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瑞士聯邦委員會2021年12月15日公告,瑞士能源局(Swiss Federal Office of Energy)於2021年12月15日公布2020年能源監測報告,此為瑞士公布的第4份監測報告,顯示再生能源發電及電力與能源效能方面,瑞士已達成2050年能源戰略第1步驟;但為實現2050淨零排放,仍須進一步努力,相關重點如下。 再生能源發電(不含水力發電):(一)2020年瑞士再生能源發電已達4712吉瓦時gigawatt heures(GWh),占淨發電的7.2%;依據瑞士能源法,2020年須達到的指標為4400吉瓦時,爰本項發電量已達標。自2010年以來,太陽能光電/光伏發電(PV)成長最快,2020年瑞士為全歐洲人均太陽能發電排名第5,優於義大利、法國及奧地利。2020年底前瑞士太陽能裝置產生的電能約占消費電量的5%,相當於過去Muhleberg核能電廠發電量(該電廠已除役);可見太陽能為瑞士能源安全供給的重要因素。為了達到2035年指標-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1400 GWh,未來平均每年須再淨成長450 GWh。(二)以上再生能源發電雖已達到能源法的標準,但倘為實現2050淨零排放,瑞士能源局另制定2050願景(Energy perspectives 2050+),依據此願景,2035年再生能源供電(不含水力發電)發展須為17000 GWh,高於目前的目標值,每年須調整淨成長為820 GWh。 水力發電:瑞士2020年水力發電平均淨值為36275 GWh,2035年的指標值為37400 GWh、2011至2035年間目標值為淨成長2000 GWh,爰2020年已完成45%。為達到2035年的指標值,未來每年須淨成長70 GWh。2050年指標為至少達到38600 GWh。 人均最終消費能源:倘以2000年為基期,2020年人均最終消費能源較2000年應下降23.7%(可變參數調整後為20.8%);爰2020年的目標值應下降16%已經達成;雖然過去3年因疫情可能減少消費能源,但倘無疫情結果應相似。要達成2035年人均消費能源減少43%的目標,可變因素校正後,未來平均每年人均能源消費須減少2.2%。2050年目標值為人均消費能源較基期減少53%。 人均消費用電:瑞士2006年後人均消費用電呈下降趨勢,2020年比基期2000年下降11.3%(可變參數調整後為10.4%);爰2020年須下降3%的目標值已達成。疫情原因可能導致用電下降,但評估倘無疫情情況應類似;因為自2015年來人均用電下降速度皆較指標值更低。為達到2035年目標值較基期下降13%,則用電效率須再顯著提升,如電動車及熱泵的增加使用及補償等。2050年目標值為5%,因考慮零碳排目標,可能導致用電量增加。 瑞士能源局監控報告共有7個領域及45項指標,分別為能源消費及生產、能源網絡發展、供應安全、費用及價格、CO2排放、科研與國際環境等;該報告可自網站下載:newsd.admin.ch/newsd/message/attachments/69615.pdf(目前僅有德文及法文版本)。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委員會公告 日期:2021年12月15日
A:綜合美媒本(16)日報導,紐約州長霍楚於12月8日宣布室內戴口罩暨檢查疫苗接種證明等多項防疫新規,紐約企業正採取因應措施配合實施,例如許多零售業再次要求室內配戴口罩,部分企業除要求員工須配戴口罩外,亦要求員工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方可重返辦公室,迄今紐約市辦公室使用率仍低於40%。 紐約州雖規定企業倘未遵守州政府口罩令,最高將罰款2,000美元,惟部分地方政府拒絕執行。另紐約市政府亦要求所有私人企業員工至少須接種一劑新冠疫苗,並自12月27日生效,違者將罰款至少1,000美元。 根據紐約州衛生部門數據,截至12月15日,76%紐約州民眾已接種至少一劑新冠疫苗,另紐約州自感恩節後新冠感染人數增加58%,住院人數增加70%。
