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leven Myanmar電子報報導,緬甸中央銀行(CBM)於4月27日公告,民眾可自5月3日起到銀行開設新的存款帳戶,新帳戶的提款將不設限額,至於5月3日前開設的存款帳戶,則仍須按照CBM目前實施的限制提款。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黑豆的價格在3個月內暴跌了每噸5-7萬緬幣。根據仰光省工商會(Bayintnaung批發中心)於本年4月21日發佈的統計,需求已經枯竭。黑豆(中等質量及特殊質量)在2月初價值每噸96.75萬-115.7萬緬幣。4月21日,黑豆價降至每噸95萬-107.75萬緬幣的低點。不管印度的購買協議如何,黑豆的價格並未如預期上漲。 民營銀行的限制及政治變革導致貨幣流通減小是造成價格下跌的重要因素。印度已經通知了2021-22財年的黑豆(40萬噸)進口配額,該配額將從4月1日開始。印度將把許可證授予他們的公司。緬甸豆類及芝麻種子商人協會表示,黑豆的出口將需要時間,目前國內豆類市場主要受供需影響,價格取決於國內市場的買賣雙方。 Bayintnaung批發中心是海運貿易出口的主要平臺,於2月11日暫停後已於4月21日恢復交易。自2月初以來,當地的私人銀行紛紛關閉,因此出口公司減少在國內市場的採購。此外,由於COVID-19的影響及政治不穩定,海上貿易及邊境貿易下降。鄰國加強了邊境安全,並限制了貿易時間以遏制病毒的傳播。一位市場觀察員表示,由緬甸出口黑豆及木豆受限於配額及時間,因此不能保證明年能得到當前的市價。鑒於黑豆及木豆市場的不確定性,該協會在2020年10月底提出,種植者應該更多地種種黑豆。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OK Yadana米廠在德林達依省的丹老地區經營稻米的生產及分銷。同樣,Po La Min橡膠工業有限公司也在該地區生產橡膠成品。位於丹老區Kyaukphya村的OK Yandana米廠專注於向當地農民分配適合本地區的高產稻穀種子,從丹老地區的農民手中購買稻穀及銷售食米。 在運行碾米機時,它使用稻穀烘乾機使稻穀在儲存前先乾燥。它利用稻殼發電。Po La Min橡膠工業有限公司位於丹老區Nga-in村,經營著橡膠屑廠,每天收集橡膠原料,每天以出口為目的生產成品。橡膠屑廠每月生產1,350噸成品橡膠產品,出口到中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在丹老區,大約700個橡膠農場的所有者從逾14.6萬英畝的橡膠種植園中生產乳膠。米廠、橡膠廠及工廠為當地人民創造了就業機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4月28人,聯邦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長兼緬甸投資委員會副主席Aung Naing Oo在毛淡棉主持了與孟邦管理委員會成員及孟邦投資委員會成員的會議。在會議期間,聯邦部長討論了根據緬甸投資法、規則及程序核發投資許可的問題、 快速執行程序,以及在限定期間內完成提案的計畫。他續稱,該委員會應該根據國家管理委員會(SAC)的5點路線圖及9個目標來草擬投資政策,並應確定投資重點,以改善農業領域、可再生能源領域,以及中小型企業,敦促有關部會開展合作,便捷當地生產及服務業。隨後,孟邦管理委員會/投資委員會解釋了孟邦的投資相關事宜,聯邦部長還視察了孟邦投資暨公司管理局辦事處。

A:Hellenic shipping電子報報導,緬甸在2月政變後的動盪後,中國貿易統計顯示緬甸3月金屬的發貨量好壞參半,其中鎳生鐵(Nickle Pig Iron-NPI)的發貨量減少到幾乎為零,只有銅的發貨量每月翻倍。 中國海關於4月20日公佈的統計顯示,由於中國企業直接參與緬甸金屬開採,上個月從東南亞國家進口的不銹鋼原料NPI僅為298噸。與2月份相比下降了90%,同比下降了94%,是自2019年4月以來的最低月度總數。

