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根據墨西哥國家地理統計局(Inegi)公布的即時估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在經濟活動封鎖措施下,墨西哥經濟2020年第2季大跌18.7%,由於基期較低,2021年第2季墨西哥經濟年成長高達19.6%。經濟季成長率部分,2021年第1季經濟較前一季(2020年第4季)成長0.8%,而第季則較第1季成長1.5%,維持良好成長趨勢。其中第一級產業(農牧業)成長0.6%,第二級產業(工業)成長0.4%,第三級產業(觀光等服務業)成長2.1%。        雖然各機構持續提高墨西哥經濟成長預測,然墨國正值新冠肺炎第3波疫情,每日新增確診案例近2萬例,這是2021年1月第2波疫情以來新高,儘管如此,墨西哥羅培茲總統在7月26日記者會上表示,不考慮再次封鎖停止經濟活動,並將恢復到校上課。由於第3波疫情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墨西哥主要經濟活動之一的觀光業確診案例出現爆炸性成長,尤其是下加州Los Cabos市及Quitana Roo州坎昆市等夏季旅遊勝地,即便下加州政府下令關閉海灘,當地人仍無視州政府命令,墨國首都墨西哥市市長Claudia Sheinbaum則表示,由於該市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已達一定比例,下周更會完成18歲以上民眾至少一劑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政府將不再實施任何限制措施,首都墨西哥市占全國GDP達 16%,倘若該市被迫恢復限制措施,將對墨國經濟造成影響。

A:區域農牧健康組織(Oirsa)通報墨西哥、中美洲及多明尼加病例。儘管這種疾病不會傳給人類,但致死率高,將造成養豬業巨大損失。 Oirsa根據多明尼加農業部公布的389份送美國檢驗的樣本結果,在7月29日發布警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指出,在多明尼加發現的病例是自1980年代以來西半球確診首例。 2018年8月和2019年4月2019年5月該組織已向其成員國發出警報與建議加強生物安全措施,以防止非洲豬瘟進入領土。Oirsa建議各國政府必須執行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以下物品進口:活體豬、易感染物種、豬隻胚胎、用於運輸動物的機械、設備、車輛或容器,以及來自非洲豬瘟影響的國家或地區的豬肉產品與副產品。 此疾病透過尿液、糞便、生病的動物及屍體、運輸機制(如鞋子、衣服、車輛)、受污染的食物和野生動物。由於該疾病不會透過受感染的動物直接接觸,或使用任何豬源產品傳播給人類,因此如果使用含有豬肉或其衍生生物的食物無礙,亦無健康風險。 如果疫情在尼國蔓延,將會對該產業造成嚴重後果:儘管豬肉品工會發展良好,但這種規模的高死亡率和快速傳播仍將會影響全國。如果疫情進入領土,首先要控制傳染源,因其快速傳播的速度將對養豬業造成毁滅性影響。養豬業公會(Caniporc)會長Marcos Umanzor表示,已經準備對貨物進出的港口、邊境和機場及相關人員加強生物安全措施,並對農場及製造商採取一切必要措施。 8月2日聯合國農糧署(FAO)建議,美洲國家應對疫情擴散加強監控。目前每個大陸都發現案例。包括歐亞非及和太平洋地區,已有五十多個國家糧食安全受到損害、也因為此疾病會影響野生及家養動物,將損害養豬業供應鏈及生物多樣性。此外也建議清潔和消毒來自疫情國家運輸產品和相關容器,對疫情國家旅客進行消毒作業,應用標籤、封裝或其他方式以保證來自疫情國家的食品無虞,並請當地衛生局審查食品供應清單及供應地等。 為何疫病威脅越趨普遍?自然現象觀測站(Ofena)主任Agustín Moreira指出,這些警訊皆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這些病毒正引發及產生害蟲,由於溫度變化劇烈,使得害蟲更猖獗。例如去年 6 月非洲巨型蝸牛瘟疫對農作物、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產活動和人類健康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Oirsa警告,這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害蟲之一,對寵物、人類和魚類都造成衝擊。 去年 7 月中美洲地區的蝗害,也對玉米、豆類、高粱、大豆、花生、甘蔗、辣椒……等作物都造成嚴重破壞。 尼國雖尚無豬瘟,但由於疫情在拉丁美洲已不容忽視,Moreira強調「中美洲統合體(SICA)成員應做好準備,採取措施應對威脅。如果非洲豬瘟在尼加拉瓜蔓延,將會對生產力和經濟造成嚴重風險」 據尼加拉瓜財政和公共信貸部網站上公佈的 2021 年預算顯示,政府在氣候變化上,今年將有3100 萬尼幣(約台幣2480萬)投入研究;環境和自然資源部 230 萬尼幣用於「減緩及適應氣候變遷」,對國土研究中心(Ineter)2860 萬尼幣用於「適應氣候變化的研究計劃」。 歷史上,尼加拉瓜曾遭受過銹病,主要影響咖啡種植園。黑斑病,對大蕉和香蕉種植園造成嚴重破壞。念珠菌病,一種破壞數百種可可作物的真菌,以及象鼻蟲,對火龍果生產者造成經濟損失。  

