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根據義大利媒體本(2021)年3月26日報導,義大利總工會(Cgil) 於26日通知地方政府,將由送貨員權力保障組織(RiderXiDiritti)在首府羅馬等30座城市發起罷工,以「無外送日」(No Delivery Day)為號召各家外送平台送貨員拒送,並呼籲消費者盡量避免在當日使用外送服務。據報導稱,送貨員主要盼爭取與外送平台簽訂正式合約,以獲得保障以及合理的工作待遇,避免接受外送平台的演算法操作但又無法成為正式員工的窘境。 另一方面,義大利全國基層勞工總會(COBAS)亦在3月26發起教師罷工,教師團體主要抗議政府為對抗疫情而封閉學校,反對長時間進行遠距離教學,要求政府最遲在4月7日前在安全的前提下重開各級學校;並要求政府在歐盟復甦基金中保留部分給公立學校,協助教師改善就業環境、學校硬體等,未來在公立教育的花費應達到歐盟平均值-每年占GDP的5%。 至於大眾運輸方面,由義大利總工會及其他運輸工會發起的罷工將癱瘓羅馬大眾運輸系統(ATAC) 3月26日的運輸服務,主要係因勞工盼可與各大運輸企業公協會更新集體勞動契約(CCNL),並盼企業積極處理職場與乘客遭遇的暴力事件,運輸工會認為運輸業勞工在疫情期間仍堅守崗位,確保人民移動自由,勞工應該獲得更好的待遇;另外工會亦認為現今義大利運輸服務產業企業數量過多過於破碎,希望政府能重整運輸業市場,以提升大眾運輸服務品質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根據義大利媒體本(2021)年3月26日報導,義大利兩間創投公司Gellify及Azimut宣布共同對Startupbootcamp執行的時尚科技產業加速器計畫(FashionTech)進行投資。 Startupbootcamp係世界最大新創加速器之一,目前在歐中共有15個新創加速中心,主要領域有金融、能源、健康、媒體及商業,每年約有2萬個計畫,並且已投資超過千家新創企業。至於FashionTech係Startupbootcamp在義大利首個時尚領域計畫,預計於未來三年內扶植30家時尚及紡織領域的新創公司,內容包含協助新創公司與業界領導者交流、與國際學界。 FashionTech計畫的主要著眼於將工業4.0及供應鏈革新帶入時尚及紡織產業的新創企業,根據國際顧問公司QY評估,該領域在2019年產值約有185億美元,到2027年則會成長到374億美元,前景可期。此外,Startupbootcamp也對永續時尚產品、智慧零售方面的新創充滿興趣,該兩產業也極具未來成長潛力。 創投公司Gellify合夥人Lucia Chierchia表示,本次投資Startupbootcamp的FashionTech計畫主要係為加速紡織業結構性的轉型,尤其是藉由新創科技改良生產面,以循環經濟的概念提升紡織產業的永續性。

A:華爾街日報本(29)日報導,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及供應鏈問題,可能造成中國出口商品價格提高,增加全球通膨壓力。惟經濟學者強調目前雖有通貨膨脹風險,惟距離通膨失控仍言之過早。 中國製造商已發現成本難以控制,新冠疫情各地經濟停擺影響製造商利潤,過去中國製造商依賴廉價中國勞動力,惟現在木材、鐵到棉花等原物料均上漲,港口雍塞與貨櫃短缺造成運費大幅上升,部分客戶亦要求分擔成本。此外,中國政府限制化石燃料達成降低碳排放目標,亦恐造成鋼鐵等難以增產,加上買家囤積商品,全球商品價格面臨上漲的壓力。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統計,過去一年美國由中國進口商品價格增加1.2%,係2012年以來最大漲幅,部分美國零售商已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經濟學家分析指出,目前美元較預期強勁及美國民眾於疫情期間大量儲蓄,外國進口商品價格雖提高,消費者尚有能力購買,且價格上漲主因仍為需求增加,大多數製造商將自行尋找轉移成本的方法,不致影響經濟復甦,尤其中國製造商為確保市占率,應不致隨意提高價格,目前偏高的原物料成本亦預期將逐漸下滑,目前全球尚未出現通膨失控的現象。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a-long-a-source-of-deflation-starts-raising-prices-for-the-world-11617015600

