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發佈之新聞稿指出,因受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以及各國採取封鎖邊境和限制旅遊等防疫措施,導致機場營業額減少。本年上半年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較,虧損4,510萬瑞郎。另該機場的總營業額約2.64億瑞郎,與去年同期相比較,減少15.1%,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則大幅減少55.2%。 在2021年上半年蘇黎士機場旅客人數共計減少60.5%,約為210萬人次。載客航班架次為4萬1,123航班,減少31.9%;貨運流量則為18萬788公噸貨物,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25.1%。 資料來源: 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 日期: 2021年8月24日
A:依據瑞士機械、電子與金屬產業公會(Swissmem)發布之新聞稿,2021年上半年該公會會員的新訂單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成長24.4%,營業額成長9.3%,另瑞士機械、電子與金屬產業的貨品出口金額為334億瑞郎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成長15.6%;在主要出口市場中,對歐盟國家成長21%為最多,美國出口成長12.1%,亞洲地區成長8.4%。在產品方面,金屬產品增加25.2%,精密儀器產品成長13.8%,電子及電機產品增加12%,機械產品則增加10.5%。該公會表示新訂單的增加對瑞士工廠的產能利用率產生影響, 2021年第二季的產能利用率為85.6%,成長趨勢還在持續增加,本年7月份的產能利用率為87.2%,高於長期平均值的86.1%。該公會理事長Mr. Stefan Brupbacher表示該產業的採購經理指數(PMI)在全球皆大幅成長,該公會約53%的會員公司預計在下半年來自國外的訂單業績及產品銷售將進一步增加。 資料來源: 瑞士機械、電子與金屬產業公會(Swissmem) 日期: 2021年8月24日
A: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中小型工業對於電力批發市場(MEM) 價格調整表示,由於工廠電費上漲將導致盈利萎縮及競爭力下降。雖電力價格調整在2021年上半年已陸續進行,但最終價格與年初相較已翻倍調漲。阿國政府目前正與相關業者協商,共同尋找替代方案以避免中小企業受到影響。 阿根廷全國工業總會(UIA)表示,中小企業的電價上漲幅度太大,此次調價將對整體經濟產生嚴重影響。企業面對此調漲必須犧牲盈利,或被迫將成本的上升轉嫁至產品價格上。
A: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2021年7月躉售物價上漲指數為2.2%,為連續第3 個月上漲指數呈現放緩,並為自2020年5月以來最低上漲率。儘管上漲趨勢仍然存在,但與2月的6.1%及4月的4.8%相較,漲幅相對較小。 阿國政府採取之凍結電費上漲及官方美元匯率措施,為減緩成本的主要關鍵,同時減輕物價上漲的壓力。2021年7月電費僅調漲1%,而進口產品成長1.6%,降低整體批發商調漲的影響。
A:法媒新工廠(L’Usine Nouvelle)本(8)月23日報導,自本(2021)年初以來,全球各產業類別併購投資風潮興起,包括法國汽車零配件供應商Faurecia併購德商Hella、美國國防集團Cobham併購英商Ultra Electronics,以及美國藥品批發公司AmerisourceBergen規劃本年收購walgreens boots alliance的藥品銷售部門等重要投資案。 根據國際金融資訊專業服務機構Refinitiv統計,本年1月至7月全球併購投資案件總額達到3.3兆美元,達1980年以來之最高點;在案件數方面亦超過3萬3千件,創下歷史新高。 以國家別分析,單是本年7月份,美商併購金額達2,640億美元,名列1980年以來單月之第5名;英國在本年1月至7月廠商出售企業金額為1,980億美元,創下14年以來之新高峰。