A:紐政府宣布與亞馬遜(Amazon)簽署影視合作MOU,將在紐拍攝及製作魔戒系列電視劇,亞馬遜估計初期將在紐投入6.5億美元,紐國則在原訂20%補助外,提供額外5%之影視補貼,預計將創造大量影視、製作及週邊服務之工作機會、增加紐企業與亞馬遜之合作,並強化紐國旅遊業形象。

A:紐西蘭宣布展開「2025無菸國家(Smokefree 2025)行動計畫」公眾意見徵詢,該行動除強化現行宣導規模外,將推動減少菸品取得、降低菸品成癮性及推動無菸世代等其他政策工具。

A:紐政府宣布將立法強制要求銀行、保險等金融產業須揭露對氣候變遷造成之影響及如何控制風險相關資訊,為全球創舉,「金融產業(揭露氣候變遷及其他措施)修正法案」已進入一讀,未來經國會通過後,金融業者需自2023年起揭露相關財務資訊。

A:紐政府宣布自2021年12月31日起禁止新增設中低溫燃煤鍋爐,規劃於2037年前逐步淘汰現有燃煤鍋爐,並成立基金,協助業者改以生質能等潔淨能源發電;另宣布補助10所學校及醫院汰換燃煤鍋爐等設備,以提升能源效率。

A:一、紐國出口略為減少: 1.較去年同期成長貨品:林木產品出口增加28%;鋁製品增加25%;呼吸設備出口成長30%。 2.較去年同期衰退貨品:乳製品出口下降15%;原油產品出口下降67%;各種食用製劑出口減少32%。 3.對全球出口減少8.5%,對中國出口成長33.5%,對澳洲及日本則分別減少25.2%及15.3%,對美國則減少9.2%;對我國出口減少25.3%,我為紐第7大出口市場。 二、紐國進口減少: 1.較去年同期成長貨品:汽車及零件進口增加24%;塑膠進口成長26%;家具進口成長36%。 2.較去年同期衰退貨品:原油進口減少80%;機械設備進口減少17%;飛機及零件進口下降64%。 3.自全球進口減少1.1%,自中國進口增加44.6%,自澳洲成長3.1%,自美國進口減少28.4%,對日本增加6.6%,自我國進口增加44.2%,我為紐國第16大進口來源

A:來源:總理辦公室新聞稿   日期: 2021/4/23   澳洲總理Scott Morrison於本年4月22日宣布,將在2021-22年預算中承諾撥放碳減排5億6580澳元,於國際技術合作夥伴關係計劃,共同研究資金及合作項目,期達到低排放目標,另可創造超過2,500個工作職缺。M總理表示,此國際合作計劃預計每投資1澳元可得到3至5澳元之投資回報,目前澳洲正與潛在國際合作夥伴如德國、日本 、韓國、新加坡、英國及美國等國進行討論。該計劃預計尋求解決全球氣候變遷及碳減排之最佳方案,並致力於保障能源相關之工作職缺及開區域性就業機會。   渠並表示,目前透過此合作計劃期能創造新的出口機會,聯邦政府不會透過關閉農業、鋁、煤炭及天然氣等現有出口行業來減少自己的碳排放。而是找到符合澳洲碳減排之新技術,為企業降低能源成本使用更低價之再生能源,並增加就業機會。   澳洲能源暨碳減排部(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Emissions Reduction)部長Angus Taylor表示,全球目前皆視澳洲為新能源和新興能源技術之先軀。若根據目前現有的能源技術投資路線圖(Technology Investment Roadmap),將優先以五種新技術達到大幅減少或消除90%的碳排放量之目標,而透過新能源技術將可望使各國達到同等碳減排之目標。 惟澳洲無法單單依靠自己達到商業可行性,需透過國際合作達成此目標。   聯邦政府期能在今年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開議前,加強國際合作及新能源技術之發展,並推動新能源技術投資路線圖的目標,及促進出口本土生產的低碳排技術及能源至各合作國。   T部長並預估,澳洲新能源技術投資路線圖將於未來10年內吸引180億澳元外資投入,至2030年,澳洲新開發之低碳排放技術方面可望帶來至少700億澳元的新投資。並於2030年,將可創造13萬個新工作職缺,並可望於2040年達到2.5億噸的碳減排排放量。  

