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全球智庫IHS Markit對菲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報告指出,7月菲國PMI為50.4,較6月的50.8下滑,該國製造業已連續2個月呈現成長,同期間東協PMI為44.6,主要經濟體如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馬來西亞7月製造業皆呈現衰退。該現象顯示企業持續增加原料及產品庫存以供應增長需求,國內需求因為疫情限制措施導致下滑,但在全球經濟狀況改善下,國際對菲國製成品需求連續3個月成長。另儘管製造業成長,但疫情未完全控制,所幸疫苗接種持續進行,反過來有助購買原料及增加庫存,下半年若內需有所改善,可支撐今年度製造業成長趨勢。
A:菲國勞工部表示,8月6日開始2周ECQ期間,因非必要行業如休閒娛樂產業停業或縮減營運規模,估計將有167,000工人面臨失業或減薪。今年初以來,馬尼拉地區有152,987工人被解雇,平均每月解雇21,800人,另18,100工人被減薪,主要行業為建築、住宿及餐飲服務、ICT以及汽機車批發零售業。政府部門刻正尋找補助失業勞工之資金來源。
A:一、菲國貿工部Ramon Lopez部長表示,盼國會本(2021)年10月前通過《公共服務法》(參議院 2094 號法案)、外國投資法(參議院 1156 號法案)和零售貿易自由化法(參議院 1840 號法案)等3項法案。通過上述法案將有助改善投資環境及開放外人投資。依據菲國央行(BSP)最新統計,4月FDI成長114.4%,今年1~4月FDI成長56.3%。 二、另L部長表示,將持續提供微中小企業Covid-19融資貸款補助(CARES),以協助其度過困境,目前已提供50.5億披索(約1.01億美元,1美元約當50披索)之貸款予32,500位貸款人,該部另取得24億披索(約4,800美元)之資金供貸款援助。微中小企業亦可透過另一計畫Pando sa Pagbabago at Pag-Asenso(P3)尋求金援,目前該計畫已提供88億披索(約1.74億美元)貸款予222,000名貸款者。
A:一、依據菲律賓統計局(PSA)資料,菲國本年6月失業人數376萬人,較5月之373萬人略為上升,失業率仍為7.7%,青年失業率則維持在14.5% 二、就業人數跌幅較大之產業包括飯店與餐飲服務、公共服務與社會安全管理、運輸與倉儲服務,以及金融保險服務。 三、因應新冠肺炎變種病毒入侵,菲國自本年8月6日至20日再度實施2週「加強型社區隔離(ECQ)」,預計失業人數將持續增加。
A:馬來西亞首相署(掌管經濟事務)部長慕斯達法頃於線上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推薦「2021年馬來西亞經濟調查報告」上表示,馬國政府會考慮該組織之建議,在適當時機重啟消費稅(GST),作為馬國在新冠疫情後,中期財政策略的一部分稅制改革,以減少公共債務。自去(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馬國因經濟萎縮、收入急劇下降,在醫療保健和收入支持計畫的支出卻急速增加,導致馬國政緊縮。 此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亦建議馬國引入碳排稅(Carbon Tax),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提高稅率,同時減輕稅收對弱勢家庭的影響。隨著馬國為下一階段的發展做好準備,該組織提出馬國需要採取的步驟,以便成功過渡到高收入國家,並在疫情後維持經濟增長。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馬國本(2021)年和明(2022)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值將分別為4.3%及6.1%。該組織表示,馬國電子和保健產品的強勁銷售將推高出口成長,而國內需求得利於政府的支持。 該組織預測馬國今、明二年私人消費可分別成長3.3%及7.5%;今、明二年出口預計可分別增長10.4%及3.5%;預計進口今明兩年分別增長10.3%和3.3%。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橡膠理事會(MRC)頃發布消息稱,2021年上半年馬國橡膠製品出口額達444.3億馬幣(約104.84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銳增150%;其中占橡膠產業總出口額89.7%的下游橡膠產品,出口額飆漲180.2%至398億5,471萬馬幣(約94.04億美元),主要受惠於手套的強勁出口表現。 