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1年3月1日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本(3)月1日以「史瓦帝尼預估2021年經濟增長2.7%」(Economy expected to improve by 2.7% in 2021)為題,報導史國財政部長Neal Rijkenberg上週五預算演說時表示,2021年經濟將自低基期反彈達2.7%成長率;惟史國國內經濟仍有衰退高風險,因武漢肺炎疫情衝擊造成對貿易之干擾,將再次影響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之財政收入,進而對經濟成長產生風險。 R 部長亦表示,2020年開始自健康危機而發展成為全球經濟危機,極具全球經濟指標意涵。IMF預估2021年疫情擴散倘已顯著下降,則全球產值可望自2020年之衰退4.4%,反彈至成長5.2%。惟第2波疫情之衝擊,IMF原預估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經濟成長3.6%,而調降至衰退3.0%。該地區之最主要經濟體南非,2019年因罷工、電力供應中斷及農業生產疲軟,經濟僅成長0.2%;2020年受疫情影響,IMF爰將南非經濟成長自1.1%下修至衰退7.2%;惟2021年可望反彈至3.3%。 在財政政策方面,R部長表示,2021/22總支出為240.4億史鍰,較上年240.7億史鍰略減少0.12%;且本財政年度預算包括32億史鍰公共債務,經常性支出為160億史鍰,較上年減少3.2%。本年度預算赤字約46億史鍰,約占GDP6.5%。在預算科目方面,教育及訓練佔預算大部分,約為34億史鍰,其次是衛生部,約24億歐元;將優先採購用於醫療保健商品與服務,包括個人防護裝備、藥品及醫療用品。此外,政府亦考慮引入電子採購系統,期與綜合財務管理系統結合,因世界銀行將提供電子採購系統之軟體及技術援助。 史國2021/22財政年度收入(包括贈款)將達到194.5億史鍰,約佔GDP27.5%;其中援贈款約4.11億史鍰、SACU之分配款自2020/21年度83.5億史鍰大幅減少至2021/22年之63.8億史鍰;非SACU分配款收入達126.6億史鍰。考量SACU分配款受疫情影響大幅減少之因素,R財長爰擔憂2021/2022年SACU分配款仍有受疫情影響而減少之不確定因素,此將危及史國經濟成長。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3 月1 日報導, 總部位於海寧(Herning),在64個國家已有285家加盟店銷售自家品牌家具之丹麥Boconcep家具集團, 於2019/20年該公司的總零售營業額為23億丹麥克朗, 與辦公家具公司每年營業額大約為 140億丹麥克朗美商Haworth簽訂了一項協議進行戰略合作,最終將為丹麥家具集團Boconcept帶來數10億美元的新營業額。 通過此合作關係,B 集團將可以接觸大型的全球企業客戶。美商Haworth除了擁有自己的辦公家具之外,該公司還與領先的設計製造商,如丹麥高價格紡織公司Kvadra合作,將其產品銷售至辦公室的商業客戶。 除Kvadrat和Boconcept外,其他丹麥設計公司也有與美國辦公家具集團合作,為打開家俱全球業務市場,如丹麥Bolia與美國辦公家具集團Steelcase合作,而Danish Hay則邀請美國 Herman Miller作為主要股東。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正在抑制全球業務銷售活動, 但Boconcept的執行長Mikael Kruse Jensen卻持反面看法,渠預計疫情會產生另一面有益的影響。疫後辦公環境將會呈現更大的變化。顯然,除了專業客戶需求之升降桌外,對休閒家具和其他物品的興趣也越來越大。對於Haworth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能提供大量多元的家具選擇,並提供成千上萬種組合選項,以滿足個人需求。此外,我們已經在60個國家提供服務。我們具有可擴展性的生產系統,將適用於這樣的全球合作夥伴關係。” J氏說。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3月1日報導,新的稅收和封城影響2021年初的汽車銷售,汽車經銷商希望解封之後營業有所好轉。根據丹麥汽車組織De Danske Bilimportører之數據顯示,丹麥汽車經銷商的汽車銷售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減少。今年2月新登記車輛為9,912輛,比去年同期月下降34%,今年1月的汽車銷量與去年相比下降40%。 丹麥銀行之私人經濟分析師 Louise Aggerstrøm Hansen指出: 丹麥的汽車經銷商最近幾個月因封鎖無法接待客戶及出售汽車,但是一些經銷商提供試駕服務。汽車銷量低,除了因封鎖無法營運之外,還與新稅法於2020年12月18日生效有關,這就是為什麼今年售出的汽車不如往年多的原因。 