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義大利競爭局本(2021)年12月23日官方公告,針對義國內營運之Unieuro、Mediaworld、Leroy Merlin及Monclik等四家通路商開罰總額超過1千萬歐元,主因係該等通路商在疫情期間於網路店商平台之提供錯假訊息,以及消費者購物紀錄錯誤等。 義大利競爭局指出,有關提供錯假訊息部分,分別有線上產品數量與價格錯假、出貨期間錯假、提前扣款、單方面取消訂單等;至於消費者購物記錄錯誤部分,則包含購買產品後未交付或延遲交付貨物、送貨進度錯假、退貨退款時間延遲或退貨困難、售後服務怠慢或遺漏等。 義大利競爭局認定上述行為乃具有詐欺性質,該局認為在疫情期間線上購物受到廣泛使用,維護消費者權益至關重要,因此決定對該四家通路商開罰。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12/2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本年11 月份房價較去年同期飆升 20.1%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中央統計局(CBS)日前公佈,2021年11 月份荷蘭房價較上年同期平均上揚 20.1%,漲幅創單月新高。 CBS指出,2000 年 2 月房價平均漲幅亦為 20.1%,但當時房屋的平均售價為16萬歐元,而本年11月份則超過40萬歐元。 荷蘭房價持續上揚已有時日,原因之一是房屋市場上待售房的供應量大幅減少,惟許多人仍很想搬家。此外,房貸利率亦偏低,因此購屋者爭相競價,導致買房困難重重。 事實上可供選擇的房屋越來越少, 總計11 月份共完成 16,000 多筆售屋交易,較2020年同期減少 13%。 一段時間以來,專家一直警告需要建造更多房屋來解決住房短缺問題。荷蘭央行(DNB)亦一再表示,必須針對目前刺激民眾購屋需求的購屋稅務優惠採取一些因應對策,例如,降低房貸利率抵稅額度。DNB表示,房價上漲如此之快,是因為民眾可以支付高額的房價。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中央銀行於本(2021)年12月22日首次發布作為新機制基礎的貨幣匯率,以保護里拉存款帳戶免受匯率市場波動影響;根據央行數據,買入匯率為1美元兌12.35里拉、賣出為12.37里拉,另歐元買入匯率為1歐元兌13.9里拉、賣出為13.93里拉,央行將於每日上午公布匯率。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於本年12月20日晚間宣布新的存款帳戶系統及其他保護土幣里拉價值之金融措施後,里拉對外幣價值走升約40%。 土耳其央行聲明指出,12月20日前持有以美元、歐元或英鎊計價之外匯存款帳戶或外匯參與基金(participation fund)的居民自然人,若將其帳戶轉為里拉定期存款帳戶或參與基金,將有資格受惠於此獎勵機制,定期存款帳戶之到期日包括3個月、6個月及12個月。 支付里拉存款帳戶或參與基金的利息/利潤份額將與開戶及到期時之匯率差相比較,並以較高者支付存款帳戶或參與基金的持有人。不論開戶或到期時的匯率,銀行將向客戶支付本金及利息/利潤份額。 此外,為協助進出口廠商管理匯率風險,央行(透過拍賣)及伊斯坦堡證券交易所(BIST)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VIOP)將執行以里拉結算之遠期外匯銷售。
A:資料來源: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 文號:1104120062號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近日公布統計,截至今(2021)年10月底,德國能源成本於一年內上漲幅度達18%,民眾並抱怨近日陸續接獲電力供應商通知,將調漲冬季供暖能源價格,漲幅約在10%至30%間。惟為達德國2045淨零碳排目標,德國聯邦政府將不採取干預能源價格上漲措施。 全球經濟復甦,導致能源需求大增:隨美、中兩大經濟體復甦、需求猛增,全球石化燃料供應商雖努力因應能源需求,惟由於近年來投資於化石燃料的資金減少,供應增加有限,與2020年全球經濟最低迷時期相比,石油及天然氣價格高漲,致美國今年11月通貨膨漲率達6.8%,為1982年6月以來最高點。 天然氣供應下降、原油生產不足:自2020年3月全球新冠疫情至今,天然氣期貨市場價格倍增。過去一兆瓦時(megawatt-hour)長期平均價格約在15至20歐元之間。惟至2021年6月底,平均運送價格已超過60歐元,預計天然氣價格至2022年夏季,將高於長期平均價格3倍以上,墊高德國能源供應商生產成本,並將部分轉嫁予產業及消費者負擔。此外,過去一年原油價格也明顯上升,2020年底北海布倫特原油(North Sea Brent)每桶價格略低於52美元,而2021年12月9日已達75美元。