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越南工商部網站,2021年8月24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工商部表示,2021年前7月雖受新冠肺炎影響,越南貨品進出口績效仍佳,惟部分具經濟戰略意義貨品如燃油料、煤炭及稻米等,生產能滿足國內需求,卻大量進口;鋼鐵及肥料等產品,國內需求量大,卻又大量出口,上述不合理現象嚴重造成國內供需及價格失衡。   為穩定市場供需及價格,越南工商部阮鴻延(Nguyen Hong Dien)部長於2021年8月23日發布第10/CT-BCR號有關加強進出口貨品管理公告,俾維護國內生產業者及消費者權益。相關規定如下:   1、要求越南鋼鐵協會、越南鋼鐵總公司,以及越南從事鋼鐵及礦產生產暨出口廠商重新檢討進料與降低生產費用等問題,並採取降低生產成本、提升鋼鐵生產效率、滿足國內需求,以及限制輸出國內需求高的貨品等措施。   2、要求越南能源協會、越南肥料協會、從事煤炭及肥料開採生產暨出口之集團及總公司優先貨品服務國內市場需求,滿足國內生產及需求。   3、要求越南燃油料協會、越南蔗糖協會、越南燃油料集團暨總公司、從事燃油料及蔗糖進出口的進銷商與國內企業合作,優先使用國內貨品而非採購進口產品。   越南工商部並要求該部相關權責單位進行調查與監測,以維護製造業者及消費者之合法利益。

A: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青年日報,2021年8月24日 越南媒體報導,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將於本(2021)年8月24日晚間6時抵達越南河內,並停留至8月26日。H副總統在越南之主要活動包括: 1、8月25日拜會越南武氏映春(Vo Thi Anh Xuan)國家副主席及其他政府高層官員,洽談供應鏈、區域安全及疫情防控等議題;將參加美國駐越南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辦事處開幕典禮;以及與河內市資源環境廳簽署美國大使館新辦事處土地租賃協議儀式。 2、8月26日主持新聞發表會,說明訪問成果及越美全面夥伴關係之未來展望。 3、除上述活動外,亦將會晤越南環保、女權、殘疾、同志權利運動(LGBTQI),以及社會組織等各界代表。 越南與美國雙邊經貿投資關係近年來持續穩定發展。本年前7月雙邊貿易總額達65億美元,美國居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在外人直接投資(FDI)方面,截止2020年,美國排名第11位。美國大型企業對越南投資持續表達濃厚興趣。另,因越南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越美2國持續就醫療領域及防疫工作進行合作,美國已宣布將援助越南2,090萬美元,協助越南對抗嚴峻疫情。

A:依據日本電氣新聞本(110)年8月24日報導,風電設備大廠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刻正檢討與日本電動機械廠商合作製造風力發電機組以供應當地市場。西門子歌美颯過去於中國大陸生產風車供應日本市場,因日本政府要求提高風車零件國產比率,且競爭對手之風電國際大廠皆已與日本當地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故該公司刻正與日本國內約60家公司研商,建立在地風電機組供應鏈,盼藉此擴大商機。 迄今西門子歌美颯風電機組交貨量,全球裝置容量已累計超過1億kW;截至本年8月,日本地區商轉中之西門子歌美颯風電機組裝置容量共計50萬kW。由於日本陸上及離岸風力市場仍具開發潛力,故國際風電機組製造大廠搶攻日本市場。因日本政府於2020年發布之「離岸風電產業願景」(洋上風力発電ビジョン)計畫於2040年前將風車零組件之國產比率提升至60%,西門子歌美颯評估若將風車零組件之國產比率提高,應有助爭取日本風電標案,爰決定加強與日本當地企業之合作關係。風力發電機係由塔架、裝置發電機之機艙(nacelle)及葉片等部位組成。西門子歌美颯規劃將在選定合作夥伴之後,移轉相關零組件製造技術予合作夥伴企業。 西門子歌美颯以外之海外風電大廠亦積極開拓日本市場,美國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ic,GE)業與日本東芝公司(Toshiba)合作於日本國內生產相關零組件。丹麥維特斯公司(Vestas)已與日本三菱重工業合資設立MHI Vestas Japan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三菱重工在業界之人脈拓展日本市場。本次西門子歌美颯強化與日本當地企業合作推動零組件供應鏈在地化,料將使國際大廠角逐日本風電市場之戰況更加白熱化。

