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7)月20日報導稱,日本財務省頃公布之貿易統計速報,2020年6月出口總額計4兆8,620億日圓,較上年同期減少26.2%,主要係因新冠疫情持續擴大的衝擊,出口連續4個月呈現兩位數減少,惟衰退已較5月(減少28.3%)縮減。 6月日本對中國出口為1兆2,430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微幅減少0.2%;其中對中國輸銷的半導體製造設備等減少,但銅等金屬出口成長71.8%,汽車亦增加18.8%。另,6月對美國出口7,246億日圓,較上年同期減少46.6%,主要係汽車出口大幅衰退63.3%。 隨由全球各國經濟活動陸續解禁重啟,日本出口有可能已經出現觸底訊號,惟雖暫時擺脫谷底窘境,但復甦速度仍為緩慢。由於新冠疫情再次擴大及中美貿易戰爭激化等,全球經濟前景仍呈現不確定性,有關設備投資的海外需求有可能持續低迷不振。 另一方面,日本6月進口值計5兆1,308億日圓,較上年同期減少14.4%,主要係因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等原油進口減少71.8%所致。由於日本國內車市需求低迷不振,來自德國的汽車進口減少約7成。2020年6月日本整體貿易收支呈現逆差2,688億日圓,連續2個月呈現遞減。

A: 據日本財務省本(7)月20日公布之貿易統計速報,日本1~6月出口總額計32兆3,642億日圓,較上年同期衰退15.4%,創10年來最大減幅紀錄;主要係因對美國汽車出口減少30.9%,汽車零組件輸出亦下滑29.0%。由於美中貿易對立激化的影響,加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蔓延,導致日本出口減幅有擴大的趨勢。 另一方面,日本1~6月進口總額計34兆6,037萬億日圓,較上年同期減少11.6%;主要係因日本國內經濟活動停滯不前,導致市場需求低迷及原油價格下跌,其中自沙烏地阿拉伯等原油進口大幅減少33.4%,液化天然氣(LNG)則亦下滑17.0%。 日本2020年上半年貿易收支逆差2兆2,395億日圓,逆差額創6年來新高水準。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本(109)年7月19日引述奧地利工商總會(WKO)資料,新冠肺炎疫情減低奧國創業意願,自3月中旬至6月中旬,新設立公司數量較2019年同期減少23%至6,460家。2020年上半年新設立公司數量較2019年同期減少8.6%至15,645家,其中手工藝佔38%,零售業佔29%,資訊暨顧問業佔19%,旅遊娛樂業佔8%,疫情並未對新設公司業別佔比帶來顯著影響。 WKO創業服務部門主管Elisabeth Zehetner-Piewald指出,目前創業數量已自低谷上升,新創業者多已將新冠疫情對商業模式之潛在影響納入考量,疫情亦加速數位化發展,未來網路商店及線上業務之經營將更受重視。 WKO認為,新冠疫情仍是一大不確定因素,目前仍很難估算本年奧地利新設立企業總數;而文藝活動及旅宿業仍將是最受衝擊之產業。奧國政府對新設立企業之紓困振興方案,僅針對3月15日前設立之企業提供「急救金」(Härtefall-Fonds),WKO爰呼籲,倘秋冬出現第二波疫情,應將補助範圍擴及近幾月設立之新公司,並提醒創業家應對「最壞情形」有所準備,包括可能面臨之供應鏈或資金流動性等問題。

