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馬來西亞政府頃發布消息稱,馬國將自本(2021)年6月1日至14日實施全面封鎖措施(Total Lockdown),實施期間可正常營運的五大基本經濟服務領域(Essential Economic Sector)如下:   A.製造業(60%人力資源): 1.飛機維護、維修及檢修(MRO)等航太業; 2.食品與飲料; 3.包裝與印刷; 4.個人護理用品和清潔用品; 5.醫療保健,包括保健食品補充劑; 6.個人防護設備(PPE),包括橡膠手套和消防設備; 7.醫療設備組件; 8.電子與電機; 9.石油與天然氣,包括石油化工及石化產品; 汽車製造及售後服務; 10.食品機器和設備;   11.生產個人防護用品的紡織業; 12.汽油與潤化油生產、加工、儲存、供應及配銷   (僅限10%勞動力) 1.汽車  2.鋼鐵  3.水泥  4. 玻璃  5. 陶瓷   B.服務業 1.食物和飲料(包括動物) 2.衛生與醫療(包括獸醫) 3.水務 4.供電 5.安全(包括保安、國防及人道救援) 6.廢料處理 7.海上、陸路及航空交通服務 8.港口、海運和航空運輸服務(包括裝貨、卸貨和集運) 9.通訊(包括媒體、廣播、互聯網、郵寄及用作資訊傳遞的產業) 10.銀行、保險和金融業 12.當舖 13.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業 14.燃料業 15.提供隔離用途的酒店業 16.關鍵建築、維修和修復業 17.林木業(只限執法) 18.物流業(只限運輸必需品)   C.農業 1.農業、漁業、養殖業 2.種植業及他相關.農業領域(油棕、橡膠、胡椒、可可)   D.建築業 1.關鍵維護和維修工程; 2.重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3.樓房建築的工作,在容納於集中式職工宿舍施工現場和工人提供完善的員工住宿(CLQ)。   E.配銷貿易 1.購物中心被關閉,除了有售賣食品飲料、日常生活用品、藥品、個人護理的超級市場、霸級市場的食品飲料部、迷你超市,以及餐廳(僅限打包和外賣服務) 2. 超市、霸市、藥行、個人護理、便利店、迷你超市及百貨中心,僅限食品飲料部、生活日常用品營運而已。 3.餐廳及食肆 4.洗衣店(包括自助洗衣) 5.其他專業零售店(加油站) 6.動物護理及動物食品店 7.眼鏡及光學中心 8.五金店 9.車輛維修、維修和備件 10.電子商務(所有產品類別) 11.批發和配銷(所有必要服務產品)   F.其他   政府可能會再進一步規範部分服務、工程、工業和企業的類別,再做定奪。   行動管制 1.購買日常用品。(允許在距離住家10公里內範圍購買) 2.治病、看醫生、身體檢查、緊急醫療服務。(允許在距離住家10公里內的範圍進行或者距離住家更近的地方) 3.死亡事件及天災事宜。(允許,需要警方許可) 4.接種疫苗事宜。(需要證明接種疫苗的日期) 5.公務員。(除必要的服務以及擁有官方文件和工作證之外,否則是不被允許進入辦公室) 6.災難或人道主義援助。(必須通過天災行動控制中心   交通 1.一家2人共車外出採購日常所需。(限於住家距離10公里範圍內) 2. 3人一車在(包括病患)獲得醫療服務、看醫生或是緊急治療。(限於住家距離10公里範圍內) 3. 2人在電召車或的士服務(司機及乘客)。 4.港口和機場。 (被允許) 5.海上及空中以及公共交通服務。(限50%的載客量) 6.載有員工的車輛,如員工巴士和麵包車。(限50%的載客量) 7.商用交通工具和載有必需品的交通工具。 (被允許,但必須有該交通工具的執照) 8.郵局的公務用車或公務用車。(根據交通工具容量允許)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廠商聯合會(FMM)主席蘇添來認為,新冠疫情衝擊馬國各產業,倘馬國能盡速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將可幫助馬國中小企業復甦,並超越區域競爭對手,恢復投資人對馬國的信心。   中小企業係馬國經濟重要支柱,高達98.5%或90萬7,065家為中小企業。2019年對馬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貢獻占38.9%,出口貢獻和就業人口方面,分別占17.9%及48.4%。