A: 新加坡貿工部本(2021)年3月27日發布新聞稿表示,貿工部陳振聲部長與美國新任貿易代表戴琪於新加坡時間3月26日晚上進行視訊會談,兩人表示期待星美間繼續探討貿易相關合作機會。 新聞稿說明,陳振聲恭賀戴琪出任美國貿易代表,並歡迎美國持續與本區域保持聯繫。雙方重申美國和新加坡長期穩定的雙邊經濟關係,這個關係的支撐端賴高效能的美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兩國對開放和以規則為基礎的貿易制度的共同信念。 新聞稿指出,陳振聲與戴琪期待繼續在前瞻性的全球貿易課題探討合作機會,包括在數位和綠色經濟的新增長機會。雙方也討論了在區域和多邊平台積極主動和建設性的交往的重要性,例如東協、亞太經合組織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等。 美國是新加坡最大的服務貿易夥伴以及第三大貨品貿易夥伴。美國也是新加坡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者,在新加坡的投資額超過4,000億星元。另一方面,新加坡則是美國最大的東協貿易夥伴,佔美國與東協貿易總額約四分之一。此外,新加坡亦是美國來自亞洲第三大的投資國。

A:馬來西亞巴生港務局總經理蘇巴馬廉(Capt. K. Subramaniam)表示,由於馬國港口設施完善,長榮海運貨輪擱淺埃及蘇伊士運河,並暫時終止航行,尚難以預測該貨輪的脫淺時間,惟目前對於馬國港口影響輕微。巴生港(Port Klang)和丹絨柏樂巴斯港(Port of Tanjung Pelepas)每日都會有來自歐洲和地中海的貨船,倘若當中出現延遲出港情形,馬國港口有能力一次同時處理2艘貨船裝卸。   馬來西亞船運協會(MNSC)主席蕭健皓則表示,長榮海運貨輪擱淺,將導致許多貨船被迫停滯在歐洲、美國、亞洲和大洋洲等貿易路線中的港口,進而導致馬來西亞自歐盟進口的貨物受到影響。然目前談論該貨輪擱淺對馬國造成影響仍言之過早。該協會仍在評估貨船延遲出發,對潛在生意所帶來的影響。   此外,Partners Group Consulting創辦人阿比索菲安表示,蘇伊士運河癱瘓,嚴重影響國際能源供應鏈,也會導致國際原油價格飆漲。目前,布倫特原油價格上漲0.82%,每桶報62.46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全國總商會兼中華總商會(中總)舉辦線上論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如何為馬來西亞和企業創造更多機遇?」(How will RCEP increase th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r Malaysia and for you?),邀請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主席拿督馬吉德(Abdul Majid)及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副秘書長(掌管工業事務)拿督諾阿茲曼(Norazman Ayob)共同參與討論。   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主席拿督馬吉德(Abdul Majid)認為,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落實下,電子與電機領域和半導體產業將是未來成長趨勢。RCEP將帶動馬國朝向高科技產業發展,亦鼓勵本地企業衝出海外市場,除了電子與電機外,預料亦將帶動航太、清真、創意內容、生物質 (Biomass)及精緻農業領域發展。此外,橡膠手套、石油與天然氣的市場表現亦出色。   