A:印尼希望明年與歐盟完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IEU-CEPA),以促進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後,印尼的經濟復甦,印尼經濟統籌部副部長Rizal Affandi Lukman表示,印尼與歐盟兩個經濟體具互補特性,歐盟是印尼第四大貿易夥伴,2019年雙邊貿易額達269億美元,歐盟對印尼的外人直接投資達到37億美元,使其成為印尼第四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憑藉此一互補性及共同利益,雙方有望在明年結束貿易談判,為印尼、歐盟提供經貿互利機會。 但歐盟的棕櫚油政策仍然是雙方談判主要的癥結所在,且面臨極大挑戰,印尼於2019年12月為此已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反對歐盟的棕櫚油政策與措施。 印尼及歐盟自2016年以來進行了九輪貿易談判,雙方原訂於今年3月舉行第十輪談判,後由於疫情大流行限制了談判的進展,繼3月份爆發COVID-19之後,印尼與歐盟的貿易明顯放緩,印尼對歐盟的出口在2020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2.50%,至64億美元,印尼從歐盟的進口同比也下降7.09%,至50億美元。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年輕人報,2020年7月19日 根據胡志明市稅務局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2020年前6個月,該市多達18,743家公司申請停業,其中申請解散3,491家,申請暫時歇業7,193家,另有3,397家申請註銷營業所在地住址。   結束營業最集中在市中心的第1郡以及Tan Binh(新平)郡。   受影響企業主要是私營部門公司行號(占比98.15%),其中經營3至9年的企業數量占一半以上。   如按行業區分,批發與零售業「死傷」最慘重,占38%以上,其次是加工、製造、建築及房地產業。   不過,另一方面,2020年上半年申請新設的公司也不少,相當於「陣亡」的企業數量。   新設企業中,註冊資金逾500億越盾的企業有8家,申請恢復營運之企業也有2,878家,另有166家屬於自其他省市遷入胡志明市之企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成立的企業多數也從事批發與零售業(超過36%),其次則是房地產、科研與技術行業,而新設公司主要集中地點,除了中心蛋黃區-第1郡,俗稱富美興的第7郡也是胡志明市新設公司的熱點。

A:資料來源:越南西貢時報,2020年7月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西貢時報」報導,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將於2020年8月正式生效,為越南產品打開輸往歐盟27成員國市場之機會。據越南工商部陳俊英(Tran Tuan Anh)部長表示,越南中小型企業中有90%企業對EVFTA可帶來之商機仍未充分瞭解。陳部長認為,工商部應強化宣導方式,主動舉辦各項座談會,讓中小企業對協定內容規定及效益有所認識。   越南工商部陳國慶(Tran Quoc Khanh)次長在「EVFTA協定:COVID-19衝擊下,越南企業的發展機會」座談會上表示,越南進出口企業經營方式多數已習慣被動等待外國客戶聯繫採購,缺乏對外國市場之需求及關稅規定之瞭解。   越南商工總會(VCCI)表示,EVFTA生效後越南企業為最直接受益對象,但對協定內容的不瞭解將成為企業拓銷國際市場之挑戰,另隨著各項自由貿易協定持續生效,國內企業面臨之競爭壓力將更為激烈。VCCI表示,若越南企業不能善用FTA開拓新市場或作出適當之改變,在疫情衝擊下,業績將嚴重受影響。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baodautu.vn,2020年7月14日   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2020年上半年越南醫療口罩出口5.57億片,主要出口至美國、歐盟、日本及南韓等地。其中,2020年6月份產製並出口之數量即達2.36億片,較2020年5月份成長30%。   2020年4月29日越南政府發布第60/NQ-CP號決議有關恢復越南產製之口罩出口(由於先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越南口罩出口需先經越南政府相關機構核發出口執照)。在確保越南國內醫療口罩需求量前提下,越南工商部及衛生部共同合作更新越企口罩產量統計資料,且越南財政部將定期每月對外公布各企業之口罩出口情形。

