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戴維斯加大(UC Davis)一支研究團隊正在著手重新創造加州的糧食生產模式,研究人員走遍世界各地收集罕有植物樣本,甚至取去樹木水分或用鹽水澆灌樹木,一切都是為了節水。 非牟利新聞網站CalMatters報道,面對加州經歷嚴重旱災,農業用水嚴重不足,這些研究工作都關乎於如何提高每滴水能創造的糧食產量。 隨著加州約7萬座農場用水配給大幅減少,專家認為,是時候找方法關上水龍頭。 研究人員利用上場旱災所汲取的經歷,使產值高達500億元的農業能夠在用水不是受政府監管、而是大自然和氣候變化所影響的新現實環境下自給自足。 代表杏仁業的加州杏仁委員會首席科學官路易斯(Josette Lewis)說︰「對所有農民來說是一大挑戰。加州農民意識到,在需要更永續地管理地下水和地面用水供應的不明朗下,農業整體足跡或要改變。」 由於農業用水量是加州住宅用戶的四倍,因此農民在用水上備受壓力。今年旱災下,不少農民不只失去來自因旱情乾涸的沙加緬度—聖華昆三角洲的水源,亦失去聯邦用水配額,越來越依賴同樣快將耗盡的地下水。 雖然上次旱災維持了三年,但今次旱災已踏入第二年,且尚無紓緩跡象,目前近九成加州地方經歷嚴重乾旱。 戴維斯加大助教兼合作推廣專員索利斯(Sam Sandoval Solis)建議農民採取節水管理,「這次有別於上次旱災,不同的是事情發生之快。現實是我們已經來到我們用水量甚於加州有的水量。這不是新鮮的事,我們正過著入不敷支的狀態,令我痛心」。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09-15/%e4%b9%85%e6%97%b1%e7%bc%ba%e6%b0%b4%e7%a8%bc%e7%a9%a1%e8%89%b1%e9%9b%a3%e5%8a%a0%e5%b7%9e%e8%be%b2%e6%a5%ad%e6%80%a5%e5%b0%8b%e6%96%b0%e8%b7%af/3638060

A:國會正在審批數十年來最大基配開支法案之際,沙加緬度越來越多州議員對迄今加州最大基建投資項目——高鐵抱懷疑態度,甚至有州議員計劃提案煞停高鐵工程,將資金轉移至現有交通系統上。 灣區電視台報道,經歷多年來物業業主、特朗普政府和全球疫情等重重難關後,高鐵工程開始出現明顯進展,但加州高鐵局如今得面對州議員對工程與日俱增的質疑。 沿著99號公路中谷路段,不難發現高鐵工程已顯露的雛型,有不少高架橋和起重機,正準備2029年默賽(Merced)至貝克斯菲爾德(Bakersfield)171英里路段通車。 即使有進展,沙加緬度越來越多州議員認為,工程正朝錯誤方向進發。 州眾院議長倫登(Anthony Rendon)向該電視台說︰「我認為『你興建它(高鐵),它們就會來』的想法是不切實際。它們會來哪裡?它們會如何奇蹟地出現在默賽?」 作為代表洛杉磯縣的民主黨州議員,倫登擔心他的選民不會見到高鐵當初所被描繪的任何好處。在今夏初巡視高鐵地盤後,倫登坦言他只見工程進展非常少,「我擔心我們會失敗,加州將成為笑柄」。 倫登希望將餘下高鐵經費用來提升現有公共運輸系統,例如加州火車(Caltrain)和南加都會鐵路(Metrolink),他相信現時州議會有足夠票數反對高鐵工程。 今年3月,高鐵局向州議會匯報最新業務計劃時,遭兩黨議員炮轟計劃內容和工程現時進度。 根據高鐵局2020年業務計劃,局方未來10年將可取得約200億元。但據州議會一份獨立分析報告,該金額僅足夠興建中谷路段,州議員需要透過稅款和費用為連接三藩市和安那罕(Anaheim)餘下路段籌募另外500至800億元。 但倫登指出,除非見到新計劃,否則沒有準備再籌錢。 他說︰「鑑於那個項目的所有問題,我們認為(籌錢)是魯莽的。我認為在不確定項目如何進行下,花費餘下款項是魯莽的。」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09-15/%e5%8a%a0%e5%b7%9e%e9%ab%98%e9%90%b5%e5%b8%ab%e8%80%81%e7%84%a1%e5%8a%9f-%e7%9c%be%e9%99%a2%e8%ad%b0%e9%95%b7%e6%8f%9a%e8%a8%80%e6%94%be%e6%a3%84/3638055

