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阿爾及利亞「2021年財政法」修法為阿國政府執行經濟政策的重要工具,每年年末均依據當前國際情勢及阿國經濟展望,針對稅務、貿易、投資、新創等領域法規進行包裹式修法,2021年財政法已於去(109)年12月31日生效。阿國商務部網站就本法簡介指出,考量疫情及國際油價劇降,對對該國經濟及財政收入造成衝擊(按:阿國經濟高度倚賴石油輸出),爰制訂該法,以維持財政平衡、擴大財政收入、改善投資環境及促進出口。 盤點2021年財政法可能影響我商與阿商貿易的新增規範如下: 第118條:除進口戰略性物資、大規模消費食品、對經濟發展具急迫性之產品、或進口者為政府機關或公營企業外,進口商進口即賣產品(Produits destinés à la vente en l’etat)時,應延後付款日至商品出貨後45日,財政部於必要時得訂定施行細則。 第107條:開放企業進口機齡3年內之公共工程、採礦及灌溉機具自用(先前未開放進口整機),細則另行訂定。 第91條:針對當地進口商開徵累進制貨櫃滯留稅,以運輸合約中貨櫃滯留費為基準,自貨櫃到港落地起算,至貨櫃歸還海運公司止,於30日內免徵、31日至40日加徵20%、41日至50日加徵40%、51日至180日加徵60%。 提醒我商近期與阿商貿易時應注意事項: 阿國汽車產業側重進口以半散裝料(Semi knock down, SKD)及全散裝料(Complete Knock Down, CKD)型態的全車零組件,於境內組裝後出口或內銷,並藉以發展國內產業,故目前進口SKD及CKD部品或企業自用工具機產品似不受118條限制。然因該條施行細則尚未公佈,我商宜洽詢當地進口商瞭解出口產品是否受影響。 阿國智庫企業行動中心(CARE)指出,第118條立法目的主要係藉推遲付款以維持外匯穩定,而阿國貨幣第納爾(Dinar)近期呈持續貶值態勢,該條規定的過長付款期限可能使進口商面臨過高的匯率風險。我商近期與阿商貿易時,宜多方瞭解買主信用及財務是否健全。 阿爾及利亞以石油出口為主要外匯來源,油價走低時經常面臨外匯不足問題,故須限制進口以維持外匯穩定,如當地汽車組裝業進口SKD及CKD部品均有配額限制。我商與阿爾及利亞商進行貿易往來,須注意國際油價與阿國進口限制措施的連動情形。
A:根據國內黃金市場資訊,緬甸黃金市場價格在過去三週內每緬克(0.578盎司,或0.016公斤) 上漲8 萬緬元。黃金價格在 3 月 4 日每緬克為 130.2 萬緬元,然而在 3 月 23 日,價格急劇飆升至每緬克 138.5 萬緬元。儘管國內市場價格急劇上漲,但三月份的國際價格仍在每盎司 1,700-1,736 美元之間。在 2021 年 2 月,國內黃金最高價格達到每緬克 141 萬緬元 (2 月 63日),而最低價格為每緬克 134 萬緬元 (2 月 2 日)。 另外,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 (UN World Food Programme) 的糧食價格監測顯示,緬甸一些城市地區的糧食價格呈上升趨勢。自2月初以來,主要城市仰光棕櫚油零售價上漲 20%,仰光與曼德勒的大米價格在 2月的最後一周上漲 4%。從 1 月中旬到 2 月中旬,全國各地的大米價格平均上漲 3%,惟克欽邦的一些鄉鎮,例如 Bhamo 與 Putao,增幅為 20%-35%。此外,自 2 月 1 日起,全國燃油價格上漲 15%,在若開邦北部,汽油價格上漲 33%,柴油價格上漲 29%。糧食與燃料價格的上漲是因銀行關閉,匯款速度放慢以及現金供應量的限制所致。 資料來源:Global New Light of Myanmar https://cdn.myanmarseo.com/file/client-cdn/gnlm/wp-content/uploads/2021/03/25_Mar_21_gnlm.pdf (第 12 頁) 及 UN World Food Programme https://www.wfp.org/news/rising-food-and-fuel-prices-looming-threat-poorest-and-most-vulnerable-myanmar-warns-wfp
