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商務部統計顯示,新加坡是緬甸的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在本財年的10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緬甸與新加坡在海運貿易及邊境貿易的雙邊貿易額逾23億美元,對新加坡呈貿易逆差,出口約1.67億美元,進口逾21.4億美元。緬甸計畫暨財政部中央統計局的統計顯示,在2020-21財年的過去9個月(10月至6月),緬甸與新加坡的貨物貿易逆差約為19.7億美元。 新加坡是緬甸在該區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泰國。緬甸向新加坡出口農產品、鞋類、紡織品及服裝、礦產及動物產品,而進口塑料、燃料油、資本貨物、中間產品、消費品、金屬及化學品。緬甸與新加坡的雙邊貿易在2018-19財年為35億美元、2018年小預算期為19.9億美元、2017-18財年為38.3億美元、2016-17財年為29.6億美元、2015-16財年為36.9億美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仰光黃金企業家協會(YGEA)敦促其成員規範交易,以應對市場波動。8月28日,YGEA在每月會議上作出包括戰略貿易管制在內的5項決定。目前,隨著緬元貶值及國際市場上黃金價格上漲,黃金的價格為每緬克168.8萬緬幣(0.578盎司,或0.016公斤)。全球黃金價格僅為每盎司1,815美元,而美元匯率價值逾 1,700 緬幣。YGEA稱,儘管國內黃金價格保持上升趨勢,但市場相當低迷。先前每日的黃金交易量約為50緬斤(1緬斤等於1.6公斤)。目前,市場銷量僅為5-10緬斤。5月12日,金價創下歷史新高,達到每盎司170.9萬緬幣。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海關的統計顯示,在2020-21財年的過去9個月(10月至 6月),緬甸對外國的玉米出口帶來逾4.9億美元的收入。曼德勒倉庫的交易員表示,由於泰國的強勁需求以及國內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曼德勒市場上的緬甸玉米價格正在攀升。在4月份的潑水節之前,這種玉米每3籃只能賣到2.8萬緬幣。從5月第1周開始,國內外的需求促使賣家提高價格。位於曼德勒的Soe Win Myint倉庫表示,隨著逐漸上升的趨勢,玉米價格在6月初每袋逾3.29萬緬幣,在8月份飆升至每袋3.67萬緬幣以上。 緬甸持續透過陸路邊境向鄰國泰國及中國運送玉米。另由於沒有需求,運往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越南的玉米已停止。緬甸每年生產250-300萬噸玉米,是該區域第二大玉米出口國,隨著當地玉米消費的增長,緬甸今年玉米出口預計將達到160萬噸。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市場,其商機潛力均大,其中飼料加工業對玉米的需求量最大,。 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在截至9月30日的2019-20財年,緬甸出口220萬噸玉米,約值3.6億美元。緬甸在2018-19財年出口150萬噸,價值2.7億美元、2017-18財年出口140萬噸玉米,價值逾2.9億美元、2016-17財年出口120萬噸玉米,價值2.5億美元,2015-16財年出口110萬噸玉米,價值3億美元。
