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據日本第一三共(Daiichi-Sankyo)製藥公司本(3)月12日對外宣布,該公司接受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的委託,已提前開始在日本生產AZ新冠疫苗,包括將進口的疫苗原液裝入容器及包裝作業等;主要係因AZ藥廠正向日本厚生勞動省申請疫苗使用核可,目前先行整備供應體制,俾能在獲核准後迅速分送接種。 由於日本需要大量疫苗對抗疫情,日本政府與AZ製藥廠已簽約訂購1.2億劑疫苗,足以提供六千萬民眾施打。上述大部分AZ疫苗將由日本第一三共製藥量產。 惟目前傳出部分新冠患者在接種AZ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包括韓國曾暫緩施打AZ疫苗,以及昨(3/11)日丹麥、挪威及冰島三個北歐國家因傳出接種AZ疫苗後出現血栓狀況,暫停施打接種疫苗。另,泰國總理帕拉育(Prayuth ) 12日亦宣布暫停全國AZ疫苗接種計畫。

A:國際運輸暴漲之際,柬埔寨內陸運輸相對穩定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2021年3月7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2021年前兩個月全球海運服務價格暴漲,而柬埔寨國內陸路運輸則保持穩定。 據柬埔寨物流協會表示,從2020年年初開始跨境陸路貨物運輸量急劇下降,直到8月才略有改善。2021年2月中國農曆新年之際,陸路貨物運輸量再次下跌。對柬國內陸路運輸而言,疫情期間運輸成本及貨運量並無太大波動。但國際市場海運價格卻上漲3到5倍。 據柬埔寨稻米聯盟的報告指出,2021年前2個月該聯盟稻米出口面臨海運成本問題,2020年的海運成本,較2019年成長近5倍,暴漲原因是缺乏運輸稻米的貨櫃。

A:柬埔寨日產原油7,500桶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網站,2021年3月1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礦產暨能源部石油總局表示,柬國政府批准新加坡克里斯能源公司(KrisEnergy)在另外4口油井開採石油和天然氣,而目前柬埔寨每日可開採出7,500桶原油。 該公司於2020年12月28日在西哈努克省A區塊仙女油田成功開采出「第一滴石油」,洪森總理在官方臉書宣布柬埔寨已成功列入石油生產國。目前5口油井同時運作,使得柬埔寨日均產油量增至7,500桶。 洪森總理表示,柬埔寨從石油獲得的收入,預計每年為3000萬美元。將全部用於發展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領域。

A:柬埔寨貢不省2021年迄今食鹽產量下滑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3月1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柬埔寨貢不省工業、科學、科技和創新局表示,2021年以來至3月9日,由於天氣的原因,貢不省鹽場共產出4.1萬噸食鹽,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 貢不省產鹽區最近已下了兩次雨,導致農民收集好放在田間的鹽被融化。從現在到4月底,如果沒有降雨,預計2021年食鹽產量將略低於2020年。但如果再出現降雨天氣,那麼2021年鹽產量將會更低。 目前貢不省鹽產面積為3,726公頃。據貢不省工業、科學、科技和創新局報告顯示,食鹽的庫存量接近2.3萬公噸。

A:柬埔寨經濟復甦之關鍵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3月1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世界銀行(World Bank)最新報告稱,自由貿易協定(FTA)、外國直接投資(FDI)和旅遊業對柬埔寨的經濟復甦至關重要。根據該報告,柬埔寨觀光業的緩慢復甦可能會繼續拖累2021年上半年的經濟成長,但隨著疫苗的廣泛普及和消費者信心的提高,觀光旅遊業在下半年可能會有所成長。 柬國政府除其他措施外,還擴大部分省份的旅館、賓館、旅行社和飯店的每月免稅額,以協助觀光業者度過遊客不足的難關。 此外,柬埔寨貿易開放政策是刺激發展的另一個因素。世界銀行的報告採用美國快遞公司DHL全球聯繫指數顯示,柬埔寨在DHL全球聯繫最多的國家名單中排名第46位。對於中等偏低收入國家來說,這是很高的排名,為柬埔寨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奠定基礎。 中國仍然是柬埔寨外人直接投資的最大來源國,投資領域擴及紡織成衣業、大型基礎建設、電氣和電子組件、農業、礦業和能源、煤炭和旅遊業等關鍵領域。