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南非 business tech 5月24日報導,南非政府將修改道路交通法規,禁止外國卡車司機在南非工作。此外,周邊國家人員在南非其他多個行業的就業也將受限。新交通法規規定,持有外國簽發的公共汽車駕駛證的人員將不能駕駛南非牌照汽車。南非全國雇主協會稱,這將使外國卡車司機失業,並與南非現行的勞動法和憲法抵觸。 南非就業和勞工部已提交,新政策將限制雇主從其他國家僱用人員的數量,特別是不需要復雜技能的部門。因此可能受到勞動力移民政策影響的行業包括酒店、餐廳、安保及農業等方面。 南非是非洲最富裕國家之一,且加入了南部非洲共同體,因此周邊國家居民可以通過免籤或者落地簽進入南非務工。南非多年來已發生多次排外騷亂,據南非反排外主義網站Xenowatch統計,自1994年以來,已有300多名移民被殺,900多人遭遇襲擊,2000多家外資商店遭到掠奪。

A:Business Day 2021.05.24 受國際供給不足及需求大增影響,加上基期2020年4月指數相當低,預期2021年4月南非生產者價格指數將大幅上升,彭博預期該月生產者指數為6.7%,法國巴黎銀行預期指數為7.3%。生產者或有將價格壓力轉嫁給零售業及消費者之可能性,惟分析家表示南非零售業有較強之議價能力,預期生產者仍將負擔價格上漲壓力,因增加之生產成本不太可能推升消費者物價指數。 南非儲備銀行表示受高進口關稅、斐鍰貶值、加薪及管理費用調漲壓力影響,預期消費者物價指數本年約為4.2%,低於去年之4.3%,因此決定將平準利率維持3.5%。另南非政府持續減少支出,物價上漲將提高公司所得稅收入,預期本(2021)年南非改善財政赤字之整體性措施將產生一定效果。

A:Business Day 2021.05.27 南非全國銀行支付系統公司BankServAfrica編製之薪資指數(Take-Home Pay Index)顯示,2021年4月平均稅後薪資為15083斐鍰,較去年同期成長6.8%,略低於2020年1月之平均稅後薪資水準15150斐鍰,若考慮通貨膨脹,2021年4月平均稅後薪資為12959斐鍰,較去年同期成長3.1%,較2020年1月之平均稅後薪資水準低0.8%。 BankServAfrica表示統計數字來自100名員工以上民間企業或公部門之大批線上匯款,不包括小型企業及自營商,因此以上統計數字僅能顯示大型企業或政府部門就業情形已恢復至疫情前水準之95%,無法反應出中小企業及自營商就業回復情形。  

A:Business Day 2021.05.27 國際民航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日前表示受疫情管制措施影響,預期2021年國際旅客運量較2019年衰退52%,略低於該協會2021年1月之預測,國際旅客運量須至2022年始能恢復至疫情前水準之88%。

A:緬甸稅務局 (IRD) 於 5 月 18 日通知以下稅目別的繳納時程與未如期繳稅之罰款: 所得稅 所得稅為直接稅,根據《所得稅法》,納稅者應預計年度總收入,並在每季度結束後的 10 天內預繳所得稅。若為資本資產取得之收益,則應於出售、交換或轉讓之日起30天內繳納。 商業稅 商業稅為間接稅,在緬甸國內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進口產品時,均需繳納商業稅。依據《商業稅法》,須在每月結束後的 10 天內繳納商業稅。 特殊商品稅 針對進口、在國內生產或出口之特殊商品徵收特殊商品稅。依照《特殊商品稅法》,特殊商品稅須在每月結束後的 10 天內繳納。 若未在規定之日內繳納所得稅、商業稅或特殊商品稅,將根據《稅收管理法 (Tax Administration Law)》處以未繳稅款之 10% 的罰款。 印花稅 在簽訂《印花稅法》附表 1 中的合約或文件時,均需繳納印花稅。若合約在國外簽署的,則印花稅須在緬甸首次收到合約後的 3 個月內支付。未支付適當印花稅之合約,將失去作證權、登記權或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為重新獲得此等權利,需繳納適當印花稅金額之 3 倍的罰款。 資料來源:Internal Revenue Department https://www.ird.gov.mm/en/node/30088 (緬甸原文)

