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新冠疫情導致柬埔寨損失36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商業經濟,2021年7月18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於7月16日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導致柬埔寨損失約36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占2020年總資金流入的19.8%。其中損失最大的資金來源是國內收入、國外直接投資(FDI),以及國內私人投資等。報告稱,國內收入已成為柬埔寨發展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占柬埔寨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9%,而到2025年將增長至22.5%。   上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亦顯示,柬埔寨獲得的外國發展援助(ODA)仍舊有限,等於GDP的7.9%,而其中部分已轉變成借貸關係。柬埔寨疫情時期損失最大的資金來源是國內收入,減少23.6%,其中主要是政府對中小企業減稅所致,其次是FDI減少約30%,影響國際生產鏈下降,此外,國內建築與旅遊投資的損失約4億美元左右。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柬埔寨辦事處表示,這是首次創建完整展示資金流入的模型,柬埔寨將從低度開發的國家地位中走出來,現在正是準備新的資金來源的時候,例如有能力發行瑞爾幣種的債券,這是可以考慮的選項,而該選項將獲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強力支持。   據柬埔寨財經部消息,柬國政府已經擬定2021-2023年的疫情後經濟復甦計畫,包括動用國家預算作為資金來源,以及設法尋找其他資金來源,而該UNDP製作的報告為柬埔寨提供更多的想法,以尋找新資金來源。  

A:2021年上半年柬埔寨50萬借貸人完成債務重組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商業經濟,2021年7月18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銀行協會頃表示,2021年上半年銀行與小額信貸機構已對50萬小額借貸人完成債務重組,總額逾57億美元,其中約39萬人為周轉貸款,總額超過40億美元。   鑑於新冠疫情再起,洪森總理呼籲國家銀行與全國商業銀行和小額信貸機構合作,在困難時期進行債務重組,緩解客戶的經濟壓力。柬埔寨銀行協會指出,目前銀行和金融機構增加對潛在客戶的貸款,包括受疫情危機影響的客戶獲得額外資金,以恢復或擴展業務規模。   該協會表示,經濟困難情況下,貸款額增加是一件好事。客戶可藉此為家庭和國民經濟增加收入。過往,柬埔寨國家銀行也曾鼓勵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增加對客戶的放款額。放款額下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意味國家經濟和國民經濟成長都在放緩。  

A:2021年上半年柬埔寨海關稅收衰退8.9%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商業經濟,2021年7月15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海關稅務總局日前召開上半年工作總結視訊會議,並對外公布2021年上半年,海關稅收總計約11億5,9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8.9%。   按照稅收分類,加值稅約1兆7,750億瑞爾(約占總收入的37.8%)、特別稅約1兆7,650億瑞爾(占37.6%)、關稅約8,476億瑞爾(占18.1%)、石油產品加值稅2,140億瑞爾(占4.5%),以及出口稅及其他費用941.3億瑞爾(占2%)。   按照貨物分類,車輛與機械進口稅收為1兆9,855億瑞爾,占總收入的42.3%;綜合商品稅收1兆3,163億瑞爾,占28%;建築材料等其他費用稅收2,922億瑞爾,占6.2%。   2021年上半年柬埔寨製衣行業出口總額為47億2,140萬美元,年增0.9%;非製衣行業(例如自行車、電器零件、汽車配件裝飾燈泡等其他工業產品)出口總額18億9,97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6億3,250萬美元,激增49.9%。   農產品出口總額為15億8,06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6億1,760萬美元,大幅成長64.13%。