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副秘書長(掌管工業事務)拿督諾阿茲曼(Norazman Ayob)表示,RCEP區域市場是馬國企業尋求業務拓展的關鍵。除透過政府提供援助外,貿工部盼中小企業致力於轉型與採用數位科技及工業4.0來拓展RCEP區域的商機。   RCEP將為馬國企業提供數項好處,包括有機會開拓占全球近三分之一總人口的市場、享有區域原料更有競爭優勢的成本價格、RCEP區域下整合的供應鏈、促進更大透明度、資訊共享、貿易便利、電子商貿和智慧財產權的保障等利益。   馬國全國總商會兼中華總商會(中總)總會長戴良業致詞時表示,RCEP為全球首個將亞洲最大經濟體中國、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及第四大經濟體韓國締結自由貿易關係的組織,將為馬國打開巨大市場門戶,以吸引更多投資人進駐馬國,促進馬國經濟發展。   RCEP占全球總人口29.5%(或23億人口)的市場,其區域國內生產毛額占全球GDP之28.2%或24兆美元、占全球貿易量的27.2%、占全球外人直接投資流量的23.6%,將為成員國帶來顯著經貿與投資利益。   馬國全國總商會籲請馬國企業把握上述機會,包括加強自身企業模式、持開放態度來打造亞洲供應鏈以及在多邊合作的貿易、投資與服務上更加多元化。中小型企業應致力於展開市場研究,並積極地融入整個供應鏈來爭取新市場以及擴展原市場;對計劃開拓中國市場的業者,應採納數位科技和智慧型製造程序,以有效地整合、分銷和打進正在成長中的中國消費市場。   查RCEP擁有15個成員國,馬國為第七大貿易夥伴國,2020年馬國與RCEP成員國的貿易總額達1兆300億馬幣(約2,452億美元),占該國總貿易之58%。2020年,東協投資額達493億馬幣(約117.38億美元),占馬國總投資額35.3%,接著是日本(8.2%)、中國(4.1%),而中國連續12年成為馬國最大貿易夥伴。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一、菲媒報導,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3月28日表示,政府對馬尼拉都會區(NCR)及其鄰近4省,自3月29日至4月4日實施最嚴格之「加強型社區隔離措施」(ECQ),在封城期間取消原本同意NCR及鄰近4省在4月1日至4日基督教聖週期間舉辦宗教集會之措施,請民眾避免群聚,以免疫情擴散。 二、R發言人另表示,政府將發放補助金予因3月29日至4月4日實施ECQ措施而受到影響無法工作之民眾以及貧戶,預計於4月底前發放。此外,農業部(DA)保證,在為期1週ECQ期間ECQ地區之糧食供應無虞,請民眾安心。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年3月29日報導,新加坡旅館業者由政府獲得的薪資補貼額將從本年4月起逐漸遞減,不少徵用作為防疫旅館的業者合約亦將於本年5月到期,「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費券」計畫亦將於本年6月截止,加上國際旅遊尚未重啟,旅館業者反映,本年旅館營運情形恐怕比去(2020)年艱難。 據報導,新加坡目前旅館客房的平均價格比疫情前同期低約30%至40%。目前該行業可透過星國政府推出的「雇傭補貼」計畫獲得50%薪資補貼,但本年4月至6月將減少至30%,7月至9月則將減至10%。另截至去年底,70家旅館被徵用作為防疫旅館(接待總計超過16萬名隔離者),為業者提供穩定收入(約75%客房收入源自政府徵用),但該合約到本年5月期滿。新加坡旅遊局表示,防疫旅館總數將依供需而定,星國政府將依據疫情發展做出調整。 新加坡旅館相關業者盼政府能進一步提供更多補助,但強調將積極開拓新收入來源和旅客體驗,例如,推出免觸式入住和退房服務,以及加強電子商務平臺,開始販售禮券和旅館的二手物品等。