A: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2月16日報導,因邊境管控措施導致外來人力持續減少,而人力需求則繼續強勁,導致職缺連續五季增加,9月份上升至9萬8,700個的職缺,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約38%是來自工作准證人數驟降的產業,如製造業、建築業、餐飲業和行政服務等;另外三成則來自金融服務、資訊通信、專業服務和衛生與社會服務等高成長領域。9月份的職缺比率大於2(即每100名失業者就有209個職位空缺等待填補),上次職缺比率超過2是1997年9月,而後因亞洲金融危機暴發、失業率上升,職缺比率一路下滑。人力部預計職缺將繼續保持在高水準,直到邊境管控措施放寬。 人力部12月15日發佈的第三季勞動市場報告也指出,雖然居民就業人數增長強勁,但自2019年12月起當地總就業人數(不包括外籍女傭)已減少17萬3,100人。人力部常任秘書甘澤銓表示,過去一年來,人力部採取不同措施引進外籍員工,例如各領域透過境外的額外安全管理流程,將員工帶進新加坡,尤其是建築業和加工業。隨著星國開通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讓員工入境,預計企業未來幾個月內能引進更多外籍勞工。 此外,本年第三季裁員人數為1,900人,較第二季的2,340名有所緩解,第一季被裁退的人員中有66%在半年內重返職場。10月失業率亦低於9月,整體失業率保持在2.6%;居民和公民失業率則分別降低0.1個百分點,分別為3.4%和3.6%。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居民長期失業率從本年6月0.9%上升至9月的1.2%,高於疫情前的平均水準。人力部將繼續協助員工提升技能,並在「新心相連就業與技能配套」(SG United Jobs and Skills Package)計畫下,協助居民找到新的工作機會。此外,減少工時或被臨時解聘的員工共4,060人,較第二季減少1,520人,但仍未恢復疫情前的水準。而航空旅遊領域的公司業務量已開始提升,航空和乘客服務領域將會聘請更多人。 自去年9月至本年5月,新加坡「招聘獎勵計畫」(Jobs Growth Incentive)已協助5萬8,000家企業透過該計畫聘請近40萬名當地員工。政府繼續透過「新心相連就業與技能配套」協助雇主聘請當地員工,「招聘獎勵計畫」也將延長至明年3月,為聘請當地員工的雇主提供薪資補貼,雇主也可透過職業轉換計畫招聘和培訓中途轉業者,政府將提供高達九成的培訓費用和薪資,求職者也可以利用「新心相連職場新人培訓計畫」(SGUnited Traineeships)和「中途轉業人士見習計畫」(SGUnited Mid-Career Pathways Programme)在各領域學習技能。
A: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2月16日報導,星國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和韓國貿易部長呂翰九(Yeo Han-Koo)12月15日在新加坡舉行的聯合部長級會議上,共同宣佈兩國已完成「韓國-新加坡數位夥伴關係協定」(Korea-Singapore Digital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KSDPA)談判工作,兩國之間的資料流動將更加無縫,並為企業和消費者建立可信和安全的數位環境。該協定是星國的第四個數位經濟協定,也是星國首次與亞洲國家完成此類協定。 KSDPA將透過建立前瞻性的數位貿易規則和規範,促進數位系統之間的相容互通性,深化兩國在數位經濟領域的雙邊合作。陳詩龍部長表示,新加坡和韓國努力確保兩國的經濟持續復甦,並重塑經濟,以適應因疫情而迅速加快數位化的新世界。該協定將加強兩國之間的數位連接,並促使雙邊的經濟聯繫更牢固。此外,透過建立統一標準,協定可實現可信的資料流通以及允許跨境數位交易更無縫進行,在快速成長的數位經濟中,為星國企業和人民帶來機會。 根據新加坡貿工部(MTI)、通訊及新聞部(MCI)和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發佈的聯合公告指出,除非是特定的目的如監管,KSDPA禁止資料被當地語系化,這將使企業能夠安全地傳輸資料,以作為日常業務營運的一部分,並允許企業依業務需求選擇儲存和處理資料的地方。該協定將深化新興領域的雙邊合作,如個人資訊保護、電子支付和原始程式碼保護,並協助促進中小企業的就業和成長機會,鼓勵其參與與國際供應商、買家和其他潛在商業夥伴聯繫的平臺。 去(2020)年,新加坡是韓國的第8大貿易國,雙邊貿易額達446億星元;截至2019年,新加坡是韓國在亞洲地區的第9大投資國,總投資額為83億7,000萬星元。
