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5月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52/P200號(商情文號:第 352 號)       商情本文: 英國對新冠疫苗的研發,凸顯其卓越的研究能力,眾人皆認為,世界正處於由生物科技創新引領的生科世紀。4月29日,英國衛生部長Matt Hancock在其演講表示,政府希望將英國轉變成生命科學超級強國,在許多層面上,英國已達此成就,其僅次於美國。   實際上,英國面臨生產領先生科企業的掙扎,甚至是中型生科企業,無法扶植出如美國Regeneron及Gilead類似的生科企業。McKinsey諮詢公司Matthias Evers指出,英國企業在2020年共籌集14億英鎊的風險投資,雖較歐洲任何國家高,卻遠低於美國研發中心在Massachusetts州約47億英鎊及舊金山約45億英鎊之規模。   近期由於英國生科企業包括Immunocore公司的癌症藥物,以及Vaccitech公司因新冠疫苗研發知名,皆可見英國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但Liberum投資銀行Alistair Campbell稱,此並不代表須在英國股市上市。   據英國生物科技協會(BioIndustry Association)數據,2020年生科公司共籌集28億英鎊,而過去3年年平均為16億英鎊,顯示全球成長,反映各界對細胞學、基因療法以及遺傳學等領域的樂觀態度。Legal&General投資公司Samantha Roberts透過比喻稱英國為極具潛力的投資市場。 英國政府向來試圖透過稅收優惠及投資實現成就生科大國的目標,但在新冠疫情前僅有一些成功案例,如今,投資者也期望在新領域進行投資。政府還希望改善英國基礎建設,如英國目前很少進行後期試驗。英國政府承諾將透過精簡研究以將之納入全國健康保健服務。Hancock衛生部長則盼可見在批准新冠疫苗過程中的快速立法,使醫療服務部門可更熱衷於購買新療法,協助創新發展。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5月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50/P200號(商情文號:第 350 號)       商情本文: 英國脫歐後的新限制,導致澤西島(Jersey)削減法國漁民在該島水域的捕魚配額,進而引發雙方爭議。法國漁民不願接受澤西島當局授予的新許可證,原因在於其捕魚天數及可捕撈的魚種類皆大受限制。法國部分漁船在澤西島的捕撈量,占其年利潤的80%,現在則被要求提交個人執照,且須繳交其在該島水域過去的捕魚活動紀錄。而澤西島政府初步公布核發給法國漁民的41個許可證,尚受其他新規範限制。   法國漁船Prequ’Ile船長Laurent Blondel指出,一些漁船過去可在當地捕撈3或4種魚,現在卻僅能捕撈1種;另有漁民被禁止捕撈其專門捕撈的魚種,還有漁民被規範1年僅能在澤西島水域待7天。根據參與澤西島抗議的Normandy and Brittany fishers' federations漁民組織,約250艘法國漁船對澤西島新措施表示關心,其攸關著900戶家庭生計以及2千個內陸工作。   本週初,法國Granville和St-Malo地方政府禁止澤西島漁民在此2港口市場上出售其漁產品,稍後在Granville該地舉辦的會議上,許多法國漁民認為應採取更強力手段表示抗議。接下來,幾艘法國漁船進駐澤西島Saint Helier,包括Normandy Trader運輸公司商船,以向澤西島政府表示強烈不滿。   在英國2艘皇家海軍巡邏艦Hever Severn和Hmar Tamar監視之下,數艘艦隊也進入Saint Helier,曾短暫阻礙每週前往St-Malo的貨輪航行。法國目前則有2艘法國巡邏艦PCG Athos和PCG Themis,在澤西島水域外停靠,緊張局勢加劇。 澤西島政府外務部長Ian Gorst因應局勢前往與漁民代表團會面。會議後,法國漁民代表團則大力抨擊澤西島當局態度,其將所有責任歸咎於法國,稱法國未正確傳遞訊息,法國漁民將在陸地上透過其他方式持續抗議。根據Ouest-France媒體報導,法國漁民希望法國海洋事務部長可切斷法國向澤西島的能源供應,以展現實際威脅。 消息人士指出,引發爭議的基本問題在於英國及歐盟之間。自英國脫歐以來,澤西島始有權對當地漁業規範施加條件,但須首先通知英國,再由英國通知歐盟政府,再通知法國政府。