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月30日報導,疫情初期許多專家預期房價將大跌,結果卻相反到供不應求,而造成房價不論平房或是公寓在上漲率方面都呈現較2019 年高出兩倍,創下歷史性漲幅 。 往年出售屋較多於春季不斷的增加,然而,2020年民眾受限於疫情發展持續居家工作等因素,開始於房市置產,造成房價的上漲。當丹麥解封後,房市將會再持續飆高嗎?  以下為三位分析師的觀點 :   Nykredit的住房和財富經濟學家Mira Lie Nielsen說: " 這種房價飆高發展不可能一直持續到2021年。期望這將是好的一年,因為正在進入房價飆高發展的時期,但是這一年的速度將會放慢。 預計在春季會出現出售屋供應量的增加,這將減緩價格上漲。 反之,如果到第2季,房子的供應沒有增加,但是價格仍然保持同樣的高速增長,那麼就要開始擔憂房市可能有過熱現象。"   住房經濟學知識中心總監Curt Liliegreen則預測,"房價將持續上漲一段時間,獲得批准貸款的機會將會出現限制,將放緩一些黃金地段的交易。他認為這種大流行將在某種程度上將減緩經濟增長。這也將造成社會的屈向,房價不會出現價格下降, 同時,中產階級甚至更富裕的人將繼續購房,家居裝飾,股票投機以及在限制下有時間去開始購買幼犬,學習編織或烘烤蛋糕。"“隨著疫苗的到來,我們將永遠不會看到在金融危機期間所看到的徹底崩潰。但是,如果沒有疫苗,如果美國和歐盟沒有紓困計劃,以及當這種流行病持續時間更長且更加致命,將會有不同情景, 儘管全球已有200萬人死於這場大流行.不得不這麼說目前的損失並不慘重。 ”   Nordea Kredit房屋經濟分析師Lise Nytoft Bergmann說:“限制放寬後,丹麥人將面臨時間競賽。隨著疫苗計劃的推出,預計世界將重新開放,由於目前房業少數營業之商業的。一旦商業活動正常化後,這將讓房仲多出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並減輕目前房市壓力。”

A:俄通社(RIA Novosti)引述俄國外交部領務司司長Ivan Volynkin的說法指出,原本應自本年1月1日起實施的電子簽證措施(包括我國,共52個國家國民適用,可於俄境停留16天),惟因疫情考量暫時停止適用;如果官方取消暫停適用規定,屆時將有52個國家的民眾得申請電子簽證入境俄國;未來俄國的電子入境簽證有可能放寬為多次簽證。此一簽證改革措施,有利我國民來俄進行參展、考察、商務等各項活動,可望有助台俄經貿關係發展。(I)

A:葡萄牙經濟新聞網(ECO News)報導,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影響,葡萄牙2020年觀光客僅1,050萬名,自2019年之2,700萬名觀光客大幅減少61%,相當於損失1,700萬名觀光客。葡萄牙2020年國際觀光客縮減最多者主要來自愛蘭爾(-89.6%)、美國(-87.7%)及中國(-82.8%)等地。 此外,2020年觀光客住宿數總計2,600萬夜,較2019年減少63%,其中國內觀光客總計住宿1,360萬夜,國際觀光客占1,230萬夜。

A:依據瑞士鐘錶工會(Verband der Schweizerischen Uhrenindustrie) 2021年1月28日公布之統計數據,2020年全年瑞士鐘錶業出口總金額近170億瑞士法郎,較上年減少21.8%。12月瑞士手錶出口金額為17億瑞士法郎,較上年同期減少2.5%。   若以材料分類2020年12月出口金額最高者為鋼錶,出口金額為7.1億瑞士法郎,較上年同期成長6.3%;其次為貴金屬錶(不包含金錶),出口金額為5.2億瑞士法郎,較上年同期衰退10.6%。排名第3者為金錶,出口金額為2.5億瑞士法郎,較上年同期衰退8.1%。   若以價位分類,12月價格低於200瑞士法郎之手錶出口金額較上年同期衰退19.3%,價格於200-500瑞士法郎間之手錶出口金額較上年同期衰退14.5%,價格於500-3000瑞士法郎間之手錶出口金額較上年同期成長19.5%,價格超過3000瑞士法郎之手錶出口金額較上年同期衰退6.4%。     資料來源: 瑞士鐘錶工會(Verband der Schweizerischen Uhrenindustrie) 新聞稿 日期: 2021年1月28日

