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22 PAP, IAR,stat.gov.pl 波蘭中央統計局(GUS)報告稱,儘管發生COVID-19大流行,但波蘭的建築商在今年前8個月完成的房屋數量比2020年同期增加4.1%。中央統計局表示,從1月初到8月底,全國完成大約142,500 套房屋。據初步數據顯示,2021年1-8月,完成住宅14.25萬套,比2020年同期增長4.1%。 該局補充稱,1-8月的房屋開工數量約為194,500套,比去年同期增加37.8%。同時,波蘭國家統計局還報告稱,8月份波蘭建築及裝配行業的整體產出(以不變價格計算)年比率成長10.2%,而與2021年7月相比,月比率成長3.2%。 另波蘭中央統計局(GUS)上個月在初步估計中表示,波蘭經濟在第一季度萎縮 0.9%之後,今年第二季度成長11.1%。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21 PAP, The First News 德國將在其與波蘭接壤的東北部地區建立防野豬圍欄,以保護該國免受非洲豬瘟(ASF)的侵害。據NDR廣播電台稱,這座耗資580萬歐元的屏障將與2020年底完工的現有結構平行建造。它將覆蓋Uznam (Usedom)島和什切青潟湖(Szczecin Lagoon)南部和德國小鎮波梅倫(Pomellen)之間的100公里長的路段。。 另一個更長的圍欄首先也將在布蘭登堡(Brandenburg)方向以南建造。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邦(Mecklenburg-Western Pomerania)農業部長Till Backhaus 表示,保護措施應減少野豬的流竄,從而幫助該地區遠離非洲豬瘟並防止疾病向西傳播。 非洲豬瘟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可以摧毀豬群,因此也對豬肉產業構成嚴重威脅。該電台補充稱,在勃蘭登堡和波蘭,新的ASF病例已經出現了幾個月。這種疾病對人類無害,但對豬來說是致命的。就在幾天前,在勃蘭登堡附近的一頭死公豬中確認了ASF,該公豬距離波蘭邊境5公里,位於堅固的邊界圍欄以西。 2018年,波蘭宣布計劃沿其與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東部邊界建造1,200 公里長的圍欄。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22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石油巨頭PKN Orlen公司宣布,該公司計劃購買波蘭第一輛氫動力機車。PKN Orlen公司表示,SM42機車係由總部位於波蘭Bydgoszcz的PESA 公司建造,外觀創新且現代。PKN Orlen公司強調,該公司正在開發的氫技術是Orlen2030戰略的一部分,該戰略預見替代燃料的重要性將增長。 PKN Orlen公司表示,該公司在與 PESA Bydgoszcz 合作的架構內,計劃購買一輛現代機車,這將是波蘭第一輛使用氫動力的軌道車輛。該公司並補充表示,火車的正式介紹將在Gdansk舉行的第14屆TRAKO國際鐵路展覽會期間。PKN Orlen公司新聞資料中引述該公司總裁Daniel Obajtek的說話內容稱,在波蘭購買第一台同類機車是朝向鐵路運輸中大規模使用零排放氫燃料的方向邁出一步。 Obajtek總裁繼續表示,根據其戰略,該公司正在投資現代清潔技術,這將帶來具體的商業利益,也有助於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的實施。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本(110)年10月1日土耳其將於土耳其能源交易所(EXIST)下開始天然氣期貨市場(The Natural Gas Futures Market,NFM)交易,為該國天然氣產業奠下新里程碑。 土耳其能源暨天然資源部副部長暨EXIST主席Abdullah Tancan表示,NFM將使市場參與者能夠預測價格並減少價格波動風險。T副部長表示,當期貨合約應用功能在NFM開啟時,市場參與者將能在較長期間彈性地管控他們的產品組合,參與者將能預先釐清他們在月度、季度及年度合約下的銷售價格。 T副部長盼望當NFM交易量上升時,能給予顧客更具競爭力參考價格並減少未來風險,同時有助供應安全。 土耳其能源與市場管理局(EMRA)局長Mr. Mustafa Yilmaz表示,土耳其所發現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5,400億立方米天然氣,將可以「黑海天然氣合約(Black Sea Gas Contract)」之名在NFM市場公開交易。T副部長也附和NFM市場公開交易黑海天然氣可能性,第一批黑海天然氣預計在2023年生產。
