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7  Polish New Bulletin, e.sport.interia.pl     硬體公司Acer剛剛推出著名遊戲筆記型電腦Predator Triton 300、Predator Helios 300及Nitro 5的更新版本。此電腦已經配備最新的第11代Intel處理器以及RTX 30系列的NVIDIA GeForce繪圖卡。   遊戲筆記型電腦Predator Triton 300附有19.9毫米厚的金屬框架,其內部特點有4.6 GHz H系列之最新第11代英特爾核心(Intel Core)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3080繪圖卡及高達32 GB的DDR4 RAM記憶體。用戶還可以選擇兩種版本的屏幕之一-頻率為165 Hz的QHD面板或刷新頻率為360 Hz的FHD面板。 在這兩種情況下,其矩陣(matrix)的反應時間均為3 ms。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5.17  Polish News Bulletin, wnp.pl   Solaris Bus&Coach公司於5月14日上週五交運最後一批新的電動巴士,包括一批克拉科夫市之城市運輸公司MPK訂購的50輛巴士,該合約總價值超過1.654億波幣,係於去年5月簽訂的。   該批新的電動巴士將擴大MPK公司現有自2016年以來一直在使用的28輛電動汽車的車隊。所有新的電動巴士將被指定在那些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區域的路線營運行駛,並準備以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充電。電動巴士最多可載運141位乘客,包括有43個座位。這些巴士將配有監視、乘客資訊系統、空調,USB充電座及電暖氣系統。歐盟2014-2020年基礎建設及環境營運計畫對克拉科夫市的城市運輸公司採購電動巴士提供1.1億波幣的補貼。

A:依據奧媒「標準報」(Der Standard)2021年5月17日報導,「奧地利銀行」(Bank Austria,簡稱BA)發布最新奧國經濟展望報告,2021年經濟成長率由2.6%上修至3.2%,2022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則自5.7%微調降至5.4%。 BA首席經濟分析師Stefan Bruckbauer表示,2021年第1季奧國經濟明顯回穩,預估第2季將因新冠疫苗施打速度加快,以及大規模開放服務業回復正常營業等利多因素,經濟成長反彈力道增強。B氏指出,奧國製造業及營建業自2020年第4季即逐漸回溫,而服務業可望於2021年第2季陸續復業後蓬勃發展。另,根據近期幾項民調顯示,奧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已接近疫情前水準,預估奧國第2季經濟將是全面性復甦。 BA預測,伴隨奧國經濟成長之負面影響為通貨膨脹奧國2021年第3季通膨恐將攀升至2.5%達近年高峰,惟第4季應可逐步放緩,預估2021全年平均通膨為2.2%,2022年則微降至2.0%。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5月1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78/P200號(商情文號:第 378 號)       商情本文: 可口可樂飲料公司將在愛爾蘭都柏林地區建立新的數位中心,以加速其數位化轉型。在第一階段預計提供40個就業機會;The Ballsbridge hub中心將成為其全球六大中心之一,將招募數據工程師、軟體開發人員、數據分析師及技術專家等。The Ballsbridge hub團隊將透過數位知識、商業分析及智慧數位營銷等方法,改善客戶體驗,協助歐洲地區的企業領導人及同事。此中心將在未來4到5年內進一步發展。 可口可樂飲料公司表示,都柏林被選為目的地,即在於其創新城市的聲譽不斷提高,且充滿豐富技術人才。其發言人指出,可口可樂正在轉型之路,將徹底改變以往營運方式,以持續成長與創新;成立世界級數位平台中心更為轉型關鍵。且仍將計劃新建另一個全球中心。 愛爾蘭投資發展局(IDA)局長Martin Shanahan表示,可口可樂飲料公司在愛爾蘭之擴展,顯示愛爾蘭高技能勞力的實力。