A:近數月以來,因全球景氣復甦及疫情不斷延燒,加上海運費用飆漲,造成原料價格上升及零組件嚴重短缺現象。法蘭西銀行本(12)月初公布之總體經濟調查指出,目前工業及營建業分別有57%及56%業者面臨供應短缺問題。 繼提供家戶因應能源價格上漲的補助措施之後,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勞動部長Elisabeth Borne及財經部權理產業部長Agnes Pannier-Runacher於本月13日共同宣布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協助廠商因應當今供應鏈短缺(包括原料或零組件)之重大挑戰,尤其是受衝擊最深之電子、營建、汽車及金屬加工等產業。 本次政府採取措施主要新增是由法國公共投資銀行(Bpifrance)專為工業領域廠商提供之7億歐元貸款機制,透過每筆5萬至5百萬不等之長期貸款(期間最長為10年),健全企業財務結構,且寬限期(免還本金)的設計將有效降低企業償還債務之財務負擔,尤其對於明年春天開始償還國家擔保貸款(PGE)之中小企業來說,更為關鍵。其餘財務支持措施包括:(1)延長部分成效良好之補助機制、(2)將PGE期限自本(2021)年12月底延至明(2022)年6月底、(3)放寬可償還預付款及貸款利息補貼措施之適用條件,及(4)可同時申請適用可償還預付款、國家擔保貸款或貸款利息補貼等機制。此外社會安全費用及稅負延期償還措施,一般認為將對汽車、電子等產業頗有助益。 B勞動部長表示,受到供應短缺嚴重衝擊的廠商,可運用長期部分就業機制(activite partielle de longue duree)以保障就業;L-M財經部長認為,上述措施僅為短期因應措施,唯有透過大量投資未來科技與推動歐洲及法國價值鏈回流等措施,才能徹底改善法國工業及經濟發展之結構性問題,如馬克洪總統先前公布之「2030投資計畫」即為一具有指標性的重大政策。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投資部長Khairy Amro指出,約旦經濟與工業區發展的重要性,經濟發展與工業區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並呼籲應檢視投資環境面臨的挑戰。 A部長表示,約旦投資局將與投資者舉行實地訪問及舉行定期會議,以瞭解協助投資者實現投資的計劃,以促使公私營部門建立夥伴關係,尋找投資解決方案,以擴大吸引新的投資。 A部長續指出,該部將加緊努力,特別是在促進吸引投資領域,以吸引新的投資。政府將透過投資專案,確定投資者需求,併為任何相關障礙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從而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實現經濟成長之願景。 約旦工業區開發公司執行長( Jordan Industrial Estates Co, JIEC) Omar Juwaid 表示,約旦是一個具有吸引力與競爭力的投資環境,據統計至2021年工業區共吸引約120項新投資,並擴大現有投資項目,價值約為9300萬約幣,預計將可提供3,100個新的就業機會。
A: 據約旦時報報導,安曼商業總會(Amman Chamber of Commerce, ACC)公佈之數據顯示,約旦2021年上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當前價格計算為149.92億約幣,其中貿易和服務業貢獻56.1%。 據數據顯示,約旦本年前六個月GDP成長3.74億約幣,由2020年同期之146.18億約幣成長至149.92億約幣。在援贈款總額中,貿易及服務業佔56.1%,餐飲及旅館業占9%,運輸及電信業佔8.9%,金融、房地產及商業佔20.3%。 在ACC註冊的企業總數為34,736家,總資本額約318.83億約幣。其中,在食品業相關公司為8,500家,其次為建築及建築設備3,827家公司,服裝及珠寶公司3,748家。
