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20年8月28日以線上會議形式召開俄羅斯經貿部長-東協及東亞峰會(EAS)年度會議。俄羅斯代表團由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副部長Vladimir Ilyichev率領。   會議期間,各方重視交流經濟復甦之最佳做法,介紹包括穩定疫情擴散、向公民和受影響之經濟部門提供援助等國家層級採取之措施。   俄方指出在開發有效、安全疫苗領域開展合作之重要性。副部長Vladimir Ilyichev強調,俄羅斯為第一個正式註冊新冠病毒疫苗「Sputnik V」的國家。許多東協國家代表已表示興趣並願意在此領域建立合作。   此外,俄方宣布將於2020年9月30日舉行研討會,探討俄羅斯和東協國家共同克服疫情經濟影響之道。邀請所有東協國家參加,包括政府機構、專家、工商界和科學界以及歐亞經濟同盟代表。   會議重要主題為在貿易和投資合作工作計畫框架下執行聯合項目。副部長Vladimir Ilyichev表示:2019年俄羅斯與東協間貿易額達173億美元,出口額達70億美元。各方同意在經濟關鍵領域議程提升互動,包括基礎設施、農業、能源、數位經濟、金融及智慧城市等。   擴大東亞峰會(東協+ 8個對話夥伴)致力於協調共同方式以克服疫情後果。副部長Vladimir Ilyichev指出,俄方願分享最佳技術解決方案,相關解決方案已在疫情背景下證明其有效性,部分作法亦已在EAEU國家中成功應用。東亞峰會經貿部長會議之重點為經濟整合、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支持多邊貿易體系,面對疫情擴散相關議題尤為重要。   參考資料:俄羅斯經濟發展部2020年8月31日新聞稿 https://www.economy.gov.ru/material/news/ilichev_rossiya_gotova_delitsya_luchshimi_tehnologicheskimi_resheniyami_po_preodoleniyu_posledstviy_pandemii.html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8月31日報導, 縱使丹麥之整體經濟自新冠狀肺炎於今年三月初爆發已跌至谷底, 以及政府於周一宣布之第2季國民生產毛額下滑至6.9% 致使丹麥經濟面臨重創,一份由丹麥電子商務貿易協會 Association for Danish Internet Trade (FDIH)之電子商務分析報告中顯示 : 丹麥網購消費於2020年之上半年創紀錄達約747億丹麥克朗。在某種程度上,丹麥電子商務雖受到疫情的衝擊,例如某些產品出現銷售大幅下滑,但在今年的上半年之總收入較去年同卻成長5%,這代表不僅網路訂單量發生了變化,網購商品也有所改變。   丹麥國家運輸DSB 應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之原則關閉其網路交易,Nemilg.com 生鮮網購平台於疫情間受民眾熱絡使用,掀起能隨機應變之漣漪效應使企業如丹麥連鎖超市批發商Coop及Bilka 紛紛進軍生鮮網購市場, 販賣個人護理用品及防疫用品之網路藥妝店業也出現創紀錄之網路客戶流量, 網購的亮麗進展是由於老客戶的網購物頻率更高,以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新客戶之大量湧入。 根據FDIH之總監 Niels Ralund說 : 我深信消費者的行為將在疫情後持續演變。 依據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 一旦民眾開始網購的消費習慣, 將不會輕易停止。 如同上網選購旅遊行程 ,只要有個起頭消費行為將會持續。 儘管此次新冠狀肺炎不一定留下任何美好的印記,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 這將會是丹麥電子商務崛起之重要時期。隨著電商界之狼-亞馬遜已布局於瑞典,且正逐步逼近丹麥市場, 這預示著丹麥未來的發展。我認為丹麥有實力迎接電商之狼的威脅,起碼於這場疫情中丹麥電商已展現其驚人之潛力。丹麥消費者行為於第二季之大改變是前所未有的。就收入而言,往常旅遊業之網購常勝軍受疫情衝擊跌落谷底, 取而代之為其他行業搶得商機。 例如家用、園藝及日常生活用品則於疫情中旗開得勝。 