馬國政府為中小企業設下40%貢獻國家生產毛額、62%的聘員工率和25%出口率的目標,在CPTPP和自由貿易協定下肯定可以開創新的出口市場。   在疫情對經濟前景造成不確定性,CPTPP將提高馬國經濟活動、提高出口率和穩定國家經濟,因此馬國政府應加速審批及透過CPTPP,讓馬國製造業的中小企業可以拋開其他競爭者。中小企業在開拓出口市場時面對諸多挑戰,而CPTPP將撤銷對中小企業的關稅,為中小企業創造有利條件。   馬國目前向CPTPP國家的出口占96%,而CPTPP為業者提供全面投資保護,讓業者獲得解決投資糾紛機制的措施。   除了免除關稅外,CPTPP亦為馬國業者提供跨亞太區貿易的高標準規則,讓貿易具高度可測性、透明化及可及性,可鼓勵業者與其他CPTPP成員的供應鏈採購材料來生產產品,同時亦讓馬國零件組裝領域的中小企業供應全球市場,並參與國內支援服務。   CPTPP另一個關鍵措施為促進電子商務,參與有關貿易的國家已同意為了促進電商而製定相關條規,解決電商的最大障礙,建立對電子交易的信心,特別是新常態電商已成為馬國的新趨勢。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財經周刊《The Edge》頃引述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向外勞權益專家安迪賀爾發出的兩封信件,均表示有充足資訊來調查安迪霍爾所提出的馬國賀特佳公司(Hartalega)與速柏瑪公司(Supermax)2家手套出口商奴役勞工事件。這是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繼馬國頂級手套公司(Top Glove)後,再對馬國手套出口商展開調查。   賀特佳公司隨後電郵回復外媒稱,該公司瞭解社會責任是個持續的過程,且該公司一直在努力改善。速柏瑪公司則未給予回復。   隨著馬國企業在全球出口市場愈發活躍,該國製造業依賴外勞的弱點亦暴露出來,國際人權組織越加關注馬國勞工問題。   去(2020)年,CBP相繼發出扣押令,禁止馬國三大企業的產品出口美國,分別為頂級手套公司、森那美種植公司(SIME Plantation)及FGV控股公司(FGV)。   儘管頂級手套上(4)月曾透露,已解決所有發現到的勞力問題,但CBP仍未移除進口禁令。本(5)月初,該公司在美國克利夫蘭又有一批手套產品遭扣押。   另一方面,加拿大政府亦表示,將對馬國手套及棕油產品出口商的奴役勞工問題指控展開調查。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綜整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於2021年5月24日及ABC日報於本年5月25日報導,第41屆西班牙國際旅展(Fitur)業已於本年5月19日至23日於馬德里Ifema國際展覽館辦理完成,訴求重點對象為完成疫苗接種及各國解除防疫移動限制措施之觀光客回歸。西國觀光業善用前述展覽,訴求該產業殷盼全球觀光業自疫情危機中復原。該項展覽共有來自28個國家之5,000家業者及西班牙之17個自治區與2個自治市參加。該展覽展場占地4萬4,000平方公尺,活動期間現場參觀人數為6萬2,000人,其中4萬2,000名參觀者為買主,2萬名參觀者為一般民眾,另網路參觀者人數則為4萬名。總觀展人數雖遠低於2020年疫情前第40屆Fitur展覽之25萬5,000名紀錄或主辦單位於展覽前所估計之10萬名參觀者,主辦單位仍表示,受限於防疫規範,展場僅容許容積人數至多為50%,前述參觀人數差強人意。Fitur展覽主席Maria Valcarce表示,該項展覽為歐洲於封城後,首項重要國際展覽,為西國觀光業因疫情因素停擺15個月後,促進2021年夏季西班牙旅遊之重要里程碑。 依據馬德里旅宿業協會(Asociación Empresarial Hotelera de Madrid, AEHM)估計,該展覽展場及周邊餐飲、交通及住宿等服務衍生產值約為1億歐元。西班牙旅行社協會(la 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Agencias de Viajes, CEAV) 主席Carlos Garrido表示,西國政府開放英國及中國觀光客持PCR入境為振奮人心之消息,該產業相關22類業者均殷盼開放前述1千萬名觀光客客源市場,認為Fitur展覽為該產業帶來希望。