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此間歐洲商會發佈之俄國新車銷售統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5月份俄國小汽車新車銷售量為478,135輛,和去年同期的643,876輛相比,減少了25.7%。 銷售市占較大之主要車廠中 LADA集團(104,576輛)衰退27%、KIA(64,212輛)減少30%、現代(50,479輛)減少30%、雷諾(40,831輛)減少22%、TOYOTA(34,282輛)衰退10%、VW(30,508輛)衰退24%、SKODA(26,935輛)衰退18%、NISSAN(21478輛)減少17%、LEXUS(6514輛)減少14%。 詳細數據請參閱附件資料。
A:據此間歐洲商會發佈之俄國新車銷售統計,2020年5月份俄國小汽車新車銷售量為63,033輛,和去年同期的130,846輛相比,減少了51.8%,形同腰斬。 銷售市占較大之主要車廠中 LADA集團(15,580輛)衰退46%、KIA(8,008輛)減少59%、現代(6,477輛)減少57%、雷諾(5,640輛)減少47%、TOYOTA(4,486輛)衰退43%、VW(3,621輛)衰退58%、SKODA(2,893輛)衰退59%。 詳細數據請參閱附件資料。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6月23日) 一、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相當於經濟部次長)俞明希於本(109)年6月22日與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部長陳振聲舉行視訊會議,宣布韓國與新加坡將正式展開簽署「韓-新加坡數位夥伴關係協定(Korea-Singapore Digital Partnership Agreement、KSDPA)」之協商。 二、「數位夥伴關係協定」不同於規範商品及服務之自由貿易協定(FTA),係規範既有貿易規定難以管制之數位新產業貿易相關事項之協定,主要內容包括建立可活絡電子商務交易之基礎架構、加強保障兩國間數位產品與服務之自由商務,以及加強保護消費者之線上交易等。 三、俞本部長表示,在目前全球受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之情況下,數位經濟快速成長,韓國與新加坡為促進兩國數位貿易往來,決定啟動「韓-新加坡數位夥伴關係協定」之協商,並擬快速協商,俾利於本年度內達成實際之協商成果。渠亦強調,未來韓國與新加坡將可透過「韓-新加坡數位夥伴關係協定」,消除數位貿易之障礙,亦可擴大韓國數位新技術企業拓銷海外之機會,提高在全球市場之競爭力。 四、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指出,KSDPA將是韓國第一個數位貿易協定,對韓國之意義包括: (一)目前全球各國均積極研擬多邊或雙邊之數位貿易規範,新加坡為韓國之第12大貿易國家,數位水準類似,預計兩國展開KSDPA協商,亦可共同研商制訂國際規定。 (二)非面對面交易及數位經濟因新冠疫情擴散快速成長,未來可利用KSDPA積極因應全球數位經濟之轉型。 (三) KSDPA除包含既有數位貿易協定之規定外,亦將加入保護個資、人工智慧治理、金融科技、增進中小企業之合作等各領域之合作規定,預計可利用為架構未來韓國企業拓銷海外市場之數位商務模式及拓展東協地區之橋頭堡。 五、另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韓國與新加坡決定於本年7月中旬舉行KSDPA第1次正式協商,但受新冠疫情之影響,暫時以視訊會議之方式進行,因兩國已於本年5月舉行2次臨時協商會議,交換關心領域之意見,預計第1次正式協商時將討論協定文之結構及合作事項等議題。
A: 新加坡貿工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於本(109)年6月22日表示,全球暴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際,逾500家中小企業加入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本年3月宣布推出的數位拓展計畫(Grow Digital),透過數位平臺開拓海外生意。 這些數位平臺可為中小企業供應商與海外潛在客戶進行配對,而且附有融資、跨境付款和送貨服務。根據新加坡資媒局和企發局發表的消息,現階段有5個B2B及6個B2C電商平臺參與該計畫。新加坡本地企業透過數位平臺取得的銷量比上個月增長至少10%。 為了在疫情期間提供更大援助,從4月1日至9月30日,符合資格的中小企業在多管道電子商務平臺(Multichannel E-Commerce Platform)計畫下獲得的津貼,從之前的70%增至高達90%。 徐部長指出,這項計畫讓企業在無須投資於實體業務的情況下進軍海外。以當地品牌南洋眼鏡(Nanyang Optical)為例,該公司上個月加入多管道電子商務平臺,以便在病毒阻斷期間透過線上服務更多客戶。該公司正計畫採納蝦皮(Shopee)以及JD電商平臺,進軍首個海外市場印尼。 成立於1968年的協業食品製造公司是另一家加入該計畫的新加坡企業。該公司計畫透過B2B數位平臺進軍西方市場,把叻沙(Laksa)和辣椒螃蟹口味的拉麵引進當地超市。在這個平臺下,訂購、開發票和付款等程式全都自動化。