A:緬甸計劃、財政暨工業部 (MOFPI) 於 2021 年 3 月 19 日公布第 5/2021 號通告,政府為協助業者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的衝擊,自 2020 年 4 月 1 日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期間免徵 2% 出口預付所得稅 (Advance Income Tax on Exports)。經國家管理委員會 (State Administration Council) 之批准,2% 出口預付所得稅免徵期限將延長至 2021 年 4 月 30 日。 資料來源:MOPI https://www.mopfi.gov.mm/en/blog/45/12018 (緬文版)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2021年3月24日 史國主流平面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3)月24日以「擬議針對進口建材課徵稅」 (Proposed levy on building material imports)為題,報導史國建築產業委員會(Construction Industry Council, CIC)為保護本地建築產業,針對部分進口建材產品課稅,已擬相關法規草案,並預定於本年底前提交議會審核。 該報導指出,史國建築產業委員會(CIC)所擬法規草案主要建議針對承包商進口之部分建材產品課稅,以保護當地建築產業,該法規草案初步獲得司法部認可,預定在年底前提交議會審查。該法規草案之規範領域包括工業實驗室(accredited industrial laboratorities) 之認可,須由CIC鑑識核可,俾監視在CIC註冊之建築材料及相關產品之品質保證。倘若有違反者之罰則包括註銷其註冊、警告通知、降低承包商之等級、處以10萬史鍰以內之罰款、限制或禁止承包商參加政府公共部門之建築工程採購(最長不得超過10年),以及爭端解決之規範及無利益衝突之獨立委員會。 倘若上述法規通過,未來在史國之建材成本勢必將攀升,除進口建材之稅賦(進口稅)外,承包商使用之建材須在CIC進行註冊之註冊費,以及進口建材需經由認可實驗室檢測之檢測費等。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3)月24日報導稱,豐田汽車公司已針對最快將於明(2022)年在中國生産燃料電池車(FCV)核心系統進行檢討,主要是因中國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中國政府並提供相關優惠補助措施,俾利進行在地化生產。 目前燃料電池車領域,豐田汽車率先在日本國內研發生產核心系統。未來豐田汽車將在中國生産由氫氧化學反應發電之重要零組件等核心系統,主要將運用於巴士等商用車型。 去(2020)年豐田汽車與中國清華大學、中國大型國營汽車企業合作,共同成立開發燃料電池車系統之合資公司。目前由該合資公司從日本進口核心零組件,未來將轉換為中國當地產製,目標預定在明(2022)年至2023年開始生產營運。
A:西班牙Cinco Días日報2021年3月22日報導,由於近來半導體晶片供給不足,嚴重影響歐洲及西班牙汽車業等重要產業。西班牙汽車及貨車製造商協會(Anfac)表示,起初晶片不足問題僅影響特定業者,最近情況益形惡化,已衍生為普遍性問題。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表示,由於業者擔心晶片短缺問題將延續至本年第3季,屆時將嚴重影響汽車銷售及就業機會,已促請歐盟委員會協助,儘速自亞洲取得半導體關鍵零組件。 據瞭解,半導體晶片除為汽車電子系統重要零件外,亦為手機、電器、通訊及醫療產品之關鍵性材料,半導體產能不足將導致商品生產製造瓶頸。Microsoft、Sony、Seat、Stellantis、Volkswagen及Diamler等業者均因晶片供應不足,延誤其製造。 為進行防疫採行遠距辦公使電腦、手機等通訊設備及電器之購買增加,間接提高半導體晶片需求。晶片不足雖為全球性問題,惟歐洲晶片之供應均來自亞洲與美國,明顯處於不利地位。歐洲主管機關亟擔憂半導體供應不足問題。臺灣半導體代工廠(fundry)依據客戶需求製造晶片,提供全球半導體60%之產能,其中半導體業者台積電(TSMC)提供全球市場近半數之商品。 儘管面臨前述困境,歐洲主管當局表示,願意協助本地業者增加產能,惟未考慮於境內設置半導體生產工廠。