A:依據富士電視台網路新聞報導,日本東京奧運、帕運組織委員會宣布加強來日參加帕運的外國運動選手等相關人員之入境管制措施,除滯留日本期間超過14天,仍將限制行動範圍外,亦將增加PCE檢測次數,原本被要求「7天1次」、「4天1次」,分別變更為「4天1次」、「每天」檢測。

A:休士頓媒體報導,特斯拉已向德州公用事業委員會申請直接向消費者出售電力。今年 3 月媒體報導稱,Tesla正在休士頓郊區興建100MW之大型電池存儲設施,可供約 2萬 戶家庭用電。這不是特斯拉首次興建的第一個大型電池組,但卻是該公司首次申請出售電力,這顯示德州的電力零售市場仍然有利可圖。德州之電力零售市場已有近 120 家廠商參與競爭,但Tesla若能結合在電池存儲和再生能源的專業,加上品牌知名度,極可能脫穎而出。

A:據媒體報導,阿根廷Paraná河水位降至異常新低,自 2019年6月水位呈下降趨勢,且將會持續下降。根據官方記錄,現況還未達到最低點,上一次呈現如此低水位是在1944年。阿根廷國家水資源研究所(INA)依據每週預測流域狀況指出,Paraná河最低水位預計將於今年春季呈現。 Paraná水域旱災已持續兩年並持續加劇,帶來的經濟成本僅2021年第一季穀物出口物流成本已超支3億1,500萬美元。此外,還影響能源生產、水稻生產、手工捕魚及飲用水的供應。

A:根據媒體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為協助成員國自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危機中復甦的特別提款權(SDR),於2021年8月23日入帳阿國央行,約為43億5,500萬美元。 然而,9月22日阿根廷政府須償還2018年所取得的備位用貸款(Stand-By)第一筆資本分期付款,將從剛入帳的特別提款權提撥約13億2,670萬美元支付。此外,於12月22日另一個類似的貸款即將到期,再加上11月1日約4億6,500萬美元的利息亦到期。 為此,直到2021年底,除非在12月22日前阿國政府與IMF達成協議,否則將使用23日入帳的43億5,500萬美元支付債款。

A: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雖然現今全球對綠色能源的需求日益提升,惟囿於原物料成本上升、巨型機器運輸成本上漲以及未來政府補助政策之不確定性等因素,爰現階段似並未對風力發電機製造商帶來巨額利潤。 若干主要風力發電機製造商正苦於因應利潤下降的困境,全球最大製造商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及Vestas Wind Systems 已下調對今年下半年的利潤預估,另General Electric Co表示,雖然風力發電機銷量與上期同比增長,惟今年尚未實現盈利。 隨著各國開始積極採行因應氣候變化問題之措施,風力發電需求大幅增加,再生能源較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電力來源更具競爭力,據諮詢及數據公司Wood Mackenzie估計,未來10年全球對風力發電機之需求將為前10年的兩倍,惟風力發電機之製造及運輸面臨巨大挑戰,今年因油價大幅上漲連帶提高運送風力發電機之相關物資及設備所須燃料的成本,鋼、銅、鋁、碳纖維價格等原料價格亦同步上漲,運輸成本飆升三倍,製造商須自行吸收更高的物流成本。風力發電機體型越大,導致運輸過程越複雜,風力發電機僅葉片長度即超過100英呎,預計未來12至18個月風力發電機價格將上漲10%。 另一不利因素為政府對風力發電補助政策仍存變數,美國為綠色能源成長的關鍵市場,拜登政府是否以及將如何延長挹助風能開發的聯邦稅收抵免措施尚不明確,既有的稅收抵免方案將於今年到期,是否延期成為3.5兆美元預算調整法案的一部分尚無定論,爰眾多業者表示將待政策更明確後再規劃訂購風力發電機之新方案。

