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Sumitomo Dainippon Pharma與瑞士Roivant Sciences建立策略聯盟,共同成立新公司Sumitovant Biopharma。瑞士Roivant Sciences由Sumitomo Dainippon Pharma獲得30億美元後,新公司登記為Sumitomo Dainippon Pharma旗下之全資子公司。 德國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以11.8億歐元收購瑞士NBE-Therapeutics公司。 瑞士BC Platforms與美國Dante Labs計畫合作建立歐洲最大的次世代基因定序實驗室(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lab)。 美國Moderna與瑞士Lonza的全球戰略合作,Lonza生產Moderna公司的mRNA-1273疫苗,聯手對抗新冠病毒。 瑞士CDR-Life公司與德國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合作開發治療地圖狀萎縮(geographic atrophy)藥物之抗體療法。 瑞士Numab Therapeutics公司與德國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合作開發治療癌症及視網膜疾病之抗體療法。 瑞士Molecular Partners公司與瑞士Novartis公司合作開發DARPin®療法,該療法計畫用於治療新冠病毒患。 瑞士Memo Therapeutics AG公司與立陶宛Northway Biotechpharma公司合作生產治療新冠病毒藥物。 資料來源: 2021年瑞士生物技術業協會(Swiss Biotech Association)年報
A:2020年瑞士生技業融資總金額約為34億瑞士法郎,融資金額破歷史紀錄。其中上市公司共取得近27億瑞士法郎新資本,排名前5名者依序為CRISPR Therapeutics AG (9.4億瑞士法郎)、Idorsia (8.66億瑞士法郎)、ADC Therapeutics (4.7億瑞士法郎) 、Basilea(1.25億瑞士法郎)以及Molecular Partners(0.8億瑞士法郎)。2020年生技業私有公司投資方面,VectivBio Holding AG結合股權及債權籌得1.35億瑞士法郎投資。SOPHiA Genetics公司籌得1億瑞士法郎,而新成立的Noema Pharma公司得到5,400萬瑞士法郎之初始風險資本(VC)。 資料來源: 2021年瑞士生物技術業協會(Swiss Biotech Association)年報
A:瑞士2020年生物技術業共有251家研發公司,63家生產公司。其中上市公司員工人數計有8,110 人,較2019年增加1,054人;2020年總投入資本為26.98億瑞士法郎,總營業額暫估為25.19億瑞士法郎,研究投資為12.63億瑞士法郎,流動資金為41.13億瑞士法郎。 私有企業(未上市)員工人數計有8,196人,較2019年增加182人;2020年總投入資本為7.46億瑞士法郎,總營業額暫估為20.07億瑞士法郎,研究投資為9.42億瑞士法郎,流動資金為9.82億瑞士法郎。 資料來源: 2021年瑞士生物技術業協會(Swiss Biotech Association)年報
A:瑞士2020年生命科學、化學及製藥業出口金額達1,164億瑞士法郎(+1.6%),占瑞士出口總額的52%。該漲幅與瑞士因新冠病毒疫情造成整體出口衰退7.1%形成鮮明對比。生命科學、化學及製藥業漲幅主要來自生命科學產業(藥品、維生素及診斷),出口金額為990.9億瑞士法郎,占瑞士出口總額的44%。瑞士2020年總出口較2000年成長78%(從1,265億瑞士法郎成長到2,257億瑞士法郎),而同期生命科學產業出口成長349%(從220.7億瑞士法郎到990.9億瑞士法郎),為瑞士出口成長最強勁之產業。 生命科學產業包含大部分生物製藥及生物技術產品,其2020年出口金額超過三分之一來自免疫產品及單株抗體藥物,金額為369.9億瑞士法郎,成長8.3%。 資料來源: 2021年瑞士生物技術業協會(Swiss Biotech Association)年報
