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依據智利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部(SUBREI)官網新聞,智利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長Jose Miguel Ahumada本(111)年6月13日在瑞士日內瓦出席世界貿易組織第12次貿易部長會議(MC12)期間,與加拿大、墨西哥及紐西蘭等包容性貿易行動小組(ITAG)成員共同召開部長會議,歡迎哥倫比亞及秘魯正式加入該小組及其架構下之全球貿易與性別協議(GTAGA)。ITAG 成員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哥倫比亞及秘魯加入有助凸顯貿易政策之性別議題,將與該2國共同對促進貿易包容性作出貢獻,並歡迎所有WTO成員加入ITAG及GTAGA。


智利A次長就哥國及秘國加入GTATA事發言強調,該2國家入 GTAGA 對於ITAG及拉美地區係重要里程碑,將可與「太平洋聯盟之女性經濟自主及賦權路徑圖」(la Hoja de Ruta por la Autonomía y el empoderamiento económico de las mujeres en la Alianza del Pacífico)相輔相成;渠並表示,Covid-19疫情對女性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女性勞動參與被推遲達十年,成員必須為女性經濟自主齊心努力,縮小性別差距。另外,新成員加入使GTAGA更加鞏固,並有助制定確保女性參與國際貿易之相關措施

A:

依據智利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部網站新聞,智利甚為關注包容性貿易相關議題,特別是女性經濟自主及貿易賦權,在多邊及雙邊場域均極力納入性別議題,除為GTAGA成員外,在WTO亦為「貿易與性別非正式工作小組」成員;在太平洋聯盟(PA)積極參與性別工作小組,主導PA之女性參與貿易年度自評應用程式開發;在APEC部分,智利參加婦女與經濟政策夥伴論壇(PPWE),並於2019年主辦APEC會議時制定「APEC婦女議題暨拉塞雷納婦女及包容性成長路徑圖」。另智利近年在雙邊經貿協定中談判中納入性別議題,迄今與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及烏拉圭等4國之貿易協定中定有性別專章。

A:

烏克蘭

烏克蘭位居歐洲大陸中心,東鄰俄羅斯,西北與白俄羅斯接壤,西連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摩達維亞,南濱黑海。國土面積為60萬3,700平方公里。

烏克蘭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大片肥沃的「黑鈣土帶」(占全世界「黑土帶」總面積的40%),並蘊藏近70餘種礦藏資源,烏國主要產業包括鋼鐵、機械製造、化學、航空、造船及礦業等。主要農產包括葵花油、大麥、小麥、玉米、大豆及甜菜根等。

A:

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Algeria),通稱阿爾及利亞,位於北非,濱臨地中海,東鄰利比亞、突尼西亞,東南和南部分別與尼日、馬里和茅利塔尼亞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連。首都、最大都市及最大港口均為位於該國北邊的阿爾及爾。 

阿爾及利亞面積約238萬平方公里,境內多為沙漠,僅北邊地中海岸較為發達。人口約為4,300萬人,以阿拉伯人佔大多數,另有柏柏人等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另法語、柏柏爾語於境內通用。居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99%),基督教等其他宗教為少數。 

阿爾及利亞境內石油、天然氣非常豐富。該國主要出口天然氣、原油、煉油產品及焦煤、化學產品及香水與化妝品等。主要進口漁畜牧產品、工業及農業等各式機械、運輸設備及材料、醫藥及民生消費用品等產品。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計畫暨財政部的統計,在2021-22財年的第2季2021-22財年第2季出口成衣逾11.74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8.426億美元增加3.322億美元。從日本、中國、韓國、歐盟等國家成衣訂單以來料加工(CMP)方式在緬甸生產。緬甸製成衣主要出口到10個國家,包括向德國出口9.3億美元、向英國出口3.23億美元、向西班牙出口2.94億美元、向法國出口2.66億美元你、向丹麥出口1.58億美元、向義大利出口1.57億美元,以及向荷蘭出口為1.45億美元。

 

緬甸主要出口商品除食米、豆類、玉米等外,以來料加工成衣出口最多。在過去的5年裡,成衣出口增長4倍多,發展迅速。

A:

尚比亞位於非洲中南部,東鄰馬拉威,東南與辛巴威及莫三比克為界,南與波札那為鄰,西南與納米比亞相接,西接安哥拉,西北與北毗鄰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與坦尚尼亞接壤,首都為路沙卡(Lusaka)。

