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3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214/P200號(商情文號:第 214 號) 商情本文: 倫敦證劵交易正隨著股票交易市場,從英國轉移至比利時。在英國脫離歐盟單一市場之後,英國與歐盟市場的分歧也進一步加深。上週末,高達1000億歐元愛爾蘭證券從倫敦轉移至布魯塞爾。 在愛爾蘭證券交易上市的50家公司股份,已從歐洲最大Euroclear公司倫敦業務處轉移至其總部位於比利時的子公司,以為期2年的計劃,轉移數十億歐元資產,並不尋常。公司及投資者通常不會從證交所轉移公司證券,僅在交易完成時,將資產從賣方轉移到買方,英國脫歐改變原有歐洲跨境金融市場聯繫。 愛爾蘭無自有的證劵存管所,其證券交易以往使用英國Crest註冊系統,約有90%愛爾蘭證劵交易在倫敦上市,投資者使用英國央行帳戶存款進行交易。愛爾蘭證券交易中僅有約三分之一以歐元結算,大部分皆以英鎊和美元結算。由於英國已表示國內金融市場將與歐盟標準分歧,歐盟正努力減少成員國對倫敦金融服務之依賴,希望更直接控制歐元資產,估計每日有超過80億歐元股票交易正從倫敦轉移回歐盟,約佔歐元交易市場20%。 儘管由Euroclear同一母公司擁有,英國及比利時服務處的金融制度法律上則不同;公司及銀行單位必須修改合約,需要公司股東批准,許多股東已在擁有愛爾蘭證券交易的Euronext公司原定的2月截止日期前,完成書面文件。 倫敦投資銀行則積極地更新其後台業務,防止近期內出現大量交易失敗現象。在英國脫歐後,布魯塞爾臨時批准歐盟投資者可繼續使用英國主要證交所,使市場有更多時間準備將資產轉移回歐元區,歐盟給予英國金融同等權許可將於6月底到期。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3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212/P200號(商情文號:第 212 號) 商情本文: 英國《安全、國防、發展以及外交政策之綜合評論》(The Integrated Review of security, defence,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policy)將於明日出版;政府預計將在英國堅實國內基礎上,制定國際政策,尤其在針對國安以及國內經濟復甦力方面。新戰略將推動國防、創新技術及替代能源等英國國內產業之投資。 英國政府欲使英國成為強大國際參與者,上述《綜合評論》將促進國家基礎設施、創新和技能更多投資。強生首相在去年11月宣布《綜合評論》第1項結論,投入240億英鎊國防投資,未來4年內將投資尖端技術,創造4萬個國內就業機會。 《綜合評論》另有承諾,將加強英國核心工業基礎,包括蘇格蘭造輪船業及威爾斯軍用裝甲車行業,亦有Cornwall地區鋰礦開採及北愛爾蘭衛星製造業等,將為未來創造更多國內就業機會,使英國在科學和技術上展現最大優勢。 強生首相認為,外交政策展現國家基礎,包括國內價值觀、優勢,最重要的為英國人民整體;政府將確保外交政策以人民為主體。英國國際策略因此必須從本國開始,透過《綜合評論》,將資金適當投入當地社區,確保英國處於創新,創建一個可與全球競爭相稱的國家。 該評論也指出,透過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之間的聯合資源,在科學及衛生等領域匯集國內專業知識,英國足夠因應全球挑戰,並將影響力擴及至國外。政府欲確保國際政策思想受英國驅動。 明日評論報告亦將宣布,外交部位於East Kilbride辦公室將擴增500人員,使蘇格蘭職員總數增加至1500名。另透過在英格蘭北部建立國防網絡安全總部(National Cyber Security Force HQ),並在威爾斯及北愛爾蘭建立貿易局,將為倫敦以外地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新的貿易局將採取2020年建立愛丁堡貿易局之相同模式。 政府認為,英國為全球具有獨特利益的國家;儘管英國在國際上的成功,建立在國內基礎,英國的繁榮與融入全球經濟及金融體系仍密不可分。2019年,英國人口未達全球人口1%,卻為全球第5大出口國家。估計英國向世界各地銷售總額高達6900億英鎊之商品及服務,維持國內數百萬個就業機會,其中四分之三為倫敦以外企業。