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年8月1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頃公布「本(2021)年7月份進出口動向」,韓國本年7月份之出口金額約為554億4,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月份成長29.6%。進口金額約536億7,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月份增加38.2%,貿易順差金額約為17億6,000萬美元。   本年7月份韓國20大主要出口項目(7月1日至31日通關統計)中,與去年同月份相比,石油製品(73.0%)、石油化學(59.5%)、機械人(51.1%)、精密化學原料(50.5%)、鋼鐵(41.5%)、半導體(39.6%)、顯示器(38.0%)、汽車零件(35.0%)、蓄電池(31.3%)、家電(29.7%)、生技保健(27.2%)、電腦(26.4%)、一般機械(18.4%)、紡纖(17.6%)、汽車(12.3%)、化妝品(11.7%)、塑膠製品(11.3%)、船舶(9.3%)、無線通訊機器(5.0%)及農水產食品(3.7%)等之出口全數增加。   主要出口地區方面(7月1日至31日之通關統計暫定值),對主要出口地區之出口,與去年同期比較,全面增加,對印度之出口增加56.3%、歐盟(EU)(27國)增加43.9%、對中南美增加40.5%、對東協(ASEAN)增加36.8%、對美國亦增加32.1%、日本增加28.0%、中東增加25.2%、CIS增加24.4%、越南增加17.5%及中國增加15.7%。   進口項目方面,7月份原物料、中間財、消費財及資本財之進口均增加,較去年同月份分別增加69.0%、40.7%、21.6%及14.6% (7月1日至31日之通關統計暫定值)。其中,主要能源資源項目之進口均增加,石油製品之進口較去年同月份增加135.6%、瓦斯增加119.5%、煤炭增加81.5%及原油增加72.7%。   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文勝煜表示,韓國上半年累計之出口金額已於本年6月份創新高紀錄,7月份之出口金額則為自1956年開始編製貿易統計以來之最高值,雖然全球經濟景氣及貿易情況已快速復甦,帶動韓國出口成長,但韓國出口成長穩定之主要原因應係韓國製造業之技術力強,於全球競爭力高,惟目前仍面臨變種病毒造成之疫情持續擴散、進出口物流發生問題、零件供應短缺及原物料價格上漲等危險因素,政府仍會提供所有之支援對策,以協助出口廠商業者,達成本年度出口金額再創新高紀錄及貿易金額恢復為1兆美元之目標。  

A: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資料,2020年越南出口3,260萬公噸水泥及熟料,其中熟料出口量達2,390萬公噸熟料(佔73%),水泥出口量僅為870萬公噸(佔27%)。本(2021)年越南水泥及熟料出口量達1,494萬公噸。 為限制熟料出口量,越南政府第57/2020/ND-CP號議定規定熟料出口稅為5%,水泥則無出口稅。 越南財政部表示,目前水泥及熟料出口能解決越南國內生產的產量。惟此並非為長久之解決方法,因該產業須開採及使用不可再生資源,一方面將使資源耗竭,影響環境,另一方面該產業使用越南廉價電力。 越南總理2020年已批准第1266/QD-TTg號決定有關『2021至2030越南發展建材之戰略及至2050年之願景』。其中提出 “限制出口使用多不可再生資源原料、燃料的產品”。 同時在上述決定附錄中提及具體目標為:2021-2030限制出口水泥及熟料,出口比例不超過總設計產能之30%;2031-2050限制出口水泥及熟料,出口比例不超過總設計產能之20%。 目前越南出口已達到上述限制程度,故財政部在補充、修正第57/2020/ND-CP號議定草案中建議政府將熟料的出口稅自5%調漲至10%。

