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0.08   Polish News Bulletin, businessinsider.com.pl,   波蘭9月份的加權平均電價比8月高出20%以上,比2020年9月高出91%。根據波蘭經濟研究所(Polish Economic Institute ; PIE)於10月7日週四發布的分析,能源價格的上漲將打擊波蘭公司的競爭力。在前一天市場上之9月份的加權平均電價為465.70波幣(PLN/MWh)。   根據波蘭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的計算,電力成本約占主要經濟部門總成本的0.9%。連同其他能源載體如天然氣、硬煤及褐煤(lignite)—這些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約為1.8%。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0.08   Polish News Bulletin, money.pl   多年來,波蘭石油燃料巨頭PKN Orlen公司一直在其煉油及化學工業中使用氫氣。該公司今天面臨的挑戰是用從再生能源或城市垃圾中獲得的零排放氣體替代來自化石燃料的氣體。這一挑戰的答案是在波蘭建設第一個氫能中心(hydrogen hub)。   PKN ORLEN公司替代燃料實施辦公室主任 Grzegorz Jóźwiak在華沙舉行的第 6 屆590大會期間宣布,該氫中心將位於Trzebinia,並將於今年11月投入運營。該中心正在Orlen Południe生物精煉廠建造,將為燃料電池(power fuel cells)提供高純度氫氣。其生產能力超過350公噸/年。該氫燃料將主要用於城市交通。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國會於本(2021)年10月6日晚間全體通過批准巴黎氣候協定,為全球對抗氣候變遷之努力做出貢獻,該協定並於土耳其10月7日政府公報公告生效。 土耳其係最後一個批准巴黎協定的G20國家,因其認為協定中的責任不公,爰推遲批准程序多年。土耳其此舉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6)召開前數週完成,該會議將於10月31日假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旨在鼓勵各國採取更有力的行動遏制氣候變遷。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締約國於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舉行之第21屆締約國會議(COP 21)上達成協議,以對抗氣候變遷及致力於達到永續低碳的未來,土耳其並於2016年4月簽署該指標性協定;UNFCCC目前將土耳其列入被視為工業化國家群組的附件一名單。 聯合國對土耳其批准巴黎氣候協定表示歡迎,此舉將為全球對抗氣候變遷之努力做出貢獻;在土耳其國會通過批准後不久,聯合國秘書長Antonio Guterres的發言人Stephane Dujarric接受土耳其國家通訊社Anadolu Agency採訪時表示,所有國家持續提高雄心至關重要,聯合國祕書長並明確表示G20國家必須帶頭。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BBC/ Telegraph 日期:110年10月8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842/P200號(商情文號:第842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宣布自本月11日凌晨4時開始,因應Covid疫情而制定的紅色旅遊名單國家將由原本的54國驟減至7國。已經完整接種疫苗的英國民眾前往非紅色旅遊名單的國家者,返國時不需隔離,僅需於返國後第二天進行PCR測試,然而這項規定也可能在本月底修改,僅出示快篩試劑(lateral flow test)即可。 此次大規模的放寬規定,無異為國際旅遊產業注入強心劑。