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與馬來西亞、印尼共扼麻六甲海峽及南海,並為印度洋與西南太平洋的交通孔道,為歐、亞、澳海上交通的樞紐。 政治清明,政府官員廉潔,執行法令徹底,行政效率高,政府甚具公權力與威信。強調種族平等,國民教育水準與國民所得均高,福利制度、大眾運輸完善,社會治安良好。新加坡活躍於國際社會,熱衷參與多邊組織,並積極推動簽署雙邊與多邊貿易協定。
A: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主席蘇添來頃表示,該聯合會認為第十二大馬計畫的四項政策催化劑:(一)培養未來人才、(二)加速採用技術與創新、(三)改善連通性和交通基礎設施,以及(四)加強公共服務,以確保馬國可達成未來5年年均4.5%至5.5%經濟成長率目標,並透過政府與商業領域,尤其製造業間的密切合作和協商來實現願望。該計畫亦有助實現製造業在未來5年達成年均5.7%成長率目標。 該聯合會具信心,作為跟價值鏈上、下游廣泛聯繫增長的主要催化劑,製造業將能幫助實現生產力策略、投資及增強價值鏈和加強出口貿易。該聯合敦促馬國政府繼續支持製造業領域,透過減少不必要的監管負擔和成本以及更公平的競爭來促進公平與公開的競爭,從而確保一個有利於商業營運和投資的環境。馬國政府應優先支持和鼓勵製造業以及與製造業相關的服務業發展,以實現更高報酬振興經濟,提高業務的永續性,並確保就業安全和中長期的增長。 該聯合會對馬國政府強調支持包括製造業在內的私部門的措施,如促進能夠吸引高品質投資並擴大出口基礎設施和全球價值鏈的參與,以及強化製造業的策略。現有的獎勵措施亦將重新檢討,以專注於依賴先進技術的投資並符合環境永續性條件的投資。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表示,吉隆坡、布城、雪蘭莪州和馬六甲州因已符合指標門檻,自10月1日過渡至「國家復甦計畫」第三階段;吉打州則邁入第二階段。隨著吉打州進入第二階段,馬國全國已無任何州屬仍處於第一階段。 目前處於第二階段的州屬有吉打州、霹靂州、檳城州、吉蘭丹州、柔佛州和沙巴州;進入第三階段的州屬與直轄區為吉隆坡、布城、雪蘭莪州、馬六甲州、玻璃市、彭亨州、砂拉越州及登嘉樓州;列入第四階段的州屬與直轄區則為納閩與森美蘭州。 截至9月28日,馬國全國接種疫苗計畫已達致85.1%成年人口完成接種二劑疫苗;青少年接種疫苗計畫的反應亦令人鼓舞,共接種了121萬7,386劑。依斯邁沙比里首相重申,只要達致90%成年人口完成接種二劑疫苗,馬國政府將允許民眾跨州。此外,馬國政府亦將考慮開放更多經濟領域,讓人民能夠恢復正常生活。 處於第二、三及四階段的州屬和直轄區,均可舉辦有觀眾和支持者到場觀看的運動賽事,條件為須完成接種二劑疫苗、且全程須配戴口罩,惟觀眾全程皆不被允許在賽場內飲食,18歲以下孩童則禁止到場觀看運動賽事。除了賽事外,上述州屬的人民亦可進入休閒區觀賞休閒節目。 此外,馬國新冠疫情管理特別委員會亦作出其他放寬措施:(一)國家復甦計畫第二及第三階段州屬獲准舉辦政府或民間宴會,包括推薦儀式及工作坊,條件為須完整接種疫苗的人士才獲准出席,出席比率為占相關會場之50%;在第四階段的州屬則允許100%出席率。至未接種的人士在出席前述活動前,則須在主辦方見證或醫生證明下,先使用自助式唾液式冠病檢測試劑盒(saliva)進行檢測。 目前馬國新冠病毒基本傳染數(R-naught)已趨向降低態勢,全國的基本傳染數為0.88,需要進入加護病房的新冠病毒患者亦有減少趨勢。基於基本傳染數低於1.0,只要民眾遵守標準作業程序(SOP),預計馬國每日確診病例亦將減少。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9月29日報導, 梅特總理於週二參與丹麥工總高峰會致詞中提出,政府將提出全面新氣候目標,亦就勞動力短缺及數位化提出解決方案。 伊指出: 最遲到 2025 年,也就是不到4年的時間裡,丹麥必須做出所有必要的決定,換言之,將在 2025 年之前提出一個指導方針以實現到 2030 年減碳 70%之氣候目標。 同時將需要努力工作和大量的投資,必須繼續實施電憑證、進行 power-to-x、碳捕捉,以使更多人能使用新科技。 此外,政府目前正進行三方協商以解決勞工短缺問題。 政府在本月初之政治改革提議書中提出, 應增加勞力供給10,500人。 然而, 自由黨主席 Jakob Ellemann-Jensen 強調,該黨已提出一項透過降低最低薪資計劃等方式來吸引更多外國勞動力的建議,渠指出,必須研究現行有效的解決方案,並透露該黨將在政治改革談判中尋求增加 25,000 人的勞力供應。 丹麥工總執行長Lars Sandahl Sørensen 在兩位官員致詞前提到: 能力和員工對丹麥的公司至關重要。 當丹麥根面臨無法獲得足夠符合需求的勞動力的一個大問題時, 應以創建更多的職校,讓更多年輕人盡快參與就業市場; 另外,必須確保丹麥能夠有序地獲得更多有能力的外國勞力。 當丹麥能將上述條件做得越好時,勞動力市場就越靈活, 面臨到的問題將會越少。
