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1年12月11日 根據越南漁產品加工暨出口協會(VASEP)資料,雖然2021年第3季越南蝦隻出口大幅下降,10月及11月已逐漸恢復。2021年11月該產品出口金額達3億6,700萬美元,年增16%,累計前11月達35億美元,年增3%,最近實績樂觀,促使該產業可望達到2021年出口金額39億美元之目標。 出口市場方面,前11月越南蝦隻出口至美國為最多,出口金額9億8,350萬美元,年增22%,雖逐漸與印度蝦隻競爭,惟美國對新冠肺炎疫情靈活措施仍帶給該產業樂觀之出口展望。 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部農林水產品質量管理局表示,越南蝦隻主要出口至北美洲、歐盟地區、日本及中國,目前越南蝦隻加工企業獲農林水產品質量管理局之食品安全證明書共416家。 目前越南蝦隻遭受進口國相關主管機關警告之企業共53家,其中有關磷酸鹽(phosphate)超標共25批(占47%);染有疫病13批(占24.5%);含微生物5批(占9.4%);含重金屬1批(占1.88%);違反商標1批(占1.88%)。另,農藥超標及含有禁止農藥共5批(占15.1%),較2020年減少5批。 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部水產總局表示,濫用化學品及含有禁用之抗生素(Ciprofloxacin, Oxytetracycline, Ormetoprim, Chlormphenicol)養殖白蝦仍在少數地方出現,有待改進。
A:資料來源:Bangkok Post,2021年12月9日 根據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預估,在持續的混合工作(hybrid work)及遠程服務推動下,泰國的IT支出在2022年將同比成長6.4%,達8,710億泰銖(約7,200億新臺幣,1泰銖約合0.83新臺幣)。 預計2022年泰國企業軟體將增長14.8%,達613億泰銖;其次是IT服務,增加9.8%,達854億泰銖;設備成長9%,達2,200億泰銖。通訊服務則將出現3.8%的最低增幅,但仍為該國最大的IT支出部門,達4,830億泰銖,約占整體市場的一半。 由於人們在家工作與學習的需求推動下,相關IT設備(主要是個人電腦及平板)的支出增長將在2021年達到21.7%的峰值。個人與企業升級其所需設備或投資多個設備以進行遠程或混合工作。資料中心系統支出預計將增加4.6%至216億泰銖。 2021年泰國整體的IT支出預計將達到8,190億泰銖,同比成長7.4%。預估2022年泰國的IT支出將增長6.4%,高於5.5%的全球增幅。預計2021年全球的IT支出達4.24兆美元,同比增加9.5%,2022年則可望提高至4.47兆美元。 據Gartner研究副總裁John-David Lovelock表示,在全球範圍內由於對基礎設施軟體的支出持續超過對應用軟體的支出,預計企業軟體將在2022年實現最高的增幅,成長11.5%至6,698億美元。在遠程工作與線上學習的支持下,設備支出增長預計將在2021年達到15.1%的峰值,並可能在2022年再成長2.3%。 在2020年及2021年所發生的變化並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人們接受它並以不同方式使用它的意願及渴望。在2022年首席資訊長(CIO)需要通過採用業務可組合性及適應非同步(asynchronous workflows)工作流程的技術來重新配置工作的完成方式。
