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baochinhphu.vn,2020年3月9日   據越南工商部統計資料,2020年前2月越南7大品項之出口金額依序為:電話及零配件為69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2.3%;電子產品及零組件達53.6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26.7%;紡織品為45.2億美元;機械設備及零組件約29.8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19.6%;鞋類約27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3%;木材及木製品出口金額達15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7.1%;交通運輸產品及零組件達14億美元。   2020年前2月越南加工製造業出口總額達313.9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4.1%,占越南出口總額之85%。另,2020年2月越南加工製造業出口總額達160億美元,其中,由於三星公司近期推出Galaxy S20、S20+及S20 Ultra新手機產品,因此2020年2月越南電話及零配件出口額達42億美元,較2020年1月成長55.8%。   由於在中國大陸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重,越南2020年前2月農林及水產品出口金額僅達30.3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14%。其中,僅有稻米及木薯出口金額成長,成長率分別為20.5%及55.8%。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於3月11日發佈每3個月進行一次的經濟分析師調查報告(Survey of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 由於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威脅,分析師預測星國經濟今年首季將萎縮0.8%,至於全年的增長,也從3個月前預測的1.5%,調低至0.6%。受訪的21名分析師預測,星國今年全年經濟增長可能介於0%至0.9%之間,低於先前預測的1.0%至1.9%;至於2021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為2%。 就行業別而言,分析師預測製造業、批發與零售業,及服務業今年會陷入萎縮,跌幅分別為0.3%、0.7%及1.6%。新加坡貿工部(MTI)在上個月已將星國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為-0.5%至1.5%。 分析師認為疫情是目前星國經濟所面臨的最大風險,其次是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再升溫,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並指出疫情控制、貨幣政策及中國經濟表現,將是未來刺激星國經濟增長的3大關鍵因素。由於中國工廠已有部分復工,因此第2季經濟情況可能會有一些緩解的機會,然而全球需求放緩,還是會使訂單減少。 儘管星國政府在2020年財政預算案推出40億星元的「經濟穩定與援助配套」,協助企業渡過疫情難關,但部分分析師認為,必要時政府仍有足夠資源再推出第2項因應疫情的配套措施,因為政府仍有77億星元的盈餘。 金管局的調查報告也預估:今年全年的通貨膨脹率為0.8%(比先前預估低了0.1個百分點);不含住宿和陸路交通費的核心通脹率則為0.9%(比先前估低了0.3%);失業率預估將為2.4%(比先前預估提高0.1%)。

A:評估認為Covid-19疫情嚴峻情況將持續,諸多越南紡織成衣企業實施多項因應措施,其中包括將國內供應商及產品於國內市場銷售為最具可行性之措施。 尋找國內供應商 越南統計總局本(2020)年前2個月越南紡織成衣產品出口呈現衰退趨勢,出口金額僅為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7%。 越南紡織成衣廠商早已意識到出口衰退趨勢,因Covid-19疫情使中國生產活動呆滯,嚴重影響越南紡織成衣產業之原副料供應。據統計,本年前2個月越南布料進口減少10.5%,越南紡織成衣產業指數僅增加0.2%。 胡志明市紡織成衣刺繡編織協會(AGTEK)主席范春鴻( Pham Xuan Hong) 表示,原料係紡織成衣產業之關鍵,而目前該產業之原副料50%依賴中國。目前諸多小型企業之原料僅能提供生產至本年2月底,部分可到3月份,很少能撐到5月初。 范主席另分析,不容易找到相符之原料,因大部分紡織成衣產品均出口至歐洲、美國等市場,因此須符合自布料之產地標準。在越南尋找採購原料中僅有韓國與歐盟簽署FTA,惟韓國之原料不夠供應越南。 因此,在越南國內尋找原料為相當有效措施,如Sai Gon 3成衣公司之前就使用國內原副料,因此這次疫情均不受影響。 重組生產機構,轉向國內市場 雖然原副料來源已多元化,惟諸多越南紡織成衣企業仍須減少3月份15% 產量,並接受其他國內市場訂單或減少生產時間以維持生產。 有關國內市場,約1億人口規模,紡織成衣產品之消費佔越南人總消費之5-6%,相當於每年35-40億美元,因此以目前之情況轉向國內市場為越南廠商較佳之作法。