其中稻穀出口量為169萬公噸,出口金額4億2,51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暴增151.7%;稻米出口量29萬1,100公噸,出口額2億4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1.2%;橡膠出口10萬2,800公噸,出口金額1億5,76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79.7%;其他農產品出口量為359萬2,700公噸,出口金額7億9,370萬美元,增長62.8%。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紐約時裝週(NYFW)預計於本年9月8日至13日擴大舉辦並恢復實體走秀活動,亦將首度在曼哈頓第五大道舉辦,配合第五大道608號一棟三層樓場地改造成伸展台,搭配最先進的照明、舞台及音響設備,讓時裝設計師在此向全世界展示最新設計,預期許多服裝品牌將強勢回歸。   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A)表示,本年9月紐約時裝週將展現美國時尚業的創造力,紐約市長期為設計師的靈感來源,並係舉辦時裝週的最佳場所。根據彭博社,紐約、倫敦、米蘭及巴黎等全球4大時裝週過去1年因新冠疫情取消實體時裝秀活動,影響超過6億美元經濟活動,過去近兩年美國紐約時裝週囿於新冠疫情均僅能在線上舉行,例如本年3月紐約春季時裝週我國Oqliq及INF公司均係採線上方式參加。   除紐約秋季時裝週外,紐約市最大展館Javits Center亦將於本年8月20日至29日恢復舉辦紐約國際車展,係新冠疫情後首場大型展覽,預計迎來100萬名遊客,與疫情前相當。

A:根據華爾街日報本(19)日報導,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 Inc.)將採用新的商標並重新定位行銷策略,以因應半導體產業供應短缺,該公司提供晶片給全球約250間公司,包括美國國防部、高通(Qualcomm Inc.)、博通(Broadcom Inc.)、博世(Bosch)及英特爾(Intel Corp.)。 格羅方德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於世界各地設有工廠,2020年收入約為60億美元,該公司表示因與客戶溝通過程時察覺品牌無明確一致性,於疫情前開始調整,旨在將公司定位為領導成長型市場中的生產技術,除晶片創新外,改善人們在生活中使用的產品,並在社群媒體及活動中強調該晶片具有豐富功能。 格羅方德2021年的行銷預算增加一倍多,期望2022年可公開募股,儘管疫情並非為影響該公司重新定位的決定性因素,但影響了策略內容,更關注公共事務,6月時美國參議院通過且白宮批准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將提供美國國內晶片製造商資金,降低供應鏈風險,確保半導體採購,若眾議院通過此法案,將加快格羅方德在美國的擴展計畫。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p-maker-globalfoundries-revamps-brand-amid-global-chip-shortage-11626696002

A:資料來源:越南法律圖書館網站,2020年7月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對雇主及勞工權益造成諸多極大衝擊,為因應新冠肺炎之衝擊,減少雇主及勞工的負面影響、協助企業恢復生產、穩定生產經營,以及確保勞工生活及安全。越南政府頃於2021年7月1日發布第68/ND-CP號有關協助受新冠肺炎影響之雇主及勞工紓困措施之公告。     上述第68/ND-CP號公告規,重點內容如下: 一、    調降繳交勞動意外及職業疾病保險之紓困措施; 二、    協助雇主及勞工暫停繳交退休撫恤基金款之紓困措施; 三、    協助雇主培訓、提高勞工職業技能、保障勞工工作,維持就業穩定之紓困措施; 四、    協助勞工暫緩執行勞動合約、休無薪假之紓困措施; 五、    協助勞工終止勞動合約之紓困措施; 六、    額外補助及兒童補助之紓困措施; 七、    協助治療新冠肺炎及遵循醫療隔離期間餐費之紓困措施; 八、    協助從事藝術及導遊工作之紓困措施; 九、    協助個體戶之紓困措施; 十、    協助雇主貸款來支付勞工薪資、停工薪資,及恢復生產之紓困措施; 十一、    協助無簽署勞動合約(自由業者)及其他一些特殊對象之紓困措施。 本公告自2021年7月1日起生效。詳細公告內容刊登於越南法律圖書館www.thuvienphapluat.vn 網站,中譯內容僅供參考,倘有疑義,應以越文版為準。  

