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nside U.S. Trade報導,美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與歐盟執委會副主席Valdis Dombrovskis於上(7)月29日進行視訊會晤,討論鋼鋁關稅、美歐貿易及科技委員會等議題。未具名歐盟官員向該媒體表示,R部長與D副主席上週咸確認已準備好在本年11月1日前就該項爭議尋獲解決方案,且該解決方案將考量若干關鍵參數(key parameters),諸如回復過去之貿易流量、符合WTO規定及避免管理貿易(managed trade)等。   該報導指出,上述雙方同意解決方案「符合WTO規定」並避免「管理貿易」似意味歐盟可能不會接受前川普政府與若干國家達成之配額協議,允許該等國家特定數量鋼鋁在免徵232關稅下銷美,蓋該配額協議被質疑違反WTO有關禁止「自願出口限制」之規定。另美歐亦同意將於本年9月召開首次「美歐貿易及科技委員會」,討論新興科技議題之合作,以及對抗中國「非市場經濟措施」及「經濟上濫用行為」等。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8.03   Polish News Bulletin, Puls BIZNESU   據波蘭新聞布告(Polish News Bulletin)報導,日商軟銀(Softbank)公司5億波幣投資的波蘭Eobuwie公司,於7月30日在捷克布拉格與Modivo公司合作開設了其第一家海外實體店,將會推動該公司在國外市場的擴張。   Eobuwie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 Mikołaj Wezdecki 表示,捷克在地理上離波蘭很近。除了波蘭,該公司進入電子商務市場。捷克市場集中在布拉格周圍,其居民已經向該公司下了很多訂單,因此該公司預計投資回報相對較快。   Wezdecki 表示,該公司在布拉格將從9月開始在大都市區提供90分鐘的送貨服務,其目標是大幅縮短送貨時間,讓消費者在等待服裝和鞋類的時間有如等待比薩餅一樣。 時尚行業的特點是衝動購買。許多人為了感覺更好而購物,因此,交貨速度至關重要。Eobuwie公司零售主管Konrad Jezierski 補充表示,該公司在歐洲範圍內提出了一些獨特的東西,因此在每個國家,該公司都必須從頭開始教育消費者,但這對該公司來說會有所回報。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8.03   Biznes Polska,   據波蘭Biznes Polska報導,波蘭 ML System公司總裁 Dawid Cycoń 表示,2DGlass的投資計畫已規劃於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Active Glass投資計畫將於 2023年完成。   Cycoń 總裁表示,市場正在等待量子玻璃(Quantum Glass) 開始大規模生產,該公司看到其合作夥伴對這項技術非常感興趣。專門用於具有量子塗層的活性玻璃的生產線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機器的完成是一個要求苛刻的過程,這主要是因疫情大流行,需要設備承包商及該公司的額外承諾和時間。參數化已領先在前,完成後,該公司計劃開始量產量子玻璃。該公司估計量子玻璃會在2021年秋季推出。   Cycoń 總裁補充表示,構成現代化生產線的所有設備均已運交給該公司,目前正在整合中。在開始大規模生產之前,仍然需要對其進行參數化。該公司計劃在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2DGlass 的投資計畫。而依序該公司計劃在2023年完成最大的Active Glass投資計畫。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8.03   Biznes Polska,   據波蘭Biznes Polska報導,2位最富有的波蘭人想要發展核電:一位擁有來自美國的小型反應爐,另一位擁有來自俄羅斯的大型反應爐。地緣政治將在該計畫的成功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2富商都成功的話。   