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華盛頓州的木材價格在新冠疫情期間突然上升百分之一百八十八,直接提升新房售價及部份翻新改造工程成本,令新屋主與準備置業人士大受影響。 地產發展與承建商大部份表示,本地木材價格一直都很平穏,像目前這種狂升情況實在是前所未見。根據國家家居承建商協會資料顯示,如上的飆升百分比足以令一間新的單一家庭獨立屋房價最低限度增加二萬四千元。業內人士及房產經紀指稱木材漲價令他們的利潤下降。 本地承建商Landed Gentry Homes表示,他們在Sedro-Woolley正在發展一個六十間房屋的新建設,以往在房屋興建前可以進行預銷售,但目前這種市場方式卻無法進行,因為成本不穏定難以與客人簽定合約,以免在四至六個月後交吉時因價錢問題出現爭論。為此很多發展商都要改變銷售方式,由預售轉為即時入伙的快速銷售,可以預留但不涉房價,到房屋蓋好後馬上定價出售,這是唯一能防止虧本的方法。 至於木材漲價的主要是疫情發生時很多木場都停止或減慢生產,目前他們雖然已加產,但還未能追回所需數量。另外,在過去數年來,美國要繳付木材入口稅,來自加拿大的木材成本因而上升,本地卻同時在過去數年間關閉了很多木場,而本地房屋市場一直供不應求。此等都是引致木材供應緊張而造成價格上升的眾多原因。 http://seattlechinesepost.com/

A:全球芯片荒導致車廠產量銳減,產量受限、庫存下降,使美國新車銷售價格攀升,帶動二手車買氣也跟著旺盛。根據汽車資訊網站Edmunds數據,3月二手車平均售價比去年同期大漲13%,寫下至少2017年以來最大漲幅。 二手車價格急升,最大的贏家當然是二手車經銷商,但車廠也同樣受惠。據《工商時報》報道,因二手車價漲,連帶會支撐新車價格,而車廠也能透過收回協議與經銷商共同受益,供應吃緊同時也可大砍消費者的購車優惠。再者,二手車價格高漲,也使租賃業務大增。分析師認為,芯片缺貨雖令汽車產業受打擊,但這只是暫時現象,真正的輸家應該是那些急需一輛車返回工作崗位、或是想找工作的消費者,因為這些人面臨比以往還高的購車支出。 車用芯片大缺貨導致大多數的車廠已調降產量。通用上周表示,原先未受到全球半導體供應不足影響的三座廠房,如今也將暫停或減少產能。對車廠來說,減產會直接影響業績表現。今年2月,通用與福特皆預估,2021年營業利益可能損失數十億美元。自此之後,芯片短缺更加惡化,預估本月公佈的第一季財報將呈現更顯著的衝擊。 不過投資者對這問題似乎不太憂慮,至少到目前為止如此。一方面在於供應短缺的瓶頸只是暫時的,車廠期盼在今年下半趕緊補足損失的產量。只要問題沒有無限期地擴大,製造商就可能在12到18個月內重新賺回多數損失的獲利。此外,半導體廠商已擴增產能,只是等待貨源仍須花一些時間。投資者無須感到憂慮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芯片缺貨導致車市供應有限,反倒讓今年銷售的車款帶來異常高的利潤。 另一方面,車廠盡力推出較具利潤的車款,致力緩和獲利受波及,此策略可反映在通用最新產線的調動,包括重啟閒置的密蘇房,以生產中型皮卡車,同時減少雪佛蘭休旅車和兩款凱迪拉克車款的產量。 https://www.singtaousa.com/