A:本(2020)年3月3日越南工商部頒布第715/QD-BCT號決定延長對進口之DAP及MAP肥料實施防衛措施期間,涉案產品稅則號列分別為3105.10.20、3105.10.90、3105.30.00、3105.40.00、3105.51.00、3105.59.00及3105.90.00。適用之防衛稅具體如下:   有效時間 防衛稅 2020/3/7-2021/3/6 1,050,662越盾/公噸 2021/3/7-2022/3/6 1,029,219越盾/公噸 2022/3/7-2022/9/6 1,007,778越盾/公噸 2022/9/7起 0越盾/公噸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防衛協定,倘調查機關確認於必要時,防衛措施可延長,以防止或克服國內產業之嚴重損害及協助國內產業依計畫作調整。 根據越南外貿管理法,收到國內產業檢視本案之請求後,越南工商部頃配合相關單位檢視及評估進口貨品之影響、越南國內產業情況、自實施防衛措施日起國內產業之調整、倘終止實施防衛措施國內產業將面臨之嚴重損害或威脅造成嚴重損害,以及防衛措施對各相關產業之影響等因素。 根據檢視結果,越南工商部確定對進口DAP及MAP肥料延長實施防衛措施係必要,以持續防止國內產業之損害,並確保防衛措施之效果,協助國內產業有更多時間做必要調整。

A:資料來源: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3月11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為因應新冠肺炎導致之出口不振,將推動「中堅企業全球化支援事業」,支援小而強企業及中堅企業之海外行銷。該部與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共同推動「中堅企業全球化支援事業」,以加強小而強企業及中堅企業出口競爭力,培育成全球化企業,而自3月12日至3月31日透過「出口Voucher」網站(www.exportvoucher.com)受理申請,其中篩選具有成長潛力之小而強企業及中堅企業,提供客制化海外行銷輔導。   該部與KOTRA已於本年1月篩選51家企業,投入43億預算提供輔導。本次「中堅企業全球化支援事業」為積極因應新冠肺炎導致之全球市場不穩定及出口不振,擴大支援對象(120家)及支援預算(100億韓元),並加強支援內容。   經審核獲選定為支援對象之小而強企業及中堅企業可以獲得6,000萬韓元至1億韓元之出口補助金,利用此筆出口補助金進行海外行銷及開發新出口市場。尤其因新冠肺炎無法在海外進行行銷時,設於全球各地之KOTRA貿易館將依委託代辦管理客戶、出口契約、取得許可及進入當地流通網等業務,並媒合KOTRA出口專門委員與每家企業,提供包括海外拓展策略等綜合諮商,同時提供活用於當地市場調查、認證、宣傳、設計及展覽等出口全程之海外行銷服務。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3月12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頃公布韓國本(109)年2月份資通訊科技(ICT)之進出口情況,韓國本年2月份ICT之出口金額約137億4,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月份增加8.5%,進口金額約77億1,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月份增加5.7%,貿易順差約60億4,000萬美元,出口金額及進口金額均較去年同月份增加之主要原因係本年2月份之製造日數較去年同月份增加3.5日。   據指出,韓國本年2月份ICT之出口,若依項目比較: 半導體:整體半導體之出口金額為75億1,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月份增加9.3%,為自前(107)年12月份以後,15個月以來首度再出現成長。其中,記憶體之出口金額為46億4,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月份增加2.9%、系統半導體則為23億8,000萬美元,增加27.5%。 