國際觀光客占西班牙觀光業70%之營收,該產業認為西班牙邊境開放政策及解除防疫限制措施將可協助2021年觀光客人數達4,200萬名,約為2019年之半數。 展場主管機關Ifema表示,整體而言Fitur展有371個觀光主管機構參與,33個國家之2,500名記者提供12萬篇展覽相關報導予全球之618萬民眾,國際傳播效果極佳。Ifema於本年將續辦理馬德里房地產展 (SIMA)、馬德里融合美食會展(Madrid Fusión)及當代藝術博覽會(Arco)等。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5月24日報導,2020年由於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使西班牙經濟遭受重創,國際觀光客人數約減少7,000萬人次,觀光業收入損失近800億歐元,產業產值則減少1,160億歐元。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 Sánchez)於5月21日在馬德里國際旅展(Fitur)表示,觀光業係西班牙擺脫經濟危機之關鍵性產業,並宣布西班牙之邊境將自本年6月7日起配合歐盟通過之「數位綠色通行證」(certificado verde digital, 即疫苗護照),開放已接種歐洲藥品管理局(Agencia Europea del Medicamento, EMA)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核可疫苗之旅客入境西國。許多西國旅館業者業已為2021年夏季觀光潮預作準備,航空業整體計劃恢復80%之航線或假期期間機票銷售量達60%之航班,西國觀光業盼2021年觀光收入可達500億歐元。 西國位於陽光海灘之渡假旅館已規劃重新開幕,多數業者認為2021年夏季之觀光客人數將較2020年大幅增加,惟部分大型連鎖旅館業者仍認為本年夏季觀光業將持續面臨許多挑戰。美利亞飯店(Meliá)副總裁Gabriel Escarrer表示,2021年夏季於該集團所經營之187間旅館中,僅70%將維持正常營運,且多數均位於渡假區,且位於歐洲大陸沿岸之飯店之住房銷售情形較位於巴利阿里群島(Baleares)及加納利群島(Canarias)者更加熱門。Meliá集團另認為,該集團之旅館需至9月才能全部恢復正常營運。Escarrer副總裁另指出,西班牙觀光業能否復甦最重要因素之一為英國於6月7日起是否將西國列入旅遊警示綠色安全國家名單之內。倘英國未取消對自西國返英旅客於入境後至少必須進行5天居家隔離之措施,則西國2021年夏季觀光業收入恐將減少45億歐元。 在航空業部分,西班牙航空公司協會(Asociación de Líneas Aéreas,ALA)理事長Javier Gándara表示,在西班牙國家警戒狀態(Estado de Alarma)後,境內航班預約有增加之趨勢,預估於2021年夏季西國航空業將可恢復80%之航班,而國際航班在英國未解除對西國旅遊限制之前,則仍充滿變數。另疫苗接種進度將影響未來幾個月之航班,G理事長表示,依據政府排定之疫苗接種時程,許多飛行員與機組人員於6月份將僅注射第1劑疫苗,屆時恐將影響部分員工執勤及航班之運作,爰部分航空公司要求政府允許由公司自行為員工施打疫苗,以避免取消航班。 受疫情影響,目前西班牙觀光業就業人口較2019年同期減少約40萬人。目前全國請領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近60萬名勞工中,來自觀光業之勞工約占30萬名,旅宿餐飲業之勞工約逾14萬名,旅館住宿業之勞工約有10萬名,航空業之勞工約有1萬4,000名,而旅行社之勞工則約逾2萬名。觀光業復甦後,將協助領取ERTE之勞工優先返回職場。 西國自2018年至2020年之國際觀光客人數及觀光業收入如后: 1.    2018年西班牙之國際觀光客人數為8,278萬人次,觀光業收入為897億歐元。 2.    2019年西班牙之國際觀光客人數為8,370萬人次,觀光業收入為922億歐元。 3.    2020年西班牙之國際觀光客人數為1,870萬人次,觀光業收入為197億歐元。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5月23日報導,由於全球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遠距辦公及居家防疫興起,使許多企業與民眾在購買辦公及娛樂電子產品需求大增,惟晶片製造遠落後於市場需求,智慧型手機、電腦、汽車、飛機、醫療設備及家電等產品供應不足,造成數十億美元之損失,並阻礙全球經濟復甦。 