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8月3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51/P200號(商情文號:第551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宣布,針對幫助減少漁網丟失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對新型漁網設計的創新研究以減少漁民意外捕獲的其他物種的數量,這些研究都獲得英國海產基金的資助。漁業科學合作夥伴計劃(FISP)計劃是1億英鎊的英國海產基金的一部分,該計劃匯集產業界和研究人員,共同開創性項目,促進英國漁業的永續性管理,並幫助漁業為未來做好準備。迄今為止,英國政府已提供超過400萬英鎊資助該計劃。從今天開始,FISP 的新一輪資助即將開始,兩年期項目和新的資助將增加到1百萬英鎊的獎勵。英國海產基金也將從2024年延長至2025年3月31日,以幫助長期項目取得成功。

Shetland是英國最大的漁業社區之一,2019年捕撈量約為1億英鎊,交通部主管漁業次長Victoria Prentis今天參觀該計劃所支持的項目,並直接聽取當地漁民的意見。渠表示,英國一流的漁業和海產行業充滿了專業知識和創新,目前已成功從漁網中的LED燈吸引目標物種和阻止誤捕到海螺的設計,並希望漁業能夠蓬勃發展,增加可持續性。

英國政府蘇格蘭事務部長Malcolm Offord表示,很高興看到四個蘇格蘭漁業項目從英國政府近27萬英鎊的投資中受益。這不僅將鞏固其漁業為世界上最好漁業之一的聲譽,而且還將進一步提升其潛力。英國海產基金將延長至2025年,鼓勵更多蘇格蘭創新人員提出他們的計劃已獲得資金。

在2021年首次啟動FISP計劃後,約撥款140萬英鎊,許多開創性的項目已經在進行中並取得了重大進展。例如,SafetyNet Technologies英國安全漁網科技公司正在探索一種新型漁網,使用LED燈作為防止捕捉不需要魚種的有效工具。FISP的資金已用於Aberdeen研討會,並在本月開始對龍蝦和魷魚船進行商業試驗。

今天宣布的FISP第2輪中標者包括,CEFAS英國環境漁業水產養殖科學中心將與英格蘭東北海岸附近的小龍蝦拖網漁業合作,測試選擇性拖網,這些拖網是從有限的科學試驗中證明有可能減少不需要的漁獲量去設計的。Holderness漁業集團正在與Unicersity of Hull合作,計劃幫助減少於海中丟失貝殼漁具漁網。Bangor University及其合作夥伴將研究拖曳漁具對海底沉積物中藍碳的影響。

英國海產基金(UK seafood fund)支持英國海岸線周圍的基礎設施改進、研究和創新,由四個資金項目組成:科學和創新、基礎設施、技能和培訓以及出口支持。技能和培訓計劃的第一輪也將於今天啟動,將提供高達500萬英鎊的資金用於培訓,以開發和改進課程,並提高行業的基本技能。旨在建立整個英國漁業供應鏈能力的基礎設施計劃第二輪將於9月開放。

A:

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 Institute of Expor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日期:11183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52/P200號(商情文號:552號)

 

商情本文:

英國工商總會(CBI)秘書長Tony Danker表示,由於預期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將進一步惡化,越來越多企業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英國公司正大規模切斷與中國經貿往來,恐將為生活成本帶來更多壓力。倘西方國家切斷與中國聯繫,英國將需要尋找新的貿易夥伴並恢復舊的貿易夥伴,如歐盟。在反中政治情緒升溫之際,企業進行供應鏈重組,而英國需要建立新的戰略聯盟,因為將中國從企業供應鏈中排除或減少將使成本更加昂貴,導致通貨膨脹,並應重新定義英國貿易策略,重點不再僅考量英國出口,而是必須從盟友進口,協助企業建立供應鏈韌性。

依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英國從中國進口636億英鎊,佔所有商品進口13.3%,使中國成為英國最大進口國。另依Business Live報導,代表4百多家組織的英中貿易協會(CBBC)估計,2021年英國對中國出口成長至181億英鎊,基本商品出口(不包括原油和黃金)成長11%,相比之下,英國對其他主要貿易國出口成長較少,例如美國1.7%、歐盟2%和日本1.7%2021年,中國為英國第6大出口國。

