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來源:越南西貢時報網站2022年05月1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為解決越南各工業區勞工短缺問題,越南副總理武德丹(Vu Duc Dam)要求各省市採取可輔助所在地企業維持、吸引員工,同時輔導勞工返回勞動市場之措施,並表示越南國會與政府之各項經濟復甦、發展政策已促進產銷與勞動市場之恢復與發展之動力。本年初越南勞動市場逐漸恢復,許多勞工返回工廠與各工業區工作,惟局部缺乏勞工之情形仍發生,主要發生在工業區與加工出口區等勞工需求殷切之地區。勞工缺乏主因受疫情影響,勞工確診時需停工治療與隔離,倘家人確診時亦需停工照顧親人。為防止勞工短缺,武副總理要求勞動部加強實施「2021年至2030年、至2045 年願景中之職技教育發展策略」,並於修訂社會保險法過程中,由勞動部該召開會議,並與越南社會保險機關、各部會,以及職能部門配合研究及完善勞工輔助政策,且應限制勞工因為眼前利益而一次性提取社會保險金情況。
A:
資料來源:越南西貢時報網站2022年05月1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胡志明市超過100 萬勞工有資格獲得住宿補助,越南媒體報導,胡志明市有資格獲得住宿補助勞工約占繳納強制性社會保險企業員工之60%,上述數據係根據全市234萬參加義務社會保險職工推算,其中206萬人在企業工作,有資格獲得住宿補助者需為外省市工人並正租房居住。目前在企業工作員工之最高補助為150萬越盾(約65美元),剛重返職場者為300萬越盾(約130美元)。勞工需向企業提出申請,名單需公開至少3天,並送交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確認。當地主管機機收到申請3天後完成審核,批准名單並提供補助資金。
A:
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本(2022)年4月越南進口金額約321.9億美元,較上(3)月份減少1.5%,並較去年同期增加15.5%;其中越資企業進口金額為110.2億美元,減少5.3%,外資企業進口金額211.7億美元,增加0.6%。累計本年前4個月越南進口金額約1,198.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7%,其中越資企業之進口金額為409.7億美元,增加14.3%,外資企業進口金額788.6億美元,增加16.4%。
本年前4個月計有22項產品之進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之81.5%,3項進口金額逾50億美元,包括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進口金額289.28億美元,增加30%;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139.29億美元,減少5.7%;各種電話機及其零件74.37億美元,增加20.8%。
在進口市場部分,本年前4個月中國仍為越南最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金額為37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3%;自韓國進口238億美元,增加43.1%;自東協進口169億美元,增加19.2%;自日本進口82億美元,增加15.4%;自歐盟進口53億美元,減少0.2%。
本年4月份貿易順差15億美元,前4個月貿易順差約25.3億美元;其中越資企業係逆差92億美元,而外資企業(含原油)則順差117.3億美元。
A:
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 本(2022)年4月份越南出口金額約332.6億美元,較上(3)月份減少4.2%,惟較去年同期成長25%;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為84.9億美元,成長20.5%,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為247.7億美元,成長26.6%。累計本年前4個月越南出口金額約1,223.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4%,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為317.7億美元,成長21.6%,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為905.9億美元,成長14.7%。
本年前4個月計有22項產品之出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之86.9%,其中有6項出口金額逾50億美元,包括:各種電話機及其零件出口金額為210.7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9%;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出口金額180.40億美元,成長13.8%;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134.52億美元,成長10.2%;紡織成衣品117.78億美元,增加21.6%;鞋類73.44億美元,增加12.6%;木材及木製品54.79億美元,增加4.5%。