A:    報稅軟件TurboTax開發商Intuit宣布斥資約120億美元收購數字營銷業者Mailchimp,寫下該公司歷來最大規模交易。 Intuit擬藉合併提供中小企業客戶更廣泛的服務,以因應當前不斷增長的市場契機。 Intuit將以現金與股票併購未上市公司Mailchimp,預計2022財年第二季完成交易。 根據Mailchimp官網,該公司成立於2001年,總部設於亞特蘭大,最初以網頁設計代理商起家,隨後重心轉移至電子郵件營銷,另還提供其他數字廣告服務和客戶關係管理工具。 Mailchimp在小企業之間廣受歡迎,所服務的單月活躍用戶達240萬,其中80萬為付費用戶,此外約有一半用戶在美國以外地區,去年營收成長20%至8億美元。 隨著中小企業逐漸走出疫情低谷,業績回溫,帶動Intuit等金融科技業者受惠。Intuit先前對2022財年預測即優於市場預期。 Intuit盼提供小企業客戶更周全的服務以及更簡易操作的營銷技術。透過Mailchimp與Intuit的會計軟件QuickBooks結合擴增業務範圍,從設立線上商店、顯示廣告給潛在客戶、到通知顧客付款和管理薪資。 Intuit指出,根據該公司調查發現,將近八成中小企業沒有正式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而如何開拓客源也是他們最大的挑戰之一。 Intuit擁有數百萬人使用的線上報稅軟件TurboTax,旗下熱門產品還有逾700萬中小企業使用的QuickBooks及線上預算平台Mint。 Intuit成軍於1983年,在1993年公開上市,2020年營收增長12%至77億美元。 拜中小企業雲端服務需求所賜,該公司過去7年股價攀升,目前市值約1500億美元。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09-15/intuit%e6%96%a5%e8%b3%87%e9%80%be%e7%99%be%e5%84%84%e6%94%b6%e8%b3%bcmailchimp/3638106

A:全球氣候變暖,各國致力減排以拯救地球及人類,各方面涉及可以減排的工作都有人在努力,其中電力方面是個大項,若各國能真誠去做,就應有成果,例如太陽能發電,這幾年成績有目共睹,不少國家在盡量利用有限空間增建太陽能發電設施,利用用之不竭的太陽能,便可以廉宜價格發電,供應各地使用。在美國,太陽能發電價格已持續下跌了多年,今年踏入第二季終於轉勢上升。 根據Wood Mackenzie and the 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共同發表的報告顯示,太陽能市場各個部分的產品售價於本年次季錄得上升,為2014年以來的首次,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項成本都被抬高,逼使太陽能價格多年來首次上升。報告指,不少太陽能項目開發商於2021年仍有足夠存貨,預計明年才會見到更明顯的成本上升。 回看過去十年,美國正正享受了一段長時間的太陽能安裝業務的「好日子」,為減少石油燃料釋出的二氧化碳對地球暖化的影響,美國利用當時持續下滑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好機會,用低成本大量興建太陽能發電設施,同時逼使不少燃煤發電廠倒閉。 美國這輪太陽能行業的快速增長某程度被某些市場人士猜中,當時預計這個價值170億美元的產業有望在5年內再次翻一番,並相信2020年代將是太陽能成為主導的新能源發電形式的十年。Wood Mackenzie預測,2021年安裝量將達到300萬套,2023年將達到400萬套,太陽能發電將繼續快速增長。 報告指,太陽能電池板價格持續下滑的情況正轉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運輸成本及商品價格都上升,而作為太陽能發展商,在此環境下,便需要向鋼廠、鋁廠及太陽能主要產品電池板──多晶硅(polysilicon)生產商支付更多費用。報告稱,一些開發商試圖在價格上漲期間重新談判合同,而其他開發商只是接受了更小的利潤率。 然而,儘管供應鏈受阻,美國仍以創紀錄的步伐前進。報告稱,2021年4月至6月安裝了約5.7吉瓦的太陽能裝機容量,比2020年同期大幅增長了45%,創下第二季度的記錄。 當前光伏正面臨着兩大歷史性的拐點:第一是從歐洲市場轉向中美日市場;第二是從政府補貼逐漸轉向平價上網。中國光伏產業分析師表示,儘管多晶硅等產品價格一度有所回升,但未來出現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因一些公司依然在擴大產能中,其中主導太陽能供應鏈的中國公司一直在投資新的多晶硅工廠,在供求關係沒有本質改變之前,光伏行業的復甦之路依然坎坷。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09-15/%e7%be%8e%e5%a4%aa%e9%99%bd%e8%83%bd%e5%83%b9%e6%a0%bc%e8%bd%89%e5%8b%a2-%e4%b8%83%e5%b9%b4%e4%be%86%e9%a6%96%e5%8d%87%e3%80%80%e3%80%80/3636347