上週四政府公布取消紅綠燈三類旅遊名單規範,只保留紅色旅遊名單時,航空業者Jet2的訂單馬上成長三倍,Virgin航空公司飛往南非的載客量也增加150%。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也會同步實施此一新措施。然而威爾斯的衛生部長Eluned Morgan也直言,威爾斯同步開放是因為實際上無法不配合英格蘭的措施,並表示這個改變很可能大大增加外來變種病毒進入英國的機會。 已經完整接種疫苗的旅客,只要沒有在進入英國前10天,進入列在紅色旅遊名單的國家者,即可直接進入英國,不需出示登機前的檢驗陰性證明、不需隔離,也不需執行抵英後第8天的測試。目前抵英後第2天的測試仍保留,但是預計在10月底,將由比較昂貴的PCR測試,改為出示較便宜的快篩試劑陰性結果,搭配足以證明身分的照片即可。英國旅行協會(Association of British Travel Agents, Abta)促請政府提早在22日開始實施,因為英格蘭與威爾斯的學校將於是日起放假一週,盼能透過簡化程序,帶動更多旅遊商機。 尚未接種疫苗的旅客若要進入英國,仍需出示登機前的陰性證明、隔離10天,以及進行返英後的第2天與第8天的測試。目前仍列在紅色旅遊名單的7個國家為: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厄瓜多、海地和多明尼加共和國。這次移出紅色旅遊名單的47個國家為:阿富汗、安哥拉、阿根廷、玻利維亞、波扎那、巴西、蒲隆地、維德角共和國、智利、剛果(民主共和國)、哥斯大黎加、古巴、厄立垂亞、史瓦帝尼、衣索比亞、法屬圭亞那、喬治亞(Georgia)、圭亞那、印尼、賴索托、馬拉威、馬約特島、墨西哥、蒙古、黑山、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巴拉圭、菲律賓、留尼旺、盧安達、塞席爾、獅子山共和國、索馬里亞、南非、蘇丹、蘇利南、坦尚尼亞、泰國、千里達與多巴哥共和國、突尼西亞、烏干達、烏拉圭、尚比亞和辛巴威。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10月8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839/P200號(商情文號:第839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際貿易部長Anne-Marie Trevelyan宣布,本日將針對英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貿易協定展開為期14週的公眾諮詢,呼籲民眾及國內企業在2022年正式談判開始前,與官方分享意見與觀點。此貿易協定,應可加強英國在金融、數位服務、教育及醫療保健等領域的發展,有助於在全國創造更多高薪的就業機會。政府亦鼓勵英國企業抓住再生能源領域等的創新機會,並可與當地欲淘汰對石油依賴的業者合作。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實已為英國重要的經貿對象,英國於2020年對該地區的出口額達近220億英鎊,雙邊貿易額更超過300億英鎊。其中,英國食品與飲料商品輸往該地區的出口額超過5.97億英鎊,包括羊肉、餅乾和巧克力。英國農民和食品製造業者可受益於當地市場進一步開放,因為該地區幾乎所有食品均仰賴進口。英國更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投資的首選目的地,預計雙方的貿易協定將吸引更多投資者進駐英國再生能源、基礎建設、高科技和生命科學等領先產業。 國際貿易部長Anne-Marie Trevelyan將於倫敦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秘書長Nayef Falah M Al-Hajraf,以及巴林政府內政外貿部次長(Assistant Undersecretary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de)Hamad Bin Salman Al Khalifa進行雙邊會議,象徵雙方開始協商。本日宣布的公眾諮詢也包含一問卷,旨在收集參與者有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國家開展業務的經驗及優先重要事項。