至於法國,同期間併購投資活動則創7年來之高點,共計1,200個公司被收購。 以產業別分析,科技產業之併購活動最為活絡,本年1月至7月達7,650億美元,相較於2000年同期相當於雙倍成長。Refinitiv表示,以上統計數據可觀察全球併購投資與疫情發展有一定程度之關聯性,尤其生技醫藥領域受到全球投資人矚目。 總的來說,受到產業內整併趨勢及低利率帶來之資本流動性影響,全球併購投資活動相當熱絡,銀行及投資人亦準備好以融資方式支持企業營運活動,如法商Faurecia併購德商Hella係透過融資方式進行。產業專家另指出,企業股票市值上漲亦產生正面影響,並提高了併購活動之交易總值。在資本投資方面,私募基金占本年初以來20%之併購投資,主要因私募基金資金充裕,隨時可投資新標的,且相當受投資人青睞。 另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歐洲、中東及非洲投資融資部門副總裁Sophie Javary指出,英鎊匯率相對低檔為吸引投資人之一大誘因,以科技產業最受矚目,統計指出英國的併購投資活動中科技產業佔30%,相較上(2020)年5%比重,成長幅度顯著。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8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01/P200號(商情文號:第701號) 商情本文: 美國Shannon LNG公司預計近幾日內,將向愛爾蘭An Bord Pleanála準司法機構提出申請,以在愛爾蘭Kerry郡興建價值6.5億歐元的液化天然氣工廠和發電站,雖此前法院才駁回該公司在Shannon Estuary同一地點的液化天然氣工廠興建投標。 愛爾蘭電力需求正在上升,但數家發電廠則面臨關閉風波。愛爾蘭可能將在2020年代末必須通過管道從蘇格蘭進口90%的天然氣。國有愛爾蘭天然氣網公司(Gas Networks Ireland)等均表示,愛爾蘭需要燃料的替代來源,如液化天然氣工廠。然而,愛爾蘭環境部長 Eamon Ryan去(2020)年5月表示,在能源需求審查結果於今(2021)年出爐前,不適合進行興建液化天然氣站的計畫。 Shannon LNG 公司表示,其工程計劃將解決愛爾蘭發電不足的問題,並確保該國天然氣供應。正式營運後,第一階段開發將創造70個就業機會,三年建設期內平均增加270個營造領域就業機會,該站的總體規劃包括多至八個數據中心,數據中心估計可提供額外400個工作機會。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8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699/P200號(商情文號:第699號) 商情本文: 美國General Motors汽車上週宣布,因其Chevrolet Bolt電動車裝載的LG瑕疵電池可能引發起火風險之疑慮,將召回約7萬3000輛Chevrolet Bolt車。General Motors汽車則在2020年11月時便有首次召回Chevrolet Bolt電動車之舉,美國General Motors汽車將其電動車起火事件,歸咎於LG供應的電池。General Motors汽車表示,目前已知五起起火事件,車主應將電動車暫時停於戶外。今年7月,General Motors汽車才又召回相關電動車,並指出將花費8億美元以更換電池,同時將向LG求償。General Motors汽車最新召回事件,包括停止新銷售,可能使之損失10億美元。 伯明罕大學汽車業專家David Bailey表示,美國General Motors汽車在一年內已第三次召回旗下電動車,諸如此類召回行動,無疑將影響消費者對電動車的看法。電動車電池實為新技術,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電動車電池起火情況實為少見,僅因電動車極受外界關注。傳統內燃機汽車也常出現問題,只是並不常見,但許多汽車在生命週期中,均曾因某些問題而被召回。 在荷蘭,上週也發生Volkswagen汽車的ID.3電動車在充電時起火,此為Volkswagen汽車電動車款首次涉及電動車相關事故,Volkswagen汽車尚在調查起火原因。Volkswagen汽車的ID.3和ID.4型號為歐盟境內最暢銷的兩款電動車,而Volkswagen汽車也正從LG集團採購電動車電池,直到其電池廠完工。 Tesla電動車為世界上最暢銷的電動車品牌,也使用LG科技,旗下車款去年亦發生電池起火事件。Tesla電動車則發布報告,稱傳統汽車實比電動車更易發生起火問題,其引用之美國數據顯示,Tesla電動車每行駛2.05億哩發生一場火災,但內燃機汽車每行駛1900萬哩便有一次火災。英國政府將從2030年起,禁止國內銷售新的汽柴油車,但各界擔心電動車轉型必要之充電設備成本,以及駕駛對電動車的里程等問題。