A:資料來源:Bangkok Post,2021年12月16日 在福特汽車公司於12月8日宣布投資9億美元,以升級在泰國生產Ranger皮卡及Everest休旅車的工廠之後,美國汽車公司仍熱衷於將泰國作為區域生產基地。 泰國商業部部長Jurin Laksana-wisit指出,據美國駐泰國代表團代辦兼美國駐泰國代理大使Michael Heath禮節性拜訪後表示,其他美國汽車公司亦有興趣將泰國作為生產基地,特別是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及克萊斯勒(Chrysler)。 Jurin部長表示,美國公司也對投資及支持泰國的「生物、循環、綠色」(BCG)經濟發展模式感興趣,特別是在明年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APEC)會議上,BCG已被列為主要的議程項目。泰國正專注於在東部經濟走廊促進BCG相關的投資,尤其是在食品、生物技術、醫療器材與醫療保健等領域。 根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最新統計,截至今9月與BCG有關項目的投資額達6,770億泰銖(約5,625億新臺幣,1泰銖約合0.83新臺幣)。自2015年迄今,約有2,829個項目獲得BOI的投資優惠。 可再生能源開發及垃圾發電項目排名第一,投資額達2,890億泰銖,位列BCG項目前5名。排名第二者為基於高科技的食品添加劑及配料,投資額為942億泰銖;其次依序是綠色高分子及化學產品(410億泰銖)、再生農業原料(258億)及天然橡膠(223億)。 今年1-9月BOI共批准BCG相關投資計畫564個,同比激增74%,投資額則同比暴漲160%至1,280億泰銖。BOI預計BCG項目將在未來5年內占GDP的25%。
A:出處:Government.nl, 2021/12/1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於12月14日公佈延長現行的防疫措施並將小學寒假提前一週 荷蘭總理Mark Rutte和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於12月14日晚間7:00點舉行新冠疫情記者會。Rutte總理表示,由於新冠病毒新確診案例偏高,且染疫住院人數亦居高不下,因此荷蘭政府決定將 11 月 28 日起實施迄今的防疫措施延長至少至 2022 年 1 月 14 日星期五。此外,小學將於聖誕節前提早一週停課, 2022 年 1 月 10 日星期一開學。 相關措施如后: 盡可能待在家裡、與他人保持1.5公尺安全距離、每天最多接待 4 名訪客(不包括 13 歲以下的兒童)、拜訪他人或接待訪客前先進行自我檢測。 建議盡可能限制與 70 歲以上年長者接觸。 13 歲以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在火車站站台與公車站台、在學校或公共室內空間(如商店、博物館、餐館和酒吧)走動時都需要戴口罩。 餐廳和酒吧、劇院、音樂廳、博物館、電影院以及室內體育場館等所有有座位的場所,13 歲及以上者均須持有新冠通行證。 大多數場所必須在 17:00 至 05:00 之間關閉,且不允許舉辦大型活動。惟必需品商店,例如超市和藥店,可營業至 20:00。 特定服務提供商,例如公證人、律師、抵押貸款顧問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可在正常營業時間營業。 17:00 至05:00 之間不允許進行業餘體育比賽和訓練。職業體育比賽與訓練可在17:00以後舉行,但不可以有觀眾。 訪客源源不斷的場所,每 5 平方公尺只能容納 1 人。 在高等教育機構,每間教室最多可容納 75 人。劇院和禮堂最多可容納 1,250 人。 居家工作。若無法居家工作,工作時保持 1.5公尺距離。 小學將提前於聖誕假期前一週關閉,學校不需要在該週提供遠程教學。 為所有成年人加速施打加強劑 所有 18 歲以上的民眾均可在 2022年1 月下旬前接獲接種加強 劑的通知。現在民眾可在完整接種疫苗或最近一次檢測呈陽 性3 個月(之前為 6 個月)後依年齡順序接種加強劑。 