由於半導體為持續創新產業、需龐大資本投資,近年來歐洲半導體廠商已調降產能。NXP半導體、Infineon、ST Microelectronic等業者已將部分製造轉由亞洲生產。 歐盟17個會員國於2020年12月簽署「歐洲處理器及半導體技術計畫(una iniciativa europea sobre procesadores y tecnologías de semiconductores)」,同意進行跨國合作計畫。西班牙工業、貿易暨觀光部數位產業副總司長Jordi Llinares表示,該部依據上述歐盟架構,與科技部簽署合作意向書(manifestación de interés),蒐集歐洲自有半導體產業之意見,以瞭解及規劃有意參與業者之計畫,俾利後續作業。惟專家表示,長期而言興建晶片代工廠需近200億歐元之資本投資且需耗時數年企業才能獲利,爰該產業之發展亟具挑戰性。 依據彭博社(Bloomberg)資料,歐洲盼透過與台積電(TSMC)或韓國三星(Samsung)等業者洽談於歐洲興建辦導體廠之可行性。美國政府於2020年與台積電協議於亞利桑那州(Arizona)投資35億美元,至2029年該公司將投資120億美元,設立辦導體製造廠,屆時可提供台積電於美國之業者在當地取得產能。歐洲亦盼達到同樣目標,以避免晶片短缺問題。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3)月23日報導稱,世界貿易組織(WTO)部分會員國於本月22日召開視訊會議,日本政府提議各國對減碳貢獻度較高之產品應取消進口關稅,旨在藉由WTO架構下推動全球去碳化相關技術普及,並主導全球暖化問題的因應對策。 除日本政府外,歐盟(EU)、韓國、澳洲及新加坡亦提出類似提案,並決定將本(2021)年11月WTO部長會議提出上述案件共同檢討。日本政府的提案內容,列舉包括汽車、風力及氫氣等九大綠色節能領域,今後將展開篩選適用對象的產品。 上述提案亦強調須完善減碳技術的監管工作,並呼籲推動研究開發及放寬原材料等出口管制措施,以強健穩固供應鏈(採購及供應網絡)。本(3)月1日正式就任的WTO新任秘書長亦出席上述會議,日本政府由經濟產業副大臣長坂康正參加
A:根據英國渣打集團(Standard Chartered Group)頃發布「無邊界商業」研究報告顯示,歐美企業將馬來西亞評為東南亞第二大吸引外人投資的國家,可能於未來6至12個月在馬國建立及擴大其採購、銷售或營運。 前述調查顯示,受訪的美國、英國、德國及法國財務主管表示,新加坡(20%)領先馬來西亞(13%),成為東南亞最受外資歡迎的熱門投資地點。 在整個亞洲,日本(42%)排名第一,其他依次為中國(36%)、澳洲(34%)、印度(26%)和韓國(21%)、新加坡(20%)、香港(19%)、紐西蘭(14%)、馬來西亞(13%)、泰國(11%)、印尼(9%)、菲律賓(9%)、越南(9%)、臺灣(7%)、孟加拉(5%)及澳門(2%)。 受訪財務主管表示,法規是歐洲和美資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主要考慮因素,顯示馬國可透過提高國內經商的便利性來吸引外國投資。企業越來越重視對數位科技的投資,願意釋放被套牢的現金,並更加關注與貿易及供應鏈相關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問題。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之統計數據顯示,馬國上(2020)年共核准4,599項製造業、服務業及第一級產業(primary sector)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1,640億馬幣(約合406.95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22.4%;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247.64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22.3%,占總投資額之60.85%;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159.31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22.6%,占總投資額之39.15%。 