在出口市場部分,美國仍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為357億美元,成長19.2%;越南對中國之出口金額為191億美元,成長17.2%;對歐盟出口157億美元,成長21.1%;對東協出口111億美元,成長21.3%;對韓國出口86億美元,成長22.4%;對日本出口82億美元,成長12.2%。
A:
法媒新工廠(L’Usine Nouvelle)本(5)月19日報導,法國生醫四大競爭力聚落(pole de competitivite)包括BioValley(大東部大區)、Eurobiomed(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及奧克西塔尼大區)、Lyonbiopole(奧弗涅-隆-阿爾卑斯大區) 及 Medicen(大巴黎大區)當日宣布合併成立Enosis Sante 聯盟,不僅於國家層面提升行動量能,加強協調整合,且納入1,200家生醫領域(包括醫藥、診斷、醫療器材、數位醫療等)之重要參與者,可望發揮創新力道、提高創新企業能見度,達到鞏固產業主權之目標。
新成立之Enosis Sante聯盟主席將由四大聚落代表輪值,每屆任期為1年;其首任主席由 Eurobiomed 主席 Michael Danon擔任,渠表示聯盟成員間已合作多年,聚落合併可發展並採取相同之行動及立場,有助於便捷化並提升效率。新冠疫情促使政府及民間意識到生醫產業為國家戰略關鍵產業,不應仰賴進口,同時技術創新須根留法國。
Enosis Sante將配合政府2021年中宣布之「創新醫療2030(Innovation Sante 2030)」計畫,積極協助會員廠商取得發展資金。創新計畫對於產業發展相當關鍵但通常耗時數年,新聯盟將使創新企業在面對民間資助者(包括近年於法國及歐洲成立之大型生醫投資基金)及國際參與者時,更具有能見度。統計指出,四大競爭力聚落於2021年共募得130億歐元資金。
D主席強調,透過四大競爭力聚落之整合,能夠以單一窗口之形象對外呈現,例如美國大藥廠有意在法尋求新分子或卓越中堅企業締結合作時,並不會有地域上之差別。透過整合聚落的資源及力量,可讓外國藥廠直接洽瞭解Enosis Sante聯盟轄下1千家廠商當中,有哪些富合作潛力。
目前該聯盟優先發展領域為生物療法、生物生產、數位醫療、診斷、醫療器材及傳染病防治等,期許未來能再納入Atlanpole Biotherapies(西部地區)與Clubster NSL(上法蘭西大區)兩大生醫聚落。
謹查,四大生醫競爭力聚落約有1千家微型及中小企業會員,自成立十餘年以來,已輔導近1萬件研發案,並促成超過5百萬歐元規模之投資,超過230個產品已正式問世。
A: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2年5月18日報導,依據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本(2022)年5月17日資料顯示,本年3月西班牙政府公債金額為1兆4,530萬歐元,創歷史新高,與本年2月相較增加0.85%,倘與2021年3月相較,增加608億7,500萬歐元,增加4.4%。西班牙政府公債增加主要原因為政府收入減少、疫情危機因應措施使政府支出增加及近來俄烏戰爭等。本年3月西國政府公債為國內生產毛額(GDP)之117.7%,儘管金額增加,惟占GDP之比例則略低於2021年年底之118.4%。本年3月西班牙政府公債增加主要來自中央政府債務,各省市政府債務僅微幅增加,而自治區及社會保險局之債務則維持穩定。
本年3月西班牙中央政府公債金額為1兆2,740億歐元,較本年2月增加120億6,800萬歐元,增加0.95%;與過去12個月相較,則增加5.3%。本年3月西班牙社保局債務為991億8,700萬歐元,與2月相較約增加100萬歐元。西班牙中央銀行指出,政府公債增加主因係過去1年中央政府透過社保局融資予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之業者。
本年3月西班牙自治區政府公債為3,098億1,100萬歐元,增加800萬歐元,增加0.7%。本年3月各省市政府公債為224億7,100萬歐元,較本年2月增加1.2%,與2021年相較則增加2億6,100萬歐元,增加1.6%。
截至本年3月,西班牙政府公債多為債券形式,金額為1兆2,606億9,300萬歐元,其他貸款為1,882億4,000萬歐元,現金與存款則為50億1,600萬歐元。
A:
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5月17日報導,歐盟執委會(Comisión Europea)2022年5月16日發布經濟預測報告指出,俄烏戰爭加劇經濟成長不利因素,經參考各項指標,將本(2022)年西班牙經濟成長預測自原於本年2月預測之5.6%,下修至4%,低於西班牙政府預測之4.3%。歐盟另下修2023年西班牙經濟成長預測0.1%,調整為3.4%,認為西班牙須至2023年第3季,經濟成長才能復甦至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前水準,復甦速度遠落後於歐盟其他會員國。
歐盟主管經濟事務之Paolo Gentiloni執行委員表示,在各會員國經濟數據完全復甦之前,歐盟將暫停實施穩定協議(Pacto de Estabilidad)規範,且正在審核西班牙政府向歐盟復甦基金所申請之120億歐元融資。