英國政府因此將擴大其對外貿易,支持自由貿易,重振世界貿易組織;英國目前正與美國、澳洲及紐西蘭等國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並已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上述談判及行動皆為落實政府承諾,在2022年底前簽署覆蓋英國80%貿易之協定。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3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213/P200號(商情文號:第 213 號) 商情本文: 英國大型汽車製造商呼籲政府延後實施禁止銷售新汽柴油的規定,警告加快電動車轉型,將導致傳統汽車銷售急遽下降,危及就業機會。 英國政府於2020年11月宣布,將從2030年起禁止銷售新汽柴油車,但允許混合動力汽車銷售至2035年,包括BMW、Ford、Honda、Jaguar Land Rover以及McLaren等汽車製造商已向政府強烈表態,反對上述禁令,更表示混合動力汽車應豁免於期限限制。 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MMT)稱,上述禁令將使英國汽車銷量從2025年預期230萬輛下降到約80萬輛;若該禁令延至2035年實施,將使汽車銷量減少至120萬輛左右;若延至2040年實施,將可能有超過200萬輛汽車銷售。 基於氣候變遷委員會(Committee on Climate Change)科學家的建議,政府決定使用較早禁令實行日;該委員會認為,英國若欲落實政府脫碳目標,到2032年必須全面禁止汽柴油及混合燃料。 低銷售收入將導致已危機四伏的汽車製造行業面臨更沉重之打擊。此項警告於2020年夏季被提出,當時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英國汽車業關閉許多製造廠及零售業務。其後,英國汽車製造廠更因英國脫歐後貿易規則改變以及電氣技術所需大量投資等,面臨更重大挑戰。 SMMT認為,任何早於2040年的禁令實施日期皆可能對英國經濟造成重大壓力,該協會呼籲政府停止將淘汰日期設為禁令,避免削弱傳統汽車銷售量,且認為如救護車及葬儀車等特殊用途車輛應予豁免。同時,McLaren汽車公司亦認為超級跑車應免除適用。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智庫主管Greg Archer表示,英國汽車製造業對國內燃料車轉型感到擔憂,銷售急遽下降之預測導致產業非常悲觀。此亦反映汽車製造業大部分企業言行矛盾;當大多數汽車製造商已開始轉型生產電動車,同時卻強調電動車轉型將摧毀英國汽車製造業。未來汽車主流之爭論現已結束,勢必為電池動力汽車。 汽車貿易暨製造商協會秘書長Mike Hawes強調,目前僅剩不到9年時間說服消費者轉向電動車,在購買、駕駛電動車之成本及其便利性好過傳統汽柴油車之前,消費者仍可能將持續使用較有信賴的傳統汽車。 政府發言人表示,政府已提供大量資金,協助汽車製造業電氣化轉型過渡,提前實施新汽柴油車及貨車之淘汰日期,是為使英國逐步成為G7高峰國中脫炭行動最快的國家,政府估計至2050年前,每年減少相當於目前路上超過400萬輛汽車之碳排放量。 Jaguar Land Rover公司發言人指出,該公司已加快其產品電氣轉化,包括使旗下Jaguar品牌完全電動化。Honda汽車公司發言人也指出,該公司已使用電池科技、先進混合動力及氫氣技術等支持轉型零碳排放汽車。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3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211/P200號(商情文號:第 211 號)   商情本文: 英國強生首相3月15日公布將提供30億英鎊以促使英格蘭巴士系統革新升級,將使境內巴士採用簡化統一票價機制,以使城鎮巴士票價更加便宜,並使英格蘭地區巴士乘客將享有更頻繁及可靠的巴士運輸服務。隨著國內巴士服務升級,將鼓舞更多民眾轉而搭乘巴士,改善人們依賴自駕汽柴油車現狀。 政府革新升級措施項目包括:簡化巴士每日票價上限、增加巴士晚間及週末班次、整合所有大眾運輸系統,使民眾更容易使用巴士轉搭火車等、以及使所有巴士提供觸控式支付購票方式。