A:瑞士經濟論壇(SEF)及Kalaidos應用科大2020年8月31日發表其訪問瑞士1014位企業主管的問卷報告。該報告指出,瑞士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主管,正利用目前的危機加速創新進度。   受訪公司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程度,分數從-3(完全沒有)到+3(非常嚴重),得分為-0.1居中。小企業該項得分明顯較中、大型企業兩極化。瑞士大多數主管認為,危機為公司創造了機會,小型企業得1.83分最高,中型企業得1.68分,大型企業得1.73分。企業主管認為機會在於危機加速了數位團隊管理,使工作流程更加靈活。小公司節省了商旅開銷,而大公司因為居家辦公增加,將減少租金的支出。   小公司主要革新目標為個性化滿足客戶的需求、發展人工智慧、自動化和廣泛應用現有資料。大公司革新目標為建立大數據庫以發展人工智慧。小公司較關心降低污染的革新,而大公司更依賴機器人技術發展。另尤其銀行保險業和法律諮詢業著重區塊鏈(Block Chain)技術發展。     資料來源:瑞士新蘇黎世報(NZZ) 日期:2020年8月31日

A:瑞士BKW能源集團9月1日發表2020年上半年營業報告,營業額為15.3億瑞士法郎,較上年同期成長12%。稅前、息前利潤(EBIT)為2.19億瑞士法郎,較上年同期成長5%。淨利潤為1.12億瑞士法郎,較上年同期減少44%。   BKW集團的統計數據超出了經濟分析師的預期。分析師原預估總營業額為14.7億瑞士法郎,稅前、息前利潤(EBIT)為1.89億瑞士法郎,淨利潤為8070萬瑞士法郎。在2020年上半年成長的基礎上,BKW上調本年的利潤預估,原預測稅前、息前利潤EBIT為3.8億至4億瑞士法郎,現上修至4億至4.2億瑞士法郎之間。     資料來源:瑞士觀點報(Blick) 日期:2020年9月1日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成衣製造商協會(MGMA)表示,緬甸成衣業近月以來已受到新冠肺炎全球需求減少之直接衝擊,供應鏈中斷及客戶端取消訂單影響,尤以來自歐盟及西方國家的需求訂單遭到取消,已嚴重影響佔緬甸出口30%的成衣業。依據緬甸商務部統計2019-20財年前11個月出口額達40億美元,另上年2018-19財年出口額為46億美元,故本財年成衣業出口金額預期將較上年同期衰退,可能導致失業人數增加,不利社會經濟穩定發展,成衣業出口暫時前景看淡。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依據緬甸商務部貿易局表示,自本年9月1日開始,緬甸和泰國的六個邊境將為貿易商提供原產地證書核發在線服務。自2019年5月起,擁有原產地證明書簽發權的貿易局已向經認證的貿易商提供了10種原產地證明書電子表格。截至2020年8月,已有逾70,000份電子原產地證明書表格在上線簽核發布。   此外,透過東協單一窗口(ASW)交換電子原產地證書,以整合東協成員國的國家單一窗口(NSW)使用東協貿易協定ATIGA(電子表格D),電子產證交換將透過ASW進行,除了苗瓦廸(Myawady)以外,緬甸與泰國間6個邊界城市如:丹老(Myeik),高當(Kawthoung),大其力(Tachilek),提基(Hteekhee),眉色(Maese)和茂當(Mawtaung)自9月1日起將啟動在線系統,海上和邊境貿易均適用電子表格D,另緬甸正努力簽發運用電子原產地證明書系統,包括東協韓國自由貿易協定(AK表格),東協日本全面經濟夥伴關係(AJ表格),東協澳大利亞紐西蘭自由貿易協定(ANZ表格)和東協香港自由貿易協定(AHK表格)等。   