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SAC)發布令(28/2022)號,成立外匯監管委員會以發揮穩定匯率和使用效率。該委員會將審查緬甸公民出國就醫、教育及宗教事務的貨幣支出,另將監督服務領域的貨幣使用,包括國內外投資、製造業、出進口、教育及衛生。此外,亦將審查一般器具的進口、向外國償還貸款及利息、服務費以及投資利潤的轉移,還將監測當地投資暨製造業所需的機械類型的進口,以及用於生產工業的物品及原材料。另外,還將對進口燃料、藥品、石油、化肥、殺蟲劑、當地買不到的建築材料等外匯支出進行監督。

A: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Republic of Madagascar)為非洲東南海岸之印度洋島嶼國家(與非洲大陸隔莫三比克海峽相望),係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之島嶼,首都為安塔那那利弗(Antananarivo)。 

馬達加斯加面積58萬7,041平方公里,人口近2,700萬人。主要官方語言為法語。居民信仰以基督教、伊斯蘭教與傳統信仰為主。 

馬達加斯加擁有豐富天然資源,農林漁業為該國主要經濟來源,並提供80%總人口工作機會。馬國盛產香草精,占全球產量約八成,為該國主要外匯收入。主要出口產品為咖啡、香草精、帶殼海鮮、糖、棉布、鉻礦等。進口產品則以資本財、石油、消費物品及食品為主。

A:

肯亞共和國(Republic of Kenya),通稱肯亞,位於東非,瀕臨印度洋,鄰國包括東邊的索馬利亞、北邊的衣索比亞、西北方的南蘇丹、西邊的烏干達及南邊的坦尚尼亞。首都為奈洛比。 

肯亞面積約58萬平方公里,人口為5200萬人,境內多達40多個民族,基庫尤族為最大部族(18%),其次是盧希亞族(14%)、盧歐族(13%)等。官方語言為史瓦希里語(Kiswahili)及英文。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83%)及伊斯蘭教(11.2%)。 

肯亞素有非洲矽谷之稱,知名之非洲行動支付M-PESA即由該國發跡。該國主要出口茶葉、園藝產品、咖啡、石化產品、漁業產品、水泥等。主要進口機械及運輸設備、石化產品、汽車、鋼鐵等產品。

A:

烏拉圭位於南美洲東南端,西南與阿根廷以烏拉圭河及銀河為界,東北與巴西毗鄰,東南濱大西洋。面積為176,215平方公里,約臺灣5倍大。首都蒙特維多市(Montevideo)。烏國地勢多屬丘陵地形,無高山峻嶺,農牧業發達,自銀河(Río de la Plata)河口至巴西邊境綿延達500公里之沿岸沙灘係烏國發展觀光事業最主要的天然資源。

烏拉圭為「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一員,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在擔任MERCOSUR輪值主席半年期間,主導MERCOSUR與區域外國家及歐盟成立自由貿易區之談判。此外,烏國農牧產業生產規模可觀,並致力於生產及市場多元化。

A:

土耳其

土耳其橫跨歐亞兩洲,有東西方橋樑之稱,東與伊朗、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及喬治亞接壤,南與伊拉克及敘利亞交界,西與希臘和保加利亞為鄰,面積約為78萬平方公里。

土國製造業主要為紡織成衣、石化、食品加工、鋼鐵及汽車工業。能源發展是土國建國百年計畫的重要一環,主要為興建風力發電廠、提升太陽能總裝機容量及興建地熱能發電廠,以增加當地再生能源使用率。為加入歐盟,土國長期以來執行與歐盟經貿市場調和政策,歐盟亦成為土國最大外資來源,最大外銷市場。

A:

根據丹麥玉蘭時報於5月23日報導,丹商Fisker公司已發布將於兩年內推出較便宜名為Fisker Pear 車型的新電動車, 該公司將與台灣電子製造商富士康在美國的俄亥俄州合作生產, 並預計每年生產至少 250,000 台 Fisker Pear 型號車。起價約為 30,000 美元,約250,000 丹麥克朗含丹麥增值稅。


丹商Fisker公司經營人 Henrik Fisker指出,這款車型將使用較小的電池,為續航里程較短程的現代都市車,Fisker Pear 將是目前電動車市場尚未有的一種革命性電動車。
 