A: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2021/05/14   根據歐盟執委會於2021年5月12日發布之春季經濟預測報告,將2020年歐盟經濟成長率修正為-6.1%,並預測歐盟經濟將於2021年成長4.2%,2022年成長4.4%;歐元區經濟成長率將分別為4.3%以及4.4%,與前一份冬季經濟預測報告相比明顯改善。   就比利時的部分,2020年至2022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6.3%、4.5%、3.7%。財政赤字則將分別占比利時GDP之9.4%、7.6%、4.9%。此外估計比利時公共債務/GDP比將在2021年達115.3%,高於2020年的114.1%。   歐盟執委會經濟執委Paolo Gentiloni樂觀表示:第2波疫情爆發使2021年開局不佳,但近幾個月在加速接種疫苗以及逐步取消限制措施的情況下,今明兩年歐盟經濟將強勁成長。儘管復甦速度將因國家而異,但預計所有會員國的經濟將在2022年底恢復至公衛危機爆發前水平。   根據該報告估計,2021年歐盟平均失業率將為7.6%,2022年為7%。通貨膨脹率將在2021年達到1.9%的高峰,繼而在2022年放緩至1.5%;歐元區預估值則為1.7%和1.3%。   由於各會員國政府皆實施大規模的紓困政策,債務比例上升在所難免。預計2021年歐盟的財政赤字將由2019年的0.5%激增至7.5%(歐元區8%)。除了丹麥和盧森堡,其餘歐盟會員國的財政赤字都將超過3%。此外歐盟的公共債務/ GDP比將在2021年達到94%的高峰,繼而在2022年略降至93%。歐元區的公共債務/ GDP比預估值則分別為102%和101%。

A: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2021/05/06   比利時軟性飲料(含礦泉水及非酒精性飲料)受到疫情影響,與2019年相比銷售量下降11.84%,消費量減少約2億公升,對產業而言這代表著約1.3億歐元的損失。銷售量減少的主要原因為餐飲業關閉或只限外帶、藝文娛樂體育活動取消、居家上班等措施導致戶外市場(out-of-home market)萎縮。由於該產業非常依賴戶外消費,比利時軟性飲料產業協會FIEB主席Bart Peeters表示即使因為封城措施增加了超市與大賣場通路的銷售量,還是“完全無法彌補”戶外市場的損失。

A:依據德國媒體ntv.de報導指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負面衝擊影響2021年第一季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較前一季縮減1.8%,該縮減數值超過原先聯邦統計局之預估值1.7%。   聯邦統計局指出第一季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縮減主要原因為私人消費之降低,為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蔓延所實施之限制措施減緩了私人消費,私人消費與上一季相比下降了5.4%。此外公司對機器設備之投資亦略為降低相較上一季縮減0.2%。另一方面在對外貿易上進口增長3.8%同時出口增長1.8%。   隨者疫苗接種的人數增加預估相關限制措施將逐步解除,多數經濟學者預估德國總體經濟在2021年第二季將較前一季增長,德國聯邦銀行預測最快於秋季德國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前之水準。  

A:綜合美媒及美國政府報告,美商務部公布本年4月耐久財訂單達2,462億美元,較上(3)月2,494億美元下降1.3%,雖係11個月來首次下滑,且較經濟學者預期成長0.9%為低,然民間商業投資相關的核心耐久財訂單(扣除國防及飛機)成長2.3%達750億美元,顯示美國整體經濟仍持續復甦,商品需求上升及庫存減少,有助製造業生產。美媒指出,美國本年4月耐久財訂單下滑主因為全球晶片短缺及供應鏈限制,造成汽車與零件訂單下降6.2%所致。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marketwatch.com/story/chip-shortage-dents-automakers-in-april-and-spurs-first-drop-in-durable-goods-orders-in-a-year-11622120093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1年5月27日 2020年奧地利照明解決方案供應商ZKW斯洛伐克Krušovce廠虧損1,870萬歐元,銷售額減少22%,達2億2,630萬歐元。 大流行使汽車業需求降低,2021年晶片及塑料不足亦使汽車業飽受其苦。 儘管如此, ZKW斯國廠仍計劃於2021年投資4,000萬歐元於新生產線。  