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之半導體專家Antonio Varas表示,半導體產業之製造不易依據市場需求而變動,改變其生產線製程需耗時3個月,而建造工廠則需2至4年,且須投入巨額資本額。設立一間新半導體廠之成本係依該工廠所需技術先進程度而有差別,僅建造工廠而未含其維修之成本已高達50億至200億美元。半導體產業難以增加新供應商,係高進入門檻之產業。V專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BCG預測2020年晶片需求將成長7%,而疫情後儘管工業及汽車銷售量下降,惟市場其他商品之需求大幅增加,使晶片需求呈2位數成長。 晶片供需不平衡已對全球通貨膨脹造成威脅,且晶片製造能否於短期內供應全球所需亦為重大問題。各界對於晶片短缺將持續時間長短看法不一,美國英特爾(Intel)最悲觀,認為達到晶片供需均衡至少需耗時2年,荷蘭商安智銀行(ING)中國分行主管及經濟學家彭藹嬈認為,臺灣係晶片生產之關鍵重地,惟目前正面臨缺水、缺電及疫情可能導致封城、港口工人數減少及影響晶片出口等問題,恐使晶片短缺更加嚴重。 由於半導體產業之供應鏈十分複雜,包括設計、製造、組裝、封裝及測試等均有其困難度,且產線主要位於中國、臺灣、南韓、日本、美國及歐洲等國家,恐不易解決晶片短缺問題。BCG報告認為未來10年全球晶片之產能有24%將集中於中國,臺灣將提供全球21%產能、南韓為19%、日本為13%、美國為10%,而歐洲各國則為8%。中國政府日前訂定2025年晶片自給率達70%之目標,並將投入約1,500億美元資金於半導體產業,美國政府亦釋出500億美元支持半導體產業,並鼓勵半導體業者於美國投資,如邀請台積電於亞利桑那洲(Arizona)設置半導體工廠,投資金額約120億美元。日本亦邀請台積電至日本設廠,以提供當地汽車、風力發電及工業機械等產業之晶片需求。 歐盟執委會(Comisión Europa)報告指出,歐洲仍依賴美國之晶片設計及亞洲之生產。儘管歐盟國內生產毛額(GDP)占全球之23%,惟晶片收入則僅占9%。歐盟內部市場委員Thierry Breton則強調,歐盟將提出半導體聯盟及其願景,目前已獲22個成員國支持,目標於2030 年提升歐盟晶片全球產能自目前之9%提升至20%。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5月27報導巴伐利亞北歐公司(Bavarian Nordic)已與美製藥商Dynavax達成協議, 藉由B公司在德國既有之銷售通路進軍德國,在德國銷售Heplisav B-B型肝炎疫苗。   根據該協議,B公司將利用其在德國的現有銷售網絡來分銷和營銷稱為Heplisav B的肝炎疫苗。   Heplisav B於2月在歐盟獲得批准,有望於今年第4季推出該疫, 該疫苗獨特之處在於它是唯一可以在1個月內完成接種的疫苗。

A:根據丹麥經濟媒體報導,丹麥社會模式仰賴巨大的公部門,有必要進行新的改革。政府將透過改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減少不平等現象。政府於2020年10月指派一位經濟學家主席,Nana Smith,主導丹麥2代經濟改革委員會,S主席於本周四(27日)向丹麥財政部提出2代勞工及經濟改革之期中報告, 標題為:公認,嘗試解決,未解決 (Erkendt, forsøgt løst, uløst)內容中提出5大挑戰, 對此報告幾位經濟學者指出2代改革將會是昂貴且困難的,但亦同意S主席所提出之5大挑戰是經濟改革前進必經之路。 預計經濟改革委員會將於2022年提交其餘3份報告。    S 主席指出改革會目前面臨分析的問題已是多年無解的舊問題至今尚未有找到解決方案,並向政府發出警告指出,即便目前丹麥之財政仍穩健,具有永續性, 但就長遠來說丹麥必須進行改革,否則丹麥的高稅賦福利模式可能在未來10-20年將會崩潰。   此份報告中指出的五大挑戰,首要問題是丹麥有將近20%年紀25歲以下民眾沒接受高中教育, 其中之15%介於15-24歲為高中肄業,5%完成9年國教後就不在升學。 若增加給予就業市場所需求之技能教育,將可提高就業人口增加約1萬人。