Thomson會長表示,僵局尚未結束,澤西島政府尚未妥協。法國漁民則似乎抱有同樣決心。法國漁民Jean-Claude LaVaullée認為,這場爭議將在岸上上演,其表示已在澤西島釣魚40年,卻驚訝發現新執照僅允許他每年在澤西島花費11個小時。面對如此離譜的待遇,漁民已竭力抗議,法國政府現應接手捍衛法國漁民。   上述爭執也引發英國過度依賴外國合作夥伴之警醒。解決上述爭議引發的危機作法,為可將仰賴法國的大型海底電纜項目轉移至荷蘭或其他可靠盟友,但僅將問題轉移至其他地方是不夠的,應對大量仰賴國外能源供應此事進行全面反思,此也攸關英國真正的獨立。英國脫歐及新冠疫情後,英國終有重塑本身的巨大機會,新冠疫情已揭露全球化的弊端,以及過度依賴遠方供應商的風險。   由Tesco超市董事長John Allan領導成立新冠疫情重建委員會(Covid Recovery Commission),為朝著正確方向,但在全球不穩定背景下,將眾多不同問題整合至一致的策略絕非易事。   英國面臨300年來最大的經濟震盪,使全球皆動盪不安,脫歐也對歐盟造成混亂局面,而復甦的中國正引領全球重要原料的新爭奪戰。英國的難題便為,如何為國內供應鏈建立防禦機制,且同時遵守英國的自由市場原則。   隨著英國政府放寬新冠防疫措施,全球產業對稀土金屬及微晶片的需求已激增超過可供應量。汽車產業需要更多的巨型工廠,以支持電動車轉型,而垂直農業(vertical farming)將可協助國內減少對國外進口食品的依賴。若政府認真看待國家主權,也應控制國家數位基礎設施,至少應使供應鏈有多樣化選擇,英國的問題在於,過於仰賴少數國家的進口,英國脫歐則激發其多樣化潛力,增加與其他國家如澳洲、日本或紐西蘭進行貿易的機會。  

A:參考資料:GOV.UK/ BBC 日期:110年5月7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49/P200號(商情文號:第349號)        商情本文: 英格蘭自2015年起,在商店購買的每一個塑膠袋都要徵收5p。此後塑膠袋的使用全面降低95%,政府表示自今年5月21日起將提高為10p。社會大眾普遍支持這項改變,調查顯示有95%的英格蘭居民認為減塑有助於保護環境。   目前在大型超市中,每人每年平均使用4個拋棄式的塑膠袋,在2014年則為140個。英國環境部長Rebecca Pow表示,這個塑膠袋徵收5p的政策成效斐然,這次將此一政策進一步擴及所有零售商店,政府希望將中小型業者的塑膠袋使用量減少70%至80%。   便利商店協會執行長James Lowman表示他們十分樂見這項措施,提高塑膠袋的售價不但有益環保,也能增加他們為了當地與全國性的慈善團體募款的收入。Uber Eats總經理Sunjiv Shah則回應,他們將全力輔導店家配合減塑,透過減少使用拋棄式塑膠袋,每個人都能為環境保護貢獻己力。   英國百貨業者John Lewis表示,從5月21日起將配合政策在Cheltenham、Kingston 和Leeds的所有分店停止提供塑膠袋。消費者將需要自備購物袋,或是購買100%可回收材質製成的重複使用購物袋,中型的售價50p,大型的則是75p。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永續資源專員Paula Chin表示,塑膠汙染是整個環境危機最常見的問題,直接侵害了自然棲息地,危及野生動物的生命。減少使用塑膠的措施必須更加積極,英國政府必須考慮完全禁止使用拋棄式的塑膠袋,而且可重複使用的永續購物袋(bags for life)售價也因為太便宜,而經常被人們用過一次就丟。   擁有2,600間門市的連鎖超市Co-op在上個月率先表示,將停止銷售塑膠的永續購物袋,因為太多人買了10p的永續購物袋,卻只用了一次就丟棄。Co-op指出這個改變能夠讓每年減少製造2,950萬個袋子,相當於870公噸塑膠。Morrisons超市也同時表示將以紙袋取代塑膠的永續購物袋。   近年來各家超市紛紛致力於減塑計畫。Waitrose現正試行從各家分店停止提供10p的塑膠袋。Sainsbury已經將100%可回收的永續購物袋漲價到20p,並鼓勵顧客重複使用。Tesco也從2020年九月開始,將永續購物袋漲價為20p,並停止販售拋棄式的塑膠袋。   英國慈善組織廢棄物暨資源行動計畫(Waste &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me, WRAP)在今天提出一份最新報告,訪問兩千位英格蘭成年人,發現自從塑膠袋收費政策推出後,社會大眾對於使用塑膠袋的態度出現轉變:     .