A:馬來西亞製藥協會(PhAMA)主席Chin Keat Chyuan表示,馬國業界人士對該國有利的醫療環境感到樂觀,因跨國企業可在該國進行多元化投資,尤其為製藥企業提供稅務獎勵優惠、政府改革投資政策以及改善投資環境的措施。因此,德國生物科技企業BIONTECH SE頃宣布在新加坡建立其區域疫苗中心的計畫,以加強其在亞洲地區的業務和供應鏈,並不影響馬國在吸引外資醫療保健產業投資的能力。   BIONTECH SE公司與美國輝瑞公司合作,製造了需求最大的Covid-19疫苗之一,該疫苗的功效率為95%,且是首批被批准用於12至15歲青少年的Covid-19疫苗。該公司將應對東南亞新冠疫情的潛在威脅,並將增加其產品的全球供應能力,包括使用RNA技術疫苗以外的產品的全球供應能力。   該製藥協會目前擁有39家國內外藥劑廠商,包括輝瑞公司、強生公司和阿斯利康公司,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仍致力於與馬國政府合作,將馬國定位為東南亞強大的醫療保健投資目的。   另一方面,吉隆坡大學商學院經濟副教授Aimi Zulhazmi表示,馬國應在疫苗生產市場上利用亞洲的原物料供應與物流。這將促進Covid-19疫苗的全球銷售。馬國政府需投入更多的醫療保健產業研究與開發(R&D)資金,以其在新冠疫情困境中創造更多商機。馬國亦須提供更好的投資獎勵優惠,以吸引像BioNTech、Pfizer Inc、Moderna Inc及GlaxoSmithKline Plc等跨國藥劑企業進駐馬國。   Aimi Zulhazmi副教授認為,BioNTech公司選擇新加坡在歐洲以外建立其海外第一家藥劑廠的舉動並不驚訝,因該投資案具經濟價值。新加坡多年來的進步和投資獎勵措施吸引了許多跨國企業進駐,並已建立了優越的物流與配銷基礎設施,在決策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目前新加坡擁有55家藥劑企業顯示其藥劑產業規模龐大。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種植暨原產業部(Ministry of Plantation Industries and Commodities)部長莫哈末凱魯丁(Muhd Khairuddin)呼籲歐盟及其成員國撤回含歧視性的再生能源指令II授權法案(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 II,簡稱RED II)並審查該貿易集團的環境政策,該政策涉及逐步淘汰以棕油為基礎原料的生質燃油,並更加客觀地研究該限制的影響。   歐盟通過前述授權法案,導致其成員國將其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至2030年的總能源消費量之32%,這顯示歐盟將逐步淘汰以棕油製成生質燃油的使用。   比利時氣候、環境、永續發展暨綠色協議部長Zakia Khattabi於本(2021)年4月曾發布消息稱,比利時將自2022年起禁止禁止其國內市場及交通事業使用棕油及大豆製成的生質燃料,作為減少全球森林砍伐的部分努力。   莫哈末凱魯丁部長頃發布聲明稱,馬國全力支持棕油生產國理事會(CPOPC)反對比利時前述禁令,並認為比利時的決定與世界貿易組織(WTO)概述的自由貿易慣例與原則相抵觸,可視為對馬國棕油產品的一種歧視待遇。   馬國作為CPOPC的創建國之一,完全支持CPOPC的行動,即透過於2021年5月24日向比利時總理亞歷山大·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關於比利時禁止使用棕油作為生質燃料提出嚴重抗議。馬國政府認為,比利時的行動呼應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歐盟再生能源指令II授權法案,並與法國及立陶宛採取的行動一致。   作為全球第二大棕油生產國,馬國對歐盟及其成員國採取的行動感到極其失望,因它完全未考慮馬國為確保永續棕油產業所做努力的重要性。儘管比利時此舉對馬國經濟影響輕微,但該行動可能影響其他國家對棕油產業的看法,並為馬國帶來負面影響。   馬國已於2021年1月15日向世界貿易組織就歐盟棕油歧視政策提呈法律訴訟,盼透過WTO爭端解決機制尋求一個更合理、公平及非歧視的棕油貿易政策。該法律行動刻正進行中,並遵循WTO概述的程序。馬國將始終致力於確保按照聯合國制定的永續發展目標,以永續的方式發展該國的棕油產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日期:2021年5月26日 來源:Symsite Research 根據斯洛伐克科學顧問委員會(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之提議,搭配斯國將於本(110)年5月27日上線之旅遊自動系統,斯國將全球各國分為綠色、紅色及黑色區域,綠色區域國家已接種疫苗或曾於180天內自特殊傳染性肺炎康復的民眾,得以免除入境居家檢疫14日,尚未接種疫苗者則須於入境時檢附快篩或PCR陰性證明,居家隔離14日則可於入境後獲得陰性PCR證明後提前結束。目前綠色區域國家包括歐盟、日本、以色列、澳洲、紐西蘭及臺灣等,斯洛伐克旅行協會對外表示,該會將密切與綠色區域國家合作,以振興本地旅遊經濟。 目前斯洛伐克全國550萬人中,已有超過150萬人接種過第1劑疫苗,接種過第2劑苗的人口亦達70萬人,斯國健康部部長Vladimir Lengvarsky於5月21日對外說明,該部刻與保險公司討論斯國接種疫苗之民眾登記取得歐盟數位綠色證明(EU Digital Certificates)之可行性,該證明將由斯洛伐克國家健康資訊中心(NCZI)給予民眾個別QR code掃描碼,註記其疫苗接種品牌及日期,預計可於6月26日上線。 另一方面,斯洛伐克NCZI已自5月24日起核發適用於出國旅行的疫苗證明,主要因應斯國民眾頻繁往來鄰國使用,該疫苗證明啟用的第2天,即簽發出7萬1千份證書,惟該證書僅是一項臨時措施,有效期間至本年8月11日,屆時該證書將被歐盟數位綠色證書取代。