波蘭億萬富翁Zygmunt Solorz-Zak正在考慮在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投資俄羅斯核能計畫,Kaliningrad是波蘭及立陶宛兩個歐盟鄰國之間的俄羅斯飛地(Russian exclave)。此前,另一位億萬富翁 Michal Solowow 擁有的波蘭化學公司Synthos宣布將發展4個小型核反應爐。除此之外,波蘭政府也有自己的核電計畫。   據 Rzeczpospolita 日報報導,Synthos公司的計畫最早要到2030年代才會推出,而Kaliningrad的波羅的海核電廠(Baltic Nuclear Power Plant ; BEJ)可能會在2028年及2029年之間建成。興建4個容量為4GW的波蘭核能機組的成本估計為1,050 億波幣(230億歐元),而BEJ核電廠的興建成本約為300億波幣。   BEJ最初涉及建造2個容量至少為1,170 MW 的反應爐,計劃於2016年及2018 年投入使用。但在2013年,由於鄰國表示不會購買電力,該電廠的建設遂告暫停—因為其試圖擺脫克里姆林宮(Kremlin’s)高度政治化的能源戰略。   俄羅斯的核能公用事業公司 Rosenergoatom(Rosatom集團的一部分)於2019年暫停建設5年。Solorz-Zak的新聞發言人 Tomasz Matwiejczuk 向德國之聲(DW)證實,ZE PAK公司正準備實施與核能相關的計畫,並且正在考慮各種選擇。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8.03   Biznes Polska,   Famur集團與 Projekt Solartechnik公司合作,與 Energa Obrót公司簽訂一項電力銷售協議。這是該公司從煤礦機械集團轉型的重要一步。   該合約在其期限內(即至2024年12月31日)的總估計價值將達到約1.43億波幣。同時,Famur集團正加強其在太陽光電領域(PV segmen)的曝光度,包括在能源監管辦公室 6月份的拍賣中贏得另外100MW以上的計畫。   Famur集團執行長Mirosław Bendzera表示,太陽能發電廠蓬勃發展的部門,特別是業務提供,使該集團能夠實施既定的戰略假設,同時也有效地使該集團在綠色能源領域的活動多樣化。Famur集團的豐富經驗及專業知識,加上Projekt Solartechnik公司的能力,使該集團能夠樂觀地看待目前正在發生之未來轉型。   Famur 集團新發展方向的假設是在2024年之前至少實現70%的收入來自非煤領域—包括再生能源、運輸及物流,以及全球轉型至低碳經濟的機會及收益。實施這些決定的第一步是整合Famur Group集團、TDJ公司及 Projekt Solartechnik公司等3家公司的潛力。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8.03   Biznes Polska, Polish News Bulletin   負責建造波蘭電動汽車的公司 ElectroMobility Poland (EMP)已與波蘭財政部簽署投資協議,將獲得2.5 億波幣資金及一項資本重組計畫。根據投資協議,波蘭國庫將收購新股份並成為大股東。這筆交易的資金將來自再私有化基金(Reprivatization Fund),以現金出資全額支付。   至2020年底,ElectroMobility Poland公司已在波蘭電動汽車的設計工作上花費超過 5,300萬波幣。波蘭財政部將對其進行資本重組,以2.5億波幣收購新股。這些資金將用於為期8個月的籌備階段--開始與技術平台供應商的合作,以及繼續與 Jaworzno 工廠建設相關的工程工作和籌備活動。   ElectroMobility Poland (EMP)公司係於2019年10月在PGE、Energa、Enea 及 Tauron等4家能源公司的倡議下發起成立,旨在設計及生產波蘭第一輛電動汽車Izera。該4家能源公司將繼續作為少數股東。ElectroMobility Poland公司總裁Piotr Zaremba 表示,波蘭財政部在Izera電動車的參與對關鍵領域的工作之繼續進行提供保證,並確保計畫的穩定性。   EMP公司宣布,將在股東大會批准增加股本以及在國家法院登記處(National Court Register)變更登記後向公司帳戶支付2.5億波幣,此預期將在今年秋天。