A:新聞來源: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2021年4月30日) 韓國全經聯(FKI,the Federation of Korean Industries)於4月29日舉行產業論壇,論壇邀請學者、智庫發表意見內容重點如後     1. 隨著拜登政府愈保護美國半導體產業,中國和韓國將受到最大傷害。     2. 拜登發布在半導體和電動汽車電池等4個領域的行政命令,重塑全球供應鏈,俾使美國保持其在高科技產業中的領先地位。從中長期來看,拜登政府將敦促包括韓國、台灣、以及日本在內的盟國投資並參與供應鏈重組,並將中國排除在外。     3. 美國保護半導體產業之政策將導致中國GDP下降0.35%,韓國GDP下降0.07%;而在電機電子產業,中國和韓國的產出將分別下降0.32%和0.18%。     4. 目前,中國為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而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市場則是歐洲。韓國生產商應事先對投資規模、本地需求、市場狀況等進行全面分析,並建立自己的價值鍊和進行產業重組。     5. 韓國夾在美中兩個超級大國中處境兩難境地。本年5月文在寅與拜登高峰會登場之前,韓國政府需要制定好雙邊貿易策略,盡量減少對韓國的傷害。

A:出處:Dutch News, 2021/04/3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超過一半的屋主尚未採取提高房屋能源效率措施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政府社會文化諮詢部門SCP表示,依據荷蘭法律規定,2050年全荷700萬住戶應使用再生能源供電和供暖,惟目前四分之三的連棟式或獨立式房屋的屋頂均未裝設太陽能板,且幾乎一半的屋主未採取任何改善房屋能源效率的措施。   SCP表示,儘管人們希望使自己的房屋更耐用、售價更高,但由於不確定自己會居住多久,且期待未來採購提高房屋能源效率設備會更便宜,因此未採取行動。   SCP表示,一方面,需要採取一般政策來鼓勵屋主做出改變的意願,並激發和支持其採取行動,另一方面則需採取更加具體的政策來幫助無法使房屋更具永續性的房主。   上月荷蘭時事新聞Nieuwsuur曾報導,為推動使用再生能源政策, 荷蘭政府計劃逐步減少使用天然氣,並規劃到2022年時,停止對100,000間出租房屋供應天然氣,此舉曾被批評為不切實際。因為使用再生能源會衍生高昂的費用,而政府並未給予充分的補貼。事實上,至目前為止,荷蘭政府僅補貼5,700萬歐元給23,711間房屋,而且預計在5年內才能完成停止供應該等房屋天然氣,轉用再生能源。    

A:據法媒Les Echos報導,自本(110)年7月1日起,歐盟將實施跨境電子商務增值稅新制,旨在消除不公平競爭及打擊逃稅。對此,法國財經部權理審計部長Olivier Dussopt於本(4)月22日表示,電子商務占法國總貿易額之13.4%,包括財經部、海關、郵政及相關行業均在密切準備配合課稅新制。 電子商務於近年蓬勃發展,大規模之非法行為亦隨之發生。據2019年金融監管報告顯示,在Amazon、阿里巴巴及Cdiscount等電商平台註冊之賣家,有高達98%未向法國登記繳納增值稅。根據法國金融交易與援助公民稅務協會(ATTAC)估計,此類交易已造成每年40億至50億歐元之稅收損失。新制實施後,增值稅稅收將由商品之目標國獲得,使電子商務收入之分配較為公平合理。 新制之推動旨在杜絕逃稅漏洞,尤其在透過電商進口商品方面,預計未來歐盟成員國每年將可增加70億歐元之稅收。此外,新制亦有助於抗衡業者透過網路大量傾銷廉價商品之不公平競爭。例如中國賣家因未如實在歐洲登記繳稅,而得以用低廉價格在歐洲市場銷售,以阿里巴巴及Wish等電商平台最為常見。 新制實施後,跨境電商平台不再只是中介角色,而將被視為買家及經銷商,並負責收取及繳納增值稅。此外,進口品價值低於22歐元者可免徵增值稅之規定將遭取消,以防止賣家刻意分散出貨數量及製作假報關單逃稅。目前法國課稅之包裹數量共有390萬件,未來可能因新制推行而增加。在海關電子申報方面,估計件數將由目前之1,500萬件增加至4.5億件。 為因應新制實施後對相關單位帶來龐大業務量,影響通關及運送之速度,財經部將著手調整內部業務分工,另部分收取增值稅之業務已自海關轉移至法國公共財政局(DGFiP),以使前者集中人力與資源於進口查驗及管控,並將運用人工智慧(AI)協助作業。