A:澳洲駐馬來西亞最高專員賈斯汀·李(Justin Lee)頃接受馬國媒體The Malaysian Reserve專訪時表示,儘管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帶來許多挑戰,但馬國仍為澳洲具高度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渠認為馬國政府迅速批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將為馬國創造更多商機。前述二項協定對於促進馬國成為投資目的地和幫助企業發展以及創造就業機會至關重要。 澳洲和馬國皆參與前述二項關鍵區域協定。澳洲於 2018 年批准 CPTPP,並刻正進行審核 RCEP。馬國批准前述二項協定將向世界顯示馬國對商業採取開放態度。先前馬國─澳洲商業委員會(MABC)已敦促馬國政府盡速批准CPTPP。 MABC 發布聲明中表示,儘管馬國於2018 年參與簽署CPTPP,但迄今尚未批准該協定,導致馬國企業失去許多利益,包括新的或擴大的主要出口市場進入機會。CPTPP 不僅是協助打開新市場。澳洲與馬國已相互簽訂了與其他夥伴的自由貿易協定,CPTPP 將進一步減少雙邊貿易的障礙,為兩國的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新的機會和更多的選擇。 李最高專員續稱,澳洲企業在馬國進行廣泛的高科技投資,涉及製造業、房地產、礦產、教育和醫療保健等領域。二家在馬國投資的澳洲企業—博思格鋼鐵公司(BlueScope Steel Ltd)及萊納斯稀土公司(Lynas Rare Earch Ltd)成為澳洲在馬國的贊助商,贊助兩國之間多元化、合作與文化交流的慶祝活動。為投資人提供公平和可預測的政策對於馬國吸引和保留對未來高科技產業的投資以及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謀求繁榮發展至關重要。 澳洲和馬國是主要投資夥伴,至 2020 年雙邊投資額逾 900 億馬幣(約215.13億美元)。 另一方面,隸屬馬國中華總商會(ACCCIM)的智庫「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ocio-Economic Research Centre)認為,馬國須制定一套明確的國家投資願景。投資便捷化、可預測的監管環境以及穩定的經濟與政治條件有助塑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快速批准RCEP 和 CPTPP 將可協助提升馬國作為尋求供應鏈多元化、開放商品與服務以及數位產品的市場進入的投資標的吸引力。 目前馬國仍面臨許多複雜性和挑戰,包括監管負擔、競爭性投資獎勵制度、技術員工短缺、技術採用水準以及企業面臨的其他相關成本、風險和競爭障礙。馬國需探討如何繼續吸引投資人的注意力,以期吸引高素質和技術驅動的投資,以幫助馬國繼續向先進的高收入國家邁進。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依據新加坡淡馬錫控股(Temasek)、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和微軟(Microsoft)本(2021)年9月29日共同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東南亞綠色經濟:通往淨零之路機遇」顯示,未來10年東南亞基礎建設投資需2兆美元(2兆7,200億星元)融資,以朝永續發展轉型,涵蓋再生能源發電、電網、建築和交通等領域。相關融資不能僅依靠政府力量,亦需透過公共和私人領域相互合作和混合融資等催化機制來填補資金缺口。 與近年蓬勃發展的綠色融資活動相比,雖然去(2020)年綠色資產配置資本比率已顯著增加,但整體成長仍不夠強勁。例如:去年綠色債券規模為119億美元,自2016年的年成長率達151%,但綠色基礎建設的資本配置為19億美元,自2016年的年成長率為-18%;企業、私募股權暨風險投資投入綠色資產的資本配置分別為49億美元和19億美元,自2016年的年成長率為22%和50%,也低於綠色債券同期成長率。 報告指出,由於面對不同利益相關者壓力,區域投資者和金融業者正加速將永續發展納入投資策略,在過去18個月對永續投資的觀點已開始轉變,並意識到永續投資的價值。57%受訪者已將永續元素結合進其投資分析,19%為社會效應投資者(impact investor)。 