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主要貿易投資推廣機構 - Business Sweden執行長Ylva Berg正式提出辭呈,說明伊將任職至明(2021)年3月15日離職,盼可在職涯中,繼續接受其他轉職的挑戰。 Ylva Berg是在2014年4月1日接任Business Sweden執行長一職,當時Business Sweden 正好合併原瑞典貿易委員會和瑞典投資局一年多,正值多事之秋。Business Sweden董事會主席Ulrica Messing表示,Ylva Berg對於瑞典貿易與投資等領域有傑出的貢獻,尤其今(2020)年Business Sweden獲得世界貿易推廣組織(World Trade Promotion Organization, WTPO),頒發最佳夥伴關係經營獎(The Best Use of a Partnership),肯定Business Sweden在貿易推廣方面吸引世界許多優質貿易夥伴,共同為企業創造貿易效益。

A:捷克新冠疫苗研發計畫協調員Zdeněk Blahuta表示第一種疫苗應會在1月下旬抵達捷克, 700萬名民眾接種完畢則需250-270天,另捷克軍隊將協助醫生和醫療設施的不足。捷克衛生部長Blatný周三在國會中指出,捷克民眾錯誤地將國家緊急狀態與商店停業和宵禁政策等防疫措施聯想在一起,國家緊急狀態期間捷克政府可針對局勢例如部署士兵、消防員和學生作出有效防控,否則是不可能有效防疫。目前有不實傳聞捷克新冠死亡人數是歐洲,甚至全世界最高,事實上,捷克不像許多歐洲國家,一直明確地發布確切的死亡人數;另外捷克和英國將率先批准輝瑞疫苗。

A:  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於本(12)月5日以視訊方式出席土耳其第一架國產直升機引擎的交付與設計中心開幕典禮時表示,土耳其刻正成為設計與製造各種引擎的中心,特別是在航太領域。隨著相關計畫發展,土耳其正進入一個國防工業的新時代。   艾爾多安總統強調TUSAS引擎工業公司(TEI)以其在引擎發展計畫所規劃之投資,將成為土耳其該產業的榜樣。隨著土耳其採行各種發展腳步,我們將再次在所生活的地區中見到土耳其具有強健的國防產業而對未來所產生的自信。   土耳其首架國產多功能直升機Gokbey為一新世代雙引擎、六噸級的直升機,該直升機的發展乃是為了回應成長中的市場需求。此部1,660匹馬力引擎計畫於2017年開始進行,並在典禮上完成測試。   土國一位高階官員於此中部埃斯基謝希爾省TEI工廠之開幕典禮上表示,一旦土耳其開始量產其自有的渦輪軸直升機引擎,將可減少每年約6千萬美元的高科技產品進口總值。

A:根據土耳其貿易部新聞稿及本地媒體本(10)日報導,土耳其貿易部長Ruhsar Pekcan與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兼貿易執行委員Valdis Dombrovskis於本(12)月9日舉行視訊會議,雙方針對雙邊貿易關係、關稅同盟(Custom Union)更新、英國脫歐、鋼鐵保護措施、歐盟FTA之綠色融合(Green Reconciliation)等議題,交換意見。 P部長表示,目前雙方關稅同盟協議不包括服務業及電子商務等,面對疫情對全球經濟衝擊,雙方亟需更新目前協議,以處理新增領域及結構性問題,歐盟執委會的支持極為重要。 歐洲綠色交易(European Green Deal)方面,P部長針對此歐盟一年前為因應氣候變遷及環境惡化挑戰所提倡議表示,此議題影響土耳其與歐洲市場的貿易連結,該項改變需要大量投資及財務融資工具,因此建立一個包容性融資機制(Inclusive finance mechanism)並提供歐盟及國際財務融資資源,以協助土耳其的綠色轉換極具重要。為防止綠色交易變成保護主義工具,重點應該放在一個有助歐盟達成策略目標的合作。 P部長同時強調,歐盟應該修正其鋼鐵保護政策,此政策對土耳其產生巨大影響。相關修正應本於雙方合意及夥伴關係考量。 有關土耳其與英國在其脫歐後洽簽新的FTA談判方面,P部長表示土國目標希望新協定能與英歐間的新協定同時生效。英國是土耳其主要貿易夥伴及出口國之一,儘管英國已與許多國家完成FTA,但土耳其囿於對歐盟的國際承諾無法簽署FTA。如果英國與歐盟無法於年底前達成脫歐協議,土國將面臨是否繼續與英國簽約並違反歐盟規定風險之矛盾立場。