尚比亞國土面積75萬2,618平方公里,總人口數約1,742萬人,官方語言為英語,人民信仰以基督教(75.3%)、伊斯蘭教(20.2%)為主。

尚比亞以農業、礦業及觀光為產業支柱,擁有非洲第2大銅礦蘊藏量,目前銅礦占出口收入 70% 以上。尚國工業基礎薄弱且缺乏技術性勞工,製造業仍屬於初期發展階段,大多數勞動人口仍務農。主要出口產品為銅礦、鈷礦、菸草、花卉、棉花,主要進口產品則為機器、運輸設備、石油產品、電力、肥料、糧食、成衣等。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當前2022-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截至6月3日,緬甸海運貿易額達到43.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2.57億美元增加10.88億美元。在此期間,海運出口總值為17.99億美元,進口總值為25.45億美元,都較去年同期成長。緬甸港務局(MPA)表示,緬甸有9個海運貿易港口,過去5個月裡,僅仰光港就有150多艘貨船停靠。

 

在此期間,緬甸邊境貿易額達到11.64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17.07億美元減少5.42億美元。受COVID-19疫情影響,海運貿易增長,邊境貿易下降。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在國內市場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由於中國的強勁需求,辣椒的價格正在上漲。在仰光市場,辣椒(Moe Htaung品種)的價格高達每緬斤7,000-8,000緬幣(1緬斤等於1.6公斤)。3月初的價格為每緬斤4,500至5,400緬幣。農業機械所需的燃料油以及化肥等高投入成本,也是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中國主要需要的辣椒品種的種植成本為每英畝250萬緬幣,租賃管理成本為250萬緬幣。辣椒每15天可以收穫一次,最長可達6個月。季初的產量估計為每英畝100緬斤,最多可以產生400-500緬斤。

 

緬甸的辣椒主要通過跨境貿易管道出口到泰國及中國,以及海運貿易出口到越南。辣椒通常生長在伊洛瓦底省、曼德勒省、馬奎省及撣邦,至出口品種包括692777999DemonSunshineLucky One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商務部發佈的統計顯示,在2022-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截至6月10日,緬甸與鄰國泰國通過陸路邊境的雙邊貿易額達到9.9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8.39億美元增加1.5億美元。在此期間,緬甸對泰國呈順差,出口總值為逾6.39億美元,而進口總值為逾2.96億美元。

 

緬甸主要通過7個陸地邊境站與泰國進行邊境貿易—大其力(Tachilek)、苗瓦迪(Myawady)、高當(Kawthoung)、丹老(Myeik)、提基(Hteekhee)、茂當(Mawtaung)及眉色(Meisei)邊境站。除高當及茂當外,其餘的陸路邊境站都出現了貿易增長。通過大其力的邊境貿易額為3,915萬美元、通過苗瓦迪的邊境貿易額為4.67億美元、通過高當的邊境貿易額為2,583萬美元、通過丹老的邊境貿易額為2,050萬美元、通過提基的邊境貿易額為4.36億美元、通過茂當的邊境貿易額為77萬美元。緬甸通過苗瓦迪及大其力陸路邊境向泰國出口玉米。此外,通過德林達依省的提基出口天然氣,促進與泰國的邊境貿易的大幅增長。貿易商表示,以泰銖-緬元結算也讓貿易更加便利。

 

緬甸主要向泰國出口天然氣、漁業產品、煤炭、錫精礦(SN 71.58%)、椰子(新鮮及乾的)、豆類、玉米及竹筍;緬甸從泰國進口如機械等資本財、水泥及化肥等工業原材料,以及化妝品及食品等消費品。

A:

突尼西亞北臨地中海,與阿爾及利亞及利比亞為鄰,首都為突尼斯(Tunis)。

查德國土面積16 萬 3,610 平方公里,總人口數約1,181 萬人,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人民信仰以伊斯蘭教遜尼派(99%)為主。

突尼西亞經濟來源大幅仰賴礦產(石油及磷酸鹽)與相關製品、製造業及農產品出口,其中約有80%出口至歐盟;旅遊業及移工匯款亦為重要收入及外匯來源。主要出口產品為電線電纜、橄欖油、紡織成衣、汽車零組件、水果、原油、化學肥料,主要進口產品則為原油、汽車零組件、電機產品、穀物及小麥、積體電路、電話機、紡織品、銅線等。

A:

本年前5個月越南對外貿易總額為3,061億4,4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6.5%,前5大貿易夥伴依序為中國大陸、美國、韓國、日本及我國,其中美國為越南第一大出口國,越南對美國出口增加22.6%。以單月份觀察,本年5月份越南對外貿易總額為637億1,4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9.1%,其中出口為308億900萬美元,進口為329億500萬美元,逆差為20億9,600萬美元。