A:標題:中國續為巴拉圭2021年1-7月第1大進口來源地 日期:2021.08.31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中央銀行(Banco Central del Paraguay,BCP)統計資料,中國占巴拉圭2021年1-7月總進口之28.9%,續為巴拉圭第1大進口來源地。巴拉圭2021年1-7月自中國進口金額18億6,98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16億1,800萬美元,成長15.5%。巴拉圭自中國進口產品項目包括手機、手提電腦及新輪胎等。 (二)巴西為巴拉圭第2大進口來源國,依據BCP統計資料,巴西占巴拉圭2021年1-7月總進口之24.7%,巴拉圭自巴西進口金額15億9,800萬美元,主要進口產品項目包括種植肥料、觀光用車及麥芽啤酒等。 (三)阿根廷為巴拉圭第3大進口來源國,依據BCP統計資料,阿根廷占巴拉圭2021年1-7月總進口之9.6%,巴拉圭自阿根廷進口金額6億1,700萬美元,主要進口產品項目包括石油、客運用車及貨車,以及軋鐵製品等。 (四)巴拉圭2021年1-7月自中國、巴西及阿根廷進口主要產品比較圖如附件。 (五)2021年1-7月巴拉圭總進口金額67億7,07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21.3%。其中2021年1-7月消費性進口金額18億2,90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16億4,900萬美元,成長10.9%。
A:宏國政府為防範COVID-19疫情擴散,宏國公安部公告,自8月30日至9月5日,晚間10時至凌晨5時持續實施宵禁。相關規定如下: 1. 全國民眾外出活動時間僅限於早晨5時至晚間10時,惟國防、安全、衛生、緊急救護、公共運輸、水電、網路、民生及晚間航班旅客、旅館、金融、超市及商業相關人員除外。 2. 酒吧、舞廳、電影院、健身房、劇院、運動場所、會議廳禁止開放及營業,且禁止10人以上的家庭私人集會。銀行、超市及賣場接待顧客人數,不得超過各設施可容載人數之50%,且均需遵守消毒、社交距離等防疫規定。 3. 全國民眾需戴口罩,由市政府警察人員執勤,倘發現違反相關規定之店家及個人,將處以罰款、停止營業及拘留等罰則。 宏國衛生部迄至8月26日統計資料,宏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累計超過33萬人,達333,890例,單日增加1,058例;其中累計死亡案例共8,802例,單日增加51例,疫情仍未見緩和。 資料來源: 宏都拉斯公共安全部官方公報
A:宏都拉斯國家報(EL PAIS.HN)報導,宏國教育部長阿納爾多·布埃索(Arnaldo Bueso)頃宣布,將逐步重啟全國各級公私立共141所學校之實體課程,預計將有1萬8,000多名學生和1,000名教師回歸校園,在嚴遵防疫措施前提下,所有復課之學校都將配備良好防疫設施及條件,避免因復課導致疫情再次擴大。 宏國衛生部迄至8月26日統計資料,宏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累計超過33萬人,達333,890例,單日增加1,058例;其中累計死亡案例共8,802例,單日增加51例,疫情仍未見緩和。 資料來源: 宏都拉斯衛生部公報、宏都拉斯國家報(EL PAIS.HN)報導
A:據媒體引用經濟學者分析報導,沙烏地目前平均每一位學生在每一學期之文具消費支出達850里雅,加上各級學校逐漸自COVIID-19疫情恢復正常教學,預估本(2021)年將有600萬學生可使沙烏地文具消費市場規模達50億里雅。 上述分析指出,由於學校此前因疫情停課或改為遠距教學,使文具產品需求減少並使文具販售業者增加庫存及銷售壓力,目前部分業者正針對新學期開學展開折扣促銷方案,另有部分業者則提高產品售價,盼能彌補先前的營業損失。另私立學校在過去一年因疫情被迫將學雜費調降50%,預估新學期之費用將有一波回漲趨勢。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資本市場管理局( Capital Markets Authority)最新統計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第2季股市外資量較2018年底成長150%,其中以金融、基礎原料、能源、通訊等類別吸引最多外資。 該局對此表示,沙烏地股市成功吸引外資,顯示政府對於發展國內金融市場及開放金融機構投資等措施明顯奏效,外資也看好沙烏地股市可穩健發展。
