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馬來西亞政府逐漸放寬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束縳,刻正走上復甦之路,儘管由於國內和全球供應鏈中斷可能蔓延至2022年,然貿易因被壓抑的需求而蓬勃發展。 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本(2021)年前 10 個月,總貿易額達1兆8,049億馬幣(約4,270.9億美元),年增23.5%;出口額為 1兆37億馬幣(約2,375.06億美元),年增25%;進口額為8,011.7 億馬幣(約1,895.8億美元),年增21.8%;貿易順差飆升 39.2% 至 2,025.8 億馬幣(約479.37億美元)。雙邊和多邊貿易協定是馬國經濟復甦的主要推動力。 2021 年前 10 個月與自由貿易協定 (FTA) 夥伴的貿易占馬來西亞總貿易額的 66.7%,與 2020 年同期相比增長了 24% 至 1兆2,030億馬幣(約2,846.66億美元);其中出口成長 22.9% 至 6,707.4 億馬幣(約1,587.17億美元),而進口則成長 25.3% 至 5,323 億馬幣(約1,259.58億美元)。倘馬國批准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情況可能會更好。 2018年CPTPP由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11個國家簽署。該協定已在澳洲、加拿大、日本、紐西蘭、墨西哥、秘魯、新加坡和越南生效;在批准程序完成之前,馬來西亞僅為觀察員地位,無權參與任何有關執行該協定的決定。 除關稅外,CPTPP亦將納入提高透明度的專門章節來消除非關稅障礙。 馬來西亞貿工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表示,馬來西亞可望於明年年中之前批准CPTPP。由於新冠疫情,馬國只得重新進行成本效益分析(CBA)。 該分析報告預計將於2021年底前提交內閣批准。 阿茲明部長坦承,CPTPP實施以來已經過了將近五年,由於尚未完成國內批准程序,馬國失去了從該協定中受益的機會 ,包括可進入更廣大的市場,隨著英國、中國大陸和台灣尋求成為該貿易協定的成員,該市場可望再擴大。此外,由於馬國尚未批准該協定,倘馬國出口至加拿大、墨西哥和秘魯,馬國的商品目前將無法享受優惠待遇。 與前一年相比,越南 2019 年的出口增長了 8%,即 343 億美元。越南亦從 CPTPP 國家獲得了 92 億美元的直接投資,占該國 2019 年外人投資的 24%。 中國於 9 月 16 日提交了加入 CPTPP 的正式申請,而英國則樂觀地認為它能夠在 2022 年底之前加入該貿易協定。英國已於今年 2 月 1 日正式申請加入 CPTPP,而其加入程序則於 6 月 2 日開始。 被視為黃金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這些國家的總國內生產總值(GDP)為 13.5 兆美元,人口超過 5 億。 該協議於2018年3月簽署,並於當年年底生效。 CPTPP 的任何新加入都需要所有貿易集團成員的一致支持。 在馬國,民間企業一直強烈呼籲政府加速貿易協定的批准進程。 馬國民主與經濟事務研究所(IDEAS)執行長 Tricia Yeoh 頃於「馬來西亞工業如何從 CPTPP 中受益?」的網絡研討會上表示,根據該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倘批准 CPTPP,馬國每年的GDP將增加逾140 億馬幣(約33.13億美元),或每年GDP增加百分之一。 另一方面,馬國貿工部策略談判司成員Amir Bukhairi Bakhtiar 表示,截至目前為止,CPTPP 只有三個簽署國未完成國內批准程序,包括馬來西亞、智利和汶萊。未經批准,前述國家無法享受該協定的優惠關稅稅率,亦無法阻止其他各方在所有CPTPP會議上達成的任何共識。