汽車銷量是用來衡量消費者消費意願的關鍵數據之一,Danske Bilimportørers的主管MadsRørvig指出希望隨著丹麥汽車經銷商的重新開放,有機會能彌補部分冬季損失的銷售收入。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美國眾議院於本(2021)年2月27日以219比212票通過民主黨提出的1.9兆美元新冠紓困法案,法案雖納入調漲聯邦最低工資到每小時15元條款,但因參議院程序官已表明不符參院簡單過半通過的立法條件,預期法案送入參院將被修改,並於參院通過後再送回眾院審議。 美國聯邦法定最低工資自2009年以來即維持在每小時7.25美元,然目前大部分地區企業支付員工的時薪都高於此標準。美國勞工部表示,去年全美1.4億勞動人口中,只有不到25萬領取聯邦最低工資。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若在2025年前將聯邦最低薪資標準提高到每小時15美元,將導致140萬美國人失去工作,但將有多達2,700萬員工薪資調高,並 使90萬人脫離貧窮線。 美國不少大企業支持聯邦調高工資,認為此舉能夠留住員工,有利公司長遠發展,惟建議循序漸增薪資調整幅度。美國目前許多大型企業包括如亞馬遜(Amazon)、好市多(Costco)、大型量販店Target、連鎖電子量販店百思買(Best Buy)員工最低工資都超過每小時15元。沃爾瑪(Wallmart)於上個月表示,將提高目前時薪員工的最低時薪至每小時15元,但員工起薪仍維持11元。 然小型企業則反對調高最低工資,認為此舉會造成勞動力成本上漲,擠壓利潤和影響現金流。根據全美獨立工商業者聯合會(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 該會會員企業目前只有20%以聯邦最低工資給付員工,並預測如果聯邦將最低工資調高至每小時15美元,將造成員工人數在500人以下的小企業流失90萬個工作。美國國會目前也在考慮將最低工資調高至每小時10元,或是提供稅務優惠給調高工資的企業等妥協方案。
A:旨揭說明會邀請法國財經部產業權理部長Agnès Pannier-Runacher、外交部對外貿易暨吸引力權理部長Frank Riester及國土協調暨地方關係部長Jacqueline Gourault擔任與談人,說明法國上(2020)年招商成效、「法國振興(France Relance)」計畫、吸引產業回流計畫及「Team France Invest」等投資相關議題。另由於疫情影響,以往訂於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前夕,於年初由法國總統馬克洪親自主持之「選擇法國(Choose France)」高峰會,實體活動將延至本年6月28日舉辦。 Business France執行長Christophe Lecourtier首先開幕致詞表示,法國政府積極吸引外人投資,比照協助中小企業出口的「Team France Export」資訊平台之作法,由該署於2020年12月11日啟用「Team France Invest」,整合公立機構及地方資源,將成為潛在投資者取得投資資訊及相關單位招商引資之最佳工具。 外交部對外貿易暨吸引力權理部長Frank Riester表示,外資於經濟發展扮演關鍵角色。根據統計,外人投資佔法國整體投資13%,創造共13%就業機會及帶動31%出口貿易,營收對經濟貢獻達21%。法國總統馬克洪自2017年上任以來即強調吸引外人投資之重要性。儘管2020年全球經濟受疫情衝擊嚴重,法國依然是全歐洲最受外資青睞的國家,當年度法國吸引外人投資(FDI)成果如下: (一)對比全球當年度FDI較2019年衰退33%,法國共1,215投資案,僅較2019年下滑17%;當年度外資共創造29,809個工作機會,並保障4,758個就業,為10年以來次高。 (二)法國當年度共吸引來自60國投資,包括美國(17%)、德國(16.5%)、英國(10%)、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及西班牙等。歐盟會員國佔整體外人投資案件來源64%。 (三)81%投資案件為實體投資,其次為金融投資(8%)、不動產投資(2%)及技術入股(2%)等。有關廠房設備現代化及優化投資共99件,較2019年61件大幅成長。在醫療及再生能源領域之投資有顯著成長,較2019年成長40%及13%。 法國財經部產業權理部長Agnès Pannier-Runacher表示,政府近年積極透過降稅、簡化行政流程等措施改善投資環境,例如2021年及2022年預計調降生產稅各100億歐元,以及2021年底通過公共行動加速及簡化法草案等。同時,政府因應疫情及推動經濟轉型推出1千億歐元「法國振興(France Relance)計畫」,發展綠色經濟(交通運輸及企業去碳化)、提升產業競爭力及推動工業化等,並透過公開徵案吸引外人投資並鼓勵廠商回流。伊指出,法國政府於振興計畫架構下已針對醫療藥品、食品加工、電子產品、工業原料等重點製造業提供1億歐元補助,並針對智慧醫療、雲端系統、資安、再生能源等領域提供研發補助。