其他外資直接投資來源國包括韓國、英國、馬來西亞、日本和香港,主要投資產業為紡織成衣業、建築業和基礎建設,其次是旅遊業和農業。 在雙邊貿易協定方面,柬埔寨於2020年10月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21年2月與韓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在區域協定方面,柬埔寨於2020年11月簽署加入新成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有望大大提高整個亞洲經濟信心。世界銀行預測,該等協定將使柬埔寨對中國的出口增加23%。

A:2020年柬埔寨與中國貿易額逾81億美元 資料來源:柬埔寨通訊社(AKP),2021年3月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柬埔寨商務部統計,2020年柬埔寨與中國之雙邊貿易額超過81億美元,較上年衰退5.2%。柬國出口中國10.8億美元,較上年成長8.1%,自中國進口70.3億美元,較上年衰退6.9%。 柬埔寨自中國進口減少,係因新冠肺炎影響,實施限制措施,而導致成衣廠的原材料進口放緩。柬國向中國出口農產品,包括稻米、芒果和木薯,並從中國進口工業產品、原材料和建材。 兩國自2020年10月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以來,對雙邊貿易的增長寄予很高的期望,預計該協定將在2021年由兩國政府批准後生效。中國現在是柬埔寨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國和遊客來源國,也是最大的貿易夥伴。

A: 據日本NHK新聞本(3)月12日報導稱,日本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在本日上午內閣會議後召開記者會宣布,首相菅義偉預定在下(4)月中上旬訪問美國,並將與拜登總統舉行美日領袖峰會;預估雙方將確認進一步強化美日同盟外,並將針對印太戰略合作、新冠防疫對策、氣候暖化變遷及亞洲區域安全保障等國際社會共同議題交換意見。 若上述訪美行程能順利進行,將係美國拜登新政權上台後,首位訪美並舉行面對面對談的外國領袖。基於目前防疫考量,日本訪美代表團將盡可能限縮至約80至90人規模,且訪團成員在出發前將實施接種2次新冠疫苗。 本(3)月8日美國媒體率先披露美國政府擬邀請日本首相4月赴美訪問,當時日方回復盼能儘快實現訪美計畫。據日本媒體報導稱,因美國政府考量中國在印太地區之經濟及軍事影響不斷提升,美方盼藉本次邀訪,對國內外展示高度重視美日同盟關係。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1年3月11日   據越南工商報報道,2021年前2個月,胡志明市企業出口金額達76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26.5%。據胡志明市工商廳評論,越南前3大出口夥伴為中國大陸、美國及香港,出口金額至前述市場較2020年同期分別成長31.6%、15.1%及144.4%,出口比重分別占胡志明市總出口比重之23.2%、15.4%及9.5%。   據悉,2021年胡志明市出口金額目標設在481億美元,並注重加強各主力工業產品出口,如機械、橡膠-塑料、食品、電子-電信-資訊科技、紡織及西藥等產品。其中以電腦、電子及其零件生產行業成長最快。雖受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之影響,胡志明市電腦、電子及其零件出口金額在2020年內至2021年前2個月仍持續成長。   目前胡志明市工商廳與市內各政府單位正計畫成立輔助工業供應鏈,目標是協助企業生產及出口上述工業領域,降低投入成本、提升產品品質及胡志明市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緬甸中央銀行的統計,在國內貨幣市場上,美元兌緬元的匯率持續下跌,在兩周內,美元兌緬元匯率已減少20多緬幣。在國內外匯市場上,匯率從2月22日的1美元兌1,447緬幣減少至3月10日的1美元兌1,423緬幣。2021年,國內市場的最高及最低匯率在1月份固定在1,327-1,345緬幣左右,2月份國定在1,330-1,447緬幣左右。 同樣,國內黃金價格也在下跌。2月3日,黃金價格約為每緬克141萬緬幣(1緬克等於0.578盎司或0.016公斤),但3月10日跌至132.5萬緬幣。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2020-21財年,10月1日至2月26日,緬甸的對外貿易萎縮至127.5億美元,與2019-20財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了33.7億美元。