顯示器:顯示器之出口金額為13億2,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月份減少14.9%。其中,OLED面板之出口因需求增加而成長2.6%,但LCD面板之出口因生產量減少而衰退。 手機:手機之出口金額為9億美元,較去年同月份增加4.7%,雖然完成品之出口小幅減少,但海外生產及高品質零件之需求增加,帶動零件之出口增加。 電腦及周邊機器:電腦及周邊機器之出口金額為11億3,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月份增加87.8%,此係SSD等周邊機器之出口增加126.6%,整體之出口亦持續增加。   依出口地區比較,對中國之出口因半導體、電腦及周邊機器等項目之出口情況改善,較去年同月份增加4.9%,金額為61億9,000萬美元,為16個月來首度再出現成長;對越南之出口因半導體、顯示器及手機等項目之出口增加而成長12.9%,金額為23億3,000萬美元;對美國之出口亦因半導體、電腦與周邊機器等項目之出口成長而增加19.5%,金額為17億1,000萬美元;對歐盟之出口金額為8億7,000萬美元,因蓄電池、半導體及手機之出口增加而成長14.6%;對日本之出口因蓄電池、半導體及手機之出口擴大而增加12.1%,金額為3億4,000萬美元。 另本年2月份中小及中堅企業之ICT出口情況,中小及中堅企業之出口因蓄電池、半導體、電腦及周邊機器等主要項目之出口較去年同月份成長而增加10.0%,金額為32億8,000萬美元;中小企業之出口金額則為13億7,000萬美元,因半導體、電腦與周邊機器,以及手機之出口增加而成長11.3%。   此外,在進口方面,依項目比較,因記憶半導體及系統半導體之進口同時增加,帶動整體半導體之進口成長23.3%,進口金額為39億2,000萬美元;另顯示器項目之進口情況,雖然OLED面板之進口增加,但LCD面板及零件減少造成整體顯示器項目之進口減少16.0%,金額為2億7,000萬美元;電腦及電腦周邊機器之進口則因電腦之進口嚴重衰退而減少13.5%,金額為7億9,000萬美元;手機之進口則以完成品之進口減少而衰退2.0%,金額為5億4,000萬美元。   若依主要進口地區比較,自中國大陸之進口因半導體及顯示器之進口減少而嚴重衰退30.3%,金額為21億3,000萬美元;自日本之進口因顯示器等主要項目之進口衰退而減少0.5%,金額為7億4,000萬美元;自美國之進口因電腦與周邊機器之進口減少,整體ICT之進口減少0.2%,進口金額為86.5億美元;另自越南之進口因手機之進口增加,而成長16.0%,進口金額為7億5,000萬美元。

A:汶萊截至本(2020)年3月11日,累計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確診病例為11件;其中6人曾出席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大城堡(Sri Petaling)清真寺舉行的宗教大集會,另5人為相關家屬。據報導,來自馬來西亞、印尼及泰國等國家的1萬餘人參加前述大集會。目前該病毒在汶萊屬境外輸入,尚未出現社區傳染,汶萊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促請該國民眾勿驚慌,因現階段該疫情尚受到控制。   汶萊首名患者為53歲男子(退休人士),於本(2020)年2月27日偕同3名汶萊籍朋友赴吉隆坡,出席大城堡清真寺萬人集會,於3月3日偕同友人乘搭亞洲航空AK5651航班從吉隆坡取道砂拉越州美里(Miri)返回汶萊。該病患回返汶萊後,曾於3月6日在甘榜雙溪德拉邦清真寺(Kg Sg Teraban Mosque)進行週五祈禱,爰於8日出現感染該病毒症狀,並送往汶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Bandar Seri Begawan)中央醫院急診處接受治療及於9日在國家隔離中心(National Isolation Centre)被隔離。   根據汶萊衛生部行動計畫以及汶萊「傳染病法」(Infectious Diseases Act)第204章隔離法令下,所有該病毒接觸者均已被帶到國家隔離中心進行進一步檢查。該法令要求所有聯繫人進行強制隔離,並監控其健康狀況。採取此步驟是為了保護周圍的人,並確保如果接觸者出現任何症狀,可以立即進行早期治療。透過故意離開檢疫地點而違反檢疫令的聯繫人可以被起訴。迄今為止,已經對所有親密接觸者進行了初步測試,發現其中五個是陽性的。汶萊衛生部將根據當前的指南繼續進行接觸者追蹤和進一步的相關行動。    汶萊衛生部提醒該國公眾不應傳播不正確的資訊或混淆視聽,並呼籲民眾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與清潔習慣。