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24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告訴英國廣播公司,Vladimir Putin已經將烏克蘭糧食變成勒索世界其他地區的工具。M總理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表示,這就像Stalin1933年所做的。

 

根據25個聯合國會員國於2003年發表的聯合聲明,他指的是所謂的恐怖飢荒(Terror-Famine),由蘇聯獨裁者Joseph Stalin精心策劃,造成多達1,000萬人死亡。

M總理表示,這是Putin戰略的一部分,目的是在北非產生連鎖反應和巨大的移民潮。

 

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在達沃斯對代表們表示,俄羅斯正在「利用飢餓和糧食來行使權力」。

 

波蘭M總理表示,他預計歐盟將在幾天或幾週內對俄羅斯石油實施禁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奧地利這四個高度依賴俄羅斯碳氫化合物的歐盟國家將獲得一些臨時豁免。

 

M總理還呼籲今年關閉從俄羅斯到德國的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Nord Stream One),類似於其較新的北溪二號管道(Nord Stream Two),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該管道從未開放。M總理表示,已經實施的制裁對俄羅斯施加真正的壓力,但警告稱,這些制裁將在中長期內發揮全部作用。

 

M總理表示,Putin希望高昂的能源價格會對西方社會施加壓力,並迫使其領導人尋求妥協。我們必須向公眾解釋戰爭的後果是什麼。Putin的主要工具是恐嚇、恐懼、幻想和宣傳。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25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曾表示,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他與主要科技公司的執行長舉行會晤,因此最新的技術和新的投資將來到波蘭。M總理表示,他確認對未來如此大的投資。

 

M總理於525日週三在訪問位於華沙附近PruszkowSiltec公司時表示,在達沃斯期間,他與包括戴爾(Dell)、谷歌(Google)、英特爾(Intel)、霍尼韋爾(Honeywell)、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抖音(TikTok)在內的20家世界大公司總裁舉行會議。他相信這些會議將透過吸引最新技術(如Siltec的技術)和類似技術而獲得成果,這將使波蘭工人、波蘭工程師、設計師找到工作,並意味著波蘭會進一步邁向技術先進國家的階梯。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25   PAP, IAR

 

波蘭官員於524日週二表示,波蘭政府已經批准一系列新政策,以幫助逃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難民。據波蘭新聞局(PAP)報導,波蘭內政部副部長Paweł Szefernaker表示,這些措施的目標是針對那些計劃長期留在波蘭的人。

 

這些新政策包括為3-5歲的難民兒童創建托兒俱樂部;為難民大眾提供波蘭語課程;波蘭政府負責烏克蘭難民事務專員Bossernaker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政府並簡化僱傭規則。Bossernake專員表示,據難民自己表示,學習波蘭語是在波蘭開始就業的最重要一步。他補充稱,同時,對難民兒童設立的托兒俱樂部將允許母親去上班。記者獲告知,此新政策將於7月生效。

 

Bossernaker專員宣布,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110萬名來自烏克蘭的難民收到他們的個人身份證號碼。他補充稱,超過460,000名難民處於工作年齡。波蘭家庭和社會政策部長Marlena Maląg表示,迄今為止,已有160,000名來自烏克蘭的難民在波蘭找到工作。她指出,烏克蘭難民在波蘭工作不需要許可證。

 

波蘭政府週二報告稱,波蘭已經接待357萬名逃離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難民。

波蘭於3月頒布一項措施,對逃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難民提供廣泛支持,該措施於224日開始生效實施。該措施授予他們居住權,並確保他們獲得教育、醫療保健和社會福利。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25   PAP, IAR, prezydent.pl

 

波蘭總統Andrzej Duda表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情況下,三海倡議國家正在關注能源安全。據波蘭新聞局(PAP)報導,Duda總統於524日週二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了上述聲明。

 

在與拉脫維亞對口Egils Levits和愛沙尼亞的Alar Karis舉行的小組討論中,波蘭總統Duda表示,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談論三海國家之間在旅遊和商業方面的聯繫,但現在只有一個重要問題,即安全。他補充稱,在烏克蘭戰爭期間,安全是主要問題,而談到三海倡議(Three Seas Initiative),我們指的是能源安全。

