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越南投資報網站,2021年4月15日 根據越南工商總會(VCCI)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於2021年4月15日在河內聯合發布的「2020年度各省競爭力指數」報告中,廣寧省以75.09分(滿分100分)取得第一位名次,較2019年競爭力(PCI)指數增加1.69分,成為連續4年排名榜首,不僅如此,廣寧省還是唯一63個省市中PCI指數達75分以上。 同塔及隆安省分別以72.8分及70.37排名第2及第3。接下來排名第4為平陽(70.16分)、第5為峴港市(70.12分)、第6名為永隆省(69.34分)、第7名為海防市(69.27分)、第8名為檳椥省(69.08分)、第9名河內市(66.93分)及北寧省(66.74分)。 該報告自2005年以來每年發布一次,以反映越南63個省級單位(58省與5個直轄市)在經商便利程度、經濟治理、以及行政效率改革的程度,以促進企業部門的發展。本次PCI報告為第16次發布,自2005年至今,已有153,306家企業的問卷反饋,其中調查對象包括135,893家國內民營企業,以及17,413家外商投資企業。 越南商工總會(VCCI)武進祿(Vu Tien Loc)主席在報告發布儀式上表示,讓我們感到非常欣慰的事,雖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引起諸多動盪及困難,但仍然有12,295家企業的問卷反饋,包括10,731家國內民營企業,以及1,564家外資企業。 VCCI主席續表示,過去幾年的PCI結果亦顯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經濟治理品質出現了一些顯著的重要趨勢。在過去的五年中,越南企業傾向於對政府的活力,開拓精神和需求進行更積極的評估。在2016年以來,非正式的成本負擔繼續獲減少。此外,企業還對當地的法制,安全和秩序更加充滿信心。經濟結構成分之間的不平等對待,已大有減少,商業環境比以往更加平等。 然而,問卷反饋中,仍有40%企業回應不經過法律程序來處理經濟糾紛;45%企業回應要支付非正式的費用;54%企業回應仍存在腐敗現象;20%企業評估政府部門處理工作效率不佳且未友善;3%企業反映每年遭清查5次以上;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僅有41%國內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回應在未來2年擴充營運,較2019年下降10%。
A: 據日本NHK新聞等媒體本(4)月17日報導稱,日本首相菅義偉在日美領袖峰會後召開記者會表示,日美兩國針對氣候變遷威脅將共同採取積極行動,雙方並確定將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包括推動安全可靠的5G網絡、擴大半導體供應鏈、人工智慧(AI)及量子計算機等領域合作。 日美領袖高峰會後,雙方並發表聯合聲明提及將建立「競爭力及韌性夥伴關係」,未來將聚焦下列三大領域:(1)競爭力和創新;(2)因應新冠疫情、全球健康及健康安全;(3)氣候變遷、清潔能源及綠色經濟成長。未來日美雙方將深化領域合作,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慧、量子資訊及民用航太領域之研發合作,俾利提高國家競爭力。 此外,雙方重申對5G無線網路的安全性及開放性之承諾,並同意可信賴的供應商至為重要。日美兩國將透過強化「全球數位連接夥伴關係」,加強與其他國家合作,藉以促進投資及提高建構能力,促進數位經濟的發展。另,雙方亦將就包括半導體等在內產業供應鏈合作,共同推動研發關鍵技術等。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年4月16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為實現「2050碳中和」願景,於本(110)年4月14日成立「氫能圓桌(Roundtable)」,並舉行第一次會議。