A:資料來源:彭博社 根據即將在美國參議院表決的兩黨基礎設施法案,陷入困境的核電廠將獲得60億美元援助,此舉獲得拜登政府支持,但遭到部份環保人士的反對。 根據5,500億美元兩黨基礎設施法案,美國能源部將制定一項評估面臨關閉風險的核電廠並提供援助計畫。參與協商的參議員於8月1日完成草案,為本週可能獲得通過方向邁進關鍵一步,國會最終行動需等到9月眾議院休會後才會開始。 核能為美國提供約19%電力。在此項援助計畫出爐之際,該產業正經歷一波關閉潮。核電廠營運成本極高,且越來越難與更廉價的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發電相競爭。此項援助對Southern Co.及Exelon Corp.等廠商以及總部位於科羅拉多州Lakewood的Energy Fuels鈾礦開採商是一項利多。根據擬議的計畫,使用國內開採及濃縮鈾的核電廠將獲優先援助。 即使在獲得國家補貼後,核電廠經營者也需要證明正在虧損,因此僅有少數核電廠符合資格。FiscalNote Markets分析師Katie Bays表示,此可能包括伊利諾州的部份Exelon核電廠、俄亥俄州或賓夕法尼亞州的Energy Harbor Corp.等。 然而,立法進程緩慢且不確定,此意味該法案可能對某一些Exelon核電廠並無太大幫助。Exelon公司計劃於本年9月及11月關閉位於伊州的2座核電廠,在無更多確定情況下,該公司並不願意改變此計畫。  

A:資料來源:愛荷華州媒體The Gazette 根據美國清潔能源協會最新報告,愛荷華州在再生能源使用全美排名第1。該報導指出,美國並無其他州有超過一半的能源來自再生能源,但愛荷華州大約 57.6%電力來自再生能源、其次是堪薩斯州(43.4%)、奧克拉荷馬州(35.5%)、南達科他州(32.9%)及北達科他州(30.8%)。 愛荷華州57.6%再生能源電力超過許多鄰近州,包括伊利諾伊州(9.9%)、密蘇里州(4.8%)及威斯康辛州(3.1%)。愛州是擁有超過5分之1電力來自風力渦輪機的10個州之一。該州於2020年新增1,217 megawatts「再生能源電力容量」,僅次於德州、加州及佛羅里達州,位居第4。 根據「清潔能源年鑑」資料,愛荷華州再生能源部門僱有5,210名員工,並獲得近 210億美元投資。根據Alliant Energy網站資料,該公司在2019年或2020年在愛州10座風力發電場中,有6座已在營運,並將再生能源使用量從2018年的9.9%提高到2020年的43.8%。另,根據位於愛州Des Moines的MidAmerican Energy網站資料,該公司在愛州擁有35座風力發電場,2020年該公司83.6%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愛州Cedar Rapids Metro Economic Alliance的執行董事Doug Neumann表示,愛州對再生能源推動將為吸引企業帶來巨大利益。越來越多公司正在尋找能夠實現再生能源承諾的社區,而愛州正因為此原因吸引著企業。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隨著汽車製造商將未來積極發展電動汽車,電力公司及新創企業也正在美國各地競相建設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網路。 電力公司相互合作,地區性聯盟正在興起,充電站建造商及政府機關也在合作,並計劃建造數千座充電站,以彌合美國各城市之間差距。其中規模最大團體—電力高速公路聯盟(Electric Highway Coalition),其成員包括田納西州管理局、Duke能源公司、AEP電力公司、位於紐約的Edison公司、Exelon及Avangrid公司等達14家。該聯盟正尋求建立一個覆蓋美國南部、中西部及東岸大部分地區電動汽車充電網路。自去年秋天以來,中西部及平原州的一個獨立電力聯盟成員從6家增加到10家。 快速充電站可以在約30分鐘內為電池完成充電,而無須花費幾個小時,此為實現電動汽車公路旅行不可或缺的要素。當前電動汽車在充電前可以行駛幾百英哩或更少。電動汽車支持者擔心,倘無更多的充電站,許多消費者會避開電動汽車。