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21年截至6月臺孟貿易總額5.72億美元,與同期相比成長28.86%;2020年孟國為我第38大貿易夥伴。 我國與孟加拉貿易總額自2015年9.87億美元,逐年提升至2019年12.64億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降至9.40億美元。我國主要出口紡織原料至孟加拉,並自孟加拉進口成衣類產品,我國持續享有貿易順差。

A:2021年截至6月臺尼貿易總額0.06億美元,與同期相比成長14.87%;2020年尼國為我第138大貿易夥伴。 我國與尼泊爾之雙邊貿易總額不大,約在1,000至2,000萬美元左右。從2016年貿易總額900萬美元成長至2020年1,100萬美元,主要出口產品為實驗用試劑、電話機等產品。

A:2021年截至6月臺巴貿易總額3.79億美元,與同期相比成長53.64%;2020年巴國為我第49大貿易夥伴。 我國與巴基斯坦貿易總額自2015年6.52億美元,降至2020年5.24億美元,主要是因2019年美中貿易摩擦及2020年全球疫情影響所致。我對巴國主要出口為熱軋、冷軋鐵及紡織原料,進口石油煉製品、成衣等。

A:2021年截至6月臺斯貿易總額2.48億美元,與同期相比成長47.32%;2020年斯國為我第58大貿易夥伴。 我國與斯里蘭卡貿易總額自2015年4.63億美元,降至2020年3.70億美元,主要是因2019年美中貿易摩擦及2020年全球疫情影響所致。我國對斯里蘭卡主要出口產品為紡織原料,進口茶葉產品。

A:2021年截至6月臺不貿易總額8.01萬美元,與同期相比衰退22.27%;2020年不丹為我第212大貿易夥伴。 我國與不丹之貿易總額不高,皆在100萬美元以下,主要出口產品為儲存裝置及電話機。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王儲Mohammed bin Salman頃於本(2021)年12月17日宣佈總計750億里雅(約200億美元)、面積570萬平方公尺之吉達新市中心開發計畫(Downtown Jeddah , 或稱New Jeddah Downtown),該計畫將由沙烏地主權基金 – 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擁有之吉達市開發公司(Central Jeddah Development)分3階段完成,第1階段預計將於2027年底前完工。 上述計畫所需資金將來自PIF及國內外投資業者,並將打造歌劇院、博物館、體育館、海盆暨珊瑚礁養殖區等4處國際級地標建築與超過10處娛樂、文化及觀光景點以及遊艇碼頭、海灘渡假村、奢華旅館、餐飲地點、購物中心等設施,完工後將吸引國內外人潮入住及造訪,目標於2030年前為沙烏地經濟創造470億里雅附加價值。 該計畫目前已有500名來自全球前5大工程公司之工程師及顧問參與設計,除上述住、商及休閒功能外,亦將結合許多自然元素,例如總長9.5公里之岸濱區及2.1公里之沙灘區,另綠地、開放空間、公共服務等區域將在整體開發面積佔比40%,宜居、宜訪及親民。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東部Ras Al-Khair工業城皇家特別管理委員會(Royal Commission in Ras Al-Khair Industrial City)頃與多家業者簽署合作協議,將耗資150億里雅(約40億美元)於沙國東部沿海地區興建一處佔地300萬平方公尺之鋼板生產廠。 該委員會表示,上述工廠將創造逾1,600個工作及8,000個間接就業機會,生產之鋼板將供應車輛及船舶製造業,有助吸引投資、降低製造成本及推動在地製造業發展。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港務局(Saudi Ports Authority, Mawani)最新統計報導,沙國各港口本(2021)年11月總計貨櫃轉運量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20.23%、轉運貨物量年增10.37%至2,700萬公噸、船舶停靠數年增5.6%至1,094艘,惟受國際貨運市場供需失衡影響,沙烏地進出港之標準貨櫃年減1.88%至79萬1,000個。 上述統計亦顯示,沙烏地各港口牲口運輸年增29.43%至22萬5,000頭、旅客運輸年增45.67%至5萬9,000人次、車輛運輸年減22.28%至6萬4,000輛、食品運輸年減28.54%至160萬公噸。 據悉,為提升各港口之國際航運及貨運量,Mawani於去年新增4條航運線,並於本年7月宣布將與民間企業共同投資於Jeddah Islamic Port、King Abdulaziz Port (Dammam)、Ras Al-Khair Port、Jizan Port、Yanbu Commercial Port、King Fahad Industrial Port (Jubail)、King Fahad Industrial Port (Yanbu)、Jubail Commercial Port等8個港口發包興建多功能航運站,此亦為沙烏地2030願景(Saudi Vision 2030)政策有關推動物流發展之重要一環,目標為使沙烏地成為國際物流及聯結樞紐,並使運輸及物流業在GDP占比自目前的6%提升至10%。