A:近來Tesla公司的駕駛輔助功能Autopilot系統受到越來越嚴格的審查,公司執行長Elon Musk則積極強化人工智能研究,除運用於優化自動駕駛領域外,亦將運用該公司汽車開發技術創造可執行重複性任務的機器人,機器人Tesla Bot原型機可望於2022年問世,高約5英尺8英寸,重125磅,能舉起150磅重物。 雖然Tesla公司產製的電動汽車數量遠少於傳統汽車廠商的製造量,惟因其技術潛力廣受投資者喜愛,該公司業已躍升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汽車生產商。 人工智能技術為Tesla公司研發更先進的輔助駕駛功能、打造完全自動駕駛汽車之核心,該公司人工智能部門高階主管Andrej Karpathy及其他工程師針對該公司輔助駕駛系統的發展指出,Autopilot依靠AI技術為核心之傳感器來輔助司機操縱車輛之運行、轉向,並與公路上其他車輛保持安全距離等任務。 Elon Musk向來對人工智能領域特別感興趣,對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自動駕駛深具興趣,然亦對人工智能的風險發出警告,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將帶來生存威脅,亦有可能威脅到民眾的就業機會,甚至引發戰爭等危機。 目前企業界對專業人工智能的需求高漲,期望藉由自動化流程來提高效率及拓展新業務,科技產業人工智能職缺需求不斷增加,根據美國計算機行業協會(Computing Technology Industry Association)的數據,今年此類職位招聘比去年同期增加41%

A:名列《财富》世界500大企業(Fortune Global 500)之大型營建工程公司 AECOM宣佈其總部將於本年 10 月份由洛杉磯搬遷至達拉斯,AECOM 在全球擁有 47,000 名員工,2020年的專業服務營收為 132 億美元,10 月 1 日起公司執行長Troy Rudd及部分高階經理人將搬遷至達拉斯及德州其他地點工作,洛杉磯及其他加州據點則將僅保留 2,500 名員工。 德州以較寬鬆的環境法規、較低的生活成本及免課個人所得稅等優勢不斷吸引加州企業外移,AECOM公司發言人表示,達拉斯已成為美國大公司設立總部中心之首選,尤其是在工程暨諮詢領域,成功吸引大量的優秀企業人才。 多家南加州大型公司於過去幾年已紛搬遷至德州,包括Jacobs工程集團、房地產服務CBRE公司、豐田汽車公司及Occidental石油公司等,矽谷亦有大型公司搬遷至德州,包括科技巨頭甲骨文公司(Oracle)公司和惠普(Hewlett)企業。SpaceX 及Tesla公司執行長Elon Eusk去年宣布將其個人基金會搬遷至德州,並表示可能將把Tesla公司總部搬遷至德州或內華達州。 依據UCLA商學院本年6 月發布的季度預測顯示,儘管加州面臨大型公司出走潮,惟厚實的科技產業及白領階級仍將帶動加州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強勁反彈。 今年則亦有若干大型公司宣佈於南加州擴張業務,Lockheed Martin公司甫在Palmdale 園區興建 215,000 平方英呎、可容納450 名員工的製造廠區,該公司自 2018 年以來已在加州創造超過 1,500 個工作機會,另中國大陸科技巨擘騰訊公司於今年6月擴大在洛杉磯的業務,於 Playa Vista 設立一個超過 53,000 平方英呎、可容納 300 名員工的新據點。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8.27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usinessinsider.com.pl, 26.08.2021   波蘭財政部、發展基金和區域政策部長 Tadeusz Kościński 表示,該部正在探索用收入稅(revenue tax)取代企業所得稅(corporate income tax, CIT)的可能性,這項措施將為波蘭企業帶來一場革命。這個構想獲得到企業家和雇主聯盟 (ZPP) 的認可,ZPP建議稅率應取決於經濟活動的類型,對於從事經濟活動的自然人之稅率為 1.5% - 15%,對銀行和金融機構的稅率為0.49%,其他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則為1.49%。這種方案的支持者認為,這種稅收將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因為所有公司都必須繳納,而企業所得稅(CIT)並非如此;其次,它會減輕稅務機關的負擔,稅務機關經常忙於哪些費用可認列,哪些不可以的爭議。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8.27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PULS BIZNESU, 26.08.2021   匈牙利國家銀行於8月24日將利率提高30個基點至1.5%,目前匈牙利的利率是整個歐盟最高的。捷克央行也採取類似的貨幣政策,在6月和8月升息,並可能在9月再次升息。目前,匈牙利和捷克都在推行比波蘭國家銀行 (NBP) 較為緊縮的貨幣政策。然而,儘管波蘭和匈牙利的經濟狀況相差不大,但NBP 並不願效仿其地區同行,因為NBP 總裁Adam Glapiński一再表示,該銀行的政策較接近歐洲央行的政策;即歐洲央行尚無實施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計畫。專家認為,波蘭的利率可能在2022年初才會上調。