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8.03   PolandIn, TVP INFO   據波蘭PolandIn日報報導,根據Rzeczpospolita日報發布的Check Point軟體公司的報告,在2021 年上半年,波蘭公司/機構平均每週受到網絡犯罪分子的攻擊超過 500次。據專家稱,隨著波蘭的網絡犯罪活動年比率增加29%,情況越來越糟。   Rzeczpospolita日報表示,針對企業以及波蘭科學機構的網絡攻擊百分比已達到「危險水準」。自2021年初以來,這種情況比總部設在美國的組織機構還要多,在 2021年上半年,平均每週觀察到443次針對公司及機構的攻擊。   Rzeczpospolita日報稱,根據一家專門從事互聯網安全的以色列公司的分析,可能令人驚訝的是,駭客主要針對教育及研究部門。波蘭此類設施平均每週發生超過2,800次攻擊。在經常成為駭客攻擊目標的受害者中,還有來自金融部門及公共行政部門的實體。   Rzeczpospolita 引用 Check Point Research 的報告指出,英國在網絡安全(cybersecurity)方面走在歐洲的前端,荷蘭和盧森堡也名列前矛。波蘭排在第14位,低於塞爾維亞和烏克蘭等國家。

A:總部位於德州的Exxon Mobil和沙烏地阿拉伯國營石油公司 (SABIC)合資投入70億美元的石油裂解廠計畫,預計於今年年底前投產。 該石油裂解廠可將乙烷直接分解成製造塑膠的重要原料乙烯,每年可生產180萬噸乙烯。同時產出110萬噸單乙二醇和130萬噸聚乙烯。但該廠極具有爭議性,遭到德州Corpus Christi市鄰近居民強烈反對。 由Exxon Mobil和SABIC合資的這座煉油廠於2019年第三季度破土興建。預計創造600個工作機會。此合資企業在2017年獲得當地政府提供超過5億美元的稅收優惠。 近來石化產品價格隨著全球經濟強勁復甦而逐步攀升,許多石化公司因而受惠。化學品和其他原料供不應求。石化大廠LyondellBasell的首席執行長於今年6月表示,預計供應短缺的情形將持續到明年年中。顧問公司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聚乙烯的價格從2020年5月的每磅35美分上漲至今年同月的每磅90美分。美國液化天然氣交易中心德州Mont Belvieu報價顯示,乙烷價格從1月份的每加侖 21.5 美分上漲至33美分,漲幅超過 53%。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80005號   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人與人的接觸減少,促使歐元區消費者使用無現金支付方式的頻率愈來愈高,無論是透過信用卡、銀行轉帳,或是Apple Pay等電子支付方式。不過不同歐盟國家之間,仍存有重大差異。 德國及歐元區在新冠危機期間,不以紙鈔硬幣支付的比例獲得進一步的推升。根據歐洲央行(ECB)資料,去(2020)年在歐元區共同貨幣領域,計有近1,020億筆付款(前一年:980億筆)以無現金方式處理,交易總額較前一年增加8.7%,達167兆歐元。 近一半(47%)的無現金交易為信用卡支付,匯款(23%)及自動扣繳(22%)約各占1/4。其餘的是電子支付方式,如Apple Pay或Google Pay,另支票付款的比例僅約2%。 根據德國聯邦銀行(Bundesbank)資料,2020年德國發行的金融卡(如EC-Karte)用以支付的頻率比2019年高出25%。在疫情大流行的第一年,人們愈來愈常利用塑膠貨幣來支付小額交易。德國共計處理260億筆付款交易,總金額約61兆歐元。與前一年相比,數量及金額的增幅分別為8%及3%。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結帳時以非接觸式付款似較衛生。顧客不必將信用卡或金融卡插入設備,當卡片置於讀卡機前時,資料數據以加密形式傳輸,小額支付甚至不需要輸入密碼(PIN)。 然而,歐元區內各國無現金支付服務的使用仍存在重大差異。其中以葡萄牙的卡片支付比例最高,約為70%。在匯款轉帳方面,斯洛伐克的比例領先,約為38%。至於德國則是自動扣繳的比例特別高,高達44%。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04080003號   根據德國能源市場研究機構Arbeitsgemeinschaft Energiebilanzen(簡稱AGEB)統計,由於新冠疫情後景氣復甦、以及年初平均氣溫較往年略低造成暖氣消耗,以致2021 年上半年德國能源消耗較2020年同期增約4.3%。