政府並將提供4000輛全新英國製電動或氫能巴士,提供潔淨零碳排放乘車經驗;推動在英格蘭城鎮地區無碳排放巴士,並保障在國內製造巴士產業;展開研討終止新柴油巴士之銷售截止日。 強生首相表示,巴士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乏之工具,許多退休人士及年輕民眾皆十分仰賴巴士。巴士乘客人數上升更有助於城鎮中心達永續目標,維護自然環境。在新冠疫情重建之下,巴士服務升級便是政府首先的革新計劃。如同倫敦巴士服務改革,政府本項投資將可使其他地區民眾也傾向選擇巴士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減少汽車使用。 自1986年以來,倫敦以外地區無系統的全商業化巴士市場將被終結。政府期望地方政府及營運商達成法定夥伴升級關係或特許經營協議,始可獲取政府投資。大部分地方政府應選擇法定夥伴升級關係,以勾劃運營方法及市場技能;其他地方政府亦可以特許經營協議模式。 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巴士使用率呈現下降,巴士營運商曾經獲政府緊急財務支持,惟今年夏季起,僅有上述與地方政府建立法定夥伴升級關係或特許經營協議者,才有資格使用革新升級措施30億英鎊轉型投資基金。政府綠色工業革命10大計畫,係展現英國過渡至更永續及綠化的交通運輸。 政府將針對全英國地區制定另一計劃,支持殘障乘客等乘客可安心乘車;將針對一新法規展開研討,改善輪椅使用者的巴士乘車方式。 倫敦式巴士服務並不適用於所有農村及郊區,因此交通部另宣布提撥2000萬英鎊設立農村交通資金,該基金可以實現點播服務,例如在不適合使用傳統公共運輸服務的區域以預約方式試營運的小型巴士系統。

A:COVID-19大流行開始以來,大眾改變穿著方式,高跟鞋和正式服裝已讓位給運動衫和寬鬆衣服,且無論是在家或上街都可以使用,而變化巨大使時裝零售商為之震驚,包括新系列均未售出,主因係買衣服不再是民眾重點,爰巴西最大服飾連鎖店之一Riachuelo在衝擊下為品牌重新定位,並盼認知新消費者行為。 Riachuelo表示,消費者與時尚間關係發生變化,此前該公司以Gap及Forever21等為競爭對手,現在不再由國外時裝界汲取靈感,而是以來自全國各地1,700多名女性組成一個小組,以研究巴西女性想要穿的衣服,另觀察社交網絡及街道穿著趨勢,再由工廠根據需要更快地更改面料和圖案。 此外,商店和網站將不再遵守固定推出秋冬及春夏新品期程,因有影響力人物今天使用某款產品,就會帶動流行,該公司即可幾天內將其放商店貨架,且正使用更好原材料,採用更具永續性製造流程。

A:巴西家電在2020年掀起一波漲價後,今年零售價格出現新上漲趨勢,如爐灶和冰箱等1月至3月漲幅約4%到15%,主因亦是去年以來一直上漲之鋼材價格給製造商帶來壓力,因鋼鐵佔冰箱原材料55%,又佔火爐之65%。 去年下半年家電銷售強勁,且在逐步經濟重啟及政府撥放緊急救濟金下,每月銷售曾達兩位數成長。惟自今年年初以來需求減速,又漲價已導致受歡迎產品銷售放緩,且全國在社會隔離措施下,消費水平很低。家電協會稱,今年有多個問題需要同時處理,造成不可預測性,包括原材料價格壓力仍持續,又有短缺問題。另一方面,製造商和店家面臨今年消費需求下跌。

A:巴西近期建築業用長鋼,以及汽車及白色家電等使用之扁鋼月份漲幅均在10%至15%之間。倘鐵礦石價格持續高位,且巴幣對美元匯率保持在5.60至5.80間,鋼鐵製造商可能會再次提高價格,如建築開發商已獲悉從4月1日起將漲價30%至35%。 根據聖保羅州建築工會Sinduscon-SP和FGV基金會調查,在今(2021)年前兩個月中,鋼材是漲幅最高材料,高達15.38%,其次為玻璃、鐵管、PVC管和水泥。此外,上週砂漿、水泥和混凝土上漲10%至15%。因此,建商可能會以調整後價格推出新物業,亦降低銀行低利率效果。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de) 文號:1104030023號   新冠危機令歐盟清楚意識到自身對國外合作夥伴及供應商的技術依賴。尤其是在半導體製造以及雲端計算領域,即公司流程的外包中,許多公司皆仰賴於中國或美國公司的服務。鑒此,歐盟執委會副主席Margrethe Vestager及工業政策專員Thierry Breton日前正式發布“2030 Digital Compass“(2030數位指南),希望未來能減少對海外技術供應商的依賴。