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馬來西亞中央銀行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為止,馬國外匯存底為1,152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1,050億美元增加9.71%,亦較上(8)月30日之1,163億美元減少0.95%。   馬國經常帳持續維持盈餘,現有外匯存底仍處於穩定水準,可供支付8.2個月之進口所需或償付約1.3倍之短期外債。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報告預估,全球本(2021)年面臨大規模晶片短缺問題,加上前一段時間東南亞疫情爆發,導致許多當地晶圓廠減產甚至停工,隨著半導體產業重新開放,馬來西亞晶片封測廠的復甦,可能將釋放汽車、伺服器被壓抑的大量需求,帶領半導體產業走出短缺危機。   由於晶片封裝/測試屬於勞力密集產業,大部分整合元件製造廠(IDM)皆在馬國設立了後端代工廠。馬國雖僅占全球後端代工產能的14%,但考慮到高比例的IDM廠,全球汽車/伺服器封測有20%至30%是在馬國完成。馬國目前是全球汽車晶片供應的關鍵瓶頸,其國內後端工廠的產量減少,預計是部分車廠至今仍需要減產的關鍵原因。   根據大摩對馬國晶圓廠設備供應商的調查顯示,9月底平均產能使用率已恢復至89%,高於8月底之51%;導致汽車/伺服器供應鏈瓶頸的半導體供應商,例如安森美、恩智浦、德州儀器和意法半導體工廠營運情況皆出現明顯的改善。   目前馬國政府遏止新冠疫情的政策,只要製造廠員工完成2劑疫苗接種,晶圓廠就能以100%產能使用率營運。英飛淩位於馬國馬六甲州晶圓廠的員工,於9月就完成了2劑疫苗接種,該晶圓廠已恢復全產能運行。馬國若在控制疫情方面持續取得進展,大部分半導體晶圓廠將可於11至12月將產能使用率提升至100%。   另外,台積電公司董事長劉德音頃接受美國時代雜誌(Time)訪問時指出,經調查發現,更多晶片是流入工廠,而非用於產品,顯示「在供應鏈的某處,一定有人在囤積晶片」。對此大摩認為,可能是晶片短缺危機導致客戶重複下單,因此難以反映真正需求。   隨著各晶圓廠逐步復工,大摩預計汽車/伺服器半導體被壓抑的需求可能獲得釋放,鑒於2022年第一季持續補充庫存大摩對類比IC(Analog IC)持正面看法。伺服器半導體包括(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CPU(中央處理器)等可能於明(2022)年上半年看到更好的需求。大摩對邏輯晶片持謹慎態度,不管是用於手機、電視或電腦,主因目前已開始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標題:越南隆安省投資設立南新習工業園區 資料來源:隆安政府網站,2021年10月9日 https://www.longan.gov.vn/Pages/TinTucChiTiet.aspx?ID=42577&CategoryId=C%u00f4ng+nghi%u1ec7p&InitialTabId=Ribbon.Read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台灣投資窗口   越南隆安省人委會於10月9日舉行南新習(Nam Tan Tap)工業區設立儀式,前國家主席張晉創、前副總理張和平等貴賓出席本項儀式。該工業園區位於南越隆安省芹湥縣新習鄉,占地面積廣達244公頃,開發商為隆安Saigontel有限公司,預計投資總額達2兆5,900億越盾(約合1.1億美元)。 隆安省人委會主席阮文武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導致外資引進困難趨勢下,隆安省在吸引投資方面仍居於全國領先地位,2021 年計批准41項投資案,承諾投資金額超過32億美元。隆安省人委會並在儀式上向日本大和豪斯集團旗下之DH Logistics Network Vietnam Co., Ltd等4家外資企業頒發核准投資證書。 該工業區位於Soai Rap河與Rach Cat河匯流處,毗鄰830省道,並與隆安國際港相連,招商引資項目便利,適合物流服務、倉儲、製造、加工及製造行業進駐。  