2021年上半年,橡膠手套、橡膠線和避孕套等在內的乳膠產品出口額成長200%至398億6,600萬馬幣(約94.07億美元),占下游橡膠產品的93.9%。其中,由於新冠病毒肆虐,手套為最大的出口項目,其中又以醫療手套為最,出口額自2020年上半年的117億8,140萬馬幣(約27.8億美元)暴漲至365億4200萬馬幣(約86.22億美元),成長210.2%。 2021年上半年,乾橡膠製品出口額成長38.2%至24億1,000萬馬幣(約5.69億美元),占下游橡膠產品總出口額的6.1%。乾橡膠製品產業包括輪胎、工業橡膠製品、普通橡膠製品和鞋類;其中,輪胎為最大的出口項目,出口額自2020年上半年的5億8,000萬馬幣(約1.37億美元)增加至8億4,000萬馬幣(約1.98億美元),成長44.83%。 馬國橡膠理事會估計2021年全球橡膠手套需求將繼續維持兩位數成長(12%至15%之間)。同時,預計2021年全球人均橡膠手套消費量將增加到人均25雙,主要是由美國和歐洲等大型需求市場驅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東南亞包括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國新冠疫情肆虐影響,中鋼馬來西亞廠原本規劃8月初復工,但因馬國疫情嚴峻,主要城市自7月至今還在封城,以致中鋼馬來西亞廠被迫持續停工中,預計最快8月下旬或9月初才可能復工。 中鋼馬來西亞廠主要生產冷軋和鍍鋅鋼品,對於下游客戶急需的料源,中鋼正研擬由中鋼或中鋼日鐵越南公司就近協助支援供料,解決市場缺料問題。 至於中鋼日鐵越南公司的產銷方面,因位於越南南部的鋼廠較無疫情干擾,目前生產和銷售還算正常,以7月產銷量而言,包括冷軋、鍍鋅及電磁鋼片等產品,合計達到7.3萬公噸,預期8月將銷往馬來西亞地區的部份產品,因受到疫情影響,恐要遞延供料,估計8月銷量要短少一些。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一、 依據StartupBlink研究機構針對全球1000個城市以及100國家所作之新創產業環境調查,其公布2021年全球新創生態指數(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Index),菲國排名第52名,較去年上升1名,東協中名次低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居第5位,另我國排名第26名,較去年上升4名。 二、 該報告指出,菲國正朝向建立亞太區強力新創生態系統,國際及當地創投對發展前景看好,然而缺乏基礎建設以及監管方面支持是不利其發展之因素,該排名菲國有5城市上榜,分別是馬尼拉都會區(87名)、Cebu City (268名)、Cagayan de Oro City(493名)、Davao City(786名)以及Baguio City(944名)。
A:一、菲貿工部Ramon Lopez部長表示,隨著全球市場重新開放,預期菲國出口可因此成長,即使最近實施「加強型社區隔離(Enhanced Community Quarantine, ECQ)」,該部努力維持出口部門營運能力不受限 二、該部指出,由於美國、中國和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的重新開放,菲國6月出口成長近 10%,達到 5.639 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成長最多達23.8%,另外,消費者支出與流動性亦逐步恢復至疫情流行前水平。L部長進一步表示,未來該部將制定2022-2027年菲律賓出口發展計畫,致力於出口品項多樣化,發掘具有優良出口潛力之新產品,更充分利用全球對商品及服務需求增加所帶來之機會。
A:一、 菲國央行(BSP)行長Benjamin E. Diokno表示,由於經濟復甦仍在初期階段,經濟仍需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持,現階段央行不會調整基準利率或銀行準備率。BSP去年將基準利率下調200基準點(bp),央行通過寬鬆措施釋放流動性,估計已提供金融體系2兆披索之流動性,相當於GDP之12%。 二、 然而,銀行貸款自上(2020)年12月以來持續下滑,本年6月下滑2%,ING銀行馬尼拉高級經濟學家Nicholas Antonio T. Mapa即指出,由於總經環境前景未明,銀行不願冒風險放貸,貸款人亦持謹慎態度,央行所釋放大部分流動性難以進入實體生產部門,將簡單地回到 BSP,也就是存放於定期存款工具和短期證券。