A:      奈國聯邦政府揭露天然氣汽車計畫,並訂於明(110)年底前協助至少100萬台車輛轉換天然氣瓦斯車,該計畫旨在執行奈國清淨能源轉型及降低交通運輸成本,及布拉里政府推廣國內瓦斯車政策。       奈國石油資源司已命令9千座加油站籌備安裝天然氣設備,本(109)年10月奈國聯邦政府估計天然氣瓦斯(CNG)每公升售價97奈拉,為貧窮奈國人提供其他燃料選擇。    網路相關連結,請參考:https://nipc.gov.ng/2020/12/02/fg-to-deliver-1-million-vehicle-conversion-to-autogas-by-end-of-2021/?mc_cid=503a4704a6&mc_eid=e633232a69。

A:      奈國出口加工區(Nigeria Export Process Zone Area、NEPZA)執行長Adesoji Adesugba教授揭露,將規劃至少在聯邦政府15州成立15座醫療工業園區,將邀請產業、醫療設備製造廠及醫療專家組成委員會監督計畫執行進度。       為執行該計畫奈國每年需花費10億美元拓展觀光醫療產業,盼能吸引國際院所進駐,提供優良醫療品質。奈國醫療聯合總會總會長認為該等園區發展將有助奈國發展醫療產業,建議主政單位降低進駐當地醫療公司之營運及管理費等。       網路相關連結,請參考:https://nipc.gov.ng/2020/11/25/2021-nepza-to-establish-medical-free-zones-in-15-states/?mc_cid=58e1b7334a&mc_eid=e633232a69。

A:      依據彭博報導,受到國際原油價格導致外匯損失、國際可可及腰果價格下滑及奈國央行干預措施等影響,增加可可及腰果等商品出口困難。另非洲最大經濟體奈及利亞是世界第5大可可果產地,亦於本年第3季進入經濟衰退。彭博引述奈國可可出口協會理事長Pius Ayodele意見,目前約有10萬噸可可豆仍困在港口、另約有10萬公噸不同農產品困在倉庫至少40天才得以清倉出口。       A理事長抨擊造成出口緩慢主因在奈國央行堅持對出口產品提出額外文件要求等規定所導致,該等文件新增規定包括需提供奈國出口作業號碼(Nigerian Export Proceed、NXP),即所有出口產品需向奈國出口委員會(NEPC)註冊。       奈國可可協會理事長Mr. Mufutau Abolarinwa表示,面對世界巧克力廠商減產趨勢,奈國可可商及零售商急於找尋新買主簽訂新契約,許多國際買主仍有庫存無法及時對奈採購。       網路相關連結,請參考:https://allafrica.com/stories/202012050168.html?aa_source=nwsltr-latest-en。

A:      非洲開發銀行總裁Dr. Akinwumi Adesina預測,本(2020)年底前非洲將產生3,000萬失業,非洲國民所得將減少1,730億美元至2,370億美元,非洲經濟將衰退3.4%。       A總裁認為疫情尤衝擊勞動市場,特別是非正式經濟就業,目前非洲國家貸款合約7,000億美元,渠呼籲各國包括奈國非一味依賴貸款振興經濟,應高值化國內之自然資源,以創造營收。渠並建議非洲國家改善管理國家財政收入,如擅用國家天然資源,包括:礦物、生物多元性、林業、農業及石油產業,以提高國內儲蓄。     另建議非洲國家重視糧食危機、營養失衡等問題,飢餓問題較武漢肺炎重挫非洲。網路相關連結,請參考:https://punchng.com/covid-19-africa-to-lose-30-million-jobs-by-end-of-2020-afdb-president/?__sta=vhg.uosvpxjshiosv%7CTBH&__stm_medium=email&__stm_source=smartech。