A:    思科15日表示,受到訂閱業務持續擴張的推動,預計接下來到2025會計年度間,年營收都將以5%至7%速度成長,屆時訂閱將佔總營收比率提高到5成,最新預測展現思科從傳統設備商逐步轉型為SaaS。 思科預計,至2025財年,訂閱收入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將為15%至17%,非訂閱業務將成長2%至4%,服務解決方案業務成長2%至3%。 思科認為,訂閱業務成長帶動下,未來四年(到2025財年)non-GAAP年度獲利與營收年增長率都將為5%到7%,2025年時訂閱收入也將佔總營收50%,高於2021財年的30%。 這與近日思科對2022財年營收成長5%至7%的預測一致。思科2021財年營收498億美元,EPS3.22美元,預估2022財年EPS為3.38美元至3.45美元。 最新財測凸顯思科成長的業務領域,思科還將三個終端市場(基礎設施、應用程式、安全領域)轉變為五個新終端市場。其中「安全、敏捷網絡」包括交換器、路由器和無線產品;「混合工作」涵蓋線上合作、聯絡產品,如WebEx。另外,「點對點網絡安全」則為該公司資安業務。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09-16/%e6%80%9d%e7%a7%91%e7%a9%8d%e6%a5%b5%e8%bd%89%e5%9e%8bsaas%e7%87%9f%e6%94%b6%e5%b9%b4%e5%a2%9e%e9%80%9f%e4%b8%8a%e7%9c%8b7/3639837

A:美國玩家對電玩硬體、內容和配件的支出金額在8月創下新高,平息有關疫情帶動的遊戲熱潮在經濟重啟後可能消退的疑慮。 根據NPD集團在14日公布的資料,全美消費者上個月在電玩上的花費比去年同期成長7%至44億美元;今年以來的相關支出,則比去年同期增加13%至379億美元。 在去年疫情引發的居家娛樂潮中,電玩遊戲產業是最大受惠者之一,分析師一直在觀察這股熱潮何時會消退。但隨著科技大廠在去年冬季推出新遊戲主機,包括微軟的Xbox Series X和Sony的PlayStation 5,皆成功維持玩家熱度,即便供應鏈受限的問題導致遊戲主機供不應求,也不減他們的興致。 NPD的數據顯示,8月電玩硬體銷售大增45%至3.29億美元,創下2008年來最佳8月紀錄,也寫下歷來第三高的單月銷售紀錄。NPD分析師皮斯卡特拉表示,如果不是晶片短缺導致遊戲主機生產受限,那麼電玩硬體銷售還能更高。 在各款遊戲主機中,上個月以任天堂Switch最受青睞,購機數量最多。若以今年至今的銷售情況來看,Switch依舊是銷售量最大的遊戲機,不過若論帶進的營收,則以PS 5勝出。這款遊戲機已推出十個月,依然是PS系列歷來銷售速度最快的一代。Sony預期,今年度將賣出超過1480萬台PS 5。 至於8月最暢銷的電玩遊戲為藝電出版的美式足球遊戲Madden NFL 22,其次是Sony的對馬戰鬼Ghost of Tsushima。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9/5749698?from=wj_catelistnews

A:根據Adobe Digital Insights的最新報告,在經歷過歷史性的下跌之後,網購商品價格現在已經連續上漲15個月,前所未見。影響商品包括寵物產品、非處方藥、服裝、家具和插花等。 Adobe表示,整體行業中網購商品價格的上揚代表了電商交易很快就會在美國人每5元消費中占約1元,高於2017年的每6元占1元。Adobe Digital Insights追蹤流量1兆次以上的美國零售網站以及18種類別、超過1億種產品。 8月間,Adobe發現網購價格同比增加3.1%,環比上漲0.1%。而自2015年到2019年,網購價格平均每年下降3.9%。自2014年以來,Adobe一直在追蹤所謂的數位經濟指數。 Adobe指出,售價上漲出現在通常會下跌的時機。零售商通常於在夏季結束時祭出大量促銷手段來出清商品,並吸引消費者完成返校季購物。但今年情況並非如此。 Adobe Digital Insights首席分析師潘德亞(Vivek Pandya)表示:「過去在電商只占少數的類別現在正成為主流,前所未見的價格無法抑制通膨。」「我們正在進入新的紀元。」 有鑑於此一趨勢,Adobe預測在11月1日之前,美國人的網購金額將超過2019年全年。 