A:馬來西亞最大港口營運商─西港控股集團(Westport Holdings Bhd)頃發布消息稱,儘管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猶存,海運業出現較大變化,惟貨櫃營收貢獻增加,推高西港(West Port)截至本(2021)年6月30日第二季財報表現,淨利攀升32.5%至1億7,797萬馬幣(約4,218萬美元);該集團上半年淨賺3億8,629萬馬幣(約9,156萬美元),較前期上漲34.5%;營業額則報10億1,324萬馬幣(約2億4,016萬美元)。淨利及營業額雙雙走高,得益於集裝箱營收攀升,及兩台在2019年遭遇事故的碼頭起重機漸進式保險補償。   展望未來,該集團預期貨櫃處理量可於本年取得個位數增長,而全球積極推進疫苗接種計畫,料可為經濟活動復甦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帶動消費者信心回升。許多國家推出的經濟振興配套,對刺激經濟活動起著積極作用,然因各國疫苗接種計畫進度不一,加上偶爾零星爆發疫苗及疫情帶來的衝擊,全球經濟復甦的腳步亦不一致。   該集團執行主席魯本加納林甘(Ruben Emir Gnanalingam)表示,西港 於 2020 年以 8,100 萬馬幣(約1,920萬美元)的成本在 CT9 完成 Z 區貨櫃堆場後,至 2021 年底再完成一個占地 7.69 公頃的集裝箱碼頭(CT)堆場。該公司一直在投資更多碼頭營運設備,以加強整體碼頭處理能力。該集團計劃與馬國政府達成新的特許協議後,承建和建造從 CT10 至 CT17 的大型貨櫃碼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越南統計總局統計資料顯示,本(2021)年7月份越南新成立之企業家數為8,740家,較上月衰退22.8%,登記資金約計122.8兆越盾(約計5.34億美元),衰退25.3 %;恢復營運之企業家數為4,947家,成長1.6 %;有期限暫時停止營運之企業家數為4,527家,增加17.1 %,待辦理解散手續停止營運之企業家數為3,932家,衰退24.9 %,完成解散手續之企業家數為1,442家,衰退24.9%。本年前7個月越南新成立之企業家數為75,800家,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0.8%,登記資金約計1,065.4兆越盾,成長13.8%;恢復營運之企業家數為29,600家,成長3.6 %;待辦理解散手續停止營運之企業家數為2.8萬家,成長28.6 %,完成解散手續之企業家數為11,400家,成長27.2%。

A:德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科技頃發布消息稱,其兩家工廠的停產影響了對核心汽車客戶的交付,因德國汽車產業刻正與三十年來最嚴重的供應短缺作鬥爭。   就在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的英飛凌正從一場導致其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工廠癱瘓的冬季風暴中恢復過來時,新一波新冠病毒感染迫使其在馬來西亞的一家工廠於本(2021)年 6 月關閉。生產中斷意味著,與歐洲競爭對手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相比,英飛凌在第三季財報無法從智慧手機到汽車等各種產品的強勁需求中獲利。   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出口大國,德國汽車產業亦在苦苦掙扎:寶馬汽車公司亦發布警告稱,在本年上半年汽車產業表現強勁後,晶片短缺將影響本年下半年的業績。整個價值鏈的嚴重供應限制,阻礙了經濟復甦。   英飛凌公司表示,馬國政府實施的全面封鎖措施已導致該公司在馬六甲的生產基地遭受嚴重打擊。由於馬六甲廠房預計於本(8)月才能恢復生產,英飛凌公司將面臨數百萬歐元的損失。   隨著位於奧地利菲拉赫 (Villach)的新工廠投產,英飛凌公司將能夠提高專業電源管理晶片的產量,但它仍然嚴重依賴亞洲的合約製造商,這些製造商的產能正在耗盡。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總局資料顯示,本(2021)年前7個月越商赴海外之投資金額約計5.70億美元(包含新登記金額及增資),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125.4%。其中,新登記之投資案件數為28件,投資金額約計1.45億美元;增資案件數為11件,增資金額為4.25億美元。在投資產業別方面,專業項目暨科技投資金額約計2.7億美元,占投資總額之47.5%;批發暨零售約計1.48億美元,占26.1%;農林水產業約計9,840萬美元,占17.3%。本年前7個月越南投資地點共有18個國家及地區,美國居首位,投資金額約計3.02億美元,占53.1%;柬埔寨 8,920萬美元,占15.6%;寮國4,780萬美元,占8.4%;加拿大3,210美元。