此外政府亦聚焦戰略產業包括航太、汽車、核能、食品、醫療、電子、關鍵零組件及5G等領域徵求投資。在循環經濟領域方面,法國於2020年初已通過「打擊浪費及循環經濟法」,目前刻進行氣候法案審查,也為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奠定法律基礎。最後,法國將於歐盟下世代復甦計畫之架構下,持續在氫能、人工智慧、雲端、資安等領域進行招商引資。 國土協調暨地方關係部長Jacqueline Gourault則強調法國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之重要性,並表示法國將提供投資人整廠規劃服務,簡化投資程序及作業。同時,政府已建置互動式地圖供潛在投資人尋找適合之投資地點並查詢投資商機、政府支持措施等資訊。會中G部長亦與Business France的L執行長簽署合作協議,未來兩單位將攜手合作於「Team France Invest」平台提供互動式數位服務。 此外,是項會議亦邀請日商Sakata (蔬果植栽)、德商Wilo(泵浦解決方案)、義商Chiesi(醫藥)、瑞典商Tetrapak(食品包裝)等外資現身說法,分享法國投資環境擁有人力素質優良、研發能量豐沛、產業生態系發展純熟、法規體系穩定、鼓勵創新活動(政府提供研發補助、稅負減免)等優勢,並表示未來將持續擴大在法投資規模。
A:法媒本(110)年2月底報導指出,由於疫情發展起伏不定,製造業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使投資決策轉趨保守,復以主要貿易夥伴實施貿易措施,且歐盟推行產業自主政策,致使全球供應鏈進行重組,於此背景下,法國多數中小型製造業已改變其經營策略 製造業搶進「避險市場」:由於航太及汽車業受疫情影響甚鉅,其上游供應商為避免押注單一產業之風險,已積極尋找「避險市場」,其中以醫材及國防產業最受青睞,如生產精密零件的利時(Lisi)集團,已將生產重點自航太組件改為人工關節。報導引述法國資誠(Pwc)指出,目前尚難確定上開避險市場是否有足夠訂單滿足所有外溢產能,另考量該等市場進入門檻高,常須5年以上長期投資才能獲致成果,對中小企業財務是長期挑戰,預測法國製造業將依整體經濟情勢呈 「K」型復甦,即部份企業成功轉型,部分以失敗告終。 以翻新機台取代購置:2019年調查顯示法國製造業工具機平均使用年限約16至18年,企業在保守投資決策下,倘既有機台達折舊年限,多選擇翻新而非購買新機台,使疫情下當地工具機代理商的維保及翻新業務已成長達整體業績的30%,專責機台翻新之企業營業額亦逆勢成長7%。報導分析翻新機台的好處為: 1. 降低產線升級對製程的衝擊:舊機翻新普遍較購置新機台快速,倘於封城命令下執行,可將對製程衝擊降至最低,對於製程分工細膩且甫將產線移回法國本土的汽車及藥品製造業具高度吸引力,如寶獅(peugeot)及飛雅特─克萊斯勒(FCA)集團合併的Stellantis汽車集團位於法國米盧斯(Mulhouse)軸承廠,即以翻新取代新購置機台。 2. 成本考量:舊機台翻新後平均生產效能提升達15%,成本僅新機台之40%至70%。 3. 數位化及環保考量:舊機台進行數位化、智慧化升級可使製造業符合法國遠距上班規定,亦具能源使用效率,並避免舊機台衍伸的回收問題。 4. 避免疫情期間因須架設新機台而衍伸的跨國人員移動。 5. 法國政府振興方案首次將機台翻新納為補助項目。 擴大應用虛擬實境(VR)等技術:限制人際接觸措施促使製造業廣泛應用VR技術於員工訓練及遠距操作,也創造產學間新合作模式,法國高等工程技術學校(ENSAM)目前已為達能(Danone)、道達爾(Total)、雷諾(Renault)等大型企業設計VR課程,並預測倘VR設備價格普及化,將成為製造業之必備教育訓練工具。
A:印度商工部刻正研擬「2021-26年對外貿易政策(FTP 2021-26)」,即將提交內閣討論,預定本(2021)年4月1日公布。據此間媒體報導指出,印度商工總會(FICCI)及電商業者包括Amazon India、Walmart Inc.、eBay、Paypal等皆向印度商工部對外貿易局(DGFT)提出建議於新的對外貿易政策(FTP 2021-26)」中制訂電子商務之專章,協助中小型製造業者拓展出口;此外,針對中小企業(MSME)設立知識中心(Knowledge Centre),協助業者出口能力建構,並成立專責出口推廣委員會及單一窗口,協助發展電商業務、數位化、加速出口通關。 DGFT局長Abhijit Kamra表示,新的貿易政策將推動結構性改革,為電子商務出口創造有利的機會,在國外及各州設立辦公室及出口推廣區(Export Promotion Zone),通關流程數位化。Amazon Inc.執行長Jeff Bezos曾表示,該公司全力支持印度政府「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政策,2025年出口印度產品總值將達100億美元,目前Amazon India每年出口印度產品金額為20億美元,並推動印度政府「一區一產品(One District One Product, ODOP)」計畫,協助中小企業建立數位化產品目錄,提供貨品即時追蹤資訊,連結買主與製造商。 