為履行該協定義務而對馬來西亞法律進行的修訂進展順利,已確定的 14 項法案中有 6 項已進行相關修訂。馬國可望於 2022 年第三季批准 CPTPP。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城市大學高級講師阿布蘇菲安表示,史無前例的馬來西亞豪降雨引發嚴重水災,雪蘭莪州、吉隆坡等重災區及各州災區的損失額不菲。馬國在本次水災所蒙受的經濟損失,初步預估高達3億馬幣(約7,099萬美元)。這還不包括各經濟領域因水災而暫停運作所蒙受的經濟損失。 阿布蘇菲安講師指出,3億馬幣的水災預估損失,是以1萬戶受災家庭的損失來估算,不包括政府及商界的損失,以及日後在消費市場上所引發的骨牌效應。工廠被大水淹沒了,洪水退去後需要清洗,部分機器也泡水浸壞,工廠一旦無法正常出貨,就會引發連鎖反應,工人也因此失業或暫停工作,那些靠日薪的員工也沒有收入,消費能力減退,繼而影響商家的營運額。水災的後遺症不僅影響人民健康,市場也會因供不應求,最終導致商店倒閉及貨物漲價。 另一方面,吉隆坡大學經濟系教授艾米蘇海米表示,巴生河流域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水災,不僅將衝擊雪蘭莪州經濟,更因該州是西馬的製造業重鎮,未來極可能對全國各領域經濟活動構成嚴重後遺症。雪蘭莪州貢獻近30%的國內生產毛額,若因水災導致製造業等經濟領域癱瘓一週,日常用品的供應鏈將會出現供需失衡,致通貨膨脹,更何況雪蘭莪州可堪比國家的「經濟心臟」,一旦沒有積極恢復,加上中小型企業仍未走出疫情衝擊,後果不堪設想。 馬國經濟學者建議政府須未雨綢繆,日後須重視排水系統,另建議在雪州重災區興建類似SMART精明管道計畫,做好應對未來超高雨量的準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半導體業協會主席王壽苔頃發布消息稱,馬國半導體業並未受到日前水災影響。該協會成員公司未受水災影響,亦未有接獲物流情況受損害的報告,因多數成員採用航空運輸,僅部分成員的員工,因家園被水災侵襲,暫時無法返回公司上班。 馬國半導體業占全球半導體晶片測試與封裝市場之13%。馬國半導體業協會共有110家成員,包括英特爾、美光科技、益納利美昌(Inari Amertron)以及傑馮科技(JFTECH)等企業。 馬來西亞上週末大水災使道路中斷、大量人員撤離,受洪災影響地區的企業可能面臨沉重損失。馬國晶片設備製造業者─貝思半導體(BE Semiconductor)表示豪雨已影響該公司位於馬國雪蘭莪州莎阿南(Shah Alam)主要生產廠,同時暫停組裝價值約2,500萬歐元的產品。 另一方面,馬國松下電器公司(Panasonic)位於莎阿南23區的廠房,受豪雨成災干擾其風扇與吸塵器的生產。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綜合美媒及美國環保署(EPA)新聞資料,EPA於12月20日公布美國史上最嚴格的燃油效率標準,要求2026年產製的汽車及輕卡車燃油效率需達到平均每加侖行駛55英里的標準,高於川普政府所設定每加侖43英里,亦較目前2021年每加侖40英里為高。 EPA表示更高的標準將有助遏制運輸領域的汙染,而運輸領域為美國第一大溫室氣體排放源,預期新標準可於2050年前減少超過30億噸溫室氣體排放量,為美國駕駛人節省2,100億至4,200億美元燃油成本。該新規定預計本月底公告,並於聯邦公報公告60天後生效,2023年出廠車款將開始適用該標準,再逐年提高至2026年車款。