A:半導體產業正面臨晶片需求急遽成長的大挑戰,隨著因應氣候變遷而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視,除智慧手機等電子設備外,包括風力渦輪機、太陽能系統和電動汽車對晶片的需求不斷成長;此外,半導體產業生產過程中排放龐大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水資源,並產生許多危險廢物,繼而成為氣候危機之因。 哈佛研究員Udit Gupta和他的團隊曾於2020年進行計算,電子設備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要追溯到晶片的生產,而非該設備的使用及其使用時的能源消耗;半導體業者在其投資者和電子產品製造商如蘋果(Apple)等的壓力下,正努力設法減碳,以提供客戶更環保的供應鏈。 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計畫到2030年達到溫室氣體零排放量,其所需電力也將全部來自可再生能源;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則計畫2050年達到此一目標;第三大半導體廠GlobalFoundries 表示將大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並在必要時將工廠轉為長期使用氫氣能源;歐盟和美國的氣候中和目標,最遲都設定於2050年達成。 根據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的數據,僅台積電便消耗台灣總電力的近5%,預計2022年將增加到7.2%;其用水量在2019年達約6,300萬公噸,這讓今年遭受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乾旱的台灣,引發了農民的抗議。 台積電發言人表示,台積電二氧化碳排放量佔能源消耗的62%,2019年台積電與丹麥能源供應商Ørsted已簽署合約,將購買Ørsted在台灣海峽建置總計920MW的離岸風電場所有能源達20年,為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採購案之一,透過此一採購案,台積電不僅要使用乾淨能源,也要避免受價格快速變化的能源市場影響;此外,台積電還將極力避免在半導體製造過程中使用對環境有害的材料,透過引入清潔系統等設備,以避免有害氣體產生。 英特爾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的Ocotillo廠,今年前三個月產生的廢物達近1.5萬公噸,其中約60%為危險廢物;此外消耗了9.27億加侖的水。 英國化學業者Solvay Special Chemicals的工程師Michael Pittroff,曾花費6年時間,針對6個半導體業者進行測試,發現透過「較為清潔」的氟取代對環境有害的氣體,可減少全球暖化現象;此外,法國氣體工業公司Air Liquide開發多種用於壓印晶圓的矽表面的替代蝕刻氣體,也可減少全球暖化現象。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04090039號 德國經濟研究所Ifo預測,2021年度德國經濟增長率約僅2.5%,較上期該所預測(3.3%)下修0.8個百分點。主要原因為德國各主要產業均出現原料短缺問題。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下一屆的聯邦政府應可以迎接新階段的經濟繁榮。 根據Ifo研究所的數據,德國經濟擺脫新冠疫情危機的速度可能比預期的要慢:2021年的經濟產出應該僅有2.5%的成長幅度,比之前的預測低0.8個百分點。