A:

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5月23日報導,丹商化工公司Topsoe剛獲得在海寧(Herning)工廠建造的許可,該工廠將把太陽能電池和海上風機等綠色能源電解轉化為可用於飛機和重型運輸的綠氫燃料。該工廠將耗資近 20 億丹麥克朗,並將聘用 170 名員工,預計於2024 年完工,屆時將成為歐洲最大的綠氫工廠。

A:

俄羅斯經濟發展部網站本(2022)年5月22日刊登「列舍特尼科夫部長:俄羅斯為負責任之APEC夥伴,履行己身所有義務」新聞稿,表示:

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Maxim Reshetnikov於本年5月22日之APEC貿易部長會議中表示,俄羅斯為負責任之APEC伙伴,履行其所有義務並始終如一地執行所達成之協議,如能源轉型領域。

許多經濟體現已以煤炭代替天然氣,惟俄羅斯不會放棄就「綠色議程」上所有問題達成之重要國際協議。尤其俄方正在積極制定相關國家立法:《俄羅斯低碳發展策略》獲得批准,目標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國家產業和區域適應氣候變化規劃》刻正實施中;《溫室氣體排放限制法》已簽署,為大型排碳戶引入強制性碳排報告以及實施自願氣候計畫之可能性。

此外,R部長指出,俄羅斯市場為新參與者提供機會,俄政府積極創造最舒適之經商條件:金融市場情勢已穩定;通貨膨脹正在放緩;本國貨幣匯率走強中,本年5 月盧布在世界所有貨幣中表現最佳。此外,政府以支持企業並在國內提供創業自由,回應前所未有之國際制裁壓力。

俄羅斯正努力發展多元化國際經濟合作,自本年4月底來,歐亞經濟聯盟取消關稅之決議已生效,將近15%進口關稅歸零;顯著簡化產品認證相關程序;加快海關程序,俄方積極消除出口、進口、轉運之運輸障礙。

(Y)

 

A:

據《俄羅斯報》指出,俄羅斯代表團於美方發表談話期間離席;包括日本、美國在內之五國代表則於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Maxim Reshetniko談話時離席。R部長於席間表示,禁止部分商品貿易、限制金融交易、關閉港口、威脅大規模扣押船隻、暫停航空和陸地交通,一切旨於破壞俄羅斯經濟,惟實際上破壞全世界整體經濟穩定。

俄媒《國際文傳電訊社》報導,R部長稱,會議最終聲明未獲通過之惟一原因為「部分國家意圖將APEC政治化」,重要的是24點中之23點業已達成一致,意味APEC仍有能力推進經濟議程。未來必須著力找尋共同點,唯有如此,APEC才能以亞太地區穩定和繁榮之名,延續可信有效之機制。

(Y)

A:

一、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本(2022)年5月20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指出,受益於各國政府推出的振興配套,全球經濟於去(2021)年開始逐漸走出新冠疫情的陰霾,復甦速度超出預期,但美國及某些歐洲國家在經濟明顯復甦時,出於政治考量,仍持續大手筆推動刺激方案,使得相關國家的通貨膨脹在俄烏戰爭前即已飆升,戰爭爆發後,能源及糧食供應受影響,導致通膨進一步惡化。
二、    李顯龍總理表示,一年前某些央行認為可控制通膨,反而擔心通貨緊縮(deflation),希望將通膨率提高至平均2%的水平,但目前全球通膨率相當高,各國央行須改變立場,採取激烈措施因應,才能加以抑制,儘管相關措施可能造成經濟衰退,但必須進行,以避免「通膨預期」在民眾心底紮根。
三、    「通膨預期」是指社會普遍預期物價會上漲,商家因而提高價格,民眾亦提前採購物資,此社會心理反應將使通膨更不可避免,甚至提早出現。然而,央行倘採取激烈的緊縮政策抑制通膨,經濟成長將減速,甚而呈現衰退現象,但「經濟衰退」是各國不得不承受的風險,因倘放任通膨加劇,全球將面臨更棘手的難題。
四、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自2021年10月以來,已連續3次緊縮星元貨幣政策,近期東協地區的部分國家央行亦接連宣布加息,但仍有國家選擇採取觀望態度,擔心緊縮貨幣政策將衝擊得來不易的疫後經濟復甦。
五、    李顯龍總理認為,克服經濟難題須全球攜手合作,但目前的困境在於經濟大國不合作,此不僅影響全球經濟,亦影響各國因應大流行病、氣候變遷、核擴散等問題。雖然全球經濟局勢堪憂,亞洲部分新興國家外債亦擴大,但整體而言,目前亞洲並未面臨陷入金融危機的風險,因為相較於1997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目前新興國家的債務沒當時嚴重,現在的債務多以當地貨幣計價,不似當時以美元計價。
 