A:越南財政部稱,近期因Covid-19疫情持續復雜,衝擊經濟社會各層面,使全球貨物供應鏈停滯及中斷。 越南財政部頃收到若干協會及企業建議調整進出口稅表,同時反映執行第57/2020/ND-CP議定所遇到問題等意見。財政部亦收到政府辦公廳轉達黎文成( Le Van Thanh)指導意見,交由財政部主持, 配合其他權責機關檢視並整體評估執行 『汽車生產、安裝稅率優惠計畫』之情況,研擬並建議補充、修正內容。 越南財政部認為應補充、修正第57/2020/ND-CP號議定,以符合目前情況,俾能穩定總體經濟,監控通膨,並及時協助企業因Covid-19疫情帶來的困難。同時補充、修正第57/2020/ND-CP號議定將鼓勵企業繼續投資及升級技術,降低成本俾與進口產品競爭,有利於保護及有效地使用越南國內資源。 財政部的草案包括2條、具有4項主要內容,其中:(1)將修正最近漲價幅度較大的貨品之進出口稅;(2)調整若干產品之MFN稅率以有效地使用不可再生資源,限制出口未經加工的礦產;(3)調整『汽車生產、安裝稅率優惠計畫』之內容,建議繼續實施給予該計畫之優惠稅率;(4) 對若干貨品調整進出口稅以符合實際情況,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順利條件,如:黃金、石英沙、植物種苗等。

A:

A:據越南觀光總局稱,本(2021)年6月份來越國際旅客約7,200人次,較上(5)月份減少46.5%,並較去(2020)年同期減少18%。累計本年上半年來越國際旅客約8萬8,200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97.6%;其中以運輸工具別統計,利用空運來越之旅客人數為5萬5,700人次,減少98.2%;由陸路來越之旅客人數為3萬2,300人次,減少94.2%;海運來越之旅客人數216人次,減少99.9%。 以旅客國別統計,本年上半年亞洲地區來越之旅客人數為7萬7,600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97.2%,其中主要市場來月之旅客皆大幅下跌:中國旅客近3萬6,700人次,減少96%;韓國旅客為1萬8,400人次,減少97.8%;台灣旅客為6,800人次,減少96.5%;日本旅客為4,800人次,減少97.6%;寮國旅客為4,600人次,減少87.8%。 歐洲旅客部份,本年上半年來越之旅客為6,900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99%。美洲地區來越之旅客近2,400人次,減少99%。澳紐旅客為648人次,減少99.4%。非洲旅客為666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94.5%。

A:截至本(2021)年6月20日總支付方式(total means of payment)較去(2020)年底增加3.48%(按:去年同期成長4.59%),各信貸機構存款成長3.13%(按:去年同期成長4.35%),越南授信成長5.47%(按:去年同期成長2.45%)。 目前利率較去年底維持穩定。活期與1個月以下之存款年利率介於0.1% ~ 0.2%;1個月至6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3.1%~3.8%;6個月至12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4%~5.9%;12個月以上為5.6%~6.7%。貸款利率部分,短期越南幣貸款年利率為4.5%;美金貸款年利率平均約3~6%。授信結構繼續配合政府指定之優先生產經營產業項目,嚴格監控房地產、BOT與BT等交通工程案、證券等潛在風險之產業授信。 保險部分,本年上半年越南保險市場之保費總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17%,其中壽險保費收入成長22%,產險保費收入成長7%。