Ifo 經濟預測專家Timo Wollmershäuser表示:下修景氣預測,主要是原預期在夏季出現的強勁復甦未能出現,導致恢復的速度進一步推遲。 由於疫情衝擊,2020年德國的經濟產出比2019年下降達4.9%。不過,隨著2021年9月26日舉行的國會大選,未來組成的新內閣,可以期待強勁的好轉。Ifo研究人員預測,2022年的經濟長可望達到5.1%,較前一次預測上修0.8個百分點。 Ifo專家分析,由於上游關鍵初級產品的供應瓶頸,工業產能目前面臨縮減規模或萎縮。但由於全球對耐久性消費商品與電子產品的需求不減反增,致許多德國製造商的產能已達極限。此外,疫情造成物流與運輸業的供需失衡,也對全球供應鏈帶來巨大挑戰。 不過,另一方面,德國服務業則普遍恢復成長,尤其從就業市場的職缺成長,在2021年第2季度出現強勁加速可以窺知。Ifo預計,2021年失業人數將降至260萬人,到2022年再進一步降至240萬。臨時職缺預計將減少,至2022年將達到疫情前的水平。 至於物價方面,Ifo預估2021年德國通貨膨脹率可能升至3.0%,但2022年可以略降至2.3%。 在財政赤字方面,聯邦政府、各邦、市鎮、以及社會保障基金的新債務,2021年可能達到1,570億歐元,2022年估計約520億歐元。Ifo評估,到2023年可實現平衡的財政預算。 除Ifo外,其他德國研究機構最近也紛紛下修2021年景氣預測。總部位於埃森(Essen)的RWI預計2021年經濟增長3.5%,德東薩克森安哈特邦、哈雷市(Halle)的IWH則預估2.2%。而柏林的DIW則估計約2.1%。以上各大德國研究機構希望在10月中旬發表聯合的「秋季預測報告」。 德國聯邦銀行協會(BdB)也預計,2021年的經濟成長可能略低於原先的預期。德國私人銀行的經濟專家計算出的經濟增長率為3.3%—約相當於新冠危機前的水平。但是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首席經濟分析師Stefan Schneider認為,目前德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有所增加,尤其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是冠狀病毒感染數量的增加,以及特別影響行業的交付與生產瓶頸。外部因素如全球貿易需求以及私人消費,續居德國經濟是否能維持成長的最重要支柱。 BdB 總幹事Christian Ossig表示,預計2022年德國民間消費將成長7%,這將是兩德統一迄今為止最強勁的增長幅度,受到疫情壓抑的民間強制消費緊縮,可望隨著疫情逐漸趨緩,發生報復性的增加,而且追趕效應將持續到2022年。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資訊技術、電信暨新媒體協會(BITKOM) 文號:1104090036號 歐盟日前提出「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意圖協同創造先進的歐洲晶片製造「生態系統」,使歐盟的半導體製造產業維持競爭力,並做到自給自足,以避免過度依賴亞洲及美國晶片。德國聯邦資訊技術、電信暨新媒體協會(BITKOM)理事長Achim Berg表示,晶片的持續供應瓶頸及對非歐洲生產商的依賴,是歐洲經濟正面臨的風險,短缺不僅影響個別工業部門,且影響全面數位經濟之推進。特別是強大特殊晶片,在國際上交互依存且關係緊密,主要應用於電信、雲端基礎建設及人工智慧等領域。新冠疫情大流行所帶來的供應鏈中斷只是部分原因,短缺另有結構性背景。現在是歐盟建立自身晶片產能的時候,歐洲必須成為全球市場上一個強大、自信、數位主權的參與者,為此,歐洲的半導體產業不可或缺,而歐洲晶片製造商的成功取決於是否能為世界市場生產。鑒此,歐盟內部的產能對歐洲客戶之前瞻性規畫與及時訂單同樣重要。 Bitkom 歡迎為加強歐洲數位經濟,尤其是半導體領域的長期彈性措施。為了在全球競爭中生存,歐盟必須聯合起來,共同對歐洲的實際生產能力暨研發進行必要的投資,以增強歐洲的數位主權。