一開始有69%的受訪者認為「很樂見」或是「有點樂見」這項收費政策,現在增加到73%。   .消費者選擇使用更加堅固耐用,或是對環境友善的材質做成的永續購物袋。6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選用布料或是耐用塑膠材質的購物袋,只有14%的受訪者會使用拋棄式的塑膠袋。   .只有26%的受訪者會在購買食物時同時購買塑膠袋,其中有4%說他們總是這樣做。這比起2014年,還未推出此一政策時,有超過兩倍以上的人,達57%的消費者會在結帳時拿取塑膠袋。此外,有54%的人表示,他們結帳時會變得少拿一些塑膠袋。   .在18到34歲的族群中,有49%的人有時會在結帳時同時購買塑膠袋。但是在55歲以上的族群中,則只有11%。     自從推出這項塑膠袋收費政策之後,零售業者將這項所得總計超過1億5千萬英鎊捐給慈善機構、志工團體以及環境健康部門。   在對抗塑膠汙染的戰役中,政府已經禁止在個人清潔產品中加入塑膠柔珠微粒,在英格蘭地區禁止提供塑膠吸管、塑膠攪拌棒與棉花棒。另外 2022年4月起英國將針對未含有回收成份至少30%的塑膠包裝品進行課稅,是全球第一個徵收塑膠包裝稅的國家。另政府近期進行相關環保改革進行公眾諮詢,包括針對飲料容器的押金回饋機制以及擴大包裝製造廠商責任制度。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報導,歐盟委員會分析5200種的貿易產品中有137種產品,相當於歐盟國家進口總值6 %之半數是“高度依賴”中國。 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危機, 為降低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之現狀,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也將提出措施為鞏固能重建歐盟內市場,迅速應對及協調歐盟市場內所需。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 Vestager與及其同事Dombrovskis和Breton於週三發布期待已久的歐盟工業策略更新,其內容旨以"加強疫後新條件, 並確保歐盟產業具有推動更永續,健全,數位化和綠色經濟轉型的能力,同時使歐盟產業具有全球競爭力。"    V副主席指出歐洲是貿易和投資的超級大國,而且“開放對我們有好處”。 伊說,“能在認清歐盟的弱點有哪些並找到解決方案之間取得平衡是很重要的"   V副主席在記者會中強調, 歐盟執委會為順應於2030年達成數位化與綠色經濟轉型提出6大敏感區域分別對原物料、電池、原料藥、氫能源、半導體以及雲端和邊緣運算技術,對其產品、服務、技術進行深入評估分析,並對上述重要產品採取相應監控措施, 除此之外, 在半導體, 雲端和邊緣運算技術方面亦提出將進行新產業聯盟。    丹麥工總歐盟負責人Anders Ladefoged表示,渠認為該計劃具有“許多優勢”。"我們認為此次工業戰略更新“強烈強調”歐盟內部市場的重要性,指出綠色和數位化轉型是給各歐盟產業最好的答覆及未來主要計畫所在,該會認為這是正確的願景。” L負責人說 在應對降低歐盟既有的弱勢方面,Ladefoged表示, 渠認為歐盟已對問題更好的認知和應對工具,但將取決於如何善用它。渠說:“歐盟可以使用諸如產業聯盟和庫存之類的工具,但是如果使用不當,最終可能會削弱歐洲的商業能量,而不是加強。”  “它絕對不能成為僅對少數幾家公司有利的策略,如果想支持投資建立聯盟和發展計畫,那麼它必須向歐洲所有人開放,我們目前仍無法評估,因此將密切關注。”   丹麥商總歐盟負責人Lasse Heidemann對該策略更新的評價也相當正面: “我們認為這些更新是合理的,因為實際上先前對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感到非常緊張。渠補充說,委員會在開放與保護主義之間之狹隘道路艱難取得平衡。 我們認為對於內部市場的重要性發出明確信號是非常好的,也是正面的,這已經足夠了,因為有V副主席坐鎮。 總體而言歐洲仍然“歡迎全球生意人”,但是在某些方面我們需要格外注意。”   丹麥商總歐盟H負責人並不期望開放與保護之爭端能立即解決, 渠指出:“我認為未來還有很多對話,討論不會就此停止,持續下去。”