馬國政府新推出的「我的數位」(MyDigital)及「數位經濟計畫」將加強馬國成為技術先進經濟體的雄心,吸引外國投資專案的支援,包括製造業及服務業的500強企業,這些專案的綜合潛在投資價值,將達到819億馬幣(約203.23億美元)。 亞洲仍為全球主要經濟增長區域,其中逾85%的企業在亞洲營運及考慮在亞洲開展業務活動。儘管有拓展國際市場的雄心壯志,但對於希望擴大或加強國際業務的公司來說,35%的公司瞭解到海外市場的監管要求仍然是最大的障礙,21%的公司則重視與供應商建立關係和調整供應鏈的物流。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菲媒報導,菲國國營之菲律賓信用保證公司(PhilGuarantee)總經理Alberto Pascual於3月23 日表示: 一、本(2021)年將增加對微中小企業擔保至40億披索(約8,300萬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以確保其等在疫情衝擊下,仍可自銀行獲得足夠財務資源,維持營運。 二、在微中小企業信貸擔保計畫(MCGP)下所擔保之貸款,由於申請流程及評估程序獲得改善,自去(2020)年12月之2.1億披索,至本年2月底已增激至9.5億披索;受惠企業家數亦由2,948家擴增至8,839家。 三、MCGP計畫自去年迄今,共已核准377億披索貸款擔保供34家銀行運用。受該計畫所擔保之貸款主要流向零售業、製造業、運輸業、倉儲業及電信業。 四、MCGP計畫項下最多可擔保50%營運資金貸款,資本支出貸款之擔保可達8成且可長達7年,有助中小企業取得銀行財務協助,以改善現金流,並支付固定支出如員工薪資、租金、攤銷及給付利息。 五、MCGP計畫所擔保之貸款平均額度約100萬披索,最小金額為10 萬披索,主要經由信貸銀行或鄉村銀行等管道提供予微小型企業。
A:一、菲媒報導,菲國疫苗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於3月23日表示,中國追加捐贈之40萬劑科興(Sinovac)疫苗將於3月24日抵菲,菲國採購之100萬劑Sinovac疫苗將於3月29日抵菲。另,COVAX機制提供之第2批98 萬劑英國AstraZeneca疫苗預計於3月24日至26日抵菲。此外,4月份及5月份將分別有550萬及890萬劑疫苗抵菲,以中國及俄羅斯疫苗占大宗,預計5 月起每周可接種50 萬至100萬人。 二、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3月23日表示,政府已宣布馬尼拉都會區(NCR)及其鄰近之Bulacan、Cavite、Laguna及Rizal等4省,自3月22日至4月4日實施較嚴格之「一般型社區隔離」(General Community Quarantine, GCQ)措施,包括禁止不必要往返於上述地區之旅行,禁止宗教聚會,以及實行共同宵禁,且健身房、按摩院及網路咖啡廳均禁止營業。政府盼該期間內確診案件數量能銳減25%,惟國立菲律賓大學疫情研究小組(OCTA)表示不可能在短短2 周內改變疫情趨勢,必須實施至少4 周「改良版加強型社區隔離」( MECQ)措施始可能達此目標。
A: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總會長蘇添來(Soh Thian Lai)認為森美蘭州(Negeri Sembilan State)具備潛力與雪蘭莪州(Selangor State)及其他州競爭,成為大巴生谷(Greater Klang Valley)的下一個樞紐,並崛起成為熱門投資地點,主要歸功於2021年投資森美蘭州所推動的七個重點產業,包括航太、汽車、農業及農業基礎工業、生物科技、醫療與科學設備/零件、先進技術及支援產業。 前述森美蘭州的七個優先產業聚群與第11大馬計畫(the 11th Malaysia Plan)相一致,並朝著高附加價值、更多樣化及高科技產品發展的願景邁進。馬來西亞「宏願谷2.0」計畫(Malaysia Vision Valley 2.0, 簡稱MVV 2.0)的推動旨在支援前述計畫,專注於高科技製造、綠能技術及專業服務等。 森美蘭州在大巴生谷地區提供理想的地理位置,擁有策略性的土地使用、高效的社會服務、強化的社區設施、綜合的運輸與物流服務以及網絡服務。