A:Uber與無人車公司Motional合作,明年將推出無人車送餐。Motional 網的Uber與無人車公司Motional宣佈合作,將於明年為Uber Eats外賣平台推出「自動送外賣服務」,但實際上這項送餐服務並非完全自動化。 這項試驗計劃將於2022年初啟動,但本身與韓國車廠現代和英國汽車零件公司德爾福(Aptiv)合作的Motional沒有提供進一步細節。而且Uber Eats正常提供的食品選項,在這項試驗計劃也不適用,食客需從指定餐廳提供的餐點選擇。 更甚的是,這項所謂無人送外賣服務並非真的沒有司機。Motional發言人向科技新聞網站Engadget表示,他們推出這項服務時將有「安全操作員在車上」。這項只做半套的無人送餐服務亦只限南加州聖他莫妮卡(Santa Monica),這是Motional大部份團隊工作的地方。 其他相關問題也還沒有答案,包括Motional計劃安排多少輛車服務,或有否限於特定天氣下提供送餐。 在原先領導層下,Uber起初計劃投資無人車,將半專業網的司機變成一支視情況而定的車隊,將整個經常性成本消除。 時任Uber執行長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2014年曾稱,Uber之所以昂貴,是「你正為車內另一個人付款。當車裡沒有另一個人,乘坐Uber到任何地方就會較便宜」。但6年後,Uber將旗下無人車部門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售予另一間無人車公司Aurora。 自此之後,Uber追求與科企谷歌旗下的Waymo等外部無人車公司合作。Motional正與Uber主要對手Lyft合作,於2023年推出無人車車隊。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12-18/%e5%84%aa%e6%ad%a5%e7%84%a1%e4%ba%ba%e8%bb%8a%e9%80%81%e5%a4%96%e8%b3%a3-%e6%9c%8d%e5%8b%99%e6%93%ac%e6%98%8e%e5%b9%b4%e5%88%9d%e8%a9%a6%e8%a1%8c/3824303  

