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土地調查部門(Department of Land and Survey)於本(2021)年9月9日發布調查報告指出,2021年前8個月約旦房地產銷售額為30.89億約幣(43.62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11%。 根據該報告資料,2021年前8個月公寓銷售額為1.264億約幣(1.78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下跌12%。因為自2020年4月新冠疫情,約旦政府採取宵禁及封城之措施,2020年比較基期較無參考價值,爰與2019年同期相比。本年8月房地產交易額為4.87億約幣(6.87億美元),較2019年同月成長41%,較2021年7月成長39%。 另據統計2021年1-8月的房地產銷售成長49%,其中公寓銷售成長33%,土地銷售與2019年同期相比成長54%。
A: 據約旦時報報導,大漢風電公司(Daehan Wind Power Company, DHWP)於本(110)年9月8日宣佈完成在Tafileh省之風電專案,總造價為1億美元。該專案係DL能源公司(DL Energy Co.)與韓國南方電力公司(Korea Southern Power Co., KOSPO)於2012年啟動之聯合專案,並與全球風力渦輪機製造領導者Vestas中東公司(Vestas Middle East)共同合作開發,總裝機容量為51.75MGW,旨在加強能源供應安全,以實現未來當地資源自給自足。 報導指出,雖然受到新冠疫情之挑戰,大漢風電項目仍於本年7月31日開始商業運轉。根據一項為期20年之合約,該專案之合資企業將透過與約旦國家電力公司(National Electric Power Company, NEPCO)電網連接,供應約40,000戶家庭年度電力需求。KOSPO海外業務發展副總裁Ji-Hoon Kang表示,該項目被認為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正確的一步,顯示約旦對追求未來安全與永續能源策略之承諾。 DHWP首席執行長Tae-Hee Cho指出,該專案係約旦在推動能源獨立自主策略之重大成就。KOSPO首席執行長Seung-Woo Lee表示,該專案之成功,鼓勵該公司將其再生能源產品擴展到中東地區及其他重要市場,並將努力減少約旦對傳統能源之依賴,預計每年可減少超過112,000公噸二氧化碳氣體之排放。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0)年9月11日新增489例,截至11日晚,累計確診806,501例,死亡10,542例,PCR檢測確診率為2.37%。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自本年1月13日全國疫苗接種以來,約旦共有4,022,860人登記接受冠狀病毒疫苗,共有3,562,904人接受第一劑疫苗,3,076,704人接受第二劑疫苗。 根據報導,根據世衛組織最新統計,到目前為止,全球共有5種新變種病毒:Alpha(在193個國家和地區出現)、Beta(在141個國家和地區出現)、Gamma(在91個國家和地區出現)、Delta(在170個國家和地區出現)、Mu (“Mu Variant”)已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Mu感染人數突破4,600人。約旦醫學專家提醒警惕“Mu”新變種病毒對約旦疫情可能產生影響。 報導續指出,約旦醫藥市場到2025年市場市值預計達31.3億美元。約旦製藥業占GDP總值的7%,年出口額逾7億美元,目前為約旦第二大出口行業。疫情後約旦政府將製藥業發展作為優先發展項目之一,進一步提升出口藥品之品質
