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8)月26日報導,新冠疫情爆發1年多以來,新冠病毒在密閉空間中經空氣通過氣溶膠傳播之可能性已獲證實。公衛醫療專家一致認為須正視此傳播風險,雖目前尚無具體量化臨界值,但有2項防疫措施可有效降低相關風險,一為口罩(目前法國規定6歲以上學童上課須強制配戴)以限制飛沫噴濺,二為通風,可有助懸浮微粒之消散。 法國媒體引述公衛專家指出,開窗通風簡單可行,但應掌握1日之內重複數次之原則,才能有效通風換氣。法國教育部日前公布新學年開學防疫指引,其中即明確建議每日學生到校前、每節下課或課堂空檔、午餐及清掃等時段均應開窗通風至少15分鐘,且課堂上每小時亦應開窗通風至少5分鐘。隨著開學入秋天氣轉涼後,亦應持續執行。教育部長Jean-Michel Blanquer指出,敞開窗戶通風4~10分鐘可達換氣效果又不致讓室內降溫,可將耗能降至最低;此外,若能在開啟窗戶對角方向開門讓空氣對流,2~4分鐘即可達致室內空氣換新之效果。 為有效監測教室等密閉空間通風情況,可利用二氧化碳偵測器此一簡便工具。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通常為420ppm,人群在密閉且通風不良空間中呼吸釋放二氧化碳,會使濃度增加。專家認為,當濃度高於800ppm時,即應通風換氣,以免含有病毒之氣溶膠過度累積。法國公衛最高委員會(Haut Conseil à la santé publique)專家進一步針對無法戴口罩之室內空間,如餐廳、幼稚園托兒所等場所之參考閾值設為600ppm。 B教育部長呼籲各級學校均應在所有教室配備二氧化碳偵測設施,而購置安裝則由各地方政府負責。法媒指出,品質良好的二氧化碳偵測器市價約為每部70~400歐元,可預期所需預算不容輕忽,因此B部長甚至鼓勵校方可視情況納入課程設計,教導學生自行製作簡便二氧化碳監測器。法國科學界針對利用二氧化碳濃度監測,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風險一節設置projetCO2網站(網址:https://projetco2.fr/),除提供相關文獻報導與採購指南外,亦有宣導教材及勞作教具等參考資料,資訊豐富,或可供我國相關單位參考。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8月2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12/P200號(商情文號:第712號) 商情本文: 全球晶片短缺,不僅大大地影響相關產業的生產情形,更使相關產業的新技術人員也面臨無工風險。利物浦CNC Robotics小型機械加工公司常務董事Philippa Glover表示,該公司已經從可最快可當天交貨模式轉成必須時常關注供應情況。由於無法維持大量生產,便影響其對旗下新技術人員招聘可能必須妥協。此影響更迅速地擴至許多其他領域,從最初影視道具製作商擴展至汽車與國防等部門。 自今年初起供應鏈阻斷問題至今不斷惡化,其中半導體組件供應緊縮,加上全球運輸成本和原料等價格飆升,讓世界各地相關製造業者均難以面臨回溫的需求。而在英國,對服務業造成最大影響的勞力短缺情形,更加劇國內供應鏈困難。除此之外,7月份國內疫情再次升溫,許多勞工因此被迫在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後居家隔離,亦加深人力短缺問題。 整體經濟方面,英國脫歐引發國內在交通運輸部門、餐飲業及食品加工等領域均徵才困難情形,進而再推高物流業成本,已使一些企業縮短營業時間。除麥當勞的奶昔被迫停賣,Greggs連鎖烘焙坊和Nando's連鎖餐廳也暫停銷售部分菜單產品,Tesco大型連鎖超市更警告今年聖誕節恐將出現食品短缺慘狀。 英國工商總會最新調查顯示,製造業者庫存率已處於數十年以來紀錄最低點,零售業和預期銷售額相關之庫存規模也極低。英國Capital Economics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學者Paul Dales指出,短期供應問題應不會影響貨幣政策,但若明年3月許多問題仍未獲緩解,將成為非常令人擔憂的情形;英國Oxford Economics諮詢公司分析師Andrew Goodwin並認為,當前中斷問題僅會對英國GDP成長造成部分影響,因為供應鏈問題主要發生在製造業和食品生產等領域,這些領域在英國經濟中扮演角色則較小。最大的問題在於,勞力短缺情形持續時間,將阻礙經濟成長。 