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瑞士國家旅遊局局長Martin Nydegger表示,雖然旅遊業現在不適合漲價,不過如果今年冬天滑雪場纜車受限於疫情只能乘載一半的客人,那麼部分成本可能轉嫁於票價。Nydegger另預測,儘管限制寬鬆,瑞士滑雪區如St. Moritz、 Zermatt以往業績均較依賴歐洲各國的滑雪客,今年冬天業績可能仍不樂觀。 資料來源: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 日期:2020年9月7日
A:受到COVID-19疫情的打擊,德國機械產業截至2020年6月底,就業員工總數下跌至103萬,僅略多於去年同期的一半。 一、根據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erband Deutscher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VDMA)的數據,德國機械產業受到COVID-19疫情、國際貿易壁壘,以及汽車產業結構性轉變的影響,2020年上半年的就業人口減少了3.2萬,到6月底,員工人數僅約103萬。 二、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首席經濟學家Ralph Wiechers表示,基於機械產業面臨的巨大壓力,就業員工減少情況將持續發生,而縮時工作將可緩解危機,因此Wiechers贊同德國財政部長Olaf Scholz延長縮時工作的補助到24個月的建議。 三、根據報導,7月初德國出口導向型產業中,有三分之一的員工轉為縮時工作,不過,縮時工作員工從6月的35.4萬,增加到7月的37.8萬,增加幅度遠低於前幾個月;目前企業對於招募新員工相當謹慎。 四、COVID-19疫情對德國機器製造商而言,影響特別大,與去年同期相較,今年上半年的訂單量減少了16%,尤其是來自國外的需求下降最多。去年機械產業已因國際貿易衝突導致生產和銷售下降。
A: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已使德國許多就業機會陷入危機,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執行長Jörg Hofmann提出其解決方案:一週工作四天。 一、德國各產業受到COVID-19疫情的打擊,就業市場面臨嚴重挑戰,擁有230萬會員的德國最大工會–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執行長Jörg Hofmann建議,為防止裁員,以及特別是對正進結構性轉變的汽車產業而言,一週工作四天將是可行的解決方案。 二、目前賓士汽車(Daimler)、汽車零組件業者ZF及Bosch等正與員工討論縮短工作時間方案,預計未來縮時工作將擴及金屬和電子產業各企業。Hofmann表示,企業應為員工提供一定的工資補償,以便員工負擔得起生需,並有動機利用這段空閒時間進行專業培訓。 三、Hofmann認為,一週工作四天對企業主而言,好處是較少的人事成本,及更高的生產效率;並表示提出此建議,不是與企業主對立,畢竟企業主的重點應在於減少工作時間而不是解僱員工,如此可留住專業人才,並節省社會計劃成本。 四、此外,Hofmann也提出其他建議: (一)儘管面臨經濟衰退,Hofmann仍將在幾天後的薪資談判中,提出提高工資的需求; (二)呼籲德國聯邦政府將縮時工作津貼的期限延長至24個月,一旦經濟發展恢復正常,政府須重新調整經濟刺激計劃。
A:依據瑞士20分鐘電子報報導,蘇黎世應用科學大學(Zürcher 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ZHAW)及 西北瑞士聯邦科技大學(Fachhochschule Nordwestschweiz, FHNW)所做的調查報導指出,由於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瑞士零售業者的線上購物業績成長,平均成長約20%,金額預估為130億瑞郎,與去年同期相比較金額增加30億瑞郎,而平均每人線上購物金額為1,500瑞郎。報導中另指出,瑞士消費者線上購物交易附款方式以信用卡最多,約占49%,其次為匯款單付費方式約占32%;另瑞士研發手機行動支付APP-Twint業績亦大幅增加。 資料來源: 瑞士20分鐘電子報 日期: 2019年9月7日