其二為,有將近19萬成年人長期倚賴失業救濟金, 其中以女性非西方背景之新移民如中東,北非,阿富汗,土耳其和巴基斯坦為眾,應有必要協助新移民就業,除此之外,許多應屆畢業生利用畢業生福利,這可能是導致畢業生中相對較高的失業率的一個因素,應有必要協助應屆畢業生迅速就業。     奧爾胡斯大學前經濟學教授Michael Svarer支持2代改革並表示贊同,渠指出丹麥擁有全球最大公部門的國家, 並透過徵收高所得稅及向就業民眾徵收稅賦得轉移支撐丹麥社會福利。 因此,更有必要不斷地審視丹麥的勞工的技能是否符合市場所需。渠指出,毫無疑問, 這是一項巨大艱難的項目,短期間內就會有巨額支出,但長遠來說,將有助於勞工市場供應的增加。    哥本哈根大學經濟學副教授Jeppe Druedahl提出,渠對此次新改革持不同的論點,渠認為如果延遲退休年齡,未來幾年丹麥的福利模式不會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將可能渡過難關。   CEPOS和勞工運動的商業委員會對此改革報告表示讚賞,但是CEPOS的首席經濟學分析師Mads Lundby Hansen指出,該報告在探討公共服務的機會應將包括關於福利調節以平衡的方式實現就業,生產力和社會流動性的改善是很重要的。     相反的,工運商業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Erik Bjørsted是全力支持S主席所提出的五個改革方向。

A:法媒Le Figaro本(5)月27日專訪宏碁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渠發言重點略以: 因新冠肺炎疫情無預警爆發,全球各地民眾多受限於疫情管制而須採取遠端工作或上課,為電腦市場注入新活力,銷售量於短短1年內成長4.8%,高達2.75億萬台;宏碁排名全球第5大電腦製造商,銷售量成長10%。2021年第1季全球電腦銷量平均成長32%,其中宏碁之銷售量達400萬台,成長36%。 電腦銷售量成長速度將逐漸放緩,但仍可維持高水準。業界均對電腦市場後續發展抱持樂觀態度,因近10年來電腦銷售量持續下滑,直到新冠肺炎疫情帶來轉機,改變民眾生活型態,每戶購置1台電腦已不敷使用,因每人均需採取遠距上班或上課,進而帶動電腦消費需求大增。 消費性電子產品未來面臨兩大挑戰。其一為半導體短缺,但較汽車產業而言程度較輕,因業者早已於2020年初疫情爆發時下單購買零組件,且可採用半導體商產製之新一代半導體晶片。其二為永續發展,鑒於消費者對於產品使用期限、環境保護及維修等要求漸高,且須符合各國法規標準,宏碁已訂定2035年使用100%再生能源生產之目標,並於近期展示首台機殼及鍵盤使用100%回收材料製成之電腦。另亦持續開發3D顯示技術之筆記型電腦、5G路由器及電動車充電站等新技術與新領域。 謹查宏碁集團目前設於法國Anger之分公司僱用80名員工;全歐洲最重要駐點位在波蘭,僱用高達400名員工。

A:法國國家經濟統計局(INSEE)於本(28)日發布統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管制措施影響,2020年歐元區GDP下降6.6%,以貿易、運輸及餐飲旅宿業受衝擊最大,消費減少引發服務業收入下降。 相較於2018年及2019年分別成長1.9%及1.8%,法國2020年之GDP計2兆3,029億歐元,萎縮7.9%,創下1949年以來最大降幅,主因採取封城及宵禁等防疫措施,大幅干擾經濟活動所致。國民所得毛額(GNI)降低6.1%,其中約有四分之三係由政府實施之部分失業及團結基金等經濟振興措施所支撐,公共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升高至9.2%,資金需求增加412億歐元。家庭購買力增加0.4%,消費下降7%,儲蓄較2019年增加900億歐元。因經濟活動減少及部分失業制度,工作機會大幅減少28萬4,000個,失業率升高至8%。 本(2021)年第1季法國GDP成長率由原預測值+0.4%降為負0.1%,主因營建業表現不如預期,僅成長0.5%(預估值4.2%)。家庭消費受防疫措施限制,僅成長0.1%(預估值0.3%);製造業持穩(預估值0.4%),投資則僅成長0.2%(預估值2.2%)。 INSEE認為,法國於本年夏季廣泛施打疫苗,有助恢復常態生活,帶動經濟強勁反彈,預估本年經濟成長率為5%,略低於法國中央銀行(5.5%)、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5.9%)及歐盟執委會(5.7%)等之預估值。