A:英特爾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在參加白宮芯片峰會後稱,由於需求飆升和生產能力有限,重創汽車行業和其他製造商的全球芯片供應短缺問題,將需要幾年時間來緩解。 Pat Gelsinger稱,半導體企業可以採取某些短期措施來緩解部分危機,並稱英特爾的目標是在6至9個月內提高汽車用芯片產量。但他說,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更長的時間。 據封面新聞報道,Pat Gelsinger表示:「我們相信我們有能力提供幫助,但我認為,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幾年時間,畢竟增加產能需要時間。」 受新冠疫情引發的供應鏈大範圍波動和需求飆升推動,電腦芯片供應緊張,這對汽車製造商的打擊最為明顯,甚至迫使他們的工廠暫時停產。不過Pat Gelsinger稱,缺芯問題也影響了各行各業,包括個人電腦和其他設備的製造商。他表示,在白宮芯片峰會上,醫療設備供應商也對芯片供應短缺深表擔憂。 他表示,英特爾始終在與汽車廠商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洽談未來幾個月增加汽車芯片產量的措施,並稱英特爾計劃在6到9個月內開始交付額外供應的芯片。但他承認:「這絕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會有所幫助,可以緩解壓力。」 通用汽車和福特上周宣布,計劃因供應問題暫時停產幾家北美工廠,不過通用汽車13日取消了部分關閉計劃,其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工廠將比原計劃提前重開,墨西哥的工廠也將繼續運營。該公司發言人表示:「通用的供應鏈組織與我們的供應基地合作取得了長足進展,可以減輕缺芯對這些工廠的短期影響。」 哈佛商學院專門研究技術和製造的教授史兆威說,目前有一個讓芯片供應變得更複雜的問題,那就是製造商正在向多家工廠下芯片訂單,因為他們不確定哪些訂單會被接受。他說:「假設你是汽車製造商,想要更多芯片,但交貨時間卻長達一年。你要訂多少?你會從多個來源訂購嗎?我敢打賭,你會這樣做。」史兆威說,混亂的訂單令芯片製造商更難決定他們需要如何分配供應,以滿足實際的短期需求。 https://www.singtaousa.com/

A:「燈塔經濟」(Beacon Economics)創辦人桑柏格(Christopher Thornberg)15日在奧克蘭大都會商會經濟峰會發表報告指出,看好奧克蘭市中心的後新冠疫情經濟(post-COVID economy)。分析師與開發商皆認為,奧克蘭經濟將於2021年以後大幅回升。 桑柏格表示,他對奧克蘭市中心辦公室空間成為該地區經濟復甦推手,感到樂觀,「市中心發展不會因為疫情結束。市中心經濟復甦,比任何時間都更重要。」他指出,城市核心提供商業更接近供應商、客戶與工作者,市中心辦公大樓提供無法複製的優勢。 然而,企業對在市中心設點疑慮,是因為高房地產成本與通勤噩夢。不過,疫情與在家工作可能改變這一情況,「當每個人都減少涉足市中心,租金就會降低。代表著租金較不昂貴了;更少在職者通勤到市中心,一周可在家工作數天,也讓通勤成本降低。」 至少有一個主要開發商似乎同意此說法。位在休士頓的「Hines Development」開發橫跨海灣的Salesforce Tower,正計畫在屋崙市中心415 20th Street建設一座622英尺高的辦公大樓,可能將成為奧克蘭市最高摩天大樓。資深董事帕瑞迪斯(Paul Paradis)認為,人們將回到辦公室工作,辦公空間將成長且有需求。 桑柏格指出,奧克蘭大都會地區辦公室租賃、包括阿拉米達與康曲柯士達縣的2020年第四季度辦公室租金,比去年同期成長1.4%,但仍比聖荷西與包括聖馬刁縣的舊金山大都會市區便宜許多。 奧克蘭第四季度辦公室空置率為16.9%,比前一年增加1.7%,介於舊金山11%與聖荷西19.3%之間。 不過,桑柏格警告,奧克蘭市中心比其他地區更具吸引力的因素,包括較便宜的市中心租金,也可能發生在舊金山與聖荷西,「這會讓人們不再想去奧克蘭、而欲重返舊金山。」 峰會還有來自Orton Development開發商代表,透露正計畫重新開發靠近美麗湖的凱薩會展中心。這棟建築物於1915開放,但自2005年就已關閉。預計將再重新整間活動空間後重新開放,由禮堂轉變成結合藝術與非營利機構的聯合辦公空間。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15日在華府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表示,貿易政策應是保護地球、對抗氣候變遷的,美國應擔任這項行動的領導者。 戴琪受邀出席智庫活動,透過視訊發表演說,這也是她出任貿易代表以來的首場公開演講。 戴琪重申要確保公平競爭,落實全球貿易規範;在這場演說中,戴琪並未談及中國,將重點放在環境與氣候挑戰。 戴琪表示,美國在氣候環境的努力,不在於將汙染性工業導向環境標準較低的國家中,全面及全球性的行動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她也提到,拜登總統正是因認識到投資與氣候危機的關係,因此推出基礎建設計畫,支持創新與科技突破,將使得美國成為乾淨能源科技與工作的領導者。 戴琪表示,世界貿易組織(WTO)需要新的規則,以解決現有「逐底競爭」(race to the bottom)而導致環境標準較高的國家屈居下風的問題。 拜登下周將召集40國元首舉行氣候峰會,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均受邀。 戴琪表示,美國將公布2030年排放目標,以因應氣候變遷承諾;路透報導,美國可望在氣候峰會上承諾,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至少減半,也會加速落實減排,以修復美國的國際信譽。 戴琪表示,她的目標是推動不破壞環境保護的公平貿易政策,也要推動乾淨能源為基礎的供應鏈,她說,這需要大膽的改革。 戴琪說,美國需要強大、多元化且具韌性的汽車電池供應鏈,以滿足不斷增加的全球需求,並擴大美國乾淨能源汽車(電動汽車)的生產。 以兩家汽車電池製造商和解為例,南韓電池製造商LG Energy Solution和SK Innovation本月在美國貿易爭端中達成和解,兩家公司未來將在韓國與美國汽車電池發展中,共同良性競爭與合作;戴琪說,對美國勞工、環境與未來競爭力都是一大勝利。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0)年4月17日新增1,596例,截至17日晚,累計確診683,466例,死亡8,178例,PCR檢測確診率為14.02%。據worldometers最新統計,約旦累計確診人數位居全球第34位。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約旦疫情形勢正持續好轉,預計未來幾天新增確診病例數量會繼續減少。目前約旦需在兩個月內為300萬人接種疫苗,以防止發生第三波疫情。 根據MEED網最新報導,2021年中東各國政府希望減輕新一波疫情帶來之社會經濟與財政風險,目前地區疫苗之交付與生產將對今年經濟復甦至關重要。在疫苗接種推動方面,海灣地區國家疫苗接種之速度更快、覆蓋人群更廣。與此同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G42與中國國藥控股集團合資企業已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海灣製藥工業(Julphar)之Hayat-Vax生產基地開始投產,並計畫今年在阿布達比建立另一個疫苗生產基地。目前區域內各國政府正在延長去年推出之財政救濟與刺激政策。