A:依據奧媒「標準報」(Der Standard)2021年5月17日報導,奧地利即將於5月19日大規模解除旅遊住宿、餐飲、文化、運動健身等行業防疫營業限制。奧國勞動部估計屆時將有15萬人迅速自縮短工時恢復全時工作或自失業中重返職場。 根據奧地利就業服務中心(AMS)統計資料,2020年4月中旬奧國失業人數創歷史新高達588,200人,迄2021年4月底仍尚有433,400人登記失業(失業率8.7%),另約236,000人從事縮短工時工作。 奧國政府為解決「失業大軍」問題,已於2021年4月提出「東山再起計畫」(Comeback-Plan),目標係於2022年底促進50萬人就業或恢復全時工作,其中包括輔導50,000名長期失業者就業(目前約147,000名長期失業者)。 奧國勞動部長Martin Kocher表示,該部將按部就班解決奧國就業市場問題。其中,首要工作係制定新縮短工時法,預定於2021年5月底頒布,目標為大量減少從事縮短工時人數。此外,改革現行失業救濟制度,輔導長期失業者重返職場,以及解決奧國製造業技術工人短缺問題等,皆為該部近期重要施政目標。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中資汽車企業Volvo Cars近日宣布有意再度公開上市,並將由瑞典斯堪地銀行(SEB)負責該上市業務。Volvo Cars表示,已經認命相關顧問進行準備工作,一旦決定上市,將會公開IPO相關資料。 媒體分析,公開上市各有利弊,雖可遠離日益逼人的中國,但並未能擔保Volvo Cars會受到市場青睞。對於哥德堡來說,IPO代表產業復甦的象徵。據傳聞,Volvo Cars電動車綠品牌Polestar,可能另成立一家收購公司。 近日因可能的通貨膨脹衝擊(inflationary shocks)正造成股市的動盪,但因為瑞典上星期連假使得股市仍未受該影響。根據瑞典公共電視台SVT的觀察,近期在斯德哥爾摩股市上市的35家新公司,仍處於股價上揚階段。但市場分析師也指出上市的風險,攀升越高,也可能跌得更深。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根據投顧公司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近年來瑞典億萬富翁人數一直增加,同時也吸收大量金流。該分析報告顯示,瑞典2020年的超級財富擁有者,主要來自於財產繼承,佔瑞典GDP近20%,預計到2021年,佔比將攀升至30%,明顯呈現在COVID-19疫情期間財富的大幅增加。 被稱為┌社會民主烏托邦┘的瑞典,其億萬富翁人數因為瑞典幾年前刪除社會民主政策核心要素財產繼承稅後有所增加,因為基層希望重新恢復該稅制,該稅制也是執政的社會民主黨目前內部討論激烈的議題之一。斯德哥爾摩市政府認為財產繼承稅之類的稅收既無法產生預期收入,又推走可能的企業投資者,而不願重新課徵。但當這些億萬富翁提高在成本高昂產業(如綠色鋼鐵)的投資,以及全球投顧公司(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增加在斯德哥爾摩的業務,相關稅制仍可能面臨徹底改革。

A:資料來源 : 芬蘭政府 (Finnish Government)  日期: 20210510   包括數位化、人口老齡化和氣候變化等全球大趨勢(megatrends),已經對北歐福利模式構成長期挑戰。北歐部長委員會(Nordic Council of Ministers)和由挪威勞動協會(Norwegian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LO)所成立的FAFO研究所,針對北歐國家工作的未來(the Future of Work)展開廣泛的研究及深入的探討,於2021年5月7日發表提出專案報告。 "工作的未來(the Future of Work)"專案於2017年底啟動,由來自丹麥、芬蘭、冰島和瑞典等北歐國家30多名研究人員共同參與,該等研究人員從數位化(digitalization)、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工作條件(working conditions)和就業法制(employment legislation)等角度審視工作的未來,同時參考大趨勢和Covid-19疫情對北歐福利制度的影響,並思考如何改善現行做法,以更有效率適應未來的工作生活。研究人員提出本案關鍵在於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勞動力市場,維持北歐福利制度和高就業率,這對福利制度的未來至關重要。研究人員認為北歐福利制度可以面對臨此類新挑戰。因為數位科技在北歐國家已廣泛使用,數位化的結果並未導致社會或勞動力市場的不平等,因此建議北歐國家持續投資於教育、技能發展和公平的工作條件。 另,2021年北歐部長委員會輪值主席國的芬蘭在2021年6月2日主辦的非正式視頻會議,北歐各國就業部長將說明專案成果,並將邀請社會各界代表與會共同討論外,並續就北歐工資結構、從氣候變遷角度看待工作的未來及促進包容性勞動力市場(inclusive labour markets)的議題,另召開會議進一步探討。  