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公布之瑞士2021年第一季旅遊住宿統計,2021年1至3月份於瑞士旅館住宿人數共計有510萬名旅客,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約32.7%(減少250萬人次),其中外國旅客人數為110萬人次,減少71.1%(減少260萬人次);瑞士本地遊客人數410萬人次,增加2.5%(增加9萬9,000人次)。 另在本年3月份於瑞士旅館住宿人數共計有190萬名旅客,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47.1%(59萬9,000人次),其中外國旅客人數為41萬2,000人次,減少25.9%(減少14萬4,000人次);瑞士本地遊客人數150萬人次,增加103.9%(增加74萬3,000人次)。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5月7日

A:依據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發布之最新統計資料指出,2021年4月份瑞士登記的失業人口為15萬1,279人,比上月份減少6,689人,失業率為3.3%;與2020年同期相比則減少2,134人,減少1.4%。 另4月份年輕人(15-24歲)的失業人口為1萬4,104人,比上月份減少1,457人 (-9.4%),比2020年同期減少3,087人 (-18%)。 中年(50歲已上)的失業人口為4萬4,373人,比上月份減少1,113人 (-2.4%),比2020年同期增加4,137人 (+10.3%)。 在4月份登記的求職者為24萬6,227人,比上月份減少7,712人,比2020年同期增加1萬5,031人 (+6.5%)。 4月份有登記的職缺為5萬101個,增加4,919個職缺。 另2021年2月份的短期聘僱之勞工為41萬3,451人,比2021年1月份增加1萬3,784人(+3.4%)。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 日期: 2021年5月7日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5月7日新聞報導,瑞士Sonova集團欲以2億歐元收購德國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之消費者業務部門。該部門目前約有600名員工,每年全球營業額約為2.5億歐元。   主要產品為助聽器之Sonova集團,欲透過該收購案擴張其產品,並利用快速成長之無線耳機及語音優化市場擴大客群。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 日期:2021年5月7日

A:依據瑞士電信業協會(ASUT)4月26日公告,瑞士資料中心效率協會(SDEA)推出資料中心永續經營標籤,以強化瑞士IT產業之永續經營。其評估內容包含基礎設施效率(如冷卻效率或耗電量等)、資訊設備之負荷性能(如伺服器及網路負載量或資料儲存量等)、同類型資料中心技術運用評比以及廢熱再利用等。該永續標籤並依據資料中心之耗電量估計其對環境可能造成衝擊。   該標籤係由瑞士多方IT相關產學合作,共耗時2年之共同研發之成果。     資料來源:瑞士電信業協會(ASUT)公告 日期:2021年4月26日

A:柬埔寨經濟復甦的關鍵是疫苗接種和財政支持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5月7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東協+ 3總體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於2021年4月19日至5月4日期間,與柬埔寨政府進行年度諮詢視訊會議後,初步評估認為柬埔寨經濟復甦的關鍵是疫苗接種和財政支持,並樂觀預期2021年柬國經濟可恢復正增長約4.0%。   此任務由AMRO首席專家Seung Hyun Luke Hong領導,以及AMRO董事Toshinori Doi兼首席經濟學家Hoe Ee Khor參加上述政策諮詢會議。