A:紐西蘭先鋒報(NZ Herald)日前專訪紐西蘭貿易部長Damien O'Connor,談及美國印太 經濟架構倡議(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報導重點如次: 一、美國印太經濟架構為與理念相近國家之全面性合作倡議: 1、O貿長11月訪問新加坡期間,與澳洲貿易部長Dan Tehan、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共 同會晤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就印太經濟架構倡議交換意見,並於會後召開記 者會。 2、美國R部長會中指出,該架構包括提升供應鏈韌性(如半導體、網路安全)、數位經濟 標準、基礎建設、隱私保護、出口管制以及潔淨能源等方面合作,並表示美國已準備擴 大在印太區域投資基礎建設,將有助貿易、商務以及數位經濟發展。 3、R部長表示訪問亞洲各國旨在傾聽夥伴國聲音,探討明年可共同合作之元素。她並在 馬來西亞會晤15家以上半導體供應鏈業者。 4、O貿長表示美國印太經濟架構倡議不僅涵蓋貿易,而是與印太區域之理念相近國家推 動廣泛合作(general engagement),O貿長並應詢表示紐國堅定支持開放性複邊協 議,美國印太架構倡議類似CPTPP精神,係先與理念相近夥伴展開合作,未來不排除接 受其他國家加入之可能性。 二、美國目前仍專注於國內事務,未準備展開貿易談判: 1、O貿長指出各國期待美國釋放重回多邊貿易場域信號,例如就世界貿易組織(WTO) 爭端解決上訴機構議題表態等,惟美國目前似仍專注於處理國內議題,且貿易談判仍為 其國內具爭議性議題,目前尚未準備與紐西蘭等國展開貿易談判。 2、O貿長原定於WTO第12屆部長會議期間會晤美國貿易談判代表Katherine Tai。 三、O貿長應詢表示2022年第1季優先工作為完成紐英自由貿易協定(FTA),並盼紐歐 盟FTA可於2022年中取得進展。
A:資料來源:Viet Nam News網站2021.12.9日報導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工商部貿易救濟局黎兆勇(Le Trieu Dung)局長頃表示,越南貨品出口外國被採取貿易救濟案件激增,2005年總數僅20件,至今已暴增至208案件。 外國對越南出口貨品展開調查及採取貿易救濟措施,將對越南製造業造成負面衝擊。更甚者,倘出口貨品被課徵高額貿易救濟關稅,將降低企業競爭力,進而喪失出口市場。 越南已簽署、實施及談判中之自由貿易協定共計17個,其中14個已生效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預定於2022年初生效,此意味許多外國貨品進入越南市場將更爲便利,且依每個FTA之承諾內容,進口稅率亦會逐年調降。 黎局長表示,貿易防衛機制被視為保護國內製造業者免受進口貨品遭受不公平競爭行為,包括反傾銷或接受政府補貼之救星。 黎局長續稱,為避免出口貨品受到貿易救濟造成損害,除該局積極處理外,建議企業亦應主動回應。為協助企業應對貿易救濟案件,該局已與許多國家之貿易救濟調查機構、越南海外代表處、越南公協會及企業保持溝通管道,以利掌握案件發展。 此外,該局並支援越南企業針對原告或國外調查機構提出之毫無根據論點及違反世貿組織(WTO)規定之行為發表意見;另依國外調查機構之要求,提供準確、完整與及時資訊。 另,該局已針對存在貿易救濟訴訟風險之多個不同出口市場之多項產品,建立有效之貿易救濟預警系統,以便企業關注及追蹤。 黎局長指出,為避免貿易救濟訴訟風險,企業需改善應對能力;渠並強調企業必須瞭解遊戲規則,並嚴格遵守世貿組織相關規定。
A: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1年12月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2021年12月8日,在越南副總理范平明及丹麥駐越南大使Kim Hojlund Christensen見證下,樂高玩具集團(LEGO)與越南-新加坡工業園區合資公司(VSIP)簽署合作備忘錄,預定在平陽省VSIP工業區興建樂高新工廠。 樂高公司在平陽省投資項目金額達10億美元,是目前丹麥在越南投資之最大項目,預計2022年下半年動工,於2024年投入營運。 樂高集團營運總監Carsten Rasmussen在簽署儀式上向越南政府致謝,特別感謝越南總理范明正及副總理范平明鼎力協助該集團在越南成立首間碳中和工廠。渠表示平陽省新工廠將是該集團全球第6大工廠,及亞洲第2大工廠。 丹麥駐越南大使Kim Hojlund Christensen表示,2021年對越南與丹麥雙邊關係具有重要意義,重申樂高公司在平陽省投資是丹麥企業目前在越南投資金額最大之項目,顯示丹麥企業對於未來越南市場潛力及前景深具信心。
