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德國位於歐洲心臟地帶,東鄰波蘭、捷克,西接荷、比、盧及法國,南界瑞士、奧地利,北至丹麥及波羅的海。國土面積約35.7萬平方公里,由16個邦組成,首都與最大城市為柏林。德國氣候溫和,季節分明,人口約8,300萬,為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德國重要自然資源包括鐵礦、煤礦、草木灰、木材、褐煤、鈾、銅、天然氣、鹽、鎳等。

A:奧地利位在歐洲中部,北接德國及捷克、東鄰斯洛伐克及匈牙利、南接斯洛維尼亞及義大利、西鄰瑞士及列支敦士登,多瑙河由西而東貫穿北部全境,自古即為歐亞交通孔道。全國土地面積83,871平方公里,西部與南部為阿爾卑斯山區與丘陵地佔全國面積74%,東部及東北部為平原及盆地約佔全國面積26%。 奧地利的市場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準高,工業主要有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電器、紡織、木材加工、水力發電等,加入歐盟使奧地利直接進入統一的歐盟市場,帶來了更多的外資。

A:2021年截至10月臺斯貿易總額3.99億美元,與同期相比成長33.07%;2020年斯國為我第58大貿易夥伴。 我國與斯里蘭卡貿易總額自2015年4.63億美元,降至2020年3.70億美元,主要是因2019年美中貿易摩擦及2020年全球疫情影響所致。我國對斯里蘭卡主要出口產品為紡織原料,進口茶葉產品。

A:2021年截至10月臺馬貿易總額0.05億美元,與同期相比成長14.13%;2020年馬國為我第153大貿易夥伴。 我國與馬爾地夫之貿易總額不高,皆在100萬美元以下,主要進口產品為生鮮或冷藏魚、冷凍魚、塑膠廢料及路由器。

A:2021年截至10月臺孟貿易總額10.36億美元,與同期相比成長37.79%;2020年孟國為我第38大貿易夥伴。 我國與孟加拉貿易總額自2015年9.87億美元,逐年提升至2019年12.64億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降至9.40億美元。我國主要出口紡織原料至孟加拉,並自孟加拉進口成衣類產品,我國持續享有貿易順差。

A:2021年截至10月臺尼貿易總額0.10億美元,與同期相比成長20.36%;2020年尼國為我第138大貿易夥伴。 我國與尼泊爾之雙邊貿易總額不大,約在1,000至2,000萬美元左右。從2016年貿易總額900萬美元成長至2020年1,100萬美元,主要出口產品為實驗用試劑、電話機等產品。

A:2021年截至10月臺巴貿易總額6.84億美元,與同期相比成長65.70%;2020年巴國為我第49大貿易夥伴。 我國與巴基斯坦貿易總額自2015年6.52億美元,降至2020年5.24億美元,主要是因2019年美中貿易摩擦及2020年全球疫情影響所致。我對巴國主要出口為熱軋、冷軋鐵及紡織原料,進口石油煉製品、成衣等。

A:2021年截至10月臺不貿易總額11.0萬美元,與同期相比衰退9.05%;2020年不丹為我第212大貿易夥伴。 我國與不丹之貿易總額不高,皆在100萬美元以下,主要出口產品為儲存裝置及電話機。

A:以國鼓勵創新及新創公司,發展利基型產業,扶植自駕車、人工智慧、數位醫療、量子科學等新興產業研究,以吸引國際企業至以國投資。以色列為我第31大貿易夥伴國,主要出口項目為積體電路及電話機,自以色列進口光學精密計量儀器、積體電路及電機設備、機器及機械用具等。

A:沙烏地阿拉伯素有「中東心臟」之稱,位處中東地區阿拉伯半島,東臨波斯灣,西臨紅海,為該區域國土面積最大國家且是中東地區最大經濟體,石油儲量占全球總量25%,天然氣儲量占全球總量10%。 沙國重要經濟政策:(1)願景2030計畫(Saudi Vision 2030)、(2)新未來計畫(NOEM)、(3)紅海計畫(the Red Sea)、(4)持續推動沙化政策(Saudization)、(5)課徵增值稅(value-added tax, VAT)。 近年為擺脫對石油產業過度倚賴並促進國家經濟多元化發展,積極推動沙烏地《願景2030》,在該計畫引領下逐步推動國家轉型、婦女平權、產業多樣化、本地人民就業率提升及重返溫和伊斯蘭等社會層面之改革。沙國正處於對外開放的起始點,我商可鎖定需求,切入相關產業進行深度合作,未來商機無限。  貿易資訊:沙國是中東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我國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長期以來對臺灣貿易均呈現巨額逆差。2020年沙國為我國第15大貿易夥伴、第11大進口來源國及第27出口目的國。2020年臺沙雙邊貿易總額為57億美元(占我國貿易總額0.9%)。 沙國為我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自沙國進口主要產品為原油、甲醇等化學品、聚乙烯、聚碳酸樹脂及聚丙烯等。我國對沙國出口貨品則相較多元,包括小客車及零件、鋼鐵、照明或視覺信號設備、化學原料及螺釘等。沙國自2018年6月開放女性駕車,對小客車及零配件等產品需求增加,因此相關產品受惠,出口金額成長。  