A:標題:越南經濟呈現復甦,2021年9月貿易順差達5億美元 資料來源:越南工業暨貿易資訊中心網站  2021年10月7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海關統計資料顯示,本(2021)年9月,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商品出口仍持續成長。   越南本年9月進出口金額達535億美元,月減40.2%,年增4.2%。其中,出口金額達270億美元,進口金額為265億美元,貿易順差5億美元。   累計本年前9月越南進出口總金額4,831億7,000萬美元,年增24.4%。出口總金額2,405億2,000萬美元,年增18.8%。其中,越南本國企業出口金額達627億2,000萬美元,年增8.5%,占出口總金額之26.1%;外資企業(含原油)出口金額達1,778億美元,年增22.8%,占73.9%。   累計越南本年前9月,有31項商品出口額超過10億美元,占出口總金額之92.5%(6項商品出口額超過100億美元,占63.2%)。   本年前9月,美國為越南第1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達698億美元,年增27.6%,其次為中國大陸出口金額達385億美元,年增18.3%; 對歐盟出口金額達288億美元,年增11.6%;對東協出口金額達206億美元,年增21.2%;對南韓出口金額達161億美元,年增11.4%;對日本出口金額達114億美元,年增5.1%。   越南商品出口方面,燃料及礦產品出口金額約26億6,000萬美元,年增9%;加工業出口金額2,140億美元,年增19.5%;農、林產品出口金額達177億美元,年增17.6%;水產品出口金額達61.7億美元,年增2.4%。 2021年第3季,越南出口金額達838億9,000萬美元,年增5.2%,季增7.2%。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1年10月07日 根據越南工商部美洲及歐洲市場司統計資料,雖受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打擊,2020年越南與墨西哥雙邊貿易金額達36.8億美元,年增6.12%。其中,越南出口至墨西哥達31.6億美元,年增11.73%,而自墨西哥進口達5.23億美元,年降18.58%。 多年來,越南對墨西哥市場保持貿易順差,墨西哥亦是越南在該地區少數享有超過20億美元貿易順差市場之一。  2021年前8月,越南與墨西哥雙邊貿易仍呈現成長,金額達32.4億美元,年增36.1%,其中越南出口墨西哥達29.2億美元,年增43%,屬越南出口至跨太平洋夥伴 全面進步協定(CPTPP)各成員國中績效較佳者。墨西哥亦成為越南在拉丁美洲第2大貿易夥伴,也是越南在美洲第4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加拿大及巴西。 越南與墨西哥雙邊貿易雖成長,惟越南出口產品至墨西哥僅占該國1.3%之市占率,在越南及墨西哥同是CPTPP成員背景下,越南貨品輸往墨西哥仍有許多成長空間。

A:據印尼獨立銀行(Bank Mandiri)經濟學家指出,本年7月印尼本土疫情爆發,政府實施嚴格社會活動管制,使汽機車銷量需求受到抑制,惟自8月起印尼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社會活動限制亦逐步放寬,經濟活動亦逐步恢復,帶動汽機車購買需求。 據印尼汽車工業協會(Gaikindo)統計,本年8月印尼汽車批發銷量達8萬3千輛,比7月(6萬6千輛)約成長25%;本年8月汽車零售銷量達7萬5千輛,比7月(6萬4千輛)約成長17%。另據該協會統計,本年 1 月至 8 月,印尼汽車批發銷量(工廠對經銷商)達54萬3,424輛,同期印尼汽車零售銷量(經銷商對消費者)達52萬7,694 輛。 據印尼機車工業協會(AISI)統計,本年8月份印尼機車銷售量達47萬輛,比7月成長24.85%。本年1月至8月印尼國內市場機車銷量達329萬6,793輛,比去(109)年同期(366萬616輛衰退9%)。其中,摩托踏板車(scooter)在印尼市場銷售量最大,本年1月至8月銷量達290萬輛(市佔率達87.3%),其次為低骨架機車(underbone)同期銷量達21萬6,300輛(市占率達6.56%),以及運動型機車同期銷量達20萬3,100輛(市占率6.16%)。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VnExpress報,2021年10月09日 根據越南紡織協會(Vitas)與越南製鞋、皮革及手提袋協會(Lefaso)日前針對製鞋、皮革及紡織成衣企業進行之調查結果顯示,近70%企業因疫情期間實施社區隔離措施,導致交貨時間比預期延遲而遭合作夥伴罰款,同時為縮短交貨時間,企業以高成本之空運方式交貨;12%企業訂單被取消且面臨賠償風波;約有21%企業遭合作夥伴主動取消訂單,但不要求賠償。 調查結果指出,由於社區隔離期一再延長,造成勞工返鄉,導致勞動力嚴重短缺,紡織、製鞋及皮革製造商及出口商正承受沉重成本負擔。越南紡織協會副主席鄭文錦表示,越南紡織成衣、製鞋及皮革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供應鏈中斷以及嚴重缺乏勞動力之風險。 另一方面,勞動關係研究中心代表杜瓊芝表示,紡織、製鞋及皮革是越南出口重要產業,越南第4波疫情爆發導致上述行業發生訂單轉離越南趨向,且此趨勢預計將展延至未來5個月。惟渠亦表示,部分訂單轉離越南,轉移至其他國家僅是暫時性,主要係為滿足年底歐美市場感恩節、 聖誕節的大量訂單及購物需求,從長遠來看,越南在上述產業仍有較多競爭優勢。