該州擁有優越的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這對投資人而言是個優勢。 蘇總會長表示,製造業仍為馬國經濟的主要動力來源,而該產業為森美蘭州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重要貢獻。目前森美蘭州已擁有至少兩個大型開發項目,即東海岸鐵路(ECRL)及宏願谷2.0計畫,這將改善該州的投資與經濟成長。 森美蘭州在東海岸鐵路規劃中將擁有瓜拉克拉旺(Kuala Klawang)和汝來(Nilai)擁有兩個鐵路車站,而宏願谷2.0計畫預計將發展成為一個逾15萬3,411公頃的世界級大都市,從汝來延伸至波德申港(Port Dickson)。 宏願谷2.0計畫的第一階段發展計畫包括一個高科技工業園區、一個綜合運輸區、一個旅遊區以及一個鳥類/河流保護區。 另一方面,馬國投資發展局副執行長阿末凱魯丁(Ahmad Khairuddin)表示,上(2020)年森美蘭州製造業投資件數共48件,投資額61.79億馬幣(約合15.33億美元);其中外人直接投資額為9.4億美元,占總投資額61.32%;其餘5.93億美元為國內投資額,占總投資額38.68%。森美蘭州2020年為馬國製造業第六大熱門投資地點,具備潛力吸引汽車、化學及先進電子產業之投資。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西班牙國家報ABC日報2021年3月24日報導,依據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報告,由於第3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西國疫苗接種進度緩慢及歐盟援助款延遲等因素,導致西國政府預計2021年僅能使用55%之歐盟基金,預計西國經濟復甦恐將延至2021年下半年,爰將西國2021年經濟成長率由原預估8%下修為6%,2022年上修為5.3%,而2023年則維持為1.7%。 西國央行表示,歐盟撥放援助基金延遲之主因係西國政府與歐盟仍在協商西國財政改革與援助款申請項目,且西國基金運用計畫亦尚未完成,故無法自2021年起,即開始執行相關計畫。儘管西班牙可能於2021年最後幾個月內達到新冠肺炎群體免疫及取消防疫管制措施,西班牙之國內生產毛額(GDP)於2023年初恐仍難以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 西班牙央行認為,西班牙經濟復甦關鍵仍取決於觀光業發展,並就西國未來經濟發展、失業率及財政赤字發展趨勢提出相關看法。以觀光業而言,在一般情況下,2021年西國觀光業可恢復至2019年之40%,2022年可恢復80%,2023年即可全面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惟倘疫情發展惡化,2021年觀光業恐僅能恢復至2019年之15%,2022年可達60%,至2023年始達90%。在失業率方面,西國央行預估在一般情況下,2020年之失業率為5%,2021年為17%,2022年可降為15.1%,2023年則為14.1%。在財政赤字方面,2020年為10.5%,2021年為7.7%,2022年為4.8%,2023年為4.4%。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頃推薦透過在吉隆坡國際機場(KLIA)設立的商務旅客中心(BTC),為全球商務旅客提供簡易通關程序,並帶動投資。 該商務旅客中心位於吉隆坡國際機場(KLIA)衛星航站樓C36號登機口,主要為在馬國加速拓展業務的短期外國商務旅客開放。本次啟動的BTC標誌著馬國政府振興經濟的決心且為2021年經濟反彈鋪路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阿茲敏部長表示,儘管新冠疫情帶來極大挑戰,但馬國政府仍致力於放寬國內外企業的商務活動。馬國實施有利於商業及務實政策,以支援該國的投資環境。馬國歡迎投資人在馬國拓展新的業務活動,以擴大及多元化其現有業務。該商務旅客中心反映了當前態勢,並在尋求漸進的解決方案以確保馬國政府能在保護生命及維護經濟活動上取得平衡。 商務旅客中心是馬國政府「一站式中心」(OSC)計畫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該計畫旨在緩解商務旅客從入境到出境的交通流向。