A:標題:巴西恢復向中國輸銷牛肉且出口量增加 日期:2021.12.16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5日報(5Días) 內文: (一)由於2起疑似非典型狂牛症病例,巴西自本年9月被中國禁止輸銷牛肉,並開始轉向出口鄰國智利,導致該市場原為巴拉圭牛肉第1大出口地,逐漸被極具價格競爭力之巴西牛肉進攻智利市場占有率。另巴拉圭牛肉生產成本昂貴,且國內市場亦對牛肉需求不斷上漲,導致自本年11月至今,巴拉圭國內牛肉價格仍居高不下。倘真如消息來源指出,中國將自明(111)年初恢復自巴西進口牛肉,巴西牛肉出口量將減少輸銷自智利,巴拉圭牛肉則可足夠供應國內消費者對牛肉之需求,國內肉價亦可獲得平衡。 (二)經查中國海關網站公告,巴西自本年12月15日起可恢復向中國輸銷小於30個月之去骨牛肉,出口時,僅需附上衛生證明及提單即可正常辦理通關;中國於3個月內恢復自巴西進口牛肉係由於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介入調查,且判定巴西2起案例並無風險疑慮,並建議中國採取非嚴格措施,爰使得本案獲解決。2020年巴西牛肉輸銷中國之出口金額40億4,000萬美元,占巴西牛肉總出口之48%,為中國第1大牛肉供應來源國。 (三)巴拉圭鄉村協會(Asociación Rural del Paraguay,ARP)前主席Luis Villasanti表示,巴西經獲准恢復輸銷中國市場後,將積極向中國恢復輸銷牛肉,巴拉圭屠宰業者除獲得喘息空間外,亦將取代巴西爭回智利牛肉市場之占有率,並預期2021年之出口成績將超越2020年之出口表現。全球兩大牛肉進、出口國在牛肉議題上獲得共識,將為巴拉圭全心經營特定市場製造更多牛肉出口機會等語。
A:由於新冠確診數激增和Omicron變種病毒橫行,蘋果(Apple)宣布延後員工重返辦公室的日期,確切時間擇期公布。蘋果原本要求員工明年2月1日前返回辦公室上班。 彭博資訊報導,根據蘋果執行長庫克寄給員工的備忘錄,他告知員工延後返回辦公室上班。蘋果發言人證實這項報導屬實。 庫克也說,將提供1,000美元津貼給每位員工,可用於居家辦公需求,以支持提供更高彈性工作環境的承諾。這項津貼也適用於零售門市人員。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5967413?from=wj_catelistnews
A:紐貿長與歐盟貿易執委日前透過線上活動,發表化石燃料補貼改革部長聯合聲明,以逐 步推動廢除有害環境補貼,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長亦出席該活動。 該聲明獲得歐盟、英國及瑞士等17個WTO會員國連署,並獲45個會員國支持。 紐國另連署其他兩項部長聯合聲明,分別為貿易與環境永續對話(TESSD,我國亦連 署)、塑膠汙染與塑膠永續貿易(IDP)。
A:依據智利媒體報導,中國航天信息與德國合資之中德集團(el Consorcio Chino-Alemán)公司於本(110)年10月5日獲得智利民事登記局之國民身分證及護照製作標案,總金額達2.05億美元,惟旋即於11月中旬遭到撤銷,並將該標案授予法國公司Idemia;智民政局解釋係因中德集團未就標案疑義提出說明,因此取消其得標資格。據智利媒體報導,該標案遭撤銷係因智利外交部曾於11月12日致函民事登記局,函中指出倘該局與中德財團執行標案合約,可能導致智利失去參與美國免簽證計畫(Visa Waiver Program)之資格。 中德集團被撤銷得標資格後發布聲明表示,該公司之報價及安全技術均具優勢,且嘉惠智利人民不再為護照付出昂貴代價(目前智利申辦護照為8萬9,660披索,相當於110美元),智民事登記局所稱撤銷理由並非事實並與標案規定無關,並譴責“不當壓力”介入,將向智利國內和國際司法機構提出訴訟。中國駐智利大使牛清報則表示,已得標之採購案被撤消並非正常,特別是撤消原因涉及第三國免簽政策,將引起人們嚴重懷疑智利政府標案;渠並說明中智刻正進行溝通,盼本案得以公平、公開、公正的方式獲得解決,並確保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美國駐智利大使館新聞處亦就本案說明略以:各國須考量國家安全作出決策,且必須使國民能夠相信身份證件不致為國家安全、個人隱私或資訊保護帶來威脅,又美國將持續致力與智利政府合作,以確保兩國共同安全,並就保護國民身份證件完整性之適當措施進行交流,以促進美智之間人員旅行。 