A:新聞來源:韓國青瓦臺(2021年5月25日)   韓國青瓦臺本(110)年5月25日公佈,「2021年首爾綠色未來高峰會議(P4G)」將於本月30日及31日兩天以視訊方式舉行。本次峰會以「透過包容性綠色復甦,實現碳中和願景」為主題,有各國元首級人士60餘名與會之高峰議程,以及政府、國際組織、企業、市民團體及學界專家等170餘人參與之一般議程,會議閉幕時,預定發表「首爾宣言」。 文在寅總統將於30日開幕前,先與丹麥總理Mette Frederiksen舉行雙邊高峰視訊會議,此係丹麥為第1屆P4G峰會之主辦國,亦為韓國綠色成長同盟國,文總統擬先與丹麥總理討論兩國策略夥伴關係邁入10周年,未來再促進兩國關係發展之方案。另文總統將再於31日主持討論綠色復甦及實現碳中和之峰會。 青瓦臺表示,本次峰會係爆發COVID-19以來,韓國首次主辦之環境領域多邊諮商會議,韓國政府期待本次峰會可成為韓國帶領規劃具有包容性之國際氣候政策,以及宣傳韓國碳中和計畫及新產業技術之良機,並加強與在氣候領域所持立場相似之國家合作,再藉機促使韓國企業於低碳綠色經濟領域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A:新聞來源:韓國聯合新聞(2021年5月21日)   拜登總統和哈里斯副總統,我在此獻上接受款待的謝意。 今天,我認為韓國-美國峰會代表團與會進行交談,將成為兩國國民對新冠疫情快速結束之期待,以及兩國建交139年之意義重大的禮物。 我和拜登總統像老朋友一樣進行了真誠的交談,同時花了幾個小時,從朝鮮戰爭退伍軍人榮譽勳章的頒發到個人談話及擴大會談。 在民主主義的進步,全面性,加強中產階級以及應變氣候變化等許多領域,我們兩個人所關心的及意識到的是相同的。再度確認兩國鞏固的同盟關係,以及抱持未來將更緊密發展同盟關係的願景。 我這次訪問美國,與拜登總統會面,可更加深我們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以及促使韓美同盟關係穩定持續發展。 兩國必須共同完成的最緊迫的任務是朝鮮半島的徹底無核化和永久和平。 不久前,拜登政府已檢討對北韓的政策。 我們歡迎拜登政府依據《新加坡聯合聲明》等過去的協議,規劃更具實用性的對北外交政策。 我們對於兩國於檢討過程中的密切合作給予高度評價。 也很歡迎拜登總統任命Sung Kim(金星容)為對北特別代表。 我認為美國將透過對話與朝鮮進行外交,並已準備好對話的決心。 我們亦對在朝鮮半島問題具有出色專業知識的人士抱持期望。 我和拜登總統重申了我們的信念,有必要依據南北韓間、北美間之承諾所進行對話,對於建立一個和平的朝鮮半島。 此外,拜登總統表示支持南北韓對話及合作。 透過與美國的密切合作,我們將促進南北韓關係的發展,並努力促成北美對話。 將來,韓國與美國將繼續保持密切溝通,並透過對話和外交,尋求接近北韓的方法。 我們也期待著朝鮮的積極回應。 在強大的安全保障下,我們可以保持和建立和平。 我們兩個人決定進一步加強聯合防禦情勢,並重申兩國交接戰時作戰指揮權的意願。 我們也很高興宣布結束導彈指南。 拜登政府上任初期,韓美兩國簽訂防衛費用協定,以及鞏固的韓美同盟,為具象徵性和實用性的措施。 在今天的峰會上,我和拜登總統決定擴大在新領域的合作,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和環境。 首先,我們將攜手克服當前的挑戰,COVID-19 。 我們已決定建立一個結合美國先進技術和韓國生產能力的韓美疫苗全球全面性夥伴關係。 兩國之間的合作將通過增加全球疫苗的供應來加速 COVID-19 完全結束。 我們還決定繼續透過全球衛生與安全倡議,促進多邊合作,以加強我們應變傳染病的能力。 一項重要的公告將顯示韓美同盟在疫苗合作的牢固性。我要感謝拜登總統宣布向韓國軍方提供疫苗。我認為美國的宣布是將韓美同盟的特殊歷史再擴展至更高領域的特別措施。 其次,我們決定在半導體,電動汽車電池和藥品等的高科技製造領域密切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鏈。 隨著數字時代的日新月異,先進的新興技術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為了應變加速轉型為數位時代,韓國和美國將加強在民間宇宙探索6G及綠色能源領域的合作,以確保全球競爭力。 我們還決定加強合作共同拓展海外核電站。 第三,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韓美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的合作。 兩國正在領導全球合作以應變氣候變遷。 氣候峰會於4月在美國成功舉行,未來將透過下周於韓國舉行的P4G 首爾峰會,再次聚集國際社會應變氣候變遷的意願。 我們歡迎拜登總統通過視訊參加下週的首爾P4G峰會,並期待協助團結國際社會之支持。 拜登總統和我參加了朝鮮戰爭退伍軍人拉爾夫·珀克特上校的榮譽勳章頒獎儀式。 以英雄的崇高犧牲所建立的韓美同盟,我們有信心我們兩國將共同開拓新的未來。 今天與拜登總統以及韓美舉行的會議將以朝著新時代的雙邊合作邁出新里程碑為目標。我再次對拜登總統的熱情款待表示深深的謝意。我們希望經常進行溝通,並繼續進行密切磋商。最後,我們很幸運昨天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達成了停戰協議,我們感謝拜登總統的努力和領導。謝謝您。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5月27日報導,由於疫情導致多地鎖國封城並緊縮邊境管控,新加坡部分雇主為因應人手短缺問題,轉而雇用工作准證未到期的外籍移工,過去一年,超過5萬個企業和移工從各項轉換雇主計畫中受益。 新加坡人力部(MOM)與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於去(2020)年3月推出「人力轉讓計畫(SBF ManpowerConnect)」臨時方案,允許製造業與服務業業者聘請人仍在新加坡、持有工作准證的中國移工,前提是要取得現任雇主同意,以緩解前述兩個領域在疫情期間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該計畫已於本年3月1日起轉為永久計畫。該計畫至今已成功為超過1.2萬個企業和移工完成轉換雇主程序。 在此之前,人力部已為深受疫情衝擊的建築、海事船廠以及加工業,推出類似的「轉換雇主臨時計畫(Change of Employer Schemes)」,為相同領域想要削減人手和面對人力短缺的業者進行配對,該臨時計畫已延期至本年8月31日。 以新加坡建築商公會推出的人力轉讓計畫(SCAL Construction Manpower Exchange)為例,單單在去年下半年即有約4萬1,500名建築業移工的工作准證到期並被送回國,若能將此移工轉入其他有需要的業者,就不必再引進更多新移工,同時也可降低輸入病例的風險。轉換雇主計畫確實能讓企業更靈活的管理人力需求,同時確保有經驗的移工繼續留在新加坡。