A:美國能源資訊署報告指出,美國七大頁岩油產地本年5月原油日產量達761.3萬桶,創下4個月來新高,較4月的760萬桶增加1.3萬桶,但仍較2019年11月的920.4萬桶/日短少159萬桶/日。 油氣探勘服務公司Baker Hughes Inc.每週公布之油井數目指出,受到預期需求回升及油價上漲的激勵,截至5月14日,美國油然探勘井數量較上週增加5座至453座,創一年來新高。其中石油探勘井數量增加8座至352座,天然氣探勘井數量減少3座至100座。與去年同期相比,美國石油探勘井數量增加94座,天然氣探勘井數量增加21座,水平探勘井數量增加103座。 美國最大產油州德州,油氣探勘井數量減少1座至216座,奧克拉荷馬州則增加1座至22座,路易斯安那州增加3座至55座。橫跨西德州與新墨西哥州東南部的二疊紀盆地是全美最大頁岩油產地、石油探勘井數量較前週增加2座至231座。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德國聯邦統計局 文號:1104050027號   德國無肉食品正在急劇增加,趨勢明顯。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2020年德國素食暨純素食品產量大幅增長,較前一年增加39%,數量從6萬400噸增加到約8萬3,700噸;金額從2億7,280萬歐元增長到3億7,490萬歐元,增幅37%。 相較之下,2020年德國製造的肉類產品價值約386歐元,是素食暨純素等肉類替代品價值的100倍以上,但較前一年減少約4%。2019年肉類生產總值達到401億歐元,為十年來最高紀錄。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解釋,2020年的肉品產值下降可能與新冠大流行有關,一些生產公司由於違反衛生保護要求及員工的高感染率,而不得不暫時關閉。 從長期來看,用於烹飪或燒烤的肉品食用量已大幅減少。1978年德國一戶家庭平均每月食用6.7公斤肉,且尚不包括香腸製品、煙燻乾製肉或其他保存加工肉品。但40年後的食用量僅為2.3公斤,僅為之前的三分之一左右。 尤其是豬肉的消費量顯著下降。1978年德國一戶家庭每月平均消費3.1公斤,而2018年則不足900公克。牛肉的消費量從1.5公斤下降到600公克,家禽的消費量從1.3公斤下降到約800公克。 隨著時代不同,德國家庭規模也不如以往。1978年每戶家庭平均居住2.5人,而2018年則為2人。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de)、德國聯邦政府新聞 文號:1104050026號   德國聯邦內閣日前就更嚴格的氣候保護法達成一致,即訂下到2045年達成氣候中和目標,消費者也應在二氧化碳價格方面獲得更多減免。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今年4月底裁決,表示德國2019年聯邦氣候變遷法部分違憲,國會必須在2022年底前修法明訂2030年後減碳目標,之後德國聯邦政府便著手討論修法,以調高二氧化碳減排為目標。 新氣候保護法為實現氣候中和,特擬定兩階段目標。首先,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與1990年相比應減少65%;到2040年再減少88%。該法規仍必須在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及德國聯邦參議院(Bundesrat)中進行討論。在此之前,德國聯邦政府僅設定到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對於過渡期間二氧化碳減少之目標量也較低。根據新法,2030年二氧化碳排氣減少比例由55%提高到65%,亦訂定2040年的目標。 德國環境部長Svenja Schulze讚揚表示,更嚴格的氣候保護法將在世代之間創造更多的公平、加強計畫安全性及堅定之氣候保護,這不會扼殺經濟,反而能令經濟得以重塑及現代化。 新法也規定2023年至2030年間各個經濟部門的特定年度排放量,尤其是能源及工業部門必須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才能實現2030年的氣候目標。 此外,新法應向租戶提供更多碳價減免。據此,業主房東應承擔自今年1月1日起生效之燃油及天然氣碳價的一半費用。這點在過去一週來於德國黨派間引起熱烈爭論,爰社民黨及綠黨要求租戶承擔更少的費用,但基民暨基社聯盟則反對房東承擔更多的電力及暖氣費用。 德國聯邦政府修訂後的《氣候保護法》里程碑要點如下: .2021年5月12日內閣決議:提高2023年至2030年每個部門的年度減排目標,並明訂2031年至2040年的年度減排目標 .2024年:訂定2031年至2040年每個部門的年度減排目標 .最遲到2032年:確定2041年至2045年的年度減排目標 .2034年:訂定從2041年到2045年(直至溫室氣體中和的最後一個階段)每個部門的年度減排目標