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宣佈設立新的經濟行動理事會(Economic Action Council),其成員包括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Azmin Ali)、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部長查夫魯(Tengku Zafrul)、首相署掌管經濟事務的部長慕斯達法(Mustapa Mohamed)以及中央銀行總裁諾珊霞(Nor Shamsiah),以應對嚴重的經濟風險,尤其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以及全球油價暴跌對馬國經濟的衝擊。   上(2)月前首相馬哈迪(Dr. Mahathir Mohamad)突然辭職,土著團結黨(Parti Pribumi Bersatu Malaysia)黨主席兼前內政部長慕尤丁於3月1日宣誓就任第八任馬國首相。   截至本年3月12日止,馬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已飆升至150件,治癒出院者25人,零死亡病例。但該病毒在其他國家肆虐對馬國的出口構成巨大風險,而油價暴跌也打擊液化天然氣的出口收益。馬國政府初步將注入100萬馬幣(約合23.6萬美元),讓低收入群體在被隔離期間能獲得金錢援助以減輕生活負擔。   馬國經濟行動理事會將審查馬國的財政狀況,以決定是否需要重新調整政府的預算。該理事會亦將審查馬國過渡首相馬哈迪於上(2)月底公佈總值200億馬幣(約合47.37億美元)的「2020年振興經濟配套」是否需要增加撥款,尤其關注受惠的目標群體以及加強外資信心,並重新研究是否再納入其他領域。至於馬國政府是否計劃重新徵收商品與服務稅(GST,簡稱消費稅)時,慕尤丁首相表示,馬國政府將考慮所有選項。馬哈迪政府於2018年取消了不受歡迎的消費稅(當時稅率為6%),並重新實施銷售與服務稅(SST),切斷了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連鎖加盟協會(MRCA)副總裁劉本彬(Liew Bin)指出,自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消費者一直避開人潮洶湧之場所,而第二波疫情預計將為零售業帶來更大的麻煩,尤其是在購物商場工作的員工。   該協會估計零售業銷售額迄今已銳減至少50%至70%或更多,倘購物商場營運商未推出刺激方案,大多數購物商場將無法生存。至於在住宅區經營的零售商,諸如KK Super Mart等,由於消費者不去大賣場購物,他們的銷售仍穩定。另外 便利商店的銷售額也成長約10%至15%,主因消費者寧願至附近商店購買雜貨而不願前往人潮多的購物中心以避開該病毒。像Sunway Malls這樣的零售商已透過推出總值500萬馬幣(約合118萬美元)的促銷活動來提振消費,使零售商與消費者皆可從中獲益,以因應該病毒所構成的威脅。   馬國購物中心營運商已採取預防措施,包括在購物中心的中心部位安裝洗手液以及經常維持清潔環境,並透過對設施及公共區域進行消毒。   根據馬國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大部份馬國企業預測本年第一季的業績將放緩;其中信心指數從上一季(2019年第四季)的負成長0.5%進一步下降至負成長2.1%。批發與零售貿易業預測本年第一季的業務表現將較差,其信心指數將從上一季的負4.9%進一步下降至負5.3%。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3)月12日報導稱,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導致的經濟衰退,日本政府已開始檢討在本(2020)年4月前彙整提出緊急經濟對策,以資助因學校臨時停課等無法正常上班的學童家庭為中心,規劃發放補助現金等方案。 由於日本國會參議院正在審議本年度初估預算案,咸認俟預算通過後,首相安倍晉三將指示相關部會研議上述對策方案。因新冠肺炎持續在全球蔓延,考量國內高中以下學校臨時停課,以及工廠歇業案件可能增多,將導致長期停班民眾越來越多,尤其是擁有學齡兒童的家庭,不僅所得收入減少,各種負擔亦將隨之增加。 日本政府於本(3)月10日提出第二波新冠肺炎緊急應對措施,已向小學等臨時停課而請假家長所屬之企業提供補貼,此將進一步擴大規模並納入4月的緊急經濟對策。目前本年4月緊急經濟對策方案中,將包括對兒童每月支付1萬~1.5萬日圓兒童補貼等,藉此減輕民眾對新冠疫情擴大的擔憂。 日本政府曾在美國雷曼金融危機後發放現金,當時盼能對家庭消費産生暫時性的支撐效果,但有經濟專家指出「就算發放現金,也是流向儲蓄,缺乏支撐消費的效果」。另,針對目前在日本零售店等實施購物刷卡,可從國家獲得回饋點數之紅利制度,日本政府亦將一併檢討擴充的可行性。 此外,4月緊急經濟對策將強化對中小企業的協助對策,考慮支援推動遠距離辦公等,幫助完善居家上班的環境,且探討推動企業改變依賴單一產業供應鏈的風險。 近日七國集團(G7)財政部長與央行行長為避免經濟下滑的風險,發表「將利用一切適切政策手段」的聯合聲明。美國川普總統宣布為因應經濟動盪,將向國會提交年內減免工資稅為主之大規模減稅方案。