A:新冠肺炎疫情將進入第三年,在全球似乎因新冠疫情停止轉動時,各種數位化的科技浪潮卻隨著長時間封鎖、居家上班而加速前進,虛擬實境(VR)、人工智慧(AI)及網路機器人正加快演化,Salesforce.com前景展望師(evangelist)索列斯(Brian Solis)在華爾街日報撰文,盤點將形塑未來發展的十大科技趨勢: 1. 新一代消費者成形 這些消費者在疫情中難以進行實體互動,難以進入實體商店購物,無法進辦公室上班,花更多時間在網路活動,將使所有廠商與雇主須適應他們的新生活與新習慣。 2. AR真正獲重視 傳統網路購物僅限於平面的圖像與文字,難以符合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AR技術能讓消費者在網路空間「試穿」衣服,用更多角度檢視、體驗產品,使各廠商必須認真對待AR。 3. VR改變零售想像 臉書改名為Meta,大舉進軍「元宇宙」,可能是VR進入主流市場的關鍵事件。零售商可能要迎接一群較喜歡在VR世界逛街、購物的新一代消費者,需要在虛擬實境設店面,賣東西。 4. 網路聊天機器人當紅 隨著網購數量變大、網路客服的需求增加,已有愈來愈多廠商採用聊天機器人,以自動化方式處理客服問題。聊天機器人目前的表現還差強人意,但有望在疫後世界占有更重要地位。 5. AI倫理準則升級 當網路的自動化服務愈來愈深入每個人的生活,人們關注隱私權、資料收集的正當性,驅動這些服務的AI倫理議題也更受關注,今年11月193國簽署聯合國的AI倫理全球協定,將導正AI發展。 6. 科技巨頭被嚴管 臉書前主管豪根今年出面吹哨,揭露臉書明知產品造成用戶身心受害,卻不願改善,讓多年來各界對科技巨頭的疑慮,似乎有了水落石出的證據,開始認真檢討這些科技巨頭的倫理問題。 7. 供應鏈AI化 目前攸關供應鏈的許多決策,主要仍都是由人類做出,但今年初以來的供應鏈受擾問題,讓許多廠商發現人腦的侷限,企業因而更願意用AI分析大量數據,以輔助決策、降低成本。 8. 企業IT部門更進化 企業各部門在新冠疫情期間的技術需求大增,促使專家呼籲,企業IT人員應該分散化,打入公司的每個部門,變成幫每個部門提供量身訂作的科技服務,滿足各類顧客需求。 9. QR Code用途更廣泛 QR Code在新冠疫情期間獲得大規模採用,包括實聯制與登錄用途,而企業只要願意多發揮一點想像力,就能把QR Code導向的靜態網頁,變成更能與消費者互動的體驗。 10. Web 3.0 這是由區塊鏈、NFT、元宇宙、分散化自主管理所共同組成的新一代網際網路。Web 3.0的核心將是去中心化、開放,靠區塊鏈技術建立跨平台信用。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9/5974403?from=wj_catelistnews  

A:在2022年裡即將調高基本工資的州及城市,數目之高將超越往年,時間點正是速食業勞工串連大罷工爭取時薪15元的10年之後。勞工維權團體「全國就業法計畫」(National Employment Law Project,NELP)統計顯示,從元旦開始21州及35城市最低工資都將調高,其中加州、紐約2州與31個城市或郡縣,基本時薪將達到至少15元。 「全國就業法計畫」指出,原本最低工資已達15元時薪的27個城市,未來幾周將進一步調高待遇,加州山景市(Mountain View)、桑尼維爾(Sunnyvale)都將調至時薪17元,西雅圖最低工資則調高至17.27元。 速食業勞工10年前串連罷工所爭取的時薪15元待遇,2022年將變得普遍。以加州為例,服務於大型企業的時薪制勞工,1月1日起最低工資將達到15元。紐約市最低工資原本就達時薪15元,全州速食業者時薪也有15元,長島(Long Island)及威徹斯特郡(Westchester County)也從12月31日起跟進。 從2009年以來,聯邦最低薪資一直維持在每小時7.25元,創下1938年最低工資制度上路以來,最長期間未曾調漲的紀錄。 從元旦起生效的這波最低工資調漲當中,華盛頓州最低時薪將從13.5元調高至14.49元,麻州最低時薪調至14.25元,亞利桑納州最低時薪調高至12.8元。 新澤西州大多數勞工也將從12元時薪調至13元,新墨西哥州最低時薪調高至11.5元,伊利諾州從11元時薪調至12元,德拉瓦州從9.25元時薪調至10.5元。 「全國就業法計畫」指出,未來4年間,包括康乃狄克州、德拉瓦州、佛羅里達州、伊利諾州、馬里蘭州、麻州、新澤西州、羅德島州、維吉尼亞州在內等9州,最低工資將紛紛調至時薪15元。根據估計,到了2026年時,全美勞動人口約有40%將有至少15元的時薪工資標準。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9/5976161?from=wj_catebreaknews  