Adobe數據顯示,2021年前8個月,消費者網購金額已經超過541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比2019年同期增加58%。 勞工部14日發布的8月消費者物價漲幅低於預期,代表通膨可能開始降溫。但是這項數據並不包括網購價格。 美國零售聯合會(NRF)首席經濟學者克萊因亨茲(Jack Kleinhenz)說:「近期通膨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鏈瓶頸和庫存水平低,但勞動力成本上升往往會轉嫁給消費者,並被認為是全面通膨的前兆。」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5750193?from=wj_catelistnews

A:根據阿根廷國家統計局(INDEC) 於9月14日公布之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IPC)報告,2021年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為2.5%,年累計達32.3%,遠高於官方預期29%的年通膨率;過去12個月總累計高達51.4%。 阿國經濟部強調物價上漲已持續放緩,並已連續 5 個月呈現下降:3月為4.8%、4月為4.1%;5月3.3%、6月及7月皆為3.2%。 8月漲幅最高類別分別為:教育4.2%、醫療4.2%、娛樂3.7%、服裝/鞋類3.4%、家庭設備/維護3.3%及食品/飲料1.5%。 多數顧問公司預期2021年通膨率將高達48.5%,至於2022 年及2023年的通膨率,分別預期為43.9%及37.3%。同樣高於阿國央行最新「市場預估調查」(REM)預估的2021年48.1%、2022 年43%及2023年35.3%。

A:本週三(9月15日)Liberty Latin America Ltd.宣布其子公司 Cable & Wireless Panamá SA以2億美元價格收購 巴拿馬América Móvil(Claro Panamá)。 América Móvil表示同意出售其子公司Claro Panamá, SA 100% 股份,但是不包括AMX在巴拿馬電信塔設備及該品牌Claro。Liberty Latin America 總裁Balan Nair則表示,將投資產品和創新服務,為巴拿馬消費者提供包括通過5G等新技術,計畫建立運營中心,將該國視為區域重要數位中心,盼透過該中心推動整套行動和固網解決方案,以回應不斷擴張的需求。 C&W Panama 董事會宣布,他們預計在收購完成後數年內投資5億美元,引領如5G之新技術,盼大幅改善連接性和覆蓋範圍,幫助縮小數位落差。此次收購將計入每股自由現金流。 交易過程由該國消費者保護和競爭保護局(Acodeco)驗證及審查,兩家公司將繼續分別營運,並各自保有原獨立性。此次收購透過Cable & Wireless Panama 之現金和增貸融資,預計於2022 上半年完成。截至2020年底,巴拿馬Claro收入為1億5,700萬美元,截至 2021年6月30日,該公司擁有76萬行動網路客戶。C&W Panama 董事會主席 Julio Spiegel表示,收購後Claro Panama的客戶仍能以相同契約繼續使用相同的服務。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16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   波蘭國家債務登中心 (KRD) 報告稱,目前有 48,847 家營建小包商因逾期未還款而被KRD列入登記,總債務約為 18 億波幣。 其中 72%,即 35,112家是個體經營者,其債務佔該行業總債務的 52%,即 9.4 億波幣。KRD 的數據還顯示,自疫情大流行以來,整個營建業及其特定領域的債務顯著增加,其中住宅和非住宅營建領域的債務增加 6%,土木工程營建領域的債務增加 3.6%。KRD 負責人 Adam Łącki 指出,營建業是波蘭經濟中負債最重的行業之一,僅次於買賣業(trade)。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16  Polish News Bulletin, bankier.pl,   波蘭能源業者Polska Grupa Energetyczna(PGE)公司與丹麥能源業者沃旭能源(Ørsted)公司已啟動招標程序,以確保對波羅的海Baltica 2及3兩計畫的離岸風電場提供風力渦輪機(turbines)。   