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10月8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840/P200號(商情文號:第840號) 商情本文: 英國強生首相與商業、能源及產業策略部長Kwasi Kwarteng本周已宣示,在2035年將提前使英國電網脫碳的承諾,以推動英國淨零排放總目標。此將著重於建立國內穩定能源資源部門,可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且避免全球能源價格波動風險。英國政府原於其能源白皮書提及將在2050年前使英國發電系統脫碳的決心,現則將此目標提前15年,並以綠色工業革命10項計畫為基礎,以確保未來國內潔淨電力在英國生產。 為確保落實新目標,政府將更加努力佈局新一代再生能源技術,如離岸風能、氫能和太陽能,以及核能、陸上風能和碳捕獲與封存等等。雖天然氣發電仍在保持英國電力安全和穩定方面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但在擴大發展潔淨能源後,將可在未來降低使用天然氣的頻率。為確保潔淨電力供應穩定,風能和太陽能便必須有其他潔淨技術輔助,例如核能等其他更具彈性發揮的綠色科技。政府將於其《淨零策略》中,進一步說明其欲在2050年前實現全國淨零排放的廣泛計畫,該策略則預計將在英國主辦之聯合國第二十六屆氣候變遷會議前公布。 英國政府另公布減碳成果,自1990年到2019年之間,國內排放量減少44%,而GDP已成長76.4%;自2000年以來,英國產業的脫碳速度更比其他G20成員國都快。英國2019年發電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18年規模下降12%,更已比1990年規模減少71%。2020年低碳生產電力占比上升至59.3%,再生能源占比更創紀錄達43.1%;連接電網的再生能源電力已從2009年的8GW,增加至2021年6月底有48GW產量,成長率達500%。  

A: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10月8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841/P200號(商情文號:第841號) 商情本文: 英國強生首相宣稱,英國正處於轉型階段,從舊有經濟模式轉向「高薪資、高技能、高生產力」的經濟體。渠在10月6日於曼徹斯特舉辦的保守黨會議中,承諾勞工生活很快就會好轉。事實上,英國薪資的確上漲,但國內生活物價亦上漲;此外疫情間統一福利救濟金(Universal Credit)每週增額20英鎊之措施已終止,未來數月中,英國民眾的可支配收入持續面臨緊縮。據政府預期調整的變更措施,通貨膨脹下家庭稅後總收入將於2022年和2023年下降。首先感受到此股巨大壓力者,應為550萬戶領取統一福利救濟金的低收入家庭,估計一年將減少1040英鎊收入。Joseph Rowntree Foundation招聘和就業協會估計,有超過50萬人將因此陷入貧窮,其中20萬人為兒童,以及超過33%者為就業者。另外,政府宣布將於明年4月份調漲雇主及員工支付之國民保險費率1.25%,以支付社會照護改革所需資金。 此前強生首相曾表示勞力短缺與英國脫歐無關,但前述保守黨會議中,渠卻爭論短缺現象實為英國脫歐的主要好處之一,因為若沒有不間斷地歐洲移民移入,業者勢必將被迫提高工資,透過改善勞工條件以吸引英國工人。近期英國實際薪資強勁上漲,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7月份的一年中,實際薪資增長5.1%,在春末夏初,每週實際收入年成長率是20年來最高。 惟事實上,民眾實際收入增加的好景可能已過去。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從7月份的2.1%上升至3%。在當前能源價格飆升和供應鏈中斷推動下,分析師更預測至秋季末通貨膨脹年成長率將超過4%,即更高的物價將侵蝕實際薪資成長效益。與此同時,基本薪資成長亦可能放緩,政府已結束薪資補貼計畫,到9月初仍估計有超過100萬人申領該補助。許多人現在則在尋找工作,就業市場鬆散情形加劇應會抑制未來數月的薪資成長。