原產地證明書的交換將透過數據驗證平台快速與東協成員國進行相互測試。緬甸商務部表示,所屬的貿易局在本年4月至7月期間透過線上平台曾簽發了52.5億美元約15,362張進出口許可證,以確保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進出口貿易之順暢。商務部為進出口業務啟動了線上服務,旨在減少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聯繫,以減緩疫情蔓延。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為了滿足國內需求,緬甸牲畜聯合會(MLF)表示,緬甸計劃自9月從泰國進口379萬隻雛雞,此係每月暫時計畫,自6月開始進行進口雛雞。MLF副主席Nay Thurein表示,由於本年4月及5月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當地肉雞飼養業者因需求減少而停止了雛雞生產。惟新冠肺炎疫情在緬甸並沒有變的更糟,雛雞養殖業重新開始經營。因此為因應緬甸市場需求,計劃自泰國進口雛雞。在8月15日至9月30日的一個半月內,緬甸將第3次從泰國進口170萬隻雛雞。緬甸在6月15日至7月15日期間首次進口92萬隻雛雞,在7月15日至8月15日期間第2次進口180萬隻雛雞。現在,該國的目標是從8月15日至9月30日第3次進口170萬隻雛雞。此後緬甸國內雛雞就會有充足供應。在此之前,必須從其他國家進口。 由於各國航空公司暫時停飛,這些雛雞是從泰國經過邊境地區進口。本年6月雞肉價格自每緬斤(Viss)4,000緬幣漲到了5,000緬幣。近期仰光市場上雞肉每緬斤僅售2,700緬幣,曼德勒市場上雞肉每緬斤僅售3,100緬幣。平均生產成本為每緬斤2,800緬幣。N副主席續稱,在提高國內雞肉產量後,緬甸將放寬自泰國進口雞肉數量。雛雞每隻成本約700緬幣,在仰光及曼德勒地區有家禽養殖場。緬甸雛雞分佈到其他省邦的養殖場。本地養殖地逐漸的將能夠生產出接近100%雛雞來滿足當地需求,緬甸每月生產約1,800萬隻雞,主要來自仰光及曼德勒。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統計,在現任政府執政4年內,緬甸國民在國內投資逾9.8126兆緬幣。自2016-2017財年至2019-2020財年(截至7月底),共有558家國內企業在緬甸投資9.8126兆緬幣。緬甸投資委員會(MIC)許可並獲得各自省邦及國家投資委員會認可的那些國內投資以下12個行業:石油及天然氣,電力,運輸及通訊,房地產,飯店及旅遊業,採礦,畜牧及漁業 ,工業區開發,農業,建築,製造業及其他服務業等。其中,房地產開發企業吸引的國內投資規模最大,其次是其他服務業、第三是製造業。雖然緬甸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在本財年,國內投資持續增長。MIC表示,目前緬資企業已有擴大資本投資及增加勞動就業趨勢。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MIFER)正邀請負責任企業增加投資,以使國家受益。根據緬甸新冠肺炎經濟紓困方案,MIC將在最快時間內篩選及審批投資申請案。