A: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本年3月26日發表數據顯示,新加坡本年2月製造業產值再度表現優於預期,年比增幅為+16.4%,不含生物醫藥業則增幅為+13.6%;若經季節性調整,與本年2月比較為+1.6%,不含生物醫藥業則為-0.1%。 新加坡本年2月主要產業產值年比表現分別如下: 電子業成長30.3%,主要是半導體業和資訊通信暨消費電子業分別成長36.5%和5.7%,尤其半導體業成長係因5G市場需求強勁以及去(2020)年同期比較基礎較低。 生物醫藥業成長23.9%,其中醫療業和醫療科技業分別成長16.7%和12.6%; 精密工程業成長15.0%,主要因機械暨系統業成長23.5%,精密模具暨零件業則下跌4.5%; 化學業成長2.5%,其中特殊化學業和化工業分別成長8.7%和6.1%,其他化學業和石油業則分別下跌3.3%和25.3%; 一般製造業下跌5.5%,其中食品飲料暨菸草業和印刷業分別下跌6.7%和24.7%,雜項業則成長2.5%; 交通工程業下跌24.2%,其中海事暨離岸工程業和航空業分別下跌23.0%和32.1%,陸路交通業則成長20.3%。 大華銀行經濟分析師顏聖充認為,外部環境有利,加上去年同期比較基礎低,可能是進一步帶動新加坡電子和生物醫藥製造業成長原因,尤其半導體在全球採用數位解決方案(5G技術、雲端計算等)的情形下,需求將分常強勁,帶動電子業進一步成長;另化工領域也將因油價上漲而成長,因此將本年製造業成長預估上調為+5.5%,本年第1季和全年經濟成長亦分別上調為+0.8%和+5.5%。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分析師李主禮則認為製造業的強勁成長趨勢將在本年下半年減弱,同時也對服務業的復甦保持謹慎,因此維持本年經濟成長預估為+4.5%,本年第1季經濟成長為-1.2%。

A:一、菲國高等教育委員會於3月26日宣布,菲國24所大學之醫護相關科系3、4年級學生,自本學年下學期起,實施實習與實驗課程有限之面對面課程,以增加菲國醫衛系統之人力,應對升溫之疫情。 二、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 於3月26日表示,馬尼拉都會區(NCR)及其鄰近4省分,自3月22日至4月4日實施較嚴格之「一般型社區隔離」(General Community Quarantine, GCQ)措施,原本禁止包括宗教聚會等所有集會,惟因宗教團體近日呼籲聖週將屆,盼能讓民眾到教堂聚會,政府決定順應民意,開放教堂於4月1日至4日每日舉辦1次聚會,最多容納滿座之10%人數。 三、國立菲律賓大學疫情研究小組(OCTA)於3月26日表示,隨著確診COVID-19案例日增接近10,000例,NCR可能必須恢復實施「 改良版加強型社區隔離措施」(MECQ)。該小組稱,3月26 日激增9,838例,創下去年疫情爆發以來最高單日記錄,顯示疫情呈現急遽上升趨勢,必須採取較嚴格管制措施,始可扭轉不利局勢。

A:一、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菲律賓政府自去(2020)年3月17日起封鎖全呂宋島(加強型社區隔離,ECQ),並自4月13日起延長封島至5月31日,期藉由減少人員移動,以阻斷疫情蔓延。 二、為挽救頹敗之經濟,自6月1日至8月3日對疫情重災區NCR改為實施較為寬鬆之一般型社區隔離(GCQ),放寬人員移動管制、政府及產業恢復75%營運、有限度恢復大眾運輸及彈性上課等;因疫情惡化,8月4日至18日一度恢復實施較嚴格之「改良版加強型社區隔離」(MECQ)措施;8月19日起又因經濟不堪負荷而放寬為GCQ,並多次延長至今。 三、因應持續升溫之疫情,菲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獲杜特地(Duterte)總統授權,於3月27日晚間宣布,自3月29日至4月4日止,馬尼拉都會區(NCR)及其周圍之Bulacan、Cavite、Laguna及Rizal等4省,由GCQ改爲恢復實施最嚴格之「加強型社區隔離措施」(Enhanced Community Quarantine, ECQ);其餘地區則延續或改為實施GCQ措施或最為寬鬆之「改良版一般型社區隔離措施」(MGCQ)。