A: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 比利時逐漸放寬防疫措施,經濟復甦呈現加速趨勢。比利時國家銀行(NBB)最新發布之2021年比利時經濟報告,將本年第2季GDP成長率自1.4%上修至1.7%,主要原因為內需與私人消費大幅增加。NBB預測第3季GDP成長率可達1.8%。 自8月中旬,所有經濟指標皆呈綠色:企業信心達20年來新高、產能利用率上升、商業投資表現良好等。比利時聯邦規畫局預測比利時經濟可在2021年年底前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內需強勁推動進口,預計出口對GDP成長貢獻將在第3季小幅轉負。 NBB預測比利時2021年全年經濟成長將達到5.7%,2022年3%,國內就業將增加7.3萬人。近來受能源價格飆升影響,預計2021年通貨膨脹率將超過1.9%,2022年將超過2.1%。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9月2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83/P200號(商情文號:第783號) 商情本文: 鑒於英國盼與美過建立雙邊自由貿易一事未有進展,英國轉向盼能加入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USMCA),企圖藉此與美國建立自由貿易關係。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 於週二(21日)前往美國白宮拜會總統Joe Biden,雙方亦就此事進行磋商。 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USMCA)係由美國總統Donald Trump與加墨兩國簽署,以取代1994年簽訂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NAFTA)。新的協定對於環境保護、勞工條件有更嚴格的規範,新增數位產品類別,以及加強對汽車產業的規範。 英國脫歐之後亟欲與美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然拜登政府以振興國內經濟為優先考量,而非簽訂國際貿易協定。英國已經分別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簽署貿易協定,這次表示想加入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USMCA),無異是想藉此推動與美國之談判。現況看來,主導權仍在美國手上。 外界對於英國爭取加入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也有不同看法。曾任貿易顧問,現為英國Strathclyde大學訪問教授 Dmitry Crozoubinski 表示,英國申請加入的過程中,美、加、墨三國將握有絕對主導權,可能對英國予取予求。他也指出,英美兩國貿易中存在關鍵性的問題,一是美國明顯沒有興趣,二是雙方對於農糧產品的標準仍有歧見。 英國貿易政策計劃(UK Trade Policy Project)總監David Henig評估,加入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可能為英國增加0.1-0.2%的GDP,但是這個協議對於英國出口強項服務產業,涉及的層面並不多,且會讓英國企業必須承受雙重的貿易競爭規範,他質疑加入這個協定是否是明智之舉。 英國政府在積極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之際,也表示希望美國加入,盼能解此拉近英美貿易關係。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9月2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81/P200號(商情文號:第781號) 商情本文: 基於對英國政府脫碳目標執行效率之擔憂,英國巴士業者指責政府資助4000輛零碳巴士的計劃不明確且不及時。強生首相曾於2020年2月承諾,將在五年內為國內巴士業者朝電動、氫能轉型提供資金,但到目前為止則僅有900輛零碳巴士實獲資金,且其中只有100輛正式上路。英國巴士業者、大型製造商及工會等上週聯合致函交通部,呼籲政府應將在財政部秋季支出審查中制訂更明確的資金細節。 國內巴士業者的抱怨,反映業界對英國政府未能制定詳細計畫,並設立足夠資金以達成脫碳目標廣泛不滿。代表英國城市地區交通單位之機構Urban Transport Group的主管Jonathan Bray表示,政府應盡速解決資金發放緩慢的問題。整個巴士業都致力於從疫情下復甦,但若無政府的實質支持,業者難以負擔電動巴士成本,而電動巴士的前期成本實為傳統柴油汽車的兩倍之多。 英國最大巴士製造公司Alexander Dennis總裁Paul Davies表示,該公司在去年疫情期間已裁員25%,現因不知新訂單何時會增加,導致該公司發現難以重建其勞動力和供應鏈。與英格蘭相比,蘇格蘭政府為零碳巴士提供資金的工作執行較佳。交通部表示,預計不久後將再宣布另外500輛獲選的零碳巴士,使受補助的巴士總數增加至1400輛,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以在2025年前實現4000輛零碳巴士的承諾。