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面對競爭對手中國電池製造公司寧德時代(CATL),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為取得市場先機,將投資其位於瑞典中部Västerås市的實驗室66億瑞典克朗(約7.5億美元),研發Northvolt電池的相關生態系統。該投資案預期可提供Västerås市在未來5年內約600個工程師工作機會。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中資汽車企業Volvo Cars決定將擴大其比利時Ghent汽車廠的綠色汽車生產線,生產Volvo Cars於今(2021)年春季推出的第一款電動車XC40,計劃每年生產13.5萬輛電動車。 Volvo Cars計劃2022年的汽車產量約50%為電動車,並預期至2030年將可完全僅銷售電動車。

A:出處:Dutch News + NIS News Bulletin, 2021/10/0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財政部長表示政府正尋求解決能源費持續攀升的方案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10月7日荷蘭財政部長 Wopke Hoekstra 對國會表示,政府正準備尋求解決能源費持續攀升的方案。   由於天然氣供應短缺導致能源費大幅上揚,平均每人每年可能增加高達數百歐元的支出,Hoekstra部長表示,政府必須採取行動,並對問題如滾雪球般的速度表示驚訝。   專家表示,雖然政府已撥出 3.75 億歐元幫助低收入者支付能源費,惟仍不足以補償持續上揚的能源費。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經濟學家 Hugo Erkens 表示,目前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能源費約在1,500 到 1,600 歐元之間,其中 1,000 歐元為天然氣費。當明年簽訂新能源合約時,預計一年將增加 900 歐元能源支出,許多家庭將陷入困境。   荷蘭政府已成立了一個能源危機處理特別專案小組,成員包括總務部、經濟部、財政部、社會事務部、內政部和外交部等部會首長,俾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A:依據媒體MSN News報導指出為紓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推升德國政府債務至歷史新高。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為紓困疫情導致德國政府債務於今年上半年創下歷史新高達22,518 億歐元,此數值較2020年底增高789億歐元,目前德國人均債務達27,090 歐元。   德國政府債務包括聯邦政府及地方各邦市政府債務,近期政府債務增加主要來源為聯邦政府為紓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所實施之相關措施支出,聯邦政府債務相較2020年底增加740億歐元。在地方各邦政府債務方面,債務數值升幅最高的是薩克森邦達11.0%、下薩克森邦達5.0%,統計局指出這些邦政府債務增加的主因是由於擴大債券之發行。  

A:德國在9月26日國會大選後,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所(Ifo)所長Clemens Fuest表示,不管最後是哪些政黨聯盟執政,德國需要一個能因應重大政經挑戰的政府,並在外交政策方面採取更有效行動,包括COVID-19疫情危機後的經濟局勢、人口變化、氣候危機、數位化、歐洲整合和地緣政治變化,這都需要果斷的行動和改變的意願。   新政府的經濟和金融政策,應保護在COVID-19疫情危機後仍顯脆弱的經濟復甦情況,並進一步促使永續的經濟成長;而隨著人口高齡化,就業適齡人口數下降,要使經濟成長將較疫情爆發前困難。   因此,有必要消除稅收和分配轉移制度(Steuer- und Transfersystem)的就業障礙,特別是對低收入者至為重要,因對他們而言,Hartz IV(失業救濟金II)規則搭配其他分配轉移的做法,使他們的短時工作變得不划算。   