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近年來與俄羅斯等產油國限制總產量,亦使供應稀缺、價格居高不下。本年12月初,國際能源論壇(IEF)評估,2030年前,石油及天然氣生產之全球年平均投資,必須增至每年5,230億美元,始能阻止能源價格進一步大幅上漲。 德國國內暫調低增值稅(VAT)並自2021年起課徵碳稅,導致能源價格上漲:疫情期間,德國於2020年下半年將增值稅自19%調降至16%,2021年1月1日起恢復原稅率,推升能源價格。此外,前屆德國聯邦政府自2021年起開始實施碳稅,針對使用天然氣及煤炭供暖之建物、汽柴油車排放之廢氣等對象課稅,計價方式為每噸二氧化碳課徵25歐元。依據德國汽車協會AvD計算,碳稅約使每公升汽油價格上漲7分(cents)、柴油價格上漲8分(參考價格:德國本年12月22日每公升95無鉛汽油約1.64歐元、柴油約1.5歐元)。且由於時序已進冬季,歐洲公用事業需燃燒更多天然氣、煤炭及石油,再生能源暫無法填補能源缺口,導致電力成本進一步增高。 德國聯邦政府因淨零碳排政策目標考量,暫不干預能源價格上漲問題:由於新屆聯邦政府已將對抗氣候變遷、2045年達淨零碳排列為主要施政目標,化石燃料能源價格上漲,實際上成為加速德國經濟達成氣候中和之工具,爰未祭出抑制能源價格上漲措施。此外,德國未來每年每噸碳稅將以10歐元幅度上漲,勢將進一步降低駕駛人與企業使用汽柴油車之意願。綜上,在可預見的未來,除非全球經濟再次崩潰,德國產業及消費者勢須面對並習慣高能源價格的新常態。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 文號:1104120059號 位於德東薩安邦(Sachesen-Anhalt)Lutherstadt Wittenberg之電池存儲設備商Tesvolt,專精於高效能電池存儲系統開發。Tesvolt生產之蓄電池,存儲能力佳續航力久,可用於工業廠房設備,有助解決能源轉型時所面臨的再生能源存儲核心問題。Tesvolt在世界各地已完成逾3,000個專案,包括智利、盧安達、巴西可口可樂工廠、挪威,以及 柏林Spree 河道上的蒸汽遊船等。公司創辦人Daniel Hannemann 及Simon Schandert日前表示,Tesvolt未來的巨大成長可期,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德國隱形冠軍。 渠等進一步說明,與電動車產業一樣,電池存儲設備產業正處於蓬勃發展之開端。僅在德國一地,工、商業電力存儲設備需求潛力上看200萬套,整個充電基礎設施尚未涵括在內。不過,這龐大的市場需求遠超過Tesvolt一力所及。 Tesvolt成立於2014年,由此前曾在太陽能產業工作之Simon Schandert及其學校舊識Daniel Hannemann兩人共同創辦。當德國太陽能板受到廉價品充斥無以為繼時,Schandert 希望能針對舊電池找到解決方案,即當系統彼此連結時,如何防止效能失速過快。以新技術開發之系統,令內部元件得以進行交流並交換能量,進而大幅提高效率。 Tesvolt現有員工一百多人,根據該公司資料,今(2021)年訂單總金額近1 億歐元。2020 年這家新創公司斥資千萬歐元開設工廠,為歐洲第一家「超級工廠」,最近更籌集4,000萬歐元的新資金,將提供進一步擴張所需。Tesvolt並計劃明年將在北美展開業務。
A:資料來源:明鏡周刊電子報(Spiegel)、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 文號:1104120058號 德國新任副總理兼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頃提出上任後首項產業政策,盼透過歐盟層級補助計畫,引進半導體相關產業鏈,減少德國及歐盟夥伴對亞洲半導體供應之依賴,惟相關執行細節恐引發爭議。 晶片短缺已衝擊德國數項產業,除核心之汽車業已因缺乏車用晶片,導致多家車廠採取縮短工時、尋找空地置放無法裝配之半成品汽車外,其他產業諸如智慧型手機、電腦、資通訊裝置、醫療設備之製造商,亦面臨生產瓶頸。 H副總理表示,從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經驗應證,德國與歐洲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必須共同努力、滿足在地產業對半導體之需求,應儘早將生產帶回德國與歐洲。為紓緩德國及歐盟半導體短缺窘境,Habeck已提交上任後第一項產業計畫,目前已選定32項與半導體相關之投資計畫,範圍包含半導體材料、晶片設計、半導體生產、組裝、系統整合等,該計畫即將提交歐盟執委會審核,倘獲准並完成國內相關程序,未來將有20個歐盟國家及約90家企業參與,企業類型包含產業龍頭、中小企業與新創企業。預計藉由超過百億歐元規模之補助,協助半導體產業在德國及歐盟深耕、減少對亞洲半導體之依賴。 