A:新聞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2021年8月26日) 1.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部長洪楠基本年8月26日召開緊急經濟中央對策本部會議時表示,韓國政府將在中秋節前向90%的小型商家發放「恢復希望資金」紓困補助,以及向88%國民發放抗疫紓困金。 2.韓國政府將發放非高所得家庭(約佔88%)紓困金,每人25萬韓元(約新台幣5,900元)。可領取紓困金之家庭收入係以本年6月每戶家庭健保費之個人繳納金額合計為基準。原則上,4人家庭之情況,職場加保人所繳之健保費30.83萬韓元(約新台幣7,300元)以下、區域(非職場加保)加保人所繳之健保費34.2萬韓元(約新台幣8,100元)以下時,即可領取紓困金。而單人家庭之情況,則以年收入低於5,000萬韓元(約新台幣119萬3,300元),即可取得紓困金。 3.惟家庭成員中,去年財產納稅項目價值總額超過9億韓元(約新台幣2,147萬9,700元)或金融收入總額超過2,000萬韓元(約新台幣47萬7,300元)時,即使符合上述標準,仍無法領取紓困金。另不同於去年發放的全民紓困金,本次每戶可領取的紓困金並無上限,4人家庭可領取100萬韓元(約新台幣2萬3,800元),5人家庭可領取125萬韓元(約新台幣2萬9,800元)。發放方式同去年,可上網或實體提出申請,並自信用卡加值、扣帳卡、預付卡及商品券等方式中擇一領取。 4.此外,民眾金融振興院出資之民眾紓困金融支援規模亦將自每年平均7~8兆韓元,增加到9~10兆韓元。
A: 繼2021年5月墨西哥向美國政府表達出就美國汽車商原產地規則及其夥伴成員國更彈性方法解釋不同意見,墨西哥於8月20日在USMCA爭端解決機制下,要求與美國就汽車業原產地規則之適用及解釋展開諮商程序,墨西哥經濟部長Tatiana Clouthier於8月27日透過其推特表示,墨國對加拿大擬加入墨國與美國就汽車原產地規則諮商之請求表示歡迎,並稱本次諮商請求是為避免因美國解釋USMCA汽車區域自製率不同而對汽車組裝廠未達適用USMCA關稅優惠之爭議。加拿大政府尚未就前述報導作出回應。
A: 根據墨西哥國家地理統計局(INEGI)即時統計數據,2021年7月墨西哥出口貿易額達到408億8,700萬美元,年增15.2%,進口貿易額達到449億5,000萬美元,年增50.6%,出口及進口年增率均較6月之29.1%及52.3%減緩,出口年增率衰退較為明顯,因而貿易收支自5月出現盈餘後,再度出現赤字,金額為40億6,200萬美元。 占墨國出口90%之製造業出口年增10.7%,遠低於6月年增26.7%,製造業出口1/3則來自汽車業,2021年7月汽車出口年減9.7%,為3月以來首見負成長。2021年1至7月累計出口貿易額為2,769億9,400萬美元,年增26.9%,較1至6月累計出口年增率29.2%減緩,進口貿易額為2,799億6,200萬美元,年增33.2%,較1至6月累計進口年增率30.3%增加,累計貿易赤字29億6,800萬美元。
A:全球棉花供需趨緊,棉價雖然暫時回升但在周一(8 月 30 日)仍突破 95 美分大關。 今年2月份受到冬季風暴影響,德州和奧克拉荷馬州棉花生產進度大幅落後。由於預期艾達颶風侵襲美國南部將造成農損,棉花商已預做準備購貨囤積。此外儘管進口美國的貨櫃嚴重延誤,棉花需求仍持續強勁。同樣的美國出口至東南亞和中國的棉花也面臨裝櫃延誤的困境。由於成衣需求強勁,導致零售商自己租用貨櫃船運甚至以空運方式送貨。種種因素導致棉價居高不下。 雖然相對低價的印度棉花趁虛而入滿足紗線廠的需求,進而填補成衣零售市場,加上來自合成纖維的競爭加劇,但旺盛之需求仍足以推升棉價。 值得一提的是,台海局勢緊張可能使得花棉價下降3至10美分。雖然可能性不大,但顯示出風險管理對於棉花市場之重要性。