該倡議源自2020年10月歐洲理事會涉及數位主權的相關決定。   根據“2030 Digital Compass“(2030數位指南)規定,到2030年歐盟國家應生產全世界最先進半導體的五分之一,旨在避免半導體市場的短缺,爰最近數月中這類短缺已減緩歐洲汽車業的生產速度。   此外,歐盟的目標是五年內推動第一台量子電腦,歐盟執委會為此建議對用於研發量子技術進行投資。量子電腦由於其特殊的性能而被認為具有「破壞性」潛力,在某些方面比傳統電腦的工作速度更快。另透過化學及製藥業中的複式分子模擬化,將有助於更快地開發新產品,汽車及航空業的優化也可能實現。量子電腦也被認為是新藥開發及人類基因研究的希望燈塔。   根據該指南,到2030年,歐盟將擁有一萬家零碳排企業,以創建自己的雲端計算基礎。同期間,該倡議旨在令「獨角獸」企業的數量增加一倍,即企業價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技術公司。   在歐洲,其他數位化的領域尚有人工智智慧、網絡安全,以及所有歐洲人能享用高速網絡,新的5G移動通訊標準也將適用。但是,歐盟執委會的此一計畫需要先獲得歐盟成員國及歐洲議會的批准,然後才能開始實施。   其它詳情請逕上歐盟網站參閱: https://ec.europa.eu/info/strategy/priorities-2019-2024/europe-fit-digital-age/europes-digital-decade-digital-targets-2030_en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handelsblatt.de、tagesschau.de)、德國二輪車工業協會(ZIV) 文號:1104030022號   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如自行車行業般在去年新冠大流行中獲利受益。根據德國二輪車工業協會(ZIV)及兩輪車商業公會(VDZ)日前公佈資料,特別是昂慣的電動自行車(E-Bike)帶動銷售買氣及推高平均售價。在新冠疫情下,人們避免搭乘公共交通,追求在新鮮空氣中運動,以及傾向於國內渡假。   2020年德國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的銷量為504萬輛,較2019年增加16.9%。其中電動自行車為此一增勢的重要推手,銷量195輛,占總銷售額之比例為38.7%。2020年電動自行車銷售量較前一年增長43.4%。   德國自行車暨零配件的營業總額近達100億歐元。消費者平均支付1,279歐元購買一輛車,銷售額成長60.9%,達64億4,000萬歐元。國內製造商受益於市場對高品質電動自行車之強旺需求,以及生產暨出口的持續增加。   不過,新冠封鎖仍造成部分自行車零配件供貨吃緊現象。鑒此,目前零配件價格已較去年增加15%,自行車相關公協會預期2021年售價增幅在10%至20%之間。去(2020)年一輛自行車的平均價格為630歐元,而一輛E-Bike的平均價格為2,975歐元。三分之二的自行車仍是透過專業經銷商來銷售。   自行車零售商預計今(2021)年的需求仍將增加。VDZ執行長Thomas Kunz表示已做好充分準備,倉庫貨源充足。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對於即將施行的歐盟永續能源投資的分類法案,透過列舉一系列環保永續經濟活動態樣作為吸引投資者的條件,以執行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瑞典相關產業認為過於嚴苛,包括水力發電、林木業和生質能等重要能源產業都可能因為歐盟規定而影響投資者意願。 瑞典林木產業公會(Swedish Forest Industries Federation)與瑞典能源產業公會(Swedenergy)認為歐盟制定相關永續能規定是正確的政策方向,但如果水力發電被排除在永續能源外,當太陽能電能與風電無法提供足夠能源,將影響未來瑞典能源供應的穩定性。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電池製造商 Northvolt宣布將收購美國電池科技公司Cuberg,該公司具有在現有的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製造產線上優化鋰金屬電池(lithium metal cells)的極先進科技發展,更可加快產品上市的時程。 