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5月31日報導,新加坡勝科工業(Sembcorp Industries)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長黃錦賢表示,據估計包括東南亞、中國和印度等亞洲市場的再生能源(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產能,在2020年至2025年將倍增至1,295吉瓦(GW),增加超過600GW,而該集團計劃日後五年投資55億星元於永續發展業務,80%將投資於把再生能源裝機總產能增加三倍至10GW,若該計畫落實也僅能滿足亞洲新增需求的小部分,所以勝科工業集團應該轉型,集中力量發展此項業務。 黃錦賢指出,由於新冠疫情,能源市場大幅改變,目前石油大廠英國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市值已從2016年分別下跌2%和18%,而再生能源業者丹麥跨國電力集團沃旭能源(Orsted)和美國風力發電公司NextEra Energy的市值則各漲272%和196%,顯示資金都湧向再生能源、電力業者,因為去碳化、電氣化(electrification)和城市化已成為全球3大趨勢。 勝科工業集團日前剛發佈「5年戰略計畫」提出,綠色轉型目標是使永續發展解決方案業務(即風電、太陽能電力和城市方案)占集團淨利比率,從去(2020)年的40%,提高至2025年的70%,該集團計畫5年投資55億星元於永續發展業務,其中50%資金將來自專案融資(包括發售綠色債券),50%來自資產脫售、資本循環和營運現金流。勝科工業集團也提出如期達成目標的兩大方針:(1)專注於再生能源和綜合城市解決方案;(2)藉由現有能力、夥伴關係和平臺(例如工業園)開拓業務;也將專注於發展東南亞、中國和印度市場。 勝科工業集團目前在亞洲已有3.2GW再生能源總產能,並有14個城市發展專案,總計1萬2,588公頃。該集團在印度是主要風電業者,在越南有10個工業園區,在中國有再生能源業務和工業園平臺。例如,在印度和中國分別有1,700兆瓦(MW) 和725兆瓦的風電產能,另若在越南工業園區利用工廠屋頂裝置太陽能板發電,可提供約3000兆瓦產能。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5月31日報導,新加坡樟宜將興建餐廚廢棄油脂處理廠,加上興建中的大士廠,總處理量將增加超過一倍。目前星國唯一廢棄油脂處理廠坐落於裕廊供水回收廠,未來將被前述兩座擬於2025年落成的新廠取代,預計每月各可處理1萬2,000立方米的廢棄油脂(相當於6萬9,000個汽油桶容量),以因應人口和餐飲場所成長的需求。新加坡公用局已於本年4月為樟宜廠的專業工程服務招標,工程預計於2023年展開,該廢棄油脂處理廠亦留有擴建空間,未來若有需要可另增加6,000立方米容量。 新加坡政府自1980年起,便規定餐飲業主須安裝隔油池(grease trap)將油脂和污水分開,再由國家環境局認可的垃圾回收商送至處理廠。經過處理的油脂與供水回收廠污水淨化後留下的淤泥結合,能產生沼氣,可用來發電。 以裕廊廢棄油脂處理廠為例,其所產生的電力能滿足裕廊供水回收廠每日約30%的用電需求。若不加以分隔,大量油脂流入下水道可能造成堵塞,進而導致污水溢出下水道污染溝渠和其他水道,並影響蓄水池的水質。數據顯示,新加坡每月發生約90起下水道堵塞事件,其中四分之一是因油污積累所致。 另新加坡環境局也將在樟宜供水回收廠建造廚餘處理廠,依據招標文件,該廚餘處理廠將分兩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工程預計2027年結束,最終可以達到每天400公噸的處理容量。將廢棄油脂廠和廚餘處理廠建在同處,能共用氣味監控和熱水系統等設備,可節省用地。