過去5個月,緬甸的出口值逾64.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6億美元大幅下降。同時,緬甸的進口值為62.9億美元,同期比減少22.23億美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上貿易及邊境貿易均出現下降。鄰國加強了邊境安全,限制了貿易時間,以遏制病毒的傳播。此外,當前的政治局勢也拖累了貿易。目前,由於私人銀行的關閉,交易員面臨著交易問題。根據2020-21財年國家規劃法,緬甸計畫實現出口160億美元及進口180億美元的目標。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孟邦橡膠市場統計顯示,由於全球橡膠市場處於牛市,國內天然氣橡膠價格飆升至每磅近1,000緬幣。在2021年1月底,天然橡膠的價格為每磅750緬幣,而在2021年3月第二週橡膠RSS1及RSS3品種達到每磅950-980緬幣。緬甸橡膠種植者及生產者協會(MRPPA)表示,緬甸的天然橡膠價格正跟隨全球價格。疫情影影各國生產。因此,天然橡膠價格在2020年進入熊市。然而,到2020年底,天然橡膠的價格達到了每磅1,000緬幣。由於原材料的變化,緬甸橡膠的價格低於國際價格。2020年底,全球市場橡膠價格為每噸2,600美元,而緬甸的橡膠僅為每磅2,100美元。MRPPA主席Aung Myint Htoo表示,一致性(uniformity)是重要的質量度量。輪胎製造生在生產過程中不需要因為原材料風險而改變配方。產品的一致性可以為雙方帶來可持續發展。如果沒有原材料的變異性及風險因素,價格會自動上漲。 MRPPA秘書Khaing Myint表示,緬甸的橡膠機構正努力將國產天然橡膠外銷,但受到非法出口影響收益。泰國在克倫邦Payathonzu、伊洛瓦底省高當及丹老鎮的黑市上,以低價購買緬甸的天然橡膠,再出口那些非法進口的橡膠,並貼上泰國的原產地標籤。因此,政府需要嚴格控制非法橡膠出口。此外,泰國的天然橡膠價格估計為每磅1,300緬幣,而緬甸的橡膠價格約為每磅400緬幣。緬甸的橡膠原材料變化性高,可能會導致品質不符、加工不一、生產率問題及高投入成本。同時,泰國的橡膠因品質穩定而定價較高。泰國的橡膠價格為每噸2,500美元,而全球價格為每噸2,200美元。 橡膠主要在緬甸的孟邦、克倫邦、德林達依省、勃固省及仰光省生產。美國每年大約生產30萬噸橡膠。緬甸生產的橡膠有70%流向中國,同時也銷往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越南、韓國、印度、日本及其他國家。緬甸每年向國外出口20多萬噸天然橡膠,收入逾2億美元。

A:據路透社報導,在緬甸經營的外國公司因緬甸的軍事政變及對抗議者的血腥鎮壓承受巨大壓力。部分公司正縮減規模,甚至退出業務,與軍方聯繫密切的公司則被迫削減業務。 以下是在緬甸的外資公司之概況。 (一)能源 Total SE及雪佛龍公司與緬甸石油及天然氣企業(MOGE)的海上天然氣開發案。聯合國緬甸人權調查研究報告指出,MOGE係由軍方控制,是軍方最大的收入來源,各國應對MOGE施加制裁。 雪佛龍表示,公司將遵守所有法律及制裁措施。雪佛龍在維權投資者的壓力下,於2019年同意將重點放在緬甸的人權問題上。澳大利亞天然氣生產商Woodside Petroleum公司本年2月表示,由於擔心軍方的暴力行為,該公司將撤出勘探工作的員工。新加坡企業集團Sembcorp工業公司在曼德勒運營一座225兆瓦的發電廠。 (二)工業 Adani-根據2019年聯合國的報告,這家印度公司正在與軍事集團緬甸經濟公司(MEC)合作開發仰光港口。該報告敦促外國公司與軍方斷絕業務往來。 POSCO-這家韓國鋼鐵企業的子公司與緬甸經濟控股有限公司(MEHL)在緬甸合資設廠。POSCO表示,倘MEHL參與政變,將重新考慮該合作案。 (三)消費品 Kirin Holdings-日本啤酒製造商,於2月表示將取消與MEHL的啤酒聯盟。該公司表示,希望留在緬甸,緬甸是少數幾個業務成長的市場之一。 Tiger-緬甸抗議者呼籲抵制這個新加坡啤酒品牌,以迫使緬甸最大的外資來源國-新加坡,採取更強硬的立場。擁有該品牌的Heineken啤酒尚未回應。 Coca-Cola- 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公司是美國2012年解除對緬甸制裁後,第一批重新進入緬甸的美國公司之一,並在仰光以外的地方設有工廠。 Carlsberg-丹麥啤酒商嘉士伯在緬甸營運合資企業。該公司表示,由於局勢不穩定,該公司已小幅減產。 Unilever-英荷消費品巨頭,在緬甸經營洗髮水及護髮產品的工廠,並在2017年設立合資公司,以擴大其在緬甸的影響力。 (四)飯店 Hilton 全球控股集團—該集團在緬甸有3家飯店,有一家位於若開邦,位於向軍方租借的土地上。Hilton稱,其運作符合貿易制裁,並正在採取措施解決人權問題。 