A:資料來源: Daily News Monitor 日期: 2020年8月26日 斯洛伐克政府頃批准最低工資自2021年起由目前的每月580歐元,提高為623歐元,即最低工資將達2019年平均工資的57%。 另斯國政府同意確定周末及夜班的固定津貼,並調整公式,若社會夥伴未能就具體數額達成共識,則最低工資每年將調高;以小時計,最低工資將提高為每小時3.58歐元。  

A:柬埔寨2021年起開徵20%資本利得稅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8月29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財經部於2020年8月28日公告,將自2021年1月1日起徵收資本利得稅政策,其稅率為出售資產所得利潤的20%。   資本利得稅的實施原本預計始於2020年7月1日,但由於部分不可抗拒因素的影響,因而推遲。柬埔寨國家稅務總局局長關威寶表示,柬埔寨政府已決定將這項稅收的實施推遲到2021年1月1日。資本利得稅不是新稅,該稅在2010年預算法中就已提出。   資本利得稅是對資本利得所徵的稅,簡單而言就是對投資者證券買賣所獲取的價差收益(資本利得)徵稅。資本利得作為一種所得,仍然屬於所得稅的徵稅範疇,是公司、個人應稅所得額的組成部分。   柬埔寨徵收範圍:具有納稅義務居民的資產買賣活動,包括房地產、資產租賃、資產投資、企業商標、知識產權、外國貨幣等。 徵稅對象:資本利得稅徵收對象為稅務居民,稅務居民指的是在某一國家負有納稅義務的個人或企業。即使是外國人,也有可能成為柬埔寨的稅務居民。   一般而言,企業會因其註冊地在某國領域內,而具有該國稅務居民身分。而個人則會因為其與該國的聯繫(如在該國通常居住、居住超過一定時限、在該國就業等)而具有稅務居民身分,不同國家的規定不盡相同。   對於個人而言,以下3個標準中若占有任意一項,即可判斷自己屬於柬埔寨稅務居民:納稅年度(12 個月)中超過183天居住在柬埔寨的人士;任何在柬埔寨境內組織和經營各種商業活動的法人;合作經營或主營地在柬埔寨的商業活動法人。   免徵範圍:政府資產、外國大使館資產、稅務居民持有時間在5年以上的常住房屋(僅限1套)。   抵扣辦法:稅務居民進行資產買賣活動時的開支,包括合約費、產業稅、閒置土地稅、印花稅、地證收費、中介費、產業估價費、貸款利息、保養與裝修費等,可用來抵扣資本所得稅。稅務居民出售國外資產也須徵收,在外國已繳付的稅金可用來抵稅。   申報流程:需在資產交易後的3個月內申報並繳納資本利得稅,金邊地區直接向國家稅務總局申報,其他省份則向各省市稅局申報。   徵稅緣由:資本利得稅在全球多數國家已推行,柬政府需要以此提振財政收入。   歷史背景:2010年首次提出,柬埔寨政府2020年7月提出要增加財政收入後,該計劃目前正式提上日程。   實施影響:柬埔寨此前只對註冊納稅人的產業交易利潤徵收20%的資本利得稅,讓柬埔寨成為很多人的避稅天堂,此番徵稅範圍已擴大至個人,個人名義進行的資本交易將納入。但資本市場的利潤空間因此會減少,柬埔寨吸引外資的國際競爭力將會大大降低。  

A:柬埔寨政府實施「去美元化」政策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8月30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隨著柬埔寨政府開始實施「去美元化」政策,柬埔寨境內流通的1美元、2美元及5美元小額美鈔也逐漸淡出市場。不過,政府仍尚未確定全面停止使用小面額美鈔的時間。   據了解,8月31日是柬埔寨國家銀行寬限國內銀行和金融機構可將1美元、2美元和5美元小額美鈔,免費運出國外的最後期限,一旦期限截止,之後的費用將由銀行和金融機構各自承擔。   柬國經濟分析員納朱對「去美元化」政策表示支持,渠分析,國家銀行應與各民間銀行及金融機構進行探討,以制訂一個合理時間,停止接收小面額美鈔,這樣將有利於鞏固柬幣瑞爾的地位,減少美元貨幣在柬國經濟中的影響力。   柬國家銀行於5月28日公告,停止回收1美元、2美元及5美元小額美鈔,國家銀行預留3個月時間,自2020年6月1日至8月31日,幫助各銀行和金融機構將其所有的1美元、2美元和5美元的美鈔免費運輸到國外。   柬國政府發布有關停止接受小額美鈔公告後,引起廣大民眾的關注和市場的混亂。很多商販自政令發布時間,就已停止接收小額美鈔。不過,洪森總理已強調,柬埔寨並沒有禁止使用小額美鈔,其仍可在國內流通使用,拒絕接受小額美鈔的商戶將面臨法律責任,但「去美元化」政策是大勢所趨,目前已經有兩家大型連鎖超市通告不再以美鈔找零,轉而以瑞爾取代。

A:2020年1至8月柬埔寨出口45萬公噸稻米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9月1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柬埔寨農林漁業部統計報告,2020年1至8月柬埔寨稻米出口量近45萬公噸,同比增加31%。中國是柬埔寨稻米最大的出口市場,2020年前8個月近16萬公噸柬國稻米出口到中國,占總出口量的36%。   報告指出,15萬公噸出口到歐洲國家,占總出口量的33%;6萬公噸出口到東協國家,占總出口量的13%;8萬公噸出口到其他28個國家。2019年全年柬埔寨稻米出口量約65萬公噸。柬國農林漁業部預測,2020年全年可達到80萬公噸。