A: 據日本NHK新聞本(3)月26日報導稱,因新冠疫情在國內持續擴大,政府推動振興旅遊觀光需求之「Go To Travel」活動,因防疫「緊急事態宣言」而暫停實施;惟因應全國旅宿企業要請,日本政府決定將對疫情相對穩定之地方縣市實施振興當地旅遊措施而給予金援補助。 為避免疫情持續擴散延燒,日本政府於上(2020)年底宣布暫停補助日本國內民眾旅遊等之「Go To Travel」活動,引起旅遊業者及民眾批評的聲浪。因此,為避免嚴峻衝擊地方觀光產業發展,迄今日本觀光廳已補助約20個縣市實施民眾旅遊振興補助等措施。 上述財政援助適用對象,主要係針對地方縣市舉辦振興旅遊實施的活動計畫,中央政府刻正檢討每人每晚住宿費補助5,000日圓、用餐及購物等2,000日圓,總計補助上限額度為7,000日圓的優惠規劃。

A:世界銀行頃發布主題「不均衡的復甦─東亞與太平洋經濟探測」報告指出,由於疫情重新擴散與國內經濟下跌風險以及國內政局波動,該銀行下修馬來西亞本(2021)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預測將適中成長6%,較上(2)月底預測值6.7%為低。預期馬國本年第一季經濟成長將疲弱,緊隨國民接種疫苗和消費活動回升,將支援經濟活動復甦,進而讓馬國經濟從第二季、第三季延續至第四季反彈。然馬國經濟復甦的力量和時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及時獲得有效的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而定。預計至本年8月,馬國疫苗接種計畫將普及至30%人口。   世銀預估,從中期觀察,馬國經濟產出應不至於回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惟馬國成長前景面臨很大的下跌風險。在外部方面,實施疫苗接種計畫的進一步延誤可能導致先進經濟體的反覆封鎖,並抑制全球經濟成長。倘馬國成功緩解第三波病毒感染以及有效實施疫苗接種計畫,這將促使國內需求復甦較預期為快,並增強投資人信心。世銀預計馬國生活在國家貧困線下的人數將逐漸減少,並維持新冠疫情前水平直至2022年。該預測是基於家庭就業和收入的恢復可能不平衡,而旅遊業和其他高接觸性服務產業預計將是增長最慢的領域。同時該預測亦取決於就業人口的大幅反彈以及政府在經濟完全復甦前所採取的振興濟措施,以保護貧困和脆弱的家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一、菲國ANC電視台3月27日晚間新聞報導,為因應持續升溫之疫情,菲國總統杜特地(Duterte)於本(27)日指示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宣布: (一)自3月29日至4月4日止,馬尼拉都會區(NCR)及其周圍之Bulacan、Cavite、Laguna及Rizal等4省,由GCQ改爲實施最嚴格之「加強型社區隔離措施」(Enhanced Community Quarantine, ECQ)。 (二)最新規定如下: 1.大眾運輸需依據交通部頒布之規定進行營運。 2.嚴格實施晚間6時至翌日清晨5時之宵禁。 3.18歲以下,65歲以上者禁止出門。 4.嚴禁10人以上之聚會。 二、謹查: (一)菲政府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去年3月中旬起曾封鎖整個呂宋島並實施ECQ,嗣為挽救衰敗之經濟,而逐漸放寬改實施MECQ及GCQ迄今。 (二)倘此次實施1週ECQ仍未能使疫情降溫,繼續延長實施之可能性甚高。

A:一、菲媒報導,杜特地總統於3月26日簽署「企業復甦及稅務優惠法案」(CREATE),成為第111535 號共和國法,將有利疫苗進口、為微中小企業減稅,以及簡化財政激勵措施程序,有益吸引投資。惟渠否決有關提高不動產銷售之加值型營業稅(VAT)免稅門檻、處理一般稅收資金90天期限、對國內企業重複之稅務獎勵措施,以及賦予總統特權可任意指定投資促進機構(IPA)免受此法管轄之相關條款。 新法自刊登本地主要報紙15 日後生效。 二、扼陳CREATE法令之重點如下: (一)稅率調整:追溯至去(2020)年7月1日起,可課稅所得低於500萬披索(約10萬4,000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及總資產低於1億披索之中小企業CIT稅率由30%立即降至20%,其餘企業則降至25%。 (二)稅務獎勵: 1.