A:

義大利位於南歐,西北邊與法國接壤,北與瑞士、奧地利為鄰,東北邊與斯洛維尼亞為界,南部隔地中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國土面積30萬1,276平方公里,人口約6,000萬人,義大利由北而南分布著高原山地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及地中海氣候。

義大利工業發達,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中小企業對其經濟成長扮演重要腳色,創造的產值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因而享有「中小企業王國」的美譽。

A:

一、    依據新加坡總理辦公室(PMO)於本(2022)年5月23日發布新聞稿指出,星國總理李顯龍於5月24日至27日率團赴日進行4天工作訪問,期間將首次會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亦將會見日本其他政界及商界領袖,同時在5月26日出席「第27屆國際交流會-亞洲的未來」發表專題演講。
二、    新聞稿指出,隨同李顯龍總理訪日成員包括總理夫人何晶、外交部長維文醫生、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主管政府科技局的衛生部兼通訊暨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以及總理辦公室、通訊暨新聞部、外交部及貿工部官員。
三、    上述交流會是日本經濟新聞社自1995年起舉辦的年度論壇,邀請亞太區的政治、商界及學術界領袖,就區域議題及亞洲在世界上的角色進行交流。2022年的主題是「在分化的世界重新定義亞洲的角色(Redefining Asia's Role in a Divided World)」,活動為期2天。除李顯龍總理之外,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泰國首相巴育及柬埔寨首相洪森等亦將受邀出席。
四、    星日兩國於2021年慶祝建交55週年,新冠疫情期間,雙方的經濟聯繫持續強勁成長。日本是新加坡第8大貿易夥伴國,新加坡則是日本第3大外資來源國。
 

A:

芬蘭位於北歐,北接挪威北部,西北與瑞典、挪威為界,東臨俄羅斯,西、南濱臨波羅的海及芬蘭灣與波羅的海三國遙遙相對。

芬蘭國土南北長達1,160公里,東西最寬約540公里,最窄處為200公里;全境陸地76%屬森林覆蓋,僅約6%為可耕地。全境有近20萬個湖泊及島嶼,水域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約10%,有「千湖國」之稱。芬蘭主要產業有電子數位產業、造紙業、化學、生技、資訊軟體、生質燃料等。

A:

比利時地處西歐,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為歐盟總部所在地。

比利時國土面積3萬689平方公里,荷蘭語、法語、德語為官方語言。荷蘭語人口約58%,主要集中於北部的佛拉蒙區;法語人口約42%,主要位於南部瓦隆區和首都區。主要產業包含生命科學與製藥、汽車製造、化學工業、食品加工、運輸物流、航太等。

A:

西鄰北大西洋,東面俄國、南接地中海、北靠北海。共有27個會員國,分別為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義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爾他、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

A:

希臘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南端。陸地上北面與保加利亞、北馬其頓以及阿爾巴尼亞接壤,東部則與土耳其比鄰,瀕臨愛琴海,西南臨愛奧尼亞海及地中海。海岸線總長13,676公里。半島以平都斯山脈(Pindos)為主體,奧林帕斯山(Olympus)海拔2,917公尺,為希臘最高峰。伯羅奔尼薩(Peloponnese Peninsula)半島隔柯林斯(Corinth)地狹與半島相連。

希臘除十分發達之觀光業之外,海運、能源、農產品與食品、資通訊、銀行金融服務、採礦冶金、製藥業等亦為其主要產業。

A:

丹麥位於歐洲北部,臨波羅的海,西接北海,北部隔斯卡格拉克海峽與挪威隔海相望,東北則隔厄勒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與瑞典隔海相望,南部與德國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因州接壤。