「氫能圓桌」成員包括政府與公共機構人員、產業界、學界、研究機構及環保組織之專家,主要功能為合作分析政府之碳中和政策方向及構思各種可行之相關政策,並成為政府部門及民間溝通交流之管道。 本次「氫能圓桌」會議先由產業通商資源部介紹目前推動氫能經濟政策之結果及碳中和之推動計畫,並討論將於本年6月公布之「2025碳中和情境」及2021年底完成能源碳中和創新策略規畫之情形。 另產業通商資源部再於4月16日成立「碳中和產業轉型推動委員會」,架構政府與民間部門合作之控制台,期以實現產業碳中和之目標。「碳中和產業轉型推動委員會」係由鋼鐵、石油化學等排放溫室氣體較多之10個業種協會及相關研究機構關人員組成。 當日會議主要討論①產業界挑戰碳中和之課題、②「碳中和產業轉型推動委員會」之工作計畫及可提供政府參考之建議,預計未來將再陸續研商有關制訂「推動碳中和產業結構轉型特別法(暫定名稱)」及於本年底前完成研擬「2050碳中和產業大轉型策略及願景」等相關計畫。
A:根據比利時媒體Brussels Times頃報導,該國決定自明(2022)年起禁止其國內市場及交通事業使用棕油及大豆製成的生質燃料,作為減少全球森林砍伐的部分努力。 馬來西亞種植暨原產業部(Ministry of Plantation Industries and Commodities)部長莫哈末凱魯丁(Muhd Khairuddin)認為,比利時此舉將不會衝擊馬國棕油之出口,因馬國棕油市場仍龐大,包括非洲及中東對馬國棕油之進口需求殷切。近期阿富汗亦增加自馬國進口棕油,從目前的7萬5,000公噸增至15萬公噸。 去(2020)年馬國對比利時的棕油出口量為3,174公噸,較前(2019)年減少10.87%;本(2021)年前3個月則為1,779公噸,較2020年同期增加149.5%。 另一方面,馬國本年初已向世界貿易組織(WTO)就歐盟棕油歧視政策提呈法律訴訟,盼尋求一個更合理、公平及非歧視的棕油貿易政策。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主席蘇添來(Soh Thian Lai)頃發布聲明,籲請馬國政府加速批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協助企業復甦。 蘇主席指出,馬國政府需加速批准RCEP的程序,以利協議於本(2021)年實施,以在需要的時候使企業受益,以穩定本地區的製造活動並重建供應鏈連接。儘管如此,渠讚揚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承諾於明(2022)年第一季前完成批准RCEP的國內程序。 馬國貿工部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表示,渠將致力批准CPTPP,但未設定任何期限。但該聯合會深信儘早批准CPTPP將可促進馬國企業從後新冠疫情中復甦。前述二項區域貿易協定將有效促進製造商從後新冠疫情中復甦並建立具彈性與穩定的供應鏈。一旦前述二項協議均獲得批准,製造商可望從工業投入和零組件的進口來源多元化中受益。 CPTPP撤消了進入區域貿易的近96%產品關稅,而RCEP可能涵蓋了其中90%的產品。 該聯合會續稱,由於新冠疫情肆虐,製造業因供應鏈中斷引致無數問題的嚴重打擊,這嚴重衝擊生產與貿易活動。因此,馬國企業在後新冠疫情的貿易復甦將更多專注於重建關鍵的供應鏈和建立新的全球價值鏈以促進經濟成長。 RCEP和CPTPP之下的區域經濟進一步一體化,除為馬國出口商提供市場准入亞太地區不斷增長的市場的優惠管道外,亦可以增加來自拉丁美洲與加拿大的原物料和天然資源的原物料進口。 該聯合會讚揚馬國政府於2018年及2020年分別簽署CPTPP及RCEP,同時感謝政府對參與區域貿易協定的重視,從而為國內製造商拓展新的市場機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美國花旗集團(CitiBank Group)頃發布聲明稱,該集團計劃全面改革其全球消費金融業務,以專注於規模最大、增長潛力最高的幾個區域,並將亞洲、歐洲、中東和非洲的業務集中在四個中心,分別為香港、新加坡、倫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另外,該集團宣布退出13個市場個人金融業務,馬來西亞亦在名單之中,其餘包括中國、印度、印尼、韓國、台灣、澳洲、巴林、菲律賓、波蘭、俄羅斯、泰國及越南。 