經濟紓困 政府將針對受防疫措施影響的企業、自營者、文化組織和體育組 織等一系列的紓困計畫延長至2022 年 3 月底。總經費約為 44 億 歐元。對活動承辦業的紓困將延長至2022年第三季末。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副部長林萬鋒頃出席由中國國際商會暨中國貿促會、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世界自由貿易區組織主辦之「第二屆自由貿易區發展國際論壇」致詞時表示,開放、創意、合作是未來自由貿易發展的重要基石,馬國貿工部將致力於參與和推動國際經貿合作,促進區域經濟復甦。 自由貿易最主要的議題就是加速貨物流通,消除或減少非關稅障礙。目前馬國全國共有23個自由工業區(Free Industrial Zones),其地位已透過自由貿易區法令和公告的方式確立,享有相當程度的稅務優惠和獎勵措施,區內的通關程序皆透過線上系統進行,以加速效率、節省時間和經商成本。 馬國貿工部在關鍵製造業領域實施數項重大措施,在強調防疫標準程序之際,亦須確保新冠疫情對經濟生產力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林副部長另稱,中國大陸自2008年起,已連續12年成為馬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亦自2016年起,連續5年成為馬國製造業最大外人直接投資國。此外,馬國與江蘇省間的未來經貿合作大有可為,具有潛質的合作領域包括電子電機、機械、物流、資通訊以及石化產業等。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亞洲開發銀行(ADB)頃發布的「2021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報告指出,由於新冠變異株Omicron快速傳播影響,以及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的不斷增加顯示疫情還遠未結束,亞銀決定再下修馬來西亞本(2021)年經濟成長預測值至3.8%,較9月份預測值4.7%為低,明(2022)年則下修至5.9%,較先前6.1%預測值為低。馬國中央銀行估計本年馬國經濟成長率將介於3%至4%,明年成長預測值則為5.5%至6.5%。 亞銀補充稱,馬國2021年國內生產毛額(GDP)表現波動,主要受到封鎖措施收緊影響。受封鎖措施影響,商業活動遭到箝制,進而抑制了經濟活動,導致馬國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衰退4.5%。儘管如此,馬國2021年前9個月經濟仍成長3%,扭轉了去(2020)年同期萎縮6.4%的頹勢。 截至12月13日,馬國78.11%總人口(成人接種率為97.26%)已完成接種疫苗,因而政府允許更多經濟領域重新開放,10月時就放寬巴生河流域的管制,包括吉隆坡、布城和雪蘭莪州等貢獻全國高達40%國內生產毛額之地區。 亞銀另表示,馬國今明兩年物價成長率可維持穩定,預測分別維持在2.5%和2.3%。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頃舉辦的經濟洞察論壇的調查顯示,全球供應鏈問題預計明(2022)年將繼續存在。 自 8 月以來放寬的行動管制措施和相對穩健的全球貿易活動促進了東南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的增長。亞洲、歐洲和美國之間主要航線的運輸已恢復至發貨前水準,並於2021 年前9個月成長6%。儘管如此,隨著亞洲製造商處理積壓的訂單並努力滿足全球需求,港口的堵塞仍將緊張。例如,為滿足全球需求,馬來西亞的主要港口─巴生港(Port Klang)的船舶平均周轉時間是全球主要港口中最短的,約為兩天,相較全球平均周轉時間約為一週。 預計 Omicron 新變種病毒株的影響將是劇烈的,但將於 2022年第一季受到控制。在經濟重新封鎖的最壞情況下,全球 GDP 成長預測值將從目前預測的 4.5%調低至2.3%。這將對東南亞疲軟的出口需求產生連鎖效應。在這種情況下,預計該區域成長預測值將從先前預估的6.1% 降低至4.3%。 Omicron 新變體病毒株對東南亞經濟體的復甦和成長構成極大風險,特別是如果它能夠突破當前疫苗接種進展建立的防禦。