A:據媒體引用埃及投資總局(Egyptian General Authority for Investments)統計報導,目前在埃及營運之沙烏地企業有6,017家,投資額總計為1,220億沙烏地里雅(約325億美元),實際到位之資金則為820億里雅。 以埃及整體之外人投資案來看,沙烏地在阿拉伯國家中排名第2,另沙、埃雙邊貿易額在2019年則達260億里雅。

A:據媒體報導,阿曼於本(2021)年4月16日起針對商品及服務銷售開徵5%之附加價值稅(VAT),成為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沙烏地阿拉伯及巴林後,第4個課徵VAT之GCC國家,其中沙烏地已於去(2020)年7月1日起將VAT自5%調升3倍至15%,以因應COVID-19疫情造成之經濟衝擊及財政壓力。 阿曼政府預估本年可獲得4億阿曼里雅(約10.4億美元)之VAT稅收,相當於其GDP之1.5%,盼能藉此減少政府財政赤字。除VAT之外,阿曼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成為第1個開徵所得稅之GCC國家。 另阿曼國內豁免VAT之商品及服務銷售項目包括:金融服務、醫療、教育、當地客運、空地、轉賣或住用房地產、住房租金。至於VAT零稅率者則包括:所有出口產品、基本食品、藥品及醫材、金銀及白金等貴金屬投資、原油與及其衍生產品與天然氣、部分運輸產品等。 GCC所有6個成員國前於2016年6月簽署共同VAT協議(Common VAT Agreement),計劃在區域內全面課徵5%VAT,惟科威特國會一再推遲批准國內開徵日期,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則預估科威特將於明(2022)年開始實施,至於卡達則將於本年第2或第3季開始。

A:據媒體報導,繼沙烏地民航總局(General Authority of Civil Aviation, GACA)於日前宣布將於本(2021)年5月17日恢復開放機場及往返沙國之國際航班後,沙烏地國家航空(Saudi Arabian Airlines, Saudia)亦已宣布將於5月17日前全面恢復國際航班,盼可結束過去一整年因COVID-19疫情使國人無法搭機出國的困境。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公共交通局(Public Transport Authority)將於首都利雅德、Makkah、Madinah、Jeddah、Dammam、Al-Ahsa、Qassim、Tabuk、Hail、Arar、Al-Jouf、Al-Baha、Asir、Najran、Jizan等15個城市各成立1處商業中心,用以核發相關許可及提供客戶服務。此措施亦為助推動2030年願景(Vision 2030)政策有關提升國內物流產業之計畫。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國家能源效能服務公司(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ervices Company, NESCO)計劃將首都利雅德8個行政區內目前總計74,000個的傳統鈉蒸氣燈(sodium lamp)全面換新為LED智慧燈,盼可藉此節能70%,並減少48,000公噸之碳排放,相當於植入810,000棵樹木之效果,未來更新擴大推行至利雅德全境。 沙烏地標準暨品質檢驗局(Saudi Standards, Metrology and Quality Organization, SASO)對此表示,政府盼藉此將國內路燈標準統一至國際標準。