A:財政部和公共信貸部發布的尼國總預算執行報告顯示,Ortega政權正加速執行公共投資計劃 (PIP),今年上半年已執行總預算175億3,340萬尼幣的65.5%。且財政部2021年已批准的143億5900萬尼幣預算外,又增加31億7,400萬尼幣。此外,該部預付款截至今日為止,達17億9,360萬尼幣,佔預算 41.5%。較去年同日的7億5,330萬,上漲 28.4%,具體表明該政權為了選舉而急增的公共投資。 健康和教育部門預算執行效率提升 過去與人民直接相關的公共建設預算執行效率低落,而今年進步超過50%。截至6月教育部報告了9億440萬尼幣的50.6%用於學校和其他方面投資。去年金額為8億380萬尼幣,然而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執行了31.9%。衛生部截至今年 6月執行其22億4,930萬尼幣的58%。去年僅為 15億9,130萬,成長48.4%。 至於交通和基礎設施部門,則一直有高效率表現,直到6月已經完成66億9,840萬尼幣預算的88.7%,而去年同期,執行率達到72.9%。 中央政府的公共投資預算84.1% 集中在以下部門:交通(55.9%)、社區工程和服務(11.6%)、衛生(11.5%)和水、污水處理和衛生(5.1%),其中供水和污水處理部門,截至6月止,相關工程公司已經在8億6,720萬尼幣的預算下執行63.5%,與去同期執行率35.1%相較甚高。電力公司執行力亦高,6億6,190萬尼幣預算下執行率達47.1%。與去年不同的是,首府馬那瓜市今年僅得到 2.2億尼幣,較去年7.536億尼幣減少許多。 自治區仍不受重視,儘管尼加拉瓜北部加勒比海地區去年遭受了兩次五級颶風(Iota 和 Eta)重創,但該公共投資計劃並未增加。今年獲得4,300萬尼幣,其中 70.7% 已經撥付,低於去年5,000 萬尼幣。南加勒比地區也僅獲5,100萬尼幣,去年為 5,400萬尼幣。 一匿名經濟學家表示,2021上半年無論是外部來源還是稅收使政府收入增加,除支付工資和運營費,產生了可觀的預算盈餘,將成為推動經濟復甦的動力。政府今年總收入超過總支出15.4%,即71億3,200萬尼幣盈餘,再加上68億8,160萬外部貸款之淨支出,比2020 年第一季度貸款淨支出高出99.1%,共計140億1,360萬尼幣用於淨內部融資,較2020年第二季金額高出489.3%。
A:美國金屬製造商及使用商聯盟(The Coalition of American Metal Manufacturers and Users,簡稱CAMMU)於本(9)月1日表示,美國鋼鐵價格與其他國家差距擴大,促請拜登政府終止鋼鐵國安關稅: 美國鋼鐵價格升高及供應短缺情形持續惡化,美國已成為高鋼鐵價格之孤島(island of high steel prices),美國製造廠商目前購買鋼鐵價格較中國價格每噸高1334美元,過去兩周價格差距增加126美元;較歐盟鋼格每噸高734美元,過去兩周價格差距增加118美元。(謹註,8月23日美國鋼鐵每噸2,069美元,中國鋼鐵735美元,歐盟鋼鐵1,330美元。) 美國鋼鐵產業之產能利用率(capacity-utilization rate)已提高至85%,已高於川普政府2018年課徵鋼鐵232條款關稅時目標達到之產能利用率80%。 美國鋼鐵短缺情形在國會通過基礎建設法案後,預料將進一步惡化。倘若美國使用鋼鐵之製造商無法以有競爭力價格取得鋼鐵,美國製造商將無法與其他國家製造商競爭,蓋他國製造商以遠於美國價格取得鋼鐵。當美國製造商失去生意,將減少購買美國鋼鐵,終將導致美國鋼鐵產業生意受影響。 美國製造商亟需更多鋼鐵,而增加鋼鐵供給之方式為拜登政府終止鋼鐵232條款關稅。目前美國鋼鐵業者已享有破紀錄之收益(record profits),顯示課徵鋼鐵232條款關稅已不具必要性。 美國CAMMU聯盟代表美國製造業及供應鏈下游產業,成員包括30,000間公司,超過100萬名勞工,該聯盟反對鋼鋁232條款關稅。
A:根據義大利媒體本(110)年9月1日報導,根據市場調查機構Nomisma為義大利無酒精飲料協會(Assobibe)製作的報告「義大利後疫情時代飲料產業」,預計2022年元旦課徵的糖稅(每100公升10歐元),將使飲料產業銷售量下滑16%,2022年將損失1.8億歐元營業額、2023年將損失3.44億歐元。此外,糖稅的課徵預料會使相關企業稅賦負擔上升28%,並恐使5,000名勞工面臨失業危機。 Assobibe理事長Giangiacomo Pierini指出,糖稅恐不利產業在疫情後的復甦;農業聯合總會(Confagricoltura)理事長Massimiliano Giansanti則表示,義國製糖產業已因開放配額嚴重受損,課徵糖稅將是最後的致命打擊,恐使煉糖廠數量大減,應在維護國人健康的條件下尋找其他可行方案。 