據兩家公司稱,符合正式要求並已聲明願意參與資格預審過程的潛在供應商將被邀請提交具有約束力的報價。Ørsted公司計畫總監Søren Westergaard Jensen強調,兩家公司正在進入波羅的海之波蘭部分最大離岸風電場的採購密集期。同時,PGE公司執行長 Wojciech Dąbrowski 強調稱,兩家公司的目標是及時推動該計畫,以便該二座離岸風電場的能源可以在2026年開始營運供波蘭家庭使用。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16  Polish News Bulletin, businessinsider.com.pl   在InPost公司已經在國際業務上取得成功的推動下,波蘭石油業巨頭PKN Orlen正在擴大其在包裹市場的立足點,到今年年底,PKN Orlen公司計劃在整個波蘭部署500台包裹機。   PKN Orlen公司負責零售業務之管理委員會成員Patrycja Klarecka指出,該公司提供服務的Orlen Paczka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在專門的機器收集包裹,第二個是領取及投遞Pick-Up and Drop-off(PUDO),即在專門地點收集包裹。自9月1日以來,Orlen Paczka在整個波蘭境內已經擁有4,800個這樣的據點。此外,在Ruch公司的銷售點或Orlen公司加油站的工作人員已經提供包裹領取及投遞服務,而PKN Orlen公司現在正專注於與電子商店(e-stores)建立合作。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16    PAP, PolandIn   波蘭總理辦公室醫學委員會成員 Konstanty Szułdrzyński MD向波蘭新聞局(PAP)表示,該委員會決定向政府建議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施打第三劑 COVID-19 疫苗。   Szułdrzyński醫生表示,許多研究證實,在施打第二劑 COVID-19 疫苗後約 8-9 個月後,免疫力顯著下降。這就是為什麼該委員會決定讓特別容易受到感染的人,即醫生,施打第三劑。這個群體還包括60歲以上的人及患有合併症的年輕人,他們由於年齡的原因免疫系統反應較弱,並且在感染嚴重的 COVID-19 病程時也特別脆弱。   該建議將適用於在波蘭可用的所有疫苗,由 Pfizer/BioNTech、Moderna、AstraZeneca 和 Johnson & Johnson 公司生產。 專家提醒,在過去許多其他疾病中,也都需要施打所謂的加強劑量。通常第三劑施打結束後,所獲得的免疫已經穩定了。   Szułdrzyńsk醫生承認,檢測抗體水準是最便宜、最簡單的檢測免疫水準的方法,但並不理想。另專家向波蘭新聞局表示,也許是抗體水準下降,而免疫卻儲存在細胞記憶中,身體在不接觸病毒時不會產生抗體,但當接觸到病毒時,它會做出反應並與病毒作抗爭。   Szułdrzyńsk醫生補充表示,最有可能的是,如果有人決定施打第三劑,他的疫苗護照有效期將延長一年。到目前為止,現行疫苗護照並沒有過時,儘管它們從一開始有效期就有限。另醫務人員及老年人都是優先接種疫苗的優先群體。因此,再次按順序排將他們列在最前面給他們施打第三劑疫苗。

A:土耳其每日晨報(Daily Sabah)報導,中國智慧手機製造商小米土耳其工廠受到工會成員遭裁致使生產衰退的緊張氣氛仍高,小米本(110)年3月時與Salcomp公司合資在伊斯坦堡Avcilar地區設立中國以外第3家工廠,當時聲稱將雇用2千人。由於Salcomp所營運工廠被指控工作環境惡劣,土耳其貿易工會聯合會(Turk-IS)分會中擁有最多成員的金屬工會在工廠大多數工人註冊為會員後,獲得集體協議談判授權。 土耳其電台HaberTurk表示,就在授權後約170名工人被解雇,其中大部分為女性。在伊斯坦堡之土耳其鋼鐵工會第一分會會長Mehmet Ali Akman表示,雖工人實際上係因他們在工會的會員身分被裁員,雇主以第49條法規(code-49)為基礎解雇他們,此條內涵為儘管已經提醒工人,但其仍堅持不履行應盡義務。 A會長表示,一開始此抗議被限制在工作時間開始時、休息時間以及在下班後,然在9月13日解雇後他們開始罷工。渠強調150名工人從前一晚就未離開工廠,那些離開的工人則未獲允許返回。A主席表示,土耳其金屬工會是土耳其最大工會之一,在他們先前申請之下,勞工及社會安全部檢查人員訪視工作地點且研提報告。 小米上個月藉由嚴苛工作環境、粗暴對待工人以及傳聞解雇員工(當時僅15人)等事由責怪其合作夥伴Salcomp公司。