Shangri-La Asia- 根據2019年聯合國的報告,這家在香港上市的集團在仰光經營者豪華飯店,土地係向軍方租借, (五)成衣 H&M- 這家瑞典時尚巨頭已經暫停對緬甸的新訂單,它在緬甸有大約45家直接供應商。 Pan-Pacific有限公司-這家韓國公司在緬甸經營工廠,為Columbia、Gap及Zara等品牌生產產品。該公司的發言人表示,公司於2020年收購了其在緬甸一家企業的股份,從而切斷了與軍方MEHL的關係。 (六)汽車 Suzuki Motor-日本汽車製造商,是緬甸歷史最悠久、銷量最大的汽車製造商。2月1日政變發生後,該公司立即暫停兩家工廠的運營,但隨後重新開放。 (七)金融 日本Mitsubishi UFJ金融集團、Sumitomo Mitsui金融集團、中國ICBC、新加坡OCBC及DBS等外資銀行都在緬甸開展業務。 (八)電信 Telenor-挪威電信供應商,在2013年開放市場後進入了緬甸。政變發生後,緬甸當局迫使Telenor斷網。該公司對網絡法律修正案表示擔憂,稱這擴大了軍方的權利,限制了公民自由。 (九)商品 Olam–新加坡上市的商品交易商,在緬甸購買食米、並經營柚木業務。該組織於2019年初停止從軍事集團MEC購買食米。 萬寶礦產-中國國有武器製造商Norinco的子公司,與MEHL合作,在緬甸中北部實皆省蒙育瓦(Monywa)經營兩座銅礦。蒙育瓦銅礦工人2月份停止工作,抗議政變。 英美菸草- 該菸草集團(BAT)於2013年重返緬甸。它的合資夥伴已受到軍事關係及土地掠奪的審查。BAT發言人稱,公司的運營符合商業標準。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Mohd Azmin)表示,馬國將在近期向內閣提呈新的投資政策建議,以吸引更多優質外資及減少對外勞之依賴。據了解,馬國國家經濟行動理事會(Economic Action Council,簡稱EAC)已同意前述新投資政策草案。   過去赴馬國投資的外資,多從事高度依賴外勞的勞力密集產業,對提升馬國的生產力毫無幫助。   馬國盼吸引高附加價值及高科技的投資,新政策亦符合馬國要成為高收入國目標,包括致力培訓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才。為確保經濟迅速復甦,馬國政府將繼續聚焦在改革經濟結構,尤其是加速數位化、加速疫苗接種計畫以及培育專才。   儘管2020年全球及馬國經濟皆受到新冠疫情所影響,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之統計數據顯示,馬國2020年仍核准4,599項製造業、服務業及第一級產業(primary sector)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1,640億馬幣(約合406.95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22.4%;其中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159.31億美元,雖較2019年減少22.6%,惟外資仍視馬國為熱門投資地點。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原產業部(Ministry of Plantation Industries and Commodities)部長莫哈末凱魯丁(Muhd Khairuddin)頃指出,馬國政府最近推動新冠疫苗接種計畫,看好經濟能扭轉上(2020)年頹勢取得復甦,包括進一步加速原產品領域之表現,盼逐漸復甦的國家經濟將進一步推高本(2021)棕油產品的出口額,從上(2020)年733億馬幣(約178.13億美元)增加2.32%至750億馬幣(約182.26億美元),以及重振其他原產品領域。   2020年馬國原產品領域貿易額達1,917億馬幣(約465.86億美元),較前(2019)年上漲14.04%;其中出口額為1,505億馬幣(約365.74億美元),其餘412億則為進口額。主要原產品出口為棕油產品(出口額為178.13億美元,成長15.02%);其他依次為橡膠製品(117.86億美元)、木材與木材產品(53.46億美元)、可可製品(15.07億美元)、洋麻及菸草(7,996萬美元)及胡椒(2,936萬美元)。   莫哈末凱魯丁部長續稱,值此全球面對新冠疫情肆虐,馬國原產品領域卻因禍得福,尤其棕油及橡膠已取得良好發展。 近期棕油出口價格上漲至每公噸逾4,000馬幣(約972.05美元),創25年新高,以致於2020年第一季面對虧損的公司已於第二、第三及第四季取得巨額利潤,並可承擔過去的虧損。該部盼本年木材出口收益可增加至230億馬幣(約55.89億美元)以及橡膠製品出口增加6%至514億馬幣(約124.9億美元)。該部門同時在登嘉樓州推動「東海岸乳膠走廊」(KLPT)計畫,為橡膠製品提供高附加價值,並提高國乳膠生產。此外,該部門亦將著重擴大洋麻及胡椒的種植規模。