儘管區域綠色融資和資本配置正升溫,但淡馬錫首席永續發展官Steve Howard表示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依據目標所需的2兆美元,去年僅不足1%資本配置到綠色業務和基礎建設。亞洲開發銀行(ADB)預估,四成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須來自民間領域,邁向淨零道路將有過渡成本,同時也有重大商機,包括經濟和社會方面。 另滙豐控股(HSBC)與淡馬錫控股將成立一個永續基礎建設專案的債務融資平臺,協助東南亞降低氣候變化的衝擊,初期雙方將聯合投資1.5億美元(2.04億星元),與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和Clifford Capital等兩個策略夥伴提供貸款,並計畫在五年內將貸款規模擴大至10億美元。 上述平臺的目標是催化更多資金流向永續基礎建設項目,為較難獲得銀行融資的專案提供具規模的混合式融資,並逐漸吸引民間和機構投資者一起參與。同時將專注於再生能源和存儲、水和廢料處理,以及永續交通項目,協助實現碳減排目標以及建立抵抗氣候變化的韌性。 淡馬錫國際首席執行長狄瀾(Dilhan Pillay)表示,作為以永續發展為核心的投資者,該集團致力於探索創新方案滿足迫切的基礎建設需求,邁向淨零排放,尤其是亞洲新興市場。亞洲開發銀行將為平臺提供項目開發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支援等,Clifford Capital則提供項目融資的專業知識。
A: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杰本(2021)年9月29日出席「生態繁榮周(Ecosperity Week)」表示,全球在擺脫新冠疫情危機時也須尋求綠色復甦之路,透過集體意志和創造力將制約轉為機遇,在保護大自然和生態系統的同時,讓生態和經濟繁榮相輔相成。 若要大規模發掘大自然的潛力就得進行高額投資,政府須建立一個具有健全治理標準和信任度的碳交易市場以促進資本流通,在建立合理的架構後,未來人類對大自然的投資可被視為無異於農業和農作物投資的新資產類別,因此將在數月內成立的「碳交易所-Climate Impact X」將可解決目前分散而且品質參差不齊的碳交易市場。 王瑞杰副總理盼上述交易所能催生更多以自然為基礎的環境解決方案,達致永續發展的目標,不論是大自然的力量、能夠降低綠色發展障礙的科技創新,或者減少消耗且保持高素質生活的循環經濟模式,都是確保生態和繁榮相輔相成的途徑。大自然不應是經濟發展的被動犧牲者,其實其有助於讓城市生活更宜居,也可為人類因應氣候變化做出貢獻,人類除須減少碳排放量,也要採取「碳封存」的補充策略,讓以大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發揮重要作用。「碳封存」係指從大氣層中捕捉二氧化碳,讓其長期與空氣隔絕,避免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的技術,樹木光合作用時吸收二氧化碳,即是大自然「碳封存」例子之一。 王瑞杰副總理認為,碳排放將成為日益制約全球發展的因素,新冠疫情也為環保行動帶來新的動力,此趨勢也重新定義全球經濟,綠色投資的成長速度正在加快。環境問責正逐漸成為與盈利般備受關注的因素,目前很多企業在因應氣候變化時,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作為優先考慮事項,但人們對變革的承諾並不一致,許多消費者願意為永續發展支付更高費用,但仍有多數尚未做好準備。某些企業發現很難在維持經濟可行性的同時展開環保轉型,以至於選擇採用「漂綠(greenwashing)」方式進行宣傳,但對邁向綠色是一種破壞。「漂綠」是指企業透過不實或誇大宣傳,試圖營造一個保護環境以及重視永續經營的形象,但實際並未針對環保展開任何工作。 另由策略顧問公司AlphaBeta、淡馬錫控股以及世界經濟論壇展開的研究報告顯示,環境破壞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將可能讓亞太區域損失19兆5,000億美元(約26兆4,700億星元),或相當於區域生產總值的63%。但若採取行動扭轉此一局面,亞太區能藉由生態創造總值約5兆8,400億星元商機。扭轉亞太地區環境破壞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機會,包括擴大再生能源、讓汽車工業進入循環經濟、建造更具能源效率的建築物、增加有機食品和飲料,以及減少食物浪費等,但約59項對大自然具有正面效應的商機每年約需14.9億新元投資。 淡馬錫首席永續發展官Steve Howard強調,人類須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減半,以及採取行動扭轉環境破壞,才能避免災難性後果。