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象牙海岸共和國(Republic of Côte d'Ivoire),或稱科特迪瓦共和國,通稱象牙海岸或科特迪瓦,位於西非,南臨幾內亞灣,鄰國包括東邊的迦納,西邊為賴比瑞亞和幾內亞,北方則為馬里及布吉納法索。首都雅穆索戈(Yamoussoukro),最大城市及港口則為阿必尚。 

象牙海岸面積約3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2,638萬人,全國有69個民族,主要分4大族系:阿肯族系(約占42%)、曼迪族系(約占27%)、克魯族系(約占15%)和沃爾特族系(約占16%)。官方語言為法語。居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39%)、基督教(33%)及當地傳統信仰。 

象牙海岸自1960年獨立後,享有近40年的政治穩定環境,在1960年至1975年間,每年平均經濟成長率超過6.8%,工業萌芽,現代化建設開始興建,象國自此即被視為西非的典範國家。加以象牙海岸氣候穩定、雨量豐沛,農業亦相當發達。因此該國主要出口可可果、加工可可、棉花、腰果、石油及其附屬產品、天然橡膠、塑膠製品、黃金等。主要進口機械設備、稻米、塑膠原料、鋼鐵製品、交通設備、鮮魚、電機設備等產品。

A:

查德位於非洲中部,介於利比亞、蘇丹、中非、喀麥隆、奈及利亞及尼日之間,為一內陸國,首都為恩加美納(N’Djamena)。

查德國土面積128萬 4,000平方公里,總人口數約1,642萬人,官方語言為法語及阿拉伯語,人民信仰以伊斯蘭教、天主教為主。

查德種族超過200個,語言亦有100多種,北部居民多以畜牧為生;南部人口較為稠密,多為定居農民。其經濟以石油及農業為主,主要出口產品為石油、畜產品、棉花、芝麻、阿拉伯樹膠、乳油木果油等,主要進口產品則為機械及運輸設備、工業產品、糧食、紡織品等。

A:

賴比瑞亞共和國(Republic of Liberia)南部瀕大西洋,西部鄰接獅子山,北部鄰接幾內亞,東部與象牙海岸為界。首都為蒙羅維亞(Monrovia)。 

賴比瑞亞面積11萬1,369平方公里,人口約505萬人。官方語言為英語。居民信仰以基督教、伊斯蘭教及傳統宗教為主。 

賴國主要出口產品為橡膠、木材、鐵礦、鑽石,可可亞、咖啡等。進口產品則以燃料、化學製品、機器、交通設備、糧食等為主。

A:

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São Tomé and Príncipe)為位於西非洲幾內亞灣之大西洋島國,係由聖多美、普林西比等島嶼組成,首都為聖多美市(São Tomé)。 

聖多美普林西比面積964平方公里,人口約21萬人。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居民主要是班圖人,還有混血種人和印度人。居民信仰以天主教及基督教為主。 

聖多美普林西比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產品為可可,其次是咖啡、椰子。可可為主要出口產品,占全國出口總值四分之三;聖國工業尚不發達;服務業佔該國GDP比例高,具重要性。聖國主要出口產品為可可、椰子乾、咖啡、棕櫚油等。進口產品則以機械及電子設備、食品、石油製品等為主。

A:

塞內加爾共和國(Republic of Senegal)西部瀕大西洋,北部鄰茅利塔尼亞,東部鄰接馬利,西南部包圍甘比亞、並與幾內亞比索為界,首都為達卡(Dakar)。 

塞內加爾面積19萬6,722平方公里,人口約1,674萬人。主要官方語言為法語。居民信仰以伊斯蘭教、天主教及傳統信仰為主。 

塞內加爾主要出口產品包含漁產、花生、石化產品、磷礦與棉花等。進口產品則以食物及飲料、資本財與燃料等為主。

A:

幾內亞共和國(Republic of Guinea)位於西非大西洋濱,北與幾內亞比索、塞內加爾、馬利接壤,南鄰獅子山、賴比瑞亞及象牙海岸,首都為柯那克里(Conakry)。 

幾內亞面積24萬5,860平方公里,人口約1,277萬人。主要官方語言為法語。居民信仰以伊斯蘭教及基督教為主。 

幾內亞享有豐盛礦物資源、可使用農地及水力電力等潛能。近年來幾國政府積極改革經商環境、改善Conakry港口交通,手機及觀光業成長等也帶動經濟成長。主要出口產品為鋁土礦、鐵、金、鑽石、石油及咖啡等。進口產品則以石油、米、機器設備、食品及服飾等為主。