花旗銀行宣布退出包括馬國在內的13個國際市場引發馬國各界疑慮,惟馬國市場分析師指出,花旗集團退出馬國市場是策略考量,純屬個案,不代表整體產業趨勢,馬國銀行業仍維持穩健。花旗集團的退出動機係基於維持業務的相關性,在經濟態勢及監管系統均充滿挑戰的環境中,維持經濟規模在合理的成本範圍內。新冠疫情讓銀行業者瞭解為客戶提供更好服務及需求的機會至關重要,這將使個別銀行脫穎而出。 花旗銀行已在馬國營運逾60年,該消費銀行在13個市場中採取策略行動的全球聲明,絲毫不削弱其對馬國或亞太地區的長期承諾。透過這一策略重新定位,花旗銀行將能夠進一步投入資源,以顯著發展在馬國的機構金融業務。該業務涵蓋機構和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市場(包括股票經紀)以及與貿易解決方案。該銀行在吉隆坡與檳城州的花旗解決方案中心依然為花旗同等重要的營運中心,該中心每年為全球50餘個國家與地區執行數百萬筆總值逾29兆美元的金融交易。 花旗銀行於1959年在馬國開始銀行業務,並於1994年在馬國註冊成立。迄今花旗銀行在吉隆坡、雪蘭莪州、檳城州、彭亨州關丹、馬六甲州和柔佛州設立11家分行,聘僱逾6,000名員工。花旗銀行為馬國信用卡市場的領導者,擁有最大市場占有率以及在財富管理具主導地位。花旗亦是唯一連續15年皆獲得馬國評級機構給予「AAA」評級的外資銀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署(掌管經濟事務)部長慕斯達法(Mustapa Mohamed)頃出席柔佛石油發展機構(JPDC)舉辦的邊佳蘭綜合石油中心(Pengerang Integrated Petroleum Complex,簡稱PIPC)發展彙報會後指出,邊佳蘭綜合石油中心已邁入第二階段發展計畫(2020年至2025年),盼能吸引50億馬幣(約12.13億美元)投資額,投資石油與天然氣下游領域和相關輔助活動。 在第一階段發展計畫(2012年至2019年)中,涵蓋二項主要投資計畫,即馬國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簡稱國油)與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聯合投資270億美元的邊佳蘭綜合石油中心以及戴樂集團(Dialog Group)與其商業夥伴投資25億美元興建的邊佳蘭深水碼頭。在第一階段的發展中,馬國政府已投入24.8億馬幣(約6.02億美元),以發展各項公共設施和道路工程。 在第二階段發展計畫中,馬國國家石油化學公司(Petronas Chemicals Group Bhd,簡稱國油化學)及韓國LG Chem Ltd公司將投資6億馬幣(約1.46億美元)在邊佳蘭石油綜合中心興建丁腈乳膠(nitrile butadiene latex)廠,另16億馬幣(約3.88億美元)的投資則將興建深水碼頭。此外亦將續增建及提升基礎及公共建設,以支撐邊佳蘭石油與天然氣下游領域業的發展與成長,並將繼續推動各項培訓計畫。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NHK新聞本(4)月19日報導稱,日前首相菅義偉與美國輝瑞藥廠(Pfizer)執行長Albert Bourla進行電話會談,菅首相要請輝瑞藥廠向日本追加提供新冠疫苗數量;對此,輝瑞藥廠同意將在本(2021)年9月底前,提供全日本民眾施打的疫苗劑量。 由於日本企業新冠疫苗研發進度落後歐美,目前採購的疫苗係由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及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合作研發。之前日本政府已與輝瑞藥廠簽訂在本年底前採購7,200萬人份疫苗契約(註:以1人2劑計算,合計1億4,400萬劑)。 日本政府本年(2)月已核准輝瑞藥廠之新冠疫苗,目前係日本國內唯一可接種的疫苗。除上述輝瑞疫苗外,日本並與英國阿斯特捷利康、美國Moderna藥廠簽訂購買契約,惟前述疫苗尚未獲得日本政府核准上市。
