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馬來西亞財經網站theedgemarkets.com報導,美國知名科技企業IBM公司將於本(2021)年5月31日關閉其位於馬來西亞賽城(Cyberjaya)的全球傳遞中心(Global Delivery Centre)。該全球傳遞中心係於2014年5月31日成立,至今已在馬國營運7年。馬國網上盛傳該中心關閉後,預料會有1,000名員工失業。 IBM公司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在馬國的支援客戶資訊科技(IT)基礎架構的全球中心將於5月31日關閉,並不會對IBM在馬國的其他業務帶來影響。據悉,IBM公司設於馬國八打靈再也萬達鎮(Bandar Utama, Petaling Jaya)的總部將繼續照常營業。IBM公司將繼續專注能力建設,以協助客戶在混合雲(Hybrid cloud)及人工智慧(AI)的體驗。 IBM公司是其中一家最早在賽城進行投資的科技企業,據知該公司並非近數月來首個從賽城撤離的跨國企業。根據電信新聞供應商TelcoTitans發布的數據顯示,德國IT企業T-Systems公司已於去(2020)年11月底,將其位於馬國業務脫售予私人投資公司Quintephi。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英國阿斯特捷利康藥廠(AstraZeneca)頃公布最新的新冠疫苗試驗結果,預防感染的有效力達76%,預防重症及住院病患的防護力則達100%。該公司先前公布新冠疫苗有效力達79%,惟遭美國衛生官員公開抨擊使用過時資訊,對該公司信譽造成重大打擊。 AstraZeneca疫苗倘擬獲美國政府核發緊急使用授權,需通過獨立的專家小組審核,再由美國FDA做最後決定。AstraZeneca疫苗早期研發速度最快,曾號稱是對抗新冠病毒的里程碑,惟嗣後出現疫苗有效力及潛在副作用等相關質疑。
A:綜合美媒報導,拜登政府加速疫苗接種計畫,目前26%美國民眾已施打至少一劑疫苗,約14%完成兩劑,另65歲以上年長者約70%至少施打一劑,拜登總統先前提出5月1日全美所有成年人的接種目標,已有超過40州表示能夠達成。另美國近期隨著疫苗普遍施打,部分州政府及民眾放鬆防疫措施導致疫情升溫,例如本處轄區紐澤西州已宣布暫緩進一步重啟。 美國教育部長3月24日表示,由於新冠疫苗施打持續推進,預期全美所有學校秋季均可恢復課堂實體課程,當前目標係讓更多學校於本年春季重啟校園實體課,另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測(NAEP)公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全美公立學校約75%已全面或部份恢復實體課程。 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近日宣布,由於新冠疫情趨緩,紐約市府約8萬名員工預計5月3日起結束遠程辦公,分階段重返辦公室,預示紐約市疫後加速重啟,紐約市府現共約有30萬名員工。另根據「紐約市夥伴」(Partnership for New York City)最新調查數據,本年3月初僅有10%的曼哈頓白領員工返回辦公室,導致紐約市經濟恢復緩慢,預估本年9月僅能達50%,約50萬人。
A:綜合美媒及勞工部報告,美國勞工部本(25)日公布,截至3月20日當週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68.4萬,較前一週78.1萬申請人數下降9.7萬,係去(2020)年3月中以來最低水準,亦較新冠疫情前於1982年10月所創的最高水準69.5萬為低。 專家表示新冠疫苗普及施打、商業活動逐步重啟,及美政府新一輪紓困措施的失業補助金與紓困支票等,刺激民眾消費支出,帶動企業招聘,均有助勞動力市場與經濟復甦。華爾街日報本月的經濟學者調查,上調美國本年經濟增長從2月預測的4.87%至5.95%,係美國近40年來最快速的GDP成長。 截至3月13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387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2.7%,較前一週413.4萬人減少26.4萬及失業率下降0.2%;目前申請各式失業補助計畫的總人數約為1,895.3萬,較前一週增加約73.4萬。 就業保險勞工失業率較高的州別依序:賓州(5.8%)、維京群島(5.6%)、內華達州(5.4%)、阿拉斯加州(5.3%)、紐約州(4.9%)、康州(4.8%)、伊利諾州(4.3%)、羅德島州(4.3%)、麻州(4.1%)及新墨西哥州(4.1%)。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3)月24日報導稱,日商Canon、東京電子及SCREEN Semiconductor Solutions等3家企業,預定與日本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AIST)共同研發新世代半導體產品,並將與國外半導體大廠如台積電及美國英特爾等廣泛意見交流,以及合作推動開發尖端技術。 