A:一、 菲國統計局(PSA)昨(9)日公告修正本年第1季GDP成長率為-3.9%,原先5月時公布數據為-4.2%,其中服務業自-4.4%修正為-4.1%,工業由-4.7%修正為-4.4%,農業由-1.2%修正為-1.3%。 二、 以支出面來看,資本支出由-18.3%修正為-14.8%,家庭支出由-4.8%修正為-4.7%,政府支出維持16.1%成長。 三、 進出口方面,出口由-9%修正為-8.8%,進口由-8.3%修正為-7%。
A:一、 菲國統計局(PSA)公布,本年第2季GDP成長率較去年同期增加11.8%,但與第1季相比仍下跌1.3%。然主要因基期效應緣故,上(2020)年同期GDP成長率為-16.9%。 二、 本年第2季農業產值下跌0.1%,工業成長20.8%,服務業成長8.6%,相較第1季只有服務業下跌-2.8%,農業與工業分別成長0.6%與1.1%。 三、 菲國家經濟發展部Karl Kendrick Chua部長表示,第2季GDP成長並非僅因上年基期較低緣故,而是菲國努力維持解決COVID-19疫情與恢復人民就業與收入之間取得平衡的結果,今年雖採取封鎖,但開放更多行業與服務繼續營運。 四、 然民間機構認為仍未回到疫情流行前水準,並指出菲國下半年成長需8.2%~10.2%,才可達到全年經濟成長6~7%目標值。Chua部長表示,該部經濟團隊正審查全年經濟成長目標,並盼全民合作儘可能接種疫苗,重新開放經濟並降低下半年經濟成長風險。
A:一、 菲國央行(BSP)昨(10)日公布,本(2021)年5月FDI為4.2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5.75億美元減少25.4%,為1年以來最低水平。今年前5月累計FDI為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25億美元增加37.8%。BSP表示5月FDI下跌主要反映全球投資人對於Delta變種病毒的隱憂。 二、 5月FDI主要來源國為日本、美國及馬來西亞,主要投資製造業、房地產及金融保險業。 三、 菲國央行預計今年FDI為75億美元。
A:越南外交部領務局頃於8月6日致第2974/LS-PL號函輔導各省、中央直轄市衛生廳與外務廳有關檢查與承認外籍人士疫苗接種證明書與新冠治癒確認書等施行細則,其主要內容如次:目前該部正會同衛生部與資通訊部擬定有關外籍人士新冠疫苗接種證明書/疫苗護照之越南境內核准使用與承認標準。在前述標準尚未公布前,為利於執行衛生部頃於第6288/BYT-MT號函公布之新隔離辦法,該局請越南駐外外交機構執行如下: 倘疫苗接種證明書、新冠治癒確認書尚未正式提供予越南駐外機構,該等機構將以領務驗證方式辦理該等證書/確認書驗證,俾利入境者能在越南使用該等文件。 倘疫苗接種證明書、新冠治癒確認書已以外交管道正式提供樣式,越南駐外機構通知疫苗接種證書持有者親自攜帶該等文件入境越南,並將由越南主管單位與已正式提供之樣式進行核對。(按:目前已有若干國家正式提供疫苗接種證書樣式,包括:波蘭、沙烏地阿拉伯、韓國、哈薩克、蒙古、阿曼、泰國、羅馬尼亞、日本、紐西蘭)
A:一、 菲財政部昨(10)日公布菲國債務占GDP比率為60.4%,為16年來新高,截至6月底中央政府未償債務達11.17兆披索(約2,234億美元),亦創下歷史新高。 二、 國際知名信評機構穆迪表示,儘管菲國去年增加借貸以對抗COVID-19,但財政指標及債務負擔能力保持穩定,表現相較同樣評級Baa2之烏拉圭、哥倫比亞、巴拿馬及模里西斯相對良好。
A:一、 菲財政部昨(10)日表示,2001至2020年期間,日本為菲國最大政府開發援助(ODA)來源國,亦為菲國外國貸款之最主要來源,統計期間菲國自日本取得141.39億美元之貸款,占該國雙邊貸款總額199.56億美元之72%。 二、 同期間從歐盟貸款30.49億美元(16%)、中國11.85億美元(6%)、韓國11.01億美元(5.6%)、美國1.6億美元(0.8%)及中東2,000萬美元(0.1%)。 三、 菲財政部Mark Dennis Joven副部長表示,杜特地總統任內共簽署79.47億美元之ODA,主要用途為大規模基礎建設以及COVID-19對受創之家計部門之援助,自2001至2020年間,菲國取得最多ODA貸款年度為2020年,總計取得27.74億美元。