另智利眾議員Miguel Mellado則評論表示,此案使智利民事登記局瞭解倘由中國企業得標,將導致智利失去美國簽證豁免資格,最終智利政府必須明白來自極權國家之投資應另訂機制,因為其中牽涉錯綜複雜之地緣政治因素。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12月1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69/P200號(商情文號:第1069號) 商情本文: 地點資訊數據(Location data)之使用在現代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包括通知旅途障礙(travel disruption)、追蹤快遞運輸情形以及規劃路線等科技均廣用此技術。廣泛使用新技術有助於提升日常生活數據(包括地點資訊)之可用頻率、細節和準確度,進而將可推動更好的創新服務,更重要的是要使大眾對數據資料使用有信心。 政府地理資料委員會(Geospatial Commission)本(16)日發布專家研討資料數據倫理的獨立公開對話,此於今年3月展開,由地理資料委員會與英國研究創新局(UKRI)之Sciencewise計畫共同支持。上述對話為境內首次針對地點資訊數據倫理展開之對話,由Traverse研究組織以及Ada Lovelace Institute等公眾事務專家主持,該報告展現公眾對地點資訊數據使用的看法,並為公眾關注點提供清晰見解。 此次公開諮詢對話有來自四國85名公眾成員的意見,展現大眾對於地點資訊使用看法,此也受到Oversight Group專家的支持,為該對話提供不同角度以及品質保證。地理資料委員會可將上述調查結果作為明年預計發布之地點資訊倫理指南(guidance on location data ethics)的參考。 地理資料委員會為一專家委員會,負責制定英國地理資料策略以及致力於促進良善運用地理資料,並指示在位置資料方面之安全性、道德性和隱私風險等。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12月1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71/P200號(商情文號:第1071號) 商情本文: 環保組織和癌症慈善機構警告,英國脫歐後監管危險化學品的新制度可能使英國成為有害物質的傾倒場(dumping place)。英國政府發布一政策,闡述其監管危險化學品的方法,該方法與歐盟的 REACH 化學品安全制度背道而馳。 該文件顯示,在 2021 年被添加到歐盟高度關注的物質(SVHC) 的十種具有潛在危險的候選化學品清單中,只有四種會被考慮列入英國的清單。自脫歐以來,英政府致力於建立自己的 REACH 制度,包括建立獨立的化學品數據庫。 英環境部部長 George Eustice 宣布英國公司將有額外兩年的時間在英國 REACH 數據庫中註冊化學用品的使用。SVHC 候選清單上的化學品需要接受額外的審查和監督,如有害則將受更嚴格的控制以限制企業使用該物質,或設定一個日落期- 亦即期限後禁止使用該物質。 英國決定不納入 SVHC 清單的化學品包括雙酚 B (BPB),為一種內分泌干擾物,已被歐盟列於 SVHC 清單,以限制其作為雙酚 A 替代品,雙酚 A 已被禁用於嬰兒奶瓶。迄今為止,尚未有公司在英國或歐盟申請使用 BPB,但BPB 已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註冊管理。 其他不被考慮列入英國 SVHC 清單的化學品如下, Othoboric Acid,亦稱為 MCCP 的化學品;殺生物劑;戊二醛;溶劑;四甘醇和 Lysmeral。除非有新的證據表明安全性,否則是未在英國或歐盟註冊使用的 。 