義大利食品協會(Federalimentare)理事長Ivano Vacondio則直指糖稅是具有歧視性的措施,因此協會盼政府不要課徵。渠認為該措施預設食物有好壞之分,事實上應是飲食與生活方式才是關鍵。課徵糖稅只是政府想擴增財源,且目前已證實效果並不好,如丹麥、挪威、冰島已廢除糖稅,因為糖稅無法改善國民健康並對經濟有負面影響。食品協會多年來在與義大利衛生部的協調下,努力減少市面上的糖產品達27%,與英國透過課糖稅的效果類似,義大利的含糖飲料消費量在歐盟國家中是最低的,且在過去十年已下降了25%。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02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國家資產部長(Polish State Assets Minister) Jacek Sasin曾表示,PGNiG油氣公司與美國簽訂的液化天然氣合約及其他天然氣計畫,讓波蘭對未來更加樂觀,更加獨立於俄羅斯天然氣交貨。 Jacek Sasin於9月2日週四在PGNiG公司與美國Venture Global公司簽署液化天然氣交貨合約之兩項附件時發表了上述聲明,根據該合約,波蘭將從美國獲得更多天然氣。 根據該簽署的附件,美國的液化天然氣交貨量將在20年內每年增加200萬公噸。這兩個合約附件是與Venture Global Plaquemines LNG公司和Venture Global Calcasieu Pass公司簽署的。 Sasin部長表示,在波蘭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合約於2022年結束後,將有超過90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進口到波蘭,他並補充稱,Venture Global公司 的交貨量將滿足波蘭三分之一的需求。Sasin部長還宣布,波蘭的目標是要使波蘭100%的天然氣供應來自俄羅斯以外的其他來源。 PGNiG公司執行長Pawel Majewski表示,此二合約附件(annexes)為該公司提供獨特的貿易機會,因為該公司將能夠在全球轉售天然氣。他補充表示,PGNiG公司將租用4艘油輪,以便能夠將液化天然氣運送到世界任何地方。他還表示,液化天然氣出口碼頭的建設進展順利,可望在2023年完成建設。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02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政府諮詢機構波蘭經濟研究所 (PIE)表示,在2020年3-12月期間,多達86%的波蘭公司參與了政府的新型冠狀病毒救助計畫。 PIE在9月1日周三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還表示,在COVID-19大流行的前10個月,波蘭政府透過其各個機構對波蘭企業分配的援助金額達到1,629億波幣(360.9 億歐元)。大多數符合援助條件的公司(92%)受益於一種以上的支持工具,而免除社會保險費是最受歡迎的救濟類型。同樣受歡迎的還有減少工作時間、財政支持以及工資及社會保險費補貼等。超過一半(52%)的公司利用10多項政府的支持工具。 據PIE稱,救援計畫,也稱為反危機保護措施(Anti-Crisis Shield),幫助波蘭抵消危機的影響,並在2020年底超過歐盟執委會此前對經濟表現的預測。經過近30年的不間斷成長,波蘭經濟在2020年縮減2.7%,但降幅仍低於歐盟執委會在 2020年春季預測的4.3%。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90005號 今(2021)年8月份,德國整體建築施工材料短缺情況有所緩和,但不含北萊茵-西伐利亞邦(NRW)受洪災影響的地區。根據慕尼黑Ifo研究院調查,7月份計有48.8%的地上工程(Hochbau)公司抱怨材料短缺,但8月份比例則降為42.2%。 