A:西班牙ABC日報報導,西班牙臨時就業企業協會(Asociación de empresas de trabajo temporal,Asempleo)之勞動力調查報告顯示,本年第2季西班牙全國就業人口為1,910萬人,惟其中實際工作之就業人口僅約1,390萬人,約為西班牙全國人口4,732萬人之29.6%;亦即西國每10人中實際於職場工作僅約3人。 西班牙於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經濟衰退持續至2013年,當年第3季實際工作人口為31.4%,創下最低之工作人口比例。2020年第2季受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實際於職場工作之就業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為29.6%,較2013年之31.4%低;依該報告分析,該比例下降主要係受到下因素之影響: 1.暫時無法工作之就業人口(Los ocupados ausentes)比例增加:該類勞工主要為生病、分娩、照顧家人及請領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之勞工,本年第2季此類勞工高達470萬人,為2019年同期之3倍,其中申請ERTE勞工約340萬人,因生病或其他原因而無法工作之勞工約130萬人,亦較2019年同期增加53%,主要亦係受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 2.非勞動力(Los inactivos)增加:該類人口為16歲以上適合就業而未工作者,包括失業者、16歲以上學生及不願工作之勞工(沮喪勞工),目前在西班牙約有1,760萬之非勞動人口,16歲以上學生約280萬人,失業勞工約340萬人,此外,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成為沮喪勞工者約1,098萬人,較2019年同期增加11.5%,創下歷史新高。此外,尚有部分勞工曾經就業,惟已離開職場超過1年,仍在尋找工作者,此類勞工亦較2019年同期增加3.5%。 依據Asempleo分析,造成非勞動人口增加之原因,可能係第2季受新冠肺炎影響,西國各地之就業服務機構均被迫關閉,且多數勞工認為在疫情蔓延之際亦難以找到工作,惟此類未積極尋找工作勞工,不被歸類為失業人口(爰本年第2季失業僅增加4.3%),而是被視為沮喪勞工族群;西班牙本年第2季此類勞工尤其以從事零售業及旅館業之勞工為多數,相較2019年,增加約40萬人。 依據Asempleo及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stituto Nacional de Estadística,INE)資料,西班牙本年第2季全國勞動力與非勞動力之組成結構如后: 類別 人數 占全國人口比例 實際工作就業人口 1,396.2萬 29.6% 暫時無法工作之就業人口 473.3萬 10% 非勞動力(失業) 340.8萬 7.2% 非勞動力(16歲以上學生) 279.2萬 5.9% 其他非勞動力(沮喪勞工者) 1,098萬 23.2% 16歲以下人口 752.5萬 15.9% 退休人口 388.1萬 8.2%