A:   越南將獲美國額外捐增300 萬劑Moderna Covid-19 疫苗 一、越南媒體報導, 越南衛生部頃宣布: (一)自7月15日起向全國各地分配美國透過COVAX機制捐贈之200 萬劑 Moderna 疫苗,並稱不允許將 Moderna 疫苗與其他疫苗混合施打。 (二)倘疫苗供應有限,將允許AstraZenaca疫苗與輝瑞疫苗混合施打,德國總理Angela Merkel於4 月間注射第1 劑AZ疫苗後,6 月施打Moderna 第2劑疫苗,即爲例證。惟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不宜混合施打不同製造商之Covid-19 疫苗,並稱此舉危險,蓋目前科學數據尚不足以證明混合接種係屬安全。 (三)美國駐越南大使館頃通知越南政府,美國政府甫決定透過COVAX機制向越南額外捐贈300萬劑Moderna疫苗,交貨日期待定。 二、越南政府公布自本(2021)年7月14日起將入境者集中隔離時間自21天減少為14天,要點如下: (一)將F1(註:依越南民航局規定,F1係指F0(確診者)之接觸者) 與入境者之集中隔離時間從21天減少為14天,並在接下來14天內繼續居家健康監測。越南各省市須嚴格落實隔離交接管理與隔離後之健康監測監督,確保不會發生交叉感染及向社區傳播疾病。 (二)針對F1居家隔離試點:越南衛生部制定F1居家隔離暫行指南,各省市人委會可根據該指南及當地實際情形進行相應調整,指導並嚴格落實F1居家隔離管理與監督。試點後將進行評估,並研議擴大施行地區。 (三)關於COVID-19患者治療與管理:為減少醫療機構病患數量,緩解醫療體系壓力,建議各省市人委會考慮並實施無症狀或符合出院標準之患者,得居家醫療監測措施。 (四)上述新規定可能會因各省市疫情程度,而有不同執行方式。   三、越南衛生部表示,越南政府計劃於明(2022)年4月前取得1億5,000萬劑疫苗,爲7 成人口施打;迄7月12日止,已取得約800 萬劑。迄7月15日止,在越南約9,600 萬人口中,已有423萬人注射第1劑新冠肺炎疫苗,其中29萬8,177人已完成2 劑接種。   四、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截至7月17日下午2時止,新增確診2,106例,累計確診4萬6,292例;新增死亡人數18例,累計死亡人數225例;累計痊癒人數10,020例。

A:南越地區疫情升溫,政府擴大對19個省市實施社區隔離,並實施總理第16號指令 一、越南媒體報導, 南越地區19個省市自7月19日零時起,實施第16號指令,為期14天,其中3個省市(胡志明市、平陽省、同奈省)刻正實施中,另將新增16個其他省市。 二、根據越南總理於2021年7月17日簽署之第969號/TTg-KGVX公文,南越總共19個省市實施總理第16號指令,社區隔離14天,包括正實施之胡志明市、平陽省及同奈省,再加上芹苴市、平福省、西寧省、巴地-頭頓省、前江省、隆安省、永隆省、同塔省、檳椥省、後江省、安江省、薄遼省、朔莊省、茶榮省、金甌省以及堅江省等16個省市。上述新增省市開始實施社區隔離時間由各省市人委會主席決定,惟最遲不晚於7月19日零點。另已實施社區隔離之胡志明市、平陽省及同奈省,則由各該省市主席依據疫情主動陳報,以決定各該省市將依照原先公告之截止日期再次起算延長社區隔離14天,或依據本公文規定之時間起算。 三、第16號指令旨在限制人員移動,主要內容包括:全市社區隔離,人民必須待在家,只有必要時始得出門;公共場所禁止2人以上聚集;最小社交距離為2公尺;各服務營業據點均暫停活動;貨品交易及必要之服務業據點可營業,惟須嚴格遵守防疫規定;限制從疫區移動至其他地方;除必要情形外,停止公共運輸活動;限制個人交通工具之最大活動範圍。 四、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截至7月18日下午2時止,新增確診3,098例,累計確診5萬1,002例;新增死亡人數0例,累計死亡人數225例;累計痊癒人數1萬312例。 五、目前南越地區為疫情重災區,越南昨(17)日新增3,705例,其中胡志明市即高達2,786例。  

A:RCEP生效將加速越南對中國貿易逆差擴大 一、據越南媒體報導,RCEP生效將增進越南與中國貿易關係,同時也加速越南對中國之貿易逆差。2020年越-中貿易總額達1330.9億美元,較上年成長13.82%,其中越南對中國貿易逆差達352.9億美元,成長3.74%。目前中國是越南最大貿易夥伴,也是越南最大進口市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 二、2010年越南對中國貿易逆差為127億美元,2020年底已激增至352.9億美元,10年內成長近3倍。越南與中國均爲RCEP成員國,RCEP將使越南更容易進口中國原物料,供國內加工出口企業之需,雖可提升兩國貿易額,惟將使越南對中國貿易逆差更加嚴重。 三、越南過去10年,對RCEP市場之貿易逆差亦呈上升趨勢。此外,越南不只對中國及東協國家之貿易逆差擴大,2021年以來對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及日本亦出現逆差。 四、目前由於越南已有越南-日本(VJEPA)、越南-韓國(VKFTA)及東盟+1等各項自由貿易協定,因此越南商品在上述各市場與中國商品競爭時享有優勢。RCEP生效後,中國商品在區域內市場亦將享受關稅優惠,越南商品在RCEP市場上與中國商品相比恐失去競爭優勢。  