A:資料來源:The Nation,2021年12月21日 泰國工業聯合會(FTI)表示,截至今年11月底,泰國出口85萬7,887輛汽車,同比成長28.55%,超過今年設定的85萬輛目標,僅11月就出口9萬8,829輛汽車,同比成長32.6%。預估2021年汽車出口(汽車、摩托車及零組件)的總收入可達到1兆泰銖(約8,245億新臺幣)。 FTI另指出,國內汽車製造商在2021年前11個月生產153萬1,337輛汽車,較去年同期增加19.26%,僅11月就生產16萬5,353輛汽車,為全年最高值。在所生產的150多萬輛汽車中,超過57%用於出口。預計12月產量將受若干國定假日影響而減少,但2021年的總產量仍將超過160萬輛汽車的目標。 此外,2021年前11個月泰國生產摩托車209萬2,051輛,同比增加15.01%,僅11月摩托車產量就達到23萬1,632輛,同比成長8.23%。 據FTI副主席Surapong Paisitpattanapong表示,由於政府的經濟刺激措施提高消費者的信心,11月國內汽車銷量飆升至75,241輛,創8個月以來最高值。此外,隨著許多國家開放市場,越來越多的農民與經銷商開始購買車輛用以運輸其產品。
A: 依據金融科技分析供應商「findexable」與雲端銀行平臺「Mambu」共同發表「金融科技樞紐排行榜」報告顯示,新加坡在「全球金融科技樞紐排行榜」下跌6名至第10名,在亞太則名列第2名。該排行榜主要追蹤超過1.1萬家金融科技公司,來自80餘國264個城市。排名標準包括金融科技生態系統規模、金融科技公司業務規模與成長以及營運與監管環境。 依據報告,亞太10大金融科技樞紐依序為香港、新加坡、雪梨、新德里、北京、東京、班加羅爾、孟買、杭州與墨爾本。報告指出,澳洲和紐西蘭是已開發經濟體,擁有成熟的銀行體系,專注於消費者貸款、純數位新銀行(neo-banks)和增值產品等創新。至於印尼和泰國因為新冠疫情影響營運環境,多數東南亞國家仍以現金交易為主。 Mambu董事經理Myles Bertrand表示,在過去一年,亞太區金融科技創新的發展快速,部分原因是新冠疫情推動消費者需求。亞太消費者已體驗數位銀行技術的便利性,可更快捷、更低成本管理錢財,因此,吸引越來越多無銀行戶頭(unbanked)消費者參與。 另過去一年東協加速採用金融科技,該行業風險投資在本(2021)年前9個月呈現V形回彈,比去(2020)年同期增加2倍;其中,對新加坡投資占約一半。
A: 依據道衡(Duff & Phelps)最新數據,新加坡本年私募股權(PE)和風險創投(VC)交易量總共303個,總投資額達165億美元(約225億星元),比去(2020)年的149個和52億美元分別成長一倍和兩倍。該公司董事經理Srividya Gopalakrishnan表示,全球創投交易在過去一年呈現龐大成長,主要是因去年防疫緊縮措施造成投資需求積壓,以及整體經濟數位化和科技化的趨勢所造成。未來新加坡將繼續是東協創投業的領先者,主要由科技業推動,68%投資來自此領域。 新加坡創業及私人資本投資協會(SVCA)執行董事余黛妮表示,去年東南亞創投業大致保持韌性,雖然風險創投交易量下跌約12%,但於去年底迅速反彈,總投資額還超過前(2019)年疫情前,主要是因風險投資者青睞新加坡和東南亞市場,在疫情期間亦繼續透過額外的融資確保新創公司擁有足夠的創業資金。本年風險創投投資總額約為疫情前三倍,當中有數筆籌集資金逾1億美元,主要投資領域包括金融科技、網際網絡、數位健康和教育科技(edtech)。 新加坡本年的創投專案包括軟銀(SoftBank)的教育科技平臺「Emeritus」,總投資額為6.5億;貝萊德(BlackRock)的零售科技新創公司「Trax」,投資總值6.4億美元;以及阿里巴巴集團的物流公司「Ninja Logistics」,投資總值5.78億美元;亦吸引約10個融資估值逾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創下歷史新高。本年12月2日Grab亦透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以400億美元合併的方式,在美國納斯達克股市(Nasdaq)交易,此係史上最大規模的SPAC交易。 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旗下創投公司祥峰控股(Vertex Holdings)總裁蔡其樂指出,在政府支持下,近年新加坡打造蓬勃的創業生態圈,逐步鞏固作為東南亞矽谷的地位。新加坡還吸引許多國際科技巨頭如谷歌、臉書和亞馬遜等在此設立區域總部或展開重要業務,為星國新創業者提供豐富資源和融資機會,有助催化新創公司成為獨角獸。該控股投資包括「Nium」和「PatSnap」等兩個獨角獸企業。 展望未來,雖然Grab上市至今股價表現不佳,但貝恩(Bain)私募股權合夥人Usman Akhtar不認為此將影響投資者對新加坡新創業的興趣,預計明年創投業將延續強勁成長的趨勢,會有更多新創公司成功上市。