然而,倘無更多的電動汽車,也擔心企業將避免建設足夠充電站,此被稱為新興產業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境。 拜登政府、汽車製造商及許多州均希望加快建設快速充電站,儘管企業及政府機關在基礎設施上投入數十億美元,但有多少車主會使用這些充電站,以及充電站是否為有利可圖投資的疑問。 美國約42%的電動汽車登記集中在加州。充電站供應商EVgo公司執行長Cathy Zoi表示,加州市場尚未成熟,但是一個可以直接從商業角度運作的市場,而美國其他地區,尚處於起步階段。該公司在全美擁有800多座公共快速充電站,並計劃與通用汽車合作,到2025年底預計增加2,700多座充電站。Z執行長估計,每支充電樁的建設及充電裝置成本約11萬美元,而建造一座充電站需投入50萬到100萬美元。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特斯拉擁有美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路,該公司僅為其車主提供充電服務。特斯拉執行長Elon Musk表示,該充電網路今年稍晚將向其他電動汽車開放,但並未透露更多細節。目前,美國多數車廠計劃將生產轉向電動汽車。據瑞銀估計,到2025年,電動汽車將占全球新車銷售量20%,到2030年將占一半。然而,電動汽車去年在美國市場銷售量約占2%,近幾個月來,此一比例上升至略高於3%。 電力高速公路聯盟表示,在熱門高速公路上,大約每50英哩設置一個快速充電站,此將緩解擔心電力耗盡司機的「里程焦慮」。電力聯盟將面臨各州監管機關的監督,這些監管機關必須批准電價調整,以為建設提供資金。一些電力公司希望向充電站提供新的電力基礎設施,而另一些公司則希望自己擁有充電站。 在人口密集地區建設充電網路較為容易,因電動汽車數量多、距離短,但連接城市及農村地區的挑戰更大。田納西州管理局執行長Jeffrey Lyash表示,電動汽車充電時間較長,充電站應儘可能如加油站的便利。設於一個光線充足、安全的地方,設施齊全,車主在等待汽車充電時,可以喝咖啡、查查看郵件等。 電力公司可經由出售更多電力獲得較高收入,但快速充電站也為電網帶來新的壓力。據電力研究Entergy公司,有些充電樁至少擁有一個350 kilowatt充電器,相當於一家雜貨店使用的電量,此類充電器是為防止電網過時而建立。為電動汽車電池充電所需的幾分鐘電量,相當於一家雜貨店所有燈光及加熱或冷卻系統所使用的全部電力。 依據位於華府的Atlas Public Policy電動汽車市場研究公司數據,除加州外,美國投資人擁有的電力公司已經批准14.9億美元電動汽車計畫,另有6.72億美元正待委員會審議。此將包括建設9,100多座快速充電站、24.5萬座其他充電站及如公共汽車及相關充電等計畫。Atlas創辦人Nick Nigro表示,此數字相當大,但與需求相比不值一提,美國要想在2035年前100%轉向電動車,十年內需要近900億美元投資。 亞洲及歐洲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增加速度遠快於美國,並將持續。研究公司IHS Markit指出,2020年美國共安裝16,700支新充電樁,其中快速充電樁僅3,700支,即使最樂觀預測,美國要普及快速充電設施,仍將需十多年時間。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英特爾公司正在展開一場競爭,該公司承諾重返晶片製造業領袖地位,並於4年內將生產出全球第1的晶片。 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先前曾擔任該公司執行長,渠於今年2月重新加入,並肩負起重振公司使命。G執行長表示,公司正在加快創新路線,並於2025年實現技術領先地位。公司計畫從2021年至2025年,每年至少會推出一款新的中央處理器(CPU),且每一款都將基於比上一代更為先進的晶體管技術。 儘管晶片製造成本越來越高,技術難度越來越大,但英特爾並不認為摩爾定律會在短期內失效。英特爾長期以來一直在運算性能方面擁有領先地位。此前,該公司聯合創始人Gordon Moore設定支撐半導體產業法則,描述工程師將尋找方法,以可預測的速度年復一年地提升晶片製程技術。然而,在經歷一連串決策失誤及生產延誤後,英特爾已經落後於亞洲競爭對手。 目前,臺灣台積電及韓國三星電子等的晶片製造技術均已領先英特爾。2家公司為晶片設計公司代工生產晶片,使這些客戶在與英特爾競爭中擁有優勢。 英特爾預計今年發布一款桌上型電腦新CPU,並在2022年第1季公佈一款用於伺服器的新CPU。英特爾今年稍早延遲推出伺服器晶片,以增加新功能,說明復甦之路並非沒有挑戰。 此外,英特爾計劃在2023年推出個人電腦和伺服器處理器,預計晶體管設計性能改進及創新將持續到2025年。