Fuest建議將配偶合併計稅改為如同分居或離婚者的分別計稅方式,以及擴大兒童托育服務,以提高婦女就業情況;經濟發展則取決於公共投資,以及特別是私人投資的發展;在企業稅收方面,建議加速折舊和較佳的虧損抵消措施,以激勵企業在德國建置新的生產設備和建立創新公司。   氣候政策需要重新思考,德國需加強經濟面和社會面的數位化轉型,除擴展數位基礎設施外,還包括學校應提供更好的數位課程,以及公共行政單位的數位化;此外,不應阻礙數位化商業模式的發展,原則上想要數位化是不夠的,而是應制定相關法規與禁令,讓Uber、Airbnb或線上藥房等公司營運。   氣候政策需要重新思考,過度依賴嚴格的產業減排目標以及全面禁止與要求,例如全面禁止燃油引擎汽車,以及規定每個屋頂安裝太陽能板,即使房子位於陰影處,將使氣候保護多了不必要的支出。   Fuest建議重視二氧化碳價格和歐洲地區的排放權交易體系,並確保擴建電動汽車充電站和鐵路線等基礎設施;此外,也建議結合脫碳與工業區既安全又具價格競爭力的電力供應,畢竟全球暖化趨勢不會因德國氣候政策而改變,因此須加強因應氣候變遷如強化抵禦洪水和風暴等的相關投資。   透過租購模式促使所有權形成,競選期間曾討論透過稅後再課稅(Nettovermögensteuer)以進一步分配財富,Fuest認為這將造成經濟發展和分配目標間的衝突;因此建議政府將重點著眼於包容與促進經濟成長的措施上,包括投資教育、援助創業、促進低收入者的財產形成(如透過租購模式和有效的競爭政策),而壟斷和卡特爾(Kartell)只會損害經濟發展並加劇不平等。   外交和歐洲政策議題在競選期間並無討論,但對德國的未來至為重要。中美間正逐漸發展第二次冷戰,歐盟應為保護自身利益表示意見;若無美國協助,目前歐盟對鄰近地區如俄羅斯和中東並無法採取有效行動,在美國前總統Donald Trump任職期間,情況便相當危險,而儘管如今Joe Biden對歐洲友好,但不可避免Trump或另一位右翼民粹主義者在下次美國大選中再次勝出。   推動歐洲整合,歐盟對中國有利益,其中一些利益與美國的利益一致,但有些則不然;一方面,與中國成為貿易和直接投資的合作夥伴,包括中國的新絲綢之路,對歐洲較對美國更重要;另一方面,美元在全球貿易中的主導地位增加了歐盟對美國的依賴,使歐洲經濟容易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   加強歐元成為國際儲備和交易貨幣的地位非常重要,這不表示要質疑跨大西洋的合作,而是應讓歐美成為對等的伙伴,以減少第二個Trump可能對歐洲大陸的傷害。   下一屆聯邦政府的緊迫任務,在於促進歐洲整合,使歐盟達成這些任務;為此,財政資源和競爭力須從國家層面轉移到歐洲層面,而歐洲層面的決策需要更強大的民主合法性,例如賦予歐盟議會立法的權利。   此外,新政府並負有避免歐洲政治倡議帶來損害的任務,如目前傾向於要求進一步放鬆歐元區政府債務規則或完全廢除這些規則,使政府支出的債務融資成為歐洲層面的問題,Fuest認為如此一來,國家層面經濟和金融政策失敗的代價,將會轉嫁由歐洲共同體承擔。   危機時的團結,德國希望促使歐元區的發展,能取得一方面在危機局勢中團結,另一方面仍保有紀律和個別責任,這兩個面向的平衡;應加強金融紀律和穩定的有效措施,例如銀行有義務以其股本為風險準備金,以進行特別是國內政府債券的投資,此一議題迫切需要被列入歐洲政治議程。簡而言之:現在是政治轉變的時候了。  

A:以色列疫情降溫,每日確診人數從1萬多人降至2千多人,以色列衛生部預計於下週(10/10)發布外國觀光客入境規定,有望自11月起開放完成兩劑疫苗施打的外國觀光客入境。   目前以色列僅開放一等親、外交人員等特定外籍人士入境,自9月19日起重新開放觀光團客入境試點(pilot)計畫。9月份適逢以色列猶太新年、贖罪日及住棚節等長假,當月份吸引3.45萬名觀光客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28%。   另外,以色列政府計畫最快下週開始,允許在綠色城市(低感染率)接觸過確診者的學生,以檢測替代隔離的方式,免除居家隔離,改為每日檢測包括第1天及第7天的PCR測試,期間每日快篩,倘非陽性反應,學生每天均可正常上下學,以減輕上班族父母須請假在家照顧就學子女的負擔。