日本政府也將在財政及金融政策方面,與美國政府保持協調。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3)月12日報導指出,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原子發電廠事故,導致多國限制進口日本產食品。今(2020)年為東日本大地震9週年,迄今仍有20個國家及地區持續管制進口日本食品。在日本政府的努力下,已有許多國家解除進口限制,惟為振興日本農業及水產業並擴大海外出口,需進一步努力讓各國解除管制措施。 日本農業水產大臣江藤拓指出,目前各國實施的食品進口管制並非基於科學根據,印度於今年5月放寬日本農產品進口管制,過去出口食品皆需檢附放射性物質檢查報告,未來僅將宮城、長野、山梨等7縣市須提供檢驗報告,其中卻不包括核災事故發生地點之福島縣。 受到核災事故影響,當時有54個國家及地區實施進口限制,現已減至20個。其中,農林水產、食品進口額首位的香港,停止進口日本福島縣產蔬菜、乳製品等,進口額第二高的中國,則因為在放射性物質檢查項目與日方無法達成共識,導致日本食品無法輸銷中國。另,日本與韓國針對食品管制之訴訟,經世界貿易組織(WTO)判決日本敗訴,日本加強呼籲應基於科學根據實施管制,但目前無法預估有多少成效。 日本政府於本(3)月6日提出將農林水產品、食品的輸出總額,自2019年的9,121億日圓在2025年時提高至2兆日圓,2030年時提高至5兆日圓之目標。爰為達成上述目標,必須再進一步努力讓各國解除對日本食品的進口管制。

A:依據歐盟執委會2020年3月10日新聞稿,歐盟甫提出新產業策略文件(A New Industrial Strategy for Europe),勾勒本屆von der Leyen執委會任內未來產業政策施政藍圖。該政策文件重點如下: (一)3大優先政策目標:維持歐盟產業全球競爭力及確保企業公平競爭環境,達成歐盟2050年氣候中立及歐盟未來數位轉型。 (二)相關重要措施包括: 1.制定智慧財產權行動方案(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ction Plan):支持歐盟科技主權(technological sovereignty)並促進全球公平競爭機會、打擊剽竊並調整綠色及數位轉型之法規架構。 2.持續檢視歐盟競爭法規,包括併購管制及國家補助(State aid)規則,確保對於歐盟產業競爭法規管理符合數位與綠色與循環經濟轉型需求。 3.於2020年中前提出白皮書解決因貿易夥伴對產業補貼在歐盟單一市場造成的扭曲效應,及處理外國取得歐盟政府採購通路與第3國申請歐盟補助問題等。其中處理外國補貼之法案預計將於2021年提出。 4.採取完整措施促使能源密集產業(energy intensive industries)現代化與低碳化,支持發展永續及智慧交通產業,持續提供具競爭價格之低碳能源。 5.將透過提出關鍵原料行動方案(Action Plan on Critical Raw Materials),確保歐盟先進製造產業自主與相關關鍵原料供應無虞;透過新的歐盟醫藥產業策略(new EU Pharmaceutical Strategy)支持歐盟醫藥產業發展。 6.建立清潔氫燃料聯盟(Clean Hydrogen Alliance),加速產業低碳發展;其次亦鼓勵成立低碳產業聯盟(Alliance on Low-Carbon Industries),以及工業雲端平台與原物料聯盟(Alliance on Industrial clouds and Platforms and raw materials);並提出綠色政府採購法案與指引及重新聚焦創新、投資及技能。   執委會亦同時提出歐盟中小企業策略(An SME Strategy for a sustainable and digital Europe),旨在減少法規與行政障礙,協助歐盟中小企業在單一市場及海外拓展業務取得融資,引領歐盟中小企業達成綠色與數位轉型。另鑒於單一市場為歐盟最重要資產,本次倡議亦提出強化歐盟單一市場法規執行之行動方案(Action Plan for better implement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the single markets rules),以解決單一市場正常運作可能面臨之障礙。