A:越南受疫情升溫影響,恐無法達成政府設定之本(2021)年經濟成長6.5%目標 一、越南媒體報導,越南計畫投資部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CIEM)阮氏紅明(Nguyen Thi Hong Minh)院長於7月15日在「2021年前6月越南經濟:改革以促進經濟復甦及永續性成長」會議上表示: (一)自本年初迄今,越南又遭受2波COVID-19疫情肆虐,其中自4月下旬爆發之疫情已對越南各重點工業區及加工出口區造成重大衝擊。2021年前6月越南經濟成長率5.64%(註:2020 全年為2.9%),雖比其他國家亮麗,惟未達越南政府於2021年初設定之目標。 (二)根據越南上半年經濟發展情形以及疫情蔓延趨勢,該院依據經濟模型預測越南本年經濟成長2種情境: 1、第1 種情境: 本年10月前始控制疫情,全國重新投入生產,預估全年GDP成長率將達5.9%,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6%,出口增長率為16.4%。 2、第2 種情境:倘8月前疫情即受控趨緩,預估GDP成長率將達6.2%,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8%,出口增長率為18.3%。 3、 在上述2 種情境中,即便在最理想狀況下GDP成長率亦僅達6.2%,仍未達政府設定之6.5%成長目標。 二、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截至7月20日下午2時止,新增確診4,843例,累計確診5萬5,845例;新增死亡人數29例,累計死亡人數254例;累計痊癒人數1萬667例。 三、目前南越地區為疫情重災區,自昨(19) 日起,南越19 個省市均實施總理第16 號指令,廣達5 萬平方公里、3,500 萬人口將受到半封城影響,人員移動受限。越南昨日新增5,887例,其中胡志明市即高達4,692例,平陽省345例,同奈省147例。

A:越南衛生部核准強生COVID-19疫苗供緊急使用 一、越南媒體報導,強生越南公司2021年7月初向越南政府提出疫苗授權申請,提供疫苗安全性、品質,以及效用數據。越南衛生部基於研發商承諾疫苗安全性及品質、同意被要求時提供額外數據,並在配銷、行政及風險管理上配合而有條件核准強生COVID-19疫苗供緊急使用。強生疫苗是越南政府繼阿斯利康(AstraZeneca)、衛星V(Sputnik-V)、輝瑞(PfizerPfizer)、莫德納(Moderna),以及中國國藥(Sinopharm)疫苗後,第6支授權使用之疫苗。 二、前述5種疫苗需注射2劑,強生疫苗只需施打1劑。經過全球4萬4,000名自願者臨床試驗,對於新冠肺炎之防護效率達66%。強生疫苗並已於3月12日獲得WHO授權,並已有24個國家或地區核准。。 三、越南已有414萬人接種第1劑AZ疫苗,超過28萬6,700人接種第2劑。越南衛生部預防醫療總局表示,預期於本年底前將由不同來源獲得124萬疫苗。 四、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截至7月16日下午2時止,新增確診3,360例,累計確診4萬2,288例;新增死亡人數69例,累計死亡人數207例;累計痊癒人數8,655例。

A:日期: 110年7月18日 來源:澳洲金融評論報(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新州COVID-19封城限制,企業爭奪供應鏈:建築業嚴重受創,惟超市、銀行、加油站、透過電話或網路訂購之零售商,獲准繼續營業 1.根據澳洲金融評論報(AFR)報導,昨(18)日新南威爾士州新增105個病例,其中 80%以上位於悉尼的西南部和西部菲爾德、利物浦和坎特伯雷等地區。該區擁有近75萬人口,提供Aldi、Woolworths、Bunnings、Bing Lee、Best & Less等澳洲大型連鎖超市配送貨櫃服務,也是南半球最大的被配送中心之一。儘管更嚴厲的封鎖措施可能破壞建築熱潮並引發雙穀底衰退(induce a double-dip downturn),惟澳洲商界領袖成功敦促新州Berejiklian州長開放該區重要供應煉及配送中心。 2. 新州B州長昨日調整了大悉尼地區自大流行開始以來最嚴格的一些限制措施,擴大了必要移動的工人名單,包括為超市、加油站、銀行、硬體及建築供應商、園藝中心及汽車租賃業務提供服務者;如果企業透過電話或互聯網提供商品和服務,亦可保持營業。澳大利亞工業集團 (Australian Industry Group)執行長Innes Willox稱許,新州政府的做法是如何于封城措施下盡可能地保持最多人員的移動,而不是維州的盡可能阻止移動。 3.儘管前開鬆綁措施,但建築公司仍是B州長最近封城行動中受打擊最嚴重的部門。新州政府禁止接下來兩周內相關建築工程作業,阻礙了該行業。澳洲聯邦銀行表示,該行業在約有15萬家公司,雇用約25萬名工人,勢將受影響。可能受到衝擊的主要專案包括:位於摩爾公園的新悉尼足球場、西悉尼機場和 WestConnex 的橋樑工程等。基礎設施合作公司首席執行官Adrian Dwyer抱怨稱:進入大型建築工地並在其周圍走動比進入醫院更難;並呼籲對大規模土木建築的封鎖不能超出為防範病毒傳播之必要範圍。 4.儘管新州疫情尚未獲控制,澳大利亞國民銀行 (National Australia Bank)首席執行官Ross McEwan仍堅持對今年 GDP 增長 5% 的預測,渠認為:雖然目前看到經濟停滯不前,但根據過去解封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在開放後經濟將迅速再次反彈;主張面對變種病毒在社區迅速傳播,有必要採取嚴厲的封城措施,方能越快擺脫困境。