因此,除非政府願意放寬移民規則,否則即使加薪也無法快速解決技術勞力如重型貨車司機短缺等問題,而在餐飲業和其他類似領域的招聘問題,則應可能隨著9月份薪資補貼計畫終止後較快緩解。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8月初仍有多達200萬人列於薪資補貼計畫下。但Investec顧問公司經濟學家Sandra Horsfield表示,英國脫歐導致英國勞力整體萎縮的程度未知,若有證據顯示大量歐盟公民已選擇離開英國,勞力短缺便可能成為永久性問題。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8月2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13/P200號(商情文號:第713號) 商情本文: 英國Hays招聘公司表示,國內就業市場復甦,導致工資上漲,在某些就業領域更出現技術勞力短缺情形。截至6月底的一年中,該公司營業額達創紀錄高點,且在4月至6月期間,營收比去年同期增加39%。另外,由於勞力需求大反彈,使求職者應可對自己的談判薪資籌碼更有信心,特別是已面臨大量技術勞工短缺的領域。Hays招聘公司是富時250指數的中型公司,市值26億英鎊。該公司正在招募更多招聘人員,在33個國家/地區營運。 英國招聘和就業協會(Recruitment & Employment Confederation)7月份已指出,目前國內勞力人口數量已降至1997年以來最低規模。 另一跨國招聘公司Robert Walters於7月份也表示,由於各公司積極招募符合高技能需求的員工,就業市場已出現一場人才搶奪大戰。在英國,貨車司機加薪的議題,尤其令人關注。包括Asda超市、Tesco超市、Arla乳製品公司以及Dixons Carphone電子產品公司等業者,提出1000英鎊或更多的獎金,以吸引貨車司機加入。英國就業市場受到疫情以及英國脫歐影響,造成移民出走,歐盟公民長期以來為國內廉價勞力的主要資源。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電信設備商Ericsson警告,如果美中關係持續目前的緊張情勢,可能造成5G後階段及6G的全球規格會出現分歧。 Ericsson在中國市場的訂單因為瑞典郵政電信局(The Swedish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Authority, PTS)決議瑞典5G禁用中國華為和中興電信設備後,已出現明顯減少趨勢。Ericsson擔心國際情勢兩極化所產生不利於科技發展的影響,雖然對於該企業在目前國際市場的能力仍具信心,但仍憂心全球競爭力缺乏可能反而促使中國科技成為西方國家的強勁競爭對手。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根據瑞典對外貿易投資機構Business Sweden今(2021)年第三季出口經理人指數(Export Managers’ Index, EMI)顯示,瑞典對亞洲市場出口額會出現明顯下滑趨勢。第三季EMI指數為66.1,較前一季減少4.8點,是自2007年以來最低的指數。 Business Sweden分析出口減少的理由包括物流遲緩和運輸貨櫃成本增加。但儘管EMI指數表現不佳,瑞典出口商對於未來盈餘仍持相對樂觀的態度。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8月2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11/P200號(商情文號:第711號) 商情本文: 根據Refinitiv市場分析公司數據,超過40多艘貨船正在中國寧波港等待入港,據稱原因在於疫情因素,該港口更計畫對抵港貨物進行更嚴格的相關檢驗。儘管全球第三繁忙的中國港口已全面重新開放,但學者仍預測全球貨運將持續出現延誤狀況。Procurement at Proxima供應鏈諮詢公司執行副總經理Simon Geale 警告,清關累積造成之延誤問題可能延續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相關價格仍將保持在高點,可服務規模將持續在低點。University of Salford物流管理專家Jonathan Owens尚指出,眉山港口重新開放營運,將造成英國的問題,因當這些船抵英後,將對英國港口產生巨大的壓力。 疫情相關造成之巨大供應鏈壓力,導致海運和空運價格均飆升,此正對經濟造成越來越大的破壞。本周調查才顯示,英國零售業因脫歐後勞力短缺及運輸中斷等因素深陷供應鏈危機,大型零售業者的庫存量已降至1983年以來最低點。