A:沙烏地最新官方數據顯示,沙國3月通膨率降雖自前月的5.2%降至4.9%,惟自去(2020)年7月政府將附加價值稅(VAT)自5%大幅調升至15%以來,通膨率仍居高不下,去年7月通膨更自前(6)月的0.5%攀升至6.1%。 沙烏地統計總局(General Authority for Statistics)分析,3月整體物價上升主因在飲食價格增加,年增率達10.2%,其中肉品及蔬菜價格分別上漲12%及10.9%。交通運輸價格上升10.5%主因則為汽車售價上漲9.6%。另菸草、通訊則分別上漲13.1%及13.2%。 至於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之項目為教育-9.6%,住房與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等民生物價-2.7%,主因則為住房租金水準下降3.9%。 沙烏地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於2018年成為首先開徵VAT之海灣阿拉伯國家中,沙烏地並於去年7月1日將VAT自5%調升至15%,以因應COVID-19疫情造成經濟衝擊及政府財政壓力。沙烏地政府曾於去年11月時表示,一旦COVID-19疫情結束,將檢視或調整VAT稅率,惟專家分析,維持較高稅率之VAT可於2020及2021年分別創造280億里雅(約75億美元)及880億里雅稅收,沙烏地政府是否會調降VAT仍有待觀察。

A:宏都拉斯La TRIBUNA、El HERALDO等主要媒體於4月15日報導,臺灣與宏都拉斯於4月13日晚間共同舉辦「線上經貿商機說明會」,強化臺宏兩國經貿交流,將使宏國企業廣為受益。 媒體指出,由經濟部、外交部、宏國外交部、經發部、中美洲經貿辦事處主辦之「2021臺宏線上經貿商機說明會」乃為提升宏國人民利益而辦,且是同慶臺宏建交80週年之重要活動。經濟部王部長、外交部吳部長與宏都拉斯副總統兼經濟發展部長李薇拉、宏國外交部長羅薩雷斯與會致詞,均對臺宏兩國堅定、持續之合作關係至表支持。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戴婉蓉主任秘書與專家會中分享臺宏貿易情勢、臺宏自由貿易協定優勢與台灣產業發展、進口規範,使宏國業者能加強與臺灣貿易,對於宏國遭疫情重創後之重建之路更形重要。在2021年慶祝臺宏建交80週年之際,臺灣將與宏國人民持續深化產業、貿易與投資合作。 由於宏國優質農漁產品,包括咖啡、白蝦、甜瓜等,均已行銷全球具輸臺潛力,我商亦可把握採購商機。

A:宏都拉斯La Prensa 等媒體報導,宏國葉南德茲總統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4月14日於宏國La Ceiba市共同主持Atlantida 省區域實驗室揭幕儀式,此實驗室計畫金額為5,199,000宏幣(約21萬美元),該實驗室落成後,將可嘉惠Atlantida省海岸沿岸地區約45萬居民。 此實驗室每日將可約承作500個COVID-19之PCR檢測以提高防疫效果,將可提升Atlantida省、Colon省、海灘島省及Gracias a Dios省之衛生中心及醫療院所醫療能量。 據宏國衛生部迄至4月15日統計資料,宏國COVID-19確診個案累計達198,975例,單日增加761例;其中累計死亡案例共4,929例,增加24例。  

A:宏都拉斯La Prensa 等媒體報導,宏國自俄羅斯所購之6000劑Sputnik V疫苗於4月16日抵宏,其中3000劑可提供Olancho省、中央地區(Distrito Central轄區及宏京)及汕埠市3000名衛生醫療工作人員接種施打。據宏國免疫計畫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宏國業有58,445名醫護人員接受注射疫苗。 宏國衛生部迄至4月15日統計資料,宏國COVID-19確診個案累計達198,975例,單日增加761例;其中累計死亡案例共4,929例,增加24例,疫情仍未見緩和。宏國仍有採購疫苗需求。