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 (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表示,在英國監管機構健康與安全執行局 (the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HSE) 進行詳細評估後,已制定四種化學品清單。另表示,這些清單決定部分因素係基於英國是否已在使用該化學品,以及符合其安全措施。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12月1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72/P200號(商情文號:第1072號) 商情本文: 英國財政部長於本年 3 月預算案,提出經過公平、公開的評估程序,公布英格蘭 8 個成功的潛在自由港地點。 包括:East Midlands Airport、Felixstowe & Harwich (known as Freeport East) 、Humber、Liverpool City Region、Plymouth & South Devon Solent、Teesside、及泰晤士。 Teesside 港係於 11 月第1個營業,並在其開放幾週後,泰晤士自由港於今(12 月 15 日)開始。泰晤士自由港估計將吸引 45 億英鎊的新投資,並創造 2萬1000 個技術工作機會,為當地經濟提供 25 億英鎊的經濟成長,同時提升國家水平,為英國一些較為貧困的社區帶來更大的繁榮。 泰晤士自由港位於英國倫敦最繁忙的港口和東南部最大勞動力市場的優越地理位置,將為 Thurrock、Barking、Dagenham 和 Havering 等失業率高、兒童貧困的區域帶來良性改變。泰晤士自由港覆蓋一條 34 公里寬的經濟走廊,將獲得 2 億英鎊的政府資金和稅收優惠。該港將成為氫技術、電池存儲和電動汽車方面的世界級創新中心。自由港將成為英國綠色能源革命的領頭羊,提供相關學校及產業培訓和工作機會,促使當地人民獲得新技能並提升就業機會。 而位於東部的自由港,包括 Felixstowe & Harwich,將於本月底在稅收優惠區開始運營。英政府將繼續與其他自由港合作,以確保最高效能。同時致力在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建立自由港計劃,以期達到最良好的就業和環境標準。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12月1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70/P200號(商情文號:第1070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在年初脫歐後,允許部分自歐盟進口的貨物可延後提交報關文件與延遲支付關稅。英政府原宣布將於 1 月 1 日後對來自愛爾蘭之進口貨品實施通關檢查。但由於歐盟和英國繼續就北愛爾蘭協議進行談判,因此貨物通關檢查協議再次延遲。 現任愛爾蘭副總理和企業、貿易和就業部長 Leo Varadkar 表示,這是受歡迎且明智的舉措,對愛爾蘭出口商和農民來說將是個好消息。海關和國際貿易服務部官員表示,愛爾蘭出口商無需在貨物離開愛爾蘭之前提交申報,而食品出口商亦不會立即面臨新的衛生和植物檢疫 (SPS) 檢查。然而,英國需要澄清他們如何將愛爾蘭商品與歐盟其他地區的商品做區分。 英國外交部發言人給《愛爾蘭時報》的一份聲明中說:“英國政府已宣布推遲對從愛爾蘭運往英國的貨物進行額外檢查,該檢查原定於 2022 年 1 月 1 日進行。這些檢查只是再次延遲,而不是取消。
A: 參考資料:gov.uk, 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12月1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68/P200號(商情文號:第1068號) 商情本文: 英國從2021年3月18日起,零售價格在3萬5000英鎊以下之電動車種,最高可獲2500英鎊補助。英國15日起則再調降電動車補助津貼,調整為適用於價格3萬2000英鎊以下之電動車,補助額最高1500英鎊。大型電動貨車補助額改為5000英鎊,小型電動貨車改為2500英鎊。