A:  資料來源:瑞典政府網站 (Regeringen)   一、概述         在面對其他國家數位發展的強大競爭,瑞典必須持續提高其競爭力以維持數位轉型的領先地位,並擴大總體福利。數位科技領域中,發展最快速的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AI),包括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等高新科技。不同於其他自動化方法,AI具備可持續學習及變得更具智慧的能力。爰此,瑞典政府肯認制定AI政策的必要性,釐清與AI有關的工作及總體方向,訂定優先事項。           根據研究,運用AI不僅可促進經濟成長、解決環境與社會的挑戰,更能在不同領域創造極大效益,如AI可更有效辨識疾病、降低能源耗損、減少交通事故、創造新型態服務、優化工業製程、開發新藥並縮短製程等。雖然瑞典AI正在迅速發展,但不表示當然由瑞典得利,因此必須創造有利條件,促使瑞典運用AI提高瑞典競爭力及增加社會福利。           AI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者相關挑戰。例如,可能因為自動化或產生新工作型態而影響原本的工作方式。AI也可能因為數據誤差或被人為操縱、缺乏透明度、誤用或惡意使用,而產生意外或無法預見的後果,甚或導致歧視、喪失信任、財物損失或民主失靈等後果。因此,瑞典必須積極因應相關AI挑戰。為利運用AI提升政府整體效能,瑞典AI政策的目標當與其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目標緊密結合,俾使數位政策(digital strategy)更臻完整。   二、實現AI的四大關鍵要素         實現AI瑞典需要4大關鍵要素,包括教育與訓練(Education and Training)、研究(Research)、創新與運用(Innovation and use)、以及規範與基礎建設(Framework and infrastructure)。換言之,瑞典需長期發展專業知識,透過繼續教育與研究獲取AI新知識,創新與運用的獎勵措施,可掖助推廣早期應用專案,以及確保數據取得與相關基礎設施(如運算能力),瑞典、歐盟和國際等相關規範。           政府部門應透過積極推廣AI應用,展現AI可成功因應未來社會重大挑戰的重要性,並在網路安全性、完整性等考量下,具有提供可取得相關數據,建置國家數位基礎(digital infrastructure)。所發展的AI 應具有永續性、道德性、安全性、保密性、可信度及透明度等特性,尤其是如自駕車或智慧醫療等體系運用,科技與道德安全必須同時並重,俾促瑞典成為最具AI發展潛力的國際性指標。           AI的成功發展必須群策群力,瑞典AI政策目的即為釐清相關部門所應扮演的角色,鼓勵所有產業界、科研機構、學術單位、私人企業、政府部門及相關中央地方機關通力合作以竟全功。   教育與訓練         政府對於AI教育與訓練的評量指標包括1)瑞典高等教育機構需提供具有AI教育培訓資格的充足人員,尤其是具備大學學位或同等學歷的專業人員,並提供繼續教育計畫;2)瑞典需要以非科技方案中的強大AI元素,創造更廣泛且負責任科技應用條件;3)瑞典需要在AI領域內為研究、高等教育和創新間建構有力聯繫。           瑞典欲從AI得利,首先必須具備AI開發及技術運用的充足人員,以供各類型企業及中央地方政府等整體社群足夠能量發展AI。其次,亦須加強網路資安。鑒於目前瑞典及全球均缺少AI專業人員,導致AI人才競逐日趨激烈,因此須提供相關教育與訓練培訓足夠的AI人才,以因應日益增加的AI運用趨勢。           瑞典高等教育機構已經開設各類AI相關課程,現階段以工程科技課程為主。然而,為因應未來數位挑戰的需要,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尤其重要,AI多重功能性,符合此一需要。因此AI專業人員需具跨領域專門知識,俾使AI運用確實合乎道德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永續性等原則。此外,不僅科技人員,決策者、管理人員和其他相關科技的專業人員也應該具備相關的AI知識,故應提供此類終身學習課程與訓練機會。           根據瑞典創新局(Vinnova)的評估顯示,短期內具大學教育背景人士對於AI相關課程的需求相當高,需要相關單位和教育機構共同合作解決此類需求。隨著科技和社會的迅速發展,AI相關的研究、高等教育和創新間的關係將更為緊密。   研究         政府對於AI研究的評量指標包括1) 瑞典需要堅實的基礎研究和AI應用研究,以確保AI知識和科技產出;2) 瑞典需要建立與國際AI研究先進機構間的穩固關係;3) 瑞典需要產官學研各界合力AI研究;4) 瑞典需要從整體國防角度,開展軍民共同研究的綜效(synergies)。           