A:參考資料: 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8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00/P200號(商情文號:第700號) 商情本文: 英國各地超市普遍出現貨架空無一物的現象,起因為貨車司機人力短缺之故。支持留歐者歸咎於脫歐造成司機人力短缺,然而貨車司機勞動市場的問題其實在脫歐前就已經存在。英國法律規定重型貨車司機每天工作時間上限為9個小時,現在因為人力不足,延長到10個小時。 貨車司機工作超時與低薪的問題存在已久,雖有法律規定工時上限,但司機平均一天離家工作12到15個小時,且勞方完全沒有與資方談判薪水的能力。2012年英國貨車司機每小時平均薪水比起超市收銀員高出51%,到了2020年卻降到27%。過去五年以來,貨車司機薪水明顯被壓低,2015年貨車司機每小時平均薪水提高10%,來到每小時11.8英鎊,但是其他行業的平均漲幅為16%。 貨車司機平均年齡也逐漸提高。2000年貨車司機年齡平均分布在45歲上下,然而如今45歲以上的司機佔62%。在疫情爆發之前,平均每年有2到4萬名司機通過貨車駕駛測驗,加入這個行業,然而疫情之故取消了考試,沒有新進的司機,很多原本的司機也離開了這個勞動條件不佳的工作。貨車司機人力不足的問題不僅限於英國,在歐陸,許多企業派遣司機到西歐國家工作,卻支付東歐國家薪資水平的酬勞。 英國原本有個法規漏洞,允許貨車司機成立私人公司以避稅,但是今年政府取消了這個法規,這也驅使更多司機離開這個行業。英國工會團結聯盟 (Unite the Union)代表Adrian Jones表示,他們希望參照荷蘭的作法,讓勞工團體與雇主制定協同合約,設定薪資標準底限與規範工作環境條件。荷蘭工會FNV的Edwin Atema指出,這個協同合約已經成為法律,授權在荷蘭的運輸業者得以依法拒絕客戶無下限地殺價。 但是有些雇主傾向提供短期的解套方式。例如英國超市業者Tesco提供司機1000鎊的獎金與超過六個月的額外津貼。但是這些額外的補助可由Tesco隨時取消。英國超市的空貨架反應出貨車司機勞力市場的結構問題,不是脫歐造成的,也不只發生在英國。
A: 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8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698/P200號(商情文號:第698號) 商情本文: 英國商業、能源及產業策略部宣布,原訂進入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的產品必須在2021年年底前採用新的英國合格評定認證(UKCA),此實施日將延長至2023年1月1日,而製造醫療器材的公司全採用新認證的期限更延至2023年7月1日。 企業為獲英國合格評定標誌,其產品必須通過英國授權機構驗證,此則將可能導致重要組件申請被積累延誤。因此,汽車製造商、電梯製造商和營造業供應集團等貿易機構不斷呼籲政府,國內企業尚無能力應付此大量需求,且歐盟供應商大多尚未準備取得英國合格評定,以向英國市場供應商品,這可能增加英國供應鏈嚴重短缺風險,如僅供應少量商品或零件的歐盟業者,將不願意為此承擔英國合格評定額外費用。英國合格評定適用於製造組裝零件以及原組件等,將進一步增加制度複雜性。貿易機構已與政府合作,以簡化將現有歐盟CE安全評定標誌轉移至英國新認證制度的過程。 電梯和手扶梯製造業協會(Lift and Escalator Industry Association)常務董事Nick Mellor表示,延長採用英國合格評定實施日為必要措施,以使認證機構能夠處理需要重新認證之數千種設計和零件。