根據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該計畫倘獲准,德國東部薩克森邦(Sachsen)德勒斯登市(Dresden)除原有Bosch已設立之車用晶片廠外,可望進一步受益。惟該計畫亦遭批評,使用納稅人稅捐補助大型企業設廠,有待更多考量與討論,且針對新創企業,亦應考慮使用更多具有目標性的政策工具,方能實質降低對亞洲半導體之依賴。 位於柏林的智庫「新責任基金會」(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SNV)雖肯定Bosch設廠對產業之貢獻,但認為對龐大的半導體需求而言,該廠僅是杯水車薪,須擴大吸引投資;德國及歐洲最大的中國戰略研究機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MERICS)則由戰略角度提出警示,認為中國在半導體產業之崛起與發展值得警惕,德國及歐盟應維持在科技及產業上自主性,避免過度依賴,方有助亞太政策上的選擇空間與戰略縱深。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2021年出版之統計資訊,瑞士2020年全國環保支出約為132億瑞士法郎,較2000年增加46%。2020年瑞士環保支出約占全年GDP之1.9%,而2000年至2020年期間瑞士該支出占比一直保持於1.7%至2.0%之間。 環保支出包含家庭、企業及政府用於避免、減少或清除所有環境汙染相關之所有開銷。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統計局2021年出版刊物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2021年出版之統計資訊,瑞士2020年環保產業員工人數約為16.4萬人,較2000年成長112%。同期瑞士總就業人數漲幅為20%。瑞士環保產業員工人數占比由2000年之2.2%增加至2020年之4.0%。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統計局2021年出版刊物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2021年出版之統計資訊,瑞士2019年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稅收收入達101億瑞士法郎,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占稅收和社會保險總收入的5.1%。瑞士2019年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稅收項目包含:排放稅、交通稅以及能源稅。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統計局2021年出版刊物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2021年出版之統計資訊,2019年瑞士消費造成之國、內外溫室氣體排放量為1.12億噸(換算為二氧化碳),其中64%於國外排放。另以2000年為基準(=100),2019年瑞士總投資及消費金額大幅增加,而溫室氣體排放量無明顯變化,因此瑞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效率大幅上升(支出/排放),2019年約為146點。 另瑞士2000年以來人口成長且溫室氣體排放量無明顯變化,因此瑞士2019年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0年減少,為75點(2000年=100點)。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統計局2021年出版刊物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12月22日報導,歐盟於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構(OSD)提出,美國自2018年8月1日起對西班牙黑橄欖進行35%之懲罰性關稅上訴。美國於12月21日宣布,將不會對WTO所提出之黑橄欖爭議案報告進行上訴。由於西班牙黑橄欖最重要的市場為歐盟及美國,前述宣布對西班牙黑橄欖業者及出口商帶來希望。 西班牙於2017年出口黑橄欖至美國之數量達3萬145公噸,2020年則減為為1萬537公噸,西國食用橄欖出口業者及工業協會(Asemesa)估計2021年出口量因關稅問題及氣候不佳,黑橄欖收成結果較差,出口量將減為9,000公噸。Asemesa另表示,摩洛哥於2021年1月至7月出口至美國之黑橄欖數量達6,418公噸,同期西班牙則僅為5,921公噸。 西班牙工業、貿易暨觀光部部長Reyes Maroto、農業部長Luis Planas及Asemesa均對前述結果表示滿意。