A:根據國家統計與普查局 (INEC) 報導,在採礦和木材的推動下,巴拿馬今年上半年的出口較 2020 年同期增長了 108.7%。根據初步數據,1月至6月,巴拿馬商品及服務出口總值共計16億6,49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7.979億美元。 其中銅礦及其精礦銷售額成長共計13億1,820萬美元(+185%),原柚木銷售額 3,430萬美元(+64%),棕櫚油1650萬美元,成長61.6%。對中國出口5億8,150萬美元,成長326.1%;韓國1億8,350萬美元(+236.5%);日本1億7,600萬美元(+486.1%);西班牙1億5,600萬美元(54.5%)、德國1億1,600萬美元(+26.8%)。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超過4%,在疫情中提供經濟動能, INEC主管表示,必須繼續深化出口,尤其著力在服務及創造就業機會的商品。 受疫情影響,巴拿馬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20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分別下降了17.9%和8.5%,而失業率提高一倍達到18.5%。國際組織和風險評級機構估計,2021年巴拿馬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8%至12%。

A:世界銀行(WB)在巴拿馬設立了中美洲暨多明尼加區域辦事處,將進行49個項目,近50億美元投資。 行長Michel Kerf負責領導該區域辦事處,並將有30多位人類發展、可持續發展、經濟政策和運營管理方面專家隨行。 總部將主導世界銀行在該區域之投資項目,包括衛生、教育、社會包容、水和糧食安全、可持續發展、災害風險管理、地方和農業發展等49個。 世界銀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副行長Jaramillo 表示,隨著巴拿馬更多實體存在,將進一步加強與巴拿馬、中美洲和多明尼加的關係,世界銀行將繼續向中美洲國家提供技術和金融諮詢以及全球知識等支援,令其能克服挑戰並能持續及包容性成長,為人民提供經濟繁榮的展望。 世界銀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副總裁計劃會見巴拿馬總統Laurentino Cortizo和財經部長 Héctor Alexander,重申世界銀行承諾繼續支持該國應對疫情和包容性經濟復甦之進程 Jaramillo, Kerf 和國際金融公司(IFC)中美洲區域經理 Sanaa Abouzaid 還將與巴拿馬私部門代表會面,討論如何消除貧困,促進共享繁榮。 世界銀行在巴拿馬的投資組合包括四個項目,總額為4.6億美元,以改善原住民獲得服務的機會,加強社會保護和包容性,並對抗疫情。受疫情影響,巴拿馬的經濟於2020年下滑17.9%,今年第一季度下滑8.5%。世界銀行去年3月預測,該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 9.9%。 