A:根據尼加拉瓜央行初估,今年1月至6月間該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9.9%,過去12個月平均增長率則為4%。經濟學家警告,與去年經濟活動幾乎呈現癱瘓的的觸底表現比較,應是造成今年經濟增長率強勁的假象。 該報告稱,僅第二季尼國GDP就提高了16.7%,而去年同期則下降6.5%。其中以採礦業增長55%增幅最大。農業則是第一季成長3.4 %第二季僅0.8%小幅成長。畜牧業成長6.2%,其中4月至6月期間由於牛、豬和乳製品生產出口增加,成長12.1%。漁業水產養殖業則是第二季成長27.7%,此外由於蝦、龍蝦和海參、螃蟹等其他漁獲量增加,僅6月份就成長14.6%。 製造業4月至6月間成長35.1%。本季擴張率為19.2%。建築業今年由於公私部門案件增加,上半年成長30.4%,第二季成長31.7%。批發和零售品由於需求增加,本季成長16.8%。交通和通訊活動由於各種交通工具,特別是客運和航空運輸需求量大,成長10.5%。 然並非所有業別都成長:金融業由於貸款減少,第一季下降6.1%,且部分被更高的存款抵消。旅館和餐飲業儘管在第二季上升52.1%。本季也仍下降1.7%。 國內消費增長 尼加拉瓜央行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國內消費成長10.6%,今年第二季家庭需求以及私部門需求成長12.5%,公共部門消成長2.7%。資本形成總額 (GFC) 在4月至6月間,由於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或固定投資增加56%,計成長58.3%。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13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ankier.pl, 10.09.2021 PKN Orlen 公布報告表示將領導 Masovian Hydrogen Valley 的開發,其中包括 16 個在開發氫技術方面具有良好記錄的實體,這家總部位於 Płock 的公司將負責建立該氫谷、確定公司目標並準備行動策略。 PKN Orlen 執行長 Daniel Obajtek 指出,該公司希望到 2050 年成為排放中和的集團,並且意識到氫將在轉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據 Obajtek 稱,該倡議將為該公司和波蘭經濟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波蘭經濟正面臨挑戰—即創建基於低排放和零排放源的新能源系統。Orlen 執行長補充,該公司正在開展雄心勃勃的項目,包括作為 Hydrogen Eagle 計畫的一部分,因此將成為中歐領先的氫氣生產商。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13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usinessinsider.com.pl, 10.09.2021 花旗集團估計,由於天然氣價格飆升,歐洲人面臨著高達 20% 的電力和暖氣價格上漲,打破了整個歐洲的記錄,這漲幅主要係由於在即將到來的冬季之前,天然氣儲備不足所致,而預計這個冬季將很嚴峻,並且會出現極端氣候的情況。 整個歐洲的儲氣設施存量不足70%,而據專家意見,為保證供氣安全,冬季必須裝滿80%。儘管如此,俄羅斯希望今年啟用的北溪 2 管道(North Stream 2 Pipeline)可減輕這些發展的影響,惟因可能存在的認證問題,該管道之啟用可能會很困難。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10 Biznes Polska 中國Oppo公司將在華沙為中歐和東歐建立區域結構。該公司目前涵蓋 11 個國家/地區,在羅馬尼亞設有測試中心,在土耳其設有生產工廠。 Oppo公司是中國智能手機及消費電子品牌,於2001年在中國東莞成立。 Oppo公司的中東歐 (CEE) 地區營運總部位於華沙。它由Johnny Zhang領導。 Oppo公司強調該地區對其進一步計畫的重要性,該公司在土耳其投資了一個生產工廠,該工廠將有800名員工生產Reno及 A 系列智能手機,並在羅馬尼亞投資一個測試中心,這是該公司長期發展及對該地區的長期承諾的又一證明。 Oppo CEE公司總裁 Johnny Zhang表示,今天該公司宣佈在該地區建立其據點而進行的兩年多的努力達到顛峰。中歐和東歐對Oppo公司尤為重要,大量且持續對當地投資證明了這一點。此外,該公司的產品,尤其是智能手機,受到該地區用戶的好評。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10 Biznes Polska 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全球共享服務中心(Westinghouse Global Shared Services Center)正式在波蘭克拉科夫市(Krakow)開設據點。有了這個新設施,波蘭將成為該公司的全球服務中心。