A:一、菲國社會經濟規劃部Karl Kendrick T. Chua部長表示,自本(2021)年2月28日至8月8日止,菲國取得3,860萬劑疫苗,年底前將取得超過1.48億劑疫苗,得以繼續全國疫苗接種工作,對於年底前讓7,000萬國人接種表示樂觀。 二、截至 8 月 8 日,Chua部長表示共接種2,450 萬劑疫苗。其中1,310萬人接受第1劑注射,1,140萬人接受第2劑注射。8 月 5 日,菲國一天內接種710,482次疫苗注射,創接種疫苗新高。 三、另菲衛生部(DOH)表示,由於確診數急速增加,菲國現處於高風險狀態。該部副部長Maria Rosario Vergeire表示,全國有200多家醫療機構面臨嚴重風險,而在馬尼拉都會區 (NCR),25家醫療機構也面臨嚴重風險。
A:一、根據菲國媒體Busines mirror報導,東協同意與英國建立對話夥伴關係,為1996年以來第1個加入之東協對話夥伴,亦為東協第11個對話夥伴,未來雙方將加強在貿易、投資、氣候變化、環境、科學和技術以及教育等方面之合作。(謹註:東協其他對話夥伴包括:澳洲、加拿大、中 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俄羅斯和美國)。 二、英國駐菲大使DanielPrce表示,英國對成為東對話夥伴感到自豪,這對於該國發展「傾向印太(Indo-Pacifictilt)」政策甚為關鍵,未來雙方在面對全球挑戰,如氣候變遷及COVID-19等議題上,將有更緊密之雙邊合作。同時亦強化與菲國雙邊關係,P大使另分享英國已是東協警察組織(ASEANAPOL)之對話夥伴。 三、英國外交部長Dominic Ra表示,英國認為東協在印太地區具有重大影響力,過成為其對話夥伴,得以透過參與東協年度外交、經濟等部長級會議,與東協建立正式關係,並與東協及其成員國共同回應海上安全和跨國犯罪等關鍵共同挑戰,加強在流行疾病和氣候變遷等議題上之合 作,並深化與東協經貿鏈結,上(2020)年第2季至 本(2021)年第1季止,英國與東協間雙邊貿易總額達33億英鎊,未來在貿易推廣及創造當地就業機會有著巨大潛力。 四、謹查,本年6月英國正式啟動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談判。CPTPP為全球涵蓋範圍最廣之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之一,2019年其成員國GDP佔全球GDP之13%,其中成員國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汶萊亦為東協會員。
A:一、 菲國央行(BSP)8月12日(四)開會後標示,基準利率維持不變,隔夜存款利率1.5%,貸款利率2.5%,隔夜拆款利率2%,維持歷史低點水平。 二、 BSP總裁Benjamin E. Diokno表示,最近經濟活動有所改善,但COVID-19疫情仍存在威脅,經濟復甦的動能仍未明朗,BSP將維持目前貨幣政策,確保經濟復甦之動能,並在投資人避險情緒高漲影響信貸活動下,提供足夠流動性刺激信貸市場及民間部門支出。 三、 同時,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為4%,為2020年12月以來首度落入BSP設定2%~4%之目標區間,今年前7個月通膨率為4.4%。BSP副總裁Francisco G. Dakila, Jr.表示此主要由供給面所驅動而非需求面。
A:Myanmar Business Today電子報報導,自緬甸軍方接管政權以來,美元兌緬元的匯率持續走強,8月11日曾突破1美元兌1,700緬幣。這是美元兌緬元匯率在政變後6個月內第2次來到1,700緬幣,而在今年1月政變前是1,355緬幣兌1美元。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出口下降的結果,根據商務部,緬甸的出口在過去9個月裡下降13%以上。一位貨幣兌換鏈所有者表示,美元對緬元匯率上升是由於出口減少,也因為人們購買美元更多,需求增加。 由於銀行無法提供現金,人民紛紛從銀行帳戶上取錢,緬甸正面臨現金短缺的問題,使客戶降低對銀行系統的信心,促使民眾選擇購買美元或黃金,而不是把錢存在銀行。緬甸中央銀行(CBM)試圖通過向市場出售美元方式干預美元匯率的上漲,但似乎尚未奏效。CBM僅在7月份就拍賣3,900萬美元,到8月份已經賣出了1,050萬美元。6月的最高匯率是1美元兌1,625緬幣,7月是1美元兌1,674緬幣,8月第2周是1美元兌1,705緬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