此外,減少碳排放固然非常重要,但並不足以解決區域所有環境問題。濫用陸地和海洋、過度開發自然資源、污染以及外來物種入侵,也極需解決。 報告指出,亞太地區的經濟活動,如種植業和食品製造業高度依賴大自然,因此環境破壞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對此區域造成的打擊將比全球平均高。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亞太區農地退化以及耕作方式不當已造成農業減產,東南亞野生漁業也面臨過度捕撈風險;基礎建設和建築環境迅速且無計畫擴張,也讓亞太多個城市面對環境風險,目前全球污染最嚴重的150個城市中,149個在亞太地區。另為滿足能源和材料需求所進行的開採活動也對環境造成傷害,例如:澳洲擁有超過6萬個廢棄礦場,導致數十萬公頃土地退化,大量生物棲息地亦受干擾。
A:依據德國電子公會發布之數據顯示2021年7月德國電子出口額達180億歐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6.8%。此外2021年1月至7月德國電子累計出口總額達1267億歐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2.0%。在進口方面,2021年7月德國電子進口額達166億歐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9.8%。2021年1月至7月德國電子累計進口1210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6.5%。 2021 年 7 月德國對工業化國家電子出口計達115億歐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1%,其中增幅較高之國家包括對對南韓增長17.8%達2.62億歐元,對捷克增長14.7%達8.01億歐元,對義大利增長 13.5%達9.2億歐元,對荷蘭增長13.2%達8.86億歐元,對瑞典增長12.9%達3.87 億歐元。此外對奧地利增長9.3%達7.79億歐元,對英國增長8.2%達7.46億歐元,對西班牙增長4.0%達5.69 億歐元,對瑞士增長1.7%達6.34億歐元。在此同時7月德國對比利時電子出口相較去年同期縮減3.4%達3.6億歐元,對丹麥出口縮減5.3%達2.11億歐元。另統計2021年1月至7月德國電子對工業化國家累計出口總額達815億歐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3.1%。 在對新興市場出口方面2021 年7月電子出口額達65億歐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5%。其中對南非增長53.3%達1.18億歐元,對巴西增長43.3%達1.21億歐元,對印度增長39.7%達1.96億歐元,對匈牙利增長9.9%達5.68億歐元,對羅馬尼亞增長4.9%達3.35億歐元。 另一方面2021年7月對俄羅斯出口則相較去年同期縮減0.6%達3.56億歐元,對土耳其出口亦縮減20.9%達2.27億歐元。累計2021年1月至7月德國電子對新興市場出口總額達452億歐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0.2%。
A:紐西蘭為我國重要貿易夥伴,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已於2013年生效,有助促進雙邊貿易往來。臺紐雙邊產業結構互補,我對紐西蘭出口醫藥製劑、自行車、渦輪噴射引擎零件、聚氯乙烯、機械零件等工業產品:我自紐西蘭進口鮮蘋果、鮮奇異果、櫻桃、牛肉、乳品等農畜產品。
A:菲國統計局9月30日公布最新數據,8月份因疫情上升,實行再一次的封城措施,導致失業率上升至8.1%,相當於388萬人無工作可做,遠高於上(7)月時失業率6.9%。 就業及積極尋找工作之人數亦增加,使得勞動參與率由7月份之59.8%上升至63.6%。同時,就業不足率或是工作人口尋找更多工作比率由7月份之20.9%,8月降至14.7%。 8月份總就業人口達4,423萬人,就業率為91.9%,低於7月份之93.1%,但人數較7月份之4,167萬人為多。農業部門增加就業人數最多,達178萬人,其次為零售業99.2萬人及製造業16.9萬人。教育部門裁員23.8萬人,行政及支援服務業裁員11萬人及建築業8.5萬人。