A:根據法媒Les Echos報導,法國高等衛生主管機關(HAS)於本(8)月24日表示贊同衛生部規劃,即自9月起對65歲年長者及慢性病患追加第3劑疫苗,但須與前劑疫苗間隔6個月,且宜與流感疫苗同時注射。現階段一般民眾無需追加疫苗,惟Janssen單劑疫苗似未具有長期功效,應有必要追加疫苗,此節尚待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評估。 法國政府即將開始進行第1波之疫苗追加計畫,對象包括500萬名長照醫護機構80歲以上具染疫高風險之年長者,以及100萬名Janssen疫苗接種者。後續另有1,200萬位65歲以上罹患慢性病民眾等候追加疫苗,且需配合注射間隔時間6個月及10月流感疫苗接種計畫,預計自本月30日開放預約,9月施打。2022年將投入19億歐元於疫苗接種計畫。 針對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日前指出,接種疫苗者感染Delta病毒後,體內之病毒載量與未接種疫苗者相近一節,HAS表示前者病毒載量下降較快,顯示傳播病毒之風險較低。其另引用法國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 Institute)主導之Comcor研究案數據,討論mRNA疫苗對病毒引發症狀之防禦度,結果顯示Alpha病毒為86%、Beta為77%,Delta則為69%(AstraZeneca及Pfizer/Moderna混打為66%)。 另據法媒Le Progrès報導,法國衛生部長Olivier Véran於昨(26)日舉行記者會,針對疫情發展、疫苗接種及健康通行證等議題發布最新消息。重點略以: (一)本年7月已出現第4波疫情,重症住院及死亡者多未接種疫苗,顯見未接種疫苗者面臨較大威脅。 (二)法國海外屬地民眾因擔憂接種疫苗可能致命,而延誤接種進度,並因此染疫死亡,顯見對疫苗的疑心比疫苗本身更加致命。 (三)法國首劑疫苗接種人數已超過4,800萬人,預計9月第1週達到5,000萬人。 (四)健康通行證預計實施至本年11月15日。如疫情於3個月內仍未消失,將可能另立新法以延長實施。 (五)自馬克洪總統於7月宣布防疫新規定迄今,醫護人員接種疫苗比率已大幅上升,僅餘10%未接種首劑疫苗。 (六)自本年9月1日起開放65歲以上或慢性病合併症民眾施打第3劑疫苗(Pfizer或Moderna),人數約計1,800萬人,並與前劑間隔時間應達6個月。 法國因施打疫苗抗疫有成,本年6月中旬每日確診人數降至2,000~3,000人。惟自Delta病毒入侵後,疫情急速惡化。7月下旬迄今,每日確診人數升高至2萬~2.5萬人之間,昨(27)日稍降至1.9萬人。迄本月25日止,法國施打首劑疫苗人數約4,784萬人(占總人口之71.4%),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達4,246萬人(63.4%)。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英國出口部長Graham Stuart接受土耳其國家通訊社Anadolu Agency採訪時表示,兩國政府相信在開發新領域以強化商業合作上有很大潛力,因此雙方將於明(2022)年開展一項更全面性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   土耳其與英國於去(2020)年12月29日簽署FTA,該協定並於本(2021)年1月1日英國脫歐時生效,以確保土英之間更強的雙邊貿易。S部長表示雙方對於該FTA感到滿意,然亦不願止步於此,並決定於明年就更深化的協定展開談判。   S部長指出,兩國貿易在2019年前之過去10年間增加70%,貿易額達到近200億英鎊(約275億美元),雙方相信透過合作可以做得更多,並在未來幾年打造兩國之間繁榮、成功及夥伴關係。   倘未簽署FTA,約75%之土耳其對英國出口將被課徵關稅,造成約24億美元損失,所幸FTA避免該損失發生,並為繼續蓬勃發展的貿易奠定基礎。   S部長讚揚英國商業環境,稱其擁有歐洲最強的新創及科技場景,因此許多重要的土商希望開展或擴大其在英國的業務,渠認為英國係土商實現全球化之獨特基地。   S部長指出,許多領域需要科技的進步以因應氣候變遷、人口老化及移動性等問題,即使在疫情期間,英國的風險資本投資仍增加;兩國可在氣候變遷相關議題上進行更多合作,尤其是潔淨成長技術及電動車等領域。   S部長表示,許多高學歷的土耳其人從事潔淨成長技術及電動車之工程及製造業,英國的專業知識可對土耳其帶來很多幫助,如英國安裝電動車充電的經驗對於伊斯坦堡及其他地區實現氣候目標至關重要,另亦為電動車製造商如土耳其汽車合資集團TOGG創造市場。   TOGG預計於明年推出電動車,S部長表示已參訪該公司並瞭解土耳其在先進工程領域推動很好的工作,渠另與土商Delta V太空科技公司負責人會晤,該公司運用領先世界之混合技術;渠認為當前的生產及未來的科技中有許多領域,透過結合英國的高科技能力及土耳其的企業家精神可帶來進一步的投資。