 

Duda總統指出,波蘭與鄰國立陶宛、斯洛伐克和捷克之間正在建設新的天然氣管道,此外還有克羅埃西亞克爾克島的液化天然氣(LNG)終端設施與波蘭西南部城市Świnoujście之間的連接。所有這些鏈接對我們的安全都非常重要。他補充稱,由於這種基礎設施,當俄羅斯上個月停止天然氣供應時,波蘭才能夠回應稱,「你可以停止交付,我們有天然氣連接,一切正常。」天然氣獨立是三海倡議的一項成就。他並補充說,另一個關鍵計畫項目是連接立陶宛、波蘭和斯洛伐克的喀爾巴阡公路之跨國公路網。

 

三海倡議匯集了波羅的海(Baltic)、亞得里亞海(Adriatic)和黑海(Black Seas)之間的12個歐盟國家。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25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ankier.pl, 24.05.2022

 

波蘭發展基金 (PFR) 副主席 Bartosz Marczuk表示,PFR已收到公司企業償還部分紓困資金,該等紓困資金是PFR為減輕 COVID-19 大流行衝擊而推出的紓困措施(Anti-crisis shield)的一部分。M氏表示:總的來說,PFR向公司企業支付了732億波幣(包括financial shield 1.0版針對中小企業,以及2.0版針對大型企業的紓困支出,合計預算經費1,000億波幣)。其中440億波幣已經或將被註銷(企業不用償還),大約290億波幣企業必須償還。企業償還之款項將用於贖回 PFR 發行的債券,以便繼續為公司企業提供資金援助。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25   PAP, IAR, bankier.pl

 

 

波蘭官員們表示,波蘭政府已通過一系列法規,使全國各地的員工能夠在COVID-19疫情大流行後繼續在家工作。波蘭家庭和社會政策部長Marlena Maląg524日週二宣布此一舉措。

 

Maląg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規則將使僱主和僱員能夠就遠距工作(telework)達成協議。她表示,此類協議可以在簽訂僱傭合約時簽訂,也可以在以後的任何時間簽訂。她補充稱,僱主必須與工會或其他勞動力代表就其內部遠距辦公規則達成一致。

 

記者獲告,僱主將參與遠距辦公的成本,並被要求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官員們表示,對於懷孕的女性員工以及有4歲以下孩子或殘疾孩子的女性員工,遠距工作將成為一種有保障的選擇。

 

據波蘭新聞局(PAP)報導,到目前為止,在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COVID-19法規的約束,是否允許遠距辦公的決定權在於僱主。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24 PARKIET

 

波蘭石油集團PKN Orlen 計劃部署由4 - 8個充電站組成的電動汽車充電中心(charging hub)。Orlen希望到今年年底完成涵蓋約500個充電站和1,000多個充電點的Orlen充電網絡(Charge network)。

 

據Orlen公司稱,這些充電中心將採用模組化設計,這將有助於未來之升級和擴展,這些charging hubs充電容量將高達 300 kW。這些hubs將主要設在高速公路沿線。PKN Orlen 還指出,電動汽車技術正迅速發展,例如在德國市場就可看到,因此在未來幾年內,應該會在波蘭市場看到超快速充電站的需求激增。

 

去年年底,PKN Orlen營運 215個直流快速充電站(DV fast charger),其中137個位於波蘭境內,預計到2022年底將超過180個。該公司尚未透露將在其他國家建造多少個充電站。到年底,它在德國擁有13個快速充電站,在捷克擁有65 個快速充電站。Orlen 透過以 Orlen Charge 品牌網絡向電動汽車用戶提供服務。

 

2021年,子公司Energa Group的充電站被納入Orlen Charge網絡。因此,該公司目前擁有470個電動汽車充電站(包括交流電和直流電),相當於894個充電點。 Orlen公司表示:到2022年底,Orlen Charge網絡將有約500個充電站,充電樁數量將增加到1000個以上。波蘭市場現有一個新奇事物,那就是Energa的照明系統,它使用現有的照明基礎設施為電動汽車充電。

 