A:2020年馬來西亞為我第7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193.42億美元,占我總貿易額 3.06%;我對馬來西亞出口達94.53億美元,占我總出口2.74%,為我第8大出口國;我自馬來西亞進口達98.89億美元,占我總進口3.54%,為我第6大進口國。 我出口馬來西亞以電機與電子產品、精煉石油產品、化學暨化工製品等為大宗;自馬來西亞主要進口電機與電子產品、化學暨化工製品、機械設備及零件等。
A:據越南工商部與財政部之跨部公告,自本(2021)年9月25日起E5 RON92汽油調漲20,716盾/公升 (約為0.9元/公升)、RON95 油價調漲21,945越盾/公升(約為0.95元/公升)、柴油調降至16,586越盾/公升(約為0.72元/公升)、煤油調降至15,643盾/公升(約為0.68元/公升)、重油調降至16,580越盾/公升(約為0.72/公升)。
A:越南政府於本(2021)年9月24日頒布第116/NQ-CP號決議有關利用失業保險基金來協助遭受新冠疫情影響之勞工與雇主等內容,具體如次: 利用失業保險基金餘額以現金援助遭受新冠疫情影響之勞工 適用對象:1.於本年9月30日有參加繳納失業保險之勞工(政府機關、政治組織、政治社會組織、人民武裝單位以及由國家預算撥款之國立事業單位等職員工除外);2.於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間因終止勞動契約或打工契約而停止參加繳納失業保險,且其失業保險繳納月數依法律規定得以保留之勞工,惟按月取得退休金者除外。 援助額度:依據勞工之尚未取得失業津貼的失業保險繳納月數撥給,具體如次: 失業保險繳納月數12個月以下:援助180萬越盾/人。 失業保險繳納月數自滿12個月至60個月以下:援助210萬越盾/人 失業保險繳納月數自滿60個月至84個月以下:援助240萬越盾/人 失業保險繳納月數自滿84個月至108個月以下:援助265萬越盾/人 失業保險繳納月數自滿108個月至132個月以下:援助290萬越盾/人 失業保險繳納月數滿132個月以上:援助330萬越盾/人 經費來源:利用至2020年底止失業保險餘額約30兆越盾。 執行期間自本年10月1日起,並最遲於本年12月31日必須執行援助完畢。 遭受疫情影響之雇主獲減免繳納員工之失業保險 適用對象:於本年10月1日前參加繳納失業保險之依越南就業法第43條規定之雇主(政府機關、政治組織、政治社會組織、人民武裝單位以及由國家預算撥款之國立事業單位等職員工則除外) 減免比例:雇者得以獲減免之比率為自目前依繳納給屬於參加繳納失業保險對象之勞工的月薪之1%減至0%。 (三)減免期間:為期12個月,自本年10月1日至明(2022)年9月30日。
A: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本(2021)年8月份越南進口金額約275億美元,較上(7)月份減少5.5%,惟較去年同期增加21.2%。累計前8個月越南進口金額約2,16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3.8%;其中越資企業之進口金額約760.5億美元,增加29.2%;外資企業之進口金額約1,402.1億美元,增加36.4%。前8個月計有33項進口產品之金額逾1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之88.7%,包括: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462億美元,增加19.2%;機械設備及其零件312億美元,增加35.5%;各種電話機及其零件125億美元,增加42.7%;布料95億美元,增加27.8%;塑料81億美元,增加53.9%;鋼鐵78億美元,增加43.5%;其他一般金屬59億美元,增加57.3%;汽車57億美元,增加64.2%;塑膠產品53億美元,增加18.3%;化學產品51億美元,增加42.9%;化學原料逾50億美元,增加59.3%。 有關進口來源部份,中國大陸仍為越南最大之進口來源,進口金額為7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7.1%;其次為韓國346億美元,增加20.5%;自東協進口282億美元,增加47.4%;自日本進口145億美元,增加13.7%;自歐盟進口110億美元,增加17.1%;自美國進口104億美元,增加12.3%。 本年前8個月貿易逆差約37.1億美元,其中越資企業逆差203.6億美元,而外資企業(含原油)則順差166.5億美元。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2021年9月23日 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公布,本(2021)年9月20日,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對原產於或進口自大陸和韓國的未處理氣相二氧化矽(Untreated Fumed Silica)作出反傾銷肯定性終裁,建議對上述國家涉案產品徵收反傾銷稅,其中大陸為0至1,296美元/公噸,韓國為0至373美元/公噸。