A:依據瑞士鐘錶工會(Verband der Schweizerischen Uhrenindustrie) 2021年1月28日公布資料,瑞士2020年12月份手錶出口若按照國家排列,銷往中國之金額最高,為3億瑞士法郎,較上年同期增加45.2%。其次為美國,金額為1.9億瑞士法郎,較上年同期減少2.4%;排名第3者為香港,金額為1.8億瑞士法郎,較上年同期減少19.2%。   瑞士鐘錶銷往亞洲占出口總金額之57.2%,銷往歐洲占總金額之26.8%,銷往美洲占總金額之13.9%。     資料來源: 瑞士鐘錶工會(Verband der Schweizerischen Uhrenindustrie) 新聞稿 日期: 2021年1月28日

A:資料來源: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1年2月1日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2)月1日以「史瓦帝尼通訊委員會今日核發4張新證照」(ESCCOM to issue 4 new licences today)為題,報導史瓦帝尼通訊委員會(ESCCOM)剛核發4張電子通訊服務之證照予Wanderport Networks、Chakaza Holdings、AFRIMETRO Investment (Pty) Ltd及Prosperity Skyless Solutions等4家公司。   ESCCOM自2013年7月開始運作,接管Eswatini郵電公司(EPTC)及Eswatini電視管理局(Eswatini TV)所有監管權力,職掌通訊業所有系統及服務之證照核發,包括:電信、郵政、快遞及廣播;並促進電子商務之發展。依據史瓦帝尼通訊法(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Act),獲通訊許可證照者得有權提供電子通訊服務,但不限於網路服務,包括ESCCOM授權之增值服務或任何其他服務。該等證照之核發不具排他性,無數量之限制,經評估符合證照申請規定之申請者,ESCCOM均得以核發證照。此外,ESCCOM亦會公告徵詢利益關係者及公眾對核發該通訊證照之書面評論意見(謹註:上述4家公司之公眾意見徵詢截止日係1月25日)。   謹查,除上述4家公司之外,ESCCOM已核發證照予10家公司(https://www.esccom.org.sz/mandate/internet/isp/)。該4家公司取得通訊證照之服務領域,並不包括語音電話服務,且該等證照之效期為5年,證照許可之更新續約,須在證照屆滿日期之前1年需提出申請。

A:菲國疫苗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於2月1日表示,菲政府已於1月30日批准新興傳染病跨部會專案小組(IATF)第95號決議,亦即菲律賓COVID-19疫苗全國部署及接種計畫,綜整要點如下: (一)命令國家對抗COVID-19疫情工作小組(NTF)之所有機構、所轄地方COVID-19工作小組、所有地區及地方之疫苗接種行動中心,以及地方政府抗疫小組共同實施全國疫苗部署及接種計畫。 (二)在實施階段,將在醫療中心、醫院、農村衛生單位、其他政府機構衛生設施及私人診所內設置固定之疫苗接種地點。 (三)中央政府將指導地區及地方疫苗接種行動中心,根據衛生部指示研擬及推動各自之疫苗部署及接種細部計畫。 (四)疫苗部署計畫包括啟動接種前登記及接種優先順序。有意接受疫苗注射者可使用指定QR二維碼前往網站登記,並在接種前簽署同意書,表示已了解接種後之潛在風險,包括免疫力之持續性及不同年齡群可能產生不同效果。接種後需在監測區停留1小時,觀察有無不良影響。地方官員及衛生工作人員亦可進行逐戶訪問,追蹤已施打疫苗者之後續反應。 (五)菲科技部疫苗專家小組迄今已遴選11種潛在疫苗,其中包括Sinovac、Sinopharm、Novavax、Clover、AstraZeneca、Pfizer、Moderna等,惟目前只有AstraZeneca及Pfizer等2種疫苗獲菲FDA授予緊急使用授權。 (六)本項計畫共編列825億披索(約合17億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預算支應,其中700億披索來自本(2021)年度購買疫苗計畫,25億披索用於物流與分送。另「同舟共濟法 2」亦撥出100億披索備用。 (七)本計畫將在獲得更多資訊或世衛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建議時加以更新。 (八)第1批疫苗定預定於2月下旬運抵菲律賓,此一時程與菲政府本年計劃對5,000萬至7,000萬菲律賓人接種疫苗之目標一致。 (九)儘管至少尚需2年才能恢復疫情前生活,倘本年年底能達成群體免疫目標已是最佳情況。