該設施位於 Zablocie Business Park B,將擁有來自7個業務職能部門約160名高素質員工,將致力於支持該公司的全球營運。 參加克拉科夫開幕儀式的西屋公司執行長Patrick Fragman強調稱,西屋電氣公司致力於波蘭的能源轉型目標。全球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證明了這一承諾。該公司希望為波蘭提供最好的技術來支持其氣候變化目標並確保其經濟的能源需求。出席開幕儀式的還有西屋波蘭公司總裁 Mirosław Kowalik、波蘭投資貿易局管理委員會成員 Grzegorz Słomkowski及美國駐克拉科夫總領事 Pat rick T. Slowinski。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13 PAP, PolandIn 根據「歐洲企業觀察站」(Corporate Europe Observatory)報告,資通訊(IT)巨頭每年花費超過9,700萬歐元以遊說影響歐盟的決策。共有612家數位領域的公司及團體被確定是在布魯塞爾遊說的參與者,其中大部分的「大參與者」(big players)是來自美國。 該研究顯示,光10家公司就承擔了技術遊說團體總支出的約三分之一,而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及微軟(Microsoft)每年為此分別撥款超過500萬歐元。其他強有力的說客包括蘋果(Apple)、華為(Huawei)、亞馬遜歐洲(Amazon Europe) 、沃達豐比利時(Vodafone Belgium)、高通(QUALCOMM)、英特爾(Intel)和IBM。 該報告指出,這些科技公司不僅與個別決策者進行遊說,而且通常也是企業、協會和網絡與智庫及諮詢公司不透明合作的一部分,它們還試圖透過這些網絡影響公眾辯論。 目前,數位市場法案 (Digital Markets Act ; DMA)及數位服務法案(Digital Services Act ; DSA)是激烈遊說的主題。DSA旨在追究公司對其平台上顯示的非法及有害內容的責任,而 DMA 則試圖為主要線上平台建立一個「建議」和「禁止」清單。 在歐盟執委會內部,自2019年11月以來,歐盟高級官員就這兩項提案舉行了270次會議。75%的會議有產業遊說者參與,19%的會議由非政府組織及其他團體參與(6%)。 雖然遊說鬥爭已經轉移到歐洲議會及歐洲理事會,但民間社會及學術界呼籲歐盟機構不僅要解決科技巨頭經濟實力集中的問題,還要解決它們影響歐盟決策的能力。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歐盟執委會前首席競爭經濟學家Tommaso Valleti,強調稱,這些科技巨頭的經濟及政治力量是龐大的,面對可能影響他們經營方式的新規則,他們不會保持被動。因此,歐盟機構迫切需要改變他們因應處理這種遊說的方式。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12 波蘭蘋果種植者預計總產量約為 350 萬噸。多年來,波蘭在歐盟最大的蘋果生產國和出口國名單中名列前茅。 波蘭全國水果及蔬菜生產者聯盟負責人Witold Boguta向波蘭無線廣播電台(IAR)表示,今年的天氣非常適合水果種植,到目前為止的天氣和預測顯示,收穫會很好。蘋果果實發育良好,顏色合適,外觀宜人。當蘋果上市時,該聯盟肯定會出售,無論是直接食用還是加工。 在波蘭最大的果園集中在馬佐維亞省(Mazovia)的中部地區。同樣受歡迎的還有來自小波蘭省(Lesser Poland) Łąck 山谷的蘋果——它們的特點是酸味及果肉濃密。生產商Owoc Łącki 集團負責人 Bolesław Zając向IAR表示,這些蘋果具有所謂的高地綠色味道,味道更濃郁。 他補充說,這是因為這裡的果園位於斜坡上,那裡的氣候條件與波蘭其他地區略有不同。 略多於一半的蘋果將被加工,其餘的將以新鮮水果銷售作為甜點水果之用途。