該中心將確保馬國仍為外資企業具吸引力的投資地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商務旅客中心透過提供以下快速服務,它為短期商務旅客提供了一個無縫的支援系統:(一)出機後,在商務旅客中心內的專用新冠病毒實驗室進行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其結果可在三小時內產生;(二)在宣布身體健康後,商務旅客將進入移民廳綠色通道以及(三)政府將為商務旅客任命一個具有特定商務行程的聯絡官。 短期商務旅客係指不持任何專用通行證且計劃在馬國逗留14天或更短時間的商務旅客,但須經OSC委員會批准並遵守一套嚴格的標準作業程序(SOP)。 迄今為止,OSC委員會已批准93位短期商務旅客的申請,涉及總投資金額高達150億馬幣(約36.4億美元)。 展望未來,隸屬貿工部的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已鑒定總值820億馬幣(約合199億美元)的潛在投資計畫。商務旅客中心係由馬國貿工部、投資發展局、衛生部(MOH)、移民局、馬國機場控股公司(MAHB)及馬國航空公司(MAB)等共同努力的成果。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1年3月月23日報導,西班牙喜悅汽車(Seat)於本月22日宣布將於2025年於旗下Cupra品牌(創立於2018年)推出一款小型平價電動車,售價訂於2萬至2萬5,000歐元之間,預計產量為50萬輛。儘管該計畫尚未獲得德國總公司福斯集團(Grupo Volkswagen)正式同意,惟喜悅汽車西班牙公司董事長Wayne Griffiths表示,該公司已著手調整位於巴塞隆納省(Barcelona)馬爾托雷爾市(Martorell)之工廠生產線,以利組裝該車款電動車。 該款電動車將為繼喜悅汽車於2021年上市之Born車系及2024年上市之Tavascán車款後,推出之第3款全電動車。該公司盼透過此次新型電動車之投資,促進改變西國電動車工業,帶動電動車零組件產業,並促進電動車電池產業之發展及投資。 喜悅汽車G董事長表示,該公司於2019年在西班牙電動車之銷售量為3萬9,000輛,至2020年則增加至10萬輛,並說明為加強電動車產業發展,極需歐盟及西班牙政府協助,如目前西班牙僅有8,000個電動車充電站,亟需政府協助加速裝設充電站,盼於2021年可加速擴增至2萬8,000個充電站。 喜悅汽車曾連續5年均具營業利潤,2019年全球營業額為111億5,730萬歐元,創下3億4,600萬歐元之盈利紀錄。2020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之衝擊,喜悅汽車全球總銷售42萬7,000輛,營業額降為87億8,400萬歐元,計虧損1億9,400萬歐元,惟該公司預計2021年第1季全球之銷售即可達損益平衡。
A:一、菲媒報導,菲國知名ING銀行資深分析師Nicholas Mapa於3月24日表示: (一)為防止疫情擴散,菲政府自3月22日至4月4日針對馬尼拉都會區(NCR)及鄰近4省採取較嚴格之封城措施,將打擊消費者信心並對經濟將產生負面影響,導致本(2021)年第1季GDP再次萎縮,將創下連續5個季度衰退紀錄,且使經濟復甦時間點延至明(2022)年底。 (二)因去(2020)年第2季採取封鎖整個呂宋島措施,致GDP大幅衰減16.9%,受惠於低基期效應,第2季GDP應可擺脫衰退泥淖,恢復成長。 (三)儘管本年經濟可望復甦,惟重啟更嚴格封城措施將打擊商業活動及消費者信心,進而延後經濟復甦,原預估菲國經濟可於明年第3季恢復至疫前水準,近日再度對產值占全國GDP4成之NCR及周邊4省等經濟重鎮實施封城後,將延至第4季方可恢復至疫前榮景。 (四)目前貨幣政策因本年第1季通膨升溫而受限,較有效提振經濟之策略係積極推動大規模財政支出計畫,包括將資金直接挹注企業或提供中小企業補助,對促進經濟反彈回升將更為有效。 二、謹查: (一)菲政府了解在通膨升溫環境下,現階段貨幣政策之功能有其侷限性,計劃透過推動各項基礎建設,發揮火車頭作用,產生關聯效果,以帶動經濟成長,並同時修法進行必要之結構改革,以期經濟成長時,能兼顧財政紀律,讓菲國維持其信用評等不被降評。 (二)因近期變種病毒肆虐,確診病例激增,導致再度封城,部分基礎建設項目因而延滯,是以疫情後續發展將牽動整體經濟走向。