    累計本年前5個月越南與我國貿易總額為123億4,5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1.2%,其中自我進口102億2,850萬美元,較上年成長20.9%,對我出口21億1,680萬美元,較上年成長22.4%。累計對我國貿易逆差為81億1,17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0.6%。本年前5個月我國為越南第5大貿易夥伴,第3大貿易逆差國(次於中國大陸、韓國),我國為越南第13大出口市場(次於美國、中國大陸、韓國、日本、香港、荷蘭、德國、泰國、加拿大、馬來西亞、英國及澳大利亞),第3大進口來源國(次於中國大陸及韓國)。

   台越雙邊貿易單月份分析方面,本年5月份越南與我國貿易總額為24億8,48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5%,其中越南對我出口4億3,44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2%,自我進口20億5,04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7%,逆差為16億1,6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5%。

A:

一、    依據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及新加坡交易所監管公司(SGX RegCo)於本(2022)年6月20日聯合發布的新聞稿,前述兩個機構將成立「永續發展報告諮詢委員會(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Advisory Committee)」,就新加坡公司的永續發展報告路線圖提供建議。
二、    ACRA及SGX RegCo正在制定路線圖,以更廣泛的對所有在新加坡註冊的公司推動永續發展報告,而非僅針對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上述諮詢委員會,亦將就國際永續發展報告標準是否適合在新加坡實施提供意見。
三、    新聞稿指出,全球對「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問題的關注日益增加,因此「永續發展報告諮詢委員會」將為企業的ESG相關資訊提供更大的透明度及保證。該諮詢委員會主席將由新加坡城市發展(City Development)首席永續發展官晏潔慧擔任,相關委員包括首席永續發展官、金融機構代表、機構及散戶投資者、永續發展報告專業人員及學術界人士。
 

A:

一、    依據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於本(2022)年6月20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APEC經濟委員會將推出線上糾紛解決合作架構,協助中小及微型企業解決跨境商業糾紛,以降低業者化解糾紛所耗費的時間及成本。該架構旨在透過解決全球企業,尤其是小型企業的「企業對企業」跨境糾紛,且將專注於小額糾紛。目前新加坡、中國、香港、日本及美國等5個經濟體已參與該架構。
二、    儘管小型企業佔APEC經濟體企業總數的97%,但總出口僅佔APEC的一小部分,跨境交易缺乏迅速及可負擔得起的商業司法,是多數小型企業完全避免從事跨境交易的原因之一。APEC商業諮詢理事會調查顯示,各經濟體解決糾紛的法規各有不同且複雜,阻礙國際貿易。一致的糾紛解決架構有助於確保安全及高效的跨境貿易。調查發現,58%APEC中小及微型企業的海外貿易活動,缺乏解決糾紛的機制,相關業者74%是在新興經濟體。
三、    依據前揭合作架構,參與APEC經濟體線上糾紛解決機制的供應商,可和APEC經濟委員會合作,遵守架構的規則及程序加入。相關供應商須提供自己的線上談判、調解及仲裁平臺。一旦獲認證,線上糾紛解決供應商將被列入該架構的網站,並須定期向APEC報告進展。
四、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總裁藍一洋對該架構的推出,表達歡迎之意,並指其具有潛力讓企業獲得更佳、更負擔得起的跨境糾紛解決服務,此將給予新加坡企業更大信心,參與跨境貿易。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6月17報導,環觀目前全球經濟低迷, 丹麥政府經濟顧問暨奧胡斯大學之經濟學教授 Michael Svarer以及丹麥銀行(Danske Bank)之資深經濟分析師 Las Olsen 就丹麥在全球經濟面臨美國升息、高通膨及俄烏戰爭之多重考驗,該兩位丹麥專家對於丹麥的經濟是否將面臨放緩、增長放緩或危機,或又是將軟著陸還是硬著陸提出其觀點。 渠等指出,丹麥擁有大量的製藥業出口,靈活的就業市場,穩健的政府及維持適度消費的消費者,為丹麥經濟具有的良好能力足以抵禦經濟低迷之主要因素。

 