A: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經營時報2020年7月14日報導   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越南2020年1至6月貿易順差55億美元,尤其6月份因商品出口金額維持高成長,單月貿易順差即逹19億美元。   累計2020年1至6月,越南進出口總額約2401.2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降約1.4%(約減少32.9億美元)。其中出口金額超過1,227.9億美元,成長0.2%(約增加2.26億美元),進口金額為1,173.3億美元,降約2.9%(約減少35.2億美元)。   2020年6月主要商品出口額超過225.4億美元,較2020年5月成長17.6%。其中電子產品、電腦及零組件39.5億美元,成長16.2%;手機及零組件36.5億美元,成長24.5%;水產品7.2億美元,成長12.1%;鞋類14.4億美元,成長9.8%;紡織品、成衣26億美元,成長39.4%。   商品進口方面,2020年6月主要商品進口額超過207億美元,較2020年5月成長14%。包括電子產品、電腦及零組件50億美元,成長17.5%;機械設備及零組件、手機及零組件、布料等均超過10億美元。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Vietnam News,2020年7月15日     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壟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但越南銀行業2020年上半年表現卻依舊出色,對於能否達成業績目標各家均表現得信心十足。   根據SSI Securities Corporation(SSI)估計,在越南股票上市的前10大銀行中,有9家財報顯示,2020年第2季度利潤增長為正數。   前述獲利9大銀行包括:亞洲商業銀行(ACB)、越南工業暨貿易股份製商業銀行(Vietinbank)、胡志明市城市發展股份製商業銀行(HD Bank)、軍事商業股份制銀行(MB Bank)、越南技術和商業聯合銀行股票銀行(Techcombank)、天豐股份製商業銀行(TP Bank)、越南國際商業股份製商業銀行(VIB)、越南對外貿易股份製商業銀行(Vietcombank)、以及越南繁榮股份製商業銀行(VP Bank)等。   在這些銀行中,ACB、Vietinbank、以及HD Bank甚至有望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兩位數的利潤增長。   預計ACB上半年將可獲4兆越南盾(1.728億美元)的稅前利潤,比去年同期增加10%,Vietinbank的前6個月利潤估計為3.03兆越南盾,增加達38.7%。HD Bank利潤則預計將比去年同期增26.7%,達到2.8兆越南盾。   天豐股份商業銀行(TP Bank)估計,2020年前6個月的利潤,可達到2兆越南盾之規模。該銀行將其利潤增長歸因於11%的年度信貸增長以及其他活動,例如保險、財務擔保、貿易保證、以及較低的管理費用等。   在MB Bank、Techcombank與VP Bank方面,預計2020年前6個月的利潤將以每年4%至8%的增長率成長。   越南國際銀行(VIB)在6月30日舉行的年度股東大會上,發布上半年利潤為2.35兆越南盾,完成全年目標之52%。   VIB董事長Đặng Khắc Vỹ表示,2020年前6個月的信貸放款較2019年增約6%,同時,由於削減業務支出以及系統升級等措施助攻,使得整體業務表現不俗。   越南對外貿易股份製商業銀行(Vietcombank)上周宣布,2020年1月至6月的利潤達11.3兆越南盾,維持去年的水平。上半年的貸款業務則增加約3.4%。   Vietcombank首席執行官Phạm Quang Dũng表示,未償信貸約增5%,金額為772兆越南盾,零售信貸增長7.4%,較2019年增加1.2個百分點。   隨著COVID-19疫情延燒以及全球確診病例與死亡人數節節攀升,迫使各國政府不得不採取封鎖手段,造成經濟成長受阻,因此銀行業對今年的經濟表現仍多持謹慎態度。   越南國家銀行貨幣預測及統計處在6月份進行的一項調查報告中指出,多數金融機構承認過去兩個季度的業務有減緩趨勢。調查也顯示,總體客戶風險增加,而金融和商業狀況下降,導致銀行金融產品及服務的需求也相對下降。   此外,該報告亦稱,需要增加風險準備金以為進一步的經濟動盪做準備,這將拖累銀行在2020年的收益。預估至2020年底,越南金融機構的平均貸款率可能進一步下降。   越南國家銀行預計,2020年第3季度金融業的呆帳約將增加3.5%,2020全年約為10.5%,但低於此前預測的13.1%和14.1%。   另一方面,銀行股是使越南證券市場從3月下旬的3年低位,回升到目前榮景的關鍵板塊,不少投資者押注銀行今年可能會創造奇蹟。   但是,經紀公司警告稱,由於COVID-19疫情持續,借款人未必能按預期表現獲利,銀行業的壞帳率在剩餘的幾個月中可能會大大增加。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公司的投資總監潘丹·汗(Phan Dũng Khánh)指出,全球股市正在不穩定地增長。他說,投資者的潛在風險包括經濟復甦緩慢、股票值高估、以及現金持有人正在尋求短期獲利目標等,投資人仍需小心謹慎,切莫被眼前的榮景沖昏頭。