A:一、紐政府12月21日宣布最新防疫政策,以因應Omicron變種病毒,新措施包括: 1. 延後明年分階段開放入境旅客免隔離計畫,原訂自1月中起先開放來自澳洲旅客,現改延至2月底 2. 延長入境旅客入住集中隔離設施時間,由現行7天延長為10天 3. 旅客入境前提供檢測要求,從起飛前72小時縮短至48小時 4. 縮短注射第三劑疫苗與第二劑疫苗的間隔,時間由6個月降至4個月 5. 核准BNT兒童疫苗上市,並自2022年1月17日起,開始為5-11歲兒童接種 二、紐國政府盼透過緊縮防疫隔離政策,爭取更多時間準備因應Omicron,並盼在2月底開放紐澳邊境時,已取得一定程度的第3劑疫苗覆蓋率。 三、目前紐國已出現境外移入之Omicron案例,尚無Omicron本土個案。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12月17日,位於仰光的中小企業發展中心召開中小企業發展協調會。聯邦工業部長Charlie Than博士、副部長Ko Ko Lwin、中央委員會成員Khin Maung Kyaw、緬甸工商總會(UMFCCI)的官員、參與中小企業發展的官員及工業部的官員出席會議。 緬甸聯邦工業部長兼中小企業發展委員會副主席Charlie Than博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世界正面臨多經濟、社會及衛生問題,許多國家正試圖找到解決辦法,以個別或共同克服這些問題。國家政府正採行新冠肺炎經濟紓困方案(CERP),新冠肺炎經濟影響補救工作委員會已向6,333家可能受到新冠肺炎經濟影響的企業發放低息新冠肺炎貸款。C部長呼籲與會人員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公開討論應遵循的過程,以便在短期內取得有效成果,並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步驟。 接著,工業副部長及工業監督檢查局長就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動、重組中小企業發展支援小組:基金管理小組、業務審查及協調執行小組及機構以及中小企業未來發展計畫等進行說明。參與中小企業發展進程的人員討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將採取的措施。然後聯邦部長作總結發言。 當天下午,聯邦部長抵達勃生會見伊洛瓦底省長Tin Maung Win及當地政府各廳長,討論工廠營運狀況、伊洛瓦底省各行業及工業部各部會的原材料需求及人力資源開發現狀。T省長表示將盡最大努力協助恢復工業營運。聯邦部長與伊洛瓦底省經濟廳長Tin Aye抵達玻璃生產部(勃生),檢查工廠內部的生產過程,並指示相關要點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市場統計顯示,最近玉米的價格保持不變,每緬斤約700緬幣(相當於1.6公斤)。貿易商表示,目前固定匯率相當穩定,因此玉米價格有望保持穩定。目前,1美元的匯率固定在1,800緬幣左右。玉米的FOB價格約為每噸250美元。 緬甸玉米工業協會(MCIA)主席Min Khaing表示,緬甸的玉米通過海運貿易運往菲律賓、印度、越南、寮國及新加坡。 玉米的價格高於前幾年的記錄價格。根據MCIA的統計,緬甸在2020-21財年向外國出口逾230萬噸的玉米,大部分運往泰國,其餘玉米運往中國、印度及越南。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在截至9月30日的2019-20財年,緬甸向外部市場出口了220萬噸玉米,價值估計為3.6億美元。泰國允許在2月1日至8月31日之間,以零關稅(Form-D)方式通過湄索(Maesot)進口玉米。