A:一、菲國媒體本(3月25)日報導,菲律賓貿工部次長Ceferino Rodolfo頃表示: (一)該部部長Ramon Lopez已於日前致函CPTPP協定存放國紐西蘭政府,正式表達菲國加入該協定之意願。 (二)CPTPP係2018年3月由日本、澳洲等11國所簽署,涵蓋範圍包括貨品與服務貿易、投資、勞工移動、政府採購,以及環保、智財權及勞工保護等新興領域。菲國需與現有CPTPP成員完成談判,始可加入該協定,倘順利加入CPTPP,可拓展市場版圖。 (三)菲國係於去 (2020)年11月15 日簽署全面區域經濟夥伴協定(RCEP)後,著手研擬加入CPTPP。依據該部統計,去年RCEP國家占菲國出口之5成,進口則占61%。RCEP主要成員國包括東協國家、澳洲、中國、日本、南韓及紐西蘭等國,約占全球經濟產值3成,菲國盼本年能獲得國會同意,順利完成國內批准程序。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3.23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預測與經濟分析研究所(IPAG)副主席Jacek Fundowicz於3月23日週二宣布,根據該研究所(IPAG)的數據,灰色經濟在波蘭GDP中的比重從2020年的18%增加到2021年的18.3%。 IPAG估計,2021年波蘭灰色經濟總值將達到4,690億波幣(1,015.6億歐元),略高於2020年的約4,470億波幣(967.9億歐元)。 根據IPAG的數據,2019年其價值為4,190億波幣(907.2億歐元)。 Jacek Fundowicz副主席在視訊會議上表示,灰色經濟中加工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增加與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有關。 根據IPAG的最新報告“ 2021年灰色經濟”,GDP增長下降,許多部門的經濟凍結以及人員流動性下降導致企業利潤降低,並導致需要去尋求儲蓄,例如轉移部分或全部活動向灰色經濟發展。IPAG報告指出,根據中央統計局的估計,香煙走私及其非法生產是灰色經濟的三個關鍵要素之一。 IPAG表示,到2020年,走私香煙到波蘭的價值為22億波幣(4.76億歐元),非法生產的價值達到5億波幣(1.0826億歐元)。一年前,此一數字分別為28億波幣(6.06億歐元)和8億波幣(1.7322億歐元)。 Fundowicz副主席表示,在大流行期間關閉邊境和減少市場交易是走私和非法生產捲菸減少的原因。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影響外國人在波蘭的就業。繼2020年前幾個月外國人流入量下降之後,自7月份以來出現增長。儘管如此,2020年在波蘭就業的外國人數量有所下降,包括在灰色經濟中就業的外國人數量有所減少。 IPAG估計,去年有75.2萬外國人在灰色經濟中工作,而一年前這一數字為81.2萬。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3.23 PAP, IAR 波蘭衛生部於3月24日週三公布單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病例數創新記錄,29,978例確診新病例,這是自大流行一年多以來的最大數量。根據衛生部的統計,單日死亡病例數增加575例,是今年最高的單日死亡病例數。自大流行開始以來,累計總共有2,120,671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到目前為止,累計有50,340例與COVID-19呼吸系統疾病有關的死亡病例。波蘭先前最高的單日確診病例記錄是11月7日全國有27,875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 在周三確診的新病例中,有4,605例是發生在西里西亞省南部煤礦區。同時,在包括首都華沙在內的馬佐維奇省地區有4,308例確診病例。西部大城市波茲南(Poznań)所在的Wielkopolskie省,在週三官方確認有3,188確診病例,居全國第三高。