A:

布吉納法索位於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以南,東北鄰尼日,西北連馬利,南接象牙海岸、迦納、多哥及貝南,為一內陸國家,首都為瓦加杜古(Ouagadougou)。

布吉納法索面積274,200平方公里,人口約2,090萬人,主要官方語言為法語,惟一般民眾多以各部族語言溝通,僅具相當教育程度者可操流利法語。其中摩西族(Mossi)人數約730餘萬人,故該族方言摩西語(Moore)較為通行,然非屬該族聚居地區,民眾通用當地其他方言,常有不識法語及摩西語者。

布吉納法索以農立國,為非洲最大棉花出口國;棉花、乳木油及畜牧為其最大產業,提供全國 84 %就業機會。布國亦為非洲第四大黃金生產國,黃金為該國最大出口產品,每年為國家賺取高額外匯。其主要出口產品為黃金、棉花、活動物及肉類,主要進口產品則為資本財、食品、石油等。

 

 

A:

甘國北東南三面被塞內加爾所環繞,西臨大西洋,兩國在經濟上相互依賴,首都為班竹市(Banjul)。

甘比亞面積1萬 1,300平方公里,人口約241萬人。主要官方語言為英語、曼丁哥族語、烏洛夫族語。人民信仰以伊斯蘭教及基督教為主。

甘國經濟主要倚賴觀光及農業,主要出口產品為糧食、製造、產品、燃料、機器及運輸設備,主要進口產品則為花生製品、漁產、棉花棉絨、棕櫚核等。

 

A:

馬拉威共和國(Republic of Malawi)位居非洲東南部之內陸國家,北與坦尚尼亞接壤,東部及南部與莫三比克交界,西與尚比亞為鄰,首都為里朗威(Lilongwe)。 

馬拉威面積11萬8,484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800萬人。主要官方語言為英語。居民信仰以基督教及天主教為主。 

馬拉威以農業為主,約80%人口居住於鄉村地區,產值約占1/3 GDP,以出口菸草為主。惟旱災及蟲害可能影響馬拉威農業產出。該國主要出口產品包含菸草、禽肉、茶葉、黃豆與甘蔗。進口產品則以石油類產品、紙類產品、藥品與二手衣服為主。

A: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Republic of Madagascar)為非洲東南海岸之印度洋島嶼國家(與非洲大陸隔莫三比克海峽相望),係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之島嶼,首都為安塔那那利弗(Antananarivo)。 

馬達加斯加面積58萬7,041平方公里,人口近2,700萬人。主要官方語言為法語。居民信仰以基督教、伊斯蘭教與傳統信仰為主。 

馬達加斯加擁有豐富天然資源,農林漁業為該國主要經濟來源,並提供80%總人口工作機會。馬國盛產香草精,占全球產量約八成,為該國主要外匯收入。主要出口產品為咖啡、香草精、帶殼海鮮、糖、棉布、鉻礦等。進口產品則以資本財、石油、消費物品及食品為主。

A:

一、    依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及貿工部(MTI)於本(2022)年6月23日發布的聯合新聞稿顯示,星國2022年5月核心通貨膨脹率(不包括個人陸路交通費及住宿費)上升至3.6%,創13年(自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物價上漲的壓力可能持續至2022年第3季;整體通膨率則為5.6%,不僅連續3個月逾5%,亦是自2011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倘與2022年4月比較,整體通膨率及核心通膨率分別上漲0.2%及0.3%。
二、    新聞稿指出,2022年5月份核心通膨率上漲反映出食品、服務、零售暨其他商品等費用及電費暨煤氣費升高,其中電費暨煤氣費增幅為19.9%,高於4月的19.7%,是因全國電力開放市場的平均零售價格加速上漲。核心通膨率加劇,住宿及個人陸路交通費用亦增加,造成整體通膨率上揚。
三、    依據新聞稿,由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烏克蘭戰爭及區域新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問題,外部通膨將維持高點。地緣政治風險短期內加劇及供應吃緊,將使原油價格居高不下。在供需不平衡及全球運輸暨區域供應鏈中斷的情況下,其他大宗商品,例如食品價格預期亦會保持高水平。另星國勞動市場預估維持緊縮,薪資穩步上升,隨著需求改善,商家累積的營業成本可能轉嫁至消費價格上,預估本年全年核心通膨率將顯著高於歷年來的平均水平。
四、    新聞稿另指出,地緣政治及疫情相關的衝擊是造成通膨升溫的風險。新加坡核心通膨率預期在未來數月進一步上升,至年底因某些外部通膨壓力消退而趨緩。由於個人交通及住宿通膨率預計短期內不致放緩,星國2022年整體通膨率的上升幅度將超過核心通膨率,預估全年整體通膨率介於4.5%至5.5%,核心通膨率則介於2.5%至3.5%。
五、    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認為,星國政府為協助民眾及企業因應通膨壓力,雖於2022年6月21日加碼推出15億星幣(10.83億美元)補助配套,但近期多數物價皆無趨緩跡象,預期該補助無助於降低物價,因此預估新加坡2022年整體及核心通膨率分別為5.5%及4.5%。另即使邊境重新開放,國內勞動力市場吃緊的情況不可能迅速獲得解決,薪資通膨亦可能進一步上升,未來將觀察整體及核心通膨率是否於9月至11月達到最高峰,並如預期於年底時開始穩定。
 