A:根據丹麥貝林時報於10月8日報導, 丹麥因風能和太陽能發達,以及位於國際數據相關電纜連接的良好地理位置, 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數據中心。近年來,美國科技巨頭蘋果、谷歌、Facebook 和微軟已經或正在丹麥設立數據中心  。根據數據中心組織(Data center industrien)之數據顯示, 丹麥之64 個主要數據中心,只有 6 個將餘熱再利用為家庭區域供熱。 該組織並指出, 該國之數據中心的回收餘熱足以數供暖給數以萬計的家庭使用,但不到 10% 的數據中心進行餘熱回收。 據丹麥能源署的最新估計,到 2030 年,數據中心的用電量將漲一倍, 屆時將達到約8.5 treawatt/小時。     2021 年已修訂之能源稅應將為數據中心的餘熱為區域供熱提供更好的機會。 數據中心組織之執行長Henrik Hansen 說: “未來將盡一切努力確保回收更多餘熱"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0月8日報導,丹麥民眾於週四支付歷史最高的電價,為每度電為 2.25 克朗,較去年同期之 0.20 克朗高升。   丹麥為歐盟內徵收最高的電稅, 稅費不含增值稅為每度電為 0.90 丹麥克朗,在政府最新的改革提案“丹麥可以做得更多”中,提議目標是在2022年將電稅降至0.71丹麥克朗, 預計2021 年的丹麥民眾將支付約112億丹麥克朗之電稅。 因此Dansk Energi 執行長 Lars Aagaard 提出降低電稅的建議,渠指出, 高電價可能會適用於整個冬天,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將意味著價格大幅上漲,政府應該提前降低電稅。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針對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ICIJ)揭露全球知名人士避稅、隱富匿財富或洗錢的「潘朵拉文件」(Pandora Papers),可望成為瑞典執政黨社會民主黨下屆黨魁的財政部長Magdalena Andersson給予讚揚,認為可嚇阻瑞典企業或人士不應有的海外藏富行為。 瑞典稅局(The Swedish Tax Agency)在「潘朵拉文件」揭露後,已經開始追查高達5億7,700萬瑞典克朗(約6,632萬美元)疑似逃漏稅款。Andersson部長日前參與的歐盟財經部長理事會( ECOFIN )會議,剛宣布將安奎拉(Anguilla)、多明尼加共和國(Dominica)和塞席爾共和國(the Seychelles)從避稅天堂名單上剔除。