A:日期:110年8月27日   新州衛生廳 (https://www.nsw.gov.au/covid-19/rules) https://www.nsw.gov.au/media-releases/new-freedoms-for-vaccinated-first-step-on-state-roadmap-out-of-covid     新州繼前天(8/25) 919例確認病例後,昨(8/26)日確診人數更是創下新高,達1,029人, 今(8/27)日確診882個社區感染病例。新州州長Gladys Berejiklian 表示,新州疫苗接種率已突破641多萬劑,在過去24小時內計有5萬1,955人接種疫苗,並強調未來將不再著重零確診數,而將致力於疫苗接種率達到7成至8成以上即逐步解封。新州偏郊地區不准外出之禁令將持續至9月10日,而大雪梨地區、藍山、臥龍崗等熱點疫區封城則將持續至9月30日。   新州州長並宣布,凡接種過兩劑疫苗新州居民將更有自由外出活動權利,自9月13日凌晨12:01分起,居住在新州偏郊及熱點地區外之民眾,允許5人(包含小孩)戶外群聚(如野餐),惟須待在居住範圍5公里內活動。而居住在大雪梨地區及其他熱點疫之民眾,所有成年人已接種二劑疫苗的家庭將能夠在現有封城限制範圍內進行戶外聚會(包括野餐,惟僅限一小時、宵禁時間外並離家 5 公里以內), 原先僅允許外出運動一小時,這也是新州鼓勵民眾盡快施打疫苗將更有活動自由。   新州州長並表示,當70% 全面接種疫苗後,將解除對已接種疫苗的人取消一系列家庭、產業、社區和經濟活動之限制;若全面接種疫苗率達到80% 後, 將進一步放寬對企業、工廠、社區和經濟活動的限制。新州政府並宣布研擬國高中小學學生如何逐步回到學校上課時程,疫區外的中小學可於10月5日回到學校上課,而熱點疫區之學校可望能在10月25日返回學校面授上課,另新州大學學測(HSC)亦將延期至11月9日。

A:日期:110年8月27日   來源:9 NEWS Thousands of truck drivers around Australia to strike for 24 hours this Friday in Toll contract dispute (9news.com.au)     隨著澳洲運輸工人工會 (Transport Workers' Union ,TWU) 與全澳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TOLL之員工合約權益談判破裂,數千名卡車司機將於今(8/27)日罷工。   從周五凌晨開始,全國約 7000 名卡車司機(新南威爾斯州約2500名卡車司機)將開始為時 24 小時罷工行動,這將導致食品、石化燃料和包裹的運送中斷。惟TWU強調,疫苗及基本醫療用品不會中斷。   TWU工會表示,本次罷工係就TOLL公司所提之工作場所協議 (Workplace agreement)提出抗議,認為該協議並未提供平等工作權。TWU新州及昆州執行長 Richard Olsen 表示,TOLL管理階層沒有努力解決合約問題,而TOLL聲明稿則表示,對TWU在疫情嚴峻期間罷工之行動感到失望,該公司總裁Alan Beacham宣稱已同意加薪之提議,致力與員工進一步討論,強調在經歷過去年森林大火及疫情後,公司已做好緊急危機控管機制,並向客戶保證,公司之物流服務將不會中斷。   本次罷工行動恐對澳洲物流運輸供應鍊造成危機,並衝擊對食品及石化燃料之物流供應。TOLL承包之零售商包括 Bunnings、Dan Murphy's、Kmart 和亞馬遜(Amazon)等之物流配送,目前尚不清楚那些部份之物流服務將被暫停。   另受新南威爾斯州疫情嚴峻封城近3個月以來,網路購物業績大幅上漲,民眾多仰賴物流運送包裹,TWU本日罷工無疑是雪上加霜。  