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月2日報導稱,日本政府負責疫苗接種事宜之行政改革大臣河野太郎在本日記者會表示,有關歐盟(EU)對區域內產製之新冠疫苗加強出口管制一案,表示「強烈關切」之意;認為「此係事後追加的出口管制,可能影響日本國內疫苗供應時程,日本政府將與歐盟及各企業積極交涉談判」。 日本政府本(2021)年1月已正式與美商輝瑞(Pfizer)製造公司簽訂契約,將在本年內購得可供7,200萬人施打之1億4,400萬劑的新冠疫苗。歐盟(EU)為提高出口透明度,本年1月宣布針對境內工廠產製的出口疫苗,須採取事前申報及許可的措施。 河野大臣並強調表示,疫苗被視為可防止疫情擴大及患者重症化的重要手段,將與歐盟(EU)積極交涉不可發生不公平的待遇;日本政府將要求儘快出口已簽訂合約數量的新冠疫苗,以確保日本依照規劃順利民眾接種。

A:沙烏地一般業界常見將客服服務(customer care services)透過聯絡中心,外包給在美國、英國、印度、巴基斯坦或鄰近阿拉伯國家的公司。   2021年2月1日沙烏地人力資源暨勞動發展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部長Ahmed bin Sulaiman Al-Rajhi宣佈,禁止將客服服務工作透過聯絡中心(call center)外包至其他國家,所有遠距客服(services offered remotely)皆在限制範圍內,包括電話、電郵、線上對談(online chat)以及社群媒體互動(social media interaction)等方式,盼藉此增加沙烏地人民就業機會。   人力資源暨勞動發展部將與資通訊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通訊委員會(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ission)、國家網路安全局(National Cybersecurity Authority)以及在地化暨政府採購局(Local Content and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uthority)等單位合作執行前述政策。   人力資源暨勞動發展部並敦促所有中小企業(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業主,將員工的勞動契約(labor contract)上傳至Madad平台。   註:人力資源暨勞動發展部創建Madad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薪資相關問題的科技解決方案(technical solutions for SMEs in all matters related to wage-related matters)。

A:一、據菲國媒體報導,菲貿工部(DTI)於2月1日公布「菲律賓2022年電子商務路線圖」,計劃將電子商務(e-commerce)產業之貢獻由去(2020)年占國內生產總值(GDP)3.4%於明(2022)年提高至5.5%,以期利用電子商務數位化科技優勢,提振因疫情封鎖而深陷衰退之經濟。 二、菲貿工部部長Ramon Lopez表示: (一)根據上述路線圖,該部致力於將去年只有50萬家從事電子商務線上銷售之企業,於本(2021)年增至75萬家,明年更增加至100萬家。倘能順利達成目標,可望對經濟貢獻由去年之5,990億披索(約125億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於明年增加到1兆2,000億披索。 (二)為因應疫情,政府實施社區隔離措施,導致民眾出行困難,該部刻正朝數位化努力,促進線上平台交易。電子商務行業只需點擊電腦即可提供各項商品及服務,並可防止疫情擴散,因此該部將積極推動。 (三)菲政府將改善資訊科技之基礎建設,以鼓勵個人進行線上交易,並建立便捷可靠之物流及金融聯網,以加快商品及服務之交付。 (四)政府將加快企業註冊與核發許可證之速度,並精簡營運規則及法規。另將更改爭端解決程序,以提升消費者對電子商務行業之信賴。 (五)政府將持續改善整體電子商務環境,以利用該國快速增長之電子商務增進經濟成長力道。 三、謹查菲律賓因新冠疫情嚴重,政府實施長期社區隔離措施,必須採取遠距辦公及線上教學,導致桌機及筆記型電腦等電子產品需求大增,去年電子產品成為菲國最大進口產品,亦帶動我對菲電子及通訊設備之出口,故菲國推動電子商務,此趨勢對我商有利。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年2月2日報導,依據金融資訊分析公司IHS Markit發表報告顯示,東協製造業本年1月PMI從去(2020)年12月的50.8上升至51.4(註:指數高於50顯示製造業處於擴張,低於50則代表萎縮);其中,新加坡製造業引領東協區域復甦,由55上升至55.9,創2013年5月以來最強勁成長。 