A: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Europ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ACEA)的數據,歐盟地區電動汽車市佔率在一年內成長了兩倍,其中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為替代性驅動引擎汽車中最受歡迎者。 一、2020年第二季發放的汽車新牌照中,電動汽車佔7.2%,較去年同期的2.4%,大幅成長。 二、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購車人數急劇下降,特別是柴油和汽油汽車,儘管其市佔率仍達80%以上。 三、4月到6月間,燃油引擎汽車的銷售量,較去年同期減少超過一半,而電動汽車則成長超過一半以上。 四、整體而言,2020上半年電池驅動的汽車銷售蓬勃發展,如果此一趨勢持續下去,預計福斯汽車(Volkswagen;VW)、賓士汽車(Daimler)等業者,都有機會達成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標。 五、替代性驅動引擎汽車中,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銷售量佔最大宗,儘管2020年第二季銷售量略有下滑,但市佔率仍較全電動汽車高出9.6%。 六、購車補貼:自2月中旬起,購買電動汽車者已可收到由聯邦政府和德國汽車業者提供的補貼;不過部份電動汽車的交付時間較燃油引擎汽車久,因此COVID-19疫情對此類車款並無帶來助益。 七、自今年起,歐盟對各汽車業者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有更嚴格的限制,如果無法達到標準,將付出高額罰款,因此各汽車業者致力於提高低排放汽車的銷售比例。 (一)由於歐盟地區14%的溫室氣體是由汽車排放造成,因此自2009年起,歐盟不斷限制汽車和箱型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自2020年起更增加對大貨車和公共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 (二)歐盟對2020年起新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規定,為最多每公里95公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限制,這相當於每100公里平均消耗3.6公升柴油或4.1公升汽油;之前的規定為每公里130公克。 (三)歐盟對於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規定,並非針對每一輛汽車,而是汽車業者一年內在歐盟地區銷售出的所有汽車之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值;因此如果某款重型車輛(如重型休旅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平均值,該汽車業者可透過另一款二氧化碳排放量少的輕型車輛平衡總排放量。 (四)電動汽車部份,儘管製造過程會產生溫室氣體,不過歐盟僅考慮電動汽車行駛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是零排放。
A:德國工業訂單在過去三個月持續增加,其中以汽車產業增量最大,不過仍不如COVID-19疫情前之榮景。 一、根據德國聯邦經濟部的數據,德國工業訂單量7月較6月成長2.8%,為自5月以來,連續第三個月成長;不過先前經濟學家接受路透社調查時表示,預計將會成長5.0%; 二、德國聯邦經濟部表示,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工業訂單大量萎縮後,6月份成長強勁,達28.8%,較前一個月成長率27.9%還多,預計未來將持續成長。 三、依產業別看,汽車產業的訂單成長量為最大,達8.5%,僅較德國因疫情祭出各項限制前的2月時低2.4%。 四、就產品類別看,未成品接單量成長9.5%;資本品減少0.4%;消費品微幅成長0.2%。 五、就訂單來源看,7月來自德國的訂單減少10.2%,而來自國外的訂單增加14.4%,其中來自歐元區的訂單成長7.3%,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訂單成長19.2%。 六、目前新增訂單量仍較COVID-19疫情爆發前少,較2月仍低8.2%(經季節與日曆調整後);而與去年同期相較,7月份的訂單則減少7.3%。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 9月7 日 報導, 臉書有成千上萬的營銷代理商專門致力於優化行銷客戶形象。平面印刷公司Egmont旗下僅成立10年的數位行銷代理商Ingager於2020年已有接近1.5億丹麥克朗營業額。 目前已在北歐於斯德哥爾摩及柏林分別有設點。該機構預計於明年在哥本哈根設立分公司並僱用多達12名員工, 目前該公司有65名員工。