雙方討論的重點是保持財政實力和維持金融穩定,以最快的速度施打疫苗,為家庭和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近期的封鎖雖導致國內生產活動暫時中斷,但在製造業強勁復甦和持續財政刺激的支持下,預計到2021年柬埔寨經濟將增長4.0%。雖然柬國社區感染案件仍不段激增,專家評估柬國政府應加快疫苗接種工作以實現群體免疫,重返經濟復甦。   AMRO報告指出,回顧2020年柬埔寨經濟情況,其主要貿易夥伴和旅遊市場的管制措施削弱柬國主要成長動力,使經濟呈負成長;主要出口市場的需求下降和供應中斷導致柬國主要出口產品-成衣出口下降9.9%。由於高度依賴旅遊觀光業,國際入境旅客減少80%以上,導致國內企業倒閉和人民失業,經濟活動和投資者情緒低迷,其建築業亦下滑。2020年唯一的亮點是農業,農產品呈現強勁出口以支持整體經濟。   柬國經常賬戶赤字從2019年占GDP的15.0%縮減至2020年GDP的11.5%,這主要是由於經濟放緩導致進口下滑。2020年外國直接投資(FDI)保持相對穩定,僅略微下降1.8%。截至2020年12月,柬國外匯存底增加至213億美元,相當於約11個月的商品和服務進口。   在風險評估方面,AMRO認為,儘管柬埔寨在2020年成功遏制COVID-19疫情,但自2021年2月以來社區感染率激增以及隨後在4月份的封鎖都突顯出經濟的高度風險。特別是,由於公共衛生體系相對薄弱,柬國高度依賴接觸密集型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使得經濟復甦更容易受到新一波感染的影響。   在財務金融風險方面,儘管企業或金融機構進行積極的貸款重組,但長期而不均衡的經濟復甦可能會導致金融機構資產的進一步惡化。所幸柬國銀行系統強大的資本狀況和流動性狀況,就目前觀察,應該還有很大的緩衝期。   據AMRO報告,新冠疫情可能會給柬埔寨的經濟留下長久的傷疤,阻礙其重返其長期成長道路。在過去十年中平均成長約7%之後,2020年的經濟下滑帶來巨大經濟結構性的挑戰,疫情造成的停工和失業可能會導致未來幾年復甦的力道減弱,並可能長期損害經濟的生產力。

A:據越南衛生部長阮青龍(Nguyen Thanh Long)於本(5)月5日下午召開之記者會中表示,為確保避免因與新冠病毒患者近距離接觸而感染等情況,在徵詢疾病與病毒等專家之意見後,該部決定針對與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者近距離接觸者與越南入境者延長渠等集中隔離期間,自現行規定之14天調整為21天。該部亦要求各地衛生廳指導疫病控制中心應嚴格遵守集中隔離相關規定與辦法,絕對不准隔離場所中交叉傳染情形發生。此外,隔離者應依規定完成集中隔離後返回住所之後7天嚴格執行自主健康管理與監督。前揭決定自同(5)日起生效實施。 該部決定延長集中隔離期間之主因,係近一週內3個入境者結束集中隔離返回住所後才發現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

A:根據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n)報導,瑞士航空(Swiss Air)於本年5月6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該公司計畫裁員約780位員工,以降低人事費用成本,其中400個職位為空服部門,200個職位為地勤部門,120個職位為機師部門,60個職位為技術部門,預計每年將可節省2億瑞郎人事費用。另瑞航縮減機隊規模,其中長程航線減少5架飛機,中短程航線減少10架飛機。上述2項計畫預計本年6月中內完成作業。   資料來源: 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n) 日期: 2021年5月7日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1年5月2日   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2021年4月越南貨品進出口金額達509億美元,與2021年3月相比,下降12.4%,主要下降原因係4月份工作日較3月份少3天。其中,出口額達250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15.7%,進口額達259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9%。   