A:自1月1日起,加州新法生效,對塑料瓶回收成分實施新標準。灣區城市新聞社 加州在減少塑料污染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通過了美國第一部關於塑料瓶回收成分標準的立法。自1月1日起,加州所有塑料CRV飲料容器必須由至少15%的回收材料製成。 最終,加州的目標是到2030年要求所有塑料瓶由50%的回收材料製成,這將超過歐盟規定的30%,成為世界上最高的百分比要求。 州眾議員丁右立(Phil Ting)和Jacqui Irwin起草了AB 793號法案,最初由州長紐森於2020年9月簽署。紐森簽署法案後表示:「長期以來,加州在氣候領域的大膽解決方案方面一直處於領先,今天採取的步驟使我們離雄心勃勃的目標更近了一步。我感謝立法機關採取這些重要措施來保護地球和公眾健康。」 在加州銷售的所有瓶裝水、蘇打水和塑料瓶運動飲料,無論其製造來源如何,都必須符合回收成分標準,否則製造商將面臨罰款。罰款隨後將存入加州的增強回收罰款賬戶,以支持塑料飲料瓶的收集和加工。 加州資源回收局(也稱為CalRecycle)表示,將根據製造商未達標的數量每年開出罰款,每磅0.20元。CalRecycle還表示,該立法將增加對回收塑料的需求,這將增加回收中心塑料材料的價值,可部分減輕經濟負擔。 該立法希望減少加州對由石油等化石燃料製成的新塑料的依賴,並恢復回收利用。由於美國對再生塑料的需求較低,加州各地的私人回收中心正在關閉,消費者幾乎沒有地方可以扔罐子和瓶子。 2019年8月,加州最大的回收公司rePlanet關閉了全州284個回收中心。而且由於中國等海外市場不再購買加州的可回收材料,儲放這些塑料的選擇越來越少。根據CalRecycle的最新數據,2017年,中國處理了加州1460萬噸可回收物的55%。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12-19/%e5%a1%91%e6%96%99%e7%93%b6%e5%9b%9e%e6%94%b6%e6%88%90%e5%88%86-%e5%8a%a0%e5%b7%9e%e6%98%8e%e5%b9%b4%e5%af%a6%e6%96%bd%e6%96%b0%e6%a8%99%e6%ba%96/3826059  

A: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17日發布新數據,儘管加州失業率自2020年3月疫情開始以來,11月首次失業率降至7%以下,但招聘速度上個月明顯放緩。11月失業率自10月7.3%降至6.9%;加州失業率仍是美國所有州最高的。 數據顯示,加州雇主11月填補了4萬5700個新工作,數量少於10月新增工作的一半,但仍足以占美國11月就業增長總量近22%。自今年2月以來,加州已增加97萬7200個新工作,州長紐森稱其為「前所未有的成就」。 不過,加州於2020年3月與4月失去270萬個工作,當時紐森發布全國第一個全州範圍居家令,迫使許多商業關閉。19個月後,加州已恢復近70%工作崗位。紐森表示,加州持續可見強勁復甦、11月份在全美創造近22%工作機會,失業率創下自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但還有許多工作須完成,讓民眾返工,並支持受到疫情打擊最嚴重族群。 白領辦公室職位數量占加州11月就業增長41%以上,其次是教育、健康服務與休閒及旅館業,包括餐廳和旅館。建築工作減少1700個,大部分是因為專業承包商就業機會減少。 灣區各縣失業率最低 舊金山灣區各縣擁有部分全加州最富有的居民、失業率最低。馬林縣失業率最低為2.9%、其次為聖他克拉拉縣3.2%、舊金山縣3.3%。 洛杉磯縣是全美人口最多的縣、居民有近1000萬人,失業率為7.1%,服務業工作包括餐廳與旅館,很難找到員工。與亞力桑納州與墨西哥交界的帝國縣(Imperial County)失業率15.5%為全州最高,該縣是主要仰賴農業的典型農村經濟。其他人口稀少的中谷地區郡縣,傳統上有高失業率,但11月失業率低於全州平均。前加州就業發展局主任柏尼克(Michael Bernick)表示,顯示就業增長不僅限於加州沿海人口中心。 然而,加州勞動力人口百分比,仍低於全美水平。新數據顯示,加州自2月以來,平均每月新增工作超過9萬7000個,但截至10月底,仍有110萬個職位空缺。雇主一直很難找到員工。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財務與經濟系教授孫聖源(Sung Won Sohn)表示,勞工們並不急著返工,他們等待時間越長,可獲薪資越高,並有許多工作可選擇。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19/5973002?from=wj_catelistnews 