提供出口商及重要國內企業最多長達17年之獎勵措施,包括4年至7年之所得稅免稅期(ITH),以及10年之特殊公司所得稅(SCIT,營業毛利稅5%)或擴大稅額扣抵(enhanced deductions)兩者擇一。 2.其他國內一般企業則可獲得最多長達12年之獎勵措施,包括享有4年至7年之ITH,以及5年之SCIT(限資本額5億披索以上者)或擴大稅額扣抵。 (三)地區獎勵:為推動鄉村發展及創造就業,投資馬尼拉都會區(NCR)以外地區及受災地區之企業可分別額外享有3年及2年之ITH。 (四)醫療獎勵:迄2023年12月止,銷售及進口COVID-19藥品、疫苗、醫療設備及個人防護裝備(PPE)免課徵加值型營業稅(VAT)。自本(2021)年1月1日起,癌症、精神疾病、肺結核及腎臟疾病藥品免課徵VAT。自本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非營利性醫院及教育機構之優惠稅率由10%降至1%。 (五)其他獎勵:銷售、進口及出版電子書亦免課徵VAT。 三、杜特地總統強調: (一)CREATE法令經過國會無數次檢視及討論,終於定案,為企業所得稅改革及財政獎勵措施合理化帶來成果。新法未來10年將為菲國企業經營及產業發展指引新方向。政府進行稅務改革並提供合理之稅務優惠將可提振企業投資信心,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並增進政府收入,協助疫後經濟復甦。 (二)新法防堵稅務漏洞並將財政獎勵合理化,可提供投資人保障,並讓財政獎勵制度以績效、具時限且透明化為導向。 (三)對於否決之條款係避免賦予總統過高權力,以免損害菲國為財政獎勵制度合理化所作之努力,且防止成為總統用來打擊國會之政治工具,以及既得利益者規避法律責任之漏洞。 (四)本次改革之核心係建立績效導向之財政獎勵制度,此係國會之授權,爰財政獎勵檢視委員會(FIRB)或投資促進機構應仔細檢視相關稅務優惠,不應便宜行事。 四、謹查: (一)新法實施後,除立即大幅降低企業所得稅外,並同時精簡稅務獎勵措施。菲政府預估未來10年國庫共將損失1 兆披索稅收,惟10 年內將可吸引投資金額達2,500億美元,其中FDI約占900億美元,並創造180萬個就業機會,為菲國疫後之經濟復甦注入活力。 (二)過往無限期之稅務獎勵措施經改革精簡後,過渡階段國庫稅收雖受衝擊,長期而言稅損將逐漸縮小,並在國內外投資陸續湧進下,逐漸擴大稅基,終使稅收反彈回升。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3)月29日報導稱,日本政府已開始檢討停止針對燃煤火力發電廠輸出之低利貸款等相關金融協助,主要係日本與重視零碳排的歐美各國保持同一步調,藉此遏止溫室氣體排放汙染量大之燃煤火力發電廠的投資興建。 日本首相菅義偉預定本(2021)年4月上旬赴美國訪問,並將拜會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首次領袖峰會,預計協商防止氣候暖化目標領域的合作。日本政府針對煤碳火力發電廠的輸出,前提條件須符合:(1)僅限溫室氣體排放量少的最先端科技設備;(2)在輸出對象國家宣布去碳化方針等條件的情況下,核准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提供低利融資貸款。 目前三菱商社等日本企業與越南及印尼簽署有關興建燃煤火力發電廠的契約,由於全球各國對空氣汙染及破壞自然環境議題日益重視,日本去(2020)年7月修訂上述日本政府金融體系提供企業的融資優惠措施。 今年G7峰會輪值主席國的英國強生首相,亦曾在2021年2月促請日本政府應停止燃煤火力發電廠的對外輸出,認為此舉違反全球防止氣候暖化政策。因此,日本政府計劃將去碳化社會定位為國家新成長戰略支柱之一,目前先行展開內部相關部會協調及爭取認同。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3)月26日報導稱,日本國會參議院頃正式通過本(2021)年度預算總額106兆6,097億日圓,連續9年創新高水準;由於預估年度稅收因新冠疫情影響僅約57兆448億日圓,預算資金短缺部分,日本政府預定發行43兆597億日圓國債藉此彌補。 