A: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美聯儲最擔心的並非通貨膨脹升高問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認為,原物料價格上漲壓力可能會以某種形式轉嫁給消費者,但應該是短期現象。並強調,過去25年來通貨膨脹一直很輕微,此將助長長期低通貨膨脹的預期心理。 美聯儲現在反而最擔心疫情復燃。鮑威爾在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和世銀的線上論壇上表示,確診人數開始捲土重來,因此敦促人們接種疫苗並保持社交距離。並不想看見另一個疫情爆發,儘管此對經濟的衝擊會降低、染疫死亡人數會減少,但它仍將會讓經濟復甦減速。 聖路易斯聯儲局局長James Bullard表示,疫情徹底結束之前,美聯儲將不會討論貨幣政策的轉向,未來貨幣政策的轉向與疫苗阻絕疫情的成效息息相關。 根據3月會議記錄,美聯儲仍將持續每月購債1,200億美元,直到央行確認就業和通貨膨脹目標出現顯著進展。美國經濟雖已避開最差情境,但由於各行業的復甦情況參差不齊,因此央行的購債行動仍需持續,直到出現一連串類似3月超乎預期的就業數據。 美國10年債殖利率此前曾一度升到1.74%,但已回跌到1.626%,與部分專家悲觀預測第2季或升到2%的情境有所不同,除反映美聯儲購債政策不變,也凸顯此前債市空頭瀰漫的基調已逐漸收斂。 到目前為止,美國每天約有300萬人接種疫苗,而大多數的老年高危族群也都已經注射疫苗。然而,疫苗的變種卻不斷出現,讓美國中西部和東北部疫情特別突出。明尼亞波利斯聯儲銀行總裁Neel Kashkari表示,變種病毒恐迫使學校和日託中心關閉,是美國經濟復甦的最大風險。 據統計,截至4月7日為止,美國7天內平均每日染疫人數為65,556人,較3月21日的低谷54,389人略微上升,惟比1月8日高峰254,002人明顯降溫。  

A: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美國3月零售銷售總額成長率直逼2位數,比2月激增9.8%,遠比預期的5.8%增幅高,更比2月時減少2.7%強勁反彈,主因氣候轉暖,且家庭領到紓困支票,加上經濟活動逐漸解封,引爆需求。 扣除汽車後,3月零售銷售額也比2月大增8.4%,比市場預估的5%增幅高出許多,更比2月時減少2.5%明顯改善;扣除汽車與汽油後,零售額也增加8.2%,優於預期的6.4%,也比2月時的-3.1%好轉。 經濟學者指出,政府紓困計畫逐步落實,加上疫苗接種加速普及,均有助於零售銷售持續增加;不過4月新冠肺炎疫情又再度升高,增幅可能較為溫和。  