A:2021年拉美地區經貿概況簡析

A:依據瓜國「日報」報導,瓜國總統Alejandro Giammattei宣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最低工資調升4.5%,渠表示,考量本年經濟成長達7.5%、社會保險(IGSS)被保險人人數增加及瓜國主要貿易夥伴經濟復甦情形良好,爰調升農業從業人員薪資至3,122.55瓜幣(約416.34美元),非農人員3,209.24瓜幣(427.90美元),成衣加工業(maquila)2,954.35(393.91美元),每日日薪分別增加0.57美元、 0.59美元及 0.54美元。本年11月基本菜籃(人民最低基本生活支出,包含34項食物及食品)支出約410.97美元 。   瓜國勞工部長Rafael Rodríguez表示,本年就業稽查總署就上述三個產業最低薪資給付情形進行稽查,共進行11,790次查核,另為加強查核,該署新購置車輛28輛、機車5輛、新聘稽查員17人,全國稽查員達178人。   瓜國全國薪資委員會理事長Franky Pozuelos表示,調漲最低工資有助提升瓜國家庭經濟能力,因基本菜籃及藥品費用不斷增加,惟瓜國政府應致力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正式職缺以確保落實最低薪資規定。​

A:瓜地馬拉中央銀行指出,瓜國2021年經濟成長創40年新高,達7.5%,相較2020年受疫情影響,經濟衰退1.5%。僑匯、出口及建築業成長係瓜國本年經濟表現亮眼之主要因素,央行預估2022年瓜國經濟成長4.5%。   瓜國央行總裁Sergio Recinos指出,本年僑匯預估成長35%,達152億美元,瓜國已連續兩年僑匯收入大於出口總額,本年出口預估成長22%,達130億美元。本年表現良好的產業包括:採礦採石業(10.7%)、製造業(7.3%)、建築業(9.4%)、商業(9.3%)、餐旅業(20.4%)、醫療(17.8%)。   R總裁續指出,2020年財政赤字4.8%,本年約3%,瓜國於疫情爆發後,因貨幣政策因應迅速得宜,降息4碼至1.75%,使得金融體系不致受到太大衝擊,渠續說明預估通膨將維持2.89%至3.25%,因此央行將維持利率水準。   有關對瓜國有利的外在因素,R總裁指出,美國為瓜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瓜國對美國出口占總出口35%,自美進口占總進口45%,儘管瓜國近年已逐漸分散市場,美國仍為瓜國重要市場,受惠於美國各項振興經濟措施,在美瓜人得以維持或增加收入,因而增加瓜國僑匯收入。央行預估2022年僑匯將成長11%,金額達165億美元,出口將增加7.5%。​