A:知名法國酒商Moët Hennessy於本(110)年4月20日宣布加入企業社會責任組織(BSR)發起之Clean Cargo倡議,由85個海運組織組成,致力於減少貨運對環境之影響及推動航運之社會責任。會員主要包括品牌、貨運公司及貨物代理,占全球貨櫃容量之85%。 過去5年內,該酒商約有85%至90%之產品係以海運運輸,占其碳排量之三分之一。即便海運已屬對環境影響最小之運輸方式,仍造成全球暖化及環境汙染。為推動海運永續發展,決定加入Clean Cargo推動汙染最小化、能源效率最大化及維護海洋生態之倡議。其他包括BMW、Ikéa及Nestlé等企業均選擇由Clean Cargo之會員承攬貨運業務。 Clean Cargo除作為會員間交流之平台,舉辦論壇討論創新技術及經驗分享以外,亦開發先進之測量工具控管海運之碳排量。其會員已於2015至2018年間成功減少每個貨櫃之碳排量9.6%,2018年至2019年減少5.6%。 根據國際交通運輸論壇(FIT)於2019年發布之報告顯示,海運碳排量占全球貨運達三分之一。另據國際海洋組織(OMI)估計,海運碳排量占全球人類活動碳排量之2.2%。

A:1. 紐西蘭農長兼貿長Damien O'Connor日前宣布,為維護紐國保障動物福利之形象,將逐步禁止以海運出口活體動物;紐國已知會主要貿易夥伴,並將於2年之過渡期間與相關產業、貿易夥伴共同合作轉型。 2. 紐國已分別於2003年及2007年禁止以海運出口綿羊及牛至他國屠宰,目前活體出口動物僅用於育種,出口額約占紐國農業產品出口0.2%,2020年出口金額約2.5億紐元;近三年快速成長,2018年紐國約出口1.7萬頭活牛,至2020年增加至11.3萬頭,其中94%出口至中國。 3. 紐國活體動物出口長期受動物福利團體關切,紐政府於2019年啟動相關政策檢討,2020年9月海灣1號(Gulf Livestock 1)船難導致41名船員及6千頭牛死亡,對紐國政府形成極大壓力,並曾暫停活體出口。 4. 紐國媒體報導,紐國國內對於此政策看法兩極,動物福利團體雖肯定紐國成為第一個明文規定禁止海運出口活體動物之國家,惟批評初級產業部尚未確定實施日期,且2年之過渡期太長;農業團體則認為此政策無助改善動物福利,將打擊紐國農業部門,並擔憂造成中國不滿。