在這個轉折點,該區域的各國政府、企業和人民須以團結精神並承擔集體責任,遵守公共衛生準則,以遏制新冠疫情的肆虐與蔓延。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之一「英特爾」公司 (Intel)頃宣布將投資逾300 億馬幣(約71億美元),提升其子公司英特爾電子(馬來西亞)公司位於檳城州與吉打州居林(Kulim)的先進半導體封裝技術製造能力。本次投資突顯英特爾公司 於馬國50 年的長期策略與卓越投資。 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表示,英特爾公司於1972年在檳城州設廠,如今迎來50周年,這項投資突顯了該公司在馬國長期策略關係,額外投資有助於擴大英特爾公司在檳城州與居林的業務。 英特爾公司執行長派特格辛格(Patrick Paul Gelsinger)表示,該公司在檳城州與吉打州居林的擴建工程設施預計於2023年完工。前述擴充計畫旨在確保馬國作為優質投資的全球中心,繼續維持領先地位,同時創造高附加價值就業機會的就業機會。本次投資計畫,亦將馬國定位為英特爾公司製造及共享服務的關鍵中心之一,鞏固馬國在英特爾全球製造網路中的重要地位。本次投資不僅為該公司擴大生產力,亦能提升技術轉移及能力建設的價值鏈。 另一方面,對於馬國與美國擬定於明(2022)年簽署合作協定,以提高半導體和製造業供應鏈的透明度、彈性和安全,英特爾公司亦是參與該協定的上百家企業之一。 在第十二大馬計畫中,電子與電機產業再次被確定為重新調整馬國成長關鍵高效產業之一,同時將加強馬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馬國政府的目標是讓電子電機產業透過深入採用先進技術方式向價值鏈上游升級,這方式非常適合英特爾公司全球整體成長策略。 2021 年上半年,馬國投資發展局核准電子電機產業投資額 471 億馬幣(約111.45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842%; 其中外人直接投資額達460億馬幣(約108.85億美元),占總投資額97.66%。上述獲批項目預計將創造9,700個新就業機會,包括工程師的技能職位、專業品質控制員和高技能的技術人員。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持續自若開邦向國際市場出口水產品,其中每年出口的軟殼蟹估計逾600噸。若開邦的軟殼蟹被運往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香港及歐洲國家。在若開邦,這些蟹加工公司每月生產15噸,每年大約生產200噸。這些螃蟹被送到Hlaingtharyar工業園區的冷藏設施進行包裝後,運送到歐洲及其他貿易夥伴。軟殼蟹的價格約為每公斤7美元。若開邦海鮮出口商每2個月就會向澳洲、法國及香港特區運送一整貨櫃的魚片、加工魷魚及即食蝦餅。2018-19財年,Thandwe市公司的軟殼蟹出口收入為250萬美、2019-20財年為380萬美元、2020-21財年為466萬美元。 軟殼蟹養殖企業位於Ponnagyun及Taungup鎮,僱傭1,200多名居民。如果這些城鎮有足夠的電力供應,食品加工公司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就業機會並創造收入。硬殼蟹則主要由伊洛瓦底省Pyapon、Bogale、Myaungmya及Labutta、仰光省的Kyauktan、Kayan及Thongwa、若開邦的鄉鎮供應,主要銷往中國及泰國市場。 若開邦漁業局主任U Thet Oo表示,若開邦是漁產品的主要產地。如有更好的基礎設施,將有助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若開邦電力供應短缺,因此在生產加值產品有困難。若開邦漁業局也專注於水產養殖,以幫助保護瀕危物種。該局持續在推行魚蝦及軟殼蟹的孵化場。公司從若開邦實兌、Ponnagyun、Minbya、Taungup、Yanbye、An及Manaung鎮購買80克大小的軟殼蟹,經過45天的培育即可上市,在Thandwe冷庫及仰光Hlaingtharyar工業園區的冷庫工廠加工後,通過冷鏈運輸到國外市場。1家公司通常在池塘裡養殖40萬到50萬只螃蟹。為保護本地品種,漁業局在2月至4月間設定3個月的螃蟹休捕季。