A:「Eureka Globalstars Taiwan」徵求臺奧企業共同提出研發案 (收件日期:自2021年9月13日至12月15日止) 「Eureka Globalstars Taiwan」簡介 目的:旨在推動臺奧雙方在研發領域之緊密合作及交流。 出資機構:「Eureka Globalstars Taiwan」係在「Eureka Globalstars」架構下,由「經濟部技術處」(DOIT, MOEA)及「奧地利研究促進總署」(FFG)等單位共同出資,徵求臺灣及奧地利2國企業提出共同研究發展案件。 收件期間:自2021年9月13日至12月15日止。獲選之提案預計自2022年8月開始執行。本次「Eureka Globalstars Taiwan」之其他資助單位尚包括:「創新英國」(Innovate UK)、加拿大國家研究院(NRC-CNRC)及荷蘭企業署(RVO)。 參加條件:「Eureka Globalstars Taiwan」之提案組成必須包含2個獨立營利機構,其一為臺灣企業,另一個須為奧地利或其他參與本案之前述Eureka會員國企業。 提案領域及條件: 領域:必須是「高科技」:(1)半導體及光學、(2)網路安全、(3)智慧製造;以及/或「循環經濟」領域:(1)材料升級改造(upcycling)/回收(recycling)技術、(2)支持轉型至循環經濟之數位平台/解決方案、(3)生物基材料(Bio-Based Material)、(4)工業製程資源回收。 條件:必須涵蓋至少1項上述領域,以市場為導向之實驗性研發,並證明發展出產品、製程或服務之商品化潛力,且為臺奧企業雙方均帶來利益。 補助-由各資助機構補助該國申請之企業: 臺灣:技術處依據「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評估提案對產業影響(industrial impact)。補助最高不超過總經費50%;提案中可包括大學及研究機構共同參與。 奧地利:FFG依據企業規模,補助小型企業最高60%專案成本,中型企業50%,大型企業40%;提案中可包括大學及研究機構共同參與。 申請方式: 提案者應聯繫該國之資助單位,討論提案方向、經費規劃、是否符合資格等。 以提案團隊為單位,於Eureka網頁申請帳號,送交提案申請表(Eureka project application form)。 所有提案企業,必須各自向該國資助單位提交經費申請。 「Eureka Globalstars Taiwan」網站: 德文:https://www.ffg.at/europa/ausschreibungen/eureka-taiwan 英文:https://www.eurekanetwork.org/open-calls/globalstars-taiwan-2021
A:依據奧地利數位經濟部近日新聞稿,奧地利將於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之杜拜世界博覽會(Dubai Expo 2021)展示奧國研發精神及衍生新創企業(Spin-offs)。奧地利國家館將設置「知識平台」「iLab」,介紹奧地利衍生新創及研發機構,並展現企業與大學間之密切合作關係,以及奧地利以研發為基礎之創新成果。該部部長Margarete Schramböck表示,此有助於奧地利進一步開拓新市場、促進出口經濟,以及推動國際合作之機會。 iLab之展示將分為2階段,每一階段展示4個主題,以實體展示結合影片簡介之形式展出。第1階段:2021年10至12月將以智慧城市、循環經濟、交通,以及數位機會為主題。第2階段:2022年1至3月將以水及農業、健康及生命科學、新材料,以及數位安全為主題。 奧地利衍生新創企業成功案例/專案舉例如下: Greenpass:由城市綠色基礎建設顧問公司「Green4Cities GmbH」及維也納農業大學共同設立,開發Greenpass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軟體即服務),從氣候、水、空氣、生物多樣性、能源及成本6個面向,提供氣候友善之城市規劃及建築設計服務,並已在逾10個國家執行超過90個專案。 REEgain:為Krems應用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院,與Karl Landsteiner健康科技大學及捷克科學院(ALGATECH中心)之合作計畫;透過菌類及藻類,以不造成環境危害之方式,回收電子廢棄物中之稀土,如:鈧(Scandium)、釔(Yttriu)。 A.R.:由史泰爾馬克邦木材產業聚落推動之跨產業創新研究計畫,召集來自科學及業界20多個合作夥伴,研發木材在車輛產業等新領域之應用。 城市智慧實驗室(City Intelligence Lab):為奧地利技術研究院(AIT)建立之互動平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擴增實境(AR)、氣候模擬等數位創新技術,進行都市發展規劃。 MOSTLY AI:為高科技新創,開發「資料匿名化人工智慧技術」,其軟體可讓企業在運用大數據時,以安全之方式與內部及外界分享資料,同時保障客戶個人資料安全。 