A:根據CNBC本(8)日報導,許多企業原先期望員工在勞工節後重返辦公室,因Delta新冠變種病毒及流感季節即將來臨,延後時程至2022年實施。根據紐約房地產委員會(REBNY)的報告指出,因新冠疫情影響,截至今年夏季,曼哈頓中城東區及中央車站周遭約30%零售店面閒置,麥迪遜大道上約28.4%,上東城為20.9%,房地產交易協會表示中城東區及中央車站周遭的零售店閒置率平均約為10%至15%。 除閒置率上升外,租金較去年同期下降,中城東區租金下降約22%,中央車站周遭下降約12%,顯示人流量尚未回來,許多企業延後重返辦公室時程,或決定不回辦公室,許多零售業者主動放棄實體店面經營,將業務轉移至網路上。根據Kastle Systems的數據指出,9月29日當周紐約都會區約29%員工進入辦公大樓,低於全美平均35%;另紐約市合作夥伴關係的調查指出,截至9月30日,約41%員工重返辦公室,低於預期的60%;根據Cushman & Wakefield數據,本年第二季中城區近2.5億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中,近19%空間閒置。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cnbc.com/2021/10/07/midtown-manhattan-reels-from-the-highest-retail-vacancies-in-nyc.html

A:菲國總統府於今(10月8)日公布修正對外國旅客之新冠肺炎檢測及隔離檢測規定,自本日起生效。 來自綠色及黃色國家(註)之旅客完整接種疫苗者,僅須在防疫旅館待至第5天檢測結果為陰性,然後可居家隔離至第10日。至於未接種、部分接種或接種證明無法判定者,須在防疫旅館待至第7天檢測結果為陰性,續居家隔離至第14日(從抵達日起算)。 外國人入境倘為完全接種者,需事先取得至少6天旅館訂房證明,未接種、部分接種或接種證明無法判定者則需要至少8天旅館訂房證明。 註:菲國對外國視疫情情況分為綠、黃及紅色三類,本年10月1至15日,綠色為疫情緩和國家(49國),我國在此類;紅色國家為不允許進入菲國,僅百慕達;黃色國家則為除綠色及紅色國家外,均列此類。

A:根據馬來西亞零售調查機構(Retail Group Malaysia,簡稱RGM)頃發布消息稱,本(2021)年第二季馬國零售業成長 3.4%,雖較去(2020)年同期低基期(衰退30.9%)為優,惟仍低於5.6%成長預測值,主因本年5月政府落實行動管制措施3.0(MCO 3.0)所致。   本年長期的封鎖和每日新冠確診病例已影響了許多馬國零售商的生存能力。隨著行動管制措施的逐步放鬆和更多零售業的開放,零售商正在努力趕上今年剩餘幾個月的銷售額。   該機構稱,本年第二季馬國零售業受到一系列封鎖措施影響。當行動管制令2.0 (MCO 2.0) 於 本年 3 月結束時,馬國購物流量恢復。儘管馬國在第二季的第一個月處於有條件行動管制措施(CMCO)之下,但在 MCO 2.0 解除後的第一個週末,所有主要城市的購物商場都迎來了大量人群。部分旅遊區在週末也接待了大量遊客。   本年第二季馬國零售業各領域表現喜憂參半,與去年第二季相較,百貨商場暨超市的銷售萎縮7.5%;百貨商店的銷售則出現反彈,繼第一季大幅下滑後,第二季成長18.2%。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百貨商店的銷售每季均出現兩位數跌幅,本年第二季其銷售終於回升。超市和大賣場的銷售在第二季減少12.3%,而迷你市場、便利店及合作社則微增2.6%。時尚及時尚配飾銷售銳增17.6%,與百貨商店的銷售一樣,自疫情爆發以來第一次出現反彈。兒童和嬰兒用品的銷售則在第二季下跌17.4%。   展望未來,馬國零售商協會(MRA)及馬國零售連鎖協會(MRCA)預測本年第三季零售額平均收縮 15.1%,主因為大多數零售業的實體店於第三季初因加強行動管制措施(EMCO)而被迫關閉。除迷你超市、便利店和合作社外,所有零售業次領域預計於未來第三季的銷售額均將下跌。百貨公司兼超市營運商預計本年第三季的銷售額將出現25.5%負成長。百貨公司經營者預計,在暫時反彈後,本年第三季的業務將出現11.2%的負成長。   由於行動管制措施對馬國經濟構成極大衝擊,且第二季零售業銷售表現遜於預期,加上第三季大部分時間仍處於行動管制措施期間,該機構因此再將本年零售業銷售成長預測值再進一步下調至0.8%,較6月之4%預測值為低。