堅強的AI研究對於瑞典實現科技創新至關重要,堅實的基礎研究創造新知識,應用研究隨之於此基礎上再針對特定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因此,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必須緊密相連,以提高瑞典科技的供應能量和競爭力。AI和機器學習研究屬於先進的專業科技,而且牽涉領域眾多。國際間,特別是美國和中國等國已針對AI研究進行重大投資,瑞典應迎頭趕上。           目前瑞典大部分研究經費運用於AI相關的基礎研究,如資訊工程和數學,多於以技術為核心的高等教育機構進行。瑞典知名瓦倫博基金會(Knut och Alice Wallenbergs Stiftelse) 於2017年11月宣布捐贈10億瑞典克朗(約3億美元)予AI研究,對於瑞典AI研究深具意義。公私部門對於AI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具高度興趣,產官學各界應透過計畫和人員之交流與合作,創新AI研究可促進出口、加強公共服務並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同時避免AI被不當運用。           瑞典發展AI除了應結合現有的高能運算(high-performance)科技,也應正視軍民研究領域,包括網路資安、自主系統(autonomous systems)等發展潛力。由於當今全球先進AI研究都不在瑞典進行,倘若瑞典欲躋身AI研究之先進國家,瑞典必須與其他國家的研究單位合作,其中歐盟的研究與創新框架計畫(EU Framework Programme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扮演重要的橋樑作用。   創新與運用         政府對於AI創新與運用的評量指標包括1) 瑞典需要在公私部門有關AI運用發展其試行計畫(Pilot projects)、試驗平台(testbeds)等環境,創造AI安全、可靠且負責任的應用條件;2) 瑞典需要持續預防與管理AI相關的風險;3) 瑞典應與其他國家,特別是歐盟會員國,建立AI應用之合作夥伴關係。           唯有公私部門廣泛應用AI,才可能創造AI價值,所有產業界與各類型相關企業均可藉助AI發展競爭力,其等對AI的態度對於產業與企業發展將具深遠影響。政府部門可利用AI發展符合公益目的之活動和公共事務。因此,以各種方式發展AI創新與運用相當符合瑞典的利益。           藉由試行計畫、試驗平台和其他特別測試環境,促使AI新科技符合道德性、安全性、可靠性及永續性等規範。透過各項AI新科技研發計畫以應實際情況所需,通過評估而為廣泛應用。然而,AI可能致生風險,包括新型態智慧網路攻擊或大數據操縱而產生的嚴重後果,或是透過假消息來破壞民主體制的實踐。換言之,與AI相關的風險不僅是科技風險,也包括道德與法律風險,尤其是在政府部門的AI應用。           鑒於AI演算法的運用必須符合透明及易於理解的原則,並將道德和法律因素納入考量,視將為相關機構在類似決策帶來挑戰。最受廣泛討論的AI科技與道德風險是,自駕車在緊急情況下,面對兩種均有人員受傷的結果被迫選擇時,車輛AI應如何推理和反應。瑞典可就AI道德性、安全性、可靠性及永續性相關規範等議題,致力於國際及國內相關廣宣活動。           雖然AI運用的潛在優勢目前仍難以量化,但政府透過使用AI工具及相關科技,可提升其創新專案的活動效能及品質。若中央各部會或地方政府善用已經擁有的大量數據,更可強化公部門服務的質量與機會。           許多國家都已大舉投資AI領域之際,瑞典屬於小型經濟體,應與其他國家尤其歐盟的重要機構進行合作;但應謹慎留意國家資安。   規範與基礎設施         政府對於AI規範與基礎設施的評量指標包括1) 瑞典需要制定規則、標準、規範和道德原則,引導具道德性與永續性之AI運用;2) 瑞典需要推動瑞典國內和國際訂定相關標準和法規,俾利AI運用及預防風險;3) 瑞典應不斷檢視數位基礎設施的需求,以掌握AI所釋機會;4) 瑞典應持續開發數據,以作為AI加值運用領域之基礎;5)瑞典應持續在歐盟數位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並從AI運用中獲益。           鑒於AI所帶來的社會變革,必須制定完整前瞻的AI政策,旨在為掌握AI機會與數位化創造符合安全、可靠且有利的環境。AI發展與運用應以規範和道德原則為指導,方可在取得利益的同時,將AI對社會與個人可能產生的風險降至最低,這不僅僅是研究員和工程師的責任,更需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共同參加。           數據取得是AI的運算基礎,隨著社會數位化,越來越多數據以數位形式呈現,包括手動和自動蒐集方式,例如來自感測器的數據。可用的數據產出通常需要高度的努力,有時因為註冊錯誤或於數據蒐集、選擇數據來源或標語數據時的有意或無意之系統性錯誤所導致數據品質低劣,進而產生不正確或非預期結果的風險。           