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來源:越南新聞網站2022年06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總理范明正於6月18日簽署第78號有關湄公河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行動計畫之決議,未來將致力發展該區域之經濟,包括提升綠色工業、潔淨能源、再生能源與森林及海岸保護,自農業生產轉至生態農業經濟永續發展,其中以水產品、水果、稻米與農林水產業為重點。另將致力推動海洋經濟發展、強化數位化基礎設施,推動數位化政府經濟發展等。越南政府已要求各部會、中央機關、湄公河三角洲各省市人委會需於本年9月30日前制定並頒布落實該決議之具體行動計畫。上述決議顯示越南政府決心全力推動湄公河三角洲經濟發展。

A:

資料來源:越南新聞報網站2022年06月2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部分在越南胡志明市第7郡電子廠工作之年輕人表示,每日工作12小時,每月薪水接近1,000萬越盾(約434.78美元),覺得生活係在吃飯、工作及睡覺中重複而顯得無聊。因此許多工人選擇辭去工廠工作,追求新型職業,盼獲更高收入與更大靈活性。市場觀察人士認為,此顯示工人對長時間工作之意願下降。部分工人工作10多年後選擇離職,改成為自營商或從事服務業,例如線上銷售化妝品或成為理髮師等。越南招聘平臺Viec Lam Tot本年6月調查1,300名工人,其中60%以上盼尋找新工作,主因工人們在求職訊息中尋求更高薪水與更多福利之工作,顯示製造與加工企業在招工面臨挑戰,且招募人力不易之趨勢或將持續。雖製造工廠持續提高工資,惟無法與更快、更容易賺錢之新型工作競爭。依該平臺之數據顯示,胡志明市工廠工人之平均工資已自疫情前提高11%,達910萬越盾(約395.65美元),而只需要智慧型手機與機車之託運人每月平均收入已至1,010萬越盾(約439.13美元)。因此隨著工人開始離開工廠,製造工廠正努力尋找足夠員工以維持正常產能運作。越南勞工科學與社會事務研究所與萬寶盛華集團調查發現,製造業與加工業5分之1之外資公司預計自2022年至2023年招聘工人將面臨困難。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06月23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2022年6月23日新增確診740例,比22日減少148例。累計確診1,074萬595例,累計死亡人數4萬3,084例,累計痊癒人數962萬5,107例。累計本土確診病例中,仍以河內市160萬4,530例、胡志明市60萬9,935例,以及藝安省48萬5,458例居多,全國確診病例持續下降,河內市確診病例已持續低於200例以下,惟確診人數及累計確診病例仍均居全國之冠。截至6月22日,越南約9,800萬人口中,已有2億2,775萬3,376人次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約占232.4%),其中7,870萬6,644人完成2劑接種(約占80.31%)。

A:

資料來源:越南加報網站2022年06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工人與工會研究所表示,越南基本工資係勞資雙方協商實際工資之最低依據,爰越南政府頒布法令將基本工資提高6%,在工人因生活成本高而生活困難下,意義重大。該所表示,根據收入,越南受薪之職工可分3類,第1類包括合格、有能力、勤奮、收入高、生活穩定勞工、第2類係中等收入勞工,占工人總數30%至40%,以及第3類約30%工人處於困難境地。爰許多人被迫加班,否則需借貸50萬至100萬越盾(約21.74美元至43.48美元)以滿足如日常所需食物等基本生活需求。越南勞動與社會科學研究所前所長阮氏蘭香副教授引用國際經驗表示,許多國家只有基本時薪,未有硬性規定基本月薪,而係透過提高勞動生產力、實施集體勞動協議,以及使基本工資合法化之3種方式。越南總工會於本年初曾對2,000多名勞工進行調查,顯示12%工人需不定期借錢消費,35.5%工人有時需借錢度日。

A:

資料來源:越南衛生部網站2022年06月23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2022年6月23日新增確診740例,均為本土(比22日減少148例)在37個省市,634例為社區感染。