菲律賓製造業PMI為52.5,是2018年12月以來最高;印尼為52.2,是過去六年半來最高;越南為51.3,低於去年12月的51.7。但泰國製造業則持續惡化為49,是去年9月以來首次低於50;馬來西亞和緬甸則分別為48.9和47.8。 IHS Markit經濟分析師Lewis Cooper指出,東協製造業連續兩個月表現改善,增幅是2018年5月以來最高。產值和新訂單更快速成長,是帶動東協製造業持續復甦的主因,產值增幅創32月以來新高,新訂單漲幅則是2014年以來最大。東協各國製造業表現不一,因部分國家實行更嚴格的封鎖政策,壓抑需求,但隨著新冠疫苗面世,以及限制措施全面放寬,東協製造業有望取得進一步成長。依據報告,東協企業有信心製造業產值會在12個月後升高。

A: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本(2021)年2月1日參訪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因美納(Illumina)」設於星國的廠房後表示,新加坡計畫於2030年成為先進製造業的全球業務、創新與人才中心,因此將從投資先進製造業的基礎建設、建立強大的研究生態系統,以及支援企業採納工業4.0轉型等3大方面推動該領域發展,盼未來10年製造業可取得50%成長。 為推動先進製造業發展,星國政府將投資於支援企業、創新和人才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在「裕廊創新區」(Jurong Innovation District,簡稱JID)設立一站式先進製造業區,提供業者合作機會,透過研究、商業活動和技能培訓等,建立一個互輔的生態系統。 在加強研究生態系統方面,將成立先進製造技能策略及規劃中心,負責制定先進製造業所需的技能培訓,並將「工業智慧指數」(Smart Industry Readiness Index,簡稱SIRI)發展成衡量工業4.0轉型標準的國際架構,協助企業進行工業轉型。 像「因美納」這樣在全球價值鏈上掌握專項技術的公司,是新加坡積極引進投資的目標,該公司於2008年在新加坡投入運作,生產「微陣列珠晶片(microarray bead chips)」和「核心測序耗材(core sequencing consumables)」,分占全球需求量的95%和85%。在基因組測序市場,因美納佔約全球75%。該公司在新加坡聘用超過1,300名員工,包括100餘名研究員、科學家和工程師。 新加坡吸引頂尖先進製造業者落戶,亦有助於催化周邊工業的形成,例如,「因美納」與「創業公司(Venture Corporation)」和「向陽科技(Sunningdale Tech)」等星國企業合作,建立支援企業營運的生態系統。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2)月2日報導稱,英國政府於昨(2/1)日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除日本、加拿大等11個成員國外,英國是第一個新申請加入的國家。英國政府預定自本(2021)年春季開始對外展開諮商談判,預估明(2022)年以後可望知道申請結果。 為正式宣布申請加入CPTPP,英國貿易部長Liz Truss與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紐西蘭貿易部長Damien O'Connor於2月1日晚間舉辦三方視訊會談,就今後談判進程及方向等交換意見。日本西村經濟再生大臣對英國申請加入CPTPP一節,表示歡迎之意。 另外,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在記者會時表示,英國正式申請加入CPTPP,對向全球推廣CPTPP貿易規則甚具意義。日本等CPTPP會員國盼藉由英國的加入,擴大CPTPP經濟圈的影響力。此外,日本政府亦期待美國的回歸,以及日前表示有意加入CPTPP的中國動向,或將成為今後的聚焦重點。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頃發布消息指出,馬國前對中國大陸及越南進口之塗漆、或被覆塑膠之鐵或非合金鋼扁軋製品(Pre-painted/Painted/Colour Coated Steel Coils),海關稅則號列為7210.70.1100, 7210.70.1900, 7210.70.9110, 7210.70.9190, 7210.70.9910, 7210.70.9990)等產品課徵反傾銷稅,嗣經本地製造商CSC Steel S/B公司向該國提出要求檢討有關徵稅政策,該部正進行落日復審 (sunset review)調查。