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Jimmy Jakobsson 說: 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社交媒體進行自我營銷。但是要取得巨大成功,就必須是一位專家。如果公司繼續向不感興趣的使用者進行行銷廣告, 甚至展示可能受到騷擾的廣告,那麼它就會損害企業品牌。因此,我們旨在確保客戶以更少的資金, 獲得更高的行銷準確性。 即使Ingager 是一家數位行銷公司, 但有設立實體公司必要。大股東埃格蒙特(Egmont)總監Erik Norberg亦說: 我們在丹麥看到了巨大的潛力,因此,很自然地需要Ingager在這裡設點。 從丹麥公司使用社交媒體的分析來看, 在130家受訪企業中多達98 %在2018年通過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進行了行銷,而通過LinkedIn和Twitter等平台可以分別吸引83%和43%。 數位行銷公司Peytz&Co.認為Facebook是企業存在的“天然支柱” 社交媒體,儘管年輕的群體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在其他地方。 Peytz&Co之客戶顧問Anja Flebbe分析道:“由於許多醜聞和Facebook使用率的下降,前述問題值得關注和考慮。” 對Ingager 來說關注臉書的市場行銷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A:印度商工部頃分析指出,國內醫療產業因在對抗COVID-19疫情創造及擴大需求面帶動下發展迅速,以製藥商Ipca為例,本(2020)年4月至6月當季在配方藥及製藥所需之活性藥物成分(API)出口較去(2019)年同期大幅成長72%,在銷售及獲利上皆有高度成長表現,其中用於治療瘧疾之奎寧因可用於對抗COVID-19,成為該公司主要獲利API產品;印度API主要製造商Dr Reddy’s與美國、歐洲、拉丁美洲、日本及中國大陸等合作,當季銷售85.53億盧比,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88%。 除上述COVID-19抗疫藥品外,印度國內在心臟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藥、促進免疫力提升之藥品等在本年4月至6月當季的銷售均有高成長;另,心臟病及治療瘧疾用藥、止痛劑、呼吸道症侯用藥等在7月的銷售亦有明顯成長。對此,印度市場調查及分析公司Crisil主管 Isha Chaudhary指出,由於印度國內製藥業者有效降低營運成本,例如差旅、行銷宣傳、當地勤務等費用,使銷售、獲利及利潤空間皆大幅成長。此外,雖然中國大陸仍為API等產品之主要供應國,但由於全球創新製藥業者正尋求替代來源,因此使印度製藥產業獲得銷售及獲利成長之機會。 目前印度製藥產業仍需自中國大陸進口65%所需之原物料,用以生產結核病用藥及維他命等藥品。為將低對陸依賴並推動在地生產,印度藥品部於本年6月推出生產連結獎勵計畫(production-linked incentive, PLI)),鼓勵合格之製藥業申請利用。不過,由於對抗COVID-19之疫苗及用藥需求相當迫切,印度製藥業者近期將主要投入疫苗之研發及擴產,目前至少已有5家業者正在進行,包括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之Serum Institute of India、Bharat Biotech、Zydus Cadila、Gennova Biopharmaceuticals、Biological E。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9月7日 斯洛伐克零售商Kaufland於2020年2月29日截止的2019/2020會計年度淨利提高9%,達5,310萬歐元;銷售額提高8%,達12億歐元。 2019年Kaufland於斯洛伐克Skalica、Svidník及Prešov新開3家分店,目前總店數達70家,2020年計劃再開3家;斯洛伐克Kaufland員工數達7,200人。