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7月19日報導,溫室氣體是氣候變化的元兇,尤其二氧化碳排放更是造成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為了對抗氣候變化以及降低碳排放,各國政府開始制定溫室氣體排放標準,並徵收碳稅(carbon tax),藉此鼓勵企業轉向低碳綠色經濟。 新加坡從前(2019)年開始徵收碳稅,對所有排放2.5萬噸或以上溫室氣體的企業,徵收每噸5星元碳稅。目前約有40家包括發電廠和半導體公司需繳交碳稅,其排放量占全新加坡排放總量八成。星國政府預估徵收碳稅前五年可帶來10億星元稅收,該資金不會納入國庫,而是用於支持企業更有效利用能源。原本計劃從2023年起逐步提高碳稅,在2030年增加至每噸10星元-15星元,但目前已著手檢討2023年後的碳稅成長步伐和定價,以推動減少排放和轉向更綠色經濟。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日前表示,新加坡碳稅增幅必須得加快,以協助兌現因應氣候變化的承諾。儘管星國溫室氣體排放僅占全球0.1%,但該國承諾在2030年左右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控制在6,500萬噸,並在2050年前降至3,300萬噸。新加坡也計劃在本世紀下半葉,儘快實現淨零排放,也就是溫室氣體的排放和清除量達到平衡。 目前除了新加坡外,日本、加拿大、智利、瑞士、瑞典和歐盟等經濟體也徵收碳稅,但定價相差甚遠,例如日本徵收3美元(4星元),瑞典則高居世界榜首,約137美元,全球目前平均碳稅為2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若要實現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目標,將全球氣溫控制在比工業化前高攝氏2度以內,碳稅須在2030年之前上調至75美元。據估計,若已開發國家碳稅至2030年達50美元以上、新興經濟體碳稅25美元,減排效果將比目前增加一倍。從中獲得的稅收將相當可觀,約占各國財富的0.5%-4.5%,可用於減低所得稅或援助貧窮家庭。

A: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本年7月16日發表數據顯示,星國非石油國內出口(NODX)連續七個月成長,本年6月年比成長為+15.9%,高於5月的+8.6%,表現超出市場預期;經季節性調整,6月非石油國內出口環比成長為+6%,反轉5月的-0.2%跌幅。由於本年上半年非石油國內出口取得+9.9%的強勁成長,經濟分析師將本年全年經濟成長預估由先前的+4%-+5%,上調至+8%-+9%。 新加坡本年6月電子和非電子出口均上升,電子出口年比成長為+25.5%,以個人電腦(+130.2%)、積體電路(+14.9%),以及二極體和電晶體(+32.2%)貢獻最大;非電子出口年比成長為+13.2%,主要成長領域為專屬機械、石油化工和珠寶業。 新加坡6月份對10大市場的整體非石油國內出口上揚,主要由中國(+27.6%)、歐盟27國(+36.7%)和臺灣(+41.4%)所帶動;對日本(-22.6%)、美國(-10.5%)和馬來西亞(-5.8%)出口則下跌。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分析師指出,儘管包括東協在內的主要市場出現新冠病例激增的情形,但新加坡非石油國內出口仍走強,截至目前,製造業與貿易業並未受鄰國封鎖影響。展望未來,由於全球對電子產品以及數據中心和5G市場對晶片需求強勁的趨勢,將持續至下半年,預估星國官方將上修全年非石油國內出口成長值(目前為+1%-+3%)。 大華銀行經濟分析師表示,新加坡非石油國內出口持續擴張顯示全球貿易需求持續復甦,得益於較高的油價和對半導體的需求。新加坡出口領域將受益於全球貿易的持續復甦,商品價格上漲可能為未來的整體出口價值提供助力。 至於新加坡主要出口市場,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指出,隨著歐盟重新開放經濟,星國本年6月對歐盟出口年比成長為+36.7%,顯著反轉5月的-1.2%跌幅,較令人擔心的是日本和馬來西亞,若未謹慎管理和控制疫情,短期內其經濟和進口需求將存在下行風險。美國儘管delta變種病毒感染病例上升,但目前經濟發展仍保持強勁,美國聯準會也正計畫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以因應通貨膨脹可能重現。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7)月16日報導稱,由於全球經濟景氣持續回溫,雖中國本(2021)年4月至6月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為7.9%,而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日本關西地區產業因此受惠,間接促進出口穩定成長;惟因美中貿易摩擦緊張關係未解,日本關西地區部分企業已開始檢討將生產據點轉移至台灣的趨勢。 