A: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AfCFTA)將自明(110)年1月開始交易日,奈國仍保留7%產品列入敏感貨品清單,為期10年。AfCFTA也允許奈國拒絕進口產品的3%關稅自由化。有關此節,奈國貿易談判辦公室(NOTN)仍持續就商品自由化與敏感性商品一節進行協商。       貿易法中心執行長Trudi Hartzenberg表示,AfCFTA允許分階段關稅減讓,所有會員國同意逐步消除90%關稅,而AfCFTA中仍存在許多低度開發國家(LDCs)與非低度開發國家之關稅談判。如LDCs國家需於10年內確保90%商品關稅自由化,非LDCs國家如奈及利亞,則縮短至5年;所剩的10%產品則可包括7%敏感性產品及3%其他無法開放產品。     NOTN首席談判Victor Liman表示,由於奈國政府無法及時解除邊境關閉政策,奈國官方格外關切非洲國家間轉運商品議題。     網路相關連結,請參考:https://allafrica.com/stories/202012010787.html?aa_source=nwsltr-nigeria-en。

A:    依據2020年可負擔網路費聯盟報告分析72國家指出,奈國名列全球前20大網路費用低廉國家,其指數達66.19,其他非洲國家網路寬頻獲改善。前三大國家為馬來西亞、哥倫比亞及哥斯大黎加,皆獲得聯合國寬頻委員會1及2的評價,亦即每1GB資料價格低於每月所得2%。     後疫情時代奈國朝向數位化方向發展,學校、醫療院所、地方政府及鄉村區域對於網路需求日益提高。網路相關連結,請參考:https://punchng.com/nigeria-among-top-20-countries-with-affordable-internet-report。

A:印度與日本於本(12)月8日召開「第6屆印-日資通訊聯合工作小組會議(6th India-Japan ICT Joint Working Group (JWG))」,日方團長為總務省(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and Telecommjunications)副大臣Yoshida Mabito,印方則由資通訊部(MeitY)次長Anshu Prakash及通訊部顧問K Ramchand率團,雙方於會中討論加強5G網路及資通訊等科技領域合作計畫。 上述會議持續盤點本年10月印度外交部長S Jaishankar與日本外務大臣Toshimitsu Motegi召開「第13屆印-日外交部長策略對話」討論議題及雙方簽署「網路安全協議」(Cyber Security Agreement),分享對抗網路安全威脅資訊,加強5G科技、物聯網(IoT) 、人工智慧(AI)等領域合作之進展,並進一步討論5G無線通訊規劃及科技標準化、未來海底光纖電纜鋪設、智慧城市、人工智慧在健康醫療領域運用等議題,並將在海德拉巴之亞洲腸胃機構(Asian Institute of Gastroenterology)進行AI軟體結腸鏡檢查合作。 該會議係依據印、日雙方於2014年1月簽署之「印-日資通訊全面合作架構(India-Japan ICT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Framework)」召開,會議使用之網路平臺則由印度無線通訊技術發展中心(Centre for Development of Telematics, C-DOT )開發。歷屆會議成果,例如由日本NEC公司興建連接清奈與安達曼及尼科巴群島(Andaman & Nicobar)間2,300公里之海底電纜等;印度總理莫迪已於本(2020)年初主持該工程開工典禮。