A:八、    反全球化不會減少負面影響,也非解決之道 (一)    融入於全球生產供應網路程度越高的國家或聯邦,因疫情所受到直接的負面衝擊越大,因其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較頻繁。 (二)    根據ifo研究所的研究模型分析,回到反全球化情況下,因應Covid-19疫情而實施的政治措施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會略微減少,而將生產轉為國有化或移轉回本土的德國,其經濟實力將較現況差很多倍,原因是在沒有Covid-19疫情的情況下,德國實際收入將大為降低: 1.                假設德國與所有貿易夥伴間的交易成本增加100個百分點,Covid-19疫情導致的實際收入將減少7.4%;相較之下,全球化世界中,實際收入將減少9.1%。 2.                儘管在回到反全球化情況下,Covid-19疫情導致的影響較小;然而,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因回到反全球化加上Covid-19疫情而降回1996年的水準; 3.                因此,儘管全球化世界敏感度高,但回到反全球化並非解決全球疫情流行的最佳方案,且對德國經濟還會造成更大損害。 4.                當前Covid-19疫情導致全球GDP降到約2013年的水準;而在回到反全球化情況下,Covid-19疫情將導致全球GDP降到與1990年代中期相當的水準。 (三)    在全球化世界中,全球性流行病導致龐大的間接影響,因對國外商品和服務的依賴更加強烈,在無法從國外購買半成品情況下,生產將中斷。然而,德國某些產業(例如汽車行業)的產業結構優勢,足以補償負面衝擊,不易導致全面崩壞; (四)    在回到反全球化情況下,所有產業的生產移轉回德國,將降低專業化程度,繼而經濟軀動力不再基於專業化與競爭力產業,且將形成生產效率較低的產業會有更多公司的局面。 (五)    總體而言,回到反全球化情況,將導致生產率降低、半成品價格高,以及經濟實力減弱。在如Covid-19疫情的衝擊下,儘管德國沒有對外國供需的依賴,但經濟產值水準低;另外,若國內供需減少,則像Covid-19疫情這樣衝擊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小。

A: 七、    在家工作減少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    各產業和各邦因Covid-19疫情所受到生產衝擊的影響程度,與員工在家工作的程度有相關;不過也隨各產業與各邦情況而有所不同; (二)    在家工作比重較高的聯邦,因封鎖而受到的損失情況較低; (三)    是否能採取在家工作,也取決於各聯邦的產業結構,如以汽車產業為主的巴伐利亞邦及巴登符騰堡邦,其靈活度便不如柏林; (四)    在家工作有助於減少Covid-19病毒感染機率,因此建議改善在家工作的條件,包括支援電子化經濟; (五)    引申到對德國和歐盟而言,建議發展歐盟地區內的電子化貿易與電子化市場。    

A:(四)    機械產業: 1.                德國機械產業產值損失9.8%。與汽車產業相似,在巴伐利亞邦,巴登符騰堡邦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的損失最高;受影響程度視各邦產業規模而定; 2.                機械產業生產急劇下降,主因在於材料短缺和訂單不足; 3.                完全融入全球供應鏈的德國機械產業,大部份未成品來自德國本身,重要供應商也來自義大利、中國、法國等嚴重疫區。 (五)    製藥產業: 1.                德國製藥產業產值損失達11.3%為最嚴重。巴伐利亞邦減少6.43億歐元,巴登符騰堡邦減少6.29億歐元,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減少6.25億歐元; 2.                根據ifo研究所的計算,2020年5月,製藥產業縮時工作比重約20%; 3.                德國製藥產業也大量參與全球供應鏈,因此對生產瓶頸特別敏感。