透過該項併購,Northvolt認為可加速全電動汽車的潮流,滿足汽車製造業的需求。Northvolt亦將於美國矽谷設立先進科技中心,目前正努力招募相關工作人員。該公司所生產電池預計可於3年內裝置於電動航空器,於2025年裝置於電動車。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為了確保電動車、太陽能板及智慧手機的材料來源,瑞典企業創新部長Ibrahim Baylan表示將簡化有關瑞典生產金屬的相關規定,提供金屬回收更有效率的標準,並期盼瑞典成為歐盟的先驅者。 提高金屬回收效率的議題涉及採礦公司、環保人士與瑞典北部原住民薩米人的養馴產業。瑞典是歐洲主要的礦產國家,提供歐洲市場90%的鐵砂、25%的金及10%的銅礦,為提升歐洲資源自給自足能力,避免過分依賴國外資源,因此鼓勵金屬回收的創新解決方案,強化回收技術之永續性。目前瑞典政府正進行有關礦業及金屬回收的相關審查流程和法規調查,以確保關鍵金屬和礦物的創新永續供應。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經濟暨社會委員會(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 ESC)於本(110)年3月14日進行檢視及討論自由園區投資者面臨之挑戰,尤以投資機會、收入下降以及稅法對自由園區相關產業之影響。 ESC主席Mohammad Halaiqa指出,ESC對所有園區之產業部門都持開放立場,均可提出建議,該會會將蒐集之資訊與意見,提供政府部門參考。Halaiqa續表示,鑒於COVID-19疫情流行,該會須查明有關自由園區損失之詳細數據資料、退出園區投資者人數、此情況對約旦經濟之影響及自由園區投資下降之實際原因與相關困境,以作為未來行動之參考與指引。由於自由園區投資下降對國家收入產生明顯影響,其他產業部門也因而受到牽連,而產生暴跌情形,對國家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約旦自由園區投資委員會主席Mohammad Bustanji指出,由於自由園區新所得稅法之實施,導致大量投資者退出。在實施徵稅制度前,在自由園區經營之公司數量達約4,700家,2021年初下降至約2,850家公司。其中,汽車行業受到稅法之影響最大,汽車銷量由每年6萬輛下降至1.5萬輛,汽車行業於自由園區共計雇用大約2.8萬名勞工。 報導指出,ESC將根據所蒐集所有利害相關者之意見及資訊,編撰一份政策建議報告,以便提交政府部門作為未來政策推動改進參考。

A:日期:110年3月15日 來源:Hospodarske noviny 斯洛伐克財政部日前公布草擬之經濟復甦及彈性計畫(recovery and resilience plan)內容,納入綠色經濟、健康照護、公共行政、教育、科學創新等5大優先領域,後續將與國內相關部會意見交換,俾利於本年4月送歐盟執委會審查,可望自歐盟復甦基金取得60.7億歐元以重建斯國經濟。 相關計畫內容及預算如下: 1.綠色經濟:為所有項目中預算最多的一項,預計撥款21.7億歐元用於增加綠能在能源中的比重,包括加強能源建設投資,使現有設備更現代化,並調整相關能源網絡收費方式及增加使用地熱資源,另其中7億歐元用於家庭住宅及公共建築之節能,並將以補貼方式推行綠化及資源回收,建立中央組織強化對地方政府機構的公眾建築物管理權,另有7.5億歐元用於鐵路及車站基礎建設,並加強鐵路電氣化、城市交通及自行車運輸等。 2.產業減碳:為達到減碳的目標並減少工業製造中溫室氣體排放,政府將終止對Novaky電廠褐煤燃燒的支持,及協助Nitra北部區域能源轉型。政府預計撥款1億歐元進行電力綠能轉型計畫,盼能於2026年使斯洛伐克綠色能源電量達到150MW,此外亦將通過投資獎勵吸引私部門的投入。 3.健康照護:匡列14.5億歐元,項目包括醫療現代化及普及性,並特別撥列2.5億歐元長期照護預算及1億歐元用於心理健康照護。 4.公共行政:匡列10.3億歐元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 5.教育與科學:8億歐元用於教育,項目包括提升國家教育品質及普遍性、改革教育系統及強化大學學術表現等,7億歐元用於科學領域。 斯國農業部長Jan Micovsky對上述計畫未列入農業及食品感到失望,渠表示將極力爭取預算,該部前已提議要求政府編列水源及灌溉系統、永續森林管理及風險基金預算,因其為本國農民所需要,目前歐盟要求國家補貼的37%須分配給綠色項目,相關國家如羅馬尼亞、義大利、匈牙利及希臘皆有提出改善農業用水管理計畫,此為歐盟趨勢,不應忽略該領域。