 另近期英國保守黨黨魁暨首相選舉之電視辯論中,候選人Liz Truss和Rishi Sunak在中國議題互相攻擊,做為外交部長Liz Truss將自己定位為直言不諱的中國批評者,呼籲英國與其他民主國家建立自由網絡,前財長Rishi Sunak希望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經濟聯繫並恢復高層政府會談,但又稱中國為「國家安全威脅」,但兩位候選人都不願意回答其是否願意破壞與英國最大貿易夥伴之一的中國貿易關係。

A:

依據匈牙利投資促進署(Hungarian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y)本(2022)年7月29日發布訊息,中國蔚來汽車(NIO)已選擇Biatorbagy(布達佩斯西郊)作為其首座歐洲製造工廠的所在地。該投資案金額逾1500萬歐元,創造數百個工作機會。據媒體報導,匈國政府提供本投資案17億福林(約合430萬歐元)的補助。

蔚來汽車匈國公司(NNIO Power Europe Kft.) 廠房面積達10,000平方公尺,將製造電池換電站(NIO Power Swap Station),並出口至銷售其電動汽車的歐洲國家,規劃每年生產240個換電站。蔚來汽車預計2025年將在全球經營約4,000個換電站。

蔚來汽車換電站約貨櫃大小,電動車輛駛入換電站後,在完全自動化的流程下,用盡的電池自動更換為充滿電的電池。與傳統的充電站技術相比,此操作僅需幾分鐘,將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縮短至與傳統加油時間相近。

A:

依匈牙利中央統計局(KSH)8月1日公布本(2022)年5月貨品貿易的第2次預估數據,倘以歐元計價,5月份出口值為123億歐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9%,進口值124億歐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1%,貿易逆差為9,500萬歐元。

車輛出口量較去年同期增加逾10%,進口量增加比率則較出口成長略多;電信及錄音設備出口量亦轉為成長10%,進口量續下降近七分之一;發電機械設備出口量成長近20%,進口量則略減少。總計機械及運輸設備類大宗之出口量成長8.9%,進口量增加2.5%。

燃油及電力(含天然氣)出口量較上年同期增加9.7%,而進口減少17%,有助緩解匈國貿易逆差惡化情形。食品、飲料及菸草製品出、進口量各成長7.2%及18%,出口成長主要來自蔬果,進口則是穀類及穀類調製品。

匈國與其他歐盟成員國貿易占其出口76%、進口69%。由於福林兌歐元及美元各貶值8.6%、25%,使匈牙利貿易條件更為惡化,達5.7%。

累計本年前5個月,匈牙利出口達574億歐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9%,進口成長28.2%至591億歐元,貿易逆差為16.87億歐元,去年同期則為順差29.9億歐元。

匈國最重要產業汽車本年5月出口已轉為正成長,而天然氣進口因取暖需求降低而減少,使該國5月貿易逆差金額降低。值得注意的是,KSH於7月初第1次預估5月貨品貿易收支為順差1.35億歐元,第2次預估則轉為貿易逆差9,500萬歐元。該情形有可能是汽車出口動能尚不足,且福林貶值使貿易條件惡化等因素,使匈國仍連續第11個月呈現貿易逆差。

A:

       加拿大運輸部於本年3月宣布成立國家供應鏈工作小組,徵詢各界對於疫後復甦、強化與美國合作等相關議題提供建議。針對該小組即將完成期中報告,商總呼籲該份報告應納入以下內容:(1)政府必須致力於支持經濟成長的長期基礎設施計劃;(2)政府須與企業界和利害關係人合作,正式打造加國對外貿易渠道的完整策略與目標;(3)政府必須致力解決在基礎建設發展所面臨之勞動力短缺問題。

新聞來源:https://chamber.ca/national-supply-chain-task-force-needs-to-set-clear-priorities-to-support-economic-growth/

A:

2022年7月,歐盟項目財務機構國家聯絡點主辦BIZNES PROTEKTOR 2022舉行晚會,表揚在疫情最嚴重時期具有積極貢獻的金融機構。BIZNES PROTEKTOR 2022感謝在 2020-2022 年疫情大流行期間負責歐盟金融工具的金融機構透過融資貸款減輕疫情對波蘭中小企業的負面經濟影響,並有助於建立對於歐盟金融工具信心,據統計,波蘭於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間,約3萬家企業獲得約40億波幣之金融融資。2022年7月,歐盟項目財務機構國家聯絡點主辦BIZNES PROTEKTOR 2022舉行晚會,表揚在疫情最嚴重時期具有積極貢獻的金融機構。BIZNES PROTEKTOR 2022感謝在 2020-2022 年疫情大流行期間負責歐盟金融工具的金融機構透過融資貸款減輕疫情對波蘭中小企業的負面經濟影響,並有助於建立對於歐盟金融工具信心,據統計,波蘭於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間,約3萬家企業獲得約40億波幣之金融融資。

A:

促進波蘭國防部門和波蘭企業家在國外市場上的活動是經濟發展和技術部強化競爭目標之一。波商如在國防和安全部門有出口產品或與外國夥伴合作,或是國際招標供應商或有參與國防工業發展的國際合作項目等,均可以參加競賽。該競賽針對國防工業領域的企業,包括中小企業,積極參與波蘭國防領域品牌的發展、出口成功和公司在國際工業合作中的活動。比賽的獲勝者將獲得經濟發展和技術部長特別獎,該獎將在今年第15 屆國際國防工業展覽會期間頒發。

A:

舊金山長期面臨提供居民足夠住房的挑戰,高薪科技業人士湧入,住房不足情況加劇,價格飆漲,許多當地工作者被迫住到其他地方;然而,與奧斯汀、西雅圖等其他快速發展科技中心相比,舊金山住房建設速度大幅落後。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的住宅建築許可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奧斯汀與西雅圖批准通過建築許可的人均住房數量,超過舊金山三倍以上,專家表示,舊金山住房建造障礙包括當地團體反對、地理限制與複雜的監管流程。

「紀事報」查看15個人口在60萬人至110萬人之間城市的6年建築樓宇許可資料,發現舊金山排名在後半墊底部分。每十萬名居民被批准建造住房單位少於2900戶,舊金山落後哥倫布市,僅勉強超過拉斯維加斯。然而,整體而言,聖荷西及底特律批准的住宅建築許可證數量最少,奧斯汀、西雅圖與丹福則位居榜首。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房地產與財務教授吉尤科( Joseph Gyourko)表示,舊金山住房供需嚴重失衡,沒有足夠供應滿足需求,只會推高價格。住房價格確實高,因為這座城市無法建造滿足需求的必要住房,導致房價與租金飆漲,中產階級人口無法負擔新的生活成本。

其他科技核心城市面臨類似挑戰,但一直更積極應對。儘管舊金山與奧斯汀在2010年的人口規模相似、約有80萬人,但自2010年以來,奧斯汀允許超過建造13萬3000個住房單位,舊金山僅通過3萬7500間住房。奧斯汀目前人口比舊金山多超過十萬人,西雅圖人口增長速度也比舊金山快。

專家指出,奧斯汀住房建造數量多過舊金山的原因包括更大擴展空間、較便宜建築成本、較不嚴格住房監管法規;西雅圖也比舊金山有更多空間可建造住房,並受益於更簡化的建築審批流程。戴維斯加大法律教授與土地使用研究員艾爾曼多夫(Chris Elmendorf)表示,舊金山住房建造率相對低於其他城市,因開發成本太高,包括繁瑣且不可預測的許可程序,以及特別不同的監管要求與費用。

不過,快速的住房建造並不能保證住房成本不會上漲,儘管奧斯汀在住房建造能力優於其他城市,但仍不足以滿足住房高需求與房價高漲情況。專家認為,開發商建造高級建案提供給高薪員工,導致住房負擔能力的差距。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6508769?from=wj_catelistnews

 

A:

瓜地馬拉因應新冠疫情造成供應鏈危機

面臨新冠疫情造成供應鏈危機,影響生產導致產品延遲交,瓜國廠商正採取提早訂貨、降低銷售成本、維持原售價或降低利潤、提升服務品質、複合運輸等應變措施,以確保年底聖誕購買潮供貨無虞。 