A:資料來源: 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COMESA)秘書處2021年7月2日 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COMESA)頃於本(7)月上旬在COMESA秘書處網站以「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之電力供應普及率達60%」(Access to Electricity in COMESA region is on average 60%)為題,說明COMESA電力供應佔人口比率平均達60%,惟預測2040年將約達80%。惟此將取決於未來10年對電力基礎設施之投資。 該公告亦指出,依據東南部非洲能源監管機構區域協會 (Regional Association of Energy Regulators for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 RAERESA)第10屆年度大會之報告指出,包括史瓦帝尼在內之COMESA 21個會員國電力總裝置容量約 92,000 兆瓦(Megawatts)。該地區電力覆蓋率低及能源基礎設施落後之主要因素包括:能源產業投資不足、能源電力基礎設施之服務效率低、不可信賴及經濟與人口增長對電力需求增加等。此外,埃及電力及再生能源部長Mohamed Shaker 亦表示,當前區域經濟成長趨勢需能源基礎設施之相對應成長,爰應予政策支持,以促進電力基礎設施之容量建置、維護及有效運用,確保加速COMESA區域整合及經濟成長。 此外,埃及電力消費者保護監管局(EgyptERA)亦指出,電力能源基礎設施之運營成本高及無法予以融資係COMESA地區製造業無法進一步擴大發展之主要障礙。惟此需該地區國家之政治意願、永續政策及法規架構為核心,予以提升電力普及化。亦因此,COMESA 已建置RAERESA及東非電力聯盟(Eastern Africa Power Pool, EAPP)等專責機構,支持COMESA地區落實電力能源充足之政策。COMESA亦採認能源示範政策架構(Model Energy Policy Framework),導入能源部門之改革,期以提高COMESA地區之能源安全、普及率、可負擔性及可信賴性。該公告亦指出,剛果民主共和國與吉布地(Djibouti)近期已建制電力監管機構。因此,COMESA已加入RAERESA之成員國包括:衣索比亞、蒲隆地(Burundi)、埃及、肯亞、馬達加斯加、馬拉威、模里西斯、盧安達、塞席爾、蘇丹、烏干達、尚比亞及辛巴威。
A:依據瑞士生物技術業協會(Swiss Biotech Association) 2021年年報,2020年瑞士生技業總營業額約為45億瑞士法郎,較2019年減少約3億瑞士法郎。生技公司產品及服務銷售較2019年增加,而2020年營業額減少主要原因為2019年AC Immune、Basilea和CRISPR等公司治療合作計畫和授權許可協議之影響。 2020年全球生技業蓬勃發展,FDA批准57項申請案,較2019年增加20%。歐洲EMA批准97項申請案,較2019年增加50%。瑞士醫藥管理局(Swissmedic)批准42項申請案,較2019年增加30%。 資料來源: 2021年瑞士生物技術業協會(Swiss Biotech Association)年報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本(110)年7月16日引述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單月數據指出,本年6月份歐盟、EFTA(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會員國及英國共登記1,282,503輛汽車,較去(109)年同期成長13.3%,本年上半年因此一共登記6,486,351輛汽車,較去年同期成長27.1%;其中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在6月份紀綠即佔228,657輛,較去年同期增加11.5%,市佔率略自20.2%升為20.5%,本年上半年,該集團便售出1,378,773輛汽車,較去年同期成長高達32.1%,市佔率因此由20.5%升至21.3%。 另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ISTAT)最新單月數據顯示,義國5月份出口總額為56.42億歐元,較4月份減少2%,惟與去年同期比較則呈急劇成長41.9%,無論係非歐盟國家(+44%)或歐盟國(+40%),皆有極大增長,其中又以西班牙(+56.7%)、英國(+44.2%)、法國(+43.2%)、美國(+43%)及德國(+30.9%)之年度出口成長最為顯著,而同月之進口額亦同樣略減0.3%,惟與去年同期相比,其成長亦高達51.2%,並與出口表現一樣,非歐盟國家(+55.1%)或歐盟國(+48.5%)皆出現極大改善。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7月16日新聞報導,歷峰集團(Richemont) 2021/22財年第一季度營業額近44億歐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21%。