O氏分析師指出,丹麥的優勢不僅於上述論點,除丹麥的製藥業仍有大量銷售,另風機和食品兩個產品組亦強健,足以對抗週期性波動。O氏另指出,正當歐洲經濟面臨因制裁俄羅斯而出現的能源危機之際, 丹麥公司相對有較高效率的能源供應,亦使丹麥較其他國家擁有較高的競爭優勢地位。   其次,S氏教授指出,  丹麥擁有所謂的丹麥彈性擔保模式(flexicurity model)優勢,使丹麥公司可以輕鬆僱用和解僱員工,以迅速適應新形勢。  目前丹麥的勞力市場炙熱,就業人數創紀錄之高, 然而, 如果危機迫在眉睫,反之, 失業率亦可能上升,爰擁有一個非常靈活且有彈性的勞力市場將有利丹麥經濟。

 

S氏教授亦提出,目前丹麥政府的公共財政仍穩健,這意味著如政府須補救丹麥經濟, 丹麥是有能力的,O氏亦同意S氏教授之說詞。 O氏另指出, 丹麥擁有龐大的公共部門,是令人又愛又恨,然而,不可諱言, 一旦經濟面臨低迷時,公共部門將出現可緩衝穩定經濟的效果。

 

最後,O氏指出, 相較於金融危機,當時消費者支出大增,幸運的是,經歷新冠肺炎封鎖降低消費,爰丹麥處於較優的基準點,消費並不是非常高。 丹麥金屬工業協會經濟主任Erik Bjorsted亦指出, 目前消費者的行為是非常負責任的, 繼新冠肺炎疫後,儘管重新開放後經濟出現復甦,但消費者支出相對較以往少。  簡而言之,這意味著即使丹麥消費者遭遇危機,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將消費維持在當前水平。S氏教授指出,總而言之,丹麥擁有應對危機的能力,丹麥面臨真正經濟崩潰的風險並不高。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6月20日引述丹麥統計局之最新數據,自2003 年起有機產品的銷售額每年都在增長,直到 2021 年才開始放緩。 2021 年,丹麥零售商之有機商品總銷售額達 159.8 億丹麥克朗, 略低於 2020 年的紀錄, 爰出現丹麥的有機商品銷售多年來首次停滯不前。

 

在 2020 年新冠危機的第一階段,零售商中的有機商品銷售增長非常得快,當年的零售商有機產品銷售額總計增加19 億丹麥克朗, 增長 13.5%, 其主因為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健康和當地食品。另部分增長的原因為因食品服務業(餐館等)在大部分2020年的時間關閉,因而使銷售轉移到零售業。食品服務業的有機食品銷售額也因此在2020 年下降約 5 億丹麥克朗。 2021 年再次關閉,再次將從食品服務業銷售轉向零售。另一方面,近幾個月幾乎所有類型商品的價格爆炸性上漲, 因此對尤其是最昂貴的有機食品的銷售造成進一步壓力。

 

下列為幾類有機商品在2021年銷售額出現下降及成長:

 

脂肪和食用油(-6800 萬丹麥克朗)

肉類、冷盤和內臟(-5500 萬丹麥克朗)

奶油和混合產品(-5300 萬丹麥克朗)

米飯、麵包、意大利麵、麵粉、蛋糕(-4100 萬丹麥克朗)

 

蔬菜(+ 1.08 億丹麥克朗)

果汁(+ 6600 萬丹麥克朗)

新鮮沙拉、大白菜、菠菜(+ 6300 萬丹麥克朗)

奶酪(+ 5000 萬丹麥克朗)

A:

  1.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國王於日前在訪問大安曼市期間舉行之會議上表示,安曼居民需要從大安曼市(Greater Amman Municipality, GAM)獲得優質服務,需要擴大公園與回收專案以保護環境,呼籲其他省份複製成功經驗,國王聽取有關該市五年發展策略計劃之簡報,並強調需要在整個實施過程中為居民取得切實成果。約旦總理Bisher Khasawneh,安曼市長Yousef Shawarbeh以及GAM理事會成員及相關部門主管均出席。
  2. 約旦K總理表示,約旦政府將與GAM合作,以確保捐助者為該策略範圍內的專案提供資金,特別是環境專案與增加電動公車的數量。GAM的廢物回收專案將透過公共與私營部門之間的夥伴關係進行,此一經驗將從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開始,在約旦各地複製。安曼S市長表示,GAM五年策略計劃包括212個專案與措施,總支出為9.18億約幣,符合約旦經濟現代化願景,特別是在提高約旦人的生活水準方面。該策略將解決氣候變化與人口成長問題,包括一項公共交通的10年發展計劃,期以加強投資,保護環境,加強基礎設施與解決交通問題。
  3. 安曼S市長續表示,根據該五年展策略計劃,GAM將建立一家固體廢物管理公司及一家生物機械工廠,以處理日產能為239公噸之有機廢物,生產能源與化肥。GAM還將耗資4,400萬約幣建立與修復公園,為安曼巴士專案提供136輛新公車及15輛電動公車,完成快速公車專案,並以2.81億約幣之總支出預算,推動50公里以上道路之交通解決方案。