A:六、    與全球供應鏈越緊密整合,所受衝擊越大;沒有融入全球化營運的經濟體,所受衝擊同樣嚴重,而經濟水準較低;受影響最嚴重的聯邦,也是較難執行員工在家中工作者。 (一)    Covid-19疫情導致實際收入急劇下降,其對各聯邦和各產業的影響取決於: 1.                產業結構與全球化融入程度; 2.                導入在家工作的可能性; 3.                封鎖和確診率造成的生產停頓程度。 (二)    汽車產業與製藥產業受影響最重(分別為10.7%,11.3%),機械產業亦然; (三)    汽車產業: 1.                汽車產業為德國貢獻約20%的總產值,是德國經濟重要支柱; 2.                德國汽車產業在國際市場上也是全球領導者,並相當融入全球供應鏈,等於嚴重依賴全球市場的變化; 3.                三分之二總營收額來自國外市場,特別是中國、美國和英國; 4.                生產過程中所需未成品中,有三分之一來自歐洲嚴重的Covid-19疫區國家(例如義大利和法國); 5.                根據ifo研究所計算,自2018年中以來,德國汽車產業營業額在價格調整後,每季都較上一年同期下降5%至10%; 6.                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2020年5月,德國汽車產業有513,070名員工(46%)進行縮時工作; 7.                德國汽車產業產值損失10.7%。其中巴伐利亞邦(28億歐元)、巴登符騰堡邦(27億歐元)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27億歐元)為損失最大; 8.                若考慮該產業的規模和與全球供應鏈網路的融入程度,則損失相對有限; 9.                與旅館產業或零售產業不同,汽車產業的優勢在於電子化與自動化程度高,可快速恢復生產。

A:五、    根據ifo研究所的數據,在考量包括各邦產業結構與確診人數的條件下,德國各邦受Covid-19疫情的影響: (一)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Nordrhein-Westfalen)的實際收入減少590億歐元為受影響最大者; (二)    巴伐利亞邦(Bayern)實際收入減少490億歐元為其次; (三)    巴登符騰堡邦(Baden-Württemberg)實際收入減少410億歐元; (四)    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邦(Mecklenburg-Vorpommern)實際收入減少50億歐元; (五)    薩爾蘭邦(Saarland)實際收入減少30億歐元; (六)    不來梅邦(Bremen)實際收入減少20億歐元為損失最少者。 (七)    各邦間最大的差異在於產業結構不同,如巴伐利亞邦與巴登符騰堡邦因汽車產業所佔比重大,而受到極大的直接與間接雙重影響。

A:四、    各國實際收入受Covid-19疫情的直接與間接影響: (一)    德國實際收入下降之原因,有約三分之二來自直接影響; (二)    中國與瑞典所受非直接影響的比重較大; 1.                瑞典並未實行全面封鎖,其實際收入下滑4%,完全受間接影響所致; 2.                中國採取區域性封鎖措施,其電氣設備、紡織品和未成品之出口量受影響最大。 (三)    註: 1.                直接影響:若僅A國受Copvid-19疫情影響,則該國實際收入減少可歸因於直接影響,即Covid-19疫情影響A國生產; 2.                間接影響:若僅A國受Copvid-19疫情影響,B國實際收入減少歸因於A國與B國間貿易量減少,以及B國從A國購買未成品成本上升,則B國因Copvid-19疫情受到間接影響。

A:三、    根據Sforza和Steininger的研究調查,Covid-19疫情對全球經濟的總體影響中,大多數歐洲國家正遭受嚴重打擊: (一)    奧地利、波蘭、瑞士、斯洛維尼亞和西班牙等歐洲五國之實際收入下降幅度達18%為最大; (二)    義大利、克羅埃西亞、葡萄牙、羅馬尼亞和捷克共和國等歐洲五國之實際收入下滑17%為其次; (三)    德國的實際收入減少9%; (四)    中國和瑞典的實際收入下降幅度最小,分別為4%; (五)    新興經濟體的實際收入也急劇下降:印度為16%,墨西哥為14%,巴西為13%,俄羅斯為15%。 (六)    註:實際收入之增減隨各國措施而變化,例如中國因迅速再開放而所受衝擊較疫情開始時的預期減少許多。