A:緬甸央行於2021年12月14日發佈第48/2021號公告,宣佈緬甸央行行使《外匯管理法》第17條及第22條之權力,批准緬中邊境地區直接使用人民幣及緬幣進行貿易結算,旨在促進緬中雙邊貿易、便利貨物流通順暢、便捷兩國支付與結算系統,以及符合東協金融整合之目標,增加本國貨幣的使用。公告自發布之日起生效,公告中載明指定銀行可為邊境貿易之進出口商開設人民幣帳戶,且須按照「中緬邊境貿易直接使用人民幣/緬幣結算程序指南」辦理業務。從事邊境貿易的業者及個人可在緬甸境內合法開設人民幣帳戶,減少匯率損失。此前,邊境貿易商需要換算貨幣後,方能進行結算。據悉,指定銀行中方為中國工商銀行ICBC,緬方則為緬甸經濟銀行(MEB)。 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兼總理兼國防部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於12月13日舉行之第18/2021號國家管理會議(SAC Meeting)中表示,為促進對外貿易增長,已與印度、泰國及中國大陸簽署直接使用緬元結算之協議。緬甸央行曾於2019年1月增加人民幣及日元為官方結算貨幣,2021年10月允許在境內合法兌換人民幣及日元。
A:緬甸投資委員會於2021年12月14日發佈第26/2021號公告有關投資者進口原料、機械及設備之繳稅程序事宜,公告翻譯內容如下; 緬甸投資委員會 (MIC)行使《緬甸投資法》第100(b)條之權力,發布本公告,以利投資活動。 基此,投資者須在進口業務相關材料時遵守以下規定: (a) 自2021年12月15日起,已取得緬甸投資委員會(MIC)與省邦投資委員會之投資許可證(或)投資認可之公司,其進口原料、機械及設備的繳稅事宜(進口生產酒類、啤酒、香煙及組裝車輛之原料及進口工業用糖除外),應直接向貿易司及海關局申請,無需根據緬甸投資法細則第230條規定取得MIC之推薦函。 (b)申請進口生產酒類、啤酒、香煙、組裝車輛之原料及工業用糖之進口許可時,應每年向緬甸投資委員會(MIC)提交原料進口申請。
A: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於12月14日及15日至馬來西亞進行二天官式訪問,並拜會馬國首相依斯邁沙比裡(Ismail Sabri)及外交部長賽富丁(Saifuddin Abdullah)。 賽富丁部長頃與到訪馬國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晤後,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馬美兩國針對涉及共同利益的雙邊、區域和國際課題,包括馬美雙邊關係、區域安全、新冠疫情狀況和進入新冠病毒成為地方性流行病階段後兩國所可能展開的合作,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討論。此外馬美兩國亦將加強在貿易與投資、數位經濟、網路安全、國防、公共衛生和民間交流合作。美國是東協推進本區域數位經濟的重要夥伴。渠呼籲美國投資創建高價值的新創企業及馬國數位經濟計畫(MyDIGITAL)下的其他措施。 至於網路安全合作方面,馬國歡迎美國提供500萬美元的資金承諾,為本區域國家提升網路安全能力。賽富丁部長亦請求美國支持和協助在馬國建立資訊共用和分析中心(ISAC)。馬國高度重視美國在馬國的國防、安全和海上能力發展方面的持續協助。另外,馬國感謝美國承諾向馬國國防衛隊提供總值150萬美元的移動加護病房(ICU),以應對緊急或災難。美國亦為馬國皇家海軍提供的「掃描鷹」(ScanEagle)無人偵察機。美國本年7月捐獻馬國100萬劑輝瑞新冠疫苗、於過去2年提供馬國逾285萬美元的醫療器材以及在10月捐獻給馬國紅新月會80萬美元。馬國歡迎美國積極參與東協事務,而美國是實施東協印太展望(AOIP)的重要夥伴之一。 另一方面,布林肯國務卿表示,馬國與美國刻正推動新夥伴關係,包括在能源領域合作,以加速馬國向乾淨能源轉型。 美國亦為升級馬國的電網提供技術援助,使其更好地處理和分配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再生能源組合產生的電力。