準則、規範、標準和規定的適性規範是瑞典實踐AI社會的要件,規範必須在數據取得與隱私、道德、信任之間取得平衡。另外,歐洲與國際層次的規範(Regulatory frameworks)也同樣重要,如跨國間數據傳遞規定。2018年5月25日施行的歐盟一般資料保護法(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便是保護個人隱私的重要規範,同時也是瑞典在各個面向調和不同權利人之間在AI運用的利益與風險之重要依據。           鑒於AI的快速發展,公私部門相關機構有必要儘速訂定指導原則和標準,俾利促進政府部門與產業內部或之間的技術、語義、法律和其他方面的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並有助於提高使用者和消費者的理解度。           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例如大量數據的取得及強大的電腦運算能力對於 AI 的開發和運用至為關鍵,由瑞典國家電腦運算中心(Swedish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for Computing;SNIC)所統管高等教育機構的超級電腦資源等基礎建設即更顯重要。瑞典將歐盟相關規範和準則納入考量,從而建立本身軟硬體設施和專門知識以從歐盟體系中獲取運用AI所產生的利益,因此瑞典必須積極參與歐盟AI議題。

A:捷克從今天起40歲以上民眾均可進行新冠疫苗接種,捷克總理Babiš昨日再次表示,希望從6月1日可以開始開放給16歲以上的民眾注射疫苗。捷克衛生部長Petr Arenberger表示,疫苗接種的年齡限制正在迅速下降,因為年齡層較低者對疫苗接種興趣不大。捷克教育部長Robert Plaga表示,因兒童不在接種疫苗的年齡層中,故專家建議今年秋季的新學年起將需要在學校進行檢測。P教育部長表示,目前有PCR檢測、分流上課或停課三個選項,將建議讓學童進行PCR核酸檢測,因校園裡的確診率約為0.05%,因此校園不會成為擴散熱點。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5月1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77/P200號(商情文號:第 377 號)       商情本文: 根據Rightmove房地產網站數據,英國5月房屋平均報價達33萬3564英鎊,即1個月來上漲1.8%,約增加5767英鎊,顯示去年開始的買房熱潮持續延燒至2021年。 為振興英國房地產市場,政府在2020年夏季推出房屋印花稅減免措施;此措施將自今年6月底開始在英國和北愛爾蘭分階段逐步淘汰;第一階段為,將目前徵收印花稅的房屋總價從50萬英鎊降至25萬英鎊,首購族則受此影響。 由於民眾在疫情期間調整生活方式,屋內「大空間」需求增加,使人們對大房子需求提升;英國某些地區便因供需不平衡,造成房地產供應壓力,賣方因此提高房價。Rightmove指出,自2020年3月以來,威爾斯及英格蘭西北部的平均房價上漲最快,分別增加13%和11%;儘管倫敦房價仍高昂,倫敦房價僅上漲0.2%,為64萬373英鎊。此則仍比英國北部房價高出近三倍,但此比例已為自2013年以來的最小差距。 Rightmove房地產網站總監Tim Bannister表示,購屋者可負擔能力也增加,既有意願且較有能力的買家支付較高的金額。在想要較大房屋的買家中,預算仍可上漲。目前,尤其在北部一些地區,3房或3房以上的房屋如同金末。 來自約克郡Manning Stainton房地產公司的常務董事Mark Manning分析,目前進入該地區房產市場的新買家數量持續成長。引用Rightmove數據,1個月以來約克郡和Humber地區的平均房價上漲1.2%,已較2020年3月增加10.5%,達21萬6614英鎊。Manning董事還指出,這些買家來自全國各地,尤其以南部買家居多;國內房市場熱絡,加上市場房屋供應相對短缺,房屋價格不可避免地大幅上漲。

A:參考資料:BBC 日期:110年5月1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76/P200號(商情文號:第 376 號)       商情本文: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調查,2020年英國約有40%、約21萬噸的塑膠廢料運送至土耳其,與2016年數據相比(約1萬2千噸),成長達18倍。調查人員還發現,這些塑料並未被妥善回收處理,而是非法傾倒或燃燒。當綠色和平組織呼籲政府處理此一問題,政府則回應英國為處置塑料污染的全球領導國。 歐盟國在2020年向土耳其運送的塑料也較2016年多20倍,由此可見,土耳其正成為歐洲國家的最大塑料垃圾場。在調查土耳其南部的10個地點中,發現英國超市及零售業者的各式塑料包裝與塑膠袋,且尚發現新冠抗原測試的包裝,可見一些塑膠廢料生成不到1年。