另外,日本經濟産業省亦決定挹注約420億日圓資金,協助相關半導體產業研究開發,未來聚焦在2奈米後的下一代半導體的製造技術,並將建立試驗性生産線,研發細微電路的加工及洗滌等製造工程技術,盼能重振日本半導體產業昔日雄風。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3)月24日報導稱,為擬訂強化半導體產業戰略,日本經濟產業省頃召集專家及相關企業開會,檢討將藉由政府金融、稅制及制度改革等全方位的支援,促使廠商擴大半導體業務及研發尖端科技。 對此,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表示,「未來具有競爭力強之半導體、數位產業,將可主宰國家經濟命脈」。由於日前日本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公司廠房遭受祝融,進一步加劇從上(2020)年起半導體晶片市場供應不足的疑慮。上述會議結論,日方預定最快將在本(2021)年5月前研擬穩定供應及技術研發戰略政策,並將反映在政府經濟成長戰略方針。 由於2020年初全球爆發新冠疫情擴大蔓延,惟下半年起陷入低迷的汽車生產快速復甦,導致全球半導體車用晶片供不應求。日本半導體產業國際競爭力下滑,由於半導體晶片廣泛應用在汽車、智慧手機及家電等產業領域,因此日本政府為避免未來產業發展受到限制,因此決定強化穩定半導體供應鏈及研發提升技術層級。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3)月24日報導稱,豐田汽車及五十鈴汽車頃宣布將相互挹注資金,再次展開兩家車商資本合作,其中豐田汽車預定出資428億日圓,對五十鈴汽車之出資比例約5%,將成為第5大股東。 另外,五十鈴汽車亦以相同規模向豐田出資,其中包括豐田子公司之日野汽車等在內,預定本(2021)年4月將成立合資企業,針對商用車的CAS(互聯汽車、自動駕駛、共享汽車及電動汽車)領域展開合作,並將強化使用氫能源燃料電池(FC)領域的合作。 對此,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表示,「目前需要的是磨練及普及CASE技術,期盼未來能匯總發揮3家企業的優勢技術」。2006年豐田汽車曾向五十鈴汽車出資5.89%,惟因故解除上述出資合作關係。
A: 據日本國土交通省本(3)月23日公告地價,在2021年1月1日時點之含住宅用、商業用等在內的全國平均土地價格,較上(2020)年同期下跌0.5%,係6年來首度呈現下跌;主要係因全球新冠疫情感染持續擴大,導致國外訪日客大幅減少,加上日本政府發布防疫「緊急事態宣言」,民眾自肅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動等衝擊,以都市地區為中心的地價大幅走跌。 以用途區分來看,商業用地從上年增加3.1%反轉下跌0.8%,係7年來首度再度下跌。另外,住宅用地亦由上年漲幅0.8%轉為下跌0.4%,亦係5年來首度下跌。 日本全國地價下跌最明顯者為都市繁華商業區用地,原本投資者看好來日外國觀光客將持續增加,以及日本銀行持續採行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而導致資金流入市場等,咸認土地開發及建物工程需求具成長潛力。但是2020年初爆發新冠疫情擴散蔓延,且無顯示疫情平息的跡象,導致投資者樂觀情緒反轉,導致土地開發建案暫緩或取消。
A:伊洛瓦低電子報報導,政變領導人敏昂萊週一表示,他的內閣任命人員將努力安排在奈比都的寶石展售會出售玉石。全國民主聯盟議員組成的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CRPH),警告緬甸的寶石及珠寶企業不要參加軍政府組織的寶石展售會。CRPH任命的規劃,財政及工業代表部長Tin Tun Naing發表聲明表示,民選政府會將參加寶石展售會的公司或貿易商列入黑名單,並將對與軍政府合作的寶石及珠寶企業採取法律行動,因為該銷售活動將為軍政府及其領導人提供資金。 該展售會是緬甸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對展會上的銷售額徵收高達40%的稅。過去幾年,展會在3月份及9月份舉行,去年則因COVID-19暫停。緬甸政府每年自展售會約獲取逾5億美元(7,050億緬幣)的收入。本年2月下旬,國際採掘業透明度倡議(EITI)組織以緬甸政局不穩及缺乏自由為由,停止在緬甸的活動。EITI估計,在2017-18財年,各寶石展售會售出的寶石逾8.2億歐元(1.4兆緬幣)。EITI在2016年的另一份報告估計,緬甸60%至80%的寶石係未申報而逃稅。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發布的統計,在2020-21財年的10月1日至3月5日期間,漁業領域的出口額跌至3.81億美元的低點,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780萬美元。