累計,2021年1至4月越南貨品進出口總額達2,049.1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成長28.5%。其中,2021年1至4月越南貨品出口額達1,034億美元,進口額達1,015.1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分別成長27.7%及29.4%。   2021年4月越南貿易逆差9億美元,但2021年1至4月越南貿易順差達18.9億美元。在出口貨品方面,2021年1至4月木材及木製品出口額達49.8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成長50.5%;手機及零組件達183.7億美元,成長19.4%;電腦、電子產品及零組件達158.5億美元,成長19.4%;鞋類達63.9億美元,成長18.7%。    

A:資料來源:Krungsri銀行「泰國2021-2023產業展望報告」 編譯:駐泰經濟組 2020年概況 泰國製藥業側重於下游生產,通常將進口原料藥(active ingredients)製成學名藥(generic drugs)。大約90%的產品在國內市場銷售。2020年由於擔心感染COVID-19及採取保持社交距離措施,泰國及外國患者就診的次數減少,抑制對藥品的需求。預計2020年全年微幅成長2.0-3.0%。 2020年前9個月,由於COVID-19大流行及對止痛藥、消炎藥與退燒藥的需求增加,使得國內藥品市場銷售額同比成長1.6%。然而,出口額同比卻下滑0.4%至98億泰銖,其中對菲律賓、寮國、香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出口額(合計占出口總額的24.3%)同比萎縮11.0%,但對越南、緬甸及日本(合計占出口總額的61.3%)的出口額同比增長5.2%。 由於藥丸與膠囊(止痛藥、消炎藥及退燒藥)的產量增加,使得藥品總產量按年成長6.8%。進口量同比小幅下降2.7%,但進口值同比上升6.1%至430億泰銖。來自德國(占藥品進口總額的14%)及印度(占進口總額的8.6%)的進口額分別同比增加3.9%及9.9%,主因為價格上漲所致;但以數量而言,從該等國家的進口量卻減少。另一方面,自中國大陸進口藥品(占總進口的2.8%)的數量及金額分別同比成長19.7%及11.5%,其中大部分為原料藥,用於生產止痛藥及退燒藥。 2021-2023年展望 預計國內市場的銷售額將以每年3.5-4.5%的速度成長,此係由於需求增加所致,原因包括:(i)泰國罹患疾病的人數逐漸上升,特別是需要使用昂貴進口藥物治療的慢性非傳染病患者,以及泰國社會的高齡化;(ii)將政府醫療保險擴大到全民,致使藥品支出增加;(iii)來自國外的病患在2020年急劇減少後,將開始返回泰國醫院;(iv)發生COVID-19大流行後,人們對個人健康的擔憂日益增加。此外,出口也將增加,特別是東協地區對泰國加入GMP PIC/S計畫後對該國製造的藥品充滿信心。 但是,競爭也可能在以下幾方面加劇:(i)自印度及中國大陸大量進口廉價藥品;(ii)新的(尤其是海外)參與者進入國內市場,例如日本公司,該等公司在泰國生產後回銷其母國,並進軍CLMV(即柬埔寨、寮國、緬甸及越南)等國家的市場;(iii)在其他經濟領域的泰國企業擴展到製藥業。此外,生產成本由於下列原因也將上升:(i)需要升級設備以滿足GMP PIC/S標準;(ii)由於COVID-19疫情造成化學品價格上漲的效應,導致進口藥品及原料藥的價格較高。

A:奧國媒體「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本(110)年5月4日引述「奧地利運動用品製造商暨運動器材供應商協會」(VSSÖ)報告,2020年奧國自行車銷售量創歷史新高,共售出逾496,000輛,較2019年成長13%。統計數據及市場分析重點如下:  一、    2020年奧國自行車市場首次銷售逾20萬輛電動自行車,較上年成長17.6%。電動自行車銷售量已占自行車市場41%。 二、    電動載貨自行車售出950輛,較上年成長1倍。 三、    2020年自行車總銷售金額近8.78億歐元,較上年成長26%,其中電動自行車銷售金額為6.13億歐元,約占總銷售金額70%,一般自行車2.65億歐元,占總銷售金額近30%。 四、    一般自行車平均每輛售價1,769歐元(單價成長率11.6%),電動自行車平均每輛售價3,012歐元(成長7%)。 