但若為泰國玉米產季,泰國則對玉米進口徵收最高73% 的稅率,以保護玉米農戶。緬甸是該地區第二大玉米出口國。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2021-22財年的小預算年度,從10月1日到12月10日,緬泰邊境貿易額達到8.646億美元。與2020-21財年同期的6.695億美元相比,緬泰貿易額增加了1.95億美元。緬甸對鄰國泰國的出口達到5.45億美元,而進口則為3.195億美元。 緬甸主要通過7個陸地邊境站與泰國進行邊境貿易——大其力、苗瓦迪、高當、丹老、提基、茂當及眉色邊境站。從2021年10月1日至12月10日,苗瓦迪檢查站的雙邊邊境貿易額最高,達到4.7869億美元。緬甸向泰國出口農畜產品,從泰國進口無酒精飲料、織物及紗線、摩托車及相關部件以及建築材料。泰國是緬甸第二大貿易夥伴及第三外國投資者。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仰光省工商會(Bayintnaung經濟公司)的統計,黑豆價格從12月17日開始暴跌至每噸130萬緬幣以下。然而,根據豆類市場統計,12月18日的價格跌到127.5萬緬幣。由於緬甸中部新收穫的黑豆及其他來自三角洲地區的豆類進入市場,黑豆的價格已經下降。另外,由於明年前3個月將再次收穫新的黑豆,因此黑豆價格正在逐漸下降。 據豆類貿易商稱,國內豆價與國際市場同步,並可能會根據外匯匯率發生變化。在國內市場上,黑豆的價格為每3籃20萬緬幣。根據商務部公佈的統計,在2021-22財年,從10月1日至11月19日,緬甸通過海運向國外市場出口逾16萬噸豆類價值1.355億美元、並通過邊境向鄰國出口逾9千噸豆類價值845.8萬美元。在2020-21財年,緬甸通過邊境及海運向國外市場出口的豆類總量為逾200萬噸,收入逾15.71億美元。
A:阿富汗地理位置位於中亞,北方分別與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三國交界,東方和中國接壤,東南方與巴基斯坦交界,西方和伊朗交界。阿富汗是一個內陸國和多山的國家,而平原分布在國家的北部與西南部地區。因地理位置處於內陸、不臨近海域,先天註定其貿易不暢,也是長年貧困的原因。阿富汗的經濟正從數十年的戰亂中復甦。阿富汗的經濟成長原因主要來自於國際援助、農業以及服務業的改善。目前仍是極端貧窮、封閉以及依賴外援,亦係聯合國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名單之一。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Robert Koch-Institut 文號:1104120063號 鑒於新冠肺炎變種病毒Omicron疫情越趨嚴峻,德國衛生部今(2021)年12月22日下午宣布:即日起來自「變種病毒疫區」(Virusvariantengebieten)旅客,除原有之防疫限制之外,另縮短出具PCR陰性證明之時間為48小時,並包括轉機過境旅客。認定標準:陸路入境自駕行者,檢驗時間不得早於「抵達前48小時內」。搭乘飛機輪船者,檢驗時間需在「登機/船前48小時之內」。新規定適用標準並降至6歲以上所有入境者(原12歲)。其餘各項防疫規定不變,變種病毒疫區旅客入境後須隔離14天,且不得縮減。凡入境德國前曾停留變種病毒疫區超過10天者,視同為來自變種病毒疫區。 新版德國認定之變種病毒疫區國家有9:波札那、史瓦帝尼、賴索托、馬拉威、莫三鼻克、納米比亞、南非、英國(含大不列顛、北愛爾蘭、所有海外英屬地、曼因島、海峽群島)、辛巴威。 德國RKI研究所就Omicron變種,對已完整接種新冠疫苗者之感染風險調整為「高」,並評估Omicron變種增加的速度,大約每2-4天將翻倍成長。 今(2021)年12月22日德國新增確診45,659例、死亡510人。其他最新消息請逕上RKI官網瀏覽: www.rki.de/DE/Content/InfAZ/N/Neuartiges_Coronavirus/Risikogebiete_neu.html;jsessionid=FF5FDDEAF39BB0408FD513EE75A9EABE.internet112