去年同期出口額為4.28億美元。緬甸漁業聯合會(MFF)預估2019-20財年漁業出口收入將逾8億美元,並達成了目標。在2017-18財年,緬甸出口了56萬噸漁業產品,價值7億美元,在2018-19財年,出口58萬噸,價值逾7.3億美元。 緬甸向中國、沙特阿拉伯、美國、日本、新加坡、泰國、歐盟等40個國家出口魚、蝦、蟹等漁業產品。過去幾個月,由於COVID-19的影響及當前政治變化影響貿易,使緬甸漁業出口略減。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提供的統計,在2020-21財年,緬甸的貿易逆差已從2019-20財年同期的9.27億美元大幅縮至2.36億美元。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導致緬甸出口大幅衰退,本財年10月1日至3月5日期間,緬甸對外貿易從去年同期的172.26億美元大幅減少到135.48億美元。本財年出口估計為66.5億美元,進口估計為68.9億美元。與2019-20財年相比,出口下降了14.9億美元,而進口下降了21.8億美元。此外,緬甸貿易促進組織的統計顯示,緬甸去年也因無法維持玉石展售會,使出口額大幅下降。海運貿易及邊境貿易均因新冠病毒的影響及政局動盪而下降。私人銀行的關閉及目前的政治不穩定對貿易造成了嚴重破壞。 根據緬甸中央統計組織發布的統計,緬甸2019-20財年的貿易逆差為13億美元,2018-19財年為11.4億美元,上一個小預算期(2018年4月至9月)為13億美元。根據2020-21財年國家規劃法,緬甸設定了出口160億美元及進口180億美元的目標。民營企業在緬甸以市場導向的經濟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商務部已推動貿易自由化及政策制定開放性,以改善貿易環境,並強調自由及公平的貿易,以確保產品安全及高品質的商品及服務。
A:新聞來源(2021年3月24日) 韓聯社本年3月24日報導,韓國政府已向台灣政府表達車用半導體合作,以舒解韓國車用半導體供需之不確定性。 根據業界人士表示,現代汽車和起亞目前車用半導體庫存量為2到6週,可能在本年4月面臨生產中斷危機。目前現代汽車公司尚未計劃減產,惟因面臨庫存短缺危機,已每週檢查車用半導體庫存並調整生產計劃。 日前全球第三大車用半導體製造商日本瑞薩(Renesas)那珂廠火災,估計要一個月才能復工,無疑對韓國車用電子晶片缺貨來說更是雪上加霜。https://m.yna.co.kr/view/AKR20210324122400003?section=industry/electronics
A:標題:巴拉圭旅宿業者要求繼續營業,不然將遭倒閉關門命運 日期:2021.03.24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旅宿業協會(Asociación Industrial Hotelera del Paraguay,Aihpy)理事長Cecilia Cartes表示,對於政府擬於3月28日起採取完全封城措施感到非常恐懼,由於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已對旅宿業造成嚴峻挑戰,倘政府發布不確定性極高之防疫措施,將嚴重打擊旅宿業以慘澹經營之模式,最壞之可能,將面臨倒閉關門之命運等語。 (二)C理事長續稱,該協會會員廠商已與客戶均有訂房及押金之合約承諾,倘政府改採再次嚴格防疫措施,將使經濟復甦之道路,越走越漫長,且無終點之日;巴拉圭旅宿業為全國最為守法之行業,旅館入口處均按照規定設置洗手檯,酒精及體溫測試器等,倘政府罔顧該行業配合之防疫作法,除無法履行合約義務,甚至將使旅宿業無法繼續營運等語。 (三)C理事長遺憾表示,全國旅宿業多數均發生負債問題,儘管週轉金有限,惟仍可支應員工薪資;倘嚴格防疫措施上路,業者僅能歇業,並停工所有員工,再次進入經濟困境等語。
A:標題:巴拉圭研磨黃豆及其他穀物較近3年來之平均衰退80% 日期:2021.03.24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油料暨穀物加工協會(Cámara Paraguaya de Procesadores de Oleaginosas y Cereales,Cappro)統計資料,2021年1-2月巴拉圭黃豆及其他穀物研磨重量8萬5,732公噸,近3年來同期之平均研磨重量42萬9,816公噸,衰退80%。 (二)該協會表示,由於氣候不利因素,迫使巴拉圭重要黃豆生產區域之播種季節延後,導致收成期亦延後;另據Cappro估計,目前擬扭轉23萬6,000公噸之損失情形,已覆水難收;惟倘修復完全之損失,黃豆收成良率幾乎100%等語。 (三)依據巴拉圭穀物及油籽公會(CAPECO)資料,巴拉圭2020年種植黃豆、玉米及小麥,進行工業加工可獲玉米粉、麵粉、黃豆高蛋白及沙拉油,為全國製造39億7,100萬美元之外匯收入;巴拉圭黃豆係該國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A:標題:巴拉圭及智利擬加速自由貿易協定及更大整合諮商談判 日期:2021.03.24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 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本(110)年3月24以「巴拉圭及智利擬加速自由貿易協定及更大整合諮商談判」為題報導略以: (一)為擴大及深化兩國雙邊經貿關係,巴拉圭及智利3月23日展開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架構下之第2回合自由貿易協定(Acuerdo de Libre Comercio,ALC)之諮商談判。依據智利巴拉圭商會理事長Carlos Medina表示,儘管兩國談判具相當程度之進展且已發展到第2回合,惟此次回合談判擬將範圍擴大兩國中小企業、服務業及政府採購等。 (二)本次回合談判係依照南方共同市場與智利於1996年簽署之第35號經濟互補協定架構下進行智利與巴拉圭之雙邊第二回合諮商談判,在同樣降稅清單完全零關稅之基礎下,智利曾於2017年完成與烏拉圭、2018年完成與阿根廷,以及2019年完成與巴西談判,此次與巴拉圭之第2回合之諮商談判亦期待有好結果。值得一提,2020年第1回合ALC之諮商談判,智利與巴拉圭曾就經濟暨商務合作、中小企業合作,以及區域及全球供應價值鏈等3項章節達成共識。 (三)以雙邊貿易關係而言,智利與巴拉圭兩國2020年進出口統計金額9億7,822萬美元,巴拉圭為智利全球第19大貿易夥伴,拉丁美洲則為第7大。以2020年1-12月巴拉圭牛肉而言,智利自巴拉圭進口金額4億4,446萬4,811美元,占巴拉圭牛肉總出口金額39.8%,以出口重量而言,智利亦占38.2%。兩國祈在第35號經濟互補協定架構下尋求雙邊擴大經貿合作關係。 (四)智利出口巴拉圭超過1,037項產品,主要產品包括加工品、農產品及葡萄酒,出口商約505家,其中118家為中小企業;自1990年以來,智利對巴拉圭外人直接投資累計金額超過2億8,800萬美元,排行第21名。
A:標題:2021年1-2月巴拉圭大豆粉出口成長33.7% 日期:2021.03.23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中央銀行(Banco Central del Paraguay,BCP)統計資料,巴拉圭大豆粉2021年1-2月出口重量183.3公噸,較2020年同期之137.1公噸,成長33.7%。以出口金額而言,2021年1-2月巴拉圭出口金額7,99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4,390萬美元,成長更超過81.8%。 (二)以黃豆而言,2021年1-2月巴拉圭出口重量為108.2公噸,出口金額3,710萬美元;同樣以出口重量及金額較2020年之同期相比,均衰退88.5%;2021年1-2月巴拉圭黃豆主要出口市場為巴西、以色列、阿根廷、歐盟及俄羅斯等。 (三)另據BCP統計資料,巴拉圭2021年1-2月原物料出口金額共計2億3,40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3億9,630萬美元,衰退41%。儘管2021年1-2月巴拉圭出口呈現-13.6%之負成長,惟小麥、玉米及皮革等出口均呈正成長。小麥部分,出口金額800萬美元,玉米出口金額則為4,900萬美元。2021年1-2月巴拉圭出口衰退受負面影響較大者為黃豆及白米。
A:全美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最大機構美國石油協會(API)在長期抗拒監管後出現重大轉變,轉而支持對全球暖化開徵碳稅。 拜登總統(Joe Biden)準備宣布一項全面基礎設施提案,重點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過渡到潔淨能源。 在22日與白宮官員舉行的視訊會議中,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BP)、雪佛龍和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等油氣業主導企業以及API均支持碳稅計畫。 這項支持代表該產業在氣候變遷問題策略出現重大轉變,並且是在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協助美國產油商的放鬆管制後,對新政府的監管措施表態認可。 API的支持還顯示,該產業寧願對氣候變遷採取量化成本計算,而非依現行法規執行。油氣業會排放大量的甲烷,這是一種比二氧化碳強84倍的溫室氣體。 該產業在過去18個月逐步達成一致共識,其中包括呼籲聯邦政府為先進技術提供資金、進一步減少營運排放、推動潔淨燃料的使用,以及透過擴大ESG報告的採用來提高透明度。 國會在10年前就這個問題進行辯論時,API堅決反對碳稅。 API總裁兼CEO索墨斯(Mike Sommers)說:「自從國會當年辯論之後,世界已經發生大幅變化。」 該行業面臨投資人要求對氣候變遷表態越來越大的壓力。