A:根據CNBC本(19)日報導,隨著越來越多美國人接種疫苗及先前1,400元經濟補助,美國正加速消費,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本年3月份零售銷售增長9.8%,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亦指出美國民眾銀行帳戶相較於新冠疫情前,有更多現金可消費,其中運動用品店銷售較上一個月成長23.5%,服飾店銷售成長18.3%。 美國近期銷售大幅增長的主要產品如下: 1. 短裙、連身長褲及洋裝 根據金融數據公司Refinitiv及電子商務分析公司StyleSage指出,此類產品每週的銷售速度高於其他類產品,且三月份售罄率為21%,相較二月份成長10%,StyleSage數位行銷副總裁Elizabeth Shobert表示,與消費者持樂觀態度、計劃近期的假期購物及外出聚餐有關。 2. 牛仔褲 Levi公司先前公布的財務報告,提高上半年對牛仔褲及T恤銷售及利潤的預期,CEO Chip Bergh表示寬鬆合身的牛仔褲正在青少年及Z世代消費者中流行;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公司也預測新熱潮將帶動銷售大幅成長。 3. 香檳 根據NielisenIQ的數據顯示,前四週香檳的銷售量增長103%,且法國奢華品集團LVMH的第一季財務報告顯示,第一季香檳銷售量與去年同時間相比成長22%,已超過新冠疫情前的銷售量,在酒類外送平台Drizly上,香檳及氣泡酒銷售量佔比頗高,另消費者購買方式正逐漸轉變,傾向購買季節性的成年人飲料,送禮比例也在下滑中,反應人們已經準備好回到酒吧消費。 4. 鞋子 市場研究機構NPD的首席分析師 Marshal Cohen表示,訂單週期正加速中,在新冠疫情下鞋子的使用量較大,StyleSage分析指出零售商網站高跟鞋銷售成長22%,相較2020年同期成長為8%,另NPD數據顯示,隨著季節暖和,本年3月三月銷售較2019年成長,消費者傾向購買休閒、舒適及運動風格的款。 5.剃鬚產品 根據Refinitive及StyleSage的研究發現,2月28日至3月28日四週內,高端剃鬚產品有較高的銷售額,且較廚房家電及庭院傢俱有更高的售罄率,顯示人們開始思考外在環境對自身的看法。 6. 泳衣 春假推動泳衣銷售,且越來越多美國人期望今年夏天能到泳池及海灘度假,線上泳衣品牌Summersalt銷售顯示,本年4月迄今銷售額已較去年同期增長850%,CEO Lori Coulter表示,消費者心情上已準備好慶祝及度假,且傾向購買色彩鮮豔泳衣及其他感到新鮮及有趣的產品,有效加速銷售成長。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cnbc.com/2021/04/18/the-post-pandemic-spending-spree-begins-6-things-americans-are-buying.html?&qsearchterm=the%20post%20pandemic%20spending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4)月18日報導稱,在美國訪問的日本首相菅義偉與美國拜登總統4月16日下午(美國當地時間)在華府登舉行首次領袖會談;雙方確認日美同盟關係對實現印太區域戰略至為關鍵,並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將共同因應新冠疫情、氣候變遷等全球性議題。 日本首相菅義偉於上述會談後之記者會表示,雙方再次確認「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涵蓋沖繩縣及釣魚台列嶼,並反對任何勢力改變東海、南海現狀之企圖及對該區域國家之威脅。 此外,日本菅首相亦引述美國拜登總統允諾協助北韓綁架日人問題、美國在沖繩縣普天間基地遷移議題、舉辦東京奧運會等議題。