A: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9月2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82/P200號(商情文號:第782號) 商情本文: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數據,英國2020年銷售的新車中,超過十分之一為電動車,可見英國公路汽車正在轉型,此雖低於北歐一些國家的規模,但是為美國的四倍。國內朝電動車轉型的速度顯然增加,政府全國脫碳計畫中,預期英國公路的電動車數量從目前約10萬輛,在2025年前增加到300萬輛,而在2030年前應增加至1000萬輛,在2035年前增至2500萬輛。 然而,智庫Tony Blair Institute for Global Change研究所的一項分析指出三項英國電動車快速轉型的風險,恐導致財政漏洞、財富不平等情形加劇以及交通擁堵,此三者則皆源於英國對駕駛電動車徵收燃料稅變得更便宜。統計顯示,英國個人駕駛每年包括汽車燃油與消費稅(vehicle excise duty)等費用的中位數約為1100英鎊,其中稅額為750英鎊,但電動車駕駛每年相關支出僅320英鎊,其中只有20英鎊為稅。兩者稅收的差別,可激發駕駛轉型電動車的意願,但當轉型速度過快,財政收入受影響的速度也越快。 據估計,至2030年前,汽車燃油與消費稅的年度稅收預計將減少約80億英鎊,占GDP的0.3%。此也可能導致財富不公平的現象,由於較富裕的家庭往往擁有更新的車款,因此富裕者更有能力購買電動車;若在汽車燃油與消費稅方面無改革,未來數年支付此稅的壓力將落在非富裕者上,導致不公平。此外,電動車轉型快於舊有制度改革,國內交通擁堵的問題恐加劇,因改用電動車與傳統汽車相比,額外行駛一英里可使燃料成本降低約70%,即隨著電動車越來越普遍,駕駛可能更常自駕。交通部估計,除非對汽車稅改革,否則未來20年的乘客駕駛里程將增加30%。 長期以來,財政部一直嘗試透過提高香菸稅,以彌補因吸煙率下降導致的財政缺口。燃油稅問題在政治上則更敏感,因保守黨受多數汽車駕駛的支持。目前最可能的解決方法是將對駕駛的燃油徵稅轉成道路使用稅,此將亦有助於減緩交通擁堵問題。惟該方案則非常不受汽車主選民的歡迎,隨著英國大選最早可能在2023年舉行,保守黨政府恐不願冒險激怒其核心選民。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9月2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79/P200號(商情文號:第779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正研討在天然氣價格飆升情況下,可為貧窮家庭減少能源費用的辦法,且討論是否延長或提高對最低家庭收入者的現有能源費用折扣。隨工黨及部分保守黨人士警告統一福利救濟金(Universal Credit)加給取消、疫情間薪資補貼計畫終止、持續上漲的國內通膨壓力以及能源成本大增等造成之影響,英國政府所面臨之壓力不斷增加。 據Joseph Rowntree基金會估計,在2022年4月前,一典型的英國低收入家庭將恐損失1750英鎊收入,原因在於各種因素導致整體生活成本不斷增加。該基金會分析,一對育有兩子的夫妻,家庭年收入為 2萬英鎊,除將面臨統一福利救濟金每週加給的20英鎊被取消,每週能源費用估計增加3英鎊,生活費每週增加8英鎊;自10月份起估計每月將增加超過130英鎊的支出;而若目前研討之國民保險費上漲如實,將再導致每週增加2.5英鎊支出,此類家庭的生活總支出將在明年4月大增,且若政府未干預通膨問題,此類家庭的全年生活成本可能在2022-23年增加約710英鎊,加上統一福利救濟金加給取消導致總額1040英鎊收入減少,總損失將高達1750英鎊。 