myPot:3D創新列印公司「Incremental 3D GmbH」是茵茲堡大學創立之衍生新創公司,由該大學建築教授與建材公司「Baumit GmbH」合作,共同開發混凝土3D列印技術,可快速依據型態、顏色等需求,產出myPot系列混凝土成品,目前成品多使用於公共及園藝空間,未來將和蘇黎世科技大學共同開發與建築工程有關之應用。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04090023號 根據德國最大的空運樞紐-法蘭克福機場-Fraport管理公司(Fraport AG Frankfurt Airport Services Worldwide)統計,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穩,2021年8月份該機場疏運旅客數量比COVID-19爆發以來任何一個月份都多。 2021年8月份該公司共輸運旅客340萬名。較上(2020)年8月成長達123%,但比起疫情之前的2019年,則仍遜色51%。 與2020年8月相比,貨運與航空郵件的運量也回升約13%。 不過,根據Fraport執行長Stefan Schulte預估,隨著2021年的暑期旺季結束,今年的秋冬季,歐洲航運業恐仍將面對「冷峻的寒冬」。預期2021年全年,法蘭克福機場的旅客運量約僅有「2,000至2,500萬」人次的規模。 根據「國際機場協會」(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統計,2018年,法蘭克福機場約疏運旅客6,051萬人次,排名全球第14大機場。2019年度,疏運旅客續增至約7,055萬名,位居世界第15位。惟因疫情來襲,2020年不及1,900萬人次。
A:一、依據歐盟公開招標網站(TED)本(2021)年9月10日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政府公告人工草皮標案(Spain-Barcelona: Artifical lawn 2021/S 176-456420)辦理。 二、標案名稱及編號:供應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足球場人工草皮及運動材料標案,標案編號:2019.04 號。 三、招標單位及聯絡資料: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Consorci Català pel Desenvolupament Local,地址: C/Valencia 231 6 planta, Barcelona,聯絡人:Jordina Molto電子郵件:consorci@ccdl.cat,電話:+34 934961616,招標單位網站:www.acm.cat/ccdl。 四、標案金額及資料:標案稅前金額6,358萬1,172.18歐元。本標案屬地方政府標案,共25批,可整批或分批招標及訂約,合約期間為24個月。標案採公開招標,本合約為框架合約,由單一主約得標人簽約。 五、標案投標截止時間為2021年10月5日當地時間15:00時,標案使用語言為西班牙語或加泰隆尼亞語;開標時間為2021年10月7日10:00時。 六、檢附本標案公告資料及本組摘譯標的商品及金額表如附件,併請鑒參。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1年9月10日報導,依據西班牙伊比利電力市場營運商(OMIE) 資料,西國2021年9月10日批發市場電價已漲為150歐元/MWh(每百萬小時)之新紀錄,高於義大利之145.21歐元/MWh、德國之138.29歐元/MWh及法國之137.24歐元/MWh等,為全歐洲電價最高之國家。 西班牙生態轉型及人口挑戰事務部部長Teresa Ribera爲於2021年9月14日內閣會議通過調整電力費用(la factura de la luz),計劃調降電費稅(impuesto sobre la electricidad)、電費增值稅(IVA de la electricidad)及電力業者發電稅(impuesto de generación eléctrica)等。西國政府初步規劃調降電費稅為期3個月至3.5個月,惟中央政府需提供自治區3億5,000萬歐元補助,前述補助款將分期撥款,預計須於2023年撥付完畢。另將原已於2021年5月通過之電費增值稅自21%調降至10%及暫停徵收發電稅等措施均延長至2022年1月。 目前西國政府對電費稅課徵5.11%稅率,2019年該稅收為13億7,600萬歐元,2020年為12億3,700萬歐元。前揭稅捐屬國家稅,實務上係由西國中央財政部徵收後,再統籌分配至各自治區政府,爰中央倘欲調降前揭稅率,須與地方協調並提供對應補貼。另依歐盟電費稅規範,一般用戶之最低稅率為1歐元/MWh,商業用戶為0.5歐元/MWh。倘西國政府欲調降電費稅,須依照歐盟前述規定辦理。 西國政府除調降前述電費稅率外,亦以其他措施調節電費如獎勵再生能源、減少伊比利半島地區以外之額外成本、降低電力配送及調整電費赤字債務等。前揭措施相關費用原約占最終電力費用55%,政府現已調降為35%。