就本(2021)年7月預定舉行的東京奧(帕)運會一節,菅首相表示,「向拜登總統表達作為世界團結的象徵來舉辦的決心,並獲得美方的支持」。 上述日美領袖峰會對談,日美雙方各有7人出席,美國方面有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汀、財長葉倫等出席;而日本方面有官房副長官坂井學、首相輔佐官阿達雅志、國家安保局局長北村滋等參加。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4)月18日報導稱,日本政府對美國產牛肉啟動之緊急進口限制措施(safeguard),由於實施時間已在4月17日結束,自美進口牛肉關稅率由38.5%調降至原來之25.0%。 日本財務省於上(3)月17日發布新聞稿稱,由於2020年度(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美國產牛肉進口量超過最高配額限制,日本政府根據日美貿易協定自4月18日起正式啟動對美國產牛肉緊急進口限制(safeguard);為保護本國畜牧業者,並將美國牛肉進口關稅由原本之25.8%調高至38.5%,實施期間為期30天。 根據「日美貿易協定」規定,日美兩國在本年3月18日起算之10日內,對此進口限制議題展開諮商,據悉日美兩國政府已於3月25日舉行視訊會議協商等後續事宜。
A: 據NHK等日本媒體本(4)月19日報導稱,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表示,由於大阪府新冠疫情急速擴大,醫療體系正面臨極為嚴峻的狀態,為遏止疫情持續蔓延,需要更進一步的防疫措施,爰決定向日本中央政府籲請發布第3次防疫「緊急事態宣言」。 大阪府自本(4)月5日起適用緊急狀態前一個階段之「防止蔓延等重點措施」,要求民眾避免不必要外出、餐廳提前營業時間等,迄今已經過2星期,但無法有效遏止疫情擴散;4月13日至18日連續6天新增確診病例數超過1,000例以上,昨(18)日更新增創新高達1,220例。 由於本次發現感染傳染力強之變異病毒株人數增多,大阪府境內醫療重症病床已快無空床,醫療體系面臨極其嚴峻的考驗。大阪府吉村知事認為在此危機下,決定將籲請中央政府發布第3次防疫「緊急事態宣言」。 本(2021)年初因日本全國疫情嚴重,日本政府發布第2次防疫「緊急事態宣言」,截至上(3) 月21日甫全面解禁;而大阪府等地區則更提前在2月28日解除。惟在日本政府宣布全國解除宣言後,適逢春天賞櫻季節,各地外出人潮湧現,且發現感染傳染力更強之變異病毒株病患持續增加。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1年4月12日 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2021年第1季越南手機產量達5,440萬台,與2020年同期相比,成長2.7%;電視產量達445萬台,與2020年同期相比,成長30.9%。 累計,2021年第1季越南手機及電子零配件出口金額達141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成長9.3%,占越南貨品總出口額之18.2%。電子產品、電腦及零組件達120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成長31.3%。上述產品大部分由外資企業生產及出口,其中,外資企業生產的手機及零組件出口量占99.1%;外資企業生產的電子產品、電腦及零組件出口占98%。 目前電子產業占越南工業生產之17.8%,主要生產品項為電子零組件、智能手機、智能手機零組件、電視、電腦等。預估未來該產業享有CPTPP、EVFTA及UKVFTA將帶動越南手機、電子產品及零組件持續發展。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西貢經濟時報,2021年4月13日 據越南工商部進出口局統計,2021年3月越南腰果出口量約4.1萬公噸,出口額達2.4億美元,與2021年2月相比,出口量及出口額分別成長86.5%及88.2%,與2020年同期相比,出口量及出口額分別下降6.8%及22.5%。 