A: 新加坡貿工部本(2021)年10月10日發佈新聞稿表示,正在美國訪問的貿工部部長顏金勇於10月9日與旅居紐約的新加坡企業代表舉行閉門圓桌會議,討論在美國設立公司的機遇和挑戰,並強調赴海外發展,尋求新加坡以外的商機,可使業務更多元化,對企業非常重要。 前述會議與會業者來自消費品、醫療與生物醫藥、基礎建設與物流,以及科技與製造等領域;相關企業表示,將繼續尋求新的合作領域,尤其美國消費需求持續反彈,以及永續發展、醫療和保健的新商機不斷增加之際。在「美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US-Singapore Free Trade Agreement)」的基礎上,將持續支持雙方貿易與投資聯繫,為兩國企業和人民帶來好處。新加坡企業發展局亦透過美國政府和民間的商業夥伴,協助新加坡企業進軍美國市場。 顏金勇部長此行訪美,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會面並共同主持「美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聯合委員會會議,該自由貿易協定自2004年生效以來,雙邊貨品和服務貿易已成長超過一倍,至前(2019)年達1,244億星元。新加坡和美國將更新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以因應新的經濟情勢。 顏金勇部長亦與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簽署備忘錄,落實「美國-新加坡成長與創新夥伴關係(US-Singapore Partnership for Growth and Innovation)」,以及與美國商界代表分享新加坡和區域市場在數位經濟和永續發展方面的新商機。

A: 新加坡人力部本年10月8日發佈失業率報告顯示,星國本年8月整體失業率下跌0.1%,至2.7%,其中,居民(含永久居民)與公民失業率均較7月低0.1%,分別為3.6%和3.8%。新加坡失業率自去(2020)年9月達3.5%高峰後,總體呈現下跌趨勢。本年7月星國因實施「高警戒」防疫措施,對人力需求減緩,整體失業率因而上升0.1%至2.8%,但失業率8月回跌至2.7%,8.44萬失業居民中,7.58萬名是公民。 隨著新加坡逐步邁向與新冠病毒共存,近來數周確診病例持續攀升,短期內是否對逐漸邁向復甦的商業與經濟活動造成衝擊,進而影響就業,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副教授特斯拉博士認為,目前情況難以預料。去年星國貿易和經濟活動受疫情影響大幅度放緩,在前線服務的工作準證持有者首當其衝,而當時餐飲業因業績不佳結束營業,受衝擊者多數是外國員工;但近一年多來,很多外籍勞工暫無法入境,星國政府因此發放津貼鼓勵業者聘用本國員工填補職缺,未來若防疫措施再度緊縮,影響餐飲和零售服務業對人力的需求,則受衝擊者將可能以本國人為主。 目前新加坡正經歷另一波疫情,但仍持續為經濟復甦和重啟與他國往來做準備,包括持續與其他國家洽談開通「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計畫(Vaccinated Travel Lane,簡稱VTL)」。特斯拉博士表示,星國陸續與其他國家開通VTL有助於提振經濟,除非發生不可預見的情況,否則失業率不致進一步惡化,另隨著越來越多人接種新冠疫苗,以及政府未全面收緊防疫措施,即使疫情當前,預計也不會對經濟造成巨大衝擊。

A:Eleven Myanmar電子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2020-21財年前11個月裡,中國以47.61億美元的出口額在緬甸的前10個國家中排名第一,其次是泰國的30.02億美元緊隨其後。緬甸在此期間對日本出口值為8.55億美元,向印度出口7.3億美元、向美國出口5.67億美元、向德國出口3.97億美元、向西班牙出口3.61億美元、向英國出口3.52億美元、向荷蘭出口3.24億美元、向韓國出口2.78億美元。   《2020-25年國家出口戰略》的主要優先領域是農業糧食生產、紡織及服裝、工業及電子、漁業生產、林業生產、數位生產及服務、物流服務、質量管理、貿易信息服務以及創新及創業領域。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農民權益保護及利益促進委員會發佈的一份聲明,2021年種植的100 Tin(1 Tin等於40.91公升)雨風稻穀及2022年種植的100 Tin夏季稻穀的基本參考價格將保持在54萬緬幣,其含水量應為14%,無塵、無沙、無礫石,符合規定標準。最低價格預計將是合理的,並支持整個食米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並符合《農民權利保護法》。如果市場價格高於設定價格,商家就必須按當時市場價格購買稻穀。如果市場價格低於設定價格,稻穀必須以基本參考價格出售。對於以基本價格銷售有困難的農民,可以聯繫緬甸食米聯合會(MRF)的鎮代理商及MRF辦事處的聯繫電話: 012301128、01-2301129、01-218266。   緬甸每年有近 18 英畝的土地用於雨風及夏季稻田。農業、畜牧及灌溉部表示,2019-20財年,緬甸種植了1,731萬英畝稻穀,這是5年來稻穀種植面積最低的一年。