該案涉及印度海關稅則號列28112200項下產品。 2020年9月22日,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應印度企業Cabot Sanmar Limited提交申請,對原產於或進口自大陸和韓國的未處理氣相二氧化矽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該案涉及印度海關稅則號列28112200項下產品和28112190、28391900、34049090項下部分產品。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2021年9月23日 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公布,本(2021)年9月16日,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應印度企業Hindalco Industries Ltd.、Raviraj Foils Ltd.和Jindal India Ltd.提交申請,對原產於或進口自大陸的厚度為5.5微米至80微米的鋁箔(Aluminium Foil 5.5 Microns to 80 Microns)啟動第一次反傾銷日落複審立案調查。該次調查的產品為不論是否印花或用紙、紙板、塑膠或類似材料襯背、厚度為5.5微米至80微米的鋁箔。該案傾銷調查期為去(2020)年4月1日至本年3月31日(12個月),損害調查期為2017年至2018年、2018年至2019年、2019年至去年以及去年4月1日至本年3月31日。該案涉及印度海關稅則號列760711、76071110、76071190、760719、76071910、76071991、76071992、76071993、76071994、76071995、76071999、760720、76072010項下產品。該次調查的產品不包括鋁層壓板、超輕規轉換鋁箔、鋁箔複合材料、寬度不高於500毫米的電容器用鋁箔、蝕刻或成型的鋁箔、鋁塑板、包覆鋁箔、啤酒瓶用鋁箔、鋁錳矽合金和/或包覆鋁錳矽合金。 2015年12月15日,印度商工部對原產於或進口自大陸的鋁箔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2017年3月10日,印度對該案作出反傾銷肯定性終裁。2017年5月16日,印度財政部發布通報第23/2017-Customs (ADD)號,開始對大陸涉案產品徵收為期5年反傾銷稅。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2021年9月23日 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公布,本(2021)年9月22日,阿根廷生產發展部發布第573/2021號公告,對原產於大陸的碳鋼緊固件作出第二次反傾銷日落複審終裁,維持2015年第1181號公告所確定的反傾銷措施,繼續設定4.67美元/千克的最低離岸(FOB)限價,對離岸報關價低於最低限價的涉案產品徵收相當於最低限價與報關價差額反傾銷稅,公告自發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5年。涉案產品為依照ASME B16.9、ASTM A234及同等標準(例如IRAM 2607等)製造、外直徑大於等於60.3毫米小於等於323.8毫米的標準或超標準厚度碳鋼緊固件,不包括180度彎頭、異徑彎頭和碳鋼三通,涉及南共市稅則號列7307.19.20和7307.93.00項下產品。 2008年10月23日,阿根廷對原產於大陸的碳鋼緊固件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依據2009年10月22日第11號公告,阿根廷對大陸涉案產品作出反傾銷肯定性終裁。2015年10月26日,阿根廷前經濟與公共財政部發布公告,依據2015年10月23日第1181號公告,對大陸涉案產品作出第一次反傾銷日落複審肯定性終裁,設定4.67美元/千克的FOB最低限價,對FOB出口價格低於最低限價的涉案產品,徵收相當於最低限價與出口價格差額反傾銷稅。2020年10月15日,阿根廷生產發展部發布第552/2020號公告,對大陸涉案產品啟動第二次反傾銷日落複審立案調查。