A: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至本(2021)年6月30日止,製造業、加工業之存貨指數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24.3%,其中若干產業之存貨指數增幅較低或減少,包括:桌、椅、床、櫃等生產均增加15.9%;服裝生產增加15.8%;自非金屬之礦物生產之產品生產增加12.7%;香菸生產增加6.3%;金屬生產增加4.3%;各種印刷增加4%;木材及木、竹、稻草以及編制材料等製品生產增加0.4%;紙類與紙類產品生產減少14.2%;未分類之機械設備生產增加15.1%。又,若干產業之存貨指數增幅較高,包括皮革及其相關產品生產增加44.4%;藥品與藥材生產增加39.9%;橡膠與塑膠產品生產增加38.6%;具備引擎之車輛生產增加36.4%;電力設備生產增加29.9%;自鑄造金屬生產之產品(機械設備除外)增加28.1%;機、汽車生產增加26.3%;電子產品、電腦及光學產品生產增加25.3%。 本年上半年製造業、加工業之年均存貨指數為75.2%,其中若干產業之存貨指數增高,包括橡膠與塑膠產品生產增加124.5;木材及木、竹、稻草以及編制材料等製品生產增加119.2%;紡織品生產增加117.8%;食品加工增加108.1%;化學材料與化學製品生產生產增加105.3%;自鑄造金屬生產之產品(機械設備除外)增加104%;電力設備生產增加102.5%。

A: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顯示,本(2021)年上半年加工製造業之銷售指數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4.2%,其中若干產業銷售指數較去年增加之工業包括:具備引擎之車輛生產增加29.8%,金屬生產增加25.3%,未歸類之機械設備生產增加24.1%,機、汽車生產增加16.1%,床、櫃、桌、椅生產增加15.9%,木材及木、竹、稻草以及編制材料等製品生產增加12.1%,自鑄造金屬生產之產品(機械設備除外)增加11.7%,電力設備生產增加10.9%。若干產業銷售指數較去年同期增幅減少,包括藥品與藥材生產減少16.9%,各種印製產品減少14.4%,電子產品、電腦與光學產品生產減少14%,焦炭、精煉油品生產減少3.9%。

A:越南國會頃通過有關2021至2025年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計畫之決議。其中相關主要指標具體如次: 有關經濟方面,未來5年平均經濟成長率介於6.5%~7%;至2025年平均國民所得約4,700~5,000美元;加工製造業佔GDP之比例25%以上;社會生產力年均成長6.5%以上;都市化比率約45%;未來5年平均國家預算赤字率為GDP之3.7%。 有關社會方面,平均壽命年齡74.5歲;農業勞工佔勞工總人數之比重約25%;經培訓之勞工比例為70%;其中持有文憑、證書之比例達28~30%;都市失業比例4%以下;貧戶比例維持每年減少1~1.5%;參加醫療保險人數之比例約總人口之95%。 有關環保方面,城市與鄉下清潔自來水使用比例分別為95~100%以及93~95%;符合規定標準之都市日常生活廢棄物收集與處理比例達90%;具備符合環保標準之集中式廢水處理系統的工業區、加工區比例達92%;得到處理之嚴重汙染環境之生產基地比例達100%;森林覆蓋率未低於42%。