在物流業某些情況,貨櫃租用價格已飆升10倍,此則使航運公司利潤成長創紀錄,但已引起多國競爭法監管機構的關注。 整體而言,全球商品貿易似乎趨於穩定,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 Netherlands Bureau for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6月份數據,總成長為0.5%。在德國,供應短缺則也引發緊張情緒,上周德國汽車巨頭Volkswagen公司才因半導體短缺,亦宣布將減少產量。德國經濟成長在第2季僅增加1.6%,落後泛歐元區。由於供應鏈中斷和Delta變種病毒蔓延可能扼殺經濟復甦,德國Ifo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研究中心本月統計之商業景氣指數跌至99.4,為四個月內最低點,低於7月份的100.7值,降幅大於經濟學家預期。
A:資料來源: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 文號: 1104080057號 主管德國勞工及勞動市場供給業務之聯邦勞動局(Bundesagentur für Arbeit)於近日提出警告,由於德國面臨人口年齡老化、出生率低等瓶頸,除非儘速著手增加招募技術移民、取代未來數年即將從勞動市場退休之勞工,否則德國將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綜合駐地媒體資訊,整理相關重點如次: 一、隸屬於社會民主黨(SPD)之聯邦勞動局(Bundesagentur für Arbeit) Detlef Scheele局長表示,德國各行業,不論是護理、氣候技術人員、物流業,甚至於學術界,各領域均面臨缺乏勞動力的問題。由於培訓德國本土基層技能工人、重新培訓失業者、或設法延長工時,無一不是耗時費力,且需要投入巨大的社會成本,目前最能有效解決問題之途徑即為增加移民。鑑於德國即將於9月下旬舉行國會大選,移民議題可能引發政治效應,Scheele局長特別指出,這並非要求德國提供更多難民庇護,而是具有目標性地吸引移民,以填補勞動力市場短缺。 二、人口結構變化致使2021年德國將減少約15萬名適齡勞工(德國法定退休年齡為67歲),且未來幾年遞減情況將更加劇烈。根據勞動局估計,擁有8,300萬人口之德國,每年必須至少吸引40萬技術移民才可能符合勞動市場需求,惟受制於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外國人數量增加約20萬4,000人,為10年以來最小增幅,加劇德國勞動短缺問題。 三、儘管聯邦政府於2020年3月對技術移民法進行修法並簡化移民程序,惟囿於疫情,仍難挽回勞動力下降之頹勢。自由民主黨(FDP)勞工政策發言人Johannes Vogel認為,德國應效法加拿大及紐西蘭等國家,改革移民機制。代表產業之德國工會聯合會(DGB)則呼籲立法機關,應制訂更快、更可靠之全國性標準,允許符合條件之移民、或出於人道主義允許入境之居民,能儘速投入勞動力市場就業。另類選擇黨(AfD)則批評德國聯邦勞動局利用移民降低德國勞工平均工資,過度強調企業利益。 綜上,預判勞動市場議題將在德國國會大選選戰進入倒數一個月階段,帶來更多討論與衝擊。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8月27日引述丹麥衛生部新聞稿, 從 9 月 10 日起,新冠肺炎將不再被視為一種丹麥社區感染疾病,因此許多限制將解除。衛生部長 Magnus Heunicke表示,疫情已得到控制,疫苗接種率創下歷史新高。 因此,在 9 月 10 日起丹麥將可以解除對抗疫情的一些特殊規則。政府已承諾不會超過必要的堅持限制措施時間,但即使現在情況很好,但並沒有走出疫情, 如果疫情再次威脅到社會,政府將毫不猶豫地迅速採取行動。 9 月 1 日起,一些限制即將解除, 包括餐廳和酒吧不再需要出示疫苗護照, 舞廳也將被允許重新開放,但仍有需出示疫苗護照的要求, 自 9 月 10 日起,對舞廳的此項規定即將取消。 9 月 10 日也將成為歷史標誌日。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8月26日報導,財政部部長Wammen在周一提出金融法案之前表示,丹麥經濟不再需要作出積極補助。 根據《2022 年金融法案》,政府將不會提議為企業提供更多的疫情紓困補助資金。 W 部長表示, “明年的金融法將比去年嚴格得多,不再需要對丹麥經濟進行積極補救。