該調查主要係探討若終止對前揭產品課徵反傾銷稅,傾銷事件是否重演,以免對當地業者造成傷害。   請願人宣布原產於大陸及越南的前述產品,其出口價格低於出口國國內市場的價格,盼馬國政府繼續對前述產品徵收反傾銷稅。請願人認為,從替代進口的傾銷有所增加,對馬國國內工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   根據馬國1993年反補貼及反傾銷關稅法令,馬國政府將發起落日復審,預計於180日內公布調查結果。   馬國貿工部已擬定針對前述調查之問卷,將於本年2月5日前對利益團體(進口商、外國製造商、出口商及公會組織)進行問卷調查,並請前述單位於2月12日前提供書面意見(含支持證明)送貿工部參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松下公司(Panasonic)因無法與中國企業競爭,已決定於本(2021)年停止生產太陽能電池,全面退出太陽能電池市場,估計將於本年結束馬來西亞及日本工廠的太陽能電池生產線。   松下公司太陽能電池事業部於2016年起改建,主因在於中國業者陸續擴張,並以低價搶攻電池市場,侵蝕松下公司太陽能電池事業部的獲利。松下公司於2019年將位於馬國吉打州居林高科技工業園區(Kulim Hi-Tech Industrial Park)的太陽能電池工廠與研究部門,出售予中國太陽能公司鈞石能源公司(GS Solar)。爰因鈞石能源公司替代如期付款,松下公司決定解除雙方的太陽能電池業務合作契約。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轉換跑道的松下公司正急於創造利潤,通過關閉較少的生產線來降低成本,而替代經營成為該公司的首要任務,而既有的客戶則計劃以鈞石能源的電池作為代替。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聯昌研究公司(CIMB Research)頃發布消息稱,全球半導體需求改善,對馬國外包半導體設備組裝與測試(Outsourced Semiconductor Assembly and Test,簡稱OSAT)企業將受益匪淺,加上推出市場和汽車電動化,亦點燃半導體市場需求,該公司深信在射頻與電動車黃金時代的到來,預估本(2021)年該領域銷售可成長13%,創下7年新高,淨利更將較上(2020)年銳增39%。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預測在記憶體、邏輯等積體電路需求強勁,加上亞太、美國、歐洲與日本等主要市場需求殷切支撐下,本年全球半導體銷售將成長8.4%至4,690億美元。同時,國際半導體業協會(SEMI)預期2021和2022年組裝、封裝和測試設備需求將成長6%至7%,歸功於5G智慧手機、基站設施和高效能電腦開始採用先進封裝應用設備。對馬國OSAT企業而言,在5G智慧手機銷售量攀升帶動下,國內半導體領域將從強勁的射頻晶片需求中受惠。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測,本年全球5G智慧手機產量將達到5億台,較2020年的2億4000萬台增長逾倍,而5G智慧手機的普及率更將從上年的19%攀升至本年的37%。思佳訊通訊技術發展公司(Skyworks Solutions)指出,5G智慧手機射頻成本平均為25美元,較4G智能手機的18美元高出40%,聯昌研究公司深信,深耕射頻晶片組裝、封裝和測試業務的馬國上市企業「益納利美昌」(INARI)、馬太平洋(MPI)及明試控股公司(AEMULUS)將是潛在受惠者。與此同時,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25及2030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將分別達1,400萬及2,500萬輛,預期在電動車加速普及下,馬國OSAT業者亦將從汽車業日趨增加的半導體需求中受惠。   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預測,2019至2026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銷售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將達7%,其中2021年全球汽車半導體營業額更將大增18%,主要是汽車零件庫存低,以及全球政府振興經濟配套措施鼓勵民眾轉向電動車。