A:印媒本(9)月2日報導略以,受消費部標準局(BIS)核發進口太陽光電產品之符合強制檢驗許可作業時程影響,嚴重阻礙中國大陸太陽光電產品之進口,主要受影響中國大陸廠商包括Trina Solar Ltd、Jinko Solar、JA Solar Holdings、ET Solar、Chint Solar、GCL-Poly Energy Holdings Ltd等。 業界認為,為抵制中國大陸進口產品,印度政府顯以關稅及非關稅障礙措施為策略,以保護國內產業,進而推動國內太陽光電產業發展。除調升進口關稅、對產品進行嚴格標準檢驗措施外,亦以補助鼓勵業者優先採購國內產品;部分業者則認為,若進口先前核可型式太陽光電設備,BIS可加速審查作業;若新型設備,則需進行符合性評估及相關測試,仍認為上述審查影響進口係個案問題。 太陽光電產品係印度商工部公告強制登錄制度(Compulsory Registration Scheme, CRS)之產品,被列入BIS之 Scheme II,即需於進口前進行自我符合性聲明之登錄。BIS有權進行實質審查及實驗室測試,合格產品方可准予標示BIS標章,於印度市場銷售。 此外,為擴大採購國內太陽光電產品,印度政府研擬僅允許獲印度BIS及新興暨再生能源部(MNRE)許可之太陽光電設備製造業者,方可與國內輸配電業者參與國內之購電專案等計畫;另針對傳統電力產業,則研擬認定合格能源設備製造廠商之清單,進行指定採購。 印度推動全球最大之綠能計畫,目前綠能發電占國內總發電量20%,其中太陽能發電量為34.6GW,盼於2022年3月前將其提升至100GW,因此對於太陽光電產品之需求不斷成長,惟仍仰賴自中國大陸進口,爰積極推行在地製造、進口替代、自給自足等經濟計畫,盼能藉此扶植國內太陽光電產業發展,以供應國內需求並成為全球主要供應國。
A:印度商工部於9月2日公布統計顯示,印度本(2020)年7月在煉油、電力、鋼鐵、燃煤、原油、天然氣、水泥及肥料等8大核心產業較去(2019)年同期衰退9.6%,雖較6月衰退12.9%有好轉,但產業出現不振使印度經濟復甦及前景出現不確定因素。 上述產業產出不如預期擺脫疫情之陰霾,主要受COVID-19疫情持續嚴重,國內外需求不振,使經濟資源及市場機能無法有效運用,加上7月國內油價上揚及部分區域仍採取封鎖防疫措施,雨季氾濫影響運輸、工業及營造業活動等因素,使國內需求持續不振,除肥料業在7月受惠於農業夏作播種之需求呈現6.9%成長外,鋼鐵(-16.4%)、煉油(-13.9%)、水泥(-13.5%)、天然氣(-10.2%)、燃煤(-5.7%)、原油(-4.9%)、電力(-2.3%)等產業皆呈現負成長。 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預測,印度經濟在2020-21財政年度經濟成長率可能為負4.5%,全球GDP成長率在2020年則為負4.9%,主因為COVID-19疫情使世界經濟進入自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期。至於印度政府為刺激經濟復甦,至本年5月止,已提出總計21兆盧比之紓困振興方案,嗣後並追加9,000億盧比支出,將免費糧食發放計畫延長實施6個月至本年11月止,另將於未來數月中提出更多經濟振興措施。
A:「第17屆東協與印度經貿部長會議(17th ASEAN-India Economic Ministers Consultations)」於8月30日由印度商工部長Piyush Goayl與東協輪值主席國越南之貿工部長Tran Tuan Anh共同主持,東協10國經貿部長與會,會議重點內容如下: 共同對抗COVID-19:與會各國重申共同對抗疫情的決心,將確保總體經濟、金融及供應鏈之穩定,並將依循WTO規範,促進區域內之基本必需品及藥品自由貿易及流通。 發表「東協與印度商業委員會(ASEAN India Business Council, AIBC)」報告:AIBC始於2003年3月,旨在提供各國主要民間業者交流平台。AIBC此次報告建議各國應秉持共同利益,對「東協與印度之貨品貿易協定(ASEAN India Trade in Goods Agreement, AITIGA)」進行檢視,以確保協定有助貿易便捷化及關務與法規之執行。 印度再次強調檢視AITIGA之重要性:AITIGA於2010年1月生效,但為印度帶來的並非貿易利益而是不斷上升的赤字,印度與東協之貿易赤字自2011年的50億美元攀升至2019年的218億美元,對此,印度已多次要求予以檢視,以確保原產地規範確實執行、去除非關稅貿易障礙、更完善之市場開放。其中,印度盼藉嚴明之原產地規範遏止大量中國大陸之低價製造業產品繞道原產地規範執行鬆散但卻適用印度優惠稅率之第三國進入印度。 東協與印度關係未來展望:有專家分析指出,若東協與印度可對貨品貿易協定進行立即檢視,有助雙邊在2020年達到2,000億美元至貿易目標,並有助印度及其他對中國大陸供應鏈高度依賴的國家形成共同的檢討及合作機制,藉此降低依賴程度,同時亦可使東協與執行「東進政策(India's Act East Policy)」之印度提升及擴大合作層次。
A:資料來源: 斯洛伐克統計局 日期: 2020年9月4日 2020年上半年斯洛伐克平均名目月薪達1,087歐元(年增2.4%);平均月薪最高為金融及保險業(2,054歐元)、IT行業(1,918歐元)及電力、燃氣供應業(1,864歐元)。 平均月薪最低為住宿及餐飲業(550歐元)、雜項服務(677歐元)及營建業(732歐元)。