英國商會貿易政策負責人William Bain也歡迎延期措施,但仍呼籲政府積極進行磋商,因即使延長實施日,如汽車業涉及複雜供應鏈的業者仍將面臨大量額外成本,此將對英國企業造成越來越大的成本壓力。 另外,智庫歐洲改革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高級研究員Sam Lowe則認為,由於英國大多領域的新制不太可能背離歐盟商品規則,因此繼續允許銷售附有歐盟CE安全評定認證商品應也不為過。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04080046號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de)周二(8/24)公布最新統計,2021年第2季德國經濟再次出現成長,與上一季度相比,經濟產出增加約1.6%,超過預期,主要原因應與民眾消費需求升高有關。但另一方面,政府債務亦同步增加。 根據聯邦統計局資料,2021年第2季(4月至6月),德國國內生產總值較第1季增加1.6%。而本年第1季度,德國經濟較2020年第1季則衰退約2.0%。第2季度經濟成長主要由家戶支出提供動力,平均民眾花費比2020年同期增加3.2%。 在對外貿易方面,2021年第2季德國出口僅成長0.5%,低於進口增幅2.1%。 2021年第2季政府支出增加約1.8%,政府的預算赤字也持續擴大。截至2021年上半年之累計,中央、各邦、地方及社會保障部門總支出,較之於總收入,赤字達到809億歐元,財政赤字約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4.7%。 統計局指出,自兩德統一以來,並據1991年以後的統計數字觀察,政府赤字僅在1995年上半年高於本期,但當時係因將兩德統一之信託債務赤字(Treuhandschulden)納入國家預算,以至於出現重大赤字。而本期政府支出增加6.9%,總額達到8,792億歐元,則是政府為因應新冠疫情提供相關的紓困措施所致。與此同時,本期財政收入(稅收等收入)僅增加3.1%,達到7,983億歐元。 德國央行預估,2021年全年政府赤字可能超過GDP之5%,預計在2022年可望出現顯著下降,但先決條件是,屆時經濟復甦可以繼續,而與新冠病毒相關的開支(例如國家過渡性援助)告一段落。 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及長達數月的各項管制措施影響,目前德國多數企業正逐步恢復正常營運。儘管接單情況良好,但因重要原材料的供應瓶頸及成本上升等因素,許多企業仍面臨諸多嚴峻考驗。 雖然德國央行預期,2021年夏季的經濟增長可能會比春季表現更好。但經濟成長是否能在夏季或秋季之前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還有待觀察。德國央行專家將Delta變種病毒是否擴散及疫苗接種趨勢能否維持,視為未來經濟成長的兩大風險變數。如果情況未能維持,未來恐難保再次採取更嚴格的管制措施,如此經濟成長的動能將無法延續。
A:依據瑞士資訊(swissinfo.ch)8月23日新聞報導,瑞士Avrios公司入選世界經濟論壇(WEF)2021年公布之百大技術先鋒企業(Technology Pioneers)。此前曾被世界經濟論壇選入百大技術先鋒企業之公司包含Airbnb、Google、Spotify以及Twitter等知名企業。 Avrios公司為2015年成立之新創公司,至今籌得約3,000萬瑞郎融資,主要投資者為Lakestar及Swisscom Ventures等瑞士企業。Avrios為客戶開發數位自動化車隊管理(fleet data management)軟體,並為客戶估算車隊現有服務以及其他方案之成本(例如用電動汽車取代汽柴油車),以協助客戶做出管理決策。 其數位行銷方式為線上免費提供簡化版軟體,以幫助潛在新客戶瞭解並使用其產品,若客戶需升級完整版軟體,則每月需為每輛車支付約10歐元費用。針對擁有大型車隊的客戶,該公司另提供客製化跨平台訊息整合系統,例如將其軟體資料與SAP系統共享。 Avrios公司目前業務範圍涵蓋德國、奧地利、瑞士以及義大利,因看好歐洲發展電動車之商機,計畫於2022年年底前拓展2個新的歐洲市場。該公司未來10年的目標係成為歐洲數位化車隊管理之領航者。為實現此目標,Avrios將致力擴張歐洲業務版圖且擴大附加服務。 