河內市(154)、北寧省(54)、藝安省(51)、安沛省(40)、峴港市(40)、富壽省(39)、胡志明市(38)、廣寧省(33)、老街省(26)、永福省(22)、海陽省(20)、河南省(18)、太原省(16)、太平省(15)、北乾省(15),和平省(13)、奠邊省(13)、南定省(13)、寧平省(12)、萊州省(12)、山羅省(11)、興安省(11)、宣光省(11)、河江省(9)、廣平省(9)、高平省(8 )、廣義省(6)、海防市(6)、清化省(5)、嘉萊省(4)、諒山省(4)、廣治省(3)、慶和省(3)、巴地頭頓省(2)、後江省(2)、林同省(1)、平福省(1)。

A:

資料來源:越南經濟時報網站2022年06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前來越南之國外遊客人數急劇增加,越南媒體報導,根據旅遊總局統計,截至5月底,越南國際遊客已達23萬人次,主要團客來自澳大利亞、西歐、美國與東南亞等地區。其中,來自澳大利亞與美國遊客人次增幅最大,分別達2,900%與2,100%,其次為歐洲遊客。越南旅行社協會表示,至本年底透過跟團方式來越旅遊之遊客人次平均將月增20%至50%,惟中國、日本、南韓,以及俄羅斯等越南主力客源市場尚未打開國門,主因疫情對中日韓3國境外旅遊活動造成衝擊,俄烏衝突則將阻礙俄羅斯人出國旅遊。該協會續稱,當中國、日本、南韓,以及俄羅斯等主要客源市場受阻下,本年越南旅遊業需積極尋求東南亞、歐洲、美國與澳大利亞市場,爰越南旅行社需制定迎合每個客源市場需求之新旅遊產品,俾致力實現本年前來越南國際遊客人數達500萬人次之目標。

A:

資料來源:越南西貢時報網站2022年06月1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副總理黎文成於本年6月16日簽署第721號有關自然資源環境部簡化土地使用權證登記發證手續之決定,以簡化商業活動相關法規。隨著對土地使用權出讓、購買房屋與建設工程之房屋開發項目受讓方辦理土地使用權與房屋等土地附著資產所有權登記、核發手續,本程序應以電子化方式進行,並視資通訊技術基礎設施情況,在當地管理之土地數據庫建檔。另將稅務機關、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國庫、一站式服務、銀行或提供中介支付服務之間連接、共享數據與電子通信,以允許個人與組織支付其財務義務,登入國家公共服務門戶網上支付系統。該決定將為人們與企業在辦理手續時創造有利條件,有助縮短辦理手續時間。

A:

資料來源:越南經濟時報網站2022年06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旅遊業6項標準指數位居世界前茅,越南媒體報導,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21年全球旅遊發展能力指數報告,越南旅遊業有6項標準指數位居世界前矛。該份報告基於衡量17項標準指數與112項子指數,分5組,對117個經濟體進行評估與排名,包括經營環境、旅遊政策與條件、基礎設施、旅遊需求驅動力,以及旅遊永續性。越南旅遊業名列第52位,與2019年比較,上升8位,為全球第3高增幅,僅次於印尼(上升12位)與沙烏地阿拉伯(上升10位),在東南亞國家方面,泰國下降1位,菲律賓下降2位,馬來西亞下降9位。另,在17項標準指標中,越南旅遊業有6項位居世界前茅(排名自第1位至35位),包括價格競爭力(第15位)、自然資源(第24位)、文化資源(第25位)、航空基礎設施(第27位)、非娛樂資源(第29位),以及安全(第33位)。2019年越南只有3項指標(價格競爭力、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歸入前列。惟越南旅遊業排名最低之指標有4項,包括健康與衛生(第73位)、旅遊服務基礎設施(第86位)、旅遊業優先(第87位),以及環境永續性(第94位)。

A:

資料來源:越南經濟時報網站2022年06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醫學專家表示,疫苗係戰略武器,仍為防控疫情之決定性因素。目前全球許多國家與越南均推行加強注射(第3劑與第4劑)以預防民眾染疫,許多已注射2劑(含)以上者感染或再次感染時,經常僅有輕微症狀。另部分國家亦對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礎疾病者、醫務人員等高危人群等接種第4劑疫苗。越南衛生部建議各部會與各省市持續推動於本年第2季接種第3劑疫苗、完成12歲至18歲兒童之第2劑疫苗接種、加速5歲至12歲以下兒童疫苗接種,以確保兒童暑假安全,為下學年實體上課預作準備。

A:

資料來源:越南經濟時報網站2022年06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胡志明市為居民設立數百個疫苗接種站,越南媒體報導,胡志明市衛生廳、各郡縣、守德市有關衛生單位已為當地居民設立數百個疫苗加強劑接種站。除各鄉、坊、鎮衛生所外,胡志明市衛生廳在醫院設立更多接種站,以滿足居民,尤其有基礎疾病者之加強劑接種需要,截至6月17日已有72家醫院註冊設立疫苗接種站。胡志明市衛生廳已啟動疫苗加強劑接種工作,除在衛生所與醫院之固定接種站外,胡志明市各工業園區、加工出口區等處亦設立流動接種站,為民眾創造便利條件。胡志明市衛生廳表示,完成2劑接種者應接種加強劑,以增強對病毒免疫力,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亦強烈支持廣泛接種加強劑疫苗。

A:

資料來源:越南經濟時報網站2022年06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目前美洲地區新冠肺炎病例與死亡人數持續攀升,西太平洋地區與非洲之死亡人數亦繼續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疫情仍未結束,爰疫苗仍被視為對抗疫情之戰略武器。越南雖然疫情已經獲控,惟越南衛生部表示將持續監測疫情與新病毒之出現,該部亦將定期與世衛組織討論、更新變異病毒之信息,同時制定計畫以確在本年至明(2023)年期間應對疫情。

A:

柬埔寨稻米出口價格上揚受惠於全球糧食危機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6月23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由於俄烏戰爭持續,導致全球糧食危機,柬埔寨稻米出口價格因而持續上漲。柬埔寨稻米聯合會董事會主席Hun Lak表示,柬國稻米價格上漲係因部分小麥生產國為確保國內糧食安全而停止出口,因此全球對柬埔寨、泰國及越南等稻米生產國之需求飆升,推高價格。

 

聯合國世界糧食規劃署(WFP)專家警告,倘無適當的解決方案,全球糧食危機將使全球近5,000萬人面臨飢餓風險。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深陷糧食危機的人數已經翻倍,超過8億人面臨飢餓。

 

中國仍居柬埔寨稻米最大出口市場,近5年占柬埔寨稻米出口總額的52%。歐洲是柬埔寨稻米的第2大買家,東協國家則是柬國第3大稻米出口市場。

 

A:

柬埔寨中央銀行預估2022年柬國經濟成長5%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6月23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中央銀行日前發布「2021年金融穩定評估」報告,預測2022年柬國經濟可能以5%速度增長,主要得益於農產品出口、運輸、電信、投資流入,以及海外工人薪資匯入所致。在貿易及投資方面,柬國有望受惠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及新投資法之生效實施。

 

該報告另強調世界變局都可能威脅到柬埔寨經濟成長,包括俄烏戰爭、已開發國家的升息政策、中國因疫情衝擊放緩經濟成長、全球金融狀況緊縮,以及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等。

 

此外,柬國中央銀行提及氣候變遷對柬埔寨農業生產構成重大風險,柬國農業生產容易受到極端氣候影響,亦對柬國經濟成長構成威脅。2021年柬埔寨經濟成長率為3%,而2020年則為-3.1%。

A:

柬埔寨2021年外人直接投資衰退3.9%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 年6月2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中央銀行(NBC)頃發布「2021年金融穩定報告」指出,2021年流入柬埔寨的外人直接投資(FDI) 為35億美元,年降3.9%。其中占FDI總額3分之1的金融部門下降3%,非金融部門下降4.4%,旅館住宿業銳減43%,農業萎縮22.3%,電信業下降11.1%。