其中珠寶營業額約為25億歐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32%;手錶營業額約為8.49億歐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36%。網路銷售營業額約為6.37 億,成長79%。另所有部門及全球銷售額均成長,美洲、日本、中東及非洲地區漲幅最顯。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 日期:2021年7月16日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7月16日新聞報導,Ems-Chemie化工集團2021年上半年營業額約為11.7 億瑞士法郎,成長37.9%,創85年以來新高。EBIT利潤約為3.21億瑞士法郎,較上年同期成長41.6%;EBIT利潤率為27.5%,成長 0.7%。該成長主要歸功於全球經濟復甦,中國營業額成長最多。汽車製造業所需替代鋼之化工產品因重量輕,大幅減少汽車排碳量,為Ems最受歡迎之產品,占營業額之十分之六。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 日期:2021年7月16日
A:據法媒BFM報導,繼法國馬克洪總統本月12日為因應第四波新冠疫情宣布緊急因應措施後,本月14日法國國慶假日在巴黎、馬賽等城市紛紛傳出民眾示威遊行。依照法國內政部統計,全國各地共有計53場示威、1萬9,000餘人參與,反對政府擴大實施健康護照,變相強迫民眾接種疫苗,高喊反對獨裁及自由至上等語。鑒於多數示威活動未經合法申請,且場面失控,警方多次使用催淚瓦斯驅趕示威者。 媒體分析引發法國民眾不滿之原因,主要包括政府以停工停薪強制醫護人員於9月15日前完成接種疫苗,不願妥協者則將失去工作;加上自8月1日起民眾出入餐廳、咖啡廳及搭乘長途交通工具均需出示健康護照,嚴重影響渠等之假期規畫及生活習慣。特別是未施打疫苗者需有48小時以內之病毒陰性檢測證明,甚為不便,且自秋季起檢測將改為收費制,等於變相強迫施打疫苗,罔顧部分民眾對於疫苗之安全性仍抱持疑慮。 另一方面,據法國Doctolib、Maiia及Keldoc等醫療預約平台統計,自本月12日至16日共計有高達360萬民眾預約疫苗接種,以實際行動支持政府強制施打疫苗新政策。此一發展將可促使政府如期達到預設目標,即於本年8月底完成4,000萬人接種首劑疫苗,以及3,500萬人完成2劑疫苗施打。 法國衛生部長Olivier Véran本月15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據統計過去1週確診者中約有96%未接種疫苗,且目前Delta變種病毒占確診比率已升高至67.5%。另據法國巴斯德研究院(Institut Pasteur)日前預估,倘未採取有效防堵措施,在最悲觀的情勢演變下,Delta變種病毒恐將自8月1日起令法國爆發每日高達4萬人新的確診案例,相當於法國第三波疫情[去(2020)年11月至本(2021)年4月]期間較惡劣的情況,對比目前平均每日約五、六千確診數,顯見病毒傳播之威力,殊堪憂慮。 法國衛生部統計,迄本月14日止,法國已有3,641萬5,465人(占總人口54.35%)接種首劑疫苗、2,868萬7,069人 (42.82%) 完成2劑疫苗施打,目標值調高為80%人口完成2劑疫苗接種。
A:綜整奧地利2021年7月15日各媒體報導,歐盟執委會2021年7月14日為實現2030年排碳量至少減至1990年水準55%目標,所提出之「55套案」(Fit for 55)對奧地利將是一大挑戰,謹綜整主要原因及各界反應如后。 奧國溫室氣體減排進度已落後,減排目標調高後,追趕更加困難:依據歐洲環境署(EEA)對各國氣候中和執行成果評估報告,奧國2018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於1990年幾乎未減少,主要原因係上述期間奧國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74.4%,抵銷其他部門減排成果。由於奧國執行減排進度明顯落後,須加倍努力方能達到歐盟原訂目標,而根據歐盟執委會新訂之減碳55%目標,奧國須在2021年至2030年期間將其非排碳交易領域之碳排放減量至少達2005年74%水準。 奧國朝野各界對歐盟「55套案」主要反應如后: (一)奧國氣候保護、環境、能源、交通、創新暨科技部部長Leonore Gewessler對該套案表示歡迎,並將積極配合推動。 (二)奧國人民黨(奧聯合政府執政黨之一)歐洲議會議員Angelika Winzig及Barbara Thaler表示,套案帶給歐洲減碳重要契機,惟須慎防歐洲因此去工業化。