該公司希望於2025年推出採用英特爾18A晶體管技術晶片。英特爾技術研發部總經理Ann Kelleher表示,公司正朝上述目標前進,並引入EUV光刻技術,使晶片開發過程效率提升,並對來自外部創新持開放態度。 重建英特爾晶片設計及生產流程是G執長重振計畫一部分。按銷售額計算,英特爾仍是美國最大晶片公司,但英偉達公司市值已經超越英特爾。英偉達以圖形晶片聞名,專注電子遊戲及人工智慧等熱門技術領域,獲得投資人青睞。 英特爾曾於今年3月表示,該公司制定重返全球領先晶片製造商策略,不僅將滿足自身需要,也將滿足其他公司需求,為實現此一目標,該公司承諾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英特爾正為收購晶片製造公司Global foundries進行談判。英特爾也與手機晶片公司高通(Qualcomm)簽約,將成為英特爾2024年投產晶片之客戶。高通一直是台積電及三星晶片大客戶。 英特爾將調整其最新晶體管技術的命名方式,以便更好地反映產業標準。英特爾將10奈米製程晶片稱為Intel 7、將7奈米製程晶片稱為Intel 4。疫情期間市場對電子遊戲、筆記型電腦及其他許多設備的大量需求,造成晶片嚴重短缺。英特爾刻正試圖推進改善公司進程,該公司預測市場對晶片需求將持續數年,而晶片短缺問題也可能持續到2023年才能獲得舒緩。此情況一定程度上正為英特爾提供助力。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隨著汽車製造商公佈第2季財報,投資人應密切關注汽車製造商與晶片產業,此2大產業之間的任何戰略交易。 戴姆勒是第1家發布第2季財報業績的汽車製造商,其旗艦Mercedes-Benz部門調整後營業利潤率為12.8%。以產業標準衡量,此為高水準。最引人注目的新消息是,由於晶片短缺,該公司不再預測今年Mercedes-Benz銷售量成長,僅表示交貨量將「遠高於(significantly above)」去年水準;去年交貨量受到疫情停產打擊。 晶片短缺成為汽車產業財報季主題,預計當前晶片短缺可能持續到2022年,此對管理構成巨大挑戰,並導致一些不尋常的市佔率變動。但從產業層面看,此也產生有益的副作用,在寬鬆信貸條款幫助下,消費者以較高價格購入市面上銷售數量有限的汽車。 特別的是,高價格提振汽車製造商融資業務價值,該業務是通過租賃業務而面臨汽車殘值的風險。今年第2季,戴姆勒旗下融資部門調整後股本回報率達到24%,高於去年同期8.6%。 儘管出現一些極端性數字,但投資者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晶片問題,既不太擔心本應在復甦年銷量額低於預期影響,也不太相信製造商當前異常的盈利水準。戴姆勒股價今年累計上漲23%,但其股價僅為今明兩年盈利預測的6倍,接近歷史區間低端。鑑於戴姆勒計劃在今年稍晚分拆其頗具價值的重型卡車業務,此估值可能偏低。但對整體產業,對當前情況的評估保守是較為有理。 汽車製造商的未來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晶片,但不僅在目前供不應求的基本晶片現成供應。汽車製造商也需要與晶片設計人員密切合作,開發出更強大的產品,以滿足在可更新的中央電腦上控制更多車輛功能的企圖心。自動駕駛功能尤其需具有特別繁重的數據能力。 戴姆勒去年與晶片製造大廠英偉達簽署一項協議,從2024年起為Mercedes-Benz車型製造新一代汽車電腦。隨著汽車走向數位化,此種合作可能變得更加普遍,如同過去幾年汽車製造商與電池製造商之間交易激增一樣。相比當前備受矚目的供應問題,這些合作協議對於汽車製造商恢復正常,以及獲得投資者的理解,更為重要。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今年美國汽車產業向電動汽車轉型速度增強,電動汽車銷售量成長速度超過美國整體汽車產業。 儘管電動汽車銷售量在整體汽車市場中的比率仍然很低,與去年疫情削弱的銷售量相比,2021年上半年電動汽車銷售已經增加一倍多。據研究公司Wards Intelligence數據,電動汽車成長幅度遠遠超過汽車總銷售量29%增幅。 特斯拉是推動電動汽車銷售量成長的最大因素。據估計,本年截至6月,該公司美國銷售量成長78%。特斯拉於去年推出Model Y越野休旅車,該款型推出以來,已經迅速成為最暢銷車型。 據產業數據,傳統車廠的其他新產品,如通用汽車的Mustang Mach-E休旅車及福斯汽車的ID.4車型也推動電動汽車之銷售,使5月及6月在美國市場總銷售量占有率超過3%,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紀錄。據諮詢公司AlixPartners數據,預計未來5年,車廠總共將支出3,300億美元,用於開發更多電動汽車。 