東馬投資人可加速從柴油轉型至太陽能,同時創造就業機會並提振經濟成長。 馬國最近於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簽署了全球減排甲烷和減少森林砍伐的承諾書,制定了再生能源目標,現在馬國政府考慮制定新的氣候法律,關注國內碳交易計畫,一個與時並進且優先考慮再生能源的國家能源政策。 馬國能源暨天然資源部長達基尤丁(Takiyuddin Hassan)表示,馬國有意與美國進行5項合作計畫:(一)加強馬國太陽能一體化的計畫。太陽能是馬國最大潛力產業之一,與增加太陽能整合有關的議題如整合成本和電網準備情況將須妥善解決。(二)提高電網能力計畫,以優化馬國的分散式能源資源(DER)的使用。由於土地成為一個問題,特別是在城市地區,建設巨大的輸電線路變得越來越具挑戰性,而遷移到森林保護區並非一個州政府容易接受的選擇,因此馬國正在研究優化分散式能源系統。(三)在沙巴州東海岸進行電池儲能系統和大規模太陽能的混合研究,以評估其技術和商業可行性,作為取代老式柴油發電廠的一種選擇;(四)與國家公用事業監管委員協會(NARUC)在特定領域進行能力建構,包括可能將能源委員會(EC)和馬國永續能源發展機構(SEDA)的官員派往美國的相關機構。(五)為馬國2025年後的國家能源效率行動計畫擬訂策略,以進一步加強馬國的能源效率。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頃發布消息稱,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將自2021年12月20日起,擴大陸路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VTL-Land),並開放給所有類別公民跨境,以應付龐大需求量。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兩國民眾期待已久的馬新陸路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已於2021年11月29日與航空同步開放,並限制每日入境人數1,440人。 馬國貿工部強調稱,使用上述通道入境人士須完成二劑新冠疫苗接種,至於12歲以下小孩須由完成接種的父母或監護人陪同。獲准通行人士取決於各自國家對新冠檢測及詳細健康要求。目前陸路完成接種通道只限於巴士服務而已,業者將提供車票滿足不斷增加的需求量,同時端視目前的公共衛生狀況。” 欲通過陸路VTL入境馬國前,旅客須於https://mysafetravel.gov.my/網站進行登記。至於入境新加坡前,則須於https://go.gov.sg/vtl-portal網站進行登記。 此外,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發布消息指出,馬國與新加坡兩國當目前的新冠檢測協議未有改變。所有入境新加坡的旅客須遵守檢測規定及安全管理措施,包括抵達後7天的新冠抗原快速檢疫制度。 自11月29日啟動的馬新陸路完成接種通道,旨在整合健康、安全及入境批准的無需隔離跨境通行,並協助疫情分割兩地的親人能與家人團聚。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2020年馬來西亞為我第7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193.42億美元,占我總貿易額 3.06%;我對馬來西亞出口達94.53億美元,占我總出口2.74%,為我第8大出口國;我自馬來西亞進口達98.89億美元,占我總進口3.54%,為我第6大進口國。 我出口馬來西亞以電機與電子產品、精煉石油產品、化學暨化工製品等為大宗;自馬來西亞主要進口電機與電子產品、化學暨化工製品、機械設備及零件等。
A:越南係臺灣重要經貿夥伴。2020年,越南是臺灣第9大貿易夥伴,第7大出口市場,第10大進口來源國。臺越間貿易總額最大產品早年為紡織品,近年電機電子產品取代紡織品成為第一大類。越南係臺商海外重要生產基地,係臺商對外投資重要對象。1988年-2020年,臺商累計對越南投資逾337億美元(將近1兆元新臺幣),投資金額在全球各國排名第4,是越南重要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