據稱,英國人均產生的塑膠廢料比美國以外的任何國家都要多;2020年來自英國的大量塑膠廢料也出口至土耳其、馬來西亞和波蘭等。 任職綠色和平組織人士、來自土耳其的Nihan Temiz Atas表示,約有241台大型貨車每天從歐洲各地將廢料運至土耳其;土耳其顯然仍為歐洲最大的塑料垃圾場,渠指出,將塑料運往他國的主因在於國內生產過剩,因此政府應禁止塑料出口,且在2025年前使塑料減少50%。 英國環境食品暨鄉村事務部回應,政府理解英國自行處理更多塑料的重要性,已致力於禁止向非經合組織國家出口塑料的非法行為,且將採取更嚴厲措施。為擴大塑料生產者對包裝的責任,對英國國內的塑料包裝稅及強制性塑料追蹤等提議皆將提高回收率。 許多已開發國家皆為避免境內嚴厲處罰,而將可回收塑料運往管制較寬鬆的海外地區。2020年,馬來西亞環境部長Yee Bee Yin則反擊表示,馬來西亞已將150個非法運送的塑料集裝箱送回原出口國,其中有42個來自英國,渠強調,此舉是為避免東南亞國家成為「世界的垃圾場」。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5月1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75/P200號(商情文號:第 375 號)       商情本文: 內閣辦公室部長Julia Lopez在2021年5月13日舉行的數位政府會議(Digital Government conference)上說明由內閣辦公室中央數位化數據部門(Central Digital and Data Office)領導之數位、數據與科技團隊的未來計劃及優先政策。今年初,內閣辦公室已宣布任命Paul Willmott及Joanna Davinson作為數位、數據與科技團隊(Digital, data and technology, DDaT)主管,以加強政府部門數位化轉型所需的領導力。 中央數位化數據部門的成立,旨在協助數位、數據與科技團隊於政府部門的推廣工作,其使命也包括改善民眾瀏覽政府網站的經驗。此項願景的基礎在於數位驗證身分,政府近期已展開測試項目,其由政府數位署(Government Digital Service)領導執行,此將可能取代GOV.UK Verify及其他政府數位認證系統,降低民眾需要多重帳戶以取用政府資訊的不便。 強生首相在2019年大選期間已承諾改善政府數據的使用方式,尤其在國家因應重大危機如新冠疫情時,皆可見數據共享的重要性,例如在疫情初政府需認證約260萬名最需財政支援的民眾;在所得稅制及國家福利機制數位化之下,財政部易管理薪資補貼計畫,勞工和養老金部也得以擴大失業救濟金補貼範圍;NHS全民保健機構亦透過數位化數據,列出疫情下的弱勢團體名單,使地方政府可優先為最需協助的民眾提出援助措施;另英國家庭醫生透過診所數位化數據,按年齡及個人病史安排疫苗接種,為國內推動新冠疫苗接種成功的因素之一。 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政府內部共有約90項數位服務項目,中央數位化數據部門將把數位建設及數位科技能力作為當務之急。透過建立政府機構可交互運作性的數據系統,將可改善政府蒐集、運用及共享數據方式。政府須優先解決目前數據使用的問題。 由於數據經常封存於某部門或機構,且在立法及資訊安全之障礙下,往往使政府無法共享數據,因此政府將透過中央數位化數據部門,制定核心數據準則及政策,以使數據共享更加容易且符合相關道德規範,進而創建可交互運作性的資料基礎建設。 在去年政府數位活動之中,數位服務署已推出GOV.UK計劃,以在GOV.UK網站上創建高效率且符合個人化的聯合公眾服務。 中央數位化數據部門背負政府數位化轉型之使命,該部門首先解決政府獲取進階數據的難題及法律障礙。其次,該部門必須遵守標準規範及保證條例。另外將透過新的管理結構以加強部門責任;為此,也需要合適人才,使之受到適當培訓並提高技能。最後,政府也需與大眾共同的努力,將社會道德及民眾信任作為此使命任務的核心;政府近期已更新數據道德規範架構,現已納入各政府處理準則。 另外,政府還必須替換過時的IT系統,此為整個公部門皆面臨的現象。中央數位化數據部門的工作除包括定義未來產業科技,也將以整個政府為範圍,處理其落後的IT系統問題。政府將確保可交互運作性的IT系統,以改善全國公務員的合作,未來任何新建的IT系統皆必須符合與其他政府系統的可交互運作性 ,特別在數位項目上;因此也計畫加強培訓公務員的數位技能。政府將持續投資政府數位化轉型項目;在此過程中,政府也將持續增加倫敦以外地區的政府就業機會,以及對學徒制與就業培訓的投資。提高公務員、政府官員與高級領導者的數位素養,為現代任何組織皆同的有效營運之基礎。 英國被公認為全球數位領先國,長期位於國際數位政府排名中前十名,且目前在OECD的數位政府排名第二,並在聯合國電子政務發展排名第七,更在其開放數據排名第一。然而,過去10年中,英國數位服務發展雖有不少進展,但皆不為現在所需的端對端轉型;中央數位化數據部門將與數位服務組織共同探討各部門數位整合,且將持續探索跨政府績效的框架,包括跨政府指標。 當前政府資助主要用於補助內部的項目工作;以項目而言,通常有明確目的,數位化技術推展則為迭代法,因此需要不同的資金投入方式。目前將嘗試匯整數位化技術資金,以推動部門間的創新和靈活性,且將確保政府資金的適當使用;中央數位化數據部門便將與財政部合作,研討上述問題的解決辦法,可能透過敏捷業務案例辦法、促進跨部門解決方案,以及結果責任制等。在英國脫歐後,英國獨立中央數位化數據部門可與商業服務署合作,將加強國內商業科技技能,並統整手冊,以支持需要介紹服務或特定技能的產業部門,另外鼓勵各產業提供意見,以使政府了解產業對共同採購業務的需求。  

