年的40.5%,可見可再生能源常常因氣候的原因造成產量不穩定,因此天然氣將成為德國過渡期穩定供電的重要能源。 (二)鑑此德國能源署(Deutsche Energieagentur)建議在德國能源過渡期間須增加至少15GW的天然氣發電量,因此德國到2030年短短8年內須興建至少50座以上每座達300MW等級的新天然氣發電廠。   三、另查歐盟永續分類標準(Taxonomy Regulation)的規定可能影響投資興建新天然氣發電廠: (一)歐盟可能依據法國建議,在永續分類標準規定中,將天然氣發電廠的「永續性」等級訂在每KWh(一度電)發電量排放二氧化碳低於100公克的標準,惟查目前一般天然氣發電廠發電每KWh約排放二氧化碳高於300公克。 (二)有關歐盟的永續分類標準係歐盟為使金融市場的資金導向永續經濟,並確保金融商品確實符合環境永續性,而建立的分類標準。​   四、德國地區企業協會(Verband Kommunaler Unternehmen;VKU)因具有900家地區性電力供應商會員,因此將提供歐盟一份有關天然氣永續性分類等級的提案,除了遵守逐漸減少天然氣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外,並表示若歐盟將天然氣發電廠每KWh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值訂在高標100公克以下(遠遠超過目前的300公克),德國將不再會有投資興建新的天然氣發電廠。該協會在提案中另建議,歐盟應依總量管制的觀念,規定每年每KWh發電量總計可排放820公斤的二氧化碳為限,讓生產商靈活分配使用,而不是以每KWh固定的排放限值來規定。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