如排除因溫度差異對能源消耗造成之影響,2021年前半年能源消耗量較2020 年前6個月則降逾7%。 另由於風力發電量較上年同期降低,因此化石燃料產出之能源占比增加。2021年前6個月,德國褐煤(Braunkohle)消耗量增約三分之一,煙煤(Steinkohle)消耗量則增約 23%。由於褐煤與煙煤發電量增加,2021年德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比上年同期增加6.2%。 2021年上半年在整個德國能源結構中,天然氣以 30.6% 的份額首次居首,而石油則以 28.6% 的份額跌至第2。可再生能源以 16.8% 的比重位居第3。如前所述,褐煤與煙煤在消費總量中的比重略有上升,合計為16.6%。AGEB分析,在2021年下半年,此一比重分配或有可能變動。 整體而言,由於德國設定的氣候目標頗高,至2030年以前將二氧化碳排放減量65%,因此可再生能源運用的擴展十分關鍵。根據規劃,德國將在2022年以前增加1.1 Gigawatt產能之陸地風電設施,以及4.1 Gigawatt之太陽能光電系統,方能達標。

A:據法媒Le Figaro報導,法商賽諾菲頃於本(3)日宣布,將於本(2021)年第3季以32億美元(約合27億歐元)高價收購美國mRNA技術專家Translate Bio,以加快發展mRNA於疫苗及治療劑之應用。 媒體分析,mRNA技術因新冠肺炎發生而嶄露頭角,獲Pfizer/BioNtech及Moderna首度應用於新冠疫苗研發,並獲准上市,且於新冠疫苗中效力最高。其與傳統疫苗採取弱化或中和病毒之原理不同,係將基因組序列直接引入細胞中產生抗體以辨認及消滅病毒。該技術除用於新冠疫苗以外,尚有其他可發揮之領域,例如瘧疾、愛滋病及癌症之預防與治療。 賽諾菲前已與Translate Bio合作展開mRNA疫苗開發,因尚未進入大規模試驗,目前仍在初期開發階段。本年6月宣布將對mRNA技術啟動龐大投資計畫,迄2025年預計投入20億歐元,其中特別針對傳染病建立一專門研究中心開發疫苗。此外,賽諾菲繼月前宣布與Translate Bio合作開發季節性流感疫苗後,現進一步收購該公司,盼推動mRNA技術應用至極大化。 媒體指出,賽諾菲於去(2020)年轉售旗下美國合作夥伴再生元製藥公司(Regeneron)之股份,因而獲得約100億歐元之大筆資金。面對法國政界人士指出其缺乏創新技術,未如其他藥廠迅速開發新冠疫苗等批評,賽諾菲大舉推動mRNA投資計畫及收購業者,顯示其破釜沉舟之決心。 至於賽諾菲與英商GSK共同研發之重組蛋白新冠疫苗Vidprevtyn,第2期臨床試驗結果良好,已於本年5月27日進入第3階段臨床試驗,預期於本年年底上市。另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前已於本年7月20宣布對該疫苗採取滾動式審查,應可加快其上市時間,及早為全球防疫所用。

A:根據法媒Le Figaro本(2)日報導,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全球航空產業嚴重受創長達15個月。本(2021)年年中,歐洲最大航空器製造商空中巴士已逐漸恢復銷售與交貨,出貨量計297架,較去(2020)年增加101架;美國波音公司本年出貨156架,去年為70架。兩者均於本年上半年恢復盈利,雖認為疫情危機尚未結束,但已著手規劃增產,以及早準備復甦。 謹查,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於本年7月16日參訪空中巴士總部時曾表示: 疫情發生後,政府推動法國經濟振興計畫(France Relance),提供航空產業信用擔保貸款及其他相關資助,金額高達150億歐元,成功挽救歷經30年發展之航空產業脫離生存危機,並維持數千個工作機會。 政府將繼續投資產業開發新技術,以創新、員工技能及減碳技術等優勢,使法國空中巴士集團及相關產業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尤其是優越之減碳技術將提高航空產業競爭力及商機,證明氣候變遷因應與經濟發展並無衝突。航太產業將於法國即將推動之投資計畫項目占有一席之地,以利持續發展人工智慧、氫能及再生能源等高科技技術。 空中巴士集團董事長Guillaume Faury持保守態度,認為航空產業尚未脫險,受限於以下不確定因素,包括目前全球空中交通缺乏協調(例如:美國旅客可赴歐洲旅遊,美國卻未開放歐洲旅客入境),加上印度變種Delta病毒之興起,以及疫苗雖已問世但全球尚未達到集體免疫標準等。