A:西班牙ABC日報報導,因應不景氣,西國企業界及專家盼西國政府比照其他歐洲國家提供企業更多協助,如展延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及減稅等。依據相關統計數據,迄本年年底至2021年初,西國經濟將深受疫情影響,數週以來西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蔓延及英國、德國等國限制前往西國觀光,使服務業大幅衰退,自營業者於8月營業明顯惡化。據估計,約28萬名自營業者於封城後未再重新營業,約1百萬名業者仍情況危急。 西班牙銀行(Banco de España)日前估計2020年西班牙在最壞情況下,經濟成長(GDP)為-15.1%,失業率為23.6%,公債占GDP之比率為126.7%。目前專家則認為,疫情於2022年底之前難以好轉,西國將面臨2年景氣不佳之危機。本年第2季西國之經濟表現為全歐盟最差,亦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表現倒數第2名之國家(英國為OECD表現最差者),預估經濟成長為-18.5%。 西國預算監督獨立機構(Autoridad Independiente de Responsabilidad Fiscal,AIReF)估計,西國第3季經濟成長為-15.2%,且時間越長,企業損失越多,對公司破壞越大,也阻礙企業之恢復能力。因此,業者要求政府進行COVID-19疫情軌跡追蹤、篩檢測試及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而非再度限制商業活動。 西國企業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Organizaciones Empresariales,CEOE)指出,西國政府短期應加強企業投資信心,資助維持企業流動資金,延緩稅收及彈性調整無薪假措施(ERTE)等。經濟學家Ignacio Torre則要求政府參照德國作法,於年底前調降增值稅(IVA)。 西班牙2008年至2020年經濟成長率、失業率、公債占GDP比率及財政赤字占GDP比率數據如次: 年份 經濟成長% 失業率% 公債占GDP% 財政赤字占GDP% 2008 0.9 13.79 39.7 -4.6 2009 -3.8 18.66 53.3 -11.3 2010 0.2 20.11 60.5 -9.5 2011 -0.8 22.56 69.9 -9.7 2012 -3.0 25.77 86.3 -10.7 2013 -1.4 25.73 95.8 -7.0 2014 1.4 23.70 100.7 -5.9 2015 3.8 20.90 99.3 -5.2 2016 3.0 18.66 99.2 -4.3 2017 2.9 16.55 98.6 -3.0 2018 2.4 14.45 97.6 -2.5 2019 2.0 13.78 95.5 -2.8 2020* -9 18.10 114.5 -9.5 2020** -11.6 19.60 119.3 -11.2 2020*** -15.1 23.60 126.7 -14.0 *經濟迅速恢復;**經濟逐漸恢復;***經濟惡化嚴重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財政部 文號:1094080058號   根據德國聯邦財政部本(2020)年8月26日新聞公告,為了確保工作就業,德國聯邦政府自今(2020)年3月新冠危機爆發之初即放寬短時工津貼(德文:Kurzarbeitergeld)申請,5月提高金額,8月再延長限期為24個月。   勞工局支付短期工作津貼,以代替因暫時無法工作而損失的工資。它替代部分的淨收入損失:無子女者60%,有子女者67%。這減輕雇主聘僱人員成本,且企業在無訂單情況下可繼續聘僱員工。短時工作津貼亦有助於避免解聘裁員。   德國許多企業自2020年3月以來,因新冠疫情影響失去訂單,部分行業至少暫時未有任何收入進帳。鑒此,德國聯邦政府自2020年3月16日起放寬短時工津貼申請,並可追溯至3月1日。企業可依此在新冠危機爆發之初即申請短時工津貼,並保護員工就業: ‧針對在2020年12月31日前實施短時工的公司企業,請領期限最長可達24個月(即最晚至2021年12月31日)。 ‧公司只要有10%的員工受到失業的影響(而非迄今的三分之一),便有權申請短時工津貼。 ‧雇主於短時工期間所支付的社會保險金,將可獲全額補償(透過德國聯邦勞工局)。 ‧派遣工也可享有短時工津貼福利:臨時工派遣公司可向勞工局申請失業。 ‧不必為了享有短時工津貼福利去建立應抵工時餘額:到目前為止,公司必須儘可能利用彈性工時協議,以避免短時工作。   短時工津貼的提高取決於短時工作的時間: ‧過去,德國聯邦勞工局為無子女撫養的短時工作者支付工資損失的60%,為有子女撫養的申請者支付工資損失的67%。 ‧從第四個月起,無子女撫養且工作量至少減少50%的短時工作者,可獲工資損失提高至70%,第七個月起再增加至80%。 ‧對於有子女需撫養且工作量至少減少50%的申請者,可獲工資損失從第四個月起增至77%,自第七個月起增至87%。 ‧這些增加適用於有權在2021年3月31日之前(最遲至2021年12月31日)獲得短時工津貼的所有員工。