推動再生能源有其必要性,但不可為中產階級,以及貧困家庭帶來負擔。另奧國國會頃通過之「再生能源擴張法」(EAG),已為歐盟設立新里程碑,套案不應再提高奧國減碳目標及增加負擔經費。 (三)奧國綠黨(奧聯合政府執政黨之一)歐洲議會議員兼歐洲綠黨聯盟聯合主席Thomas Waitz除對套案表示歡迎外,認為尚有深化改革空間,例如:應全面取消歐盟境內所有航空低碳燃料稅之優惠,且嚴格禁止大規模森林砍伐。 (四)奧國企業家協會(IV)會長Georg Knill批評該套案恐將加速歐洲關鍵產業外移。此外,K會長認為套案所擬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恐違反WTO規定,且對歐洲相關產業助益不大。 (五)奧國能源產業協會會長Michael Strugl表示,套案使奧國能源產業面臨更大挑戰,亦是系統性轉型契機。S會長抱怨各種能源產業法規變動頻繁,如前述奧國「再生能源擴張法」(EAG);而歐盟提出「55套案」後,日後恐須再對EAG進行修法,使奧國業者不知所措。另S氏批評歐盟套案之氫能源補助計畫,僅嘉惠新建氫能源廠,對現有業者不予補助不盡公平。 (六)奧國工會聯合會(ÖGB)呼籲法案須為貧困家庭,以及受產業結構改變而影響就業之員工,提供更多社會正義。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7月16日報導因疫情間居家防疫促使民眾網購交易熱絡, 今年上半年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4倍,達1.68億克朗,包裹交付量增長約 32%,而信件數量則較去年下降4%。 近年來PostNord Danmark因郵遞信件越來越少,業務營收呈赤色多年。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7月16日報導,順應新冠肺炎侵襲肆虐,減少人與人之間接觸, 機器人似乎是很好的替代工具。 然而,因機器人在技術上尚未完全成熟,不僅對丹麥之機器人銷售導致負面影響, 也在全球的機器人銷售中出現類似跌幅趨勢。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 (IFR) 的初步數據顯示,於2018 年,全球機器人安裝量達到頂峰,而丹麥的安裝量從 2017 年開始出現下滑, 去年全球安裝工業用機器人37.6萬台,比前年下降2%。 丹麥機器人網絡 (DIRA) 秘書處負責收集丹麥機器人銷售業務數據之負責人 Søren Peter Johansen指出, 丹麥之汽車和金屬行業使用機器人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亦是投資機器人最多的行業,2020 年出現機器人銷售下降可能與前述產業對機器人之需求已經飽和,特別因金屬行業對機器人已持續多年的投資,不需再持續同樣的投資。惟2020年機器人需求逆勢成長之兩產業為食品飲料及塑膠化學產業,可能是因為疫情使市場對洗手液容器、口罩和其他藥品的需求增加促使前述行業需購買更多機器人從事自動化生產。 丹麥兩家最大機器人製造商Universal Robots 跟 MiR 的賬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Universal Robots 機器人的收入大幅下降現象,從 2019 年的 16.6 億丹麥克朗下降到 2020 年全年的 14.4 億丹麥克朗,2021 年前3個月之手臂機器人的銷售額為 4.08 億丹麥克朗,較去年同期成長 32%。 惟製造小型移動機器人的 MiR,今年第1季的收入較去年同期上漲 55%,達到 8600 萬丹麥克朗。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7月14日報導,歐洲經濟貿易理事會(Economic and Financial Affairs Council, Ecofin)於2021年7月12日通過西班牙、德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斯洛伐克、法國、希臘、義大利、拉脫維亞、盧森堡及葡萄牙等12國之經濟復甦與韌性計畫(Plan de recuperación, transformación y resiliencia)。前述各國已獲歐盟同意使用歐盟基金,協助自疫情重創中復甦經濟。在西國政府與執委會簽署撥款與貸款協議後,將可取得歐盟承諾援助預融資款(prefinanciación)總額之13%,金額為90億歐元。儘管該款項為直接援贈款無需償還,惟西國仍需簽署協議,承諾將依歐盟核准之規範使用該基金。 在歐盟復甦基金計畫下,西班牙將成為僅次於義大利之第2大受益國,預計至2026年歐盟對西班牙之資助款計695億歐元。至2021年年底前,西班牙預計將可自歐盟收到第2筆撥款100億歐元,惟須完成已提給歐盟之經濟復甦計畫之前50項目標。西班牙經濟暨數位轉型事務部(Ministerio de Asuntos Económicos y Transformación Digital)表示,經數個月以來之努力,深信將可順利取得更多款項。西班牙後續之考驗為2022年春季能否順利取得歐盟之120億歐元補助款,其決定性關鍵為西國能否如期達成企業與工會協議之勞工及社會福利金改革。