這種類型的第一個站點是與地方政府合作創建的,並在Orlen Charge網絡內運作。目前有7個,包括格丁尼亞、佩爾普林(Pelplin)、普烏圖斯克(Pultusk)和布拉涅沃(Braniewo),還有更多正在興建中。這個團隊還透過為車隊客戶提供電動汽車充電服務來擴大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服務範圍。該公司保證為Energa公司集團內的業務合作夥伴提供該類充電站組裝的完整服務。這些充電站可納入作為全國Orlen Charge網絡的一部分。

 

新的金融工具,例如由波蘭國家環境保護和水管理基金提供購買電動汽車的資助計畫,促進電動汽車的發展。歐盟的CEF2計畫支持歐洲交通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和建設。目前,Orlen公司觀察到波蘭電動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及其更大的可用性,因此注意到該業務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波蘭汽車工業協會和波蘭替代燃料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波蘭有近2,200個充電站,其中600個為快速充電站。電動小客車註冊量達到4.47萬輛。此外,還應加計新交付的1,900輛電動汽車和700輛電動巴士。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25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iznes.interia.pl, 24.05.2022

 

波蘭食品大廠Maspex 執行長 Krzysztof Pawiński 認為,通貨膨脹對整個歐洲和美國經濟之影響程度不同,其不僅僅與市場上的貨幣過剩有關。通貨膨脹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需求面驅動,與COVID-19疫情大流行期間注入過剩資金以維持經濟有關,另一個是供給面驅動,與商品和原材料的供應有限有關。P氏補充表示: 生產能力可以相對快速地增加,但是,如果烏克蘭人無法在春天播種,秋天就沒有收成。將出現無法彌補的現貨短缺。

A:

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1年5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363/P200號(商情文號:第363號)

商情本文:
根據OECD組織針對所得稅的研究報告,若考量到通貨膨脹影響,愛爾蘭地區實際薪資於2021年呈現下降,所得稅則增加。該報告針對組織內38國成員2021年勞力成本進行研究發現,愛爾蘭為去年實際薪資下降的八國之一。報告顯示,愛爾蘭平均薪資上漲1.5%,達5萬636歐元,在通貨膨脹2.1%下,平均稅前收入也下降0.5%,但所得稅則增加1.2%,愛爾蘭與奧地利、韓國和紐西蘭等4國,為實際收入減少但繳更多稅的國家。

2021年愛爾蘭單身勞工收入稅率平均為26.7%,包括勞工社會保險率(PRSI),計算下來勞工實際薪資只有總薪資的73.3%,OECD組織平均比例則為75.4%。愛爾蘭為勞工收入稅率超過20%的五國之一。愛爾蘭一位有兩個孩子的已婚勞工平均稅率為 10.1%,比沒有孩子的單身勞工少多達15%,且低於OECD組織的平均13.1%。另有兩個孩子的雙薪家庭平均繳納18.1%的稅率,也略高於OECD組織的平均7.9%。

A:

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自2021年3月加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數(el Índice Global de Centros Financieros)排名後,於2022年急速上升22位,成為排名第81之城市,顯示其在商業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聲譽等方面有實質進展。

 

波哥大在全球119個金融中心中排名第81位,居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評級最高的城市之一。波哥大在本次排名中的表現上升,係為公私部門之間透過加強創新能力、人才專業化、提高城市金融教育等方面共同緊密合作,所產生良好成果一項範例。

A:

  •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哥國國營石油公司Ecopetrol董事長Felipe Bayón於本(2022)年5月23日參加於瑞士舉辦之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場合向媒體宣布,該公司與法國Total Eren、EDF、德國Siemens Energy、西班牙H2B2、英國Empati及日本Mitsui等公司進行策略合作,以獲取最新技術、項目開發經驗、市場進入及使商品更具附加價值等,計畫之目標係以創造低碳氫生產成本之競爭力、構建融資和投資機會,以及整合新技術產業供應鏈等,盼於2050年達成減碳50%之政策目標。
  •  
  • 目前Ecopetrol公司於Cartagena市煉油廠使用由碳氫燃料重組獲得灰氫,而E公司生產氫能源主要目標包括永續交通、出口、混合天然瓦斯與氫做為工業生產使用,及運用氫能源,減少碳排放等。
  •  
  • 哥國Ecopetrol公司之氫能源生產計畫將於本年6月啟動,發展煉油廠以低碳方式生產氫能源,使能源來源多元化,自 2024 年起每平均投資哥幣5,600億披索,盼實現2040年能源轉型戰略目標,執行綠氫、藍氫和灰氫之戰略計畫,每年產出氫能源100 萬噸。
  •  
  • 德國Siemens Energy公司於哥國營運實績長達百年,項目包括哥國40%輸配電基礎設施,40%熱能電廠及50%再生能源計畫等。目前Ecopetrol公司於Cartagena市Reficar 煉油廠綠氫計畫,係運用水與太陽能或風力發電製程之綠氫,參與包括Siemens Energy公司工業級生產之Silyzer 300電解槽設備及西門子歌美颯公司(Siemens Gamesa)陸上和離岸風電再生能源設施等。所生產之綠氫亦可運用於煉油,將可產生符合環保規範之汽柴油及瓦斯,及綠色化肥等商品,以減緩全球農業資材上漲之衝擊。哥國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政策,鼓勵企業發展氫潔淨能源,未來盼能於中南美洲地區站穩市場先機。

A:

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ublica)報導,哥國電動車公營及民營充電站總數截至目前達202座,較7個月前成長30%,於拉丁美洲僅次於巴西(282)與智利(248)居第3位,充電站設置具市場商機。

依據知名electromaps.com入口網站統計,哥國目前計有202座充電站及充電樁475座,分別較2021年10月成長30.3%及36.5%。哥國國家交通單一登記處及永續交通協會(Andemos)會長Oliverio García表示,哥國電動車(BEV)新車交易登記已連續4年居拉丁美洲地區首位,2021年新電動車交易1,296輛,2022年截至4月底交易量達1,102輛,本年由於汽柴油上漲壓力日增,推測本年應可連續第5年居拉美銷售冠軍。

哥國目前計有3種類型之綠能車輛,BEV電動車唯一動力來源為電池,100%電力驅動汽車,須藉由充電樁充電。HEV為油電混合車,其配備之電池可為車輛供電,而燃油發動機亦可為車輛充電,為哥國最常見之綠能車輛,2021 年哥國交通單一登記處(Runt) 註冊量達1萬4,700 輛,較上年同期成長247%。Phev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其與BEV相同,可插入電源充電,意謂直接使用外接電源或透過燃油發動機為汽車電池充電,其電池續航力達60公里,較HEV油電混合車3-5公里為高。

在哥國城市內充電站設置取決於不同因素,除電動汽車數量是否充足外,同時必須考量預期獲利之能力,基本估算每座充電樁每日充電次數至少須達8-10次方可達標。哥國目前充電站數量較多城市為:波哥大市居首位計有45座,第2大城麥德林市23座居次,Pereira市11座及Cali市6座等。

鑒於哥國各大城市平日上下班時常交通擁塞,前述綠能車輛不受車牌單雙號行駛之限制,已逐漸獲消費者喜愛,而其中電動車銷售成長性亦持續看增,未來對充電站擴點之需求應與日俱增,我相關充電樁製造業者宜或可考慮與哥商共同合作布局哥國電動車充電市場之供應鏈。

A:

由於液化天然氣出現強勁需求,特別是歐洲正競相以其他來源取代俄羅斯天然氣,促使美國天然氣價格自今年初來已飆升 130%。此外5月初以來美國各地熱浪來襲提高空調電力之需求,但電力供應成長速度卻難以趕上需求。根據美國能源 資訊總署( EIA) 5 19 日發布的每週天然氣存量報告,本週的天然氣庫存比去年同期低 17%,比五年平均水準減少 15%

分析師表示,今年春季天氣比往常溫暖,預期夏季將更炎熱,加上創紀錄的液化天然氣出口,未來幾週內美國基準天然氣價格可能會攀升至 10 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A:

美國商務部國家電信暨資訊管理局 (NTIA) 5/18宣布,全美34 個州和地區已簽署參與拜登政府的“全民互聯網”計劃(Internet for All initiative),該計劃將投資 450 億美元建置可靠且負擔得起的高速網路服務,讓全美民眾都可以上網。Arkansas, Louisiana, Mississippi,等34州及地區已提交意願書或表示參與意願。

全民互聯網計劃將興建互聯網基礎設施,教導民眾上網技能,並提供必要技術,以確保全美民眾,包括有色人種、農村和老年人,將擁有足夠的通路和技能以充分融入當今社會.