但是,仍將確保能夠做出及時的維護以奠定丹麥之長期經濟穩定。 ” 渠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這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去年,我們需要全力以赴,讓丹麥安全度過新冠危機。現在事情進展順利,必須放慢速度,紓困措施現在即將到期,不應延長, 除此之外,政府也將進一步收緊經濟 。 “如果一年半前我被問周一公佈的數字是否可實現,我會說它看起來非常好,但現在必須回到這個現實面 ” 目前不願透露政府究竟會提出什麼建議, 但可預期政府赤字將“顯著縮小”。 渠表示,去年所做的就是在危機爆發時及時給予關懷, 現在處於相反的情況, 經濟正在蓬勃發展。因此,反應必須適合目前所處的情況。 我不認為經濟會走向過熱。但另一方面,現在有一項金融法來收緊政策是非常有意義的。
A:依據奧媒「薩爾斯堡新聞報」(Salzbruger Nachrichten)2021年8月26日報導及奧地利數位經濟部新聞稿,該部與奧國「氣候保護、環境、能源、交通、創新暨科技部」日前聯名發表「奧地利2030人工智慧任務」(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ission Austria 2030,簡稱AIM AT 2030),作為奧國政府未來人工智慧發展策略之指導文件,設定目標及應用領域如后: 一、3大目標: (一)、人工智慧之發展需符合公共利益、國際人權法規、歐洲價值觀以及在歐盟即將推出之「人工智慧法案」法律框架中,以負責任方式進行。 (二)、 奧地利應自我定位為具發展人工智慧優勢,並且為關鍵領域之研究及創新基地。 (三)、 借助於人工智慧之發展及運用,確保奧地利之國際經濟及技術競爭力。 二、AI應用領域: (一)、作為處理氣候變遷之工具。 (二)、應用於能源系統數位化。 (三)、應用於永續/新能源交通工具。 (四)、 應用於農業。 (五)、 應用於航太。 (六)、 應用於城市與能源空間之規劃。 (七)、 應用於材料製造業。 (八)、 應用於營造建築業。 (九)、 應用於醫療保健系統。 (十)、 應用於藝術、媒體及創意產業。 (十一)、應用於教育領域。 AIM AT 2030係奧地利政府發展人工智慧策略框架,除上述目標及應用領域外,較具體措施如下: 一、 奧國政府將建立人工智慧對社會、經濟影響之觀察機制,以及觀察使用人工智慧對就業市場產生之影響,並定期提交相關報告。 二、 為使人工智慧在研發及使用時不損害消費者權益及保護個人隱私,奧國政府將設置個資保護、產品消保、以及人民基本權利保護之「人工智慧監察員」。 三、 在跨部會合作框架下,整合資源建立「人工智慧實驗室」。 四、 設立專門教授人工智慧之特聘教授及相關基金。 五、 培養一定數量之人工智慧博士及博士後研究人才。 六、 自國中一年級開始,將「數位化基礎教育」列為必修課程,且每週上課時數不得低於4小時。 七、 建立國家財務獎勵機制,鼓勵企業與大學研究機構合作交流,開發人工智慧相關產品或服務。 八、 推動強制標示「人工智慧標籤」法規。
A:依據奧地利財政部新聞稿,2021年8月23日至24日德語區-奧地利、德國、瑞士、盧森堡及列支敦斯登5國財長於列國會晤。除討論新冠疫情對國家預算、經濟及勞動市場之影響、各國經濟復甦計畫外,尚針對稅收暨金融政策交換意見,例如:對數位經濟課稅、防止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BEPS)包容性架構之後續規畫及目標、永續金融等。 奧地利財政部長 Gernot Blümel指出,新冠疫情對奧地利財政之負面影響仍在,惟近期首次重回正面走勢,主因為自2021年5月陸續解封以來,對經濟產生正面影響。自2021年上半年財政走勢來看,勞動市場復甦使稅收增加,財政支出及收入分別為505億歐元及375億歐元。目前奧國經濟已復甦並超過危機前水平。依據歐盟統計局資料,奧國經濟成長高於歐盟平均(謹按奧地利2021年第2季GDP較第1季成長4.3%,高於歐盟平均1.9%)。 另B財政部長樂見各國在OECD 就「全球最低稅負」(Global Minimum Taxation, GMT)取得共識。渠認為,展望未來,公司稅是21世紀之重要議題,奧地利不斷主張對國際企業公平課稅,即稅收應取自利潤來源地,爰需採取有效措施來抵制避稅行為。此外,需以激勵措施,強化公司之自有資本,以及監管加密貨幣。