A:社群平台推特(Twitter)今天表示,為了阻止假訊息散布,將與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以及路透社(Reuters)合作,更快速地在推特平台上提供可信資訊。 和其他社群媒體公司一樣,總部位在美國舊金山的推特長期面對移除平台誤導性或錯誤訊息的壓力。今年稍早推特推出Birdwatch計畫,要求用戶幫忙找出有誤導性的推文並進行事實查核。 推特表示,將在突發新聞事件發生時與美聯社以及路透合作,增加正確的背景資訊。這些資訊可能出現在推特不同的地方,例如附在推文上的標籤,或出現在介紹推特最夯話題的Moments熱門推文中。 推特發言人表示,這是推特為提高網站資訊正確性,第一次與新聞機構正式合作。發言人還說,推特會分別與美聯社以及路透社合作,這兩家通訊社不會與對方互動。 路透針對使用者原創內容進行新聞蒐集的全球負責人貝克(Hazel Baker)表示:「路透每天銘記在心的是信賴、正確性以及公正性…這些價值也會更堅定我們阻止假訊息散布的決心。」 美聯社全球業務發展副總裁賈努斯澤斯基(Tom Januszewski)則說:「我們對運用美聯社的規模與速度,為線上對話增添背景內容感到特別興奮。」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依據金融評論報(Financial Review) Gary Sampson(墨爾本大學教授/WTO顧問)7/19撰寫之專文,重點摘要如次:   1.當歐盟提出碳邊境調整措施(CBAM),擬對來自歐盟以外的進口產品課徵碳邊境稅事,已受到不少國家反對。例如中國、印度和其他國家認為,碳邊境稅的真正意圖不是保護全球環境免受碳洩漏(carbon leakage)影響,而是企圖透過關稅保護境內產業競爭力之保護主義,甚或認為是提高歐盟財政收入的隱蔽手段(the border tax is a thinly disguised means to raise EU government revenues)。   2.碳邊境稅觸及了WTO最基本的核心--同類產品(like product)間的非歧視原則。澳大利亞已明確表態拒絕碳邊境稅措施,主張實現淨零排放的道路,不應該透過徵收碳稅或可交易的碳排許可(not via carbon taxes or marketable emission permits),而應是透過「技術」來實現。   3.前開概念迴避探究WTO針對非貿易標準(如勞工、環境、人權、碳排放)的貿易限制,得否透過貿易壁壘(關稅)來實施。換言之,對於 WTO 而言,澳大利亞生產的鋁和鋼,與其他國家的鋁和鋼「相似」的判斷準則,是否應將其產生使用的能源納入考量,將是爭論關鍵。   4.作者認為反對歐盟邊境碳稅的單邊主義方式,除透過WTO等多邊協議進行外,還有更多可以接受方式。理想的情況是以附帶協議方式,表明哪些碳減排措施即使它們違反了 WTO 權利,仍是可被接受的。例如現有250個多邊環境協定中,雖有逾20個違反WTO自由貿易原則,如《蒙特婁議定書》限制氯氟烴(氟氯碳化物)貿易,《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明文禁止受威脅動植物的國際貿易,惟在前開特殊情況下,WTO成員都同意放棄特定權利。   5.其他選項尚包括:各國採取集體行動,並對特定的碳減排措施給予“豁免”或“例外”待遇。如澳大利亞-新加坡簽訂開發和採用新興低排放技術MOU,此等基於政府間合作的選項,似乎均優於由特定WTO 成員單方面決定哪些國家做得不夠(not doing enough)需要繳納碳稅的作法來的好。   6.綜上,作者結語:為了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各國須各自提交國家自主貢獻,而為達成該目標可採取的措施不應給予限制。原文連結: https://www.afr.com/policy/energy-and-climate/trade-and-climate-are-on-a-collision-course-at-the-wto-20210718-p58asc

A:尼加拉瓜新聞報報導,依據尼國中央銀行統計,2021年1-5月石油類商品進口4億2,32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2億8,170萬美元成長50.24%。本年5月份尼國石油類商品進口8,84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4,240萬美元成長108.18%。尼國本年4月平均每桶石油進口價格55美元,而至5月份每桶進口價格上升至75.4美元,高於年度平均值67.8美元。 石油進口價格上漲主要是在大規模疫苗接種後,經濟解封復甦,石油需求上升,導致價格上漲,尼國截至2021年5月柴油進口金額較上年同期增加68.76%,高級汽油成長93.5%,一般汽油增加27.02%,燃料用油持續上漲帶動尼國物價通膨壓力持續增加。