A:亞洲觀察及分析本(12)月10日報導,疫情持續嚴峻,對印度GDP成長貢獻,具關鍵性產業陸續面臨經營及獲利之危機,尤其脆弱的微型,中小型企業(SME)、旅遊業及旅館業、汽車、民航、房地產及銀行服務業為受創最嚴重之產業。 依據智庫印度經濟監測中心報告指出,封城及疫情衝擊下,估計於8月底前約有2100萬受領薪資員工失去工作。在消費面之支出持續不振則將進一步惡化,導致需求面下滑及經濟持續萎縮,受損產業之情形: 1.汽車及零組件:印度3月封城措施,使汽車產業陷入停滯,迄今緩慢復甦。在封城及疫情影響下,主要汽車製造商Maruti Suzuki決定減產高達98%,解封後方逐漸恢復營運正軌。疫情的不確定性因素,使客戶下單意願不高,銷售額持續下跌,影響企業現金流入及出現資金短缺。汽車銷售量下跌,反映產量下降,更促使企業進行裁員及減薪,使失業率攀高不下。本年Q4汽車業在節日季節帶動買氣,有逐漸改善現象,惟在印度接近千萬確診病例下,消費者對市場支出仍持保留態度,消費需求面仍不足,使汽車仍陷於困境。 2.旅遊及旅宿業:該服務業於經濟上係就業乘數產業別,首先受疫情影響,預期可能為最後自COVID-19恢復之產業別。在全面停止休閒旅行,必要旅程,產業利潤有限。依據KPMG報告指出,旅遊業預估減少3.8千萬個工作機會。 3.銀行與金融:銀行服務業受疫情影響,印度銀行服務業面對因封城衍生不良貸款、壞帳、呆帳等問題。印度封城使銀行業者面對增加1,550億盧比債務問題,加上政府宣布為避免企業倒閉給予借款人充分還貸緩衝期;此外,印度銀行評級報告指出,印度前5大私有銀行的不良貸款,較上年度可能增加1倍,約達5%,亦可能使銀行採取信用緊縮策略。 4.中小企業:MSME係創造1.1億個就業機會。在2019年度對GDP的貢獻度約29%。封城及疫情,造成MSME收入萎縮約20%至50%。主要問題之一是微型和小型公司資金及現金流動性短缺,運轉出現問題。面對生產減少、州際封城及供應鏈中斷,使MSME受損,迄今仍無法復甦。 為振興經濟,印度政府在政策面,仍以財政政策及企業補助為主,以期增加消費者支出。在經濟循環下,以消費支出增加及減稅措施,以需求面推動國內產量增加,創造就業機會,其成效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A: 新加坡星展集團(DBS)本(2020)年12月10日宣布將成立「數位交易所」(Digital Exchange),提供機構與合格投資者數位貨幣交易服務,此係全球第一個由傳統銀行支持的數位交易所。一般散戶不能透過星展數位交易所投資數位貨幣,DBS行政總裁高博多(Piyush Gupta)表示,因數位貨幣的價格波動高,屬極不穩定資產,並不適合所有投資者。 DBS數位交易所已獲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原則上批准為認可市場營運商,最快下周可開始交易,將提供星元、港元、日元、美元以及包括比特幣、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乙太幣(Ether)和瑞波幣(XRP)等四種主要數位貨幣的交易服務。 DBS數位交易所將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數位資產信託管理及證券代幣發行(Security Token Offering,簡稱STO),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可以透過交易所,從私人市場集資,將實質資產證券化,轉換成可以交易的數位代幣(digital token)。 新加坡交易所(SGX)持有DBS數位交易所10%股權,其餘90%歸DBS集團,雙方將在數位資產和數位貨幣領域共同發掘機會,以增強新加坡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和規模。 隨著數位資產已迅速獲得資深投資者青睞作為替代資產,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會長兼區塊鏈協會聯合會長謝福來對SGX和DBS合作表示歡迎,此將提供投資者在新興資產方面更安全可靠的投資管道。目前新加坡擁有30個數位交易所,但都不受傳統銀行支持。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教授、亞洲數位金融研究所所長段錦泉認為,獲得具規模的傳統銀行加持,確實將提升數位貨幣的地位,不過看好的是資產證券化的未來發展前景,對於數位貨幣仍應抱持謹慎態度。數據平臺「CoinMarketCap」估計,去(2019)年全球數位交易平臺每日交易額介於50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