A:資料來源: 斯洛伐克統計局 日期: 2020年9月4日 斯洛伐克2020年上半年失業率達6.3%,失業人數年增7.8%,達16萬9,700人;失業者以35歲至49歲者最多(40.6%)。 斯國全國8省的失業率均上升,其中以Presov省最高(12%),另有2個省失業率高於斯國平均,分別為Kosice省(8.9%)及Banska Bystrica省(8.5%),失業率最低的為Bratislava省(3.1%,一年前為2.4%)。
A:緬甸時報報導,根據建設部公路管理局所屬的高速公路委員會表示,仰光高架高速公路招標作業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將於10月底公佈得標營建公司。仰光高架高速公路委員會副會長Kyi Zaw Myint表示,所有投標提案都必須在9月1日之前提交,並且接受逐案評估審核。 該投資案公開招標曾於2018年5月首次提出,有53家公司表示有意參與興建此條高速公路,2018年11月共有12個財團提交投標計畫書,至2018年12月政府公佈10家符合被視為資格預審投標的公司名單。經過逐案審核後,最終階段共有來自中國、日本及泰國的3家公司提交最終投標計畫書,緬甸政府將在本年10月底宣佈得標者。 K副會長表示,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該高架高速公路工程預計將於明年啟動。仰光高架高速公路將由緬甸建設部、仰光省政府與得標者建立公共私人合作夥伴關係以進行開發興建,該高速公路將貫穿過8個鎮區包括:Mingalar Taung Nyunt、Tamwe、Thingangyun、南Okkalapa、北Okkalapa、Mayangone、Mingaladon及Insein。高速公路將全長達27.5公里,高架橋高度介於8公尺至19.5公尺之間,包括雙向共四車道,該項目總造價約為9億美元。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7日報導稱,日本興亞控股集團(Sompo Japan Nipponkoa Holdings)頃正式宣布收購買美國農業保險大型公司,將由Sompo Japan控股集團海外所屬之Sompo International進行收購美國榖物運輸大廠CGB集團之保險部門。 上述收購金額雖沒有對外公布,惟業界推估約400億至500億日圓規模,預定在本(2020)年度內完成交易。CGB集團之保險部門在美國的農業保險收入超過200億日圓,Sompo Japan控股集團表示,「該集團將成為全球農業保險的龍頭企業」
A:2020年9月6日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公佈,沙國境內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人數達32萬688人,當日新增756人;死亡人數累計達4,081人,當日新增32人。 健康部發言人Dr. Mohammed Al-Abd Al-Aly表示,沙烏地於3月2日出現第1起COVID-19病例,6月16日單日確診人數接近5,000例,目前每日確診人數已較高峰時期減少超過85%。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沙烏地健康部建置Tawakkalna手機程式,過去4個月訂戶超過700萬人,日前該程式新增3個新功能:警戒狀態(alert status)、安全聚會管理(safe gathering management)及眷屬照顧(dependant care),父母可透過該等功能追蹤小孩(小於15歲)所在區域。Tawakkalna程式除阿拉伯文及英文外,已增設印度文(Hindi)、菲律賓Tagalog文、巴基斯坦Urdu文、孟加拉文以及印尼Bahasa文等5種語言。 另9月6日沙烏地利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檢測量為4萬1,665人次,境內PCR總檢測量超過540萬人次。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西貢經濟時報,2020年9月6日 越南交通運輸部於2020年9月6日致函越南相關交通機構,公布有關自2020年9月7日凌晨起恢復越南各省市交通運輸,包括航空、鐵路、海運及陸地運輸等行業規定。 越南交通運輸部亦要求峴港市在各交通運輸地區確保防疫措施,如實施戴口罩、進行個人醫療申報、安裝Bluezone App等防疫措施,以避免再次爆發社區感染。 至於飛機、火車、水運及陸地交通自峴港市出發至越南各省市,需依照先前越南政府所發布之新冠肺炎防疫指導原則,實施座位間隔等措施。