累計,2021年第1季越南腰果出口總量達10.8萬公噸,出口總額達6.34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出口量成長13.2%,但出口額下降5.8%。2021年3月越南腰果平均出口價格達每公噸5,854美元,與2021年2月相比,成長0.9%,但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16.9%。2021年第1季越南腰果平均出口價格為每公噸5,862美元,與2020年同期下降16.8%。 據越南腰果協會表示,2021第1季與2020年同期相比越南腰果出口量大幅成長,但出口金額逐漸下降。由於越南各腰果加工企業之加工效能大,導致粗製腰果進口量短缺而無法達到各企業之加工效能,因此粗製腰果進口價格上漲。 2018年越南腰果銷往全球之出口金額達99.4億美元,預估至2024年將達134.8億美元,2018年至2024年越南腰果平均成長速度達5.2%。歐盟地區對越南腰果的採購逐漸成長,加上非洲地區加工廠增多也帶動加強進口越南腰果。
A:一、菲媒報導,菲律賓統計局(PSA)頃公布本(2021)年2月之失業人數為420萬人,失業率為8.8%,較1月之400萬失業人口8.7%略增。菲國失業率已自去年3月17日實施封鎖整個呂宋島以防堵新冠肺炎擴散時之17.7%(730 萬人)逐漸改善,惟近期變種病毒肆虐,導致確診人數激增,單日經常破萬,菲政府因而決定馬尼拉都會區(NCR)及其鄰近4省精華區自3月29日至4月11日實施2 周「加強型社區隔離」(Enhanced Community Quarantine, ECQ)措施,在此期間民眾出行困難且僅必要性企業得以營運,失業率恐將居高不下,倘未儘速鬆綁隔離措施,菲國經濟亦將難以強勁復甦。 二、菲國衛生部發言人Maria Vergeire次長於4月6日表示,菲國醫院未能即時更新其收治COVID-19病人及病床使用情形資料,造成資訊落差,另部分醫院作業系統亦需升級以即時更新資料。鑒於NCR地區病患眾多,V次長呼籲醫院確實落實分級收治病人制度。
A:一、菲媒報導,菲國衛生部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署長Eric Domingo於4月7日表示,經專家建議,並考量目前COVID-19病毒高度傳染及有限疫苗選擇之現況,該署同意開放老年人接種中國科興(Sinovac)疫苗。 二、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4月8日表示,預期爾後COVID-19疫苗之供給逐漸穩定,總統杜特地(Duterte)將不再親臨機場迎接抵菲之疫苗。 三、菲國亞洲脈動(Pulse Asia)研調機構從2月22日至3月3日進行一項調查顯示,幾乎所有成年菲律賓人均知悉已有COVID-19疫苗問世,惟61%不願接種任何疫苗,約23%未表達是否會接種疫苗,僅16%表示願意施打疫苗。
A:一、菲律賓統計局頃發布本(2021)年2月份最新貿易統計,綜整要點如下: (一) 整體貿易: 本年2月菲國貿易總額129.1億美元,年增0.6%;出、進口額分別為53.1 億美元及76億美元,分別年減2.3%及年增2.7%。貿易逆差為22.9億美元,年增16.5%。 (二)臺菲貿易: 我為菲國本年2月第9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5.6億美元,年減13%;菲2月對我出口1.8億美元,年減14.7%,我居菲國第9大出口市場。菲自臺進口額為3.8億美元,年減12.2%,我爲菲第8大進口來源。臺菲貿易逆差1.9億美元,年減9.7%。本年1月至2月,我居菲國第9大出口市場、第 8大進口來源及第9大貿易夥伴。 (三)菲中貿易: 本年2月中國為菲國第1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25.3億美元,年增65%;菲2月對中國出口額6.4億美元,年增7.7%,中國居菲第4大出口市場。菲自中國進口額為19億美元,年增101.1%,中國爲菲第1大進口來源。菲中貿易逆差12.6億美元,年增260%。本年1月至2月中國居菲國第3大出口市場、第1大進口來源及第1大貿易夥伴。