五、    奧國自行車製造業從業人員約1,000名,另自行車專賣店及運動用品零售商約7,000至8,000家。 六、    奧國自行車市場趨勢: (一)    市場需求持續增加:奧國自行車市場仍將持續2020年繁景,惟因原材料及零組件短缺、物流運輸瓶頸仍未解決,因此供不應求或訂單延遲交貨情形仍將持續至2021年底。 (二)    賣場搶貨潮司空見慣:由於新冠疫情反覆無常,奧國政府斷斷續續實施多次防疫封鎖措施,零售業可開店營業時間具不確定性,因此販售自行車賣場常出現解封後短時間內即銷售一空情形。 (三)    自行車零配件及修車店需求大增:由於自行車普及率增加,且新車訂購後須等待較以往更長交貨期,因此舊車翻新所需零配件,以自行車修車店服務需求大增。  

A:依據奧媒「新聞報」2021年5月6日報導,奧地利將自5月19日起逐步放寬新冠防疫封鎖措施,餐飲業、旅館住宿業將恢復正常營業,文化機構及運動場所亦將重新開放。惟配套措施係進入上述場所須出示「綠色護照」(Green Passport)。爰此,奧國政府規劃將分3階段實施「綠色護照」,重點如下: 第1階段: 自2021年5月19日開始,本階段綠色護照仍在「預備階段」,需另持有以下證明方能進入前揭場所: (一)    新冠病毒檢驗結果陰性證明: 自我檢測之證明僅24小時內有效,抗原檢測48小時內有效,PCR檢測72小時內有效。 (二)    紙本疫苗接種證明書:至少須接種第1劑新冠疫苗且接種時間須超過21天。按,本節尚有爭議仍未定案之處:奧國政府尚未決定是否承認未經歐盟核可上市疫苗之接種證書。 (三)    已康復之新冠確診患者,惟確診日期須在半年內。 (四)    10歲以下兒童不須出示健康證明,惟10歲以上兒童則須出示如第一項之檢測證明。 第2階段: (一)    自2021年6月4日開始,本階段正式啟用「數位綠色護照」。使用者可於「Gesundheit.gv.at」下載綠色護照App至手機或平板電腦, App上之QR碼載有使用人與新冠疫情有關之健康資料(如上述4項證明條件)。 (二)    登錄「數位綠色護照」App須持有奧國公民卡、具個人電子簽章功效之手機或健保卡(e-Card)。 (三)    若無「數位綠色護照」,仍可使用第1階段所述之紙本證明文件。 第3階段: 預計自2021年6月底或7月初開始,屆時泛歐盟皆可使用「綠色護照」QR碼認證,細節仍待公布。  

A:依據奧媒「薩爾斯堡新聞報」(Salzburger Nachrichtern)本(110)年5月4日報導,奧地利2020年進口總值較上年衰退8.6%,僅少部分產品進口值不減反增,而醫療產品屬成長幅度最大者。其中,又以自中國進口之醫療產品成長率179%(達9.05億歐元)最為顯著。 根據「維也納國際經濟研究所」(wiiw)統計資料:歐盟尚有其他會員國較奧國更依賴自中國進口醫療產品,如:匈牙利2020年相關產品進口成長372%、拉脫維亞(+269%)、羅馬尼亞(+220%)及立陶宛(+210%)。 自中國進口之醫療產品包括:各類口罩、消毒劑、一次性手套、心電儀器、呼吸機等。歐盟自新冠疫情爆發後,對上述醫療產品暫停課徵第3國進口關稅係成長率暴增之主因。Wiiw指出,前揭進口統計數據說明歐洲對中國醫療產品之高度依賴性,以及歐洲需評估是否盡速重建醫療產品生產線。  

A:綜合丹麥媒體報導,期待已久的農業減碳提案於上周出爐,丹麥政府目前正計劃於2030年減少農業710萬噸碳排放,相當於達丹麥能源署2030年的減碳總目標之54%。   農漁業部長Rasmus Prehn說: “我們將透過引進使農業更具有永續發展的新技術來協助減碳, 絕不能淘汰丹麥的農業。”   根據政府的提議,目前已透過移除濕地達成減少50萬噸碳排放量; 通過造林和減少氮肥,並保留更多低窪的土壤,從而將減少160萬噸碳排放量, 因此總共保留了88,500公頃土地;政府將再透過新技術的開發,包括熱解,生質碳以及改良飼料和動物糞便處理減少500萬噸碳排放量。   其減碳目標資金主要來自歐盟2027年綠色轉型的農業補助,此外,丹麥政府也由金融法案中撥出27億丹麥克朗的資金為保留和移除濕地以達減碳目標。   丹麥氣候委員會先前曾估計使用這些新開發技術可將減少約為290萬噸碳排放, 但支持政府的幾個黨派, 左派,社會主義人民黨和統一黨,卻對此提議持懷疑且不切實際的看法。渠等批評政府與其將減碳重心投入植物性農業及保留更多濕地,應專注於將畜牧業,並要求應提高減碳目標至800萬噸。   左派農業發言人 Zenia Stamp 指出: 新技術的充滿著未知變數相當大;此計畫有如天方夜譚。 S 發言人並指出:" 如果我們將新技術潛力附上綁定排碳目標約束力, 我們可以忍受這樣一個事實。 