 

然而,製造業和建築業等其他行業的FDI分別年增21.3%及 1.1%。此外,占FDI 4.3%之水電與能源部門,則成長2.6倍,顯示柬國政府積極爭取能源項目的FDI獲得成功,其目標是降低電力成本。多年來,高昂的能源成本一直被視為柬國經濟加速成長之障礙。

 

柬埔寨的外人直接投資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亞洲地區,中國仍居首位,占外人直接投資總額近50%。中國投資主要流向製造業、金融業、建築業、房地產及旅館住宿業。其他亞洲投資者則包括新加坡8.3%、南韓8.1%、日本5.9%、泰國4.4%及馬來西亞3.8%。

 

柬國政府於2021年11月頒布「新投資法」,目的在於吸引外資流入。該法對投資者有利的規定,包括允許外資公司100%所有權、最長9年免稅期(隨後返還高達20%的應繳公司稅)、公司用於培育人力資源與員工福利的成本可以150%扣除、資本財進口免關稅,以及資本匯回無限制等。

 

柬埔寨政府期盼2022年能改善外人直接投資的流入,並在2021年12月發布的 「2021年至2023年新冠疫情後復甦策略架構及計畫」中明確說明。柬埔寨2022年經濟成長5%的預測可能提振投資者信心,並導致外資加速流入。

A:

根據土耳其媒體綜合報導,根據土耳其統計局(TÜİK)及土國中央銀行(CBRT)進行之消費者趨勢調查數據顯示,本(2022)年土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在上(5)月小幅上漲0.4%至67.8後,本(6)月再降6.2%至63.4。2021年6月土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81.7。

本次調查分項指標中,衡量家庭對其當前財務狀況評估之指標5月48.5降至6月份44.5,下降8.1%;衡量未來12個月家庭財務狀況之預期顯著惡化,該項指數5月份上漲4%至66.5,本年6月下降10%至59.9。消費者對未來12個月整體經濟前景預測之分項指數本年5月下降1.5%至66.3,本年6月再降7.1%至61.6。對未來12個月耐久財支出由5月之89降至87.5。

另,消費者預計未來12個月失業人數和通貨膨脹將增加,工資亦將上漲。惟土國本年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4月上漲2.98%,年度通貨膨脹率從4月69.97%再增至73.5%,而本年4月土國失業率亦自3月份之11.2%增至11.3%,失業人口達385萬人。

A:

奧媒標準報日前引述奧國智庫「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調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對企業之影響。Wifo於2022年5月針對1,525家奧國企業進行問卷調查。55%受調者認為受到衝擊,其中,大型企業(員工逾250名)受影響幅度較大,有73%表示受到衝擊。以產業來看,67%製造業者、59%營建業者,以及46%服務業者表示受到衝擊。

天然氣供應不確定性升高,能源及中間財價格攀升成為最大問題,多數受俄烏戰爭衝擊之受調企業,對未來商業前景表示悲觀,並且不得不提高其售價,僅13%受調企業表示未受到物價上升影響。此外,有關戰爭及制裁措施帶來之中間財供應瓶頸問題,約26%受調者表示,原來自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國之中間財,可全面找到替代來源,約56%表示僅部分可由替代來源補足。

Wifo指出,石油及天然氣分別占奧國能源供應之37%及22%,奧地利80%天然氣來自俄羅斯,逾50%石油供應來自獨立國協,未來供應倘遭停止或限制,不僅將影響價格,亦可能採取配給控制措施。另,受衝擊之製造業者預期天然氣供應減少,恐將使其減產。

A:

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公布之瑞士2022年4月份建築價格統計,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份之間建築價格指數為109.2點,上漲4.9%(該局以2020年10月為基數=100)。該局表示指數上漲主要因素為房屋建築與地下土木工程營建價格上漲。 另依據上述統計本年4月份房屋建築價格比2021年4月上漲8.1%;地下土木工程價格比2021年4月上漲6.4%。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2年6月24日