日本關西地區生產電子零件等科技企業,中國市場占其出口比重的4分之1,係全日本與中國市場經貿最緊密的地區。據日本大阪海關發布之貿易統計,本(2021)年1月關西地區兩府四縣對中國市場出口金額,較上年同期大幅成長40.1%,直至本年5月仍持續維持正成長情況。 另一方面,由於美中經貿摩擦日趨嚴峻,導致中國出口美國之半導體等重要產品下滑,自去(2020)年9月以後,每月均呈現減少10%至30%左右。據日本RISONA綜合研究所荒木秀之主席研究員指出,電子零件出口額以每月100億日圓規模持續下滑,且此並非短暫現象・在此背景下,日本企業將生產據點轉移至台灣有增多的趨勢。 中國雖因外需市場擴大而帶動景氣回復,但內需方面卻存有無法提升收入及中小企業資金調度狀況不佳等不安因素。對於日本關西地區今後是否仍然仰賴中國市場,部分意見認為因中國市場具強大消費力,今後應會持續仰賴中國;但亦有持相反意見者,認為中長期的美中對立可能讓中國充滿政治風險,加上中國市場人事費用高漲,已逐漸失去做為生產據點之魅力。

A:日期: 110年7月18日   來源:The Australian https://heaustralian.com.au/nation/western-australia-forced-to-review-taiwan-hire-ban/news-story/d8e5d247b6245b3487e205c7d0e5504c https://www.theaustralian.com.au/nation/states-venue-policy-and-china-link-an-artsbreaker-in-western-australia/news-story/2adacf08c27fc06a085871df4ca7faf3     根據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於今(110)年7月18日大篇幅報導有關西澳文化藝術廳廳長David Templeman宣佈,自7月1日起,西澳州政府旗下管理伯斯劇院信託基金會(5The Perth Theater Trust)拒絕向「與政治地位不明或存在國家認同爭議」的組織租用場地,包括多個「已被併吞、占領或宣示要獨立」的國家,對其所屬團體申請案將逐—審查,其中特別引起輿論注意的是針對台灣及西蔵,2019年,台灣特技團(Taiwan Acrobatic Troupe)在西澳的一場表演中,一名演員在演出中升起台灣國旗嗣後,西澳伯斯劇院信託基金會居然向中國領事館提出正式道歉,引起大眾嘩然。澳洲輿論批評此舉有違藝術獨立性。   本處已嚴正敦促西澳州政府停止對台灣表演團體在西澳演出及租用之禁令, 並對《澳大利亞人報》的公開一份聲明中表示,台灣是西澳的第八大出口市場,台灣擁有多元文化社會、自由民主國家、在國際經濟地位有一定的地位及友善的人民。台灣表演藝術團體定期會訪問伯斯和其他州府,促進文化交流和建立民間聯繫,台灣政府在文化藝術上努力是全球有目共睹,台灣藝術文化表演應該受到重視及鼓勵,不該受打壓。另台灣是西澳鐵礦砂(Iron ore)、卑金屬(base metal)和銅礦石(copper ore)出口的最大市場之一。加上台灣企業亦參與 Fortescue 的 Iron Bridge鐵礦開採項目以及 Prelude 和 Ichthys 之LNG投資項目。2020 年台灣更是西澳第八大出口市場和第十大貿易夥伴國。   西澳州長Mark McGowan多次批評澳洲聯邦政府的中國政策,一直試圖修復澳大利亞和中國關係,渠認為中國仍是西澳鐵礦砂最大的出口市場,每年向西澳州財政提供數十億澳元的礦產開發特許權使用費。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防衛策略及國家安全研究主任Michael Shoebridge表示,澳洲聯邦政府與台灣維持良好經貿互動,西澳上述新規顯然與聯邦針對台灣政策背道而馳。渠強調:「澳洲需要進一步與台灣於各領域交流,包括表演藝術、商業、教育和其他民間對民間的連繫,讓如台灣或其他受中國打壓而陷入國際孤立的情勢得以逆轉。」 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大學教授Clive Hamilton指出,新規定反映出西澳州政府、商界受中國政府「暗中地」施壓修改政策。並批評伯斯劇院信託基金會此舉已違背藝術獨立性原則,在尊重多元文化的澳洲根本不應該發生此情事。 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Richard McGregor指出,西澳州政府與中國關係密切,新規定明顯是針對台灣。西澳州政府已公開表示要爭取和中國建立持續緊密關係,州政府以阻止台灣團體預訂租用表演場所的舉動,明顯有助其達成與中國交好的目標。 另Monash大學中國研究資深講師Kevin Carrico亦表示,中國政府試圖用國家打壓或其他經濟貿易壓力來扼殺台灣國際地位。