歐盟認為,西班牙受俄烏戰爭影響,2022年平均通貨膨脹率將為6.3%,期望於2023年可減為1.8%,另並希望隨著歐盟復甦韌性計畫之投資及觀光業復甦,可持續帶動西班牙經濟復甦。歐盟預測2022年及2023年西班牙失業率分別為13.4%及13%,財政赤字分別為4.9%及4.4%;政府公債則分別為國內生產毛額(GDP)之115.1%及113.7%。
歐盟指出,影響歐洲經濟復甦之主因包括通貨膨脹、能源與原物料價格大幅上漲及供應鏈新干擾因素等。儘管如此,由於自2022年下半年起通貨膨脹已有下降之趨勢,歐盟盼在歐盟基金之投資及各會員國持續改革下,經濟將持續成長,預估2022年及2023年,歐盟與歐元區經濟成率均將分別為2.7%及2.3%。
A: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2年5月19日報導,根據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發布之報告顯示,迄今為止西班牙政府批准之社會福利金(Pensiones)改革措施仍不足以保證社會福利金之永續性,如收入不足,而人口老化將使未來社會福利金持續增加等;此外,西國央行並表示,2022年之社會福利金調幅及公務人員調薪,政府均不宜按消費者物價指數(El Índice de Precios de Consumo, IPC)上漲幅度調漲,以避免物價持續上漲。
西國央行指出,能源價格上漲之通貨膨脹將隨時間而減緩,惟此波通貨膨脹則較原預期為久,且已影響60%之基本民生需求商品之價格;倘能源價格上漲轉嫁至最終消費價格或調增勞工薪資,恐加劇通貨膨脹之風險。由於勞工購買力降低,許多企業則降低利潤以避免大幅調漲商品價格,而政府財政收入則持續成長,赤字亦減少,惟政府公債仍居高不下,倘不採取措施,政府債務比率恐將持續增加。
該報告建議,西班牙政府應全面審查所有財政支出,以提高效率,應加強於推動經濟成長關鍵之教育與投資兩項目。此外,西國央行亦建議稅制改革應自企業稅收轉而加強消費稅,如取消增值稅(IVA)之減免、調高環保稅,及以額外之收入協助低收入勞工與弱勢家庭。
西國央行另指出,目前西班牙國內生產毛額仍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前少4%,而歐元區整體經濟則已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另外,西班牙家庭可支配收入亦低於歐盟,導致消費成長亦不如其他會員國,加上俄烏戰爭引發新一波通貨膨脹,亦衝擊國際貿易及增加西國經濟發展之不確定性。西班牙央行認為,西國經濟將持續成長,惟需等到2023年年底才可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
A:
資料來源:德國聯邦政府官網、潔淨能源網路(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50050號
德國、比利時、荷蘭與丹麥等4國總理於2022年5月18日在丹麥Esbjerg市舉行北海風能高峰會(North Sea Wind Summit),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亦應邀出席。與會各國達成共識,並簽訂「Esbjerg北海綠能宣言」(The Esbjerg Declaration on The North Sea as a Green Power Plant of Europe),承諾將致力於2050年前將北海之海上風力發電擴增10倍,以達至少150吉瓦(GW)產能之水準。與會各國並承諾共同開發綠色氫氣之生產。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於峰會表示,阻止人為造成之氣候變化,唯有產業成功轉型為依靠再生能源與氫能運作始能達成。就德國而言,這代表不僅須在短時間內善用再生能源,生產現今所需之600太瓦時(terawatt hours)電力,也須同時增加在公海上建置風場、擴大陸域風電及太陽能發電,俾於2030年前達800太瓦時產能,且在2040年前再成長1倍。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部長Dr. Robert Habeck指出,「Esbjerg北海綠能宣言」為「跨境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且將係「歐洲跨境發電廠的開山路」,擴大北海的風電產能將進一步減少歐洲對天然氣進口的依賴。
德國風能協會(BWE)主席Hermann Albers對「Esbjerg北海綠能宣言」之簽署高度肯定。渠指出拓展海上風電的國際間合作,將使風能產業與歐洲各國行政部門更加緊密連結與順暢溝通管道,除將整合與協調各國生產綠電、綠氫之政策方向外,風能未來亦可用於供暖,以及作為運輸系統轉型後的主要能源來源,一舉多得。
德國政經媒體分析,歐洲2021年海上風電發展呈現停滯狀態,「Esbjerg北海綠能宣言」的簽訂,代表各國領導人對於國際風電合作之重視與推動,可謂是對原本低迷的風電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
A:
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文號:1114050051號
根據聯邦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2022年4月份德國製造業生產價格較去年同期增加達33.5%,是1949年有相關統計以來最大增幅!