半導體大廠─英飛淩(Infineon)預測電動車的半導體內容價值較內燃機汽車高出82%,相信汽車業務占營業額20%至75%比重的KESM科技公司(KESM)、馬太平洋及騰達機構(PENTA)將從碳化矽普遍應用在電動車電源管理中受惠。在5G網路和智慧手機射頻晶片需求增加、汽車晶片需求復甦以及雲端基礎建設服務需求殷切三大因素扶持下,預期OSAT領域淨利將年增39%。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頃發布消息稱,馬來西亞經濟決策機構持續保持有效及可信度,為主權信用狀況提供應對,並抵消政府為應對新冠疫情的衝擊而衰減財政實力,導致相對較高的債務水平。該機構因此持續維持馬國「A3」信用評級以及展望「穩定」,並預期中長期前景繼續保持強勁成長。當前和後續的疫情或許會導致疫情重續,但不會阻礙馬國經濟恢復高增長。   該評級機構指出,全球大多數國家在接下來的內部債務水平預料都將走高;但是和類似國家參照,馬國的債務負擔依然是最高的。該機構預計未來3年內,開發中國家債務支付將增加收入的12%至14%;其餘國家相關數據的中位數為5%。   穆迪機構認為,由於馬國政治局勢持續動盪,政治風險較高,但馬國政府在過去數年的政治動盪中已證明其決策與措施之有效性,因此認為這些決策將可有效運作。穆迪預測馬國本(2021)年的國內生產毛額將成長6%;而2022至2023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值將達5%至5.5%,較其他同類型國家的中位數3.4%高出許多。   除穆迪外,另一國際信評機構「惠譽」 (Fitch Ratings)於上(2020)年12月因馬國 國內政局持續動盪及疫情持續肆虐,將馬國長期外幣發行人評級(IDR)從「A-」評級,下調至「BBB +」及展望「穩定」。   針對穆迪維持馬國信貸評級及及經濟展望穩定,馬國財政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表示,該評級顯示馬國政府在阻攔疫情的同時,依然維持強大的財政紀律,並持續保持強勁的中期增長前景。馬國政府於上年接連推出4項總值3,050億馬幣(約合754.2億美元)的振興經濟配套措施後,加上頃宣布的150億馬幣(約合37.09億美元)的「人民安心援助配套」(Permai) ,預期本年經濟可望成長6.5%至7.5%;這也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的預期。馬國將致力於鞏固中期財務狀況,目標從2020年6%的財政赤字,降低至2021年的5.4%;爾後於中期再將平均赤字降低至4.5%。馬國冠病死亡率低於0.4%,較全球平均值5%為低,馬國經濟復甦將受到疫苗接種計畫的帶動。   東姑賽夫魯部長特別強調稱,馬國經濟將不能承受新一輪全面封鎖措施,否則長期將會不利及重創國家經濟。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頃發布消息稱,馬來西亞經濟決策機構持續保持有效及可信度,為主權信用狀況提供應對,並抵消政府為應對新冠疫情的衝擊而衰減財政實力,導致相對較高的債務水平。該機構因此持續維持馬國「A3」信用評級以及展望「穩定」,並預期中長期前景繼續保持強勁成長。當前和後續的疫情或許會導致疫情重續,但不會阻礙馬國經濟恢復高增長。   該評級機構指出,全球大多數國家在接下來的內部債務水平預料都將走高;但是和類似國家參照,馬國的債務負擔依然是最高的。該機構預計未來3年內,開發中國家債務支付將增加收入的12%至14%;其餘國家相關數據的中位數為5%。   穆迪機構認為,由於馬國政治局勢持續動盪,政治風險較高,但馬國政府在過去數年的政治動盪中已證明其決策與措施之有效性,因此認為這些決策將可有效運作。穆迪預測馬國本(2021)年的國內生產毛額將成長6%;而2022至2023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值將達5%至5.5%,較其他同類型國家的中位數3.4%高出許多。   除穆迪外,另一國際信評機構「惠譽」 (Fitch Ratings)於上(2020)年12月因馬國 國內政局持續動盪及疫情持續肆虐,將馬國長期外幣發行人評級(IDR)從「A-」評級,下調至「BBB +」及展望「穩定」。   