A:日期:110年8月20日   來源:ABC News、能源暨碳減排部部長新聞稿 Australia widely criticised over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ahead of COP26 climate talks - ABC News https://www.minister.industry.gov.au/ministers/taylor/media-releases/projections-confirm-australia-track-meet-and-beat-2030-target   隨著本(2021)年11月將於格拉斯哥(Glasgow)舉辦之全球氣候變遷會議(COP26)即將到來,各會員國如英國、美國等國家已先進行會前視訊會議討論議題,在會議上亦敦促澳大利亞在COP6開會前對氣候變遷議題做出重大因應措施,並祭出碳減排目標承諾。   在格拉斯哥舉行 COP26 會前會中,英國處於領先地位,承諾到 2030 年將碳排放量減少 68%,歐盟承諾減少 55%,美國亦承諾降低碳排 52%, 屆時全球期望將碳排放量減少至少一半左右,惟澳大利亞仍堅持以2015年Tony Abbott前總理所做出的到 2030 年比 2005 年的水平低 26-28%之承諾。而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 UN chief Ban Ki-moon )則表示,若澳大利亞仍以2015年碳排減少26-28%為承諾目標,這將無法達到巴黎協定中(Paris Agreement)的承諾,加上澳大利亞所有的主要貿易夥伴皆已承諾實現淨零碳目標,料將備感壓力。渠並建議,澳大利亞也可透過減少煤炭出口來協助減少對其他國家碳排放的影響。   許多專家預測澳大利亞可能將在11月格拉斯哥COP26會議前宣佈 2030 年中期目標及 2050 年實現淨零目標之承諾,係因COP26 將以碳排承諾為重要討論議題,澳大利亞政府適時必定需做出對碳減排目標承諾之回應。 IPCC 報告中已提醒未來極端氣候恐帶來更嚴重的火災、干旱及洪水預測,加上近日格陵蘭連續豪雨已證明氣候暖化問題日趨嚴重。   另在COP26會議中亦將討論如何籌集資金協助開發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y)減緩氣候暖化及減少碳排之討論。 先前並提議於2020 年募資 1,000 億美元(1,395 億澳元)之全球金融資助目標,用來解決開發中國家碳排問題,但始終尚未達成共識。而澳大利亞所支持的全球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澳洲曾擔任主席主導角色),該基金旨在籌集資金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惟在川普上台後,澳洲總理莫里森跟隨美國自該基金中撤出,但對外宣稱將透過其他管道繼續實現對氣候融資的承諾。 而拜登新政府上任後已重新加入該基金,使澳洲成為已開發國家唯一缺席者。   澳大利亞總理Scott Morrison 一直強調發展碳排技術,而不是以碳稅作為應對氣候變遷方法,澳洲聯邦政府並規劃了技術投資路線圖(Technology Investment Roadmap)指標,將撥款180 億澳元於五個優先領域:氫(hydrogen)、碳捕獲及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土壤碳(soil carbon)、能源儲存選項(energy storage options)以及「低碳(low-carbon)」鋼和鋁的生產。該倡議確實得到了國際支持,承認這些領域的技術突破可以幫助已開發國家(Developed Country)和開發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y)於未來降低碳排放量。美國、英國和其他COP26會員國家期望澳大利亞能承諾實現目標和時間表,是否能有效於未來10年內完成研發突破上述5種技術並實踐於產業以有效達到碳減排目標仍備受討論, 若未能達到, 聯邦政府勢必被迫尋找其他碳減排方法。   隨著聯邦選舉即將到來,氣候變遷成為各黨急需優先處理之議題,工黨領袖 Anthony Albanese 已承諾到 2050 年實現淨零目標,另影子氣候變遷暨能源閣揆 Chris Bowen 亦承認需要更強有力的短期 減排目標。 目前工黨的核心能源政策是 200 億澳元的 Rewire the Nation 計劃,該計劃將致力於全澳能源傳輸網絡基礎建設上,並透過各地區及偏郊地區風能、太陽能及水力發電的增長,及屋頂太陽能提供電網供電的增長來達到綠能目標。   澳洲聯邦能源 暨碳減排部(Energy and Emissions Reduction)部長Angus Taylor表示,在2020 年所公布的碳排預測報告顯示,2030 年澳大利亞有望實現並超越其 2030 年巴黎目標,多出 4.03 億噸碳排。預測並證實,澳大利亞使用碳減排高科技技術而非稅收的方法將持續降低排放量。另若以過去兩年中碳減排目標來估算,澳大利亞於 2030 年的碳減排放量目標可望增加至 6.39 億噸(佔排放預估值的 13.2%),等同讓澳大利亞 1,470 萬輛汽車全部停駛15 年。而聯邦政府已投入超過 53 億澳元於碳減排技術開發,其中包含一項 19 億澳元的低碳技術投資計劃,以減少排放、創造就業機會、減少家庭成本並提高可持續性能源供應的可靠性。   T部長並表示,澳大利亞採用全球領先的再生能源亦在降低碳排放,聯邦政府投資 10 億澳元於電網可靠性基金(Grid Reliability Fund)政策,確保澳大利亞人民能夠使用新能源技術。若按人均計算,澳大利亞所規劃部署的再生能源的速度將比歐洲四大經濟體——德國、英國、法國及義大利再生能源的總和快 25%,比全球平均水平快 10 倍。在技術投資路線圖規劃下,澳大利亞預計將比其 2030 年的目標高出 1.45 億噸碳排目標。    另澳大利亞國家溫室氣體清單( Australia’s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季度數據顯示,2020 年 6 月數據已證實比 2020 年原設定目標高出 4.59 億噸減排目標。 