統計局指出,之前2個月的增幅分別為+30.9%以及+25.9%。而2022年4月份與3月份相較,又續漲2.08%,整體數據充分反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對於德國物價的衝擊,其中又以能源類的價格的上揚首當其衝。
統計局指出,2022年4月的能源價格平均比去年同期高出87.3%。前2個月(2022年2月與3月)則是+10.5以及+2.5%,能源類價格變動幅度最大的是天然氣,較2021年4月大增154.8%。本期發電廠為天然氣支付的費用是上年的4倍(增幅+307.0%)。天然氣對工業用戶而言貴259.9%,對零售商而言漲價170.0%。
2022年4月的整體電價比2021年4月高87.7%。對於配電商來說,電費比去年同期高出157.3%,特殊合同客戶的電價漲幅則增約85.6%。商業用戶支付的費用增加約15.8%。
石油產品比2021年4月增約53.9%,但與2022年3月相比,本月價格出現小跌4.6%。輕質取暖用燃油的價格是一年前的兩倍多(+102.1%),汽車燃料的價格則高出46.6%。然而,與2022年3月相比,兩種礦物油產品的價格均有所下降(輕質取暖油:-14.9%,汽車燃料:-6.8%)。
如不包括能源類產品,整體製造業生產價格比2021年4月上漲16.3%(與2022年3月相比小增3.0%)。
至於其他中間產品價格也是清一色上揚,尤其是金屬、化肥、飼料、以及木質包裝等。2022年4月的中間產品價格比去年同期高26.0%。與2022年3月相比,這些價格小增4.1%。
金屬價格的揚升對整體中間產品同比變化率影響最大,增幅達43.3%。其中生鐵、鋼材以及鐵合金價格上漲59.8%。有色金屬及其半成品價格上漲32.8%。鋼筋價格與上一年相比上漲79.0%,與2022年3月相比也上漲16.6%。未鍛軋鋁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58.5%。
至於化肥與氮化合物的價格漲幅也甚高,漲幅高達+111.7%。僅與2022年3月相比的話,這些價格也增加約14.5%。木質包裝在一年內成本上漲75.0%,工業氣體成本上漲66.4%。畜牧飼料價格上漲52.8%。軟木木材貴52.3%。
紙和紙板比一年前貴約52.7%。其中,新聞紙的價格漲幅最大(+111.9%)。在包裝行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瓦楞紙與紙板的成本則增加41.0%。
穀物麵粉價格比2021年4月上漲39.1%。與2022年3月相比,則小增5.0%。消費類產品價格上漲主要是反映在肉類以及肉製品價格上。
2022年4月非耐用消費品價格比2021年4月上漲13.2%,比2022年3月則增3.9%。食品價格比去年高出17.3%(與2022年3月相比增加5.5%)。黃油價格上漲劇烈,與2021年4月相比上漲70.9%,與2022年3月相比上漲11.4%。未經處理的植物油成本比上一年高出70.0%。牛肉貴約41.6%,咖啡漲價30.8%。豬肉價格較2022年3月上漲14.7%,較2021年4月價格上漲22.1%。
2022年4月份耐用品價格同比上漲8.3%,主要是由於家具價格上漲(+10.5%)導致。
A:
歐盟執委會於2022年5月16日公布會員國經濟預測春季報告,副標題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考驗歐盟經濟韌性。
該報告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歐盟已走出新冠疫情經濟衰退陰影,且經濟前景預測係長期強勁擴張。惟俄烏戰爭自2022年2月24日爆發後,對歐盟經濟帶來新挑戰。近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以及供應鏈再次中斷等因素,已為歐盟經濟展望增加不確定性,而俄烏戰爭更為歐盟經濟成長添阻力。爰此,歐盟執委會下調歐盟經濟成長預測,並上調通膨率預測。
歐盟執委會對2021年歐盟及歐元區平均經濟成長率皆自原估值5.3%上調至5.4%。2022年經濟成長率皆自原估值4.0%下修至2.7%,2023年則雙雙下修至2.3%。另上調2022年歐盟及歐元區平均通膨率預估值為:6.8%及6.1%,2023年將降至3.2%及2.7%。其中,歐盟執委會下調奧地利2021年至2023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4.5%、3.9%及1.9%;克羅埃西亞則為:10.2%、3.4%及3.0%;斯洛維尼亞為:8.1%、3.7%及3.1%。3國經濟成長及通膨情況摘要如后。