A:新聞來源:韓國貿易協會(2020年3月11日)    據韓國貿易協會報導,韓國汽車之出口因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於全球各地擴散而受影響,本(109)年2月份於中國之銷售嚴重減少80~90%,預計目前歐洲及美國等國家之消費信心低落,在當地之銷售應會再大幅衰退。   據韓國業界表示,本年2月份現代汽車於中國之零售數量較前(108)年同月份減少86%,僅售出5,000台,起亞汽車之零售數量更減少90%,售出2,000台,兩廠牌銷售之汽車於中國零售市場之占有率減少1.8%,主要原因係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於中國嚴重擴散,中國政府執行禁止移動措施及暫時限制製造業開工等,造成消費信心快速低落。據統計,本年2月份中國汽車市場(客車及商用車)之零售數量較去年同月減少79%,只有25萬7,000台。   報導中另指出,本年2月份現代與起亞汽車於中國市場之銷售雖然減少,但於歐洲及美國之銷售仍為成長,但因目前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已擴散至全球各地,預計全球市場之需求將嚴重衰退,除現代與起亞汽車之外,韓國GM及雷諾三星汽車之出口亦應會受到衝擊。   據專家分析,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已在已開發國家嚴重擴散,預計第一季之消費者消費將萎縮,汽車之需求必將減少。另因目前油價大幅下跌,可能再發生類似2015年至2016年新興市場需求嚴重衰退之情況,第二季受疫情全面擴散及新興國家需求減少之影響,全球市場汽車之銷售數量不可避免應會減少。

A:資料來源:越南政府報網站,2020年3月10日         越南工商部頃於2020年3月3日簽發第715/QS-BCT號公告,將展延對DAP肥料及MAP肥料進口防衛措施期間。    前列公告,DAP肥料及MAP肥料海關進口編碼(HS)為3105.10.20;3105.10.90;3105.20.00;3105.30.00;33105.40.00;3105.51.00;33105.59.00;3105.90.00。平衡稅課徵期間及稅額具體如下: 課徵期間 平衡稅額 自2020年3月7日起至2021年3月6日止 每公噸1,050,662越盾 自2021年3月7日起至2022年3月6日止 每公噸1,029,219越盾 自2022年3月7日起至2022年9月6日止 每公噸1,007,778越盾 自2022年9月7日以後 每公噸0越盾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相關協定,及越南《對外貿易管理法》規定,工商部進行審查後裁定,須對DAP肥料及MAP肥料之進口延長實施防衛措施,以防止國內DAP肥料及MAP肥料產業受到損害,給予國內產業有更多時間因應。

A:資料來源:西貢經濟時報周刊,2020年3月5日         據越南統計總局統計,越南2020年2月份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導致全越4,567家企業申請有期限暫停營業,較2019年同期增加61.8%;3,841家企業停業待辦理解散手續,增加121%;1,186家企業已完成解散手續,減少12.4%;以及2,215家企業不在註冊地址營業,增加67.7%。    2020年2月份,計有9,163家新成立企業,登記投資總金額為96.8兆越盾(相當41.8億美元),登記雇用勞工總數量為7萬3,100人,新成立企業雖較2020年1月份成長10.7%,但登記投資總金額卻下降21.4%,雇用勞工總數量亦下降13.5%,平均每家新成立企業投資總金額為106億越盾(相當45.79萬美元),較2020年1月份減少29%,更較2019年2月份減少35.2%。    累計2020年1至2月,全國計有1萬6,200家企業申請有期限暫停營業,較2019年同期增加19.5%;計有9,400家企業停止營業待辦理解散手續。    據媒體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開始導致經濟日益惡化,且隨著疫情持續蔓延,預估暫停營業之企業家數將繼續增加。同時,企業仍將面臨生產所需原料短缺。因此,企業迫切需要政府提供相關補助政策,包括調降貸款利率、放寬債務期間、降稅等政策,亦需要政府簡化行政手續,提供開發新市場替代促使原料進口及貨品銷售通路多元化等資訊。

A:  根據歐盟執委會2020年3月11日公布新聞稿,執委會提出新循環經濟行動方案(New 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作為歐盟綠色新政重要支柱之一,該方案重點措施如下: (一)執委會將提出永續產品政策法案,確保於歐盟市場內產品設計朝向壽命更為持久,更容易再利用、修理、回收及使用更多再生原料。單次使用將受限制,提早淘汰須予規範及並將被禁止銷毀未售出但仍得使用產之品。 (二)消費者將可得到更多相關產品修理及使用期間資訊,俾可供符合環境永續選擇之判斷。 (三)歐盟將聚焦在目前消耗最多資源,特別循環可能性較高之部門。執委會將採取下列具體行動: 1.電子暨資通訊產品:採行「循環電子計畫」,延長產品壽命,並改善廢棄電子物件收集與處理。 2.電池與汽車部門:制定電池管理法規架構,增加電池產品之可持續性,並提高廢棄車零件回收效能。 3.包裝:對於可於歐盟市場流通之包裝制定新強制規範,減少過度包裝。 4.塑膠:制定新的回收成分強制規範,並特別關注微塑膠及生物材料及可生物分解塑料。 5.紡織品:將提出歐盟紡織新策略,增進產業競爭力及創新,並促進歐盟紡織品再利用市場。 6.建材與建物:提出永續建築環境策略,推動建材循環利用。 7.食品:制定新法規,以可重複使用包裝或餐具取代一次性產品。 (四)確保減少廢棄物,並將廢棄物轉化為高品質二次原料。歐盟將嘗試設計泛歐盟廢棄物回收分類模式及標示,並減少歐盟廢棄物出口與防止非法裝運。   歐盟評估循環經濟將可為歐盟於2030年前帶來0.5%的GDP成長,並增加70萬個工作機會。