汽車產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消費者是否已準備好購買電動汽車。經銷商及分析師表示,較長續航里程、多樣車款風格及售價正吸引購車者對電動汽車的興趣,主要障礙是缺乏充電站。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興趣正在上升,此應該有助於加速轉型。 美國電動汽車普及程度落後於歐洲及中國市場,拜登政府計畫通過投資充電站及獎勵措施來支持該產業,令車廠感到鼓舞。全球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執行長Carlos Tavares表示,消費者轉向電動汽車速度將取決於監管情況及消費意識。Stellantis近期加入電動汽車及電池工廠的大型投資計畫。 全球、特別是歐洲和中國等地嚴格的排放法規正推動這些計畫。消費者因有更多選擇,而對電動汽車興趣也日漸濃厚,另一方面,車廠亦加大電動汽車推廣力度。 瑞銀於6月發布一項消費者調查結果顯示,37%美國受訪者表示可能考慮購買電動汽車,高於去年同期22%。調查獲得的結論顯示,消費者對電動汽車潛在缺陷擔憂較過去減少。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拜登上任後,其國家安全顧問Jake Sullivan即與荷蘭安全官員在「先進技術領域密切合作」展開討論,美國將繼續限制ASML與中國業務往來係其首要任務。 美國施壓行動始於川普執政時期。時任副國家安全顧問Charles Kupperman曾在2019年邀請荷蘭外交官前往白宮會談。K顧問當時表示,倘無美國提供零組件,ASML設備也無法運轉,且白宮有權限制向荷蘭出口這些零組件。 ASML於1990年代從荷蘭皇家飛利浦集團分拆,總部設在比利時邊境的Veldhoven。該公司專門從事光刻技術,利用光學在感光錶面進行印刷過程。光刻技術係晶片製造商的關鍵,使用光在矽晶片上繪製棋盤格線,然後蝕刻掉這些線條,如同用刀雕刻木頭,惟光刻使用化學物質。刻蝕後留下的矽方塊成為晶體管。一塊矽晶上的晶體管越多,晶片功率就越強大。將更多晶體管裝入矽中的最佳方法之一是繪製更細的線。此項技術係ASML公司專長,其光刻機能夠刻蝕出當今世界上最細的線條。 這些機器採用雷射及鏡片來繪製5奈米寬的線。預計線寬在幾年內將縮小至不到一奈米。Intel、三星及台積電等公司明暸該技術在推動運算能力上的關鍵作用後,於2012年入股ASML。 ASML預計今年生產42台最先進光刻機,2022年預計生產55台。2020年,中國市場在ASML總銷售額中的佔比為17%,惟銷售僅限於老一代光刻機。對中國出口限制並未影響ASML業務,其他市場需求也旺盛。該公司2020年銷售額約為165億美元,利潤約為41億美元。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電動汽車新創公司Lucid Motors即將上市,其主要投資公司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Saudi Public Investment Fund)於2018年對其投資29億美元,有望獲利近200億美元。 Lucid Motors位於舊金山灣區的電動汽車製造商,該公司即將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後,公開上市。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持有該公司超過60%股份。據該SPAC目前股價,該公司市值預計將達約360億美元。 美國近期掀起電動汽車新創企業上市潮,在這場熱潮中獲利最多的單一投資者是全球第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2018年間,Lucid公司正處於生死存亡邊緣。當時,沙烏地阿拉伯王儲Mohammed bin Salman推動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對新創企業進行前所未有大規模投資,以實現該國財富多元化,擺脫對石油依賴。 在Reddit及Twitter上,Lucid及與其合併的SPAC Churchill Capital Corp.受到投資人熱愛。今年1月有關此2家公司即將合併上市消息傳出後,網上狂熱氣氛推動Churchill Capital股價於2月底飆升逾500%。 Lucid公司預期市值為日產汽車市值近2倍,約相當於福特汽車市值3分之2;福特汽車於2020年交運400多萬輛汽車,Lucid則尚未開始銷售任何汽車。該公司計劃於今年底前開始生產電動汽車。Lucid公司曾預計,2026年該公司收入將達到220億美元。