A:新聞來源:韓國媒體報導(2021年5月29日、30日、31日)   本(第2) 屆峰會以「通過包容性綠色復甦實現碳中和願景」為主題,為期兩天,且為首次在韓國主辦的環境領域多邊會議。上(首)屆會議係於2018年10月在哥本哈根舉辦。 文在寅於本年5月30日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韓國將申辦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積極同國際社會因應氣候危機。韓國將積極發揮作用作為連接發展中國家和先進國家之間的橋樑,並計劃在2025年前大幅增加氣候、綠色發展政府開發援助(ODA),幫助需要實現綠色復甦的發展中國家。韓國將出資500萬美元在全球綠色增長研究所(GGGI)新設綠色新政信託基金,支援發展中國家制定相關綠色發展政策。 文在寅重申將在本年11月召開《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上提議提高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中止對海外煤炭發電提供公共金融援助等。韓國願同周邊鄰國一起致力於向化石燃料時代揮手告別。又,航運業、船舶亦應儘快實現減排目標,各國應積極解決海洋垃圾污染問題。韓國將積極配合聯合國早日開展減少海洋塑膠垃圾相關討論。文在寅簡介韓國政府推動的綠色新政,並願分享經驗共用成果,與世界各國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本次峰會期間計有45個國家和歐盟的42名國家領導人、5名高層領導、21名國際機構首長等68人將線上出席。各國重要領袖包括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德國總理梅克爾、英國首相強生、法國總統馬克龍,此外,還邀請專家學者以農業、糧食、水、能源、城市、迴圈經濟等為主題進行專題討論。閉幕前將發佈包括峰會內容的《首爾宣言》。  

A:根據投資暨公司管理局 (DICA) 的統計,緬甸在本 (2020-2021) 財年前 7 個月內外國直接投資 (FDI)逾 12.56 億美元,其中包括現有企業增加資本額以及對迪拉瓦經濟特區的投資。緬甸投資委員會 (MIC) 計劃於 2020-2021 財年達到 58 億美元的FDI 目標。MIC表示,該委員會正與相關部門合作篩選項目,通過評估環境與社會影響來確保負責任企業的投資。 DICA 統計顯示,在本財年的前 7 個月中,日本為緬甸最大的 FDI 來源,3 個投資項目的投資金額逾 5.18 億美元。新加坡為第二大投資國,13 個投資項目的投資金額為 3.88 億美元。第三大是中國在緬甸的投資為 1.66 億美元。另有來自泰國、印度、馬來西亞、韓國、英國、越南、馬紹爾島、香港及臺灣等企業進行投資。 在本財年 10月 1 日至 4 月 30 日期間,MIC 與相關投資委員會共批准 42 家外國企業,其中投資製造業有 21 家、電力業有 7 家、畜牧與漁業有 5 家、其他服務業有 5 家、農業有 2家、工業區有 1 家及飯店與旅遊業有 1 家。據 DICA 統計,在 2018-2019 財年有 298 家企業的 FDI 為 45 億美元,2019-2020 財年有 253 家企業的 FDI 為 56.89 億美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仰光黃金企業家協會(YGEA)的統計,儘管全球黃金價格上漲,但緬甸國內金條價格在5月27日僅逾157萬緬幣。5月27日,國際黃金價格約為每盎司1,898美元。儘管5月12日國際黃金價格僅為每盎司1,834美元,但黃金價格卻創下了每緬克170.9萬緬幣(0.578盎司,或0.016公斤)的歷史最高紀錄。因此,國內黃金價格沒有像國際黃金那樣上漲。根據YGEA於5月17日發布的公告,該協會正在按照特別調查組的指示,採取必要措施穩定黃金價格。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交易員稱,由於中國的穩定需求,綠豆的價格目前仍處於高位。Pakokku商品倉庫的統計顯示,在今年的收穫季節,每籃綠豆可以賣到3.9萬至4.1萬緬幣。目前,新收穫的綠豆開始充斥市場。當美元升值時,每籃子價格為3.8萬緬幣。豆農對高價格很滿意。在5月的第1周,綠豆的價格為每3籃10.1萬緬幣。到5月底,每袋售價將上漲至11.8萬緬幣左右。綠豆(Kayan Shwe Wah品種)的價格約為每袋11.3萬緬幣。根據曼德勒批發中心的統計,當硬通貨持平時,綠豆的出口價格會下降。 中國占緬甸綠豆出口量的60%。此外,歐盟國家也從緬甸購買綠豆。與其他國家相比,對印度的綠豆出口量較低。商務部一位官員稱,中國偏愛綠豆(Shwe Wah)品種。中國用綠豆製造加值產品,並將其出口到國外市場。此外,並生產豆類飼料。