Salcomp為一芬蘭科技公司,也是蘋果公司的供應商。小米公司發表聲明表示,身為小米公司,他們得知最近在土耳其的事件,但強調對工廠的投資乃由小米的商業夥伴所進行,該工廠由此夥伴獨立營運。在得知此事件後小米立即與該工廠聯繫,希望情況能以最適當的方式處理,並表示小米以相當嚴謹態度遵循相關規範。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04090031號   雖然訂單減少、供應鏈中斷、原材料價格飆升,機械製造業遭受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儘管如此,德國機械業仍看好未來前景,預計2022年可恢復至疫情前榮景。  根據「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erband Deutscher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簡稱VDMA)評估,德國機械製造業應可在2022年以前回復到新冠疫情之前的產值。VDMA首席經濟學家Ralph Wiechers分析,德國機械業產值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約比之前下降11.8%,扣除因通貨膨漲導致的價格變動,2020年機械業成長約5%,而預計2021年更可望較2020年再增加10%左右之規模。  德國機械設備以出口為導向,北美洲市場是最主要之市場。不過因受新冠疫情影響,近期對美出口訂單銳減。此一情況在2020年下半年有所緩解,但繼之則出現另一個難題:幾乎所有業者都反映:原材料短缺、或是交貨延遲。  根據VDMA於9月初完成之調查,80%的受訪業者表示,供應鏈遭受「明顯」或甚至是「嚴重」的影響。絕大多數反映,缺乏電氣或電子元件,例如銅、鋼或半導體晶片等。另一方面,新冠肺炎造成的供應鏈與物流問題,也同時驅使原物料價格水漲船高,使全球原材料更加昂貴。  本次VDMA調查亦顯示:因應原物料短缺,近70%的受訪機械業者表示,正在尋找其他供應商或替代貨源,或者打算增加庫存以儲備更多原料。VDMA會長Karl Haeusgen表示,雖然上游供料出現瓶頸,但他預期部分已經自德國外移的初階生產線不會因此移回德國,而是要找到更好、更健全的國際分工方式,以解決供應斷鏈的難題。  此外,本次調查也發現,德國機械業也面臨技術勞工短缺之問題。高達三分之二的受訪業者認為,關鍵勞動力短缺問題十分嚴重。 儘管如此,VDMA仍對前景抱持樂觀態度:公會預估,隨著近期許多延遲的訂單陸續得到處理,預期2022年的銷售額可望達到2,390億歐元之規模,有機會創下歷史新高。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90030號   特別是在大城市,早晨上班通勤尖峰時段常見公車及火車上人滿為患。然而,在德國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上班者之比例相對仍低,大多數人是開車上班。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資料,汽車仍然是德國上班族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去(2020)年約68%的人開車到公司或辦公室,即使是短距離路程。約13%的人經常乘坐公車、電車、地鐵或火車等大眾交通工具上班。10%上班族常以自行車代步,約7%的人步行上班。 幾乎一半的上班族(48%)通勤距離不到10公里,29%之通勤距離在10至25公里之間,另有14%的人通勤距離介於25至50公里之間。 以上數據是根據每4年進行的通勤調查所得出的資料。與2016年前一次調查相比,個別交通工具的百分占比幾乎沒有變化。在德國4,160萬名就業人員中,2020年的數據來自3,890多萬受訪者提供之居住地到工作地點的距離、時間及交通工具資訊。 德國汽車聯邦監理局(KBA)的數據也反映,汽車作為運輸工具的持續主導地位。截至2021年1月1日,德國註冊登記的小客車(Pkw)數量為4,820萬輛,較10年前(2011年1月1日:4,230萬輛)增加14%。一般家庭的交通工具偏好顯然傾向購置第2或第3輛車。 2020年德國擁有至少一輛汽車的家庭比例為77.4%,與2010年(77.6%)比例相當。不過在同一時期,每家戶汽車的數量則有所增加,由2010年每100戶家庭的102輛提高到108輛。 在歐盟各國中,德國的汽車主導地位約與平均值相當:2018年德國客運交通中汽車占比84%,至火車、公車、電車及地鐵則分占9%、6%及2%。