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2021年9月22日 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公布,本(2021)年9月17日,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應印度企業Aarti Drugs Limited提交申請,對原產於或進口自大陸的氧氟沙星及其中間體(Ofloxacin and its Intermediates)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該案涉及印度海關稅則號列30042034項下產品及29419030、29419060、29152990、29163990、29189900、 29411090、29349900、29419090、29420090項下部分產品。該案傾銷調查期為去(2020)年4月1日至本年3月31日(12個月),損害調查期為2017年至2018年、2018年至2019年、2019年至去年及去年4月1日至本年3月31日。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2021年9月22日 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公布,本(2021)年9月21日,秘魯國家競爭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局傾銷、補貼和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委員會在官方日報《秘魯人報》(El Peruano)發布第244-2021/CDB-INDECOPI號公告,自本年9月23日起終止對原產於大陸的滌棉混紡織物徵收臨時反傾銷稅。涉案產品為滌棉短纖維製成的(滌綸重量佔比超過50%)、幅寬不超過1.80米、單位克重在80克/平方米至130克/平方米之間的單色(本色、白色/漂白及染色)平紋織物。 2020年10月14日,秘魯對原產於大陸的滌棉混紡織物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本年5月21日,秘魯對原產於大陸涉案產品作出反傾銷初裁,決定對涉案產品徵收2.08美元/千克臨時反傾銷稅,自公告發布次日起生效,有效期為4個月,該案涉及秘魯稅則號列5512.11.00.00、5512.19.00.00、5513.11.00.00和5513.21.00.00項下產品。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2021年9月22日 中國大陸貿易救濟信息網公布,本(2021)年9月16日,印度財政部稅收局發布第51/2021-Customs(ADD)號通報,接受印度商工部本年6月18日對原產於或進口自大陸、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厚度小於等於80微米的鋁箔(Aluminium Foil 80 Microns and Below)作出的反傾銷終裁建議,對上述國家涉案產品徵收為期5年反傾銷稅,其中,大陸為398.45美元/公噸至976.99美元/公噸、印尼為422.28美元/公噸、馬來西亞為850.45美元/公噸、泰國為93.53美元/公噸至339.93美元/公噸。自通報發布於官方公報之日起生效。該案涉及印度海關稅則號列7607項下產品。以下產品不適用該案反傾銷措施:厚度在5.5微米至80微米的大陸原產鋁箔、鋁層壓板、超輕規轉換鋁箔、鋁箔複合材料、寬度不高於500毫米的電容器用鋁箔、蝕刻或成型的鋁箔、鋁塑板、包覆鋁箔、啤酒瓶用鋁箔、鋁錳矽合金和/或包覆鋁錳矽合金、鋁箔膠帶、彩塗鋁箔。 2020年6月20日,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應印度國內企業Hindalco Industries Ltd.、Raviraj Foils Ltd.及Jindal India Ltd提交申請,對原產於或進口自大陸、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厚度小於等於80微米的鋁箔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該次調查的產品為不論是否印花或用紙、紙板、塑膠或類似材料襯背、厚度小於等於80微米(允許公差)的鋁箔。本年6月18日,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對原產於或進口自大陸、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厚度小於等於80微米的鋁箔作出反傾銷肯定性終裁,建議對上述國家涉案產品徵收反傾銷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