A: 新加坡貿工部(MTI)本年5月25日發佈第1季經濟調查報告顯示,星國本年第1季經濟成長年比為+1.3%,反轉去(2020)年第4季(上季)-2.4%態勢,不僅優於官方初步預估的+0.2%,也優於市場預估的+0.9%。若經季節性調整,新加坡第1季經濟成長季比成長為+3.1%,延續上季+3.8%的趨勢,但由於新冠疫情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因素,許多國家也持續面臨疫情反復的情形,貿工部維持全年經濟成長預估為+4%至+6%。 貿工部長顏金勇表示,儘管最近新加坡緊縮防疫措施和邊境管制,促使部分經濟領域受挫,但外部環境有所改善,尤其已開發經濟體如美國的經濟成長展望良好,以及星國國內疫苗接種計畫進一步展開,新加坡本年經濟應能隨之復甦,但各領域的復甦步伐可能比先前預期的更加不均衡;製造業可受益於外部需求回升,而旅遊、航空以及面向消費者的行業(例如零售和餐飲)料將進一步延緩。 新加坡製造業在本年第1季年比成長為+10.7%,增速略快於上季的+10.3%;服務業則為-0.5%,比上季的-4.7%大有改善;建築業是表現最差領域為-22.7%,情況比上季的-27.4%好轉。 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林秀心表示,新加坡本年第2季經濟成長將比預期稍微放緩,但仍可取得雙位數年比成長,因去年同期實施防疫阻斷措施,造成經濟大幅衰退。目前的挑戰是新加坡和區域市場緊縮防疫措施是否延續至第3季,以及製造業是否繼續保持成長趨勢,預估新加坡本年全年經濟成長為+6%。花旗研究則預估全年成長為+7%。 另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本年第1季非石油國內出口(NODX)年比成長為+9.7%;電子和非電子出口成長分別為+14.8%和+8.3%。由於第1季成長優於預期,該局將全年非石油國內出口成長預估從0%至2%,上調為1%至3%。