波蘭衛生部表示,在波蘭單日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病例中,最新死亡病例460例是既有疾病併發死亡,另有115例是直接死於COVID-19。週二,波蘭在全國境內確認396例死亡病例及16,741例確診病例,而前一天為65例死亡病例和14,578例確診病例。衛生部週三早上亦宣布,全國有26,511名COVID-19患者在醫院中,其中2,537名患者使用呼吸器,另有396,701人進行檢疫隔離。衛生部還表示,目前全國已有1,707,846人康復,其中包括過去24小時的13,971人。 另衛生部官員週三宣布,到目前為止,波蘭共接種5,193,835劑COVID-19疫苗,其中包括過去24小時內接種的112,300劑疫苗。 衛生部的數據顯示,截至週三,波蘭已接種約340萬劑第一劑疫苗,而超過180萬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A: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3月25報導,星國成功完成亞洲首例船對貨櫃船的液化天然氣燃料添加作業,標誌著星國港口進一步開拓液化天然氣相關服務,朝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液態天然氣添加作業樞紐再邁進一步。 法國達飛輪船斯堪道拉號(CMA CGM SCANDOLA)3月24日在星國港口,接受FueLNG液化天然氣燃料添加船添加液化天然氣燃料,成為亞洲首艘同時裝卸貨櫃和添加液化天然氣燃料的貨櫃船,節省停泊時間達17小時。 斯堪道拉號容量達1萬5,000個標準貨櫃是達飛輪船本年起安排在新加坡添加燃料的6艘新貨櫃船的第一艘。而添加燃料的添加船FueLNG Bellina則是星國首艘液態天然氣燃料添加船,公司過去4年進行超過300次從貨車到船隻的燃料加裝服務,本年的船對集裝箱貨輪液化天然氣燃料添加作業預計介於30至50次。 新加坡外交部長徐芳達3月24日指出,國際海事組織的目標,是在2050年前,把國際船運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08年的排放量減少50%。在海事業開發出更潔淨且符合商業效益的燃料來源前,液態天然氣燃料能在過渡期幫助減少碳排放。比起傳統海事業燃料,液態天然氣燃料產生的碳排可減少多達20%,硫排放量幾乎減至零。使用更永續性的燃料是星國減排策略的要素。除了潔淨能源,星國港口也從港口運作、物流碳排放等方面推動海洋事業永續發展。
A: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3月25日報導,從4月5日起,星國政府將不再強制要求雇主實行分組辦公安排,最多75%可在任何時候到公司上班,高於目前的50%,但在公司舉辦社交聚會須限制在8人。 聯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教育部長黃循財3月24日表示,勞資政夥伴決定調整工作場所的安全管理措施,在控制新冠病毒傳播風險的前提下,允許企業和員工有更大的靈活性。雖然分組辦公不再是強制性的,但企業基於業務持續性的考量,可選擇繼續實行分組辦公,針對跨工作場所人員流動的限制,則維持不變。 黃循財部長亦指出,勞資政夥伴在探討放寬措施時,強調錯開上班時間和靈活工作安排的必要,並鼓勵所有雇主依循此措施,以避免尖峰時段出現擁堵情況。 新加坡人力部3月24日更新的指導原則,雇主在舉辦工作相關活動或在公司舉辦社交聚會,例如歡送午餐會或團隊凝聚活動,須遵守人數限制和安全距離。人力部也呼籲雇主允許員工在非尖峰時段通勤,避免公司的共用空間、公共場所或大眾運輸工具上出現人潮聚集。其他建議措施包括:錯開上班時間,讓至少半數員工在早上10點之後抵達公司;盡可能進行線上會議,若須召開實體會議,應安排在早上10點之後進行。 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NTUC)副秘書長詹惠鳳表示,靈活工作安排、錯開工作時間以及在家辦公已成為工作場所的新常態。企業在繼續運作的同時,需為員工提供安全的工作安排。職總將與企業合作確保過渡到新的工作安排經過妥善規劃,並向員工清楚溝通。企業也必須有合理的時間進行調整,以便順利且安全地恢復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