Asemesa另盼歐盟促請美國政府取消因波音航空及空中巴士爭端案所加徵之懲罰性費用。Asemesa秘書長及發言人Antonio de Mora表示,該協會統計指出,西班牙生產的黑橄欖因前述案件,已損失逾1億5,000萬歐元。 WTO爭端解決機制提出之報告指出,對歐盟共同農業政策(CAP)援助並無質疑。由於美國政府決定不對該報告提出上訴,使西班牙農產品(橄欖油、葡萄酒、食用橄欖、綠橄欖及起司)於2021年脫離美國之懲罰性關稅。 除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外,西班牙出口商另外亦透過美國司法及行政作業尋求救濟。Asemesa已向美國聯邦國際貿易法院提起上訴,並已獲得當地法官2項有利判決。另外亦透過美國商務部每年進行之行政審查會議,說明西班牙銷售之黑橄欖價格屬市場價格,並無任何傾銷,部份業者之關稅已獲放寬,盼後續有正面積極的結果。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1年12月22日報導,西班牙原盼2021年經濟可大幅復甦,惟新冠肺炎(COVID-19)新型變種病毒蔓延、供應鏈問題造成產品短缺及能源危機等,使西國經濟復甦之不確定性增加。根據西班牙自營業者協會國家聯盟(ATA)表示,2021年自營業者營運狀況雖已較2020年改善,惟大多數業者之經營情況仍然十分辛苦。ATA資料顯示,西國3分之2之自營業者仍未自疫情困境中復甦,50%之自營業者約120萬名,營業收入仍低於新冠肺炎疫情前之50%。由於西班牙目前第6波疫情蔓延,29%之自營業者認為未來營收將減少,僅17.5%之自營業者認為營收可望成長。 西班牙旅宿餐飲業與自營業者之情況類似。目前旅宿餐飲業從業人口較疫情前減少27萬8,833人,2020年旅宿餐飲業領取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勞工共計30萬人,迄2021年10月已降至6萬7,000人,預計至2021年年底則可降至2萬5,000人。儘管整體就業情況有所改善,惟新冠肺炎變種病毒ómicron對該產業營運之直接威脅將達25%至30%。西班牙旅宿餐飲業協會統計指出,原預估各企業舉辦之耶誕節餐會將可為該產業帶來100億歐元收入,惟目前已有75%企業取消餐宴,預期收入將因而降低。西班牙自營業者協會國家聯盟及旅宿業者均表示,2022年旅宿餐飲業經營取決於疫情蔓延之情形、通貨膨脹及政府所提供之經濟援助等因素,並認為渠等之經營恐需至2023年上半年,方能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 西班牙批發市場電價於2021年12月22日高達360.02歐元/MWh(每百萬瓦小時),再創歷史新高。西國旅宿餐飲業協會指出,對酒吧及餐廳而言,能源成本及原物料上漲問題將直接影響其2022年第1季之營運。自營業者與旅宿餐飲業均對電價高漲問題表示極為憂心,而旅宿業者另亦關心原物料價格上漲、政府補助有限及可能調漲稅捐等問題。
A:西班牙El Canal電子報2021年12月16日報導,西班牙巴塞隆納港2021年1月至11月共運輸320萬個貨櫃,與2020年同期相較增加21.6%,與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前2019年同期相較,則增加4.8%。 巴塞隆納港務局估計,該港口1於2021年貨櫃運輸量增加20%,其中進口貨櫃量增加16.4%,出口貨櫃量增加11.8%,轉運貨櫃量則增加33.3%,顯示巴塞隆納港腹地之製造業表現良好。 2021年1月至11月巴塞隆納港處理之商品量達6,090萬公噸,成長13.9%。液態商品運送量為1,140萬公噸,減少2%,主因係天然氣和汽油運送量減少,惟燃料或生物燃料等產品之運輸量則各增加31.3%及36.1%。 另有關車輛運送方面,由於汽車用晶片及原材料短缺,使同期汽車運輸僅為45萬6,888輛,增加7.8%。同期客運運輸逐漸增加,旅客人數達140萬人次,增加69.4%,其中定期航線渡輪旅客為91萬1,528人次,增加45.3%,遊輪旅客人數為48萬7,680人次,增加145.3%。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12月21日報導,西班牙2021年夏季完成5G之700MHz頻譜執照競標,目前擁有120個5G先鋒計畫。由於5G標準網路係架設於現有4G網路之基礎建設上,因此目前西國主要電信業者將優先提供企業用戶5G網路服務。 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日前宣布,將於2022年1月起,提供自動駕駛汽車之工業用機器人,透過該項解決方案機器人可以透過資訊平台聯結及執行工作,毋須人工操作。另自2022年起,Telefonica將提供透過專家於遠端即時管理及駕駛無人機之5G服務,以提供物流及醫療照護。 Vodafone電信於2022年第1季將提供5G通訊服務,透過手機通訊及虛擬實境眼鏡,提供虛擬實境音樂會及旅遊等各項活動服務。