A: 英國國際貿易部長特拉斯(Liz Truss)本年12月10日赴新加坡與星國貿工部長陳振聲共同簽署「英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UKSFTA),並宣布於明年展開數位經濟協定談判。 依據UKSFTA,兩國企業將能在英國脫歐過渡期後,繼續享有與「歐盟-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EUSFTA)相同的貿易優惠。此係英國和個別東協成員國的首份自由貿易協定,預計在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後,即明年1月1日生效。 未來星英亦將展開數位經濟協定談判,此為歐洲和東南亞國家間的數位貿易和金融服務制定現代規則,促進跨境數位標準和系統的互聯互通,讓雙邊的數位貿易和商業往來更為便利。 另兩國也承諾在UKSFTA生效兩年內針對高標準的投資保障協定展開談判,並計畫在四年內達成,此將確保雙邊投資項目得到更佳保障,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確定性。 UKSFTA涵蓋的雙邊貿易總額超過170億英鎊(約303億星元)。英國係新加坡在歐洲的第三大商品貿易夥伴,亦為第二大服務貿易夥伴,且是最大投資目的地;新加坡則是英國最大的東南亞貿易與投資夥伴。 UKSFTA可帶來的好處包括讓兩國在商品貿易上享有免稅待遇、更易於進軍對方的服務領域和政府採購市場,以及減少包括電子、汽車與相關零件、藥劑品與醫療器材及再生能源等四個行業的非關稅壁壘。 UKSFTA生效後,新加坡出口至英國的84%商品關稅將取消,至 2024年11月,免關稅優惠將涵蓋其餘商品,此與EUSFTA的執行時間表相同。新加坡產製食品如蝦餃和參峇江魚仔等將更容易進入英國市場,製造商使用源自東協的材料,也可享有關稅減免。此前,英國與日本業已於本年10月達成脫歐後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2)月8日報導指出,日本政府於同日的臨時內閣會議中通過追加經濟對策,規模高達73.6兆日圓,其中6兆日圓將用於新冠肺炎防疫對策;51.7兆日圓用於後疫情的經濟結構轉型; 5.9兆日圓將用於防災減災和國土強韌化。 另,日本政府預定不經國會決議增加10兆日圓的疫情對策預備經費,也計畫在明(2021)年度計入5兆日圓,多於往年最初預算的5,000億日圓。在疫情對策方面,除充實醫療並確保病床外,也計入接種疫苗的費用及支付配合縮短營業時間飲食店之地方創生臨時交付金的1.5兆日圓。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在種植營養豐富及可持續的農作物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包括鷹嘴豆、綠豆、土豆及葵花籽,供國內消費及出口。惟近年來這些不起眼的成分已具有全新的意義,將作為滿足整個亞洲對植物性肉類(plant‐based meat)蓬勃發展需求的理想原料。在亞洲農作物商機報告《Asian Cropportunities》提出,供應植物性肉類的原料,亞太地區的好食品研究所概述了對動物傳播疾病的恐懼及對天然產品的需求,兩者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加速成長,如何使亞太地區的農民及作物的生產者獲益,這種自工業化畜牧業的轉變也將有可能幫助農產出口國家轉向更可永續性的糧食生產方式以對抗氣候變化的影響。 傳統植物性肉類原料主要係由大豆及小麥製成,已經在亞洲存在了幾個世紀,主要是為了迎合那些出於宗教原因而避免食用動物的佛教徒。然而越來越多的品牌透過結合新的成分及口味來創造多樣化的食譜,從而專門針對食肉者。 2.0級植物性肉製品採用仿生方法(biomimicry)來複製動物肉的味道,口感質地及外觀,而消費者對它們的需求將是無止境的。此種下一代植物性肉類現在已經逐漸開始出現在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必勝客及星巴克的精選亞洲菜單上,顯示植物性肉類市場未來前景可期。 即使在本年因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食品業面臨巨大產銷壓力情況下,專注於植物性肉類等替代動物性蛋白質的亞太地區公司也募集逾2.3億美元的資金以加速其發展。此項發展為緬甸的農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業機會。在報告中分析的7個亞洲國家中,緬甸佔鷹嘴豆產量的絕大多數97%。當新興品牌,如新加坡PHUTURE Foods公司,正在利用鷹嘴豆蛋白創造創新性的新產品,如PHUTURE Mince,這是傳統肉末的植物版,緬甸在鷹嘴豆種植生產方面的主導地位,意味著該國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處於原料金礦的頂端。綠豆亦是如此,緬甸也是我們研究過的國家中主要的綠豆生產國。綠豆是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一種傳統主食,用於製作湯、粥、麵包及玻璃紙面等各種食品。綠豆未來已成為多種替代蛋白質應用中最有希望的原料之一。 領先的食品科技公司及植物性食品生產商Eat Just, Inc.公司於2020年10月宣布,將儘快在亞洲開設第一家植物性蛋白生產廠,地點將設在新加坡,此係在該地區打造“全面整合供應鏈”戰略的一部分。綠豆是該公司備受讚譽的植物性雞蛋的基本原料。故在這一新的食品發展格局中,緬甸有機會確立自己作為世界植物原料主要供應商的地位。消費者將接受由鷹嘴豆及綠豆等多種農作物製成的植物性肉類,而不是動物肉,這對緬甸緩解自然資源枯竭的努力有很多益處。 緬甸農業發展戰略及投資計畫已經將農作物多樣化,及基礎設施發展等問題已列為優先事項,再加上豐富的自然資源及接近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如果當地生產商及商業領袖有足夠超前的思維來抓住此一機會,就可以使國家利用這一機會促進經濟成長的軌道。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在過去兩個月中,泰國與緬甸之間透過提基(Htee Khee)陸地邊界進行的雙邊貿易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88億美元。根據商務部的數據,在當前2020-21財年的10月1日至11月27日期間,這一數字從上一財年的4.06億美元急劇下降到2.18億美元。由於緬甸新冠肺炎病毒病例激增,泰國關閉了邊境地區,並限制在邊境檢查站的卡車司機的工作時間。因此,在目前的財政狀況下,陸路邊境貿易急劇下降。商務部表示,在過去幾年裡,來自德林達依省的天然氣出口為透過提基邊境的貿易大幅增長做出了貢獻。早些時候,緬泰邊境的貿易往來最為廣泛。自2018-19財年以來,通過提基過境點出口的增長提高了緬甸-泰國陸地邊境貿易的價值。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在當前2020-21財年前2個月(10月至 11月),緬甸國民在該國的投資達到了698億緬幣的低點。依據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公佈最新統計顯示,與上一財年同期相比,減少了5,550億緬幣衰退88%。在本財年10月至11月期間,國內投資者向17個項目投資了698.6億緬幣,這些項目得到了緬甸投資委員會(MIC)的批准,並得到了省邦投資委員會的認可。在2019-20財年的相應時期,24家當地企業獲得了許可,引進了6,253億緬幣的國內投資,包括現有企業的資本擴張,在本財年獲准的企業數量比上年同期減少7家。其中製造業吸引了最多的投資,其次是其他服務業及房地產開發業。另據DICA的統計顯示,這些國內投資亦流入畜牧業、漁業、飯店及旅遊業以及農業等行業。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商務部表示,由於歐盟市場需求巨幅下滑,緬甸成衣出口2.1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4.5億美元大幅衰退50%。在全球成衣需求下滑情況下,緬甸的CMP成衣加工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緬甸成衣製造商協會表示,由於國際在新冠肺炎疫苗在歐洲獲得成功後,未來成衣出口市場可望復甦,緬甸製造業主要係集中在CMP基礎上生產的成衣及紡織品等項目,該產品對該國的國內生產毛額及出口扮演重要角色。