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汶萊衛生部頃發布消息稱,汶萊設立了一個新的法定機構,稱為「汶萊食品管理局」(Brunei Darussalam Food Authority,簡稱BDFA),負責監督該國的食品安全和品質。該局的任務是在汶萊建立完善的食品監管和安全系統,以支持它的願景。   BDFA的功能為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標準和食品標籤的認識,並為參與食品加工或供應的食品商和公眾實施培訓教育,並將食品污染的風險降到最低。   該主管部門在監管食品進出口、生產、加工和運輸(包括過境)方面亦發揮作用,並確保從製造、零售和配銷至消費者的食品供應鏈安全井然有序。   汶萊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及初級資源暨旅遊部(Ministry of Primary Resources and Tourism)的部分職能和職責將合併至BDFA中,以實現BDFA的目標,並作為食品相關事務的單一聯絡窗口。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總監諾希山(Dr. Noor Hisham)頃指出,該部所屬國家藥品管理局(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gulatory Agency,簡稱 NPRA)近期進行產品化驗分析,發現含有水銀及倍他米松17-戊酸酯(Betamethasone 17- valerate)等毒性物質之薑黃面霜(FS Turmeric Cream)而遭該局勒令撤銷註冊及禁止銷售。   依據馬國國家藥品管理局規定,含有倍他米松17-戊酸酯的化妝品須在藥物管理局註冊,且只能在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下使用。在未經專業醫療人員監督使用含有以上物質的產品,可能會引起副作用,其中包括所塗抹的臉部肌膚變薄及發炎、長丘疹、皮膚色素沉著出現變化以及增加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的風險,這可帶來有害影響。馬國亦規定化妝品禁止使用水銀,因可能危害健康,被人體吸收並損害腎臟和神經系統,且干擾年幼或胎兒的腦部發育。   馬國國家藥品管理局要求相關經銷商立即停止出售前述產品,以免抵觸1984年馬國化妝品及毒品管制條例。首次違反條例者之個人,將可判罰鍰2萬5,000馬幣(約合6,075美元)或監禁3年,或兩者兼施;若再觸犯條例,將可判罰鍰5萬馬幣(約合1萬2,151美元)或監禁5年,或兩者兼施。抵觸條例的企業,初犯者將可判罰鍰5萬馬幣,重犯者則可判罰鍰高達10萬馬幣(約合2萬4,301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3)月11日報導稱,日本、美國、澳洲及印度等四國領袖預定12日召開視訊峰會,預定協商共同合作推動開發中國家新冠疫苗普及等相關議題,咸認有對抗目前中國進行「疫苗外交」競爭策略之意涵。 對日本而言,由於日本企業在新冠疫苗研發進度落後,本次有意藉此協助向東南亞等地區的國家輸送疫苗接種,以防止該等地區新冠防疫對策過度依賴中國的影響力。日本政府預定提供45億日圓援助資金,協助亞洲及太平洋島嶼等25個開發中國家建構疫苗冷鏈運輸網絡及運輸車輛,彰顯其為國際社會作出貢獻。 另一方面,因印度與中國地理位置接近,對上述四國領袖峰會若偏重討論安全保障議題,恐憂慮招致中國強烈的反彈,因此把印度擅長的疫苗生產合作列為議題,或許是美方政府顧及印度的另一方面考量。 日本首相菅義偉、美國總統拜登、澳洲總理莫里森及印度總理莫迪預定出席12日領袖視訊峰會,除新冠疫苗共同合作議題外,並將探討「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戰略合作等區域安全保障及防衛領域相關問題。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3)月11日報導稱,日本關西經濟聯合會及大阪商工會議所共同於10日發表經營及經濟動向調查結果,由於2021年1月受新冠疫情擴大的衝擊,日本政府再度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影響, 1月至3月的產業景氣判斷指數為負15,係2季以來首見負成長。 以企業規模別來看,大企業為負2.5,係3季以來首度呈現下滑;中小企業為負25.7,連續6季呈現負成長。對此,大阪商工會議所表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旅遊觀光、住宿及餐飲等非製造業景氣呈現嚴峻狀態」。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