A:Jimmy Choo創意總監崔珊卓(Sandra Choi, 音譯)在Zoom上向數十名Bloomingdale's的客戶進行直播。 這場場直播進行大約45分鐘,崔珊卓重點介紹了今年春季的鞋類趨勢:厚底、鑲有珠寶的涼鞋和帶緞帶的芭蕾平底鞋。她最後歸納後疫情的流行時尚,並讓觀眾對Jimmy Choo即將推出的夏季系列有了初步了解。 在新冠疫情期間,Bloomingdale's舉辦了50場即時購物的直播,作為客戶無法造訪其實體店面的替代購物方式。內容從化妝到烹飪再到健身,再到圍繞時尚的永續發展,不一而足。 該公司沒有透露其從中獲得多少銷售額,但表示這些活動有助於推動買氣並收集有關客戶的更多訊息。 隨著網購的加速,零售商正對即時購物作出更大的定義和展延。一些品牌已在中國這樣的市場成功採用這些作法,但是在美國,直播對於零售商來說仍然是個新鮮的作法。即使是最早採用該策略的亞馬遜,也無法吸引大量的人群參加其即時購物活動。 但對Bloomingdale's這樣的高階零售商而言,最大的期望是美國人開始揮霍昂貴的衣服、鞋子、錢包和珠寶,以在重回社會時亮麗現身,這種行為通常被稱為「報復性消費」。即時串流可能是這些公司向擁有現金並準備消費的消費者展示其商品的一種方式。 消費研究組織Coresight Research數據顯示,美國去年的直播市值約為60億元,今年年底可能會達到110億元。預計2023年將超過250億元。 許多大型連鎖店也開始試驗。Nordstrom今年稍早推出自有購物直播頻道。Petco於4月下旬在臉書上舉辦史上首次直播活動,包括寵物時裝秀和養狗活動。鞋類品牌Aldo也在4月下旬舉行了首次即時購物活動,邀請一位名人造型師和TikTok網紅一起展示其產品。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受制於建照審核和電池生產作業延誤,特斯拉德國超級工廠恐延後至明年1月投產,較原先計劃再晚半年。 特斯拉4月26日發布財報時才宣布,德國超級工廠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起投產,並在數周前表示工廠將於7月準備就緒。據德國產業雜誌《Automobilwoche》報道,然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上周表示,距離量產自家的下一代電池可能還要1年至18個月的時間,既使特斯拉已在加州生產這些電池,馬斯克警告上市仍有其困難性。 電池組生產問題外,特斯拉德國工廠的建廠過程也遭遇重重阻撓。除了受到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強烈反彈,德國當局審核作業延宕也為建廠計劃帶來龐大壓力。特斯拉上月抱怨德國政府的批准流程阻礙了清潔能源計劃所需投資,將更難以實現氣候目標。 特斯拉今年的重點項目為在歐洲打造生產基地,並在美國德州設新廠。一旦德國超級工廠建廠遇阻,該公司勢必面臨來自福斯汽車(Volkswagen AG)等傳統車廠電動車的猛烈銷售攻勢。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分析師Dan Levy認為,在所有的發展項目中,柏林工廠仍是首要之重,他稱歐洲為全球電動車發展的「原爆點」(groundzero),期望德國工廠能幫助壓低歐洲地區的電動車價格。 將強化與華關係 特斯拉正努力強化與中國監管當局的關係,還有負責中國政府關係的團隊也將擴大編制。背後因素也應該與近期內在中國市場遭受當局及輿論打壓有關。 根據路透社3日報道,有消息人士透露了上述訊息。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於車輛安全性及顧客服務相關的客訴問題面臨了沉重壓力。有多名知情人士透露,汽車製造商們通常會出席由中國監管當局所舉辦的規範及準則等的意見交換會議,這類會議一般會邀集中國國內外的汽車企業、業界團體或者是智庫等出席。然而特斯拉卻是特立獨行,不像同業的豐田或通用汽車一般、會參加這類非公開的會議,到目前為止幾乎不曾露面。 然而在近幾周,特斯拉的高層已至少出席了四次會議。在會中談論到汽車數據的保存、還有碳排放等相關指引。 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雖然未在會中作出過於醒目的承諾,不過也參與了一部分的討論。還有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負責中國政府關係的團隊也正在擴大編制。 根據特斯拉今年4月在微博上所刊登的徵人廣告,他們正在尋找維繫該公司與當局及業界團體關係的專業人才。 https://www.singtaousa.com/

A:據國際諮詢服務公司PWC對巴西282家家族企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僅6%公司希望在未來兩年內減少碳足跡,另僅7%公司會擴大支持當地社區之投資。PWC稱,在當前情況下對新技術投資變得越來越重要,如數位化對在疫情大流行中保持營運至關重要,即此是許多公司生存問題,因而放下追求ESG (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之企業社會責任。 惟PWC評估,延遲推動ESG對公司可能代價高昂,因越來越多投資者和基金開始優先考慮採用ESG做法公司,即首先加入此議程公司將在市場上擁有更多優勢。

A:本(2021)年4月巴西出口及貿易順差分別創歷史記錄,其中出口額達264.8億美元,比上(2020)年同期成長50.5%,貿易順差103.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成長67.9%。 另一方面,當月進口額161.3億美元,增加41.1%,貿易總額426.1億美元,成長46.8%,也創下了紀錄。2021年1月至4月貿易總額達1460億美元,成長20.7%,其中出口821.3億美元,成長26.6%,進口638.7億美元,增加14%,貿易順差增加106.4%。。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