A:捷克貿工部部長Karel Havlíček昨天表示捷克內閣正認真考慮要求企業讓員工每週檢測兩次,因抗原快篩檢測通常在經常性下非常快速有效,捷克內閣今天將討論一項考慮將檢測要求擴大到擁有10-49名員工公司的提案,這可能會在一周內通過生效,檢測要求日前僅限於擁有50名員工以上的企業。流行病學專家建議員工每週進行兩次檢測,但是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大企業是否能夠進行有效的管理機制,此政令及可能會在兩週內生效。捷克ODS黨主席Petr Fiala昨天表示家用抗原檢測試紙費用通常在120-150捷克克朗間,這對小型企業來說是一筆經濟負擔,醫療保險公司將會部分給付60捷克克朗的費用,H部長指出合理的家用檢測試紙價格應逐漸下降到60捷克克朗左右。

A:根據路透社報導,本週緬甸抗議者沿中國的天然氣管線高喊:“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將被燒毀”。這條管道被中國譽為“互利合作”的象徵,但它已成為緬甸公眾憤怒的目標,因為人們認為北京方面支持在2月1日奪取政權的緬甸軍政府。反中情緒高漲,在緬甸商界及中國都引發了質疑,包括中國近年來大舉投資,還有”一帶一路”計畫中在緬投入的數十億美元資金。大約十幾名抗議者在曼德勒大喊:“中國商業,出去,出去!”。該天然氣管從印度洋經緬甸曼德勒通往中國。社群媒體還有更多的威脅。 這條天然氣管道於2013年開通,從緬甸近海油田輸送天然氣,當時緬甸軍方開始民主改革。這條價值15億美元、770公里(480英里)長的輸油管道主要從中東進口原油,於2017年在緬甸民選領導人翁山蘇姬的領導下開始鋪設,目前翁山蘇姬已被拘留,面臨一連串指控。PetroChina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輸油管道的運行沒有任何問題。輸油管道是中國國有能源巨頭云南昆明煉油廠的唯一原油來源。在2月24日的會議上,緬甸政府的一份文件被洩露,文件顯示中國官員要求緬甸軍政府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以及關於管道路線上少數民族武裝組織的情報,這引發了對該管道的抗議。中國外交部在回應有關文件的問題時表示, 維護兩國合作項目的安全是中緬雙方的共同責任,並重申緬甸各方保持冷靜及解決分歧。這也將有利於雙邊合作項目的安全運作。然而,中國沒有立即回應有關反中情緒的問題。 有數十億美元投入這些項目,包括以13億美元的深水港為終點的經濟走廊、工業區、靠近仰光商業中心的新城以及通往邊境的鐵路。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Yun Sun稱,敵對的公眾輿論將對中國的計畫造成長期威脅和損害。她特別指出了北京在密松大壩項目上的聲譽受損,該項目在2011年因當地民眾的強烈抗議而被擱置,促使中國政府齊心協力說服公眾及政治領導人。輿論一直是中國對緬甸政策的優先方向。近年來做出了各種努力以贊助官員到中國考察—儘管2018年在緬甸進行的一項調查仍發現緬甸存在針對中國投資的“明顯偏見”。中國也試圖與翁山蘇姬保持密切關係,同時與推翻她的軍隊保持聯繫。平衡這種關係變得更加不穩定。 儘管西方國家譴責了這次政變,但中國甚至沒有將其描述為一場政變—這符合軍方的意願。中國呼籲雙方保持克制,但遭到政變反對者的蔑視,他們指出,逾60名抗議者被殺。軍方稱一名警察死亡。在緬甸安全部隊封鎖之前,在仰光中國大使館外的一個抗議標語牌上寫道:“中國太無恥。停止支持盜竊國家的行為。”無論多麼離奇,關於中國參與其中的指控已經在社交媒體上沸沸揚揚。一些人稱,他們看到有中國特色的士兵,或者聽到一些士兵講普通話。飛往中國的夜間航班增加,引發了人們的懷疑。國家航空公司表示,這些航班為春節期間運送海鮮。有未經證實的說法稱,這些飛機帶了士兵或技術人員來安裝互聯網防火牆—這一說法被軍政府駁回,被中國大使描述為“一派胡言”,擔心反北京情緒可能會刺激中國企業,這促使一些企業重新考慮其立場,尤其是在反政變抗議及罷工扼殺經濟的時候。