A:馬來西亞連鎖加盟協會(MRCA)會長鄭美菇表示,由于新冠疫情肆虐及馬國政府於6月迄今實施的全面封鎖措施嚴重打擊零售業,粗略估計已有逾5萬名員工被裁撤。   目前馬國連鎖加盟協會共有450家企業會員,其會員旗下分店或分行原本就達3萬間,員工人數達30萬。   根據該協會頃展開問卷調查顯示,在100家受訪會員中,有70%受訪者表示已辭退旗下員工;40%受訪者聲稱,他們已辭退了超過10名員工(每一家企業);約55%受訪者表示將縮小企業規模,這當中有21%受訪者表示已關閉旗下的6間分店,顯示馬國零售業已拉響警報。至購物中心,目前已有30%連鎖業者已關閉旗下分店。   前述調查亦發現,本(2021)年前6個月與去(2020)年同期相比,約91%受訪者表示營業額下跌,當中有45%受訪者的營收下跌超過30%,這情況令人感到擔憂;約96%受訪者則表示,接下來現金流動只足夠應付4個月半的營運需求,目前可說僅剩下3個月了。約51%受訪會員已著手削減員工的薪資。   馬國政府實施的全面封鎖措施嚴重打擊從事飲食業的連鎖業者,以及旅遊如冬裝銷售業的打擊尤大;然而,該協會已開始傳授會員到數位平台促銷方式,以加速他們的數位轉型模式。   另一方面,馬國直銷協會會長陳宗原稱,由於會員都可居家直接銷售例如營養或免疫輔助品或健康產品,所以對直銷領域的衝擊不像零售業般大,有過半的會員銷售額創下佳績,例如整體直銷表現優於2020年,取得20%年營銷額成長至215億馬幣(約51.14億美元)。   該協會共有126個會員,約60會員已透過線上或手機應用程式平台拓展直銷業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副首相兼國防部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表示,馬國國家安全理事會特別會議議決於2021年7月17日結束對雪蘭莪州8個縣及34個地區實施之加強行動管制令(EMCO)。結束該管制令後,雪蘭莪州將回到國家復甦計畫第一階段。   雪蘭莪州單日確診數一直高居馬國全國之最,該州7月16日確診病例為5,512件,創該州迄今第二高紀錄。至今累計病例高達31萬2,606件,占馬國總確診病例之35%。   在國家復甦計畫第一階段實施期間可正常營運的基本經濟服務領域(Essential Economic Sector)如下:   A.製造業(60%人力資源): 1.飛機維護、維修及檢修(MRO)等航太業; 2.食品與飲料; 3.包裝與印刷; 4.個人護理用品和清潔用品; 5.醫療保健,包括保健食品補充劑; 6.個人防護設備(PPE),包括橡膠手套和消防設備; 7.醫療設備組件; 8.電子與電機; 9.石油與天然氣,包括石油化工及石化產品; 汽車製造及售後服務; 10.食品機器和設備;   11.生產個人防護用品的紡織業; 12.汽油與潤化油生產、加工、儲存、供應及配銷   B.服務業 1.食物和飲料(包括動物) 2.衛生與醫療(包括獸醫) 3.水務 4.供電 5.安全(包括保安、國防及人道救援) 6.廢料處理 7.海上、陸路及航空交通服務 8.港口、海運和航空運輸服務(包括裝貨、卸貨和集運) 9.通訊(包括媒體、廣播、互聯網、郵寄及用作資訊傳遞的產業) 10.銀行、保險和金融業 12.當舖 13.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業 14.燃料業 15.提供隔離用途的酒店業 16.關鍵建築、維修和修復業 17.林木業(只限執法) 18.物流業(只限運輸必需品)   C.農業 1.農業、漁業、養殖業 2.種植業及他相關.農業領域(油棕、橡膠、胡椒、可可)   D.建築業 1.關鍵維護和維修工程; 2.重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3.樓房建築的工作,在容納於集中式職工宿舍施工現場和工人提供完善的員工住宿(CLQ)。   E.配銷貿易 1.購物中心被關閉,除了有售賣食品飲料、日常生活用品、藥品、個人護理的超級市場、霸級市場的食品飲料部、迷你超市,以及餐廳(僅限外賣服務) 2. 超市、霸市、藥劑行、個人護理、便利店、迷你超市及百貨中心,僅限食品飲料部、生活日常用品營運而已。 3.餐廳及食肆 4.洗衣店(包括自助洗衣) 5.其他專業零售店(加油站) 6.動物護理及動物食品店 7.眼鏡及光學中心 8.五金店 9.車輛維修、維修和備件 10.電子商務(所有產品類別) 11.批發和配銷(所有必要服務產品)   行動管制 1.禁止跨州、跨縣(除取得警方通行證) 2.購買日常用品。(允許在距離住家10公里內範圍購買) 3.治病、看醫生、身體檢查、緊急醫療服務。(允許在距離住家10公里內的範圍進行或者距離住家更近的地方) 4.死亡事件及天災事宜。(允許,需要警方許可) 5.接種疫苗事宜。(需要證明接種疫苗的日期) 6.公務員。(除必要的服務以及擁有官方文件和工作證之外,否則是不被允許進入辦公室) 7.災難或人道主義援助。(必須通過天災行動控制中心   交通 1.一家2人共車外出採購日常所需。(限於住家距離10公里範圍內) 2. 3人一車在(包括病患)獲得醫療服務、看醫生或是緊急治療。(限於住家距離10公里範圍內) 3. 2人在電召車或計程車服務(司機及乘客)。 4.港口和機場。(被允許) 5.海上及空中以及公共交通服務。(限50%的載客量) 6.載有員工的車輛,如員工巴士和麵包車。(限50%的載客量) 7.商用交通工具和載有必需品的交通工具。(被允許,但必須有該交通工具的執照) 8.郵局的公務用車或公務用車。