A:臉書(Facebook)9日宣佈在灣區投入1.5 億元興建可負擔住屋。這是該公司自一年多前承諾投入10億美元以來最大的可負擔住屋投資公告。這筆資金將在灣區聖他克拉、三藩巿、聖馬刁、阿拉美達、康特拉科斯特等縣為建造可負擔住屋的開發商提供低息貸款。這筆基金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專注為一個經常在可負擔住屋方面輕常被忽視的群體提供住房:家庭收入不到當地平均收入的30%,亦即是說,在聖塔他克拉縣,一個四口之家每年的收入為47,350美元。 臉書表示,這筆基金是加州最大致力於極低收入住房的私人基金。它是在灣區經濟陷入混亂,被冠狀病毒大流行所破壞時啟動的,灣區民選官員及領導人擔心,隨著各種驅逐禁令的終止,無家可歸者將在未來幾個月激增。 臉書的本地政策和社區參與總監沙拉札(Juan Salazar)表示,屬於「極低收入」類別的許多人都是我們的基本工人(Essential Worker)。那些在我們的雜貨店理貨的員工,在我們的餐館裡工作的人們等等,他們也是最容易陷入無家可歸的人。 臉書在2019年10月時宣佈投入10億元來解決這一問題,並且與少數矽谷高科技公司一道為解決加州的住房短缺問題付出巨資。臉書當時承諾將其中的1.5億美元匯入新的「灣區未來夥伴關係」計劃,這個計劃是由幾家大公司和非營利組織支持的可負擔住屋基金,但臉書並未透露其他細節。 臉書在昨天邀請開發商開始申請這些基金。 1.5億美元預計將支持至少2千套可負擔住房的開發,臉書計劃在明年資助至少五個項目。其餘資金應在2026年之前分配。 並非所有通過臉書社區住房基金資助的房屋都能為極低收入家庭買得起。為了獲得資助的資格,項目必須確保至少有20%的單位適合收入在該地區中位數收入的30%或以下的家庭。聖他克拉縣的要求更為嚴格,項目必須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支持性住房或極低收入的住房。 灣區的所有類型的房屋都短缺,但是專家說,極低收入家庭缺乏選擇是最可怕的。而且幾乎沒有專門用於生產它的資金。 非營利開發商First Community Housing 執行長洛文(Jennifer Loving)表示,這就是臉書的新基金如此令人興奮的原因。 https://www.singtaousa.com/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