波音公司執行長David Calhoun亦指出,全球航班恢復情況不均,研判未來將分階段改善,依序為國內航線、區域航線(北美、歐洲及太平洋地區),以及洲際航班,並預期2023~2025年之前難以全面恢復,國際航班需時更長。 法國航空器引擎製造商Safran執行長Olivier Andriès表示,疫情發生後,中程運輸航班(moyen-courrier)最早重啟營運,目前全球營運情形仍較疫前短少30%,中國已恢復疫前水準,美國及東南亞則分別萎縮15%及70%。Starburst航空顧問Xavier Tytelman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例,表示全面恢復正常航線至少需時7年,當時美國直至2014年始恢復2007年水準,歐洲則更久。 航空產業業者雖持保守態度,卻已著手部署預作準備。例如美國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甫於本年6月底宣布斥資300億美元購買200架波音737 Max及70架空中巴士A321飛機,預告航空業之復甦。法荷航(Air France-KLM)亦於本年7月中旬發出160架中程飛機之採購需求,由波音及空中巴士競標。此外,航空公司亦推動機隊之現代化及綠化,淘汰使用超過15年之飛機,替換為低燃油消耗及排放量之機型,同時降低營運成本。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8月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637/P200號(商情文號:第637號) 商情本文: 英國將在蘇格蘭Aberdeen外海15公里處打造全世界最大的浮動式離岸風電場Kincardine陣列,裝置容量50MW。惟浮動電場規模不若傳統風電場,目前最大的傳統風電場為3.6GW。英國是全世界第一個打造浮動式離岸風電場的國家,於2017年位在蘇格蘭Peterhead外海。英國政府設定離岸發電目標為2030年達到40GW,其中浮動風電擬達1GW,然而目前在離岸電場供應鏈中,英國業者競爭力不如外國供應商,業界建議政府應設定階段性計畫,並訂立2040年浮動電場的第二階段目標。 這次參與興建浮動電場的競標業者有來自丹麥的Orsted、德國的RWE、挪威的Equinor與英國ScottishPower,以及荷蘭皇家殼牌公司,拍賣項目為蘇格蘭外海的10GW離岸電場興建計畫。競標已於七月中結束,預計2022年初公布結果。 英國刻正就位在布里斯托海峽西邊Celtic海域的浮動電場研擬競標拍賣計畫,包括英吉利海峽與愛爾蘭南部海域。離岸風電的發電成本在2018年高達每百萬瓦(megawatt)/小時200歐元,參考2019年傳統離岸風電場的拍賣價格,顯然已經到達反曲點(inflection point),發電成本預計將會明顯降低。英國離岸再生能源整合開發中心(Offshore Renewable Energy Catapult Centre)表示,盼能在2029年就有「零補貼」的浮動電場開發商出現。 法國、挪威、西班牙、美國與日本等國,都在積極開發這項科技,尤其是在海床較淺的水域,無法建設需要植入根基60公尺深的固定式風扇渦輪機。歐洲風能協會(WindEurope)預測到了2050年,在歐洲會有三分之一的離岸風電為浮動式電場。 離岸再生能源整合開發中心專案經理Ralph Torr指出浮動式離岸風電不但環保,還能帶動經濟。儘管英國在發展離岸風電方面領先全球,但是在興建傳統固定式電場的供應鏈上,英國廠商並不具競爭力。Torr希望在浮動電場產業中,不要再重蹈覆轍。目前Kincardine陣列的渦輪機在西班牙與葡萄牙製造,浮動平臺則在荷蘭鹿特丹組裝。 離岸風電市場競爭已然白熱化,各家業者均努力占據領先優勢。Torr認為設定2030年達到1GW的政策目標並不會帶動供應鏈或是基礎建設市場出現大規模投資,因為這些計畫太過複雜。 浮動式風電的渦輪機比傳統式的更為龐大,運輸不易且成本高昂,因此最好將工廠設置在鄰近風場處,因此也排除了採用中國或是東南亞國家製造產品的可能性。然而全球能源集團執行長Tim Cornelius警告,英國供應業者目前在浮動電場產業中,並未占據優勢地位。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今(2021)年截至目前為止,所發生涉嫌資助恐怖主義案件已高達300多起,該數據來自於瑞典國家行動部(National Operatons Department, NOA)所轄之金融警局(Finanspolisen),該局指出,今年資助恐怖主義案件數量已是自2019年以來的兩倍之多。 瑞典金融警局認為,銀行和其他相關金融單位針對匯款進行資恐的內部相關調查系統已有相當改善。該局亦指出,被標記匯款款項不一定就是用以資助恐怖主義,但亦可能被用以助長其他犯罪行為。瑞典任何關於資恐案件均由瑞典國安局(Swedish Security Service, Säpo)負責進行調查。