資料來源:瑞士資訊(swissinfo.ch) 日期:2021年8月23日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中央銀行(CBJ)於本(110)年8月18日表示,約旦2021年上半年的旅遊收入4.414億約幣(6.2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之7.84億約幣(11.07億美元)相比,下降44.8%。在COVID-19大流行爆發之前,2019年上半年之旅遊收入總計為19億約幣(26.83億美元)。另2021年1月至6月期間,約旦人旅行支出為1.901億約幣(2.68億美元),亦較2020年同期下降4%。 另依據約旦中央銀行據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約旦僑外匯款11.74億約幣(16.58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0.2% 。 其中僅本年6月份之僑外匯款1.947億約幣(2.75億美元),較2020年6月增加2%。
A:西班牙ABC日報本(2021)年8月23日報導,全球原物料短缺、半導體(晶片)不足、航運交通雍塞及新冠肺炎(COVID-19) Delta(印度)變種病毒疫情持續蔓延等,造成國際產品運輸延宕。其中,中國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約12億噸)為全球第3大港口,日前因爆發疫情,塞港問題更加嚴重,使貨櫃運輸價格增加5倍。西國各大產業公協會均表示,西國境內之汽車、電子產品、玩具、時尚服飾、鞋類及工業零組件等供應已出現短缺,恐將影響西國消費者;而隨著庫存即將耗盡,歐洲及美國之通貨膨脹率亦將大幅上升。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表示,日前臺灣爆發之新冠肺炎疫情將可能增長產品供應短缺問題,儘管臺灣之代工生產大部分已為自動化,並非勞力密集,惟疫情將可能影響技術供應鏈等產品之物流。安盛投資管理(AXA Investment Managers)核心投資部(Core Investments)總裁Chris Iggo則表示,近幾個月來,美國資訊產品未出貨訂單已累積至最高點,而庫存已降至低點,如今要購買筆記型電腦或電腦螢幕顯示器等已相當困難。 西班牙紡織、零配件及皮件貿易協會(Asociación Nacional del Comercio Textil, Complementos y Piel, Acotex)理事長Eduardo Zamácola表示,亞洲港口塞港問題造成產品交貨延遲,爰許多訂單透過空運運送,運輸成本大幅增加。西班牙國際工業企業協會(Asociación española de las empresas industriales internacionalizadas, Amec)則預估,原物料供應短缺問題將於2021年秋季至年底達到高峰,而令人擔憂之原物料產品則包括銅、鋁、線軸及半導體等。 另據西班牙汽車供應商協會(Asociación española de Proveedor de Automoción, Sernauto)稱,2021年1月至5月,由於車用晶片短缺,西班牙有23萬1,679輛汽車因此停產,日前斯泰蘭蒂斯汽車(Stellantis)及喜悅汽車(Seat)工廠亦被迫宣布停工。英國IHS Markits商業資訊諮詢公司則預測2021年全年全球因晶片短少而停產之汽車將高達700萬輛。 西班牙玩具業者亦表示,產品運輸之延遲恐將影響2021年聖誕節玩具之供應。西班牙消費者與用戶組織(Organización de Consumidores y Usuarios, OCU)則憂心表示,未來產品價格勢必上漲而影響消費者之購買力,惟價格上漲之幅度及時間長短則仍有待觀察。
A: 據日本NHK新聞本(8)月24日報導稱,由於全球半導體產品持續供應不足狀況,日本半導體廠商陸相繼擴大投資優勢的領域,以搶攻半導體市場。例如Sony集團預定在2023年度結束前,總計將投資7,000億日圓資金,發展半導體業務部門;該公司擅長研發製造智慧手機用之圖像傳感器等半導體元器件,未來規劃在九州長崎縣工廠產製。 此外,三菱電機公司旗下所屬之新半導體工廠,亦預定在本(2021)年11月開始投產,主要聚焦在可將電能高效率轉化為動能之功率半導體產品。另,日商鎧俠株式會社(KIOXIA Corporation)是記憶體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目前也正計劃投資興建新工廠,鎖定在日本東北岩手縣籌措工廠用地。