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8月26日報導,依據夜間休閒與表演業者聯盟(Federación de Empresarios de Ocio Nocturno y Espectáculos, España de Noche)公布資料,西班牙中央政府及自治區政府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採行之限制措施,對夜間休閒及表演業之營業造成極大衝擊,2021年8月西班牙夜間休閒業及表演業之營業額僅為2019年同期之11.46%;該聯盟表示,迄目前為止,西國政府對該產業提供之中小企業補助款僅占該產業因疫情所造成損失(包括房租支出、維護成本及社會保險費等)之12.5%,爰該產業之雇主及勞工再次動員要求政府提出具體之復甦計畫。 España de Noche發言人Vicente Pizcueta表示,政府採取疫情限制措施時應一併提出經濟補助配套政策,如直接補助款或透過歐盟基金提供援助;目前約有40%夜間休閒表演業者已面臨倒閉,爰政府有必要提供業者租金或其他成本費用之補助。
A:柬埔寨疫苗施打率高將推動提早開放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8月27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政府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為2.5%,明(2022)年將成長4.8%。柬國政府樂觀預期國內經濟成長率,主要來自相信疫苗普及可協助經濟復甦,並認為柬國經濟不像許多東協國家那樣缺少疫苗受到嚴重打擊。 根據路透社疫情追踪器的數據,柬國平均每日感染人數比值低於18%,超過60%的人口已施打疫苗。柬國政府已下令取消宵禁,甚至考慮在年底前向國際遊客開放大門。
A:穆迪預測2021年東南亞的經濟成長將落後於拉丁美洲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8月27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穆迪預測今年東南亞的經濟成長將落後於拉丁美洲。雖然在過去20年,東南亞新興經濟體的表現都優於拉丁美洲的國家,但隨著東南亞各國政府採取措施應對揮之不去的第2波和第3波疫情,他們的領先優勢將在未來幾季下滑。穆迪對東南亞前景大幅下修,卻對拉丁美洲前景改善上調。 東南亞的疫苗接種活動起步較晚,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口接種第1劑疫苗,社交距離等管制措施將持續到今年秋季,恐阻止該地區在今年內的經濟成長。反之,拉美國家不惜一切代價推動重新開放,尤其巴西和墨西哥表現得最為突出,在智利、哥倫比亞和秘魯也發揮作用。 巴西是繼中國和印度之後的第3大新興經濟體,其前景改善也推動新興市場整體前景。拉丁美洲較大經濟體的消費者支出、零售銷售、工業生產與經濟活動近幾個月的表現均好於穆迪的預測。
A:柬埔寨3家電視台合資打造數位電視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商業經濟,2021年8月26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皇家集團旗下的CBS於8月26日與Hang Meas TV 及Bayon TV 簽署合作協議,以聯合創立柬埔寨最大數位電視公司。新成立的數位電視公司將以DVB-T2提供數位電視服務廣播,為柬國民眾帶來廣泛訊息與高度清晰畫質。 Bayon TV集團總裁洪瑪娜表示,很榮幸參與打造數位電視頻道,這將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非常符合柬埔寨在和平與政治穩定的國情下發展。皇家集團總裁陳豐明公爵指出,3家電視公司合資推動柬埔寨在視聽和廣播領域朝向數位化領域,實現柬埔寨「數位經濟轉型」,迎接工業革命4.0。 Hang Meas總裁Ing Chhay Nguon勳爵表示,數位電視將呈現出高品質與超清晰畫質,同時還集合藝術、娛樂、新聞、電影及音樂等眾多節目,並為全國觀眾提供一站式媒體服務。隨著採用最先進的技術,觀眾可透過電視或手機隨時觀看。
A:柬埔寨建築業因疫情衝擊進入停滯期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2021年8月26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柬埔寨國土規劃暨建設部公布的報告,2021年第1季共批准2,235件建築投資案,總投資金額約25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28%。該部表示,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今年第1季建築投資案申請件數、建築面積及投資金額等都出現不同程度衰退。 雖然建築投資案受疫情影響而出現下滑,但該部將繼續加強執行「建築法」以保障所有建築的品質,在符合技術標準的情況下進行施工。期待疫情緩和後,建築業迎來強勁復甦。