A:

法媒費加洛報(Le Figaro)(6)23日引述法國氣候經濟機構(I4CE,由法國存託銀行及法國開發署成立)當日發布之研究報告,指出過去各界尚未針對因應氣候變遷(如熱浪、乾旱、氣候劇變、積雪減少等)成本進行有系統估算,本次I4CE進一步研究估計,法國在推動經濟去碳化之花費每年將超過500億歐元。

 

前述報告首先量化有關彌補落後進度、避免風險及確保投資因應氣候變遷調整等18項改善交通網絡、優化建物供熱系統等一系列措施,預計每年政府將花費23億歐元。前述措施係由各地區相關單位所提出之建議作法,可望於本年秋季由地方議會召開預算會議時進行討論。

 

考量長期解決方案的成本更加昂貴,專家認為凝聚社會共識為推動氣候轉型政策之先決條件,並對評估相關投資需求扮演關鍵角色。舉例來說,需解決的長期考驗其中一項為市民保護政策,每年國家及地方政府在消防及安全之相關預算為52億歐元,亦會擴大至疫情管理、極端氣候事件處理等任務,同時城市應為氣溫上升預作準備。根據法國Carbon 4顧問公司研究指出,2021年至2050年,推動空間綠化之相關投資將高達140億歐元水準。

 

另一方面,為讓建物適應未來潛在風險,預估將花費約數百億歐元;在沿海地區推動公共資產、基礎設施的遷移等作業,亦將耗資數百億歐元。此外,在推動交通網絡之現代化,每年則將花費10億歐元。

 

A:

法國能源轉型部長Agnes Pannier-Runacher於本(6)23日接受法媒 BFM Business電視專訪時表示,法國在能源進口方面可選擇液化天然氣,倘液化天然氣船(如自挪威、阿爾及利亞等國進口之天然氣)經西班牙運輸暢通,均按計畫時程準時到港,將可順利補充戰略儲備,理論上將可擺脫對俄國天然氣之依賴。

 

P-R部長進一步補充,全法天然氣用量仍須取決於來冬之天候條件,若氣候特別嚴寒必將會提高消耗量;由於事涉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法國政府將未雨綢繆,超前佈署,才能有效避免屆時須採取相關限制措施,如要求企業縮減用量之窘境。

 

法國總理Elisabeth Borne同日稍早亦宣布,法國將在初秋前儲滿天然氣庫存水位近100%,並將新建一座浮動式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預計 2023 年正式啟用。

A: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 2022年6月23日報導,福特汽車(Ford)於2022年6月22日宣布,將於西班牙瓦倫西亞(Valencia)自治區Almussafes市工廠生產2款新型電動汽車,並自2025年起量產。福特汽車歐洲總裁Stuart Rowley指出,由於電動汽車製程人力需求較生產一般汽車少,該公司西班牙Almussafes市及德國Saarlouis市汽車廠後續將進行人力重整。

福特汽車Almussafes廠製造部主任Dionisio Campos表示,該公司在西班牙生產電動汽車為歐洲福特業務轉型之重要里程碑。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 Sánchez)表示,西班牙刻正持續發展成為電動汽車及聯網汽車之領導國家。瓦倫西亞自治區主席Ximo Puig指出,除福特汽車將在Almussafes市生產電動汽車外,福斯汽車(Volkswagen)將於該自治區Sagunto市生產電動汽車電池。前述2項指標性電動汽車發展案將使瓦倫西亞成為西班牙新汽車產業之指標地區。

歐洲福特汽車為達成於2023年在歐洲之零排碳汽車銷售量占總銷售量100%之目標,自2008年起持續改組,迄今已裁撤數千名員工。由於該公司Almussafes廠規劃生產電動車,預計將可持續經營10至15年。該工廠現有員工人數6,000名,惟電動汽車生產線所需人力較低,部分員工於未來恐將面臨失業之問題。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