拜登政府誓言要在2050年前讓美國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 即使民主黨仍在研究相關的基礎設施細節,但預計將耗資2兆至3兆元,其中包括4000億元的潔淨能源和創新補助資金。 開徵碳稅還可以提供資金支付基礎設施方案。美國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估計,若將碳排放稅率定在每公噸50元,年增率5%,可在10年內產生1.87兆元的額外聯邦收入。 但API表示不會支持其他提供與氣候變遷無關補助的稅收。 索墨斯說:「如果想用新的碳稅來為某項計畫提供資金,這不在談論範圍內,我們也不會支持。」他補充說,在支持碳稅政策後,現有法規可望進行修訂。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根據MexicoNow 雜誌報導,特斯拉位於德州奧斯汀的工廠 (Gigafactory) 預計將在2021年底前開始生產。預估一年可生產60萬台汽車,並將生產電池。目前,特斯拉已收到義大利Idra廠製造的鑄模機所需的原料,並已於今年2月訂購生產線所需的自動化機器人。特斯拉常使用的自動化機器人係來自德國Kuka 及日本Fanuc 公司。 另外,特斯拉預計在奧斯汀成立展示中心,將在今年9月中完工。
A:據報導,美國政府高階官員刻正研擬一套長期經濟計畫,內容包含強化基礎建設、因應氣候變遷和投資人力資源等,預算規模約達3-4兆美元,顯示拜登政府將側重加強基礎設施,希望在基建領域趕上中國大陸,並確保未來幾十年美國面臨中國大陸挑戰的競爭力。 拜登政府此項長期經濟計畫可能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對製造業及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包括花費巨資改善基建、部署乾淨能源以及發展「未來之高成長產業」,例如5G通訊等。另將投資近1兆美元建造道路 、橋樑,興建鐵路、機場、電動車充電站、改善電網及其他電力業部門,另投入4,000億美元用於綠色環保支出。計畫的第二部分則是強化「人力基礎設施」,重點在於加強教育、投資人力資源,對少數族群降低學費並推動醫療照護措施。 前述長期計畫之預算約3兆美元,然尚未計入為對抗貧窮而延長的最新暫時減稅措施成本,爰相關方案總金額可能高達4兆美元。拜登總統預計將在4月份向參眾兩院發表國情咨文時提出此項名為「重建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之計畫。此項研擬中的長期經濟發展計畫亦將包含提高政府財政收入的重大措施,核心部分即為調高公司稅和富人稅,此增稅計畫將是1990年代以來美國最重大增稅計畫。然拜登此項計畫能否穫得國會通過的難度頗高,雖然共和黨議員已表示可能支持擴大基建支出,但可能不會贊成增稅,亦不太可能支持再生能源領域的大規模支出。
A:加卅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係美國首屈一指之研究機構之一 ,鑒於氣候暖化現象之嚴重性,該校亦採行各項措施以應對氣候變化,並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投資清潔能源。然鑑於氣候危機的規模和嚴重性,須採取集體行動方能解決當前國家面臨之危機。爰加州大學希望與拜登政府建立更牢固的夥伴關係。目前已有三位學者加入拜登政府。加州大學亦與州和地方政府、商業領袖和其他大學合作,克服挑戰取得更大進步。 加州大學一直致力於節能減碳及研究針對氣候變化的科學解決方案,並設定全校目標,預計至2025年將達到100%使用清潔電力並實現碳平衡,並已經由提高用電效能以及採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自2013年以來已將該校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15%,目前每年可生產9.700萬千瓦電力再生能源。 另據加州大學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部副主任菲利普斯(David Phillips)表示,從野火到毀滅性的風暴,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巨大。加州大學迫切需要採取一切措施,將使用導致氣候變暖的化石燃料轉為使用可再生電力及沼氣。 此外, 該校加入「我們仍在」聯盟,該聯盟由近4000個地方政府、大學、醫療機構、信仰機構、公司和個人組成,該組織支持「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並與加州能源委員會和新能源Nexus公司合作進行CalTestBed計畫,該計畫在加州大學校園內提供30多個世界一流的測試設施,使清潔能源企業家可以使用關鍵的測試設施,加快減少碳排放並走向市場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