瓜國美國商會會長Juan Pablo Carrasco表示,由於海運費居高不下、廠商存貨不足及通膨等因素,可預見商品價格上漲及缺貨;瓜國工總理事長Luis Alfonso Bosch指出,通膨持續升溫、物價上漲,商品價格係由全球市場決定,瓜國無影響力,惟正努力降低通膨之衝擊與不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瓜國大型購物中心協會總幹事Astrid Perdomo表示,目前難以預料年底銷售成績,惟聖誕節期間人潮增加,將全力協助商家吸引買氣。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依據哥國金融監管局本(2022)年4月至5月委由國家金融顧問中心之問卷調查顯示,小額電子錢包由於便利性較受消費者青睞,其使用率將超越儲蓄帳戶。另查目前哥國使用現金支付比率仍達60%,居支付方式之首,而數位化支付系統需透過數位教育推廣,以增加消費者之使用率。

哥國金融平台使用情形依序為:47.9%使用儲蓄帳戶(與小額電子錢包相近)37%使用現金卡;9.2%使用活期帳戶。小額電子錢包之使用方面,因逐漸加強其網路安全性及便利性,未來將具成長空間。

哥國金融服務使用比率之依序如下:自動櫃員機33.6%;銀行小型分行33%;數位金融服務(網路或手機)24.5%9%臨櫃服務。另據調查顯示,倘無法親赴銀行辦理匯款交易,41%受訪者偏好使用數位金融替代服務進行其匯款手續。對日常消費方面,62%喜好現金支付;18.1%偏好現金卡支付,15.2%使用數位支付。

倘以地區為調查基礎,城市地區較常使用網路交易與自動櫃員機服務,哥國中、東部地區51.3%偏好使用數位金融服務,另咖啡帶地區41.5%偏好使用銀行小型分行管道。

信貸來源方面,66.9%使用銀行融資平台,14.3%運用信用合作社,7.6%使用非正式之親友借貸管道。倘符合銀行授信條件下,其平均核貸率達94%。另68.3%受訪者表示,其近1年來無申請信用貸款,其原因包括:66.9%不想增加債務;32.6%認為貸款利息成本過高;26.8%認為本身收入低無法獲核貸;13.2%認為無法提供足額擔保品。

哥國央銀為抑制高通膨,其基本利率已於本(2022)年81日上調至9%,融資借貸成本大幅提升,預期將降低民間消費成長,恐增加銀行業營運之壞帳風險。

A: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副部長林萬鋒頃於國會答覆議員提問時指出,迄今共計19家「財星」世界500強(Fortune 500)企業,包括微軟(Microsoft)、戴爾電腦(Dell Technologies)、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聯邦快遞(FedEx)、英特爾(Intel)、IBM電腦、惠普(HP)及可口可樂等已在馬國投資。另外,「全球500強(Fortune Global 500)」企業,包括三星、華為、本田、住友集團(Sumitomo)、SK集團、三井集團(Mitsui)、索尼、松下電器、雀巢等亦在馬國投資。前述已在馬國投資的企業,皆為商譽極高和具有龐大影響力的知名跨國企業,主要涉及領域包括製造業和製造業相關服務業(MRS)等。

 

林副部長另對議員提問特斯拉公司(Tesla)為何未到馬國投資問題時稱,這隸屬於該企業領導層的內部投資決策,外人並無權代該企業回答相關決策的問題。

 

馬國是外資首選的電動車(EV)生態系投資目的地之一,截至2022年3月止,共有111項有關EV的投資計畫獲批,包括EV零組件的生產、組裝、自動化工廠設備等,總投資額達624億馬幣(約140億美元)。來自瑞典的富豪公司(Volvo)已在馬國興建EV生產線,另3家韓國企業則在馬國興建EV電池和原物料的生產線,這包括Samsung SDI Energy、SK Nexilis和Eugene Materials等企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的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7月,在MyCO線上註冊系統上註冊的公司總數為7,353家。

 

MyCO網站上的公司註冊及重新註冊系統,係依據《2017年緬甸公司法》於2018年8月1日啟用。DICA統計顯示,2021年註冊公司數量為8,011家、2020年為15,080家、2019年為17,380家、2018年為8,506家。先前註冊的公司必須在MyCO上重新註冊,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期間,共有46,377家公司在MyCO上重新註冊。

A:

國際勞工組織(ILO)在2022年8月1日發布的緬甸情況通報中表示,在2021年2月緬甸軍方接管政權18個月,同時也是COVID-19大流行開始2年半後,緬甸仍深受失業影響。根據ILO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勞動生產率在2021年萎縮8%的基礎上再萎縮2%,已扭轉軍方接管前幾年的強勁成長。

 

根據ILO結社自由委員會和ILO管理機構的決定,以及2021年ILO大會決議,緬甸就業品質正面臨嚴重壓力,許多勞工權利受嚴重侵犯,工人的勞動條件正在惡化。這種情況對關鍵行業的企業及工人造成影響。在成衣業,有證據表明臨時工或以日計酬工、工作時間不規律,以及工人工資較低的人數在增加。ILO的進一步研究還是顯示,員工被終止工作時的遣散費等福利往往也得不到支付。在農業領域,化肥、燃料及牧畜飼料等關鍵投入品的進口價格不斷上漲,壓縮了農民的實際收入。今年上半年,旅遊業及飯店業的復甦有限。

 

ILO估計,與2020年相比,就業的女性及男性減少了110萬人,顯示2022年上半年的就業雖略有復甦,仍遠低於2020年的水準,而就業品質正在惡化。ILO緬甸聯絡官Li Donglin先生表示,在軍方接管政權18個月後,緬甸的就業形勢仍然非常困難,勞動條件的持續惡化,以及工作品質的下降令人深感關切。據估計,2022年上半年有1,930萬女性及男性就業,而2021年及2020年分別為1,860萬及2,040萬。總體而言,女性受到的影響比男性更大。2022年上半年,總就業估的計人數較2020年的估計水準低5.4%,其中女性就業減少6.5%。不斷上漲的燃料及食品價格也給經濟帶來更大壓力並影響生計。

A:

一、    依據新加坡董事協會、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暨永續發展研究所(CGS)及澳洲會計師公會(CPA Australia)於本(2022)年8月3日聯合發布的「2022年新加坡治理及透明度指數(SGTI)」報告顯示,星國上市企業在公司治理及透明度表現取得歷年以來新高達70.6分,高於去年的68.7分,此係自2009年報告發布以來,首次得分超過70分,主因是企業改善對永續發展的問責制及董事在治理及透明度的責任及獨立性越來越受重視。至於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及商業信託平均得分亦從2021年的85.0分提高至85.3分。
二、    據上述報告,2022年新加坡上市企業的公司治理及透明度排名較高者為新翔集團(SATS)、星展集團(DBS)、新電信(Singtel)、新加坡交易所(SGX)、城市發展(CDL)及大華銀行(UOB)等。房地產投資信託及商業信託排名前5大則為雅詩閣公寓信託(Ascott Residence Trust)、騰飛瑞資(Ascendas REIT)、遠東酒店信託(Far East Hospitality Trust)、凱德綜合商業信託(CapitaLand Integrated Commercial Trust)及網聯寬頻信託(Netlink NBN Trust)。
三、    倘以各項指標而言,2022年上市企業在揭露如何與利益相關者交流項目平均得分上升3%至61%。在披露及透明度項目的平均得分從2021年的60%升高至63%。
四、    據新加坡交易所監管公司主席陳清漢表示,該所在推動「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ESG)」時,將確保新的標準及規則不會給上市企業帶來非必要負擔,而是為整體市場及生態系統增加價值。近期加密貨幣崩盤造成機構倒閉及帶來整體生態系統的連鎖反應,說明建立良好的監管環境,讓參與者達到治理標準的重要性。
 

A:

一、    依據標普全球(S&P Global)於本(2022)年8月3日發布的最新「新加坡採購經理指數(PMI)」報告顯示,星國整體經濟連續20個月成長,2022年7月PMI指數從6月的57.5上升至58 (註:指數高於50顯示整體經濟處於擴張,低於50則代表萎縮)。
二、    上述報告指出,由於全球疫情趨緩,海內外需求強勁,產量及訂單量大幅成長,2022年7月的產量增速是有紀錄以來最高,訂單量增速亦是歷年以來第2快。為因應需求不斷成長,業者加大採購力度且持續提高庫存,生產前庫存亦增加。但疫情惡化及兼職員工減少,人力供給連續2個月下跌。訂單增加及供應鏈中斷,累積的工作量急劇增加,連續累積達20個月,使交貨期延長至31個月,惡化速度高於平均水平。
三、    此外,通膨引起的成本壓力仍然嚴重。員工成本因基本薪資調高及加班費與獎金增加,上漲至近5個月最高點。運輸、能源及原材料成本上漲,亦使採購價格通膨率處於歷史最高點。業者因而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造成零售價格通膨率達有紀錄以來第2高。
四、    據上述報告,由於擔憂生活成本上升及全球經濟表現低迷,2022年7月民間業者商業信心水平較6月大幅下跌。但隨著疫情趨緩,市場需求成長強勁,整體企業對商業前景仍維持樂觀態度。
五、    據聯昌私人銀行經濟分析師表示,新加坡放寬防疫限制後,個人社交、大型活動及外國旅客明顯增加,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市場需求,經濟環境持續改善,但不斷加劇的通膨問題可能導致消費需求疲軟,地緣政治及供應鏈中斷等因素亦增加下行風險。
 

A:

Businesstech 2022.07.26 (駐南非代表處經濟組譯)

 

一、  南非零售龍頭Woolworth於7月26日表示,截至 2022 年 6 月 26 日的集團年度營業額859 億蘭特,成長 2.6%。其中,南非線上銷售成長13.2%,佔南非總銷售額之4.4%。

二、其中,食品部門之線上銷售額增幅為 45.4%,佔南非銷售額 3.2%,較2021年同期相較成長117.9%,佔食品總銷售額2.3%。成長主因為該公司持續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之線上服務。

A:

據媒體報導,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Aramco)頃與中國石化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Sinopec)簽署協議,將合作於沙國推展石油產業上下游事業之設計及營造、油田服務、碳捕捉及氫能等領域,雙方另將討論於沙國東部省之沙爾曼國王能源發展園區(King Salman Energy Park)合作興建一處製造中心。

中方表示,上述合作有助結合中國一帶一路計畫(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及沙國2030願景政策(Vision 2030)目標,同時深化兩國夥伴關係。

A:

據媒體報導,沙烏地食品藥物管理署(Saudi Food and Drug Authority, SFDA)頃於本(2022)年8月3日宣布,沙烏地暫時禁止波蘭Wielkopolskie禽流感疫區省份之禽類及蛋類產品進口。

沙烏地上述決定係依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 OIE)最新通報,揭露上述地區禽流感疫情迅速惡化。

SFDA並要求所有自波蘭進口之禽類及蛋類產品、產品生產設備皆須經過高溫處理、確保無禽流感病毒殘留、符合衛生規範與標準、並具備波蘭主管機關核發之無病毒衛生檢疫證明。

A:

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8月3日引述 TotalEnergies之新聞稿, 修復北海Tyra油田塌陷及汰舊復新鑽井生產平台之重建工程,原盼於明年6月恢復,以應急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之缺口, 但因疫情導致位於印尼巴丹島鑽井生產平台組裝工作受人力及物料短缺影響, 而無法如期完工,因而原訂於9月駛往該油田之船隻無法展開重建該油田的運作,惟恐預定營運時程將延遲至明年冬天。 該油田在 2019 年 9 月 關閉之前佔丹麥90%的天然氣產量,初估Tyra II 完工後每年可生產28億立方米天然氣。  

 

A:

綜整奧媒ORF 2022年8月3日報導及德國藥廠Boehringer Ingelheim(簡稱BI)資料,BI在奧子公司「BI維也納區域中心」(Boehringer Ingelheim RCV)繼2021年10月在維也納啟用生物製藥廠後,續於2022年7月底在維也納Meidling園區動工打造癌症研究中心,共投入6,000萬歐元,預計2024年完工,包含化學及生物實驗室,將有逾150名研究人員進駐,使該園區員工人數增加至600人。

 

維也納為全球癌症研究重鎮,尤其在肺癌、大腸癌及胰臟癌3領域。BI RCV研究部門主管Darryl McConnell強調,該公司過去數年投入研發癌症新療法,一方面研發新一代藥物直擊癌細胞生長,另一方面致力於強化人體對抗癌症之免疫反應,同時針對此2面向發展藥物組合(portfolio)。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