目前印度出口產品中64%是透過第3方貿易商,中小企業缺乏出口專業知識及能力,透過建立類似電子商務的開放式平臺,可協助中小企業自行銷售產品,自給自足,創造收益。印度中小企業論壇(India SME Forum)會長Vinod AKumar 表示,印度電商產業出口潛力可達200~220億美元,但目前印度僅有35萬家中小企業有出口能力,未來仍有很大成長空間,開發企業對顧客( B2C)經營模式,這部份去年受到疫情影響,發展較慢,未來印度政府必須關注廣大中小企業,此外鑑於歐美買主希望貨品交期能縮短至7~10天,電商業者希望印度政府能加速通關流程,且各港口能全天候處理通關業務。至於印度政府是否接受前述電商業界建議仍有待評估,因為印度政府仍須廣泛徵詢其他產業意見。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本(110)年3月1日引述義大利國家化妝品產業公會(Cosmetica Italia)數據顯示,如同諸多因全球疫情影響所拖累的工商產業,義大利化妝品產業之處境同樣艱難,去(109)年營業額為105億歐元,較前(108)年減少15億歐元,萎縮高達12.8%。 該產業不僅在內需(-10.2%)蒙受損失,出口亦嚴重下跌16.5%。其中內需部份,由於受防疫政策之規範,美容業類店家去年被迫大幅減少可營業時間,及同時段可接受之客數,如美容中心、美髮沙龍、香水及草本類店之營業額萎縮幅度便高達26-30.5%,相對之下,藥房及大型分銷商減少幅度不大(-2.5%),其中又以電子商務的茁壯表現最為驚人,成長近達42%,總營收超過7億歐元,近佔市場7.4%,而疫情影響不僅改變消費習慣,亦重新洗牌消費品項,含酒精的香水銷售量減少超過20%,DIY染髮劑及洗手乳則分別快速成長30%及38%,此外,口紅及唇部彩妝產品類之銷售情況因配戴口罩皆遭重擊,但眼部彩妝類產品則反向成長,同樣由於須時常配戴口罩之因,消費者對於能夠維護及保溼臉部皮膚之護膚產品的需求也大幅增加,益有進者,消費者亦逐漸偏好具環保性質及天然成分的化妝品。
A:一、菲國媒體報導,中國捐贈之60萬劑科興(Sinovac)疫苗於3月1日在馬尼拉都會區(NCR)6家公立醫院展開施打作業。菲國醫護人員為優先施打對象,重要政府官員如衛生部食藥署(FDA)署長Eric Domingo亦接種該疫苗,盼藉以激勵民眾信心。菲政府計劃另購買2,500萬劑科興疫苗。 二、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3月1日表示,中國國藥集團(Sinopharm)研發之COVID-19疫苗已向菲國提出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申請,並透露杜特地(Duterte)總統偏好接受施打該疫苗。惟菲國FDA署長Eric Domingo表示迄未接獲相關申請文件,並稱該署收到申請資訊後需4至6週詳細審核,因該疫苗並不屬於來自具有嚴格監管機構之國家,亦未獲世界衛生組織納入緊急使用之列。 三、菲國疫苗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於3月1日表示: (一)菲國預計透過世界衛生組織COVAX機制取得之英國AstraZeneca疫苗為550萬至920萬劑,其中原訂於3月1日抵菲之52萬5,600劑疫苗因供應短缺而延後交付,目前無確切抵運時間,菲國盼於第1季內收到該批疫苗。 (二)渠預計於3月9日至12日訪問印度,將簽署1份由美國Novavax藥商與印度血清研究所(SII)合作開發之疫苗供應協議。菲國盼於本年7月前可獲得該種疫苗3,000萬劑。 (三)菲國預計於本年第1、2、3、4 季分別獲得510萬、2,600萬、5,000萬、6,000萬劑疫苗,倘能落實,或可在第2季開放面對面授課,並進一步重啟經濟。
A:一、依據西班牙政府公共採購網本(2021)年2月24日第005/21-SP號公告辦理。 二、有關西班牙坎塔布里(Cantabria)自治區、亞里奧哈(La Rioja)自治區及穆西亞(Murcia)自治區標案教育中心居家教育公開標案,摘要如下﹕ (一)招標單位﹕西班牙RED.ES公共事業總司(Dirección General de la Entidad Pública Empresarial RED.ES)。 (二)標案名稱及編號﹕西班牙坎塔布里自治區、亞里奧哈自治區及穆西亞自治區標案教育中心居家教育公開標案(Suministro de soluciones de puesto educativo en el hogar para centros educativos de Andalucía)標案;標案編號:005/21-SP。 (三)招標單位聯絡資訊﹕西班牙RED.ES公共事業總司(Dirección General de la Entidad Pública Empresarial Red.es);地址:Plaza Manuel Gómez Moreno s/n 28020 Madrid España;網址: http://www.red.es;電話:+34 912127620 ;傳真: +34 912016371;Email: sg.contratacion@red.es。 (四)標案形式及截止時間﹕標案採公開招標,以電子投標、投標時間至2021年3月15日13:00止,價格標於2021年3月22日12:00開標。 (五)標案期間、標的商品及金額﹕標案有效期限為15個月,標的商品為電腦資訊設備、上網服務、軟體及3年保固服務;稅前金額為765萬9,352.71歐元,商品依標案所需,分成4批出貨至指定地點。