A:資料來源: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FHM)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瑞典、芬蘭及挪威三國均於去(109)年12月27日開始免費接種COVID-19疫苗,主要對象均為醫護人員、年長者、慢性病高危險群以及自願接種者,並以Pfizer/BioNTech、Moderna、AstraZeneca及Janssen等四款獲歐盟許可疫苗施打。 根據瑞典公共健康局的統計資訊,截至8月03日所登記之接種COVID-19疫苗人數達643萬3,921人,約占全國人口61.98%,並有426萬6,100人已接種第二劑。接種年齡層已至16歲以上者。 根據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的統計資訊,截至8月3日所登記之接種COVID-19疫苗人數達399萬9,052人,約占全國人口66.8%,並有196萬2,225人接種第二劑。接種年齡層已至16歲以上者;另,12歲至15歲屬特殊風險族群者亦可接種。 根據挪威公共健康局的統計資訊,截至8月3日所登記之接種COVID-19疫苗人數共有360萬2,623人,約占全國人口66.8%,並有182萬3,401人接種第二劑,接種年齡層已至18歲以上者。

A:過去市場普遍認為以色列只擅長技術研發,不知如何管理國際行銷系統及龐大財務運作,如今由於大量資金流入以色列創新生態系統,新創公司不急於過早上市或被併購,而是選擇繼續成長。即使近來借殼上市機制(SPAC)急遽竄升成為快速上市的手段,以色列獨角獸公司Monday.com聯合創辦人Roy Mann及Eran Zinman表示,IPO後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Monday.com要成為一家大公司。 全球逾700家獨角獸公司中約10%為以色列公司,這些第一代獨角獸公司面臨的挑戰,從早期階段的技術發展,到現在的研發、財務及營銷管理,規模的成長也培養出更多高階管理人才。臺拉維夫大學(排名13)和及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排名15)是全球培育獨角獸高階管理人前15名學術機構之美國以外唯二所大學。目前,以色列有77名高階管理人任職於獨角獸公司,僅次於美國、英國、中國和印度,排名全球第5。 上述情形顯示以色列有越來越多新創公司從早早被併購退場,轉向穩健發展,企圖茁壯成全球型大企業,同時也增加國內就業機會。這些以色列第一代獨角獸公司正為後起新秀帶來深遠的影響,也為該國新創生態系統注入新的成長動能。

A:以色列創新局頃公布之2021/2022年創新報告(Innovation Report)指出,高科技產業之就業人數僅占總就業人口的10%(平均40.1歲),但高科技部門貢獻以國GDP的15%,貢獻全國所得稅的25%、出口的43%及臺拉維夫證交所之TA-35指數上市公司總價值的40%,顯示高科技產業仍係以色列重要經濟動能。 惟報告指出,以色列每年新成立的新創公司呈現逐年減少趨勢,自2014年的1,400家減少到2019年的850家,2020年則預估520家,跨國公司每年來以色列設立研發中心的家數亦從2016年的46家降到2020年的4家。創新局占國家整體預算的比例從2000年的1%減少至現在的0.5%。 以色列新創公司募資總額在過去10年成長4倍,2020年達到115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20%。大型募資案(超過1億美元)的件數從2015年的3案增加到2020年的20件。以色列新創公司在臺拉維夫證交所及美國進行初次上市(IPO)在2020年達到創紀錄的31次。   針對上述正、負面數據同存的現象,報告解釋,以色列新創生態已經成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創公司尋求業務的擴展與經營的獨立性。以色列經濟產業部首席科學家Ami Appelbaum對此表示,以色列政府將持續確保該國高科技部門的繁榮,對其面臨的挑戰也會適時地做出回應。