在當前財年2020-21年的5個月裡(10月至2月),緬甸綠豆出口創匯1.72億美元。 綠豆主要通過邊境貿易出口到中國。在過去幾年的豆類出口總額中,綠豆佔26%以上。根據綠豆種植統計,全國種植面積逾30萬畝。綠豆主要生長在實皆,馬奎省,曼德勒省,仰光省,勃固省、伊洛瓦低省、孟邦及克輪邦。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芒果市場及技術發展協會秘書長Kyaw Soe Naing表示,今年的Seintalone品種芒果出口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約50%。芒果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在部分邊境地區採取限制措施,以及疫情防控措施(食品包裝檢測)造成遲滯。中國關閉了許多邊境站。只有Kyinsankyawt站可用於跨境貿易,造成延誤及長隊。1輛卡車進入檢查站需要4到5天。加強水果及蔬菜的安全措施阻礙了邊境貿易。Seintalone品種芒果每天有10到15輛卡車從實皆及Katha運往中國。緬甸Seintalone的8%銷往中國, 每16公斤箱賣100人民幣。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表示,在本財年2020-21年的過去7個月(10月至4月),大多數外國企業將目光投向製造業投資,計新增21案約計3.3億美元。緬甸投資委員會(MIC)表示,需要大量勞動力的製造業企業將被優先考慮。緬甸的製造業主要集中在來料加工CMP基礎上的成衣及紡織品,其在一定程度上貢獻了國家的GDP。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5月28日報導,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政策支援小組近期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由於疫苗接種推動市場的樂觀情緒,加上之前被新冠疫情積壓的需求得到釋放,APEC調高亞太經濟體今年的經濟預測,從本年2月的5.7%上調至6.3%。 APEC共有21個成員經濟體,包括新加坡、美國、中國、臺灣等。去年APEC成員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萎縮1.9%,優於APEC政策支援小組預測的萎縮2.7%。APEC政策支援小組指出,去年經濟的萎縮幅度比預期小,主要是因為去年下半年強勁反彈,而這種情況有望延續到今年。不過,亞太區域仍面臨重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多與疫情進展有關,而失業情況與預期的高通膨可能會抑制消費支出。 由於各經濟體的疫苗存量和接種進度不一致,亞太區域的經濟復甦將不均衡。大部分APEC成員經濟體有望自明年中起實現廣泛的免疫,一些經濟體則有望在今年底前實現。該小組對此區域的經濟展望持謹慎樂觀看法,預期今年的經濟會強勁反彈,但不少經濟體面臨的確診病例回升情況可能會導致投資活動減少,進而拖累經濟復甦的步伐,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讓更多人進行疫苗接種,以及確保疫苗均勻分配。 展望明後兩年,APEC政策支援小組預測成員經濟體的成長將放緩至4.4%和3.4%,主要是因為生產與投資活動放緩、失業與收入損失造成衝擊,以及財政刺激計畫的規模預期會逐步減少。 報告也指出,今年的投資活動預期會持續疲弱,而創建投資(greenfield investments)也預計將維持在低水準。去年由於資本開銷和公司內部貸款減少,併購活動也放緩,導致全球外人直接投資下跌42.7%至8,590億美元(1.13萬億星元),創建投資也從8,460億美元減少36.5%至5,370億美元。

A:(一)中國大陸經濟動態指標表 (二)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統計表 (三)中國大陸對各國貿易統計表 備註:本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本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