A: 新加坡職總平價超市宣布,未來半年將不會調高100項自家品牌「FairPrice」和「Pasar」產品的售價。平價超市2019年宣布「凍結」100項自家產品售價,該計畫原定本月底結束,因為疫情影響而延長6個月,產品種類包括米、油、衛生紙及清潔用品等。 新加坡職總指出,在目前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食物價格可能因供應、社會經濟或外在因素而受影響,凍結售價有助緩解消費者面對的影響,這也為日常必需品的整體售價設下基準,確保人們負擔得起。 在100項產品中,38項的成本價在過去15個月內其實已漲了多達10%,但零售價不變,因為平價超市為消費者承擔了超過35萬星元的成本。至於價格凍結會否延展至更多產品或品牌,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黃志明說:「雖然我們是個社會企業,但也不能一直虧錢。因此,我們的策略是以可持續的方式來保持低價格。」 平價超市每週給予樂齡消費者的折扣計畫也延長半年至年底,該計畫去年為消費者省下超過770萬星元,今年預計能再為其節省約1,040萬星元。另外,自7月起流動超市「FairPrice on Wheels」的車隊也將從5輛貨車增至10輛。
A:本(2020)年6月20日1公噸越南荔枝以空運首次抵達日本,繼續肯定越南農產品在日本市場之地位。另4公噸將以海運送達日本後於AEON超級市場、VIENT Coporation、Yufruit以及Sunrise Fram等進口商通路銷售。自2014年越南與日本主管機關開始就開放日本市場輸入越南荔枝等事宜進行協商,越方須向日本主管機關說明荔枝鮮果保管及消毒、運輸等相關資訊,在雙方主管監督下進行檢驗查核工作。
A:據越南腰果協會(VINACAS)副主席鄧黃江(Dang Hoang Giang)稱,雖然本(2020)年初Covid-19疫情嚴重爆發,惟越南腰果出口仍快速成長。本年前5個月越南腰果出口金額高達12.7億美元,較去(2019)年同期成長19.23%,出口量為19萬公噸,成長3.07%。越南腰果主要出口市場包括美國、歐盟以及中國大陸。越南國會頃通過越南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將有助於推動越南腰果出口,成為越南農產品出口之主力項目。根據2020年越南腰果協會出口計畫,本年越南初步加工之腰果出口金額目標為32億美元。
A:依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Y)今年6月22日的發佈之報告指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之影響,今年瑞士及歐洲外人直接投資均將明顯減少,預估將較去年減少35至50%。減少的主要原因為目前市場不確定性太高,因此許多公司將重複審視原有的投資計劃。 資料來源: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r) 日期:2020年6月23日
A:瑞士工商業聯合會是瑞士經濟中最大的工商公會組織之一,會員包括1百多個公、協會,地方邦商會和個別公司,現任會長Heinz Karrer在2005至2008年間擔任該會董事會成員,2008年至今擔任為該會會長。 Karrer會長日前已公開表態任職至本年9月期滿後,將不再續任。目前該公會理事會正計畫推薦Christoph Mäder為繼任會長。Mäder曾擔任農業化學先正達(Syngenta) 公司董事會成員,現任龍沙製藥(Lonza)及EMS集團董事會董事。 資料來源: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r 日期:2020年6月23日
A:根據丹麥玉蘭時報於6月21日報導, 歐盟統計機構Eurostat比較了27個歐盟國家/地區中2,000多種產品的價格之最新報告發現,在飲食,交通,酒店住宿和餐廳方面丹麥是歐盟最昂貴的國家。 在歐盟區內,商品的平均價格為100丹麥克朗,但丹麥消費者必須為此支付141丹麥克朗。相應的商品在保加利亞的價格為52丹麥克朗,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是該研究中最便宜的國家。克羅愛西亞的消費指數為71,希臘和葡萄牙的指數為87,西班牙為97,德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為107。 歐盟統計局已將消費者價格劃分為幾類,丹麥幾乎在各方面位居榜首,食品價格為歐盟最高。在此類別中,丹麥價格高於歐盟平均水平之29%。丹麥消費者還必須支付歐盟最高的運輸費用。在餐廳或旅館方面,丹麥的價格高於歐盟平均水平之55%。 多年來,丹麥一直是歐盟最昂貴的國家,其中原因包括高額的增值稅和其他稅費,高額的個人稅收使薪水所得將低, 增加企業成本,使商品更加昂貴。