政府認為標準能源價格上限規範,是保護消費者免受當前風險的主要方法,國內尚有其他研討中的措施如老年者冬季能源帳單補貼(Winter Fuel Payment)、溫馨家庭折扣(warm homes discount)以及弱勢族群能源帳單補貼(Cold Weather Payment)。另政府亦可能針對2022年溫馨家庭折扣措施提出變更,使額外78萬者符合資格。當英國強生首相在美受訪時,渠認為當前能源短缺僅是暫時性問題,應不足以實際造成食品短缺問題,目前許多供應問題僅因全球正從新冠疫情中復甦所導致。 實際上,除10月起國內標準能源價格上漲139英鎊外,明年春天應將有數百萬家庭可能面臨能源帳單第二次創紀錄調漲。隨著天然氣和電力價格持續上漲,預計明年4月國家監管的標準能源價格上限恐將再上漲,可能導致該價格上限增加約178英鎊至294英鎊。
A:參考資料:BBC, 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9月2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80/P200號(商情文號:第780號) 商情本文: 英國最大CF Industries二氧化碳製造公司已因天然氣成本飆漲,在其Teesside及Cheshire的工廠停止生產二氧化碳,此兩廠負責供應英國商用二氧化碳總量的60%。 國內食品業和超市發出警告,二氧化碳短缺將導致新鮮農產品生產和供應受嚴重干擾,另政府內部尚有擔心國內恐將關閉其6座仰賴二氧化碳的先進氣體冷卻核反應爐(advanced gas-cooled nuclear reactors)。政府因此計畫承擔CF Industries公司在Teesside廠約三周的營運成本,預計最高2000萬英鎊;該公司在比林罕(Billingham)的工廠則最多需要三日才可重新生產二氧化碳。 環境食品暨鄉村事務部長George Eustice表示,與CF Industries公司達成的協議並非政府貸款,而是政府負擔其部分固定成本。英國商業部長Kwasi Kwarteng也表示,當下特殊的暫行安排將確保國內仰賴二氧化碳供應的產業不受供應短缺阻礙。 英國零售商協會主管食品與永續發展總監Andrew Opie表示,雖CF Industries工廠重新營運的時間表仍很緊湊,但若二氧化碳可在本週末開始回歸供應給食品製造商,應就可避免超市食品短缺或食品商中斷等重大問題。英國食品與飲料協會(Food and Drink Federation, 簡稱FDF)秘書長Ian Wright則已在昨日表示,消費者可能在十日內發現食品商店中出現雞肉、豬肉和烘焙品等短缺的問題,渠呼籲政府應支持其他化肥生產業者,並幫助食品生產業者尋找二氧化碳的替代品。 英國加工肉品協會(British Meat Processors Association)發言人表示,該產業最關注的問題在於供應問題下工廠何時可恢復生產。英國農民工會(The National Farmers’ Union)主席Minette Batters尚指出,需要二氧化碳的業者幾乎尚未收到任何供應中斷之警告。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9月2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78/P200號(商情文號:第778號) 商情本文: 英國出口融資署(UK Export Finance, UKEF)本(22)日公布其新版氣候議題策略,該署將增加對綠色出口項目的支持。新目標之一為增加對潔淨成長、再生能源和氣候適應項目出口的支持,且同時將改善投資氣候相關項目的風險管理。 英國出口融資署2020年對永續出口的支持已成長1倍,達24億英鎊。該署承諾將終止對海外化石燃料相關新項目投資,並已發布20億英鎊的直接貸款項目,為潔淨成長項目提供資金,且承諾將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英國出口融資署目前有500億英鎊經費,以貸款、保險和擔保等方式支持英國出口業者,該署在2020年向相關企業提供123億英鎊資金。 本日英國出口融資署發布之氣候變遷新策略中五大重點為:增加對綠色出口項目的支持、減少投資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金融項目、提高對其氣候議題相關金融風險管理、以及揭露其氣候策略相關報告並提高透明度,以引領全球,鼓勵仿效英國出口融資署的策略方向。