A: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全球多國在遭受新冠疫情衝擊後,2020年12月和本年1月出生率均大幅下滑,反映新冠疫情已拖累人口成長,讓國際經濟前景面臨嚴峻挑戰。 戰爭、經濟蕭條和自然災害過後往往會出現嬰兒潮,但專家擔心新冠疫情並不會出現類似模式。日經新聞彙整資料顯示,日本、法國和西班牙等國家新生兒人數已下滑10%到20%,部分地區的減幅甚至更大,顯示生育率普遍下降的速度正在加快。 專家擔心,如果出生率繼續降低,這些經濟體可能無法維繫經濟成長,也難以支撐社會安全網。日經新聞尚未取得中國大陸資料,但今年1月香港新生兒人數較去年同期銳減56%,台灣年減23%。原本已苦於出生率低迷和高齡化的南韓、日本,1月新生兒人數分別下滑6.3%和14%。 義大利是歐洲最先受到疫情衝擊的地區,去年12月新生兒人數年比重挫22%;西班牙1月新生兒人數下滑20%,法國減少13%,創該國1975年以來最大跌幅。 法國統計局表示,公衛危機和極大的不確定性,可能促使民眾取消或延後生育計畫。美國情況也沒比較好,聯邦政府雖尚未發布全美數據,康乃狄克州的每月數據顯示,當地1月的新生兒人數年減14%,英國牛津經濟研究所預估美國人口今年只會增加0.2%,為1918年以來最小增幅,原因也包括川普抑制移民入境。 日本的新生兒人數今年預期將低於80萬人;截至2020年10月止,懷孕登記數較前一年同期減5.1%;2020年4月日本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後,懷孕數更是銳減。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表示全球能源市場正在穩步復甦,2020年由於疫情爆發及價格戰曾導致石油價格下跌至歷史低點。 IEA在每月報告中將其對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測提高每天23萬桶,至每天增加570萬桶。石油輸出國組織則將對2021年的需求預測提高每日10萬桶。 雖然IEA預測之復甦仍比2019年需求水準低3%,惟投資人將該機構對2021年最後一季需求成長預測視為石油消費正在復甦跡象。4月14日上午原油價格上漲,延續本週迄今溫和上漲局面。全球基準布蘭特原油上漲1%,至每桶64.32美元。美國基準西德州中質油期貨上漲1.2%,至每桶60.87美元。 ING大宗商品策略主管Warren Patterson表示,美元走軟、美國石油學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公布的樂觀庫存數據以及美國和伊朗之間的核談判遲滯等因素,提振原油價格。 IEA曾於本年3月報告指出,全球石油庫存仍然過剩,並認為當前並不存在以需求增加和供應疲軟為特徵的所謂超級週期,而導致油價低迷。惟4月報告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需求期間累積的大量全球石油庫存過剩正獲得緩解,疫苗接種行動正在加快步伐,全球經濟基礎看來更加穩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已經上調本年經濟成長預測,IEA援引該預測,惟強調經濟復甦仍然脆弱,歐洲和巴西部分地區的新冠病例正在上升,說明為何全球石油庫存連續7個月下降趨勢可能在3月份陷入停滯。 2020年10月至本年3月,油價大幅上漲。惟近幾週,由於新的抗疫限制措施,加上歐洲部分地區經濟復甦停滯不前,油價漲勢趨緩。隨著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將每日產量增加至200多萬桶,未來幾個月全球石油供應量增加,市場從供應不足轉向餘裕,油價可能再次面臨壓力。 IEA將本年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產油國的供應成長預測下調為每日9萬桶,至每日61萬桶。美國供應量在2020年每日下降60萬桶後,今年預測下降每日10萬桶。2021年下半年石油市場將復甦,石油輸出國組織擁有每日600萬桶閒置產能,此意味該組織成員國將具備滿足需求變化的彈性,此數量尚未包括伊朗每日150萬桶的產能。 IEA報告另指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富裕會員國2月原油庫存約為30億桶,市場並未面臨供應緊縮局面。  

A: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過去一年由於新冠疫情推動在家工作和上學,房市一直呈現白熱化。但是消費者越來越擔心即將出現泡沫,並且隨時可能破裂。谷歌指出,搜尋「房市何時崩盤?」在過去一個月飆升2450%;「為什麼房市這麼熱?」的搜尋量在短短一周內翻一倍。而顯示房市可能正處泡沫最有說服力的問題:「我該為2021年中意的房子高於報價多少」在同周躍升350%。 衡量房價的CoreLogic數據顯示2月房價年增10.4%,為2006年以來最大。供不應求情況嚴重,同時創紀錄低房貸利率正在推動千禧世代和X世代的購房欲望。根據realtor.com數據,與一年前同期相比,目前待售房屋數量大約只有去年一半,導致競爭加劇,買方必須大幅加碼競標價才有機會。 房地產經紀公司Redfin表示,4月初有42%房屋售價高於標價,比去年同期高出16個百分點。惟房貸申請量減少代表某些人因為缺乏買得起的房屋而退出市場。倘這種趨勢持續,可能意味著「還不會陷入失控的房價投機或房地產泡沫中」。隨著房貸利率上升以及購房者觸及承受最高點,預計全國房價年漲幅將降到3%左右,但因地而異。 根據Black Knight報告,美國百大房市中,有近75%房價年成長率在10%以上。漲幅最大的房市可能面臨更大風險。建商正在緩慢增加供應,而新的紓困措施可能會提供助力。隨著經濟重啟和更多人接種疫苗,城市可能會重生,從而消除郊區競爭帶來的壓力。 房市會崩潰嗎?不太可能。但毫無疑問,它會冷卻,但與10年前大規模崩盤不同,因房貸承保非常嚴格,因此大多數屋主可以負擔得起目前所居住的房屋。如果房價在某些市場趨冷甚至開始下降,也不會導致喪失抵押品贖回權危機。且因租屋市場需求也很高,應該會成為支撐房價免於大跌的力量。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