目前尚不清楚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對Lucid投資將保留多久。該基金在交易完成後180天內不得出售股票。 Lucid價值遠超過最近上市的其他美國電動汽車新創企業,按總金額計算,沙烏地阿拉伯收益遙遙領先,穩居首位。近期即將上市的業內第2大最具價值的美國公司係電池製造商QuantumScape Corp.,其估值約為90億美元。其大股東大眾汽車在QuantumScape的3億美元投資已產生超過10億美元收益。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美國政府阻止荷蘭企業ASML Holding向中國出售其所生產對先進製程晶片至關重要的極紫外光刻機 (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 system)。 全球科技產業一些非常重要的機器由荷蘭企業生產。美國政府正試圖確保這些機器不會銷售至中國。中國政府一直在向荷蘭政府施壓,要求荷方批准中國公司購買ASML最主要的產品:極紫外光刻機,此款設備對晶片生產至關重要。 Intel、三星電子、蘋果及台積電等公司均使用ASML此款180噸重的獨家產品,以製造各類晶片。這些晶片的應用範圍廣泛,包括先進智慧手機、5G蜂窩設備以及人工智慧領域電腦等。 中國希望國內晶片製造商能使用該款售價1.5億美元的機器,以減少國內大型科技公司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惟拜登政府因國家安全考量,已要求荷蘭政府限制對中國銷售此款光刻機。因荷蘭政府未發放出口許可證,故ASML至今無法向中國出售此機器。 美國對荷蘭ASML施壓代表整體中美科技冷戰中一種連帶傷害。該公司執行長Peter Wennink曾表示,出口限制可能適得其反。當涉及有針對性且具體國家安全問題時,出口管制是有效工具。然而,作為有關半導體領先地位國家戰略一部分,各國政府需要考慮清楚,倘過度使用禁令,中期來看會因研發削弱而阻礙創新。中短期內,廣泛使用出口管制可能降低全球晶片製造產能,加劇供應鏈問題。  

A: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隨著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甦,商品和運輸成本激增,全球食品公司紛紛進一步提高價格。 CNN報導,雀巢公司為應對投入成本增加,在今年下半年繼續提高產品價格,該公司2021年上半年將價格提高1.3%。雀巢公司是一間跨國食品和飲料公司,總部位於瑞士,該公司是世界最大食品製造商,在全球擁有500多家工廠。最初是以生產嬰兒食品起家,其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聞名遐邇。 雀巢公司表示,該公司需要將產品價格提高大約2%,以抵消4%成本成長,產品包括雀巢咖啡、Gerber和Cheerios等系列品牌。 雀巢指出,公司可以應對一些成本上漲,如咖啡價格上漲,但無法避免運輸等方面成本上升,此給公司利潤率帶來壓力。目前,咖啡價格飆升17%,自2014年以來首次突破2美元/磅。雀巢將2021年的銷售成長前景提高到5%至6%之間。  

A: 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據彭博社報導,隨著人們再次走出家門、返回辦公室,對包括食品在內的產品需求急劇增加。 全球最大咖啡種植國巴西遭遇20年來最嚴重霜凍,使咖啡幼樹帶來致命打擊;中國主要豬肉產地爆發洪水,淹沒農場,並引發動物疾病威脅;炙熱天氣和乾旱衝擊美國和加拿大邊境兩邊的作物。而在歐洲,暴雨使作物無法收割,拖拉機卡在地裡停滯不前。 一些公司能夠對沖價格上漲,例如通過購買商品期貨,或者選擇吸收更高的成本。但其它公司正在將增加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導致超市、餐館和商品零售商價格上漲。 總部設在荷蘭鹿特丹和英國倫敦的聯合利華表示,其正在提高多個市場和產品類別價格,以應對投入成本增加。該公司表示,通貨膨脹正在影響從材料到包裝的所有投入成本,給貨運和分銷成本帶來影響相當明顯。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目前的供應短缺和價格上漲是否是此次冠狀病毒暫時帶來的副產品,還是全球經濟正在發生變化,導致經營成本可能永久性提高,並迎來一個新通貨膨脹時代,侵蝕到消費者消費能力。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價格上漲將是短暫的,但如果預測錯誤,中央銀行將不得不在今年稍晚突然撤回經濟支持手段,以控制通貨膨脹。  