西班牙Telefonica電信、Vodadone電信、Orange電信及Masmovil電信等主要業者將提供5G企業聯網,其費用將與4G網路相近。西國Esic大學教授Alberto de Torres表示,5G電信應用仍待進一步發展,並認為在歐盟基金補助下,5G企業級應用,可望於2023年趨於成熟。 目前西國各電信業者致力於發展先鋒計畫,Telefonica擁有80個先鋒計畫,具體成果為觀光及無人機運輸計畫。Vodafone電信5G計畫主要成果為與西班牙國家鐵路公司合作,在Malaga市車站進行5G人臉辨識、改善WiFi網路訊號及個人數位認證等計畫。Orange電信透過西國國家5G計畫,其5G通訊服務遍及西國778個鄉鎮市及38省,提供瓦倫西亞自治區、加利西亞自治區、巴斯克自治區等地提升觀光業、人臉辨識、機器人癌症診療及智慧農業等服務。MasMovil電信5G先鋒計畫服務則遍及加泰隆尼亞自治區之700個鄉鎮市及40個省份,主要用於教育及工業4.0,另亦在巴斯克自治區提供交通、能源及網路安全計畫,同時亦將與位於Palencia之雷諾汽車(Renault)廠合作,於2022年至2023年進行數個自動駕駛汽車之計畫。
A: 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12月18日報導,西班牙經濟暨數位轉型事務部根據最新經濟情勢數據估計,西國2021年經濟成長將為4.6%,遠低於政府原預估之6.5%,該數據與近日幾個重要國際組織及分析機構之預測相近。西國經濟部另指出,2021年西國前3季經濟成長因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重影響,第1季經濟成長為-0.6%,第2季為1.1%,第3季經濟成長估計為2%,爰2021年經濟成長恐難以達到政府預訂6.5%之目標。 西班牙中央銀行日前指出,西班牙經濟復甦速度放緩除受到通貨膨脹影響之外,尚包括新冠肺炎(COVID-19)新變種病毒帶來之不確定性、民間消費減少及2021年歐盟援助基金對經濟成長之效應仍未顯現等。 有關前述影響經濟成長要素,西班牙政府主要工作重點在避免通貨膨脹導致2022年經濟成長受到影響。西國工會及企業界呼籲西班牙副總理兼經濟暨數位轉型事務部Nadia Calviño部長,不應僅將通貨膨脹視為短期經濟現象。西班牙中央銀行另認為,2022年西國經濟成長之最大風險為通貨膨脹問題,並預期物價上漲情形將持續至2022年上半年,較原預期時間為長,同時物價上漲恐將迫使員工薪資上漲,導致企業投資因而減少,經濟成長因而受到影響。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港務局(Saudi Ports Authority, Mawani)頃與埃及貨櫃公司Transmar合作推出吉達港至吉布地之貨運航線服務,該海運航線每週可達100個標準貨櫃運輸量,將有助沙烏地對鄰近區域出口石化產品及增加港口轉運量。 媒體指出,Mawani計劃使吉達港提升70%至130萬個貨櫃流量,上述航線有助達成該目標,使吉達港連同沙烏地另外兩個港口一併被英國金融集團Lloyd’s評選為本(2021)年全球前100大港口名單。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is)2021年12月18日報導,西班牙中央銀行公布最新經濟預測認為,西班牙2021年經濟成長將自原預測之6.3%下修至4.5%,該數據與西班牙政府所預測之6.5%頗有差異,並將2022年之經濟成長自原預估之5.9%下修至5.4%,而西國政府同期之預測為7%。西國央行指出,近幾個月以來,西國經濟復甦放緩,預估第4季經濟成長將為1.6%,低於第3季之2%。 西班牙中央銀行估計,西班牙經濟需至2022年年底至2023年年初,方可恢復至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前水準,主因如下: 1.經濟成長率低於預期:日前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將西班牙第2季經濟成長率自原預估2.8%下修至1.1%,且第3季經濟成長率僅為2%,遠低於原預測值,顯示西國於疫情管制措施取消後,經濟活動復甦速度低於預期。 2.經濟成長放緩可能將持續至2022年年初:儘管西國完成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人口比例甚高,惟新一波疫情蔓延、通貨膨脹率升高及供應鏈瓶頸等因素,使家庭購買力下降,企業利潤率及工業生產、航空運輸及零售貿易等均受影響。 3.歐盟援助基金對經濟成長之效應,仍需一段時間才能顯現。 西班牙中央銀行表示,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增加將影響西國經濟成長,且天然氣價格高漲導致能源價格上漲預計將持續至2022年春季,爰2022年年初經濟成長將較預期放緩。