A:一、    全球供應鏈是製造業生產的核心要素:約12%的全球產值和17%的德國產值都是透過全球供應鏈達到。 二、    全球供應鏈面臨挑戰: (一)    除Covid-19疫情外,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挑戰還包括不斷加劇的貿易緊張局勢與自然災害,皆衝擊全球供應鏈。 (二)    越來越多德國人對全球生產網路持疑: 1.                根據一項調查,38%的經濟學教授主張將公共服務領域轉移回德國或歐洲; 2.                保護主義者認為,將供應鏈重新國有化應是針對Covid-19疫情的解決方案。

A:資料來源:德國ifo研究所   在全球化與全球供應鏈發展下,因Covid-19疫情引發的生產封鎖禁令,使得許多國家經濟受到影響。全球性的疫情導致德國實際收入下降,對各聯邦和各產業的影響也極為不同。德國慕尼黑ifo研究所對全球化與反全球化進行模型比較,顯示儘管與封閉經濟體相較,Covid-19疫情對參與全球化發展的國家打擊相當大,但若德國進行產業重新國有化和將生產移轉回本土,將無助於使經濟免受影響,反而導致更龐大負面影響。

A:沙烏地媒體Arab News報導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及國際油價下跌嚴重影響科威特財政收入,科威特一般儲備基金(General Reserve Fund, GRF)現金已用盡且可能出現赤字。科威特國會刻討論通過長期公債法(long-debated debt law),該法將允許科國政府融資200億迪納爾(折合650億美元),期限超過30年。   科威特政府規劃在該法通過後,在2021年3月本年度會計年度結束前,發行40-50億迪納爾(折合130-160億美元)公債。   2020年6月科威特政府削減20%政府預算。科威特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建議出售一般儲備基金(GRF)22億迪納爾資產給科國大型主權基金-未來世代基金(Future Generations Fund)或向央行融資。   2020年7月18日科國財政部部長Barak Al-Sheatan聲明指出,已向內閣呈交「確保流動性可能選項(available options for securing sufficient liquidity)」,刻等待內閣通過「過渡財政改革機制(interim financial reform scheme)」。科威特國會議員Riyadh Al-Adsani表示,改革選項包括課徵增值稅(value-added tax, VAT)、選擇稅(exercise tax)、私人企業淨獲利課稅(tax on net profits of private businesses)、改革公部門薪資結構、削減補貼或提高能源費用等。   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預估,2020年科威特赤字(deficit)將佔該國GDP超過11%(2019年無赤字,且盈餘佔GDP4.8%)。德意志銀行(Duetsche Bank)則預估2020年科威特GDP將衰退7.8%。

A:2020年正朝朝覲(Hajj)將於7月底開始,每年朝覲人數超過200萬人,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沙烏地嚴格限制朝覲人數(約1萬人)以防止疫情蔓延。   沙烏地領務局(General Directorate of Passports)表示,未獲正朝朝覲許可者,禁止進行朝覲且禁止進入聖城(holy areas),任何個人或公司載送違法朝覲者,將因危害公共健康(endanger the health of the community)而面臨罰款、坐牢及沒收汽車等處罰,外籍人士被查獲違反規定者,將被驅逐出境且短期內禁止再入境沙烏地。   相關罰則包括:每載送1個未獲許可朝覲者,將被處以沙幣1萬里雅(折合2,666美元)罰款及拘役15日,再犯者罰金及刑期加倍,最高可增加至每載送1個未獲許可朝覲者為沙幣5萬里雅及6個月拘役,並沒收汽車。   朝覲安全指揮官Zayed Al-Tuyan表示,將嚴格執法以確保朝覲者在移動間安全並避免散播疫情。   2020年獲核可朝覲者中,70%係來自160個國家的外籍人士、30%係沙烏地籍公民。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