這種情況在過去10年間幾乎沒有改變:2010年德國汽車在客運交通中之占比為85%。2018年歐盟成員國中的汽車在客運量中的平均占比為81%。其中以立陶宛(90%)及葡萄牙(87%)比例較高,捷克(67%)、匈牙利(69%)及奧地利(72%)較低。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德國之聲 文號:1104090028號   依據德國聯邦統計局今(2021)年9月13日發布之統計,2021年上半年德國「傳統」能源(包含煤炭、天然氣與核能等)發電量成長20.9%,占德國總發電量56%,其中煤炭發電比例高達27%,天然氣、核能及其他之占比則分別是14%、12%及2%。 另一方面,再生能源(包含風能、太陽能、沼氣生質能等)總發電量與去年同期相較,占比由52%下滑至44%,尤其風力發電占比下滑至2018年以來新低點,僅及總發電量22%(去年同期為29%),太陽能、生質能及其他之占比則分別是9%、6%及7%,致使煤炭發電於2021年上半年再度成為德國主要電力來源。 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及統計官員分析,風力發電比例大幅下滑,部分係氣候因素影響,由於2021年1至3月德國缺乏風力,而2020年第1季受暴風雨影響,風力發電量大幅增加,致使去年比較基期較高、今年度風力發電占比下滑。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1年9月16日報導,「奧地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 Bank Austria,簡稱BA)發布最新奧國經濟展望報告,2021年經濟成長率自3.2%上修至4.0%,2022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則自5.4%調降至5.1%。 BA首席經濟分析師Stefan Bruckbauer表示,2021年8月份奧國經濟在連續7個月創紀錄成長後,復甦力道略微放緩,估計2021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恐低於第2季。第3季經濟復甦放緩主要原因,係製造業供應面出現瓶頸,另奧國新冠疫情又上升為未來景氣蒙上陰影。 就業方面,專家認為奧國2021年第3季就業市場情況優於2021年5月之預期。未來數月失業率應可降至疫情前7.4%之水準。預測2021年全年失業率為8.3%,2022年為7.6%。 通脹方面,奧國2021年8月份通貨膨脹率3%,創10年來新高,預測2021年平均通膨為2.4%。專家認為2022年起,石油價格將逐漸趨緩,建築及製造業原物料供應瓶頸將可漸恢復順暢,通貨膨脹壓力可望放緩,預估2022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1%。  

A:颶風Nicolas於周一(9/13)晚侵襲德州休士頓及路易斯安那州沿岸,但對沿岸產油設施未造成重大損害,油價並未大幅波動。 美國能源資訊署周三表示,前一次颶風Ida於8月底侵襲墨西哥灣產油區,導致多家煉油廠和沿岸鑽油平台暫時關閉,由於復工緩慢,造成美國原油庫存減少,上周已降至2019年9月以來最低。 截至9月10日當周,原油庫存減少640萬桶,至4.17億桶,遠低於業界預估的減少350萬桶。 國際能源署(IEA)亦表示,全球石油需求連續三個月減少後,隨著疫苗接種範圍擴大,原油需求將會上升。此一消息亦推升油價。

A:依據奧媒「標準報」(der Standard)2021年9月15日報導,奧地利智庫「維也納經濟研究所」(WIIW)受奧國數位經濟部委託,針對奧國進口之4,700項主要貨品進行供應鏈風險研究,其中約三分之一屬容易發生供貨短缺或供應鏈中斷之「供應鏈有風險性」或「高風險性」貨品。據此,WIIW建議奧國政府因應策略重點如下: 一、    奧國應聯合歐盟27個會員國訂定歐洲「再工業化」產業政策,將「供應鏈高風險性」貨品重新在歐洲製造,如:電腦、電子產品、晶片、精密機械、等。另防疫醫療設備、藥品、稀土等戰略性製造業亦有必要重返歐洲生產並提高歐洲自製率。 二、    與歐盟具共同價值觀之主要貿易夥伴進行策略性合作。與中國關係應轉為既是經貿合作夥伴,亦為系統性競爭對手。 三、    妥善運用歐盟推出之「下世代歐盟疫情復甦計畫」(Next Generation EU),全力推動奧國「數位化」及「綠能減碳」產業經濟。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