A: 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美國公布第2季GDP成長率為6.5%,遠遜於市場預期8.4%,更低於部分權威機構估計的9%左右,反映這波疫後經濟解封和各項政策對經濟刺激高峰已過,接下來將迎接較為溫和的成長。 股市是經濟未來的櫥窗,理論上若第2季美國經濟成長率已經觸頂,股價上漲動能會領先觸頂。今年第2季道瓊指數持續上漲4.9%,比第1季漲幅7.46%稍遜色,但並無觸頂反轉跡象。此說明,在美聯儲長期無限寬鬆政策下,投資人已養成逢低買入習慣,也導致道瓊指數今年以來從未回跌超過5%以上,形成持續緩步攀升且創高的牛步走勢。 然而,經濟若已經在第2季觸頂,接下來經濟好消息將逐漸減少,若如高盛所預測的2022年下半年經濟成長率將低於2%,此對美國股市絕非好事。據統計,標普500指數本益比此時約為34.2倍,遠高於長期均值15倍附近。股市若要續漲,必須建立在獲利成長動能進一步強化基礎上。 在物價方面,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成長5.4%,為2008年7月以來高峰。若按照經濟成長或在第2季觸頂估算來研判,美國物價也可能在第2季達到高峰,接下來通貨膨脹會降溫。而第2季名目GDP成長6.5%,扣除物價漲幅後,實質GDP成長可能不到2%。這對許多低收入家庭非常不利,因為其薪資未必漲過2%。 經濟與物價漲幅可能在今年第2季同時觸頂,也意味聯邦政府疫後約5兆美元紓困刺激政策將出現遞減效用。美國儲蓄率在去年4月一度飆至33.8%,但今年6月已降到9.4%,逐漸逼近疫情爆發前7.5%。此意味消費者潛在購買力已回落,也意味未來消費支出將恢復往常水平。  

A: 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美國10年債殖利率在3月底創下1.74%高峰後開始下滑,最新已跌到1.17%附近。更高的殖利率表明債市預期景氣復甦和物價上漲,更低的殖利率暗示債市認為景氣前景轉差,物價和GDP將雙雙滑落。 近期,因受Delta病毒疫情復燃,美國7天平均新增確診人數達7.9萬人,為今年2月中旬以來首見。美國CDC此前呼籲民眾施打疫苗即可不必配戴口罩,但最近該機構呼籲打了疫苗的民眾在公共場合最好戴上口罩。 麻州7月染疫人數達469人,其中74%都是接種過疫苗。此一訊息反映疫苗接種只能防止重病,卻不能阻止疫情擴散。據此,許多地方政府和企業已祭出嚴厲措施因應。零售商要求員工在高危險地區作業要戴上口罩,健身俱樂部Equinox要求員工和會員必須有施打疫苗證明,舊金山要求市府員工必須上班戴口罩,紐約市則下令民眾室內要戴口罩。這波疫情再度襲來,的確讓許多原本預期經濟可望恢復往日繁榮的投資人感到錯愕。 華爾街對Delta病毒疫情復燃對股市將造成何種影響的看法也分成兩派。一派主張疫情造成經濟降溫,美聯儲和聯邦政府寬鬆刺激政策將可維持,股市可望持續上漲,年底前可能還有7%~8%漲幅空間。另一派主張經濟降溫將使目前較高股價估值難以為繼,且刺激政策效用正在遞減,聰明的投資人將採取逢高減碼策略,以免類似去年3月後股災再度降臨。 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主Robert Shiller的股價估值模型顯示,此時美國股市的估值為141年來最貴的4%。該估值會不會進一步昂貴到3%或1%或成為史上最貴?或許投機者會為這僅剩的1~3%估值空間拚搏,但理性的長期投資人可能更多選擇獲利了結或離場觀望。 景氣和企業獲利成長高峰已過,未必表示股價將會大跌,但卻預示著未來上漲空間所剩不多,若沒經過一次修正或空頭的洗禮,追高的風險只會越來越大。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近期,包括亞洲最大原油消費國中國大陸在內,全球多國正重新實施或升級管制措施,主因為Delta新冠變種病毒擴散,使全球原油需求前景蒙上陰霾,國際油價於8月3日盤中重挫逾2%,且下半年恐難重演上半年亮眼表現,商品市場投資人也繃緊神經。 倫敦布蘭特原油10月期貨大跌2.5%至每桶71.05美元,西德州輕原油9月期貨也跌2.9%至每桶69.19美元。 美國一些城市和公司,正重新要求配戴口罩,包括完全接種者,以應對變種病毒引發的確診數激增。舊金山和灣區其他6郡都重新實施公共場合室內全面配戴口罩規定,Google、沃爾瑪、迪士尼和Target百貨也宣布更嚴格的口罩配戴規定。美國在7月30日止的7日平均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達到72,790人,超越去年夏季高峰。 中國大陸正重新採取限制措施,並取消國內航班,地方政府封鎖部分城鎮,一些熱門景點也不開放,試圖抑制變種病毒在夏季旅遊旺季期間蔓延。進出北京的航班已全面取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預估,噴射機燃料消費將受到新管制措施最大衝擊。 