A:依據克羅埃西亞媒體Total Croatia 2021年5月9日報導,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克羅埃西亞經濟高度依賴觀光業,持續受到防疫限制措施及邊境管制之負面影響。然而克國製造商雖亦面臨疫情及封鎖性防疫措施,2021年第1季出口成績表現亮眼,較2020年同期成長9.5%。 2021年第1季,克羅埃西亞對非歐盟市場之出口成長幅度則高於對歐盟之出口。克國第1季出口總額達到39.7億歐元,進口總額為61.5億歐元。

A:依據克羅埃西亞媒體Total Croatia 2021年5月8日報導,克羅埃西亞政府致力於減少被詬病之行政繁文縟節及繁瑣費用,甫向國會提案,擬取消智慧財產權行政費用(administrative fees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依據克國科學暨教育部長Radovan Fuchs之估算,預計每年可為企業節省60萬庫納(約8萬歐元)。此項目不但為2020年7月加入「歐洲匯率機制(ERM-II)」所承諾改革之一,亦符合2020年5月克國政府通過之「降低財政費用行動計畫」(Action Plan for the Reduction of Parafiscal Fees)要求。 克國政府認為該項費用對所有企業均造成行政負擔,未來該費用取消後,將可使克國經商條件更簡便,尤其將使微型及小型企業受益,在享有智財權保護時,不會面臨過大負擔。

A:依據薩爾斯堡日報2021年5月12日引述歐盟執委會資料,由於疫苗接種率提高及奧政府自5月份陸續解封,歐盟執委會將奧國2021年經濟成長預測自2%上調至3.4%,惟仍低於歐盟平均4.2%及歐元區之4.3%。歐盟執委會另對奧國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自5.1%下調至4.3%,略低於歐盟及歐元區平均(均為4.4%),並預估奧國觀光業將於本年夏季逐漸復甦,惟至2022年都難以回復至疫情前水平。 歐盟執委會預估奧地利勞動市場將於2021及2022年和緩復甦。依據歐盟計算標準,奧國失業率將逐步下降至5%及4.8%;低於歐盟(2021年7.6%,2022年7%)及歐元區(2021年8.4%,2022年7.8%)平均。奧國財政赤字GDP占比亦將自2020年之8.9%,下降至2021年及2022年之7.6%及3%,下降主因為總體經濟環境改善及短期之緊急紓困措施到期。歐盟經濟事務執委Paolo Gentiloni表示,新冠疫情為歐盟經濟帶來之陰影正在褪去,惟對企業之紓困支持仍相當重要,各國赤字及國債將於2021年達到高峰後下降。 奧財政部長Gernot Blümel指出,歐盟執委會公告之經濟數據顯示,奧國面對第3波新冠疫情之危機處理表現佳,奧地利透過區域性封鎖防疫措施,不但達到疫情之控制,亦減少對經濟之衝擊;預估隨著2021年5月19日進一步解封,經濟情勢亦將好轉。 另歐盟執委會最新預測,克羅埃西亞2021年及2022年經濟將分別成長5.0%及6.1%,失業率降至7.2%及6.6%,財政赤字占GDP比降至4.6及3.2%。斯洛維尼亞2021年及2022年經濟將分別成長4.9%及5.1%,失業率預測5%及4.8%,財政赤字占GDP比為8.5及4.7%。

A:據媒體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杜拜於本(2021)年5月16日展開盛大之阿拉伯旅遊市場展(Arabian Travel Market exhibition),巴林國家航空公司-海灣航空(Gulf Air)總裁Zayed bin Rashid Al-Zayani於出席該活動時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持影響國內外航空業市場,目前旅客乘載量僅能支撐有限航班及航線,因此該公司已與飛機製造商Airbus及Boeing協議延遲交售新機,將原訂2020至21年交機日期延後6至9個月。 據悉,巴林政府於去(2020)年向Gulf Air提供3,600萬巴林迪拉姆(約9,560萬美元)紓困補助,以協助其渡過營運難關。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