A:本年7月中旬秘魯國會快速批准CPTPP,逐漸引起智利產業界擔憂秘魯將藉CPTPP奪取智利原有優勢,進而開始正視並分析CPTPP帶來之衝擊及效益,智利第一大報「水星日報」近日刊出以「秘魯加入CPTPP將使智利產品在加拿大、日本、馬來西亞及越南居於劣勢」為題之報導,文中指出智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部就智、秘兩國之水果、肉品及奶製品為例進行分析如下: (一) 水果類:秘魯柳橙出口日本將享有CPTPP優惠條件,並於2025年享有零關稅;智利柳橙出口日本則須繳交16%至32%之高額關稅。智、秘兩國競爭農產品尚有葡萄及蘋果,相較於秘魯該2項水果輸銷越南可享零關稅,智利該種水果仍需課徵8%關稅。 (二) 肉品:秘魯禽肉可免稅出口加拿大,然智利禽肉須被課徵12.5%關稅。 (三) 奶製品:加拿大對於秘魯各項奶製品提供多項免稅配額,然智利奶製品出口加拿大僅能依據WTO規章於配額限制內享有免稅,超過配額部分將被課徵200%之超高關稅。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為推動太空發展計畫,正積極尋求與歐洲相關領域之重要企業進行合作,沙烏地太空發展委員會(Saudi Space Commission)主委Abdullah Alswaha為此特別組團赴法,並於本(2021)年8月2日在巴黎與Aurbus、Communications and Systems Group、Himmeria Group等航太集團高層會晤。 Alswaha主委一行此前亦已訪問英國,與80家當地重要企業會晤,盼能推動科技創新、太空經濟、通訊等領域之雙邊合作,同時與英方分享雙邊投資機會、沙烏地發展區域數位及物流中心計畫、研發合作規畫等。

A:據沙烏地政府公報本(2021)年8月2日公告,沙烏地人力資源暨社會發展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HRSD)宣布自本年8月1日起針對國內遠距客戶服務業實施沙化(saudization)/本土化適用範圍包括使用電話、電郵、線上聊天室、社交媒體等工具之所有遠距客服中心人員,盼藉此提升本國籍人士就業及薪資、增加相關產業對於GDP貢獻、同時多元化經濟發展,此係沙烏地2030願景(Vision 2030)政策重要一環。 據悉,為落實上述新措施,MHRSD已與通訊暨資訊科技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CIT)合作推出未來技能培育計畫(Future Skills Initiative),用以提供相關訓練使本國籍人士取得符合就業之資格。

A:美國商務部於本年7月29日公布前川普政府未公開之232條款國家安全調查報告,包括「變壓器」(Transformer)及其材料、鈾(Uranium)、「海綿鈦」(Titanium Sponge)、釩(Vanadium)等4件調查報告。依照 232條款規定,商務部應於啟動調查後270日內向總統提出調查報告及建議作法,總統應於收到報告後90日內決定是否採取相關行動。上述4件調查皆已超過總統採取相關行動之期限:   「變壓器」及其材料調查:商務部於去(2020)年5月啟動232條款調查,並於同年10月完成調查報告。該報告認定進口變壓器薄板及鐵捲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該報告建議作法包括對進口產品徵稅或設定配額,與加、墨諮商減少相關進口。美墨去年11月達成協議,就墨國輸美「變壓器薄板及鐵捲心」設立監控機制。 「鈾」調查:商務部於2018年7月啟動232條款調查,並於2019年4月完成調查報告,該報告認定進口鈾產品構成國家安全威脅,並建議鈾產品進口限額。前總統川普於2019年7月拒絕商務部建議。 「海綿鈦」調查:商務部於2019年3月啟動232條款調查,並於同年11月完成調查報告,認定進口海綿鈦產品構成國家安全威脅,建議作法包括將該產品納入「國防儲藏」、與日本等國諮商。美國於2020年2月表示不限制海綿鈦進口而與日本進行諮商。 「釩」調查:商務部於去年6月啟動232條款調查,並於本年2月完成調查報告,該報告考量若干因素而認定進口釩產品並未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例如幾家美國釩生產商正在擴大生產產能或改善其生產設施,美國政府正採取行動確保關鍵礦物之供給無虞,包括與加拿大、澳洲合作計畫。   商務部公布報告網址為https://www.bis.doc.gov/index.php/other-areas/office-of-technology-evaluation-ote/section-232-investigations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