A:依據克羅埃西亞媒體「Croatia Total News」以及歐洲媒體「EU Reporter」2021年9月13日報導,克羅埃西亞與歐盟執委會及歐元集團於2021年9月10日簽署「諒解備忘錄」(MOU),克國將據此被允許獲得生產歐元硬幣之資訊及技術,俾事先進行生產測試。克國總理Andrej Plenković日前表示,克國有信心於2022年加入申根國家區,2023年加入歐元區,目前克國政府正全力推動邁向上述目標。 該諒解備忘錄係由歐盟執委會執行副主席Valdis Dombrovskis、歐盟執委會經濟事務委員Paolo Gentiloni、歐元集團總裁Paschal Donohoe以及克國中央銀行總裁Boris Vujčićy在斯洛維尼亞Brdo舉行之歐元集團會議後簽署。 Dombrovskis副主席表示:該備忘錄標誌克國在加入歐元過程中又跨過一座重要里程碑。歐盟執委會將繼續支持克國加入歐元區,惟待歐元集團正式納入前,克國必須首先滿足所有馬斯垂克條約標準,並繼續在技術準備方面取得進展。 克國已於2020年7月獲准加入「歐元匯率機制II」(ERM II),該機制設定歐元兌換克國貨幣「庫納」(Kuna)中心匯率為1歐元兌7.5345庫納,允許匯率波動範圍上下15%。加入歐元區前需執行ERM II至少2年。 為符合歐元區審核標準,目前克國尚待努力項目包括:推動反洗錢措施、強化企業破產監管、改善公共部門效率,以及加強統計資料蒐集等。此外,克國於新冠疫情前仍未能達成馬斯垂克條約標準,疫情爆發後,歐元區各國財政支出均遠超過該標準,未來歐元資格審查委員會如何評估克國財政優劣狀況,仍有待觀察。
A:出處:NL Times, 2021/09/1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9 月 25 日起將取消保持安全距離的基本防疫規則,但同時擴大使用新冠入境通行證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經消息人士證實,荷蘭首相Mark Rutte和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將於9月14日(週二)晚間的最新疫情新聞發佈會上宣佈:將自 9 月 25 日起取消保持 1.5公尺安全距離的基本防疫規則,但同時所有 13 歲(包括13歲)以上者進入餐廳、咖啡廳、音樂廳和劇院等文化場所,均須出示CoronaCheck 應用程式所需的新冠通行證,惟可能不會允許夜總會和迪斯可舞廳開放。 目前尚不清楚在沒有 CoronaCheck 應用程式的情況下,是否允許人群參加活動和節慶。9月11日,成千上萬的人參加在各個城市舉行的抗議活動,呼籲為活動和文化部門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和紓困。 此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仍須戴口罩,盡可能在家工作的建議亦將持續適用。 荷蘭約有 1100 萬人(佔總人口的 62.4%)已完整接種疫苗,佔全荷總成年人的 77.2%,儘管自 7 月底以來,荷蘭每日確診人數基本保持在2,000 到 3,000間,但荷蘭政府還是將做出了上述決定。
A:法國里昂全球工業展(Global Industrie)甫於本(9)月6日至9日假里昂Euroexpo展場舉行,上屆由於疫情衝擊改為線上展,本屆在遵守政府防疫規定(室內戴口罩、進場需出示健康通行證等)之下恢復為實體舉辦。前述展覽共規劃為15大主題,包括金屬、塑膠製程、橡膠複合材料、電子、工業4.0、企業支援服務等,值得注意的是,專為生態轉型科技、生態設計(Ecodesign)及循環經濟等主題規劃之環境解決方案(Green Solutions)專區,凸顯在工業發展中,不論大型集團或是中小企業,環境保護均為其需要面對之重要課題。 依據法媒新工廠(l’Usine Nouvelle)報導,上述環境解決方案專區及其他產業主題館環境相關重點包括: 氫能車輛:Tier 1汽車零件供應商佛吉亞(Faurecia)及米其林(Michelin)合資的氫能公司Symbio,展示氫能燃料作為汽車動力之最新技術,該先進技術可大幅提高電池的自主程度。 