A:葡萄牙經濟新聞網(ECO NEWS)2021年7月13日及14日報導,歐洲經濟貿易理事會(Economic and Financial Affairs Council, Ecofin)於2021年7月12日通過西班牙、德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斯洛伐克、法國、希臘、義大利、拉脫維亞、盧森堡及葡萄牙等12國之經濟復甦與韌性計畫(Recovery and Resilience Plans, RRP),目前待各國與歐盟簽署撥款協議後,歐盟即可撥款第1筆復甦基金(為預定撥款總額之13%),預計各國將於2021年7月前收到款項。 葡萄牙預計可收到22億歐元,而最大受益國家為義大利,可獲249億歐元,其次為西班牙(90億歐元)、法國(51億歐元)、希臘(39億歐元)及德國(23億歐元)等,其餘國家可獲撥款金額則低於10億歐元。 在RRP計畫下,歐盟執委會將代表歐盟於2021至2026年間以融資約8,000億歐元(為葡萄牙國內生產毛額之4倍),並於未來數十年間償還或再融資。
A:西班牙國家報2021年7月12日報導,依據西班牙精緻旅遊協會聯盟(Exceltur)資料,2021年夏季西班牙觀光業收入將較2019年減少約203億9,400萬歐元。儘管西班牙國內旅遊已近完全恢復至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前水準,惟隨著西班牙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再次大幅增加,國際觀光客復甦情況不甚樂觀。Exceltur副理事長José Luis Zoreda表示,於德國與法國建議其國人避免前往西班牙旅遊後,西班牙國際觀光客之預約住宿已降低20%。據Exceltur估計,2021年7月至9月西班牙觀光業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較疫情前少34.9%,相當於損失203億9,400萬歐元。其中西國國內旅遊觀光收入較2019年微幅減少9.2%,而國際觀光收入則大幅減少53.3%。 Exceltur預估,2021年全年西班牙觀光業產值約819億7,300萬歐元,遠高於2020年觀光業產值530億歐元,惟仍較新冠肺炎疫情前減少46.9%。目前印度變種病毒(Delta)在歐洲已快速傳播,其中葡萄牙及西班牙之確診數遠高於其他國家。Zoreda副理事長指出,倘若干自治區進一步施行行動限制措施,恐將為西班牙觀光業之復甦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A:西班牙國家報2021年7月14日報導,歐盟於7月9日至10日在義大利舉辦之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取得全球最低稅負制協議後,暫停制定谷歌稅(tasa Google)。歐盟發言人表示,歐盟執委會(Comision Europea)決定暫停制定谷歌稅(tasa Google)相關作業,全力投入設計及部屬於G20會議已協議之全球最低稅負制。該聲明發表之時間適逢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訪問歐盟,葉倫此行旨在促請歐盟暫緩影響科技業大公司之營業活動。在與歐盟各國財長會議中,葉倫表示,為確保經濟復甦,籲請各國深思是否應採用其他財政措施。 有關美國表態,歐盟決議推遲對科技業大公司商業活動徵稅題議。目前谷歌稅(tasa Google)已於西班牙及法國完成立法,為歐盟於2021年夏季支付歐盟復甦基金8,000億歐元來源之一。歐盟盼於疫情下持續獲利且於歐洲逃稅之科技業大公司能承擔經濟復甦之成本。惟剛開始提出谷歌稅時,美國認為係對美之歧視,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及拜登(Joe Biden)與其行政團隊均表示反對。歐盟原計劃於10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議通過谷歌稅(tasa Google)框架協議,葉倫則撤銷該項協議,暗示谷歌稅(tasa Google)或係多餘。 關於美國表態,歐盟認為應待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議後,再討論是否啟動制定谷歌稅(tasa Google)。