要參與其中高達424.5 億美元預算的Broadband Equity, Access, and Deployment (BEAD) 計劃,各州和其他符合條件的機構必須提交意願書和規劃資金預算,各州將可先動支高達 500 萬美元的規劃資金開始籌劃五年行動綱領。每個參與的州都保證獲得至少 1 億美元補助款,並根據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即將公布的網路覆蓋圖另外核給額外補助款。

A:

日期: 111年5月23日

來源:alp.org.au; news.com.au


新任澳洲總理Anthony Albanese於5月21日發表勝選演說表示,將促進國家團結而非分裂,推動澳洲成為「再生能源」大國,結束氣候戰爭,與企業和工會共同努力提高生產力、工資和利潤,將婦女機會平等列為國家優先事項,建立國家反貪腐委員會等。

工黨於選前所提之重要政策如下:強化醫療健保、提升就業機會與工資、在澳洲製造、減低碳排放及降低電費,降低稅賦、老年照護、促進女性平權與安全、打擊貪腐等。

 

其中關於經貿、產業、能源與外交相關政策重點摘要如下:

1.推動在澳製造:投入150億澳元用於資源、農業、交通、醫學、國防、再生能源及低碳排技術貸款,以創造就業;規範聯邦政府採購合約使用澳洲本地製造商品及材料;在澳生產更多之火車、電車及渡輪;投資國防工業;投入1億澳元發展「電池製造產業」並在昆士蘭州建立「電池製造園區」等。


2.推動貿易多元化計畫:推動澳洲重新與區域鏈結,包括四大支柱,重點如下:

(1)出口市場及產品多元化戰略:執政後將速安排部長訪問印尼、印度、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越南;設立跨部會「2040年貿易任務小組」,開拓潛力出口市場;成立「部長級技術性貿易障礙工作小組」,優先解決澳洲出口海外市場面臨之生物安全與動植物防疫檢疫障礙;

(2)更新與「印度」之經濟關係:更新對印度整體經濟戰略,建立年度「印澳經濟對話」,由貿易部長和財政部長參與等;

(3)重振與「印尼」的貿易關係:尋求與印尼建立年度經濟「2加2部長級對話」,依據雙方優先議題,在現行之經濟部長對話上加入另一部長對話,如:基礎建設、衛生;依據「澳印全面性經濟夥伴協定(IA-CEPA)」第18章,啟動雙邊貨品、服務、投資和經濟合作聯合委員會;

(4)將貿易夥伴納入多邊經濟平台:工黨將支持「印尼」、「泰國」及「韓國」加入CPTPP;與美國在印太經濟框架(IPEF)下合作,並鼓勵美國參與CPTPP等區域平台;支持「印度」成為APEC及RCEP成員。
 

3.確保工作及就業機會:推動「在澳洲製造未來技能計畫」,增加免費技職教育及大學名額,以協助重建受疫情衝擊行業(如酒店與觀光),提升醫療照護(如兒童、老年與殘疾照護),及發展數位與網路安全、新能源與先進製造之產業等。


4. 工黨減排目標:在2030年前將澳洲排放量減少43%,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
 

5.能源政策及減排目標:
(1)創造再生能源領域就業機會、降低電費、減少碳排放。計畫內容包括升級電網以固定能源傳輸並降低電價;推動電動車補助;
(2)投資綠色金屬(鋼、氧化鋁和鋁)、清潔能源零組件製造、氫電解槽與燃料轉換、減少農業甲烷與廢棄物;
(3)建立85個太陽能銀行以確保家戶自屋頂太陽能受益;
(4)在全國安裝400個「社區電池」。
 