A:以色列生命科學產業包含數位醫療、醫療器材、生物技術及藥物治療等領域之發展不畏疫情影響,依據以色列高科技協會(IATI)日前發布之以國生命科學產業年度報告,2020年以色列生命科學公司募資額達25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55%。   截至2020年底,以色列計有1,750家生命科學公司,雇用約8.4萬名員工。醫療器材為主要的子領域計687家,占總家數的40%,次為數位醫療(476家)及生物技術(468家)。53%的公司仍在研發階段,33%在初始收益階段,10%仍在種子輪募資階段,僅4%的公司達到收入成長的階段。 報告亦提及去年以色列和阿聯酋簽署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為以色列醫療技術領域帶來新市場及新資金。阿聯酋渴望採用新技術,同時也可以作為以色列公司前往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潛在跳板。 高科技協會執行長Karin Mayer Rubinstein呼籲以色列政府成立類似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機構,確保以色列公司能在境內開發藥物及醫療技術,並在當地進行更多臨床試驗,而非選擇到其他國外進行。以色列FDA的成立將有助於推動以色列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並將吸引在該領域的跨國公司前來投資。

A:以色列央行於7月初表示,將維持基準利率在0.1%,長時間內將繼續實施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通膨率仍在政府1-3%的目標範圍,目前為1.5%。對於2021年的經濟預測從4月份的6.3%下調至5.5%,以色列因領先全球的速度施打疫苗,有效地控制疫情,但近期因Delta變種病毒,每日確診人數從個位數回升到破千例,導致央行調整最新經濟成長預測。

A:本(110)年7月25日以色列內閣通過2050年低碳排計畫,落實以色列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國際承諾,計畫目標為到2050年的碳排量較2015年减少85%,並設定中程目標為2030年減排比率達到27%。   以色列政府為2030年中程減碳目標設定以下具體目標: (一)2030年固體廢棄物(solid waste)的碳排放量比2015年的排放量(約550萬噸)至少減少47%。2030年城市垃圾傾倒量(municipal waste dumped)較2018年(約450萬噸)減少71%。 (二)2030年起登記之3.5噸以下新車碳排放量限制在2020年同款新車平均碳排放量的5%。2026年開始,以色列政府購買的所有公車(city bus)都將是環保車輛(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vehicles)。 (三)2030年電力產生的碳排放量與2015年碳排放量3,760萬噸相比需減少30%。2030年用於生產以色列100萬以幣的GDP所投資的能源密集度(energy intensity)將降為每小時122百萬瓦(MW)。 (四)2030年製造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2015年1,200萬噸的排放量至少減少30%。   至於2050年的長程目標,包括運輸部門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96%、電力部門減少85%以及城市廢棄物部門減少92%。政府決議將由以國能源部長Karin Elharar在未來12個月內,依據此長程目標擬訂2050年可再生能源目標(set targets for renewable energy)並建立機制,確保政府政策符合以色列的國家能源目標並有效地朝低碳環境發展。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