A:綜合美媒及美國政府報告,美勞工部本(27)日公布,截至5月22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40.6萬,較前一週44.4萬申請人數減少3.8萬,申請人數再創疫情以來新低且連續4週下降,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復甦,惟仍較疫情前25.6萬為高。專家表示,商業活動限制持續放寬、新冠疫苗施打普及與病毒感染率下降,均有助民眾就業,預期聯邦額外失業補助9月到期及秋季學校實體課程重啟,勞動力市場成長將更為明顯。   截至5月15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364.2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2.6%,較前一週373.8萬人減少9.6萬(相當失業下降0.1%);目前申請各式失業補助計畫的總人數約為1,580.2萬,較前一週減少約17.5萬。   就業保險勞工失業率較高的州及領地別依序:內華達州(5.7%)、康州(4.5%)、羅德島州(4.5%)、阿拉斯加州(4.3%)、波多黎各(4.3%)、加州(3.9%)、紐約州(3.9%)、賓州(3.9%)、伊利諾州(3.7%)及佛蒙特州(3.6%)。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weekly-jobless-claims-coronavirus-05-27-2021-11622068894

A:新聞來源:韓國行政安全部(2021年5月25日)   韓國行政安全部本月25日發布新聞稿,與印尼行政和官僚改革部以非接觸方式簽署成立韓印尼數位政府合作中心。 雙方將在雅加達成立數位政府合作中心,韓國將派遣專家支援該中心推動數位政府政策研究及技術發展。 韓印尼數位政府合作中心運營期限為2023年12月,韓方資助100萬美元,而印尼身為合作夥伴國家則提供辦公空間與物品。 韓國行政安全部盼透過該合作中心,讓韓國企業有更多機會承攬印尼政府多項有關數位發展之政府採購標案。

A:新聞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2021年5月26日)   韓國新任國務總理金富謙本(26)日主持召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會議,並隨即發布關於支援疫苗接種者恢復日常生活方案。 根據該方案將自本年6月1日起,首劑疫苗接種者可豁免直系家屬聚會限員規定,7月起在公園等室外空間可不戴口罩,利用室外公眾聚集設施或參加宗教活動時亦可不受聚集人數限制。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在參加私人聚會和利用餐廳、咖啡廳等室內公眾聚集設施時同樣不受人數限制。 計劃將在70%的國民完成首劑疫苗接種的9月底以後,全面調整防疫標準,並考慮在實現群體免疫後放寬在室內強制戴口罩之措施。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