A:根據丹麥金融媒體於6月18日報導, 巴伐利亞北歐( Bavarian Nordic)已與法商疫苗公司Valneva建立合作關係,共同營銷兩家公司的商業產品。根據該協議,Valneva將負責巴伐利亞北歐公司在選定的歐洲國家和加拿大之狂犬病 (Rabipur/Rabavert)和蜱腦炎(Encepur)疫苗之市場行銷與銷售。 於今年初,巴伐利亞以10億丹麥克朗交易向葛蘭素史克( Glaxosmithkline)收購這兩種疫苗的全球專利。今年下半年度,巴伐利亞北歐將接管葛蘭素史克在美國,德國和瑞士這兩種疫苗的銷售。據該公司稱,這是建立自己的商業基礎設施的第一步。巴伐利亞北歐公司執行長 Paul Chaplin說,這是實現我們戰略的重要一步, 在收購Encepur和Rabipur / RabAvert之後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們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真是太神奇了。 巴伐利亞北歐在聲明中寫道,與Valneva的協議中也將允許巴伐利亞北歐接管Valneva在德國和瑞士的日本腦炎和霍亂疫苗之銷售。
A:根據丹麥金融媒體於6月18日報導, 許多丹麥的大型公司已疫情期間大膽併購,而且預計仍將有幾家公司即將持續進行收購。幾位觀察家說,現在購買是很有意義的,但有些也是純粹偶然的。 儘管全球各地的企業為生存而掙扎,但該國幾家經營最出色的公司已成功利用危機進行數十億的重大戰略收購。 Nordea財務部門負責人Kasper Dichow表示,疫情危機造成了兩極分化,這場危機正在推動著一些公司尋求平衡力,以便它們以後能夠獲得更強大的市場占有率。 最新的範例,丹麥超商連鎖店以15億丹麥克朗的價格併購競爭對手進軍波蘭市場。 製藥業旗艦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迄今已支付48億丹麥克朗未來將高達140億丹麥克朗收購美國生物技術公司Corvidia Therapeutics,而丹商Chr Hansen 也以35億丹麥克朗收購美國UAS 實驗室。 啤酒商嘉士伯遇到了新的機遇,並將其在英國的啤酒分廠業務與馬斯頓啤酒公司合併,承諾投資高達23億丹麥克朗成為聯合公司。 丹麥銀行股票策略師Lars Skovgaard Andersen說:“這些公司製定一些想針對特定特定族群的收購策略。當機會突然來了,然後他們見好就下手收購。 “我認為他們對第一年將其計併購到母公司並不抱有任何幻想,然而,長遠來說,這是個好的策略。 領先全球的丹商天窗製造商威盧克斯(Velux),高級經理戴維·布里格斯(David Briggs)視危機為加速收購計劃的明顯機會。“疫情危機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通過收購實現成長的機會。他說,這是我們非常了解的事情。 Velux 願意以合理的價格收購更多公司,前提是它將使本集團在為商業建築製造天窗的業務領域中擁有更大的地域性影響力。根據B氏的說法,這場危機意味著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在尋找新的投資者。 根據D氏的說法,最近的產業收購可以分為兩類:那些可能進行多年談判的公司因疫情的不確定性此時脫手。 還有一些其他公司,在危機爆發之前,在結構上也面臨可能被收購挑戰,而公司經營者已意識到,很難獨立地生存下去,因此變得願意出售。 有些公司可能沒有那麼穩健,但現在更加虛弱了。反言之, 那些穩建的公司將有機會被購買和合併。 但是,卡內基投資銀行股票分析經理尼爾斯·萊斯則強調說: 疫情大流行期間商業交易和交易數量普遍減少,部分原因是幾個產業被凍結並完全停止。
A:布拉格機場5月旅客數僅7,960名人次較往年相比下降了99.5%。捷克影城公司Cinema City將於6月25日重新開放12個影城和一個大型影城。捷克內閣昨天任命Jarmila Rážová女士為中央公共衛生指揮官。
A:捷克Škoda Auto去年的營收創下超過5000億捷克克朗的紀錄,並在捷克的前100大企業中排名第一,其次是EPH、ČEZ、Agrofert、Foxconn、Unipetrol、Hyundai、Alpiq Energy、Moravia Steel和Continental Barum等企業。去年捷克Continental Barum淨收入為25億捷克克朗較往年相比下降了18%,總營收為558億克朗。
A:捷克流行病學家Rastislav Maďar亦是帶領捷克解封指揮官指出,捷克夏天可能爆發第二波新冠病毒疫情,到秋天感染率也不可能降到零,他說比較令人擔憂的是在七八月每周會有超過50萬民眾出國旅行,而且其中一些人可能會在旅途中感染病毒並將其帶回捷克,這足以惡化捷克的情勢,使得放寬限制讓人民回歸正常生活美意變成反寬鬆政策之措施,亦即意味著將再次進入社會隔離階段。
A:依據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發佈之新聞稿指出,因受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以及各國採取封鎖邊境和限制旅遊等防疫措施,導致機場旅客大幅減少。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在本年5月份共計旅客人數減少98.4%,為4萬3,852人次其中搭乘瑞士境內航線計3萬6,902人次,減少98.1%,轉機旅客則為5,310人次,減少99.3%。載客航班架次為3,062航班,減少87.5%;貨運流量則為1萬8,903公噸貨物,與去年同期相比較,減少50.3%。 該公司表示,自本年6月份起,因開放歐洲許多國家之邊境管制,蘇黎世機場的航空班次及旅客人數逐漸增加,預計在2023年將回復到疫情前的營運情況。 資料來源: 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 日期: 2020年6月23日