另與太平洋島國及東協等夥伴建立更強大關係,推案重點如次:
1.設立澳洲太平洋防衛學校提供培訓計畫、加強對太平洋地區發展援助、建立太平洋氣候基礎設施融資夥伴關係。
2.深化與東南亞合作,額外援助東南亞開發中國家、任命對東協特使、制定2040年東協經濟戰略等。

此外, 為彰顯新政府對美、日、印等重要盟友之支持,A總理於23日宣誓成為澳洲新任總理後,旋即偕新任外長(華裔)Penny Wong飛往日本東京出席四方會談(QUAD)峰會。

 

A:

日期: 111523

來源: 澳洲金融評論報(AFR)、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

https://www.afr.com/

https://www.theaustralian.com.au/

 

 

澳洲全國大選投票採「優先順序」原則,選民須將對候選人之偏好順序寫在選票上,倘候選人得票超過50%,則可順利當選;倘未超過50%,則須將獲票最少的候選人排除,並將其選票分配至其餘候選人,直至有候選人的累積票數超過50%即當選,開票作業迄至23日下午尚未結束。

截至23日下午,初步開票結果顯示151席聯邦眾議院席次中,工黨囊括76(已過半,上屆68),原自由黨與國家黨籌組之執政聯盟僅獲58(上屆77),綠黨及獨立參選人取得12席席次,剩餘席次由其餘政黨取得或尚未確認。工黨已取得過半多數執政門檻,故黨魁已於23日上午宣誓上任。

綜整駐地媒體報導,歸納前執政聯盟莫里森政府敗選之主要原因如下:

1.經濟因素:前執政聯盟雖主打經濟牌,強調本年5月失業率3.9%49年來新低,惟受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影響,近來物價大幅上揚致生活成本壓力增加,本年第一季物價指數年增率大漲至21年來最大增幅5.1%;工資增長緩慢,本年第一季薪資成長年增率2.4%

2.氣候變遷因素:前執政聯盟減排政策傾向保護農民及能礦業者,以技術取代課徵碳稅;而疫情前之全澳森林大火及本年35月昆州與新州之嚴重水患造成災區民眾財產嚴重損失。

3.疫情因素:澳洲於新冠疫情爆發後,因國境及州界嚴密封鎖,防疫成效頗彰,惟自去年底Omicron暴發後,因2劑疫苗覆蓋率超過9成,由逢聖誕新年長假,邊境州界逐步開放,造成確診隔離人數激增(含物流卡車司機),無法供應足夠快篩,嚴重影響民生物資配送引發民怨。

4.女性權益因素:國會爆發多起自由黨男性職員性侵女性及性別歧視事件、女性平均工資低於男性等。

 

5.民心思變: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已執政九年,民心思變,也是敗選原因之一。

 

另本次綠黨及獨立參選人總得票率逾30% 並至23日止已取得國會12席次, 似反映人民對工黨、自由黨等兩大政黨政策主張之不滿,盼有更佳之選擇。 日後這些中間席次代表(crossbechers),如何影響澳洲於氣候變遷、性別平等 提並發揮政策影響力,值得密切注意。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當前2022-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截至5月13日,緬甸對外貿易額達到34.38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29.67億美元增加4.71億美元。在此期間,緬甸出口額為16.9億美元,進口額為17.4億美元。由於中國在COVID-19疫情影響下關閉緬中邊境站,邊境貿易下降,同比減少1.16億美元。然而,海運貿易較上一財年同期增加5.87億美元。在2021-22年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緬甸對外貿易額達到155億美元,2020-21財年為295.8億美元。

 

緬甸出口農產品、畜產品、礦產、林產品及工業製成品,而進口資本品、工業原材料及消費品。緬甸出口領域更多地依賴於農業及製造業。緬甸商務部正致力於減少貿易逆差、促進出口、進口替代及市場多元化。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BayintNaung食米批發倉庫(BRWD)的秘書Than Oo表示,出口市場的米價正在飆升。目前,貿易商正在採購食米,並根據先前簽署的瞭解備忘錄出口。然由於契約價已定,且夏稻不充足,加上當地經紀商囤積庫存,造成國內米價持續上漲,貿易商難以履約。央行4月3日公告,根據《外匯管理法》第11條、第12條及第13條的規定,緬甸居民賺取的外匯須存入AD銀行的帳戶,並在一個工作日內按緬甸央行美元參考匯率(1,850緬幣)兌換成緬幣。儘管美金的非官方匯率逾2,000緬幣,食米商根據契約賺取的外匯存入帳戶,仍須按央行規定換成緬幣,業者因此面臨財務困難,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提出更高的報價。出口商從國內市場進貨,食米經清洗除塵過程後裝船,然食米的採購者並未獲利,只是在盡力履約。