在接下來的4年中,英國出口融資署將為其碳最密集型項目提供更多碳排放細節,建立新的氣候變遷壓力測試並增加其融資綠色項目。該署將發布另一項策略,詳細說明其在2025年實現淨零進展。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本(2021)年9月21日發布最新的中期經濟展望報告,將本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下調0.1個百分點至5.7%。 OECD指出,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已超越疫情前水準,惟許多國家仍存在產出及就業差距,尤其是疫苗接種率低之新興市場及開發中經濟體。 OECD表示,全球經濟復甦預期將持續,惟仍有不均衡情形。該組織將明(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自前次預測之4.4%上調至4.5%,另指出在歐洲強勁反彈、美國明年可能推出額外財政支助措施及較低的家庭儲蓄支持下,先進經濟體的成長預期將增加。 OECD預測歐元區本年及明年經濟將分別成長5.3%及4.6%,均高於前次預測;美國本年GDP預計成長6%、明年成長3.9%,另中國大陸本年及明年成長預測維持不變,分別為8.5%及5.8%。 OECD將土耳其本年經濟成長預測上調2.7個百分點至8.4%,明年則預期成長3.1%。
A:資料來源: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1年9月22日 史國主流平面媒體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9)月22日以「史瓦帝尼出口創31億史鍰紀錄」(Eswatini records E3.1bn in exports)為題,報導史國本(2021)年8月商品貿易出口達31.95 億史鍰(約合2.2億美元),創本年新高;較上(7)月增加38.3%,較去年同期增加18.5%。此外,8月進口達25.58億史鍰,亦較上月增加27.6%,較去年同期增加14.7%,使8月貿易順差達6.375億史鍰,繼上月3.051億史鍰之貿易順差,再創佳績。 該報導引用史國中央銀行(CBE)近期經濟發展報告(Recent Economic Developments, REDs)指出,截至本年8月之貿易順差總額達4.25億史鍰,已由本年貿易逆差轉為貿易順差,惟尚低於去年同期19.99億史鍰之順差金額。史國截至本年8月累計出口總額為187.84億史鍰,較上年同期增加9.8%;累計進口總額為183.59億史鍰,較上年同期增加21.5%。 史國本年8月出口激增係受惠4大主要出口商品大幅增加,包括軟性濃縮飲料出口達13.10億史鍰,較上月增加32.5%,較去年同期增加26.9%;糖及糖製品出口達8.685億史鍰,較上月增加72.5%,較上年同期增加17.8%;成衣及紡織品出口達4.026億史鍰,較上月增加15.7%,較上年同期增加23.2%;木材及木製品亦較上月增加25.3%,較上年同期增加29.2%。 該報導亦指出,南非仍為史國主要貿易夥伴,佔本年8月出口總額64.3%,佔進口總額達76.7%。史國8月出口南非較上月增加29.4%,進口亦增加37.3%。在進口產品方面,本年8月能源產品進口增加至3.907億史鍰,較上月增加13.1%,較上年同期增加16.2%。其次係機械及電氣設備產品進口2.427億史鍰,較上月增加58.1%,略低於上年同期3.4%。成衣及紡織品進口達2.336億史鍰,較上月減少9.0%,較上年同期增家8.4%。汽車進口則較上月增加54.8%,較上年同期增加36.3%。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09/2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科學研究組織提供9,500 萬歐元預算給Robust聯盟用作AI 研究 荷蘭新聞公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科學研究組織 (NWO)(註:類似我國國科會) 支持由 54家公私合作方組成的聯盟–Robust,在十年內對人工智慧(AI) 進行研究,總研究預算為 9,500 萬歐元。 Robust聯盟由國家人工智慧網路 (Icai) 負責人、阿姆斯特丹大學教授 Maarten de Rijke 領導。他表示,此一計畫對於荷蘭人工智慧的研究極其重要, 可培養出200名博士生,對吸引人才來說有很大的推動力。 該聯盟包括 21 個學術機構、10 個民間社會組織和 23 家公司,包括 NXP、DSM、Prorail、飛利浦、GE Healthcare 和 Siemens Healthineers。 Robust聯盟總共涵蓋 17 個 AI 研究實驗室,其中一半以上針對醫療保健,每個實驗室將有 10 名博士生、一名固定工作人員和實驗所需程式開發人員。