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投資檳城」機構(InvestPenang)執行長呂麗蓮(Loo Lee Lian)頃表示,儘管新冠疫情帶來挑戰,然該機構看好檳城州經濟將快速復甦,主要得益於該州穩定的國內生產增長以及潛在投資。   自2016 年至 2019 年,檳城州的 GDP 平均每年成長 5%;然新冠疫情已影響了全國的經濟表現。2020年檳城州製造業仍成長 2.8%,相較2019 年的2.7%,有助緩衝同期其他產業的負增長,尤其服務業的旅遊與零售領域。儘管受到新冠疫情衝擊,檳城州的出口表現持續維持穩定且具彈性,2020 年增長 7.0%,本(2021)年前 7個月期間則較上(2020)年同期成長16%。   過去兩年檳城州落實的策略投資計畫,加上穩健的投資表現,有助推動檳城州的投資,以及對國家經濟前景的信心。   根據第十二大馬計畫(12MP),預計自2021 年至 2025 年期間檳城州年均成長率為 5.4%,相較第十一大馬計畫的3.5%。為實現前述目標,2022 年最關鍵的重點是企業恢復正常以及維持競爭力。   呂執行長續稱,檳城州刻正考慮的策略為維護和發展基礎設施,以提高經商的便捷化。除了檳城連通性總體規劃之外,該州擁有良好的工業用地開發管道,為工業 4.0 時代投資人的需求提供強大網路。其他策略包括加強檳城州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並專注於半導體、電子電機、機械與設備以及醫療器材的高附加價值活動。檳城州政府亦考慮鼓勵跨國企業將其供應鏈當地化,並在商業媒合方面提供便利服務,作為該州提升中小企業發展努力的一部分。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霹靂州州務大臣沙拉尼(Saarani Mohamad)頃表示,儘管新冠疫情衝擊全球主要經濟體,霹靂州亦無法倖免,其投資環境仍充滿挑戰。2021年上半年霹靂州製造業投資件數共21項;投資額40.58億馬幣(約9.78億美元),為馬國第四熱門製造業投資地點;其中8.66億美元為外人投資,占總投資額88.55%;其餘1.12億美元為國內投資,占總投資額11.45%。   在上述投資計畫中,獲核准的項目為水產養殖業以及高性能水產養殖飼料、橡膠手套和汽車設備的製造。估計可創造3,804個就業機會。此外,霹靂州亦批准151項服務業和初級產業計畫,投資額分別為 11.5 億馬幣(約2.75億美元)及 2萬2,000馬幣(約5,265美元)。   霹靂州政府將繼續加緊努力,包括增加與 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的合作,以協助改善業務流程以及提高各種組織職能的效率,以期吸引更多廠商進駐。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根據丹麥新聞媒體引述丹麥衛生和藥品管理局之新聞稿中表示, 北歐一份新研究數據表示,接種 Moderna 疫苗會增加心包炎和心肌炎的風險。此初步數據已發送給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不良反應委員會,正在進行評估。基於預防安全原則, 丹麥 18 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 只獲得輝瑞 / BioNTech 的疫苗, 暫時將不再接種 Moderna莫德納疫苗。   國家衛生委員會繼續評估輝瑞 / BioNTech 和 Moderna 的疫苗都是“極其有效的疫苗”,在丹麥疫苗接種計劃中佔有重要地位。在 7 月下旬 EMA 批准Moderna 用於 12-17 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的疫苗時, 對所有目標群體均無保留地推薦這兩種疫苗,該年齡層約有 1100 人已接Moderna 疫苗。 Moderna 的疫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在極少數情況下使用 Moderna 和輝瑞 / BioNTech 的疫苗可能導致心肌發炎。   等待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不良反應委員會回復前,丹麥 12-17 歲的青少年僅能接種輝瑞疫苗。 國家衛生委員會將遵循 EMA 的評估,並在丹麥藥品管理局發布新公告時決定是否需要更改建議。