A:法媒Les Echos本(8)月20日刊載法國科學研究院、技術研究院及國家醫藥研究院等知名研究機構院士、國家藥物研究院榮譽院長、Paris-Saclay大學生物藥學榮譽教授及BipAlliance生技公司聯合創立人Patrick Couvreur之文章,渠分析法國製藥產業暫居落後之原因,並提出建言,認為其未來有潛力可望再創榮景。 上述文章評論重點略以: (一)法國長期以來為全球醫療研究及創新藥物開發大國,孕育Sanofi、Pierre Fabre、Rhône-Poulenc、Roussel等知名藥廠,惟近年該產業發展持續走下坡,市場占比於10年間不斷下降。美、德、英、中等國紛紛成功研發新冠疫苗,法國之研發進度卻大幅落後,即為例證。 (二)美、德藥廠Pfizer/BioNTech及Moderna於短短1年內成功運用mRNA技術開發新冠疫苗,此技術係歷經數十年來之基礎研究、臨床試驗與開發技術所誕生。mRNA技術研究最初係為運用於腫瘤學,2019年首項RNA奈米藥物Patisiran問世。此後,研究人員進一步嘗試將RNA封裝於脂質奈米顆粒(nanoparticules lipidiques),使不穩定之活性成分完整保存於疫苗中。 (三)法國自1960年代即致力於研究mRNA封裝及於標靶藥物治療之應用,本次卻未能運用於新冠疫苗,主要係因新藥進入開發階段至上市之過程耗時且昂貴(註:據悉需時至少10年及新臺幣上百億資金),又稱「死亡之谷」。法國經濟環境與財政措施對製藥業的發展一向缺乏有力誘因,加上民意對該產業的敵意(按應指造成環境汙染),不利新創公司募集資金,使前述新藥開發階段更為困難。由於願意投入巨資冒險進行生技藥品創新的風險投資者,已變得越來越稀少,因此資金不夠雄厚的青澀業者被迫至國外尋求投資,但最後僅有極少數能存活。 (四)度過難關之方式在於倚賴產業聚落(cluster),結合高水準之學術研究、新創企業及大型藥廠之支持,鼓勵破壞性基礎研究及突破性應用研究之延續性,促進創新技術之生成。另一方面,國家應減少繁瑣之行政程序,避免研究者花費大量時間撰擬書面報告,卻只為申請金額甚小之補助經費;並資助現有生產基地之現代化升級,以綠色化學(chimie verte)為主軸,重新定位製藥與精密化工產業,以更具競爭力之創新方式營運。 (五)另建議自小學起即加強推廣科學教育,使國人瞭解新藥開發方式與過程,對藥物研發新技術建立信心。良好的起步將有益於法國製藥產業逐步恢復榮光。 法國推動製藥產業回流,藥品委託研發及生產代工產業(CDMO)之供應鏈發展已趨成熟,具高度專業及彈性,可因應大藥廠或實驗室之需求隨時調整,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因此,藥廠或學研界能集中能量於研發高科技新藥,借重代工廠之專業設備與服務降低開發成本,此分工模式將使更多新藥成功問世。
A:出處:Dutch News, 2021/08/2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預計2021年荷蘭經濟將成長近 4%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中央計劃局(CPB)於 8 月份的報告指出,預計 2021 年荷蘭經濟成長率將近 4%,比先前預估之 2.2% 高出近一倍。 同樣,CPB先前曾預測失業率將飆升至 10%的情況亦未發生,荷蘭中央統計局(CBS)7月份失業率數據僅為3.1%,原因是購物、外出用餐與渡假人數增多,夏季經濟出現反彈。 儘管整體經濟將迅速復甦,但新冠病毒的存在仍為一個重要因素,由於不確定性、疫情限制措施或需求的變化,有些業別仍將持續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 CPB的預測將成為荷蘭 2022 年政府預算的基礎,該機構亦認為,更多僅靠政府新冠病毒紓困維持生計的公司將很快倒閉。一位發言人向 Dutch News證實,CPB 認為如此將對經濟有利,因為可釋放勞動力,以緩解吃緊的就業市場。 預計倘荷蘭政府於本年第四季停止各種疫情紓困措施,2022年政府預算赤字將由先前預計之 5.3%降至 1.8%。