A:一、依據西班牙政府公共採購網本(2021)年2月24日第002/21-SP號公告辦理。 二、有關西班牙安達魯西亞(Andalucía) 自治區標案教育中心居家教育公開標案,摘要如下﹕ (一)招標單位﹕西班牙RED.ES公共事業總司(Dirección General de la Entidad Pública Empresarial RED.ES)。 (二)標案名稱及編號﹕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區標案教育中心居家教育公開標案(Suministro de soluciones de puesto educativo en el hogar para centros educativos de Andalucía)標案;標案編號:002/21-SP。 (三)招標單位聯絡資訊﹕西班牙RED.ES公共事業總司(Dirección General de la Entidad Pública Empresarial Red.es);地址:Plaza Manuel Gómez Moreno s/n 28020 Madrid España;網址: http://www.red.es;電話:+34 912127620 ;傳真: +34 912016371;Email: sg.contratacion@red.es。 (四)標案形式及截止時間﹕標案採公開招標,以電子投標、投標時間至2021年3月15日13:00止,價格標於2021年3月22日12:00開標。 (五)標案期間、標的商品及金額﹕標案有效期限為15個月,標的商品為電腦資訊設備、上網服務、軟體及3年保固服務;稅前金額為8,264萬4,628.10歐元。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1)年2月27日報導,根據西班牙英式裁縫百貨公司(El Corte Inglés)消息來源,該公司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導致營業收入大幅減少,加上該公司計劃加強電子商務發展以因應消費者消費習慣之改變,爰向工會團體提出重組人力計畫,預計將縮編3,000名長期合約(Contrato fijo)員工,係採員工「自願離職」方式。此次縮減人力將創該公司最大規模之縮編紀錄,約占員工總數6萬3,000人之5%。西班牙工會協會聯合會(Federación de Asociaciones Sindicales, FASGA)秘書長Miguel Venegas表示,目前該公司尚未具體告知縮編人力之條件,將待進一步消息再決定如何應對。 2020年3月至5月嚴格封城期間西班牙英式裁縫百貨公司稅前、計息、折舊及攤還前之營利(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EBITDA)損失為2億2,500萬歐元,EBITDA後則損失達5億1,000萬歐元,僅於6月至8月間政府解除封城及開放邊境時,EBITDA之收入為6,400萬歐元。儘管2020年短暫復甦,惟該公司預估2021年及2022年之銷售仍將不甚樂觀,均為此次人力縮編之重要考量因素。 商業係受疫情影響最大產業之一,由於英式裁縫百貨公司失去重要之國際觀光客收入來源,爰疫情期間申請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之員工人數約2,600人。此外,疫情期間消費者日益傾向經由網路購物,ERTE雖減輕該公司部分負擔;惟該公司仍認為需採取數位資訊化結構調整,以因應當前市場之激烈競爭。該公司於2016年曾規劃資遣58歲以上員工1,340名,當時資遣條件為持續支付「自願離職」者之70%稅後薪資至年滿63歲止,最終有2,000名員工申請。惟此次英式裁縫百貨公司是否能取得3,000名員工「自願離職」,仍取決於資遣之條件。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1)年3月1日報導,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疫措施如封城、商業及休閒娛樂活動限制及遠距辦公等,民眾對時裝需求意願及場合銳減。全球逾半數民眾近全年多數時間均在家中穿著運動服。依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之估計,民眾雖透過網路大量購買商品,惟遠無法抵銷疫情導致全球銷售大幅減少30%,紡織業減少利潤90%消費之鉅額損失。2020年底疫苗帶給紡織業一線署光,但由於施打進度緩慢,疫情恐將延至2021年夏季。 