A:出處:NL Times, 2021/09/22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本年8月份荷蘭房價大幅上揚17.8%,創 21年來新高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中央統計局(CBS)公佈,荷蘭房地產市場過熱情況尚未結束,本年8月份私人房屋售價比去年同期上揚 17.8%,創2000 年 9 月以來新高,並較2013 年最低點時上揚 78%。 由於房價急劇上漲,能擁有房屋者越來越少,成為未來內閣即將面對的最大政治問題之一。荷蘭政府於預算日(9月21日)時宣佈,為解決住房短缺問題,看守內閣將額外撥款 10 億歐元用於促進興建住房。 多個組織做出回應表示,政府額外的 10 億歐元仍遠不足以解決住房短缺問題。建築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Taco van Hoek 警告說,今年僅將完成興建63,000 套新房,而荷蘭每年需要增加約 100,000 套新房,缺乏建地也是問題。 但亦有人指出,住房短缺並不是房價加速上漲的主因,現在房貸利率亦處於歷史低點,購屋者可向銀行貸款額度增加,低利率也使房屋投資者買房意願增加,因為債券利息收益很小。此外,荷蘭央行總裁 Klaas Knot 也呼籲加快取消購屋者房貸利息可以抵稅措施。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2021年9月21日報導,鑒於疫情持續升溫,維也納市長Michael Ludwig宣布將自10月1日採行更嚴格防疫措施,謹綜整重點如次: 夜間餐飲業(酒吧、舞廳等營業場所)、500人以上室內及室外活動:適用「2G」(已接種疫苗或已康復),從業人員則適用「2.5G」(已接種疫苗、已康復,或48小時內有效PCR檢測陰性證明,抗原檢測已不再被接受)。 其他原須提供3G證明之旅宿餐飲、文化娛樂活動、與身體有接觸之剪髮、美甲等服務業:適用「2.5G」。 零售業:進出所有零售場所均須配戴FFP2口罩。
A:依據奧地利薩爾斯堡日報2021年9月21日引述奧地利勞動部新聞稿,奧地利就業市場復甦反映於最新統計數據上:奧地利失業情形持續減緩,目前登記失業人口為268,028人,首次降至新冠疫情前之2019年水平(與2019年同期比較)。惟倘依據奧地利較嚴格計算方式,加上正在接受職業培訓之67,030人,失業總人口為335,058人,仍高於2019年同期之329,083人,不過已較2020年同期減少78,200人。目前仍採行縮短工時者為62,387人。 奧地利勞動部長Martin Kocher指出,零售、健康及社會服務部門之失業情形改善相對顯著。維也納及上奧地利邦失業人數下降幅度最大,雖然秋季失業人數將因季節性因素小幅上升,預估失業人數下降趨勢將延續。 奧總理Sebastian Kurz認為,奧地利應對新冠疫情帶來之全球經濟危機,所採行之紓困措施奏效,使復甦速度快於預期。目前奧國就業市場職缺數達到新高(約12,000個),而缺工情形於各邦間存在差異:相較於維也納缺乏工作機會,其他各邦對專業勞動力需求高。隨著經濟成長,奧國政府正與奧地利就業服務中心(AMS)合作,致力於將勞動力導入相應職缺中。 K勞動部長表示,奧國就業市場呈正面發展,並展現高動能。奧政府下一步將專注於減少長期失業及加強勞動力培訓;另渠認為目前為重啟失業金改革對話之時機。 奧地利工業聯合會(ÖGB)呼籲政府加強對長期失業者之補助及培訓計畫,同時鼓勵企業雇用長期失業者。奧地利人民黨經濟聯盟(ÖVP-Wirtschaftsbund)則重申應削減失業救助之立場,並認為應將資源投入解決缺工問題,以避免缺工成為經濟成長阻礙。奧地利工商總會(WKO)認為媒合職缺及失業者為當務之急,鑑於技術人才日益短缺,必須加大「就業獎勵」力道,以及強化對「跨邦/區域」雇用之支持,以使勞動市場有更多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