A:一、菲媒報導,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4月16日宣布,新興傳染病跨部會專案小組(IATF)前因COVID-19病例激增,爲阻斷病毒自境外移入,曾宣布自3月22日至4月22日暫停外籍人士入境,現因抗疫需要,該項措施延長至4月30日。惟外籍人士具有下列情況者仍可入境菲國: (一)外交人員與國際組織人員(註:本處職員持外交人員簽證,不受影響)。 (二)菲籍人士隨行之外籍配偶及子女。 (三)由菲外交部與勞動部海外勞工福利處(OWWA)核准之醫療後送及護送人員,以及IATF核准之緊急或人道主義案例。 二、菲國衛生部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署長Eric Domingo於4月16日表示,該署業核准第2家醫院申請使用抗寄生蟲藥ivermectin作為醫治COVID-19輕症至中度病患之恩慈(compassionate)用藥,惟渠仍強調醫師將須負全責,且病患須充分被告知。
A:駐菲律賓經濟組報告 一、菲媒報導,IMF頃發表本年3月最新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菲國本年經濟成長率由1月預測之6.6%調升至6.9%(註:2020年衰退9.5%),明年維持在6.5%。 二、報告指出: (一)IMF預估菲律賓GDP最新增長高於越南與馬來西亞之6.5%、印尼4.3%及泰國2.6%。 (二)菲律賓經濟去(2020)年第4季增長優於預期,因此本年可望復甦將更加強勁。菲律賓第11494號法或「同舟共濟經濟復甦法」之財政刺激措施已產生正面影響,且本年預算中增加之財政刺激措施亦有助於促進經濟活動。 (三)通貨膨脹率本年將上升至3.4%,明年將下降至3%。第1季平均通膨率為4.5%,3月通膨率從2月之4.7%降至4.5%。 (四)失業率本年將提高到7.4%,明年下降至6.3%。 三、IMF駐菲律賓代表楊永正指出,由於近幾周菲國飽受變種COVID-19病毒肆虐,感染人數激增,致使政府於3月29日至4月11日對馬尼拉都會區(NCR)及鄰近4省實施「加強型社區隔離」(ECQ)措施,以減緩病毒傳播,因此菲律賓最新GDP增長預測值存有高度不確定性。
A:一、菲媒報導,菲貿工部Ramon Lopez部長頃表示: (一)目前已有國內企業正與疫苗技術提供商洽談在本地產製COVID-19疫苗,預估最快明年投資將到位,可望紓緩對疫苗之殷切需求。 (二)私部門刻正研究潛在疫苗技術提供商、建廠成本,以及國內疫苗市場需求等相關議題。 (三)疫苗生產廠商須先申請生產許可執照,建置填充加工廠後,自國外進口原料於國內進行包裝,建廠預計於2022年或2023年開始。部分公司可能已著手研究產製COVID-19疫苗以滿足國內需求,而其他公司則可能先以生產一般流感疫苗為主。 二、菲科技部Rowena Guevara次長表示: (一)該部刻與6家國內業者就疫苗生產進行會談,其中2家之生產計畫相當積極,規劃於2022年底前試產疫苗。目前該2家公司致力於2年內完成興建安裝填充加工廠。 (二)部分公司則計劃在完成臨床試驗後生產COVID-19疫苗之前,先產製已有之成熟疫苗,例如德國麻疹疫苗。 三、菲律賓經濟特區管理署(PEZA)亦表示,刻正協處1 件由以色列與菲國企業合作投資案,計劃於本地生產COVID-19疫苗。 四、貿工部Lopez部長表示,該部將協助上述相關業者在菲國投產,並且符合菲國衛生部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之相關規範。在國內製造疫苗除可為COVID-19疫苗接種提供來源外,亦可開創工作機會,協助疫後復甦。 五、謹查菲政府已汲取COVID-19疫情爆發後無法自國外進口疫苗以控制疫情之慘痛經驗,除採取措施,建立自主醫療器材供應鏈如醫療用口罩、防護衣及呼吸器等個人防護裝備(PPE)外,亦積極招商引資在菲國產製疫苗,以避免仰賴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