A:惠譽信評在本(10)月7日的報告中指出,菲律賓在疫情持續爆發和疫苗注射緩慢情況下,今年經濟成長可能低於原先預期,將之前預期今年成長 5% 下調至 4.4%。另東協+3總體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也基於相同原因,修正對菲律賓的GDP預測,從去年6月的6.4%下修至4.3%。 惠譽指出,由於當地感染率和封鎖措施對國內活動的影響,COVID-19 對菲律賓的經濟衝擊遠比之前預期的還要糟,與該地區的許多國家不同,菲律賓是以服務為導向的經濟體,這即是菲國比該地區的國家受打擊更大的原因。 惠譽預期明年菲國GDP將成長 6.8%,略高於前所預期之6.6%。今年7 月,惠譽將菲律賓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原因為長期疫情的影響。此也表示其投資級BBB評級有能在未來 12 至 18 個月內被下調。 AMRO在其《2021 年東協+3 區域經濟展望更新報告》中,將菲律賓 2022 年的 GDP 成長預測從 6 月份的 6.8% 和 3 月份設定的 7.8% 下調至 6.7%。此低政府對於2022 年 7-9% 的成長目標。

A:ACCTS成員(紐西蘭、哥斯大黎加、斐濟、冰島、愛爾蘭、挪威以及瑞士)10/6於巴黎召開部長級會議,紐國貿長擔任主席,會後發布部長聯合聲明,表示各國須採取緊急行動實現巴黎協定目標,並樂見ACCTS協定談判四大工作小組取得進展,包括擴大環境商品降稅、環境相關服務業、制定自願性環保標章綱領,以及推動化石燃料補貼相關規範。 聯合聲明並指出,ACCTS目標係成為符合WTO規範之開路者倡議,將在WTO相關會議中報告進展,成員國將致力儘速完成談判,並期待其他WTO成員加入。

A:紐國貿長10月7日表示,紐、智、加歡迎墨西哥加入包容性貿易行動小組(Inclusive Trade Action Group, ITAG),以及全球貿易與性別協議(GTAGA)。 墨西哥與ITAG三創始會員國於巴黎召開之OECD部長級理事會舉行ITAG場邊會議,並於會中遞交墨國經濟部長已簽署之GTATA協議,成為該協議第4個成員國。 紐貿長表示樂見墨西哥加入GTATA,共同推動女性經濟賦權,該協議並開放其他WTO成員加入。 紐、智、加2018年3月於簽署CPTPP時宣布成立ITAG,並於2019年8月線上簽署GTAGA。

A:據媒體報導,為支持國內電商及物流業發展,沙烏地央行(Saudi Central Bank, SAMA)頃批准包裹運送可承作保險,針對包裹遺失及損傷提供保險給付,此係SAMA與沙烏地通訊暨資訊科技委員會(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ission, CITC)討論後之決策。 上述新政策將促使業者提供物流運送品質以避免保險成本上升造成營運壓力,同時促進因COVID-19疫情而興起之電商市場。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最新市場資訊報導,沙烏地17家主要水泥企業本(2021)年9月銷售自去(2020)年同期的460萬公噸減少11%至410萬公噸,其中以Northern Cement減少45%、Al Jouf Cement減少34%、Umm Al-Qura (UACC)減少28%為跌幅最大,惟以Riyadh Cement增加27%、Yamama Cement增加18%、Qassim Cement增加5%、Arabian Cement增加2%為逆勢贏家。

A:據媒體引用世界銀行(World Bank)最新預估報導,至本(2021)年底COVID-19疫情將造成中東暨北非(MENA)地區國家累計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另該區去(2020)年GDP衰退3.8%,本年則預估成長2.8%。 上述預估指出,與疫情前相比,本年MENA地區16個國家中有13個在生活水準呈現下跌,各國需加強疫苗接種以嚴防新一波疫情對經濟再次衝擊。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