針對穆迪維持馬國信貸評級及及經濟展望穩定,馬國財政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表示,該評級顯示馬國政府在阻攔疫情的同時,依然維持強大的財政紀律,並持續保持強勁的中期增長前景。馬國政府於上年接連推出4項總值3,050億馬幣(約合754.2億美元)的振興經濟配套措施後,加上頃宣布的150億馬幣(約合37.09億美元)的「人民安心援助配套」(Permai) ,預期本年經濟可望成長6.5%至7.5%;這也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的預期。馬國將致力於鞏固中期財務狀況,目標從2020年6%的財政赤字,降低至2021年的5.4%;爾後於中期再將平均赤字降低至4.5%。馬國冠病死亡率低於0.4%,較全球平均值5%為低,馬國經濟復甦將受到疫苗接種計畫的帶動。   東姑賽夫魯部長特別強調稱,馬國經濟將不能承受新一輪全面封鎖措施,否則長期將會不利及重創國家經濟。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拜登總統日前表示將因應氣候變遷作為首要施政目標,聯邦政府並將以美國製造的電動車取代整個聯邦車隊的汽車,強調此項措施將可為美國汽車產業暨其供應鏈創造1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提振美國經濟。 拜登總統指出,聯邦政府約65萬輛汽車將逐步以電動車汰換,同時鼓勵消費者轉向購買電動車,為利電動車之普及化,將在全國安裝50萬座新的電動車充電站及對公路系統展開現代化改造以為因應,屆時將可創造100萬個新的工作機會。 然產業人士對拜登總統此一雄心勃勃的目標抱懷疑態度,汽車產業分析師指出,此一作為意味將須對汽車暨零組件產業增加一倍以上之僱用人數,拜登總統尚未提出如何增加100萬個工作機會的計畫。汽車行業智庫組織「汽車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總裁德齊澤克(ristin Dziczek)亦指出,拜登總統的目標並未說明100萬個工作機會可於何時在汽車產業的那項範疇出現。 分析家及聯合汽車工人工會(United Auto Workers union)反而警告,電動汽車製造將使汽車產業的工作機會減少,因倘更多美國人改用電汽車,則將排擠駛汽油車之產量,且電動車所須之零組件較汽油車少30%至40%,工序亦更為簡單,此將影響勞動力之需求。研究公司Guidehouse Insights的首席分析師阿伯薩米德((SamAbuelsamid)指出,僅對製造汽油發動機的工人之需求將減損逾10萬人,且未來十年美國新車銷量預計與新冠疫情之前差不多,因此未來數年恐難創造100萬個汽車業之工作機會。

A:去年疫情爆發後,許多製造商受工廠關閉影響,產能無法跟上需求;復工後,為防止疫情擴散所採取的保護措施,如增加工作空間,也為產能帶來壓力。根據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資料,12月製造業積壓的訂單係近兩年半新高。 疫情爆發使得健身器材、遊艇、電器用品和露營裝備之類的耐久財商品的銷售紛紛創新高,過往製造商會提高產量以滿足需求。但包括惠而浦公司(Whirlpool Corp.)和Polaris Inc.等製造商均表示,填補產品需求成長的能力仍受到許多限制,如為防止疫情採取保護工人的安全措施,工人確診或因照顧確診家屬無法工作等因素,減緩了生產進度。產量延遲使得供應鏈的成本增加,運輸費用暴增,使得廠商的營運更加困難。

A:標題:巴拉圭2021年1月進口及觀光商務活動減少,進階影響當月國內稅收 日期:2021.02.01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財政部海關總署統計數據,由於巴拉圭2021年1月進口及觀光商務活動減少,進階影響巴國政府當月減少20%之稅收;2021年1月稅收1億1,00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1億3,800萬美元,減少2,800萬美元,衰退20%;其中,觀光消費稅收減少43.6%,電子消費產品稅收減少40.3%,以及資通訊產品稅收減少30.3%。 (二)在進口方面,2021年1月進口金額較2020年同期減少3億1,000萬美元,衰退25.6%。 (三)由於巴西幣嚴重貶值,2021年1月較2020年同期衰退19.3%,巴西幣購買力降低對巴拉圭邊境貿易造成嚴峻挑戰,2021年1月巴拉圭與巴西間之邊境貿易較2020年同期減少16.6%,其中汽車稅收衰退30.9%。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