Delta病毒在亞洲肆虐,也讓市場擔心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伙伴國(OPEC+)增產數量可能超過需求復甦,下半年油價難以複製上半年漲勢。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美國亞馬遜公司擴大配送服務,不僅運送自家商品,也幫沃爾瑪、Ebay等競爭對手送貨,以搶占宅配市場,並藉此深入掌握全球消費者網購習慣。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亞馬遜物流(FBA)知名度高,負責存放、包裝、配送商品等業務,FBA旗下亞馬遜多管道配送(MCF)也提供類似服務,差別在於服務對象是沃爾瑪、Ebay、Etsy、Shopify等競爭對手的第3方賣家。 MCF自2007年起就開始運作,如今亞馬遜再度把MCF價格定得比其他物流業者低,建立新的軟體合作關係以簡化使用方式,並對客戶提出一個變通策略,讓亞馬遜能插手其他公司的物流,儘管這些競爭對手不願客戶與亞馬遜打交道。 沃爾瑪、Ebay等業者禁止賣家使用亞馬遜物流系統,也不開放查詢亞馬遜配送網路追蹤編號。不過,亞馬遜6月起提出一個方案,讓賣家能迴避沃爾瑪禁令,在亞馬遜的倉儲存貨、理貨,並以亞馬遜的箱子進行包裝。亞馬遜增強MCF競爭力,意味該公司除攻下美國近4成電商市場以外,還能深入了解全球消費者購物習慣。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美國人在新冠疫情期間增加近4兆美元儲蓄,但大部分都來自富人。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研究,紓困支票、股市上漲和支出選擇減少,推動過去一年大規模儲蓄熱潮,美國人存下約3.7兆元。然而,研究發現,其中70%來自最富有的20%美國人。 這些超出疫情前正常增幅的超額儲蓄,甚至更偏向於收人金字塔頂部。在2.6兆元超額流動性儲蓄中,80%來自收入前20%,42%來自前1%。研究發現,與此同時,收入最低的5分之1家庭儲蓄額低於疫情前。 雖然超額儲蓄集中在收入頂端並不讓人奇怪,但貧富不均程度出乎意料。頭重腳輕的超額儲蓄可能會對經濟和市場產生影響。經濟學家將美國儲蓄熱潮列為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年消費者支出將持續強勁的原因之一,因為家庭可利用這些儲蓄進行持續消費。 研究發現,根據家庭支出和儲蓄率,未來一年半存款支出將達約3,600億美元。然而,由於儲蓄額集中在頂部,絕大多數支出也將來自富人和權貴。該研究估計,在大約3,600億元支出中,超過2,500億元將來自收入前20%,這也代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消費者支出將最強勁。 經濟學者表示,未來幾個月,迎合富人的高階餐廳、度假村、時裝、收藏品、珠寶、葡萄酒和其他企業業績將比面向普羅大眾市場的零售商和企業更好。與中產階級和低收入者相比,富人支出儲蓄的比率通常也較低,因此未來幾個月的儲蓄總支出可能低於預期。  

A: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Google近日發表最新手機Pixel 6及Pixel 6 Pro,支援5G功能,將在今年秋季上市,但最大亮點是搭載自家設計的核心處理器Tensor系統單晶片(SoC),跟進同業蘋果和三星讓手機採用自研晶片做法。 Google在2016年發表第1款Pixel手機後,各代手機皆採用高通處理器,現在所採用最新自研Tensor晶片,能夠強化人工智慧(AI)技術,同時提升語音辨識和照片、影片處理功能,以便改善前幾代 Pixel在這些方面落後於競爭機款的功能。 Google此款晶片歷時4年開發,Pixel 6和Pixel 6 Pro將在10月正式亮相,並在稍後上市。除新晶片,此2款新的旗艦機種外觀也重新設計,包括全螢幕、金屬邊框,前置鏡頭在螢幕頂部置中,還搭載後置指紋感測器與螢幕下指紋感測器。最明顯的硬體變革,就是手機背部有一條黑色凸起條帶並嵌入相機鏡頭。2款手機都配備新感測器和超廣角鏡頭,感測光源會比Pixel 5多150%。Pixel 6 Pro還有額外的4倍光學變焦的長焦鏡頭。 Pixel 6搭載6.4吋螢幕,6 Pro則是6.7吋,2款都比去年的6吋Pixel 5大。目前售價和具體上市日期都未定。Pixel銷售直到2019年才有起色,在今年上半年,Pixel市占年比下滑7%,相較之下,另一家小型手機製造商OnePlus銷售成長逾400%,摩托羅拉、蘋果、諾基亞和三星手機銷量均成長。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