此外,地下工程(Tiefbau)材料短缺的情況也略有緩和。8月份有31.4%的公司反映缺料,但低於前一個月的比例33.9%。不過,Ifo研究人員Felix Leiss表示,7月份的洪災引發新的局部變化,令 8月份NRW邦的材料短缺加劇,受影響公司的比例明顯高於德國平均。儘管情況有所改善,但整體供應仍然非常緊張,警報尚未全面解除。許多半成品仍然稀缺且昂貴,尤其是絕熱材料與鋼材。 切割木材短缺雖有所緩和,但許多木製品不易取得。Ifo專家表示,短缺推升建材價格,特別是在營建施工方面,幾乎每兩家營建公司就有一家計劃進一步提高價格,土木工程公司也計劃提高價格,不過明顯少得多。Leiss另補充,專業技工短缺也令營建業備感憂慮。目前每3家公司便有1家抱怨合適員工難求。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04090004號 代表德國39類不同產業公會發聲之德國工業總會(BDI)主席Siegfried Russwurm近日受訪問時表示,德國為達2045年淨零碳排目標,政府應加速各類建案審核流程,相關重點如次: 1. 德國業將氣候中和目標提前至2045年達成,在達淨零碳排過程中,2030年前須減排65%溫室氣體、2040年則應減排88%(較1990年排放水準相比),Siegfried Russwurm認為對於產業而言,2030年之期限已迫在眉睫,產業界倘不立刻加速執行更多有關氣候保護的計畫與建案,德國減排速度將可能落後國際腳步。 2. BDI爰建議本月大選後新組成的聯邦政府,應立即思考縮短各類建案(包含鐵道、工業廠房、電廠等設施)之審核期間,過去在德國經常發生審核時間較實際建設時間長,係不合理之狀況。同時政府應使能源及環境法規更加明確、減少不確定性,以利企業針對重大投資案進行決策。倘依照過去10年政府審理各類建案之速度,氣候中和目標將遭遇挫敗,為達2030年減排目標,要求產業建構之環境友好設施或交通建設現在即應加速審核及執行,以期相關設施在2030年前即到位運作,對溫室氣體減排做出貢獻。 此外,德國氣候專家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前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亦對未來新組成之聯邦政府做出呼籲,由於建築產業(包含建築、道路、停車位等各項設施)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四分之一,且每噸水泥將製造600公斤二氧化碳,德國政府應思考獎勵建築業及新建物使用替代建材、透過補助加速更換舊建物中使用石化燃料之暖氣設施。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04090002號 根據德國Ifo經濟研究所調查,由於零組件缺料嚴重(尤其是車用晶片),導致2021年8月份德國汽車業經理人信心指數大幅下滑,由7月份之56.4點降至28.8點,這是今年自4月份以來之新低點。 Ifo專家Oliver Falck分析,調查結果反映德國汽車業仍面臨初級產品的供應瓶頸,尤其是車用晶片。由於各種車用半導體短缺,汽車行業無法在暑假後按原訂目標全力恢復生產。 但相比之下,汽車業對未來數月的預期則從前月的6.7點上升到7.1點,雖然升幅不大,但至少表示汽車業對未來幾個月的生產目標仍抱持希望,對於產能的信心指數從24.3點提高到34.8點。此外,德國汽車業者對出口前景也呈現樂觀,指數由8.6點增加到15.1點。 但受訪汽車業經理人對於未來該行業勞動力市場之預期則轉為負值,從正6.2降至負5.0。Falck認為,這表示未來汽車行業對於勞動力並無甚高需求,可能原因不外產業結構轉型、自動化結果導致的人力需求下降。 有關車用晶片短缺問題,根據歐洲央行理事Robert Holzmann的看法,車用半導體缺貨問題應該只是過渡性的暫時現象,渠針對奧地利「標準報」訪問時表示,近期各國對於半導體的投資呈現大幅增加,他甚至擔心,與之前各種產銷失衡的情況近似,「說不定一年之後,我們又要開始擔心是否會有(晶片)供過於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