即便沒有達到期望,政府有義務為農民尋找替代方案。"   據S稱,如果到2030年目標農業無法實現減碳目標,政府之減碳目標將轉嫁至其他部門產業。   P部長對新技術的潛力抱有信心,儘管渠承認新技術在某些程度仍有不確定性。 P部長說 :" 我們必須不斷地進行評估衡量,以檢視是否做得足夠。如果做得不夠,那麼我們就必須加強,做更多的努力。"   商業部長Simon Kollerup強調, 許多農場正面臨著世代相傳的變化。 政府在提案中也提到“農民的平均債務為2700萬丹麥克朗”,而平均年齡超過56歲。 因此,建議政府增加開發新產品改革於成長基金中,以確保年輕的農民有資本接管並重組現有的農業資產。  K部長說:“我們需要支持新生代的加入以及新的所有權形式。”   農漁業P部長堅持:  "此項提議將為農業設定一個具有約束力的氣候目標,但政府尚無具體的數字說明目標應達到多高,並且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但是詳情需再進一步談判。"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報告,美勞工部本(7)日公布本年4月失業率微幅上升至6.1%較市場預期高,相較本年3月為6%;本年4月就業人數僅增加26.6萬,與3月77.7萬及2月53.6萬相比明顯趨緩,亦遠低於經濟學者預期的100萬。 美媒指出,新冠疫苗普及施打、財政刺激政策及商業活動限制放寬正支撐美國強勁支出,惟許多企業反映無法聘用足夠勞工及面臨供應鏈問題,恐影響未來幾個月的美國經濟成長,求職網站Indeed亦顯示本年4月底職缺較去年2月增長24%。美媒分析,美國勞工重返職場意願低落主因包括憂心染疫、無人照顧家中幼童,以及聯邦額外的新冠失業補助過於優渥。 本次民間企業增長21.8萬,政府就業增加4.8萬,其中休閒餐旅業增長最多達33.1萬,主要反映各州政府逐漸放寬餐旅業限制,維修保養及個人洗衣等其他服務(+4.4萬)、地方政府教育(+3.1萬)、社會服務(+2.3萬)及金融服務(+1.9萬)等為主要成長類別;專業與商業服務(-7.9萬)、運輸與倉儲(-7.4萬)、製造業(-1.8萬)及零售業(-1.5萬)等為主要下降類別。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april-jobs-report-unemployment-rate-2021-11620332156

A:依據美媒及紐約州政府公告,紐約州長葛謨(Andrew Cuomo)頃簽署「英雄法案」(The New York Health and Essential Rights Act,亦稱NY HERO Act),要求紐約州企業須依新法實施防護措施,為員工提供必要保護與防護,預防及扼止新冠肺炎等藉由空氣傳播的疾病。 該法案最初是為保護新冠疫情期間必要勞工的安全與健康而提出,紐約州勞工廳將頒布全新規定,要求所有企業及組織,提供員工個人防護用品、要求配戴口罩、保證工作場所安裝空氣過濾器、及員工間保持安全距離等,倘企業未能提供必要防護用品或遵守防疫規定,將面臨法律責任,另員工亦有權提出有關自身安全保護的訴求。

A:日期:110年5月6日   來源: 新南威爾斯州衛生廳官網、ABC News、 The Guardian News     據新南威爾州政府於昨(5/5)日公布,於雪梨東南區(Bondi Junction)新增一例本土確診病例, 該名確診病例並無出國史或於機場或隔離酒店工作,尚在查詢其感染途徑。另於今(5/6)確認新病例,其為昨日病例之家屬。新州衛生廳廳長Kerry Chant表示,目前該名病例蒒檢CT值(cycle threshold value)顯示弱陽性,表示他曾在確診前已感染月病毒量極高,故更具傳播性;另澳方仍在調查渠是否係於其他州受到感染。 而紐西蘭當局於今(5/6)日下午宣布暫停與新州之「紐澳旅行泡泡」計劃48小時,其後再審視新州疫情現決定。   另澳大利亞藥物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 TGA)於今(5/6)日確認,上週有5例因施打阿斯利康疫苗而產生血栓病例。截至目前為止,已有11例因阿斯利康疫苗引起之血栓副作用,惟該局局長John Skerritt表示,血栓副作用發生機率仍是微乎其微,與全球血栓副作用比率相同, 仍建議50歲以上民眾能安心施打疫苗。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