A:阿根廷政府公報2021年12月23日刊載生產部工業、知識經濟及對外貿易總署第1140/2021號決議如下: 一、阿根廷NOREN PLAST S.A.公司申請,對自中國大陸進口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薄膜、片及扁條,非泡沫料及無箔者,厚度高於2mm(含)但小於200mm(含) (南方共同市場稅則號列51.00及3926.90.90)展開反傾銷調查。初步調查涉案產品之傾銷差額為85.58%,且對阿國同類產品產業造成損害。 二、本案利害關係人須依據生產部工業、知識經濟及對外貿易總署2020年6月8日第77/2020決議,下載問卷參與調查及申請文件審閱。同時,可於現行法規規定期限內,至阿國對外貿易委員會之網站(www.argentina.gob.ar/cnce/cuestionarios),下載相關問卷資料,另有關該委員會之文件審閱申請及關係人登記,亦須符合上述第77/2020決議規定。 三、本案利害關係人可於10個工作天內就初步判定提供證據供阿根廷調查單位參考。
A:根據阿根廷國家統計局(INDEC)於2021年12月22日公布資料,2021年第3季失業率降至8.2%,失業人數為170萬人,較上一季9.6 %下降1.4%,若與去年同期之失業率11.7%相較,下降3.5%。 2021年第3季失業率為2017年以來最低,2019年平均失業率為9.8%、2018年為9.2%及2017年為8.4%。 阿國經濟部長Martin Guzman表示,阿根廷目前正經歷強勁的就業復甦,第3季主要因民營企業增加工作職缺影響,利於整體就業率上升,本季新增42.2萬個就業機會,與生產及投資的復甦一致。 此外報告亦指出,2021年第3季非自願原因每週工作時數低於35小時,並有意願增加工作時間人數比率為8.3%,去年同期為8.1%;而無意願增加工作時間人數比率為3.9%,去年同期為5.3%。
A: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於2021年12月20日宣布針對汽車和輕型卡車的最新燃油排放標準。新標準將於明年生效,要求至 2026 年將提高實際行車燃油效率標準(Estimated Real World Label Value)至每加侖 40 英里,每年可減少 5% 到 10%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據現有的排放標準,車輛排放標準為每加侖 32 英里。 此舉可能會影響美國和歐洲的石油燃料市場,為此石油企業反對嚴格的排放標準,並認為將二氧化碳排放汙染歸咎於石油產業是很不公平的。石油巨頭Exxon和Chevron表示,因應氣候變遷最有效方法是對所有產業的排放徵收碳稅,並採取獎勵措施促使企業界減少排放。運輸部門為美國第一大溫室氣體排放源,佔 29%。但車輛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仍頗具爭議。 EPA表示,提高標準平均值並不代表汽車製造商不能生產高耗油的汽車。例如福特 F-150 Raptor 和雪弗蘭 Silverado 兩款耗油量大的車型,其燃油效率標準在某些情況下可低至每加侖 15 英里。 EPA表示,新規定將能推動電動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預測到 2026 年占美國市場 17%,例如 2022 現代汽車Elantra混合動力車款(54 英里/加侖) 和 2022 年豐田Corolla混合動力車款(52 英里/加侖)。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23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usinessinsider.com.pl, 22.12.2021 歐盟執委會已非正式同意波蘭自2022年2月1日起將食品的5%增值稅(VAT)稅率降至零。