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曼德勒省牛出口商協會主席Soe Naing表示,自去年年底以來,出口到中國的約1萬頭牛一直被困在木姐貿易區。目前,大約有150家公司擁有的1萬頭牛被困在木姐邊境。原先每天有1,500-2,000群牛通過木姐邊境進行交易。中國要求合法進口牛必須檢疫通過含口蹄疫在內的20項疾病,但並未禁止自緬非法進口牛隻。現在,中國停止合法途徑的牛隻交易,緬甸正在與寮國、泰國、馬來西亞及孟加拉國等其他市場進行貿易。但是,由於價格合理,緬甸的活牛出口高度依賴中國市場。 為杜絕非法交易,並為農戶創造商機,緬甸於2017底開放活牛出口。根據商務部2018-19財年的貿易統計,緬甸牲畜及動物產品出口逾3.6億美元。根據2018年牲畜普查,全國有1,150萬頭牛群,其中包括18頭水牛、87頭牛及公牛。國內消費大約需要40萬頭牛,其餘則用於出口。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中央銀行於3月11日組織了會議。在會議上,CBM行長Thein Nyein討論包括行政及人力資源發展局的重要性、根據公務員法規管理員工、在撥款預算範圍內協助局員工等事宜。他還討論了員工培訓,以發展人力資源及資訊科技以及經常支出及資本性支出應遵守財務規則等議題。他強調必須遵守公務員​​法規以及注意技術安全及網絡安全。 隨後,副局長及相關主管介紹各自部門的工作計畫。他們討論了符合人力資源開發、電子政府、SWIFT系統及CBM-NET系統需求的計畫、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在仰光建成CBM培訓中心、升級財務管理、MIS報告系統及SWIFT報告服務等規劃。

A:一、菲國疫苗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於3月14日表示,菲國採購之100萬劑中國科興(Sinovac)疫苗預計於3月21日抵菲。鑒於全球疫苗供應吃緊,菲國刻正積極與各國藥廠協商,以利早日取得足夠疫苗供菲國民眾施打,大部分採購之疫苗約在第2季起始能陸續抵菲。 二、NCR第1大城奎松(Quezon)市市長Joy Belmonte於3月14日宣布,為防止疫情擴散,該市將自3月15日至31日止實施禁酒令,禁止零售酒精性飲料,並暫停健身房、三溫暖及網咖之營業。此外,將同時關閉俱樂部及度假區之私人游泳池。 三、國立菲律賓大學疫情研究團隊(OCTA)於3月14日表示,近日變種新冠病毒肆虐,導致確診病例激增,NCR地區多家醫院之病床使用率因而飆升,且部分醫院病房及重症監護病房均已爆滿。倘目前傳染率不變,預測3月底前NCR地區每日將新增5,000病例,4月中旬更達14,000病例;3月底全國每日將新增8,000病例,4月中旬更達18,000病例,因此將建議政府封鎖NCR 2周。該團隊僅負責提供科學數據,由新興傳染病跨部會專案小組(IATF)進行政策決定。

A:一、鑒於馬尼拉都會區(NCR)近日疫情升溫,該區發展署主席 Benjamin Abalos於3月11日晚間宣布: (一)該區17位市長一致同意自3月15日起,實施為期2週自夜間10時至翌日清晨5時之統一宵禁措施,以防止COVID-19疫情擴散。宵禁期間,只有必要工作人員(essential workers)與食物外送仍可活動及營業。 (二)針對疫情嚴重之鄰里地區,各城市採取較嚴格之隔離措施。 (三)該區之每日平均確診人數由本(2021)年2月初之360人,激增至目前每日平均1,600人。該區共計近25萬人染疫,占全國總數之41%。 二、菲國總統杜特地(Duterte)於3月12日表示,渠考慮未來數週放鬆全國社區隔離措施,以恢復經濟活力,惟亦擔憂菲國尚未完全執行疫苗施打計畫。權衡之下,決定俟菲國100萬民眾完成接種COVID-19疫苗後,始考慮此舉。(註:迄今菲國已有約11萬名民眾施打疫苗,菲政府目標係早日為170萬名醫護人員注射疫苗。) 三、菲國衛生部發言人Maria Vergeire次長於3月12日表示,即便丹麥、挪威、冰島等歐洲國家因少數民眾產生血栓等不適現象,而暫停施打AstraZeneca疫苗,該部認為此舉僅係預防性措施,且世界衛生組織亦認為該疫苗安全無虞,可繼續使用,因此菲國目前暫無停止施打AZ疫苗之計畫。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