A:沙烏地環境、水暨農業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 Water and Agriculture, MEWA)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對全球食物供應鏈(food supply chain)造成重大影響,惟沙烏地因食物及農業策略因應得宜,糧食供應充足。 MEWA部長Abdulrahman Al-Fadhli讚揚一般民眾在疫情爆發期間,負責任消費及對沙烏地政府充滿信心,同時MEWA與私部門(private sector)亦合作提高生產及行銷效率。2019年沙烏地融資農業部門金額較2018年增加沙幣19億里雅(折合5.067億美元),有助農業發展。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沙烏地擁有中東地區最大小麥及麵粉儲能(storing capacity),超過330萬噸。 目前沙烏地在農產品糧食自給(self-sufficiency)逐漸提高,譬如椰棗自給率超過125%、蔬菜及禽肉(vegetables and poultry)自給率為60%、魚(fish)自給率為55%、蛋自給率為116%、牛奶自給率為109%。 另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公佈,截至6月22日沙烏地境內COVID-19確診病例累計達16萬1,005例,當日新增3,393例。
A:2020年6月22日沙烏地宗教事務部(Ministry of Hajj and Umrah)宣佈,即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2020年7月朝覲活動(Hajj)活動預計正常舉行,惟將大幅限制朝覲者人數。 2020年正朝朝覲(Hajj)僅允許已居住在沙烏地之沙籍公民或外籍人士前往,不開放給來自沙烏地境外之朝覲者。 宗教部指出,2019年正朝朝覲人數達250萬人,宗教部及相關政府部門須確保所有朝覲者安全,並防止疫情進一步在沙國擴散。
A:阿聯不動產開發商Emaar成立Dubail Mall電商平台noon.com,讓消費者可虛擬逛街購物。 亞馬遜中東地區網頁(Amazon Middle East)在疫情一開始爆發前幾週,對雜貨(groceries)、個人照護用品(personal care item)以及藥品需求大增。多功能家用清潔產品(multi-purpose home cleaning products)銷售增加490%、肥皂液(liquid soap)增加1,000%、袋裝食品(packaged foods)增加380%、電子產品(electronics)增加超過220%以及健身器材(gym equipment)增加600%。 電商技術及數據研究公司ITCAN執行長Mansour Al-Thani指出:(1)消費者行為因疫情而出現大量購買趨勢(trend of bulk buying);(2)流動性及現金流管理(liquidity and cash flow management)係中東零售部門面臨的最大挑戰,單就電商而言,挑戰包括維持運送服務及確保消費者需求完全被滿足。 巴林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資通訊組長Fajer Al-Pachachi表示,全球供應鏈、運輸及物流是否可與港口/機場/工廠無縫接軌,係電商面臨的另一個重大挑戰,渠並強調巴林長久以來係全球許多製造業的區域製造暨配送中心(regional manufacturing and distribution hub)。
A: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許多購物中心及商店關閉。全球著名專業諮詢服務公司Ernst&Young(EY)於5月第1週進行調查並提出研究報告,重點摘要如下: 疫情使消費者轉至線上購物。 92%沙烏地及阿聯消費者改變消費習慣,其中52%表示重大改變(significant)。 58%及33%沙烏地與阿聯消費者對去購物中心及超市感到不舒服(uncomfortable)。 EY中東暨北非地區(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MENA)消費產品暨零售部顧問Ravi Kapoor表示,研究顯示消費者較不願意至實體商店消費,並轉至電子商務(e-commerce)購買必須品。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零售業巨擘Majid Al-Futtaim集團執行長Hani Weiss表示:(1)海灣地區電子商務在疫情期間呈指數成長,沙烏地家樂福線上訂購平台成長率達800%;(2)公司正加速進行線上銷售平台並擴張服務中心網絡(network for fulfillment center)及幕後店(dark store)-專為線上購物顧客配貨之店面,並與新運輸夥伴合作,增加「最後一哩運送能力(last-mile delivery capacity)」,以滿足訂單爆增需求;(3)公司零售部門訂單數成長400%,2020年3-5月線上銷售(online sale)較2019年同期成長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