A:

  1.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埃及於本(111)年5月29日在阿布達比三國工業整合會議期間,由約旦工業、貿易暨供應部長 Yousef Shamali、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工業暨先進技術部長 Sultan Al Jaber 與埃及貿易暨工業部長 Nevine Gamea, 在約旦總理 Bisher Al Khasawneh、埃及總理 Mostafa Madbouly 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副總理兼總統事務部長Sheikh Mansour Bin Zayed Al Nahyan見證下簽署永續經濟成長工業夥伴關係倡議。
  2. 約旦總理Bisher Al Khasawneh指出,該倡議旨在提升三國在全球範圍內發展具有競爭力的產業方面之能力、潛力與專業知識,從而提供具有數十億美元經濟價值的工業機會,未來並尋求發展更多的工業合作項目,實現自給自足,並確保食品與健康安全,在經濟合作的各個領域取得更大成就。本年4月約旦國王、埃及總統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統在開羅舉行的三方高峰會提出之願景,三位領導人強調阿拉伯國家聯合行動與協調努力以應對當前級可能的挑戰以減少對國家及人民的影響。此種整合將為國家與人民帶來策略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是實現安全與靈活的供應鏈,從而輕鬆確保商品的永續性,而不會出現任何中斷或缺少。此將刺激經濟成長及產品多樣性,降低進口成本,並尋找替代進口產品,都將增強經濟體的實力與靈活性。
  3. K總理續指出,約旦政府正不斷擴大工業部門之發展,吸引投資、提高效率並支持國民經濟,該部門目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24% 左右,佔國家出口的近 90%,佔全國出口的 70%,佔外國投資的 21%,僱用將近 21% 的勞動力。由於約旦為極佳政治地理位置中心,約旦工業得以進入約 140 個國家,並得到遵循國際慣例及獲得立法的支持。該倡議擬將吸引投資目標產業為石化、金屬礦產、紡織、製藥、農業及糧食肥料等重點產業領域。據悉,目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已依協定提撥100億美元投資基金,由阿布達比開發控股公司管理,用於投資上述重點產業,相關執行細節尚待三方討論,將於近期確定。

A:

據巴林內閣統計資料,巴林本(2022)年第1季GDP成長率為5.5%,除石油產業收入受國際油價高漲而增加外,非石油產業亦成長7.8%。

巴林政府為刺激經濟成長及達到財政平衡,前於去(2021)年10月31日宣布將商品及服務之銷售增值稅(VAT)自5%調升至10%等新措施,盼於2024年前達到零財政赤字,其中,VAT收入預估將成為非石油產業收入主要來源。

另因國際油價高漲推升石油產品收益,巴林煉油產業毛利率達歷史新高,為確保產業持續發展並使收入進一步增加,巴林政府與業者正積極推動擴建計畫。

A:

據國際能源市場數據合作計畫(Joint Organisations Data Initiative, JODI)統計,沙烏地本(2022)年4月每日原油出口量自3月約724萬桶增加14萬7,000桶至約738萬桶,月增2%,並較去(2021)年同期增加197萬桶,年增36.5%,且係前(2020)年3月以來最高,當時每日原油出口量為739萬桶,後因COVID-19疫情影響國際需求而下降。

該統計另顯示,沙烏地本年4月每日原油產量自3月的1,030萬桶增加14萬1,000桶至1,044萬桶,月增1.4%且係連續第12個月成長。

A:

據沙烏地中小企業局(General Authorit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Monsha’at)調查報告,沙烏地中小企業本(2022)年第1季共獲貸1,000億2,000萬里雅(約270億美元)資金,獲貸企業家數自去(2021)年同期的65萬550家成長至75萬5,979家。

該調查亦顯示,上述資金主要由 Monsha’at主導之中小企業貸款保證計畫(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inancing Guarantee Program, Kafalah)審核,該計畫迄今擔保總金額達646億里雅。

Kafalah係於2006年由沙烏地財政部及國內商業銀行業者合作推出,旨在協助中小企業成長,此為沙烏地2030願景政策(Vision 2030)目標之一,尤其在2020年COVID-19疫情期間發揮極大振興經濟功用,融資超過40億美元,較2019年金額大幅增加106%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