由於商業活動停止,許多大型歐美品牌被迫取消或延後訂單保持資金流動性。西國一家紡織集團表示,該公司在歐洲封城期間,要求所有供應商付款期限展期30日,渠等深知該等作法對業者影響極大,囿於係企業生存所需,不得不為,並認為迄2021年8月,仍將對供應鏈帶來極大壓力。另由於上游多數製造商均位於亞洲,根據全球勞工權益組織勞工權益聯盟(Workers Rights Consortium)於9個國家之調查,2020年38%之紡織業勞工及其家庭面臨失業及普遍飢餓問題。 第3波疫情持續蔓延嚴重影響商業活動及移動。依據McKinsey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紡織業銷售損失約20%至25%、歐洲約25%至30%、美國約20%至25%,而中國則約5%至10%。依據紡織業者Acotex表示,2020年西班牙銷售減少約39.8%。展望2021年,囿於第3波疫情之影響,時裝業銷售將會減少,最樂觀看法認為將較2019年減少5%至15%,預期迄2022年或2023年方能恢復至2019年之水準。 )McKinsey合夥人Antonio Gonzalo表示,2021年全球紡織業累積待售庫存約25%,金額約1,400億歐元至1,600億歐元,儘管業者持續促銷1整年,庫存量仍較以往水準為高。2020年西國紡織集團Inditex採取快時尚策略,其庫存減少11%,但其他通路公司則承認庫存量增加。另一家紡織集團表示,在2020年庫存管理之難度遠高於往常,其解決方法為將新時裝納入庫存、並銷售折扣、在暢貨中心(outlets)銷售,甚至在其他國家回收利用等減少庫存。停止購買新商品為處理庫存過剩之首要作法,McKinsey另表示,Inditex、Mango、H&M及Tendam (舊Cortefiel)秋冬季之庫存比率均高達25%。前述品牌於2021年春夏時裝之採購將更加謹慎。業者表示,由於防疫需求,在全球及歐洲之店面須管制營業人數,影響需求。西班牙成衣企業聯合會(La 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Empresas de la Confección)會長Angel Asesio表示,在獲得新冠肺炎群體免疫之前,防疫措施將使營業停頓,爰應減少結構性支出,並嘗試將固定費用改為變動性費用,及減少訂單20%至40%。 國際紡織協會(La Federación Internacional Textil, IAF)公關總監Dunja Hoejenbos表示,部分歐洲品牌由於2020年防疫限制措施造成累計庫存,需求量因此減少,爰調降春夏季時裝之購買量,而時裝銷售下降,亦導致2021年新時裝之投資減少。由4,500製造商組成之孟加拉製造商及紡織品出口商協會(Asociación de Fabricantes y Exportadores Textiles de angladesh, BGMEA)會長Miran Ali表示,歐洲和美國時裝品牌需求量較之前大幅減少,1月分別減少6.4%及0.8%。復活節之銷售將為秋冬訂單之指標,而疫苗接種進度為其重要關鍵。IFA另表示,時裝界應以敏捷及靈活成長為重點,避免因庫存過多而被迫折扣或拋售。疫情期間時裝界應將交貨時間縮短、數量減少,以避免購買風險,而在這種情形下,工廠所在宜越近越好。
A: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頃於執政一週年致詞時指出,為促進馬國經濟迅速復甦,政府將繼續進行全面努力,與有潛能的國家建立旅行泡泡,以期快速恢復貿易和投資合作,促進經濟增長。長期以來與新加坡達成互惠綠色通道(RGL)協議之後,之後也會繼續努力與中國(包括香港、澳門及台灣)、澳洲、汶萊、印度、印尼、日本、韓國、紐西蘭和越南等國家與地區達成綠色通道協議。 慕尤丁首相表示,旅遊業為其執政團隊推動長期經濟振興計畫時,優先被關注的項目。行動管制令實施迄今,已導致旅遊業近乎癱瘓。旅遊業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領域,預計至少需要2至4年才能好轉,但建立旅遊泡泡將有助於旅遊業快速復甦。 慕尤丁首相並稱,馬國政府刻正實施的第二階段行動管制令(MCO)較第一階段來得寬鬆,在嚴格遵守標準作業程序的條件下,准許製造業、部分零售業及營造業可以100%投入營運。所以,在初期階段實施的影響,較第一階段的行管令低3倍,然而收入損失依然巨大,每月損失約6.33億馬幣(約合1.57億美元)。 此外,繼2月初訪問印尼後,慕尤丁首相亦計劃於短期內訪問中國,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商討過去許多既定的議程,並進一步探討強化兩國雙邊經貿關係。中國為馬國最大貿易夥伴,因此馬國須與中國維持密切關係。馬國已吸引許多來自中國的投資,主要涉及基礎設施領域,如交通,但仍有許多中國公司計劃來馬國投資。除了中國外,日本與韓國亦是慕尤丁首相在短期內將會訪問的國家。