A:俄羅斯經濟發展部以視訊會議方式舉行副主席層級「俄羅斯-越南優先投資項目高級別工作小組會議」,俄方工作小組由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副部長Vladimir Ilyichev率領;越南部分則由越南工業貿易部副部長Hoang Quoc Vuong率領。   會議上雙方討論已列入優先清單之聯合投資計畫執行情況,包括於越南建設核科學技術中心,於「工業裝配議定書」框架下在越南創建聯合汽車組裝企業,以及俄企參與越南電子政務創建。   亦論及在新領域合作之前景以及更新計畫清單的可能性。俄羅斯向越方提出有關廢物回收、醫學數位化及信息化、公共安全、電力和電力傳輸線改善相關領域之計畫。   Vladimir Ilyich副部長亦邀請越方支持於2020年秋季針對BRICS+國家中小學生舉辦國際線上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之倡議-BRICSMATH.COM,該競賽由俄羅斯教育平台UCHI.RU支持,自2020年4月以來越南學童積極參與。   會中雙方亦討論共同合作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包括供應及進一步於越南建立俄羅斯COVID-19疫苗生產。   2020年上半年,即使受疫情影響,俄羅斯和越南貿易額增長4.7%,達23億美元。俄羅斯對越南的出口增長43.0%,達到6.82億美元,俄對越食品、機械設備、金屬和金屬產品供應成長。   「俄羅斯-越南高級別工作小組」係於2012年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理之梅德韋傑夫正式訪問越南期間簽署之聯合聲明的框架下成立。在高級別工作小組框架下擬訂的聯合計畫清單提交「俄羅斯-越南政府間貿易、經濟、科學和技術合作高級別工作小組」框架下之俄羅斯和越南政府副主席批准。俄方主席為工貿部長Denis Manturov,越南方主席為工業貿易部長Tran Tuan Anh。聯合主席級別最後一次會議於2019年3月27日在河內舉行。       參考資料:俄羅斯經濟發展部2020年8月31日新聞稿 https://www.economy.gov.ru/material/news/vladimir_ilichev_rossiya_uvelichila_eksport_vo_vetnam_na_43.html

A:  資料來源:越南投資網站,2020年8月3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越南統計總局公布 ,越南2020年1至8月物價指數(CPI)較2019年同期增加3.96%。   越南2020年8月份物價指數(CPI)較2020年7月上升0.07%,亦較2019年同期增加3.18%。除家用物品及設備費用維持穩定之外,下列貨品及服務項目之CPI呈衰退趨勢,包括:成衣紡品、鞋類及帽子下跌0.03%;文化、休閒及旅遊下跌0.2%,電信費下跌0.05%。 其餘貨品及服務項目指數皆上升,其中,糧食食品及餐飲業上升0.11%,飲料及菸支上升0.05%,房屋及建材上升0.1%,家具設備上漲0.05%,藥品及醫療服務業上升0.02%,交通費用上升0.1%,教育費用上升0.18%,貨品及其他服務業上升0.2%。   此外,2020年8月份黃金價格較上個月上升9.86%,美元下跌0.07%。

A:俄羅斯總統助理Maxim Oreshkin在全俄青年教育論壇上表示,2020年俄羅斯在購買力平價(PPP)方面可能躋身世界前5大經濟體之列。 他引用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他認為俄羅斯到2020年將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奧雷什金強調,現在俄羅斯面臨著進入世界五個最發達的經濟體的任務。他指出,實現和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的目標將有助於保持該國在這一群體中的地位。

A:據俄新社報導,俄羅斯9月份的年通貨膨脹率將為3.6%,到年底將加速至3.7%。 根據俄羅斯統計局報告,5月份的年通貨膨脹率從4月份的3.1%放緩至3%,但冠狀病毒限制的逐步取消使6月份的通脹率上升至3.2%,7月份則加速至3.4%。出口民調顯示,8月初的通膨率可能達到3.4%。到年底通膨率可能達到3.8%。 至於俄羅斯央行,7月份的通膨預測已經更新:到年底預計通膨率為3.7-4.2%,明年年底為3.5-4%。  

A: 據日本共同新聞社本(9)月1日報導稱,日本環境省及經濟產業省頃共同召開塑膠資源回收再利用之專家會議,並彙整提出以循環再利用新制度草案為中心的報告,內容包括統一回收目前作為可燃垃圾被焚燒之家庭塑膠垃圾,最快預定明(2021)年3月底定案。 上述新制度草案,預定推動多被焚燒處理或作為不可燃垃圾掩埋之玩具、文具及水桶等再回收循環利用,未來預定與盒飯容器、洗劑瓶等容器包裝,歸類作為「塑料資源」進行回收。 目前日本全國市區町村中,約有1/4未對塑膠容器包裝進行區分回收,因此未來處理方式需要大幅調整。據悉,日本環境省及經濟產業省計劃不要求全國統一,而是在考慮各地方政府情況的同時,再請配合加以推動環保政策。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