因日本社會高齡化顯著,社會保障費計35兆8,421億日圓,創史上新高紀錄,其中支付養老金費用達12兆7,005億日圓,占社會保障費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國家防衛費亦增加至5兆3,422億日圓。另外,作為新冠疫防疫對策預備經費計5兆日圓規模,包括強化保健所體系相關費用及免費幼兒教育與保育經費。 其他重點項目經費包括: (1)數位化社會改革:國家資訊系統標準化(2,986億日圓)、配置中小學生電腦及數位教科書(20億日圓)、My Number卡(相當身分證統一編號)發行費用(1,001億日圓)。(2)實現零碳排放社會:協助地方縣市減排及導入再生能源設施(204億日圓)、協助開發離岸風力發電(82億日圓)、氫氣導入運用(66億日圓)及汽車蓄電池(23億日圓)等科技。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西貢經濟時報,2021年3月22日   據越南工業橡膠集團表示,由於工業種植橡膠樹帶來之經濟效益衰退,因此該集團逐漸發展投資高科技農業,主要種植香蕉、菠蘿蜜及柚子。至今該集團已發展2大高科技農業種植區以及13投資計畫案,總面積達4,370公頃。   據越南平陽省Dau Tieng縣Dau Tieng一成員橡膠責任有限公司直屬越南工業橡膠集團(VRG)表示,於2016年上述公司已與U&I農業股份公司聯手合作在平陽省Dau Tieng縣Thanh An種植場開發種植117公頃香蕉,該計畫案後來增加種植1,331公頃香蕉。   香蕉收成經處理後將以Dole商標(Dole為美國有名之農業品牌)出口至日本、南韓及馬來西亞。據Dau Tieng一成員橡膠責任有限公司Nguyen Quoc Viet總經理表示,目前橡膠種植面積達2.9萬公頃,但至2030年橡膠種植面積預計降至1.5萬公頃,橡膠種植減少所釋出之土地將發展投資工業區、民生及高科技農業區。

A:IMF 3月11日指出,紐國有效之防疫政策,以及政府快速充裕之紓困計畫,有效避免經濟陷入大幅衰退及失業率升高問題。紐副總理兼財長表示紐國將持續平衡防疫及經濟復甦,並解決房價高漲、公共建設不足等長期問題。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引述由義國顧問公司針對獨立市場所蒐集之「數位商業轉型問卷」(Digital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Survey)調查研究顯示,因應疫情發展而擴大普及的智慧遠距工作(smartworking)促成相關之創新技術加速成長6.8%,連帶本年義國數位市場預計將成長4.2%,其中傳統科技則些微萎縮0.5%。該報告另指出,儘管GDP急劇萎縮,但從雲端到人工智慧、從機器學習到5G、從物聯網(IoT)到區塊鏈(blockchain),數位新技術產業在2020年已脫離週期性起落之表現,成長達2.5%,其相關投資趨勢亦維持穩定不變,而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市場則下跌2.8%。 49%受訪公司表示,全球疫情係加速數位轉型的關鍵原因,而此趨勢亦被公認將為結構性改變,除2021年將持續增加數位科技投資外,對於永續發展之需求亦有所提升,47%受訪公司(尤以中小企業更為明確)更認為公司預算將因應趨勢逐年增加投資。 全球知名管理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所發表之最新《2021年技術願景》亦指出,懂得創新並將公司進一步升級之營業收入係止步不前之傳統公司的五倍,並強調部份公司甚至​預計將​原需十年之數位轉型過程濃縮至一兩年時間完成,92%接受調查,經理級以上主管皆表示所屬公司正積極進行緊急創新升級。埃森哲(Accenture)義大利地區執行長Fabio Benasso強調,為因應突發的全球疫情,企業無論大小皆面臨須快速轉型的數位時代,義大利亦無法逃避數位轉型的全球趨勢,義大利在維持傳統並尋求認同的同時,亦必須重新詮釋自身價值,加快創新升級進度以更開放的面貌面對世界的轉變。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