A:

一、    依據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於本(2022)年6月23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星國開始從寮國進口100兆瓦電力,電力輸送取道於泰國及馬來西亞的互聯設備,是東協首個涉及4國的多邊跨國電力交易,亦是星國首次進口再生能源。
二、    寮國電力接入星國電網意味「寮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電力整合(簡稱LTMS-PIP)」項目正式開始運作。寮國供應星國電力來自水力發電站,該100兆瓦電力屬於再生能源,相當於星國2020年用電尖峰時段需求的1.5%,或14.4萬個4房式政府組屋的用電量。
三、    LTMS-PIP是東協電網的探路工程,擬議中的東協電網是一重要的區域倡議,希望透過現有的電力互聯設備加強聯通能力,讓各國取得永續的安全能源供應,提供東協地區發展低碳及再生能源商機,有助於經濟發展及提高能源安全與穩定。
四、    日前新加坡吉寶電氣(吉寶集團旗下吉寶基礎建設控股公司子公司)與寮國電力公司簽署1份為期2年的初步購電協議。吉寶電氣亦是首個取得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核發電力進口商許可的企業。依據寮國「萬象日報」報導,寮國電力公司於2022年至2023年將在旱季(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及雨季(每年5月至10月)分別供應新加坡30兆瓦及100兆瓦電力。
五、    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於2021年宣布,計劃至2035年進口4,000兆瓦低碳電力,滿足星國約3成電力需求,進口低碳能源亦將是星國中短期能源轉型的關鍵推動要素。目前,新加坡逾95%電力供應來自天然氣發電,由於缺乏太陽能以外的天然電力資源,從外國進口低碳電力將活用周邊國家的再生能源,在擴大電力來源及加強供應韌性時,亦可降低發電相關行業的碳排放,緩解氣候變遷。
六、    除了從寮國進口電力,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日前亦宣佈將從馬來西亞及印尼各進口100兆瓦電力,其中印尼電力來自布蘭島(Pulau Bulan)的太陽能設備。此外,新加坡及澳洲亦展開1項世界最大型的再生能源運輸項目,計劃於 2028年透過海底電纜將太陽能從達爾文輸送至新加坡。
 

A:

日期:111年6月20日

來源: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Magnis Energy公司官網

https://magnis.com.au/im3ny/

 

總公司位於紐約Endicott的美商Magnis Energy旗下子公司 Imperium3 New York Inc. (iM3NY) 將於今(2022)年6月底生產第一批環保電池。iM3NY 已獲得全額資金,開始進行鋰電池商業生產,並將產能擴大到1.8百萬度(GWh)之產能。

iM3NY 電池採用其鋰電池合作夥伴- Charge CCCV(C4V)最新技術,已獲得世界知名機構 Abt Associates 和紐約州能源研究與發展局 (NYSERDA) 的獨家授權驗證。據NYSERDA最新報告,與同類電池相比,iM3NY電池每千瓦時的污染廢料(dirty energy)至少可減少 87%,使其成為世界上最環保的電池之一。

 

Magnis的技術合作夥伴C4V為鋰電池製造提供價值鏈(Value Chain)解決方案,例如電池設計和工程、電池製造工藝、原材料供應鏈的認證、工廠藍圖以及與 EPC 承包商的合作。Magnis 將為 iM3TSV 項目生產的電池提供高性能e正極材料,利用其從C4V獲得的獨家授權正極技術。

 