A:有關WTO裁定瓜國控訴印度蔗糖出口補貼案件 世界貿易組織(WTO)於2021年12月14日裁定,印度就蔗糖出口補貼違反農業協定及補貼與平衡稅措施協定 ,建議印度取消相關補貼。瓜地馬拉於2019年3月就印度提供其甘蔗及蔗糖生產商境內支持及蔗糖出口補貼向WTO提出與印度磋商請求,嗣後瓜國、澳洲及巴西共同就本案提出申訴,WTO爰於同年7月成立專家小組調查本案。 瓜國表示,印度政府向甘蔗種植者保證最低收購價格,以及向糖廠提供的出口補貼,違反了全球貿易規則,前述措施使印度在過去幾個產季每年出口近600萬噸的糖,造成了國際市場人為的供過於求,並導致全球價格大幅下跌。全球糖業聯盟統計稱,前述做法導致國際糖業每年損失30多億美元的機會和收入。 瓜國經長Antonio Malouf表示,瓜國承諾遵守多邊貿易規則,亦將確保瓜國生產者及出口商在國際貿易場域獲得公平之待遇。​  

A:依據瓜國「自由報」報導,瓜地馬拉競爭力委員會(Pronacom)主委Rolando Paiz表示,2021年外資在瓜國主要投資業別為輕型製造業、食品飲料業、能源業、紡織業、商業、資訊科技業、製藥業、醫療器材業、客服中心等,吸引外資達10億美元,本年可望達成原定目標12億美元。前述投資共包含77項投資計畫,創造約1萬6,000職缺,預估本年底將新增11項新投資及再投資計畫,金額達1億美元,創造約400個職缺。   P主委說明重要投資案如加拿大商Telus International投資2,840萬美元,創造約3,200個職缺;哥斯大黎加食品商Dos Pinos投資約800萬美元擴增生產線及設立物流中心;西班牙商Faes Farma以3,000萬美元併購瓜國藥廠Global Farma,以增加該公司於中美洲據點;西班牙商Nextil Group投資4,000萬美元成立紡織廠;可口可樂授權公司Embotelladora Los Volcanes投資6,000萬美元擴增生產線,創造90個職缺。P主委續表示,瓜國給予外資客製化服務,不僅可增加外資信心及法律確定性,完善的服務亦有助促進已於瓜國投資者繼續擴增其投資。P主委認為瓜國應設定更具野心的吸引外資目標,即每年吸引外資不應低於30億美元。

A:瓜地馬拉中央銀行預估瓜國2021年經濟成長逾6%   依據瓜國「自由報」報導,瓜國2021年經濟成長預估逾6%,央行總裁Sergio Recinos表示,瓜國各項短期經濟指標顯示,2021年GDP可望超過6%,2020年受疫情影響,經濟活動低迷,GDP衰退1.5%,本年經濟反彈優於預期。   瓜國近20年經濟表現,僅2007年GDP成長超過6%,而2020年係唯一經濟呈負成長的一年。央行總裁表示,經濟活動成長亦反映在對外貿易表現,本年1月至9月出口成長22%,進口成長44%,僑匯截至11月18日較去年成長34%,預估本年僑匯將達150億美元。​

A:依據瓜國賦稅署統計資料,瓜國本年1月至10月稅收達86億美元,其中稅收最高的項目為所得稅,達26億美元,預估全年稅收可達95億美元,較原訂徵稅目標84億5000萬美元高出10億5,000萬美元。瓜國國會設定2022年稅收目標為101億7,000萬美元。 2020年受疫情影響,稅收僅達83億;2019年稅收85億7,000萬美元。瓜國Rafael Landivar大學教授Erick Coyoy表示,本年僑匯收入增加、汽油價格高漲及經濟恢復良好,使得本年稅收增加。渠續表示,家庭收入增加並非代表國內產業好轉,如瓜國食品加工產業受墨西哥貨物走私影響甚巨。 本年1月至10月對外貿易相關稅收達25億2,000萬美元,國內相關稅收達60億4,000萬美元,其中國內增值稅18億美元,進口增值稅21億美元,石油及相關產品配送稅4億4,000萬美元,車輛首次登記稅1億3,000萬美元,印花稅1,226萬美元。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