電動機車補助額也改為500英鎊,輕型電動機車補助額改為150英鎊,電動機車適用於價格為1萬英鎊以下。另外政策仍優先支持無障礙型電動車,針對此類車輛補助額保持為2500英鎊,適用價格也維持在3萬5000英鎊以下之。政府強調其推動電動車普及的措施有效,津貼鼓勵消費已使電動車銷量年年成長,2021年電動車銷量更超過2019年及2020年之總和。 同時,為加強對境內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之信心,政府擬於明年針對充電速度達7.1 kW的充電設施制定價格規範,未來電動車駕駛將可像傳統汽油商業模式比價,新標準也將確保電動車駕駛有穩定的充電設施。政府支持全國電動車轉型的總資金為35億英鎊,包括最近編列額外3.5億英鎊用於支持國內汽車業者及其供應鏈之電氣化改革,以及新增6.2億英鎊用於特定電動車津貼和基礎設施,主要為住宅區街道充電設施。英國尚有電動車稅收減免措施,如公司電動車減稅可為每一駕駛節省2000英鎊。國內電動車價格已漸與傳統汽柴油車趨近,2021年3月汽車業已有18款零碳車型價格調整;在政府與業界各方齊心之下,自2016年來境內電動車充電設施數量增加五倍,從5000個增至目前已超過2萬7000個。 然而,英國政府一年內第二度削減電動車消費津貼,引發汽車業界不滿,渠等呼籲應重新設計汽車稅。其中Vauxhall汽車常務董事Paul Willcox指出,政府應採取更具戰略性方法以支持業者,英國電動車補貼措施不如歐洲其他國家補貼措施。汽車製造商協會秘書長Mike Hawes亦表示,政府又削減電動車補助勢必會影響欲轉駕電動車者,在通貨膨脹達十年新高時,政府應擴大相關獎勵措施才對。而智庫Transport & Environment組織執行長Greg Archer表示,電動車補貼逐步取消是可預期的事,政府並應促使市場改變,如增加高碳排放車輛稅。
A: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 U.S. Pirg 的報告指出, 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與美國其他主要機場比較,在達拉斯機場(DFW) 降落之航班準點率最低。 總體而言,自從 COVID-19顛覆航空旅行業並迫使航班減少以來,美國機場的延誤率已相對減少,但 DFW在準點率的表現遠遠落其主要競爭對手,如亞特蘭大、芝加哥、洛杉磯和紐約等地。研究指出, DFW 多年來一直是美國最糟糕的大型機場之一,但其他表現不佳的同業在疫情期間進步許多。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8 月期間,在 DFW 準時降落的航班只有 81.9%,而 2016 年初至疫情前之期間的航班則為 78.6%。亞特蘭大國際機場的準點率躍升了 7 個百分點,達到 89.2%。芝加哥O’Hare機場從 77.2% 提高到 87.3%,洛杉磯國際機場從 78.9% 提高到 89.3%。 旅客對聯邦監管機構之投訴數量也遠高於疫情期間之水準,主要與退款有關,以及航空公司向客戶提供的優待券和飛行點數,這些優惠通常涉及復雜的兌換規則或有效期限。
A:北德州Irving市將加入德州其他城市 Dallas、Grand Prairie, Plano and Frisco對美國三大匯流媒體服務公司(streaming services)Netflix、Hulu 和 Disney+提起法律訴訟,以收取營業特許費。 Irving市表示,匯流媒體服務公司係透過公共空間向客戶提供服務,故應支付營業特許費。 各地方政府紛紛採取行動之主因是消費者已從需要向地方政府支付營業特許費的傳統有線電視業者如AT&T 等,轉向不須支付特許費之匯流媒體服務業者。據了解Irving市尋求收取之費用將追溯到 2007 年,並將強制業者在未來支付特許費。 匯流媒體鉅子 Netflix表示,匯流媒體業者不應與有線電視和網路服務供應商相提並論,且若徵稅的話最終仍將轉嫁給消費者。