生態設計:球鞋供應商Ector、生態設計顧問公司Mu及19Hz展示其對生態負責任(écoresponsable)之產品及生態設計服務。 循環經濟:法國塑膠暨複合材料聯盟(Polyvia)展示由回收塑膠作為原料製作之產品,該聯盟執行長Jean Martin認為,循環經濟為塑膠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可說是重中之重,Polyvia科技發展中心已將7成預算用於循環經濟相關研發計畫。根據統計,法國已有800家至1,000家業者近年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並與法國國家實驗室(LNE)合作,以確保回收塑料製成產品之品質符合相關標準。歐洲化學高分子暨材料學校Michel Bouquey教授指出,未來科技進步將帶來更多解決方案,同時應思考如何創造符合塑膠回收量能之潛力市場。 廢棄物分類中心:法國國立高等工程技術學校Gilles Regnier指出,塑膠材料能輕易改變機械特性,但改變塑膠的特性後,產業界尚無法精準運用其優點,因此尋求最符合該特性之實務應用極為關鍵。因此,產業專家指出,廢棄物分類中心之現代化及實施廢棄物分類法規(réglementation 7 flux),將在面對前述環境課題時扮演重要角色。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09/1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本年7月份荷蘭工業生產較去年同期成長14.1% 荷蘭新聞公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根據荷蘭中央統計局 (CBS) 的統計數據顯示,本年 7 月份荷蘭工業平均日產較去年同期成長 14.1%,比 2019 年 7 月(新冠肺炎大流行尚未開始前)成長逾 9%。 本年7月份四分之三之工業部門產出增加,其中以機械業增幅最高,較去年同期成長63.8%。惟運輸設備業產出下降,原因之一是全球晶片短缺,導致 7 月份多家工廠被迫暫時停產。 2020 年春季新冠病毒大流行爆發時,工業產出迅速衰退,並於當年 5 月創新低,之後則出現上升趨勢, 2021 年 7 月創歷史新高。與 上月(6 月)相比則成長 1.3%。 問題是8 月份是否能持續成長趨勢,CBS指出,8月份生產商信心惡化,惟信心指數仍遠高於過去 20 年的平均數。 CBS亦指出,7 月份出口比去年同期成長 8.4%,特別是機械、化工和金屬產品出口漲幅最高。
A:綜整丹麥新聞媒體於9月13日引述丹麥能源局之新聞稿, 該局與各政黨達成未來餘熱新協議,以確保經冷卻壓縮所排放的熱風將不被浪費, 旨為有效回收企業營業所排放之餘熱,回收用於地區性熱能供應。該局與各黨派進行規則重整及簡化企業利用生產過剩之餘熱的行政申請,以確保公司的能效措施最長可服務五年,餘熱供應商和區域供熱公司可以自由商定餘熱的價格,惟每年丹麥能源供應局制定價格上限,容量低於 0.25 兆瓦的餘熱輸送不受價格管制,該協議將於2022年生效, 每年耗資為4500 萬丹麥克朗。 氣候部長 Dan Jørgensen 說: “這聽起來可能很奇怪,但當地超市冷藏散熱器所產出熱風可以重複利用, 將此熱量為私人住宅供暖具有良好的環保意義,既節省資源,又有助於改善氣候。 商界已做好準備,我對通過氣候夥伴關係進行的投入和良好對話感到非常滿意,這對達成良好協議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Dansk Fjernvarme (DF) 丹麥熱能組織提供一份如果利用所有餘熱之潛力報告研究指出, 利用工廠和商店餘熱可為 128,000 戶丹麥家庭供暖。DF之總監 Kim Mortensen 指出,大部分可用的餘熱可以再次利用並將其應用於區域供熱系統,但首先須要地區供暖公司向企業購買餘熱。 Rockwool 的董事 Frank Larsen 對這項政治協議非常滿意, 目前該公司所產之餘熱可為 1,300 個家庭供暖,根據此協議再進行必要的投資,每年將可達到為 2,800 個家庭供熱。即便該協議要到明年才會生效,但 Rockwool 準備好迎接可以利用更多的餘熱。 前述協議除了確保更多公司提高能源效率, 還包括一項綠色和改進計劃,例如化石工廠公司產出之剩餘熱量其餘熱輸送設備能持續獲得的獨立能源專家驗證符合能源法規定及氣候友善,則可以完全免除剩餘熱量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