彭博社消息指出,葉倫將向歐盟施壓,要求放棄該項稅收。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7月14日報導,目前95%之全球網際網路資料係透過海底電纜連通,海底電纜架設於海洋深處,為全球連繫之重要關建。根據TeleGeography資料,2020年全球有406條海底電纜提供服務,其中25條行經西班牙。2018年由微軟(Microsoft)、臉書(Facebook)及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所裝設之Marea海底電纜為最新行經西班牙之海底電纜,總長度為6,600公里,由美國維吉尼亞(Virgina)連接到西班牙畢爾包(Bilbao)。另谷歌(Google)計劃於2022年完成Grace Hopper海底電纜計畫,總長度將為6,500公里,由紐約Shirley經英國Bude連至西班牙畢爾包(Bilbao)。 另前進非洲海底電纜計畫(2Africa)將連通歐洲5國、中東2國及非洲16國,海底電纜長度則將為3萬7,000公里,計劃於2023年底至2024年底啟用。西班牙伏達風電信(Vodafone)及Canalink電信和Cablido電信均參與前述計畫,其海底電纜經行經西班牙加納利群島之Salinetas港。 西班牙伏達風電信(Vodafone)Javier Alvarez經理表示,該公司於2012年在加納利群島布建Wac海底電纜,連結該島Goro資訊中心。2Africa海底電纜計畫將協助加納利群島等邊陲地區運用5G技術與世界各地連接,此外,伏達風電信考量加納利群島位於歐盟境內,將為該公司發展非洲技術計畫之策略據點。前述海底電纜提供速度達12TB且低延遲之資訊高速流通,屆時將可提供更多5G即時服務。
A:資料來源:歐盟110年7月16日第C284號公報 查歐盟自105年7月17日起對旨揭產品續課反傾銷稅(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2016/1160),嗣因歐盟國內產業於本年4月14日提出申請,主張該措施屆期後可能造成持續傾銷及國內產業再度受損,歐盟執委會爰於本年7月16日公告展開落日複查,預定於12個月至15個月內完成調查,受調產品歐盟稅號為CN code ex 2929 90 00 (TARIC code 2929 90 00 10)。 本案公告內容請詳歐盟公報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OJ:JOC_2021_284_R_0004&from=EN。
A:資料來源: Bangkok Post,2021年7月14日 儘管Covid-19感染人數不斷增加且經濟前景脆弱,但泰國政府仍相信該國旗艦東部經濟走廊(EEC)計畫的實際投資額,將如預期在今年或明年達到3,000億泰銖(約2,561億新臺幣)。該計畫為泰國政府推動高科技經濟戰略之一。 EEC辦公室秘書長Kanit Sangsubhan表示,該辦公室訂7月16日在Prayut總理主持的東部經濟走廊政策委員會會議中,提議導入額外的投資促進區以加大吸引投資力度。 EEC地區涵蓋春武里府(Chon Buri)、羅勇府(Rayong)及北柳府(Chachoengsao),共計3萬萊土地(1萊=1,600平方公尺),以促進對目標產業的投資,包括汽車、智慧電子、醫療及健康旅遊、農業及生物技術、食品、工業機器人、物流及航空、生物燃料及生物化學、數位科技、醫療服務、國防及教育發展等12個S曲線產業。 泰國為在EEC的投資案提供大量的優惠措施,包括根據投資類別享受5至10年的標準免稅期、額外2年的企業所得稅豁免,以及與人力資源發展相關的項目給予3年50%的企業所得稅減免。 目前EEC正進行的主要4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為:(1)連接素萬那普(Suvarnabhumi)、廊曼(Don Mueang)及烏塔堡(U-Tapao)等3個機場的高速鐵路;(2)烏塔堡機場改造案;(3)Map Ta Put工業港3期擴建案;(4)Laem Chabang港3期擴建案,投資總額高達6,200億泰銖(約5,293億新臺幣)。預計今年來自該4個基礎設施項目的實際投資額為100億泰銖(約85億新臺幣)。 今年第1季EEC共吸引117件投資申請案,總額達644億泰銖(約550億新臺幣),較2020年同期提交的117件投資案金額高39%。據Kanit秘書長表示,在為EEC劃定的總共3萬萊土地中,迄今已使用及開發1萬5,000萊。另由於泰國Covid-19疫情反彈,將使泰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從原先預估的4%降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