A:據報載,印尼國會甫於昨(7)日批准稅務調和綜合法案草案(RUU HPP),法案修改包含一般稅務規定及程序法(KUP)、所得稅法、加值稅(VAT/PPN)法、以及消費稅法(excise law)(針對酒精及菸草製品課稅)等現行法律,並新增稅收特赦及碳稅相關規定。該草案目前尚待總統簽字並頒布為印尼法律,且仍需由財政部等各相關單位訂定施行細則才能具體落實。   據綜整印尼政府昨日記者會說明及德勤(Deloitte)印尼會計師事務「稅務及移轉訂價法規研討會」資訊,謹摘整「稅務調和綜合法案草案」(以下稱「新法案」)修法要點如次:   (一) 一般稅務規定及程序法: 1.全球課稅互助合作:印尼目前與外國已簽署13個稅務互助合作協定,惟印尼現行法並無全球課稅協助之法律基礎,因此無法具體落實。依據新法案,印尼財政部賦稅署將有權依協定協助外國在印尼徵稅,該署亦能依協定,透過外國合作機構向海外印尼人徵稅。 2.隨著電子商務發展,消費者可透過第三方進行電子交易,因應此趨勢,新法將授權印尼財政部指定參與電子商務交易的一方作為稅務扣繳義務人或徵稅人(代表官方徵稅機構向納稅人徵稅)。   (二) 個人所得稅: 1.新法案調整非應稅收入門檻,例如單身者之非課稅所得(non-taxable income)自1,584萬印尼盾(約新臺幣3萬元)調高至5,400萬印尼盾(約新臺幣10萬元)。 2.新法案將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從4層增加為5層,並調整課稅級距如下: (1)    應課稅所得6千萬印尼盾(新臺幣12萬元)(含)以下,稅率5%; (2)    應課稅所得6千萬印尼盾至(含)2億5千萬印尼盾(約新臺幣49萬元),稅率15%; (3)    應課稅所得2億5千萬印尼盾至(含)5億印尼盾(約新臺幣98萬元),稅率25%; (4)    應課稅所得5億印尼盾至50億印尼盾(新臺幣980萬元),稅率30%; (5)    應課稅所得超過50億印尼盾,稅率35%。   (三) 企業所得稅:依據印尼2020年第2號法律,為振興印尼經濟,2021會計年度公司所得稅率已自25%調降至22%,並訂於2022會計年度再調降至20%。惟依據新法案,2022會計年度公司所得稅率將不調降,維持在22%。   (四) 加值稅法: 1.     新法案增加應稅產品項目。除下列情況外,其餘貨品及服務均須繳納加值稅: (1)    已繳納地方稅的貨品或服務; (2)    中低收入戶基本生活消費; (3)    教育服務、衛生服務、社會服務等消費; (4)    其他機構無法提供的政府行政服務。 2.     目前印尼加值稅為10%。依據新法案,2022年4月1日起,加值稅稅率將從10%提高至11%。2025年1月1日起將再上調至12%。   (五) 稅收特赦: 1.     方案一(適用於「個人或公司」198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間收購資產惟尚未申報者): (1)    主動申報國外資產者,所得稅率為11%。 (2)    主動申報國內資產(或國外移轉回國內之資產)者,所得稅率為8%。 (3)    主動申報之國內資產(或國外移轉回國內之資產),如果投資於天然資源加工產業、再生能源產業或政府公債,所得稅率為6%。 2.     方案二(適用於「個人」於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間取得資產惟尚未申報者): (1)    主動申報國外資產,所得稅率為18%。 (2)    主動申報國內資產(或國外移轉回國內之資產),所得稅率為14%。 (3)    主動申報之國內資產(或國外移轉回國內之資產),如果投資於天然資源加工產業、再生能源產業或政府公債,所得稅率為12%。 3.     以上兩方案申報期間為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   (六) 碳稅:印尼現行法律並無碳稅制度。新法案針對「有害環境之碳排放」徵收碳稅,每公斤二氧化碳當量(CO2e)徵收30印尼盾(新臺幣0.06元)碳稅,納稅主體包含「購買含碳商品的個人或實體」及/或「從事產生碳排放活動的個人或實體」,至於課稅細節及時程,則仍有待後續訂定施行細則詳予規劃。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