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頃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估計2021年馬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將回彈7%。馬國在面對經濟方面取得驕人業績,大量資金流入債券市場,外國投資維持正面及馬幣成為東南亞最穩固的貨幣之一。前述表現顯示外國對馬國市場的信心依然強穩。截至去(2020)年8月,高達231億馬幣(約合57.18億美元)流入債券市場,淨外國投資從去年第二季22億馬幣(約合5.45億美元),在第四季上揚至61億馬幣(約合15.09億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柔佛州蘇丹依布拉欣指出,柔佛州將迎來全東南亞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發電量達450兆瓦。計劃投入投資14億馬幣(約合3.465億美元)所打造的太陽能電廠,將位於邊佳蘭,並被命名為「蘇丹依布拉欣太陽能園」(Taman Solar Sultan Ibrahim)。 柔佛州蘇丹依布拉欣一向致力推動柔佛州投資及經濟發展,上述太陽能電廠正是在其推動下,柔佛州於本(2021)年取得之首座大規模私人投資計畫。該太陽能電廠亦符合柔佛州2030年永續發展藍圖的目標。 上述該太陽能電廠於2023年全面營運後,將成為全東南亞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將為柔佛州經濟發展帶來正面影響,包括提供各階層就業機會,亦能夠使柔佛州在國際上成為再生能源的重要生產據點。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截至去(2020)年底,馬來西亞銀行體系呆賬高達287億馬幣(約合71.04億美元),創近9年新高。前述呆賬額於去年第四季每月持續增長。 根據馬國中央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馬國家庭債務占呆賬總額最高(41.1%),其中涉及房屋融資、汽車貸款、信用卡及個人貸款,總計為118億馬幣(約合29.21億美元)。呆賬攀高的現象將導致市場流動資金下降,抵銷其經濟成長的動能,更多貸款人亦將面臨破產的風險。 馬國經濟學者表示,馬國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為-5.6%,創自1998年最低水準。馬國去年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顯著持續萎縮17.1%,第三季為-2.6%,第四季則為-3.4%。馬國政府當務之急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以降低失業率,並逐漸增加個人或家庭收入來償還債務。另外,馬國政府亦需要吸引外人直接投資前來馬國投資,並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世界銀行看好馬國經濟可於新冠疫情後復甦,2021年GDP預測值將介於5.6%至6.7%,現卻可能因呆賬過度攀高而受阻。 馬國政府雖已推出總額3,050億馬幣(約合754.95億美元)之振興經濟措施,以確保在疫情下經濟仍能持續發展。惟目前該國仍需要吸引更多歪國投資,以維持經濟動能。因此馬國經濟學者建議,馬國目前實施的公司稅(24%)超逾泰國、新加坡及越南等鄰國,政府應主動調降外國投資人的公司稅。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1)年2月25日,依據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西班牙企業支付能力情形調查報告,目前西國金融業放款予私人企業之貸款總額約8,000億歐元,其中企業超額負債(Exceso de deudas)金額約介於70億至200億歐元間,企業恐因過度負債導致無力還款。為回應中小企業及自營業者之需求,西國政府頃宣布將提撥免除企業透過國家信貸局(Instituto de Crédito Oficial, ICO)擔保貸款計畫及設立中小企業資本重組基金,惟其金額僅為110億歐元。 西班牙央行統計超額負債係僅針對企業因疫情影響導致難以償債,惟仍可能恢復經濟活動之企業,未將已無法獲利或難以支撐之公司計入。惟專家表示,由於部分公司將企業會計與家庭會計混淆計算,銀行恐難判斷個別案例企業是否應予補助,爰認為政府應提供中小企業直接現金補助。 西國央行總裁Pablo Hernández de Cos則強調,為因應疫情對經濟之衝擊,政府應繼續提供企業援助,提高其債務償付能力,惟應避免因協助企業而造成銀行損害,且西國之補助作法不宜有別於歐盟其他國家之措施;另西國央行認為現金直接補助係對中小企業最具效益之紓困措施。 西國副總理兼經濟暨數位轉型部部長(Vicepresidenta encargada de coordinar los asuntos económicos y transformación digital) Nadia Calviño則表示,各自治區政府業已同意將自本年度自歐盟「React EU」基金所取得之80億歐元補助中,提撥20億歐元以直接補助受疫情影響之中小企業及自營業者。