A:依據奧媒「信使報」(Kurier)2021年8月27日報導,新冠疫情對奧國多數零售業者造成嚴重衝擊,惟超市係少數仍可開放營業者,使超商連鎖業績不減反增。2021上半年整體業績較疫情前之2019年同期成長13%。雖然所有超市連鎖業營收皆成長,惟各家市占版圖卻有消長。 根據奧地利市調公司Nielsen公布最新市場分析報告,2021年上半年,奧國超市連鎖業最大贏家係Spar集團(旗下含Spar、Eurospar、Interspar 3品牌連鎖店),市占率自2019上半年之33%成長至35.6%,市場地位自排行第2晉升至龍頭。原市場龍頭REWE集團(旗下有Adeg、Billa、Billa Plus及Penny等品牌連鎖超商)2021下半年市場占有率34.1%退居第2(2019上半年市占率34%)。最大輸家應屬「折扣超市」(Discount Supermarket)Hofer及Lidl,兩家集團市占率自2019上半年之26%跌至2021上半年僅剩23.5%。 Nielsen公司認為,奧國折扣超市Hofer及Lidl在新冠疫情期間市占率滑落,主要原因係其賣場大多空間較小,動線規劃不善,平時即容易出現擁擠現象,而疫情期間顧客因社交距離安全考量,流失至其他品牌超市。而Spar集團則因產品減價行動搭配得宜,且賣場較寬敞,因此拉走不少其他超市集團之常客。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