A:電動車廠 Rivian 預計將在本周四宣布,該公司之新廠和電池廠將落腳喬治亞州,德州和亞利桑那州遭到淘汰。 報導指出這家市值達100 億美元的電動卡車新創公司將在距離亞特蘭大以東 1 小時車程之Rutledge市興建第二座工廠,該工廠 德州Fort Worth市議會今年稍早批准一項 4.4 億美元的租稅獎勵計劃,以吸引Rivian到北德州設廠。但未收到Rivian答覆後已於上個月已暫停競爭。 雖然如此,但Rivian已投資數百萬美元在德州建立服務中心和充電站。 近來三星、特斯拉和德州儀器最近紛紛宣佈在德州進行投資,但來自東南部各州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總部位於北德州的豐田北美公司上周宣布,將在北卡羅來納州投資12.9 億美元興建電動車電池工廠。
A:
A:美國能源資訊總署預測,2021 年美國天然氣發電占比平均為 37%,2022 年為 35%,低於 2020 年的 39%。 2021 年,天然氣發電比例下降主要是因為天然氣價格上升,預測平均價格可達 4.99 美元/MMBtu,而 2020 年的價格僅有2.40 美元/MMBtu。由於天然氣成本持續高漲,加上再生能源占比增加,2022 年天然氣發電占比將持續下降。由於預期天然氣價格攀升,煤炭發電的占比則將從 2020 年的 20% 上升到 2021 年的 23%, 2022 年則小幅下降至 22%。 在再生能源方面,今年水力發電量減少將抵消太陽能和風電之新增容量,預估 2021 年再生能源占美國發電量之比例平均為 20%,與去年大致相同, 2022 年將上升到 22%。美國核電占比將從2020 年之21% 下降到2022 年之20%。 估計美國電力業在 2020 年增加14.6 GW 之新風電裝置容量。2021 年將有 17.2GW的新風電裝置容量上線,2022 年將有 7.1GW。2020 年發電廠規模(utility-scale)之太陽能裝置容量估計增加 10.4 GW,2021 年和 2022 年新增發電廠規模之太陽能裝機容量分別為 16.2 GW和20.9GW。德州的太陽能裝置容量將顯著增加。2020 年1MW以下之小型太陽能裝置容量增加 4.4 GW,達到 27.6GW。德州和佛羅里達州的小規模太陽能容量增幅最大。預計 2021 年小規模太陽能容量將增加 5.1GW,2022 年將成長 5.0GW。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波蘭經濟發展部2021.12.15新聞稿 根據波蘭中央統計局(GUS)最新調查,2018-2020年,36.7%的工業企業和33.0% 的服務企業開展支持創新的活動。比多年以前的研究要多。銷售新產品或顯著改良產品的收入占企業總收入的比重也增加。 企業創新活動大幅增加主要與2020年有關,這是COVID-19大流行的第一年,企業家面臨著經濟現實的突然轉變。與GUS之前的測量結果相比,創新活動的增加、創新產品銷售帶來的收入增加的公司更多。波蘭經濟發展及技術部的分析師指出,為了因應嶄新的、前所未知的挑戰,例如供應鏈中斷、銷售網絡或與客戶的聯繫中斷或受到限制,企業推出創新的生產或銷售解決方案。 2015-2020年創新活動支出(單位: 十億波幣)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工業 31.1 28.3 28.0 23.4 23.2 20.3 服務業 12.6 10.7 13.1 13.1 15.4 18.4 資料來源: 波蘭經濟發展及技術部 創新活動能否長期持續蓬勃發展,對經濟很重要。這在波蘭應該會一直持續下去。2020年波蘭企業在研發支出創紀錄達204億波幣,對支持創新的稅收減免(R&D減免、IP Box減免)的興趣也創下自該等措施實施以來的最高水準。波蘭新政(Polish Deal)提高研發補助,將進一步加強這個趨勢,企業家將能夠藉以發展創新產品和投入智慧製造(robotization of production)。 不同規模企業已導入作業流程創新的比例 員工人數 10-49 50-249 over 250 工業 20.7% 36.5% 61.1% 服務業 24.8% 37% 58.1% 資料來源: 波蘭經濟發展及技術部 不同規模企業已導入產品創新的比例 企業員工人數 10-49 50-249 over 250 工業 13.3% 28.2% 48.8% 服務業 10.7% 16.5% 28.6% 資料來源: 波蘭經濟發展及技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