(根據交通工具容量允許)   另外,所有飲食店、餐廳、餐車、路邊攤小販中心等營業時間為早上6時至晚上10時,而雜貨店和便利店營業時間則是早上8時至晚上8時。至於日常用品店,如五金店、修車廠、嬰兒用品店和宗教用品店等,以及加油站、藥劑行、寵物醫院、洗衣店、眼鏡店、超市和百貨公司等,營業時間為早上8時至晚上8時。   根據國家復甦計畫第一階段標準作業程序,民眾可以在社區慢跑和進行單人且無肢體接觸的運動,運動時間亦限制在早上7時至晚上8時。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頃發布消息稱,馬國代表團由首相馬希亞丁(Mahiaddin Md Yasin)率領參加亞太經濟合作論壇(APEC)非正式領導人線上會議。該會議由紐西蘭總理阿德恩主持,其他出席者包括美國總統拜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尼總統佐科威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等21名APEC領袖。   APEC領袖承諾在前述會議上承諾,將會加倍努力擴大疫苗的生產與供應,支持全球疫苗接種工作,鼓勵自願轉讓疫苗技術,並且團結一致,加速安全、有效、質量保證與可負擔新冠疫苗的公平獲取。   馬國貿工部亦提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Ms. Kristalina Georgieva)與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Dr. Michael Ryan)亦出席了這項會議,並分享了對當前全球經濟與公共衛生狀況的政策建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APEC會議的常駐專家,敦促APEC落實更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應對措施,以確保可以實踐均衡與包容性的復甦。同時,世界衛生組織則重申全球疫苗接種的重要性,以社區為中心加快接種速度並優先考慮為弱勢群體接種。   為體現各國團結對抗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健康與經濟危機,APEC領袖發布領袖聲明「克服新冠病毒並加速經濟復甦」。該聲明重申對於2040年實踐開放、充滿活力、有彈性與和平的「亞太社區—布城願景」(APEC Putrajaya Vision 2040)的承諾,主要注重在三個領域,即強勁、平衡、安全、可持續與包容性的增長;創新與數位化;以及貿易與投資,這也是願景主要的驅動力。   馬國貿工部表示,馬希亞丁首相在前述會議上提到,部分APEC經濟體的復甦政策令人欣慰,但仍有許多開發中國家與非疫苗生產的經濟體,正在努力恢復經濟穩定。馬希亞丁首相強調了疫苗接種計畫的成功或接種率的提高,與加速經濟復甦過程的能力之間的正面關係,馬國支持提高全球疫苗能力而採取的全球措施,例如透過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談判臨時放棄「與貿易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TRIPS)中的部分條款,以朝向正確方向所邁出的一步。   另外,馬希亞丁首相亦藉此機會向菅義偉首相與日本於下週開始的2020年奧運會道賀,並表示這項活動將證明如何在嚴格的措施與受控制的環境下進行跨境旅行。   APEC領袖將會在11月再次舉辦線上會議,總結APEC於2021年的努力與成果。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紐西蘭7月16日舉行APEC 非正式領袖峰會,本次會議是APEC自1989年創立以來,主辦國首次於年中加開一場領袖層級會議。紐總理邀請各會員國領袖分享因應疫情經驗,並討論合作推動疫情後經濟復甦,藉此展現APEC團結抗疫的決心。 疫苗為本次會議關切焦點,出席領袖認同盡速廣泛施打疫苗的重要,將擴大疫苗製造,公平共享疫苗,並鼓勵自願性進行疫苗生產技術轉移。會中並討論如何恢復跨境人員安全移動,包括疫苗護照、旅行綠色通道、免隔離旅行泡泡等選項。 會議通過「APEC經濟領袖聲明:克服疫情與促進經濟復甦」,除上述內容外,各國承諾將運用財政、貨幣與紓困等政策促進經濟復甦,掌握創新契機,並協助勞工與企業,特別是婦女及微中小型企業;另重申應對氣候變遷及環境挑戰、促進永續金融、強化數位轉型與縮減數位落差的重要性,並致力追求自由、公平且非歧視的貿易投資環境,同時強調WTO協助因應疫情與促進經濟復甦的重要。 本次會議為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首度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同聚一堂,紐總理會後受訪表示兩人會中並未出現任何摩擦跡象,另她在會前曾與拜登總統舉行電話會議,並就美國加入區域高標準FTA交換意見(言下之意即為紐盼美加入CPTPP),惟她並未說明美國加入意願。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