A:2020年1月1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及包括俄羅斯在內部分非OPEC產油國(簡稱OPEC+),共同減產170萬桶/日(至第1季止),後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造成的原油需求減少,沙國為首之OPEC支持擴大減產幅度(約50-60萬桶/日) 。   3月6日OPEC+於維也納召開會議,OPEC與俄羅斯未達成擴大減產共識,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宣佈,OPEC+減產協議屆期後,調降4月對外國市場所有官方報價,降幅介於4-8美元/桶。   3月10日沙烏地宣佈,自4月1日起產出將提高至1,230萬桶/日,較目前產量增加20%,亦較現有最大產能(1,200萬桶/日)增加30萬桶/日;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證實收到能源部指示,增加最大永續產能至1,300萬桶/日(目前為1,200萬桶/日),將使沙烏地超越美國及俄羅斯,再次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   沙烏地國家船運公司(National Shipping Company Bahri)將租用至少8個超大油輪(super-tankers)出口原油。   3月11日阿聯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Abu Dhabi National Oil Company)宣佈,自4月1日起,將增產100萬桶/日,使總產量達到400萬桶/日,並朝500萬桶/日目標前進。   俄羅斯宣佈增產30-50萬桶/日,使該國產量達到1,180萬桶/日;其他包括奈及利亞及伊拉克等OPEC會員會,亦宣佈增產。   布蘭特原油(Brent crude oil)跌至低於36美元/桶,Saudi Aramco股價則下跌5%,來到沙幣29.7里雅/股。   阿聯能源部長Suhail Al-Mazrouei表示OPEC+減產協議將於第1季屆期,對於擴大減產協議破局表示遺憾,。   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表示,OPEC成員國增產可能非最佳選項(probably not the best option),目前持續與OPEC各國能源部長保持聯繫並證實將出席3月舉行的OPEC+技術會議(technical meeting)。   俄羅斯主權基金直接投資基金(Direct Investment Fund)執行長Kirill Dmitriev表示,沙俄兩國投資夥伴關係密切,雙邊共同投資基金(joint investment fund)亦將持續進行。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西貢經濟時報,2020年3月9日   據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部獸醫局資料,俄羅斯動植物檢疫機構已致函越南獸醫局允許越南雞隻加工產品進口。(位於河內市章美縣)之CP畜牧股份有限公司雞隻加工廠,成為越南首家獲得俄羅斯動植物檢疫機構認證之雞隻加工出口企業。   越南雞隻出口至俄羅斯須符合該國及歐亞經濟聯盟(EAEU)要求之屠宰標準、雞隻加工流程、衛生安全及檢疫等標準。未來越南雞隻加工產品除可出口至俄羅斯以外,亦能出口至白俄羅斯、哈薩克、亞美尼亞及吉爾吉斯等國家。

A: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Alexei Sazanov表示,在石油市場動蕩的情況下,俄羅斯汽油價格不會改變。渠認為,汽油價格預計將不會下降,亦不會成長。 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亦表達類似觀點,認為國際油價下跌不會影響俄羅斯汽油零售價格。 參考資料:俄媒《Gazeta.Ru》2020年3月11日報導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3月12日 2019年斯洛伐克專業製造高附加價值金屬鑄件廠商Medeko Cast淨利達100萬歐元,營業額達3,660萬歐元。   2019年Medeko Cast投資100萬歐元於新機器,並開始設計新生產廠房,該公司專注於小訂單並拒絕低利潤量產。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