目前5%的VAT稅率適用於大多數食品,包括水果、蔬菜、肉類和乳製品。而糖和香料的VAT稅率為8%,茶和咖啡、巧克力或加糖飲料等產品之VAT稅率則為23%。波蘭財政、發展基金和區域政策部長Tadeusz Kościński強調,減稅將在新VAT指令生效前進行,他將這項減稅措施形容為波蘭當局的談判成功和來自歐盟的聖誕禮物。 波蘭PKO銀行分析師Mariusz Dziwulski表示,本年11月波蘭食品價格上漲率已達6.3%,預期12月將達7%。渠預測物價上漲高峰會在明年第1季。上述減稅措施將可緩和食品價格漲幅。 另據波蘭財政部公告內容,前揭減稅措施僅實施6個月。D分析師表示,如此一來,減稅措施結束後,食品價格仍然恢復上漲,波蘭政府只是把漲價的時間延後而已。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23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forsal.pl, 22.12.2021 波蘭基金和區域政策部長Grzegorz Puda向波蘭新聞社(PAP)表示,歐盟委員會推遲通過國家經濟復甦計畫(KPO)應該不會對波蘭經濟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他並補充說,2022年的主要挑戰便是歐盟資金能不能順利動用。 P部長強調,與歐盟關於KPO的談判仍在繼續,但目前無法確定歐盟經濟復甦基金的資金何時可撥給波蘭。P部長表示,波蘭政府希望歐盟能盡快撥款,特別是因為它是所謂的及時雨(quick money),旨在幫助所有公民和所有歐盟國家克服由COVID-19大流行引起的經濟危機。 當被問及談判細節和達成共識的可能性時,P部長表示談判難度很大。渠總結表示:歐盟執委會的一些期望,例如關於司法改革,影響太大,因其直接干涉波蘭的主權。波蘭已盡可能地妥協並接受一些提議。妥協的本質是每一方視其能力而讓步,而不應該是一面倒地由單方讓步。若然,則不是妥協,而是投降。 P部長也表達渠對政治圈子利用KPO進行政治博奕的不滿。他強調,整個爭端不是實質性的,而純粹是政治性的。波蘭公司企業盡快發展符合國家利益,以便波蘭人能夠趕上西歐。但現在渠不太相信歐盟希望波蘭-歐洲最大的國家之一-能順利趕上與西方並駕齊驅。 當被問及會談是否有任何潛在轉折點時,P部長表示,歐盟執委會的立場隨時可能會發生變化。 當被問及KPO資金延遲撥付對波蘭經濟的後果時,P部長表示,KPO不是唯一能促進經濟發展者。他強調,地方政府可能會實施由國家預算資助的波蘭新政(Polish Deal)戰略投資計畫,總額約為1,000億波幣。此外,在2022年下半年,波蘭亦應開始徵集運用歐盟2021-2027年預算的凝聚政策(cohesion policy)基金的相關活動。在那之前,不排除透過貸款來支持經濟發展。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23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tvn24.pl , 22/12/2021 歐盟執委會已決定針對波蘭憲法法院的裁決涉嫌違反歐盟法規事啟動調查程序。 歐盟經濟執委 Paolo Gentiloni 表示,波蘭憲法法院“不再滿足歐盟條約關於依法設立法庭必須獨立和公正的要求。歐盟執委會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波蘭憲法法院分別於7月14日和10月7日宣布的兩件裁決均“違反歐盟法律的自治、首要、有效性和統一適用的一般原則,也違反歐盟法院判決的約束力”。 歐盟已就此事正式函知波蘭。對於歐盟的指控及將啟動的調查程序, 波蘭有2個月的回應時間。 註: 波蘭憲法法庭於本(2021年)7月14日裁定:歐盟法院要求波蘭最高法院之紀律委員會停止運作之裁定違憲。波蘭憲法法庭並於本年10月7日裁定:有關歐盟法規優於波蘭國內法之主張違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