Magnis Energy Technologies子公司-Imperium3投資澳洲Townsville (iM3TSV) 電池廠33% 的股份,成立鋰電池生產製造廠。Magnis將利用並複製其鋰離子電池技術和製造合作夥伴Charge CCV (C4V)的專業知識,以及紐約鋰離子電池工廠生產經驗,於澳洲大規模生產鋰電池。

 

Magnis已獲昆士蘭州政府310萬澳元資助,並於2020 年8月完成並批准其可行性研究,將於Lansdown Townsville建立18百萬度(GWh)產能之鋰電池製造廠,分3個階段分別建置,最初先建立6百萬度(Gwh)電池製造廠。Townsville工廠預計將成為第一個千兆級(giga-scale)鋰電製造廠,不僅能成為澳洲電池製造和能源安全之重要進展,並可成為全球電池技術發展之重要里程碑。

iM3TSV 項目將創造就業機會(約 1,000 多個永久職缺及2,500多個建築工作職缺,且可提供澳大利亞製造的儲能解決方案,有助提高國家能源安全。

 

A:

土耳其

土耳其橫跨歐亞兩洲,有東西方橋樑之稱,東與伊朗、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及喬治亞接壤,南與伊拉克及敘利亞交界,西與希臘和保加利亞為鄰,面積約為78萬平方公里。

土國製造業主要為紡織成衣、石化、食品加工、鋼鐵及汽車工業。能源發展是土國建國百年計畫的重要一環,主要為興建風力發電廠、提升太陽能總裝機容量及興建地熱能發電廠,以增加當地再生能源使用率。為加入歐盟,土國長期以來執行與歐盟經貿市場調和政策,歐盟亦成為土國最大外資來源,最大外銷市場。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報導,丹麥政府在 2020 年提出了一項包含 11 個重點領域的國家戰略,使丹麥機器人成為綠色轉型的核心,並在 2020 年為綠色研究、開發和示範的公共投資籌集 10 億丹麥克朗。南丹麥大學 (SDU)研究商業機器人及綠色轉型教授Kristina Vaarst Andersen與Odense Robotics 合作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一些大公司願意投入額外的資金,但中小型公司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價格。公司通常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投資機器人技術生產設備,但投資回報期往往相對較長; 其次,機器人公司是間接供應者,消費者對永續認知及要求日益提高,但卻無法真正評估及見識生產過程中能源優化。 伊指出, 如果民眾去超市買鮮榨橙汁,可看出橙子是來自丹麥有機的、公平貿易供應商,但卻無法評估壓榨機本身是否進行能源優化,是否需要每6個月更換一次,或者是否可以重複使用。 另許多機器人公司可以感受到技術和設備供應商開始提出很高的永續性、能源效率和資源消耗等要求,新的需求會直接影響使用此類技術的公司。

 

丹麥技術研究所的機器人專家 Søren Peter Johansen 指出,隨著未來必須建造更多的風機、碳捕捉工廠和電力轉換工廠,對能源效率的需求將不斷增長以降低對氣候的影響,爰機器人將能夠在高效、快速、高質量地生產大量產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丹麥並不是該領域的先驅國家,在採用機器人生產密度方面由世界排名第5滑落到第9,正因為丹麥公司沒有像國外那樣迅速採用機器人,渠並補充說,這是錯失良機的一種表現。越來越多丹麥公司為響應綠色轉型亦開始使用機器人技術來減少氣候影響、廢物量和能源消耗,但市場仍需加快步伐, 除大量的公共綠能研發投資外, 業界亦須加入 。

 

 

A:

媒體Business Wire本(2022)年6月22日報導,捷克旅遊科技新創公司Kiwi.com公布,隨該公司加速成長,業獲得1億歐元資金投資,係類此規模新創公司最大投資案之一,以提昇並鞏固Kiwi在全球旅遊產業之地位。此筆投資來自某全球卓越知名的機構投資人,並相應取得Kiwi一億歐元之可轉換債,其他交易條件未進一步揭露。

Kiwi .com是一家全球領先之旅遊科技公司,總部設於捷克,全球雇用約1,000名員工,Kiwi.com之創新虛擬融合演算法(Virtual Interlining algorithm)可讓使用者將傳統航空公司和廉價航空行程融合在單一行程中。Kiwi.com每日針對全球95%之航班進行20億次價格比對,使客户找到較好的航線選擇與價格,目前其他搜索引擎尚無法做到。每日計有5000萬次搜索在Kiwi.com網站進行,超過7萬個座位被售出。
 

A:

依據媒體RRT與Expats本(2022)年6月22日報導,捷克央行表示,為因應持續性通膨壓力,經評估通膨的風險及不確定性,有必要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22日調高基準利率1.25%,來到7%。捷克中央銀行自上(2021) 年6月以來,將基準利率0.25%調至目前的7%,捷克本年5月份通膨率與上年同期相比達16%,高於央行原本預期的14.9%。
 

A:

1. 印尼政府再次宣布延後課徵碳稅,尚未發布延至何時實施。該國財政政策局局長Mr. Febrio Kacaribu623日國家預算新聞發表會上表示,考量目前情況,政府延後原定於20227月實施碳稅。但F局長仍表示碳稅的實施將在2022年生效,理由在於發展中國家的碳稅實施情況將在本年11月的G20峰會上展示。依印尼稅務調和綜合法第7/2021號規定(Harmonization of Tax Regulations),第一階段將對燃煤電廠徵收碳稅,實施總量控管和交易機制。F局長表示碳稅是G20會議的一個展示,鼓勵其他減緩氣候變遷的行動,其中之一就是燃煤電廠提前退役之能源轉型機制。

2. F局長進一步說明政府延後實施碳稅原因乃考量當前地緣政治形勢和全球動盪,目前全球局勢尚不足以實施碳稅,另一方面政府尚在完善碳市場機制,包括完善相關法規。目前相關部會及機構,包括財政部,仍在確認最終實施碳稅的相關配套法規。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6月24日報導, 自俄烏戰爭爆發,能源價格自今年3月起不斷高漲, 繼俄羅斯於一周前宣布減少德國北溪1號60%之天然氣供應,再次引發丹麥電價大幅波動,漲幅較今年3月超過50%,使本周一,上午8-9點, 每度電價未稅價達 3.72丹麥克朗,含稅價則高達超過6塊丹麥克朗,處歷史高位。根據  Nord Pool 電力資料顯示, 2020年3月丹麥西部1度電平均價格為0.14丹麥克朗,一年後的價格上漲一倍多,達 0.34 丹麥克朗;今年 3 月,平均價格飆升至 1.75 丹麥克朗,1年內漲幅超過 400%。  自本周一起,盛夏卻日照不足,風力微小,換句話說,從風機和太陽能中獲得的電力更少。 丹麥能源行業組織 Green Power Denmark 顧問  Kristian Rune Poulsen 指出, 電價較一周前要高得多, 主因是天然氣危機。渠亦指出,自風機和太陽能中獲得的電力不足,在必要時需要使用天然氣發電,而使電價高漲亦使民眾於本周感受民生用電之電價大幅跳動。

A:

標題:越南2022年水產品出口金額將達100億美元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2年6月24日

 

根據越南水產品加工暨出口協會(VASEP)統計,2022年前5月越南楂魚出口金額達12億1,000萬美元,年增90%,楂魚出口企業維持最佳產能狀態。

 

出口市場方面,前5月越南楂魚出口至中國(香港)金額達3億1,700萬美元,年增124%,大肉楂魚出口至中國平均價格達每公斤3.15至3.25美元,年增每公噸0.5美元。

 

2022年前5月越南楂魚出口至美國金額達3億1,000萬美元,年增131%。5月中旬越南6家楂魚企業獲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署(FSIS)加工出口核准,目前越南獲該署之楂魚出口認證之企業共19家。

 

2022年前5月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楂魚出口市場排第3位,僅次於中國(香港)及美國,出口至該協定會員國金額達1億4,650萬美元,年增64%。其中,前5月出口至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日本等會員國持續成長。除上述3大市場外,前5月楂魚出口至歐盟、泰國、巴西、英國及埃及亦成長。

 

越南楂魚出口價格上揚,惟越南本土市場價格卻微跌至每公斤3萬1,500至3萬2,000越盾(約1.36至1.4美元),每公斤下挫500越盾(約0.02美元),預估越南本土楂魚價格均維持。

 

蝦隻為越南水產品主要出口品項, 5月越南蝦隻出口金額達4億5,700萬美元,年增31%。累計前5月蝦隻出口金額達19億美元,年增41%, 5月出口至美國成長率下降,惟出口至中國卻上揚。

 

據VASEP統計,2022年1月至4月15日越南水產品出口金額達40億美元,年增44%。其中,蝦隻及楂魚係成長率較高之品項,為疫情後經濟復甦之亮點。

 

據VASEP副會長Nguyễn Hoài Nam表示,上述出口大增係由於許多水產品進口國開始進行貨物通關,促使水產品出口大增,預估2022年全年出口金額將達95億至100億美元。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