丹麥除了石油、天然氣外,其他天然資源甚為貧瘠。北海石油蘊藏量約2.9億噸,北海與波羅的海則為重要漁場。丹麥的天然資源雖少,但農業發達;工業則以再生能源、機械、化學、電子、醫療設備、家具、食品及啤酒為主。

A:

巴西北與委內瑞拉、哥倫比亞、蘇利南、法屬圭亞那、蓋亞那為鄰,西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南與巴拉圭、烏拉圭及阿根廷為界,面積851萬6,954平方公里(占南美洲之47.3%)。

巴西面積廣闊,氣候涵蓋熱帶及溫帶,故農牧業發達;巴西高嶺土、鈮、鎳、鐵砂、銅等礦產蘊藏豐富,業者易於取得生產原料。此外,巴西海岸線長達7,408公里,近、遠洋漁業因而深具發展潛力。

巴西官方語為葡萄牙文,首都為巴西利亞。巴西主要產業包括電子電器、機械、紡織、鞋類、汽車、汽車零組件及機車及鋼鐵等。

A: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南端,東北鄰烏拉圭及巴西,北接巴拉圭及玻利維亞,西與智利為界,南遙望南極,東瀕南大西洋。為南美洲第二大國,面積3761,274平方公里(含南極洲領土約969,464平方公里)。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阿根廷極富農業與礦藏天然資源,為人口超過4,000萬之中所得國家,並為拉丁美洲第3大經濟體,並為「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一員。阿國東半部為適合農耕之彭巴草原,盛產黃豆及小麥。西半部安第斯山區域則蘊藏豐富之天然資源,如鋅、錫、銅、鐵、鋰、錳、鈾、石油及天然氣等,為全球最重要之糧食及能源供應國之一。

A:

謹查,法國總統府於本(5)20日下午公布新任內閣名單,原財經部Bruno Le Maire部長將擔任新改組的經濟、財政及產業與數位主權部部長;先前任財經部產業權理部長之Agnes Pannier-Runacher則升任為能源轉型部部長。

 

法媒新工廠(L’Usine Nouvelle)本月23日報導,財經部會的改組問題如產業範疇是否需擴大至能源領域、是否整合產業及研究將產業獨立為單一部會等,已是總統大選期間候選人激辯之重要議題。此外,在產業界遭受接連衝擊導致結構弱化之時空背景下,為喚醒業者對產業主權之重視,「產業與數位主權」漸成為法國及歐洲產業發展之關鍵字。

 

本次新任女總理博恩(Elisabeth Borne)之改組名單,尚無法確認未來是否還有產業權理部長一職。法媒分析,Edouard Phillipe前總理內閣時期,係由財經部長任命之主管產業的國務部長(Secretaire d’Etat),以避免內部衝突矛盾。

 

法媒分析,總統大選時期,產業界盼新政府能有一個廣納產業、能源、科技研究及運輸等領域之龐大部會。法國工業聯盟(France Industrie)主席Alexandre Saubot表示,產業及能源事務需於總理府層級跨部會研商之處理模式,並不理想,例如對於發展核能之立場等。另國民議會議員Gerard Leseul1月份遞交國會之「法國產業空洞化(Desindustrialisation de la France)報告書中提及,財經部須與不同之治理工具建立密切聯繫,以分擔落實產業政策之共同責任,且須瞭解產業的所有面向,俾減少各個部會在法規上的不一致,有利產業健全發展。前述報告書被視為替「龐大部會」之概念背書。

 

然而,新的經濟、財政及產業與數位主權部」及其他部會,尚未完成內部改組,須待其組織架構公布後,始能釐清各部會之業務分工。預估612日及19日法國國民議會改選後,法國政府將公布國務部長及權理部長人選名單,因此尚無法排除未來仍有產業權理部長或是主管產業國務部長之可能性。另一方面,P-R權理部長升任為能源轉型部部長亦獲產業界讚許,尤其伊過去3年傾聽業者實際需求,深知能源成本已為影響產業競爭力之關鍵因素,自3月起,伊已透過每月會議監控能源價格飆漲對產業發展之衝擊。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