 

根據Bayintnaung商品中心的統計,根據不同品種,出口大米(低等級)價格每108磅袋在2.9萬緬幣至3萬緬幣的範圍內波動。緬甸食米聯合會表示,在2021-22年小預算年度(10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緬甸出口140多萬噸食米及碎米。緬甸通過陸路向鄰國出口7.6萬噸食米及碎米,而通過海運向國際市場出口130多萬噸食米。在2020-21財年,緬甸出口200萬噸食米創匯7億美元。

A:

商務部於2022523日發佈第7/2022號進出口相關新聞資訊通報,為國家安全、糧食充足及預防破壞環境等原因,已公布第51/2020號公告及第3/2022號進出口相關新聞資訊通報宣佈根據2017年緬甸海關稅則(2017 Customs Tariff of Myanmar)規定789項貨品(稅則號6碼)或1,236項貨品(稅則號10碼)出口國外須申請出口許可證。

現為根據與貿易國簽署之貿易協定規定能系統化出口至國外、減少國際食用油供需市場(少賣食用油)對緬甸國內價格之影響以及為國內食用油充足控制油料作物及食用油出口等原因,根據2017年緬甸海關稅則(2017 Customs Tariff of Myanmar),新增豆類15項貨品(稅則號6碼)或53項貨品(稅則號10碼),油料作物14項貨品(稅則號6碼)或18項貨品(稅則號10碼)以及食用油24項貨品(稅則號6碼)或110項貨品(稅則號10碼),共181項貨品(稅則號10碼)規定為須申請出口許可證的稅則號列。新增之181項貨品(稅則號10碼),不論自海運、航運及邊境出口,須自202281日起依照規定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方允許出口。詳細稅則號列清單可參考商務部官網:https://www.commerce.gov.mm/sites/default/files/Bulletin%207-2022%20%28Beans%2C%20Oil%20%26%20Oil%20Seeds%29.pdf)。

 

A:

一、    據新加坡貿工部(MTI)於本(2022)年5月25日公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星國2022年第1季經濟較去(2021)年同期成長3.7%,增幅高於官方之前預估的3.4%,但低於2021年第4季的6.1%。經季節性調整,2022年第1季經濟環比成長0.7%,低於前季的成長2.3%。
二、    上述報告指出,俄烏戰爭及中國緊縮防疫措施,使全球供應鏈受干擾的情形惡化且將持續,經濟衝擊較預期嚴重。目前新加坡出口需求較3個月前減少,經濟前景轉弱,另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仍強,因此,貿工部維持2022年全年經濟成長預估為3%至5%,且強調可能處於預估範圍的低端。
三、    貿工部常任秘書林明亮指出,外部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部分原因是俄烏戰爭干擾能源、食品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供應,導致全球通膨壓力上漲,另中國為控制其國內疫情而實施嚴格防疫措施,可能拖累其經濟,造成全球供應瓶頸。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星國2022年4月的核心通貨膨脹率上升至3.3%,創10年新高,因此再度宣布緊縮星元貨幣政策,是2021年10月以來連續第3次。
四、    林明亮常任秘書表示,全球供應中斷情況可能持續至2022年年底,或將導致生產受限,抑制經濟體成長,影響幅度超出官方之前預期。但,新加坡部分行業成長前景有所改善,其中,電子業在全球強勁需求推動下,擴張速度優於之前預估。另星國實施「疫苗接種者旅遊架構(Vaccinated Travel Framework)」及放寬邊境限制,將帶動專業服務業成長及航空暨旅遊相關領域復甦。放寬邊境限制亦將支持消費者導向領域(如零售及餐飲業等)加快復甦步伐,同時緩解建築業勞動力短缺問題。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