A:卡達積極與鄰近阿拉伯各國以外之國家開展合作,亦加深卡達積極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扶植石化、觀光、金融、零售及服務等產業。同時,持續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前往投資布局。 我國主要自卡達進口天然氣及石油,長期處於貿易逆差。

A:因伊朗受美國制裁,美國OFAC已將台伊清算機制的相對方伊朗Parsian Bank列入「黑名單」,因此台伊清算機制已全面喊停,自2019年起,我與伊朗貿易往來大幅下跌。

A:阿聯大公國地處波斯灣及阿曼灣之間,與沙烏地阿拉伯、阿曼邊界緊鄰,位居歐亞非三大洲之間,位置適中,加上海空運輸設備齊全,營運效率亦較中東其它國家高,社會自由及開放程度較高,因此已發展成中東地區最大轉運中心,其轉口貿易市場涵蓋整個中東地區、印度次大陸、中亞獨立國協國家及非洲大陸,市場幅員廣大。

A:阿曼目前仍朝經濟多元化策略、改善投資環境措施等方向上進行。政府未來發展方向主要仍在積極吸引外資,期使產業能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如製造業、觀光業及物流產業等,積極開發推展自由貿易區與資訊科技園區等,輔以經濟多元化,以及加強國營事業民營化等。

A:  科威特相關政策制定皆是以實現”New Kuwait 2035”為目標,除制定有”Kuwait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KNDP”之長期發展計畫,另亦制定每五年期的「五年經濟發展計畫」。計劃以7大支柱為目標:(1)提升全球定位、(2)強化基礎建設、(3)投資人力資本、(4)改善公共管理、(5)高品質醫療環境、(6)平衡經濟發展、(7)環保宜居國家。

A:巴林目前的發展目標在於推升整體經濟動能,主要措施有暫停徵收外勞雇用稅及對國有的海灣航空(Gulf Air)進行紓困;而降低青年失業率,提高國民素質,鼓勵新興產業及降低政府債務將是未來幾年最主要的挑戰。

A:印尼為我第17大出口國及第13大進口國,我國對印尼主要出口積體電路、織品、車輛零件等,主要進口煤、含金金屬、液化天然氣等。 108年佐科威總統上任後,積極興建基礎建設及偏遠鄉村地區建設、改善製造業結構與出口能力,並進行法制改革以吸引外人投資,如109年11月簽署「創造就業綜合立法」草案,大幅改善印尼經商投資環境。

A:匈牙利 匈牙利位於歐洲中部,北接斯洛伐克,西鄰奧地利,南連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及南斯拉夫,東界羅馬尼亞,東北與烏克蘭相鄰。全國土地面積為9萬3,030平方公里,是一個內陸國家。 匈牙利擁有發達交通網絡,高速公路長度排名中歐第一,公路網及鐵路網密度亦排名歐洲前三名,另鄰近港口亦於其輻射範圍內一天可達之距,具地利之便。 匈牙利全國近一半土地為耕地,主要農作物包含小麥、玉米、馬鈴薯、甜菜、蘋果及葡萄等,畜牧業則以牛、豬、羊為主。匈牙利為世界主要鵝肝之生產及出口國,亦為辣椒粉主要產地。汽車產業為匈牙利最重要產業之一,並為該國主要經濟動能,許多國際大廠(如奧迪、BMW、賓士等)均在匈國設廠組裝。

A:立陶宛 立陶宛西濱波羅的海,北鄰拉脫維亞,東為白俄羅斯,南接波蘭,西南則與俄羅斯之卡列寧格勒接壤。國土面積為6萬5,301平方公里,主要官方語言為立陶宛語,政體為議會內閣制。 立國地形以平原為主,尚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東南部的高地。森林覆蓋率為25%;約3000個大小湖泊;最長的河流為尼曼河。立陶宛的工業及服務業發達,家具製造為立陶宛另一出口重要產業。

A:愛沙尼亞 位居波羅的海三國最北端,北隔芬蘭灣與芬蘭相望,東鄰俄羅斯,南鄰拉脫維亞。國土面積約4萬5,339平方公里,語言、文化及地理位置接近北歐,加以勞動等各項成本較北歐低廉,吸引瑞典、芬蘭等北歐國家設廠,在ABB、Ericsson等大廠的帶動下,電子電機成為愛沙尼亞最大的產業。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