A:依據媒體MSN News報導指出隨著歐盟GDPR規範正式實施趨勢顯示企業向外部諮詢需求增高以遵守相關規定。德國資料保護協會會長Thomas Spaeing表示企業為符合歐盟GDPR規範,相關領域之諮詢顧問需求大幅增加,越來越多企業求助於外部諮詢協助以避免營運時發生違規行為。 依據德國律師協會成員 Niko Härting估計德國企業為製作依照歐盟GDPR規範必要之資料保護聲明在律師費用上花費約3.75億歐元,此費用尚不包括後續新增加之諮詢費用。 德國資料保護協會會長Thomas Spaeing指出隨著企業之商業模式和業務流程走向數位化,當企業每使用一個新的營運工具時皆須檢視該工具是否符合歐盟GDPR規範此亦導致企業對GDPR規範相關領域之諮詢需求持續增加。 惟德國資料保護協會會長Thomas Spaeing亦提醒企業應謹慎選擇諮詢顧問,Spaeing會長表示部分缺乏經驗之顧問通過短時間培訓課程即進入諮詢業,在此情況下可能會在較複雜之案件上提供不完整或不正確之建議。另一方面由於要求門檻較高市場上優秀的顧問不易取得,顧問除了需具備專業法律知識外亦需要瞭解資訊基礎知識和業務流程,法律專業律師若完全不瞭解資訊基礎知識及業務流程在諮詢過程中將可能提供錯誤見解,對此Spaeing會長建議可建立顧問認證制度以確保顧問之品質並保障企業。
A: 據由日本電商企業等組成之日本通訊銷售協會(Japan Communication Sales Association)於本(8)月23日公布統計數據,去(2020)年度日本電商銷售額預估10兆6,300億日圓,較上年度大幅成長20.1%,並首次突破10兆日圓大關;主要係因新冠疫情擴大蔓延民眾防疫避免外出,間接帶動電商交易快速增長。 日本去(2020)年度電商銷售總額,雖尚未能超過全國超市的銷售額(約13兆日圓),惟其市場規模發展已可與日本便利超商企業相互匹敵;因新冠疫情配合政府因應對策,民眾居家時間變得充足,因此上網採購服飾、日用品及化妝品等更加普及,另外家電、家具及食品等亦受到消費者上網採購的青睞。
A:繼與泰國中央銀行結盟後,馬來西亞中央銀行(BNM)刻正與印尼中央銀行(Bank Indonesia)洽商推出跨境二維碼(QR)支付系統 ,以打造雙通的跨境QR支付系統。 馬國央行於本(2021)年6月宣布和泰國中央銀行(BOT)合作,將分三個階段實施在馬、泰兩國推出跨境QR支付鏈接,讓二國消費者和商家可透過QR碼實時進行跨境支付活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傢俱總會總秘書長劉建祥表示,馬國政府頃宣布屬於非必需領域的製造業和部分零售業可從8月16日起,在遵守標準作業程序下有條件恢復營運,馬國傢俱製造商將面對種種復業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是面對原物料缺乏、高成本運費以及勞力短缺。目前傢俱業者最迫切和明顯的挑戰,是如何從競爭對手中爭奪回大量的海外客戶。 由於馬國自6月起實施全面管制措施,在這2個半月里,許多海外客戶因馬國業者不能確定出貨日期,決定轉向其他國家特別是越南和印尼採購傢俱產品,這給我們國內業者造成巨大損失,當中高達80%至85%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小企業。由於邊界封鎖、上游業無法營運而導致製造廠難以從該地獲得原物料,提供原材料的海外企業則被面臨無法入境的問題。 隨著傢俱業目前已能複工,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問題亦困擾著業者。部分傢俱製造過程如包裝和裝箱無法機械化,因此傢俱製造業仍需勞工的支援。 另一方面,馬國傢俱總會總會長邱曜仲指出,雖然傢俱業已做好本分如在恢復營運前讓員工完全接種疫苗,和嚴謹遵守標準作業程序,但一切還不能掉以輕心。過去幾個月,以美元和外匯計算的運費成本不斷增加,目前最雪上加霜的就是貨櫃的供應短缺。馬國傢俱業者必須與中國、美國甚至歐洲等主要經濟體競爭,這些經濟體在開價爭取貨櫃時,都已超出馬國數倍的價格獲得。 根據馬國對外貿易促進局(MATRADE)的統計數據顯示,本(2021)年6月傢俱產品出口額為6.744億馬幣(約1.59億美元),因此傢俱業者仍樂觀並盼能於未來快速復甦。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