A:柬埔寨9種農作物極具出口潛力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商業經濟,2021年8月26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柬埔寨-澳洲農業價值鏈計畫(CAVAC)研究報告指出,柬埔寨9種農產品極具出口國際市場潛力,包括酪梨、辣椒、芝麻、紅薯、扁豆、芒果、腰果、棕櫚糖及香蕉片。報告指出,由於農作物產量與經濟規模等多方面因素,柬埔寨無法與鄰國的農產品競爭,因此主動宣傳與拓展國際市場至關重要。 澳洲駐柬大使康保羅(Pablo Kang)表示,澳洲專注於農業發展,並認識到柬埔寨農業生產力現代化的巨大潛能。澳洲是柬埔寨農業發展的長期合作夥伴,將繼續提供必要支援,協助柬農產品提高產量,改善農業領域的實踐、研究、種植及能力開發等。 上述研究報告關係到柬埔寨對外貿易的趨勢,同時也希望利害關係人主動搭橋,以尋求澳洲、歐洲、東協及中國等高需求之市場。
A:出處:Dutch News, 2021/08/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央行: 荷蘭僅有少數因疫情封鎖增加的儲蓄用於消費 荷蘭新聞報報導,荷蘭中央銀行(DNB)調查指出,荷蘭因新冠病毒大流行封鎖措施,使得荷蘭家庭有更多儲蓄。據DNB調查,荷蘭家庭在2021年第一季較去年同期,增加460多億歐元存款。 調查顯示,其中51%的儲蓄將存在銀行、18%將購買與修繕房屋、7%將貸款與投資。僅有14%,約70億歐元的存款,在一年內會用於消費。其中超過三分之一將用於購買耐久財,如衣服、電子產品、汽車等。DNB表示,由於此類產品大部份係自國外進口,對荷蘭經濟貢獻有限。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08/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Shell獲准進入荷蘭能源消費市場 荷蘭新聞公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石油巨擘Shell已獲得荷蘭消費者和市場管理局 (ACM) 的許可,將直接向荷蘭消費者銷售能源。 Shell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加入荷蘭本就擁擠的能源市場開始營運,目前荷蘭消費市場上已有 61 家電力和天然氣供應商。荷蘭將成為繼英國與德國後,Shell直接向消費者銷售能源的第三個國家。 Shell提供的電力將來自荷蘭的風能和太陽能場,該公司將先在公開市場上購買電力,然後再選定若干荷蘭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客戶亦可向Shell購買天然氣。 目前尚不清楚Shell計劃供應多少綠色能源,但該部門負責人Barbara van Bergh對荷蘭新聞 NOS表示,Shell希望成為重要的參與者,因為該公司希望在能源轉型中發揮主導作用。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 8月27日在全球央行年會表示,美國經濟強勁復甦,勞動就業市場持續成長,再度釋出Fed溫和退場的訊息,Fed未來幾個月可能開始縮減每月1,20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惟Powell主席未宣布具體縮減時機及步調,並強調縮減購債規模與調升利率無涉。 另Powell主席本日重申通膨飆升僅為暫時性,待經濟回復正常,勞動力及原物料等供應鏈短缺問題獲解,通膨將回落2%以下。Powell主席並強調Fed非常謹慎監控通膨發展,倘通膨持續走高成為嚴重問題,Fed必將予以回應,通過加息予以抑制。 目前部分聯準銀行分行總裁(如堪薩斯及聖路易)已開始釋放鷹派言論,認為寬鬆貨幣政策應退場,消減資產收購以及提前升息,部分學者亦表示低利率加上政府高支出,預期通膨將高於聯準會目標且持續到明年,加重消費者支出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