待供應鏈問題解決及歐盟基金發揮功效,則經濟可望加速成長,爰該行將2023年西國經濟成長率自原預測之2%上修至3.9%。 有關通貨膨脹問題,西班牙中央銀行預測,2021年平均通貨膨脹率將達3%,2022年為3.7%,2023年則可望降至1.2%。另有關西國就業市場方面,該行認為就業市場表現將較國內生產毛額(GDP) 成長為佳,預估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失業率將分別為15%、14.2%及12.9%。 各國際經貿組織對西國2021及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如下: 1.西班牙中央銀行對西班牙2021年及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分別為4.5%及5.4%。 2.西班牙政府對西班牙2021年及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分別為6.5%及7.0。 3.歐盟對西班牙2021年及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分別為4.6%及5.5%。 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西班牙2021年及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分別為5.7%及6.2%。 5.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對西班牙2021年及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分別為4.5%及5.5%。 6.西班牙Funcas儲蓄基金會對西班牙2021年及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分別為4.8%及5.7%。
A:柬埔寨金融業將保持強勁成長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12月23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小額信貸協會(CMA)執行董事 Phal Vandy 日前大膽預測表示,疫情期間柬國金融業持續成長並保持彈性。CMA為專業協會,為確保柬埔寨小額信貸部門的繁榮與永續性而成立。CMA表示,與2020年相比,2021年銀行及小額信貸機構發放的貸款金額大幅增加。2021年1至9月柬埔寨銀行及小額信貸機構發放的貸款年增23%。CMA預測柬國金融業明年繼續保持強勁成長。 根據柬埔寨官方統計,截至2021年第3季柬埔寨銀行與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總額達449億美元,涵蓋製造、建築、批發與零售、貿易、農業等領域。柬埔寨政府,尤其是柬埔寨國家銀行採取正確措施,使金融業具有彈性,順利取得穩健的成長。 CMA表示,貸款的成長,包括小額信貸在內,是整個金融業的成長,表明在疫情困難時期幫助客戶是正確策略。客戶的成功就是整個行業的成功。CMA的首要任務是與其銀行會員合作,提供優惠融資,同時促進金融教育與客戶保護,以確保小額信貸行業永續穩定的成長。
A:柬埔寨政府啟動經濟復甦刺激計畫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12月23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在新常態與COVID-19共處的背景下,柬埔寨政府於12月22日啟動經濟復甦刺激計畫,名為「2021-2023年新常態下與COVID-19共存之經濟復甦戰略架構計畫」。該計畫啟動儀式由副總理兼財經部長悟頗蒙(Aun Pornmoniroth)主持,相關部會機構、大使館、發展夥伴、民間社團組織、商業協會與私營部門領導人及代表參加啟動儀式。 該計畫願景是加強建構穩健社會的經濟發展,善用國內外機會,培育具有高度競爭力與多元化基礎的國民經濟,以在新常態下提升柬埔寨人民福祉。該計畫為關鍵領域的部門制定具體戰略,以及經濟復甦方案,包含詳細具體的短期行動計畫及解決每個部門或子部門結構性問題之措施。
A:綜合美媒本(22)日報導,美國華爾街許多金融機構為因應Omicron 新冠疫情升溫,正評估及調整先前強制員工重返辦公室要求,美國銀行本周告知紐約市分公司員工可於年終假期期間在家辦公,除提供家用快篩試劑外,亦規劃明年1月份起增加新冠疫苗加強劑接種站;德意志銀行鼓勵紐約分公司員工本年最後2周在家辦公,不排除2022年重啟遠距辦公計畫;富國銀行表示將延後重返辦公室時程;摩根大通銀行告知各單位應評估重返辦公室員工人數;花旗銀行紐約及紐澤西分公司,以及摩根史坦利公司均稱員工可遠距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