A:依據德國媒體Handelsblatt報導,2020年德國總體經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負面衝擊之程度的幅度似乎並沒有如之前所預測的大,儘管為控制疫情蔓延實施第二次封城禁令惟2020年德國第四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前一季相比增長了0.3%,高於之前所預期之0.1%,倘以全年觀之德國總體經濟縮減4.9%,亦優於先前所預估的5.0%。 為減緩新型冠狀病毒對經濟所帶來之負面衝擊,2020年德國各級政府支出較前一年度增加約1,396億歐元。然而在擴大支出的同時稅收亦因從7月1日起降低增值稅六個月而下降,該措施之目的為刺激私人消費以彌補受到疫情衝擊之不足需求。稅收降低與支出增加導致赤字增高,惟歐盟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首次對成員國暫停適用穩定暨成長公約之財政規則,該規則要求成員國預算赤字不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之3%且債務總額不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60% 。 展望2021年第一季,根據德國經濟研究院(DIW)預測指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第二波疫情衝擊影響,德國2021年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可能會下降約1.5%。德國經濟研究院經濟預測組組長Claus Michelsen表示觀察目前的情勢發展製造業似乎已經過了嚴冬,在服務業方面,相較於去年春季第一波疫情期間目前服務業者亦較能適應變局。 預測2021年經濟情勢,經濟學者預估德國2021年經濟將恢復成長動能,聯邦政府預測德國全年經濟增長將達約3%,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前景仍具不確定性,德國經濟專家委員會主席 Lars Feld表示倘新型冠狀病毒第三波疫情到來則之前的預測將無法適用。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年3月2日報導,依據金融資訊分析公司IHS Markit發表最新調查顯示,東協本年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1月的32個月高點51.4回跌至49.7,再度陷入萎縮狀態(註:指數高於50顯示製造業處於擴張,低於50則代表萎縮);其中新加坡的表現最為強勁,為55.2,儘管成長幅度放緩,但仍然穩固。 由於經濟情況更具挑戰性,東協製造商對未來12個月產值的商業信心跌至去(2020)年9月以來低點,但對未來一年能取得較高產值仍抱持樂觀態度。 整體而言,本年2月東協製造業總訂單量跌幅大於產值跌幅,主要是因新出口訂單顯著減少。企業採購持續減少,跌幅為3個月來最大。供應鏈持續受壓,供應商連續13個月表現惡化。由於需求疲弱,東協製造業的積壓訂單再次減少,跌幅稍微增加。投入品成本連續11個月上升,使得產品價格漲幅為2018年10月以來最大。
A: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本(2021)年3月1日表示,為因應未來可能出現的生物及病毒威脅,該部將投入約9,000萬星元設立東南亞首個擁有最高生物安全級別的實驗室。目前新加坡國防科技研究院(DSO National Laboratories)擁有的生物安全3級(Biosafety level 3, BSL3)實驗室,將提升至生物安全4級(BSL4)。 BSL4驗室將有能力處理威脅更強的第4風險級別病原體,包括2014年在非洲肆虐的伊波拉(ebola)病毒、拉薩(lassa) 病毒和立百(nipah)病毒等,預計將於2025年底投入運作。 上述實驗室將用於隔離和培養屬於新型傳染病毒的高危險病原體,相關培養物能立即用於研發與測試診斷方式,以及研發抗體療法等因應措施。在設計原則、管理與操作政策、良好作業方式和績效檢測等方面,亦將符合新加坡衛生部於2019年5月制訂的高防護實驗室全國生物安全標準。並新增包括雙層高效微粒空氣過濾(HEPA filter)與廢棄排除、液體排出前的雙管式密封與殺菌、固廢焚化前的高溫殺菌,以及利用負壓確保空氣單向流動等生物安全措施。 此外,該實驗室周圍將設立通風走廊以策安全,一旦出現機械故障,能安全關閉系統,確保氣壓中和,阻隔內部空氣流通至外部。BSL4實驗室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國際標準和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