A:法國總理Jean Castex偕財經部長、環境部長、勞動部長及外交部國務秘書於9月3日舉行電視記者會,發表總編列1,000億歐元之振興計畫,並將計畫命名為「法國振興」(France Relance),計自2021年起實施兩年。C總理強調此為法國前所未見的大規模投資計畫,盼達成兩大目標:一為即刻振興經濟、2022年前將恢復疫情前的水準,二為針對法國2030年未來經濟進行長遠投資。 前述1,000億歐元預算占法國GDP比重4%,將分配至「綠色經濟」、「產業競爭力及工業化」、「社會與地方均衡發展」三大項目,相關措施綜整如下: (一)綠色經濟:300億歐元致力生態轉型。 110億元用於交通運輸去碳化,逾半經費將投入鐵路建設;70億歐元用於公共與私人建築設備更新,20億元挹助家戶設備汰舊換新補助款(Ma prime rénov),並擴大一般家庭申請資格。 針對企業去碳化,規劃90億歐元輔導補助企業減碳,同時20億歐元投入氫能源技術發展;最後12億歐元專用於農業,以改善土壤貧瘠化問題。 (二)產業競爭力及工業化:350億歐元用於振興工業。 主要措施為調降企業製造稅,計自2021年每年調降100億歐元、連續實行兩年,以企業加值稅(CVAE)可調降逾70億歐元最多,另從地產稅調節30億元,預計降稅成效達200億歐元,以拉近與歐洲鄰國之生產成本差距。 30億歐元用於強化受困企業的財務狀況,並運用「法國振興」公共基金向中小企業及中堅企業進行擔保,帶動企業與銀行投資;另外投入10億歐元協助製造業回流,其中6億歐元專用於醫療藥品、電子產品、5G應用、關鍵工業原料、食品加工等5大戰略工業項目。 最後將從「未來投資計畫(PIA)」規劃兩年期、共110億歐元的資金扶助創新技術發展,如氫能、數位科技、量子運算及生技醫藥等新興技術。 (三)社會與地方均衡發展:350億歐元支持青年就業、改善就業環境及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等多項計畫。 67億歐元支持青年就業,目標為協助約75萬名青年進入職場,如提供26歲以下青年工作機會的企業,可獲每年4,000歐元補助。 76億歐元用於對抗失業,包括66億歐元向受困企業提供無薪假(partial activity)員工的薪資補助,其餘11億歐元用於強化無薪假員工的職業訓練;另規劃10億歐元協助勞工強化技能轉換職涯。 其他措施尚包括:60億歐元改善醫療人員工作環境及加速醫療數位化,52億歐元提供地方政府建設,1.5億歐元用於地方城市商業圈再造,5億歐元致力地方數位發展等。 有關1,000億歐元之預算來源,約20%係原本規劃的多年期未來投資計畫,80%則出自2020至2022年財政預算計畫。此外,法國自歐盟振興計畫獲得的400億歐元補助款,將俟2021年中歐盟內部程序通過後方能動支。法國政府估計國家債務至本年底將超過GDP的120%。 該振興計畫自公布後普遍受到中小企業及製造業肯定,惟仍引發部分質疑,如對文化產業支持不足、國家舉債過高、對振興需求面的措施不足等。依據法媒費加洛報最新民調,法國民眾對甫上任的Jean Castex支持度僅有33%,總統馬克洪則為35%,顯示人民普遍對政府施政仍缺乏信心。
A:根據丹麥貝林時報於9月4日報導, 蘋果公司即將使用由丹麥開發商European Energy為其實施的兩項綠能項目供電即將營運之Foulum數據中心,此數據中心位於丹麥日德蘭半島維堡Viborg 附近。 European Energy將透過位於分別為提斯特德(Thisted)附近的一個太陽能廠和埃斯比約(Esbjerg)附近的兩台三菱維斯塔斯(MHI Vestas)新建巨型風機提供綠電。 Thisted的太陽能廠已經生產出42 MW的功率,占地面積約80個足球場。兩台新的164型之MHI Vestas巨型離岸風機, 每台之容量為8.4 MW,將為數據中心提供碳中和之綠電,惟將遠超過蘋果公司本身所需的電力,因此多餘的電力將按市價出售。 Foulum的數據中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逐步開放。蘋果公司正在將伺服器,變電機,辦公室和控制室移入第一座數據中心大樓。 蘋果公司最高管理層的麗莎·傑克遜(Lisa Jackson)說: 蘋果剛剛承諾要確保到2030年於現有之供應鏈和未來之產品都實現100%的碳中和,通過這些項目表明無汙染能源的承諾,其數據中心已經實現碳中和足跡,緊接產品供應鏈和產品也將緊隨其後。 除蘋果外,Facebook和Google亦在歐登塞和腓特烈西亞設有數據中心。 根據丹麥能源署的數據,數據中心大量用電於2030年可能佔丹麥總用電量的15%。 氣候理事會和政界人士都對數據中心將佔用大量能源表示擔憂,以至於丹麥的綠能轉型正處於危險之中。但是J氏強調,通過全球無汙染能源項目,蘋果“將增加這些國家可獲得的無汙染能源的機會”。 奧爾堡大學能源規劃教授Brian Vad Mathiesen稱,科技公司有責任投資於再生能源。但是,蘋果和其他公司在數據中心的設點位置也很重要,這些中心可以透過冷卻數據中的熱能,結合熱泵有效利用過剩的熱能為區域住屋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