奧地利:
經濟成長率:奧地利2022年經濟成長動力主要來自因疫情壓抑已久之個人消費力、服務及觀光業復甦。惟俄烏戰爭衝擊奧國出口產業,以及高物價恐降低購買力之負面影響,增加奧國經濟展望不確定性。歐盟執委會下修奧地利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自原預估(2022年2月中旬)之4.3%下調至3.9%。雖然奧國國會2022年2月通過之「2022年生態暨社會稅改方案」,以及執行歐盟復甦計畫(Recovery and Resilience Plan, RRP)振興措施,將續支持2023年奧國經濟成長,惟成長力道明顯減弱,預估值自原先之2.3%下調至1.9%。
通貨膨漲率:2022年初以來,石油、天然氣及電力價格持續上漲推升奧國通膨率,預估2022年將達通膨峰值,全年通膨率為6%;2023年通膨率預估可望逐漸降低,全年通膨率為3.0%。
其他經濟指標:
1.失業率:奧國就業市場已全面恢復,2022年4月份失業率6.1%,係自2012年9月以來最低值,預估2022年全年失業率將降至5%,2023年為4.8%。
2.個人消費成長率:預估2022年為4.1%,2023年為2.3%。
3.固定資產投資:預估2022年及2023年成長率分別為3.7%及2.3%。
4.貨品及服務貿易:預估2022年及2023年出口分別成長6.3%及3.8%;進口分別成長4.6%及3.8%。
克羅埃西亞:
經濟成長率:克國經濟2020年受新冠疫情重創衰退後,2021年以10.2%之成長率強勁反彈。2022年初,原預估克國2022年經濟成長將可延續上年之榮景達4.8%成長率;惟俄烏戰爭對克國倚重之觀光業造成衝擊,對克國經濟產生之負面效應大於奧、斯(洛維尼亞)兩國。爰此,歐盟執委會下修2022年克國經濟成長率至3.4%,對2023年經濟成長率預估3.0%維持不變。
通貨膨漲率:2022年初以來,受能源、食品及其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克國2022年通膨率將上升至6.1%。所幸克國政府實施多項財政措施,包括:對家庭與中小企業直接轉移支付,以及調降多項間接稅,對通膨降溫應有助益。預估2023年通膨率可望降至2.8%,接近2021年2.7%水準。
其他經濟指標:
1.失業率:2022年克國就業市場不僅已全面恢復,失業率甚至低於疫情前水準,預估全年失業率6.3%。鑒於克國就業市場仍缺工嚴重,預估2023年失業率將再降至6%。
2.個人消費成長率:預估2022年因物價高漲及未來不確定性,使個人增加預防性儲蓄,預估當年個人消費成長率縮減至2.4%,2023年可望回升至3.6%。
3.固定資產投資:儘管受國際材料成本上漲、供應鏈瓶頸及地緣政治不確定因素拖累,克國仍有RRP振興措施及地震災後重建補助等利多,對推動投資具正面效果。預估2022年克國固定資產投資成長率6.5%,2023年成長率甚至達8.2%。
4.貨品及服務貿易:預估2022年及2023年出口分別成長8.4%及5.5%;進口分別成長8.1%及8%。
斯洛維尼亞:
經濟成長率:斯國2022年第1季斯國經濟成長力道承續2021年之全面復甦,成長率高達9.8%(2021年經濟成長率10.2%)。惟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供應瓶頸及俄烏戰爭影響,導致企業及個人信心下降。歐盟執委會對斯國2022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自2022年初估值3.8%微降至3.7%。另,對2023年預估值調幅較大,自3.6%調降至3.1%。
通貨膨脹率:斯國2022年第1季通膨高達6.3%,主因係能源價格上漲。斯國政府於2022年4月及5月兩度實施暫時性油價凍漲管控,並於5月初向符合條件之企業及農戶發放一次性能源漲價紓困金,以及針對弱勢家庭發放150歐元能源補助劵等措施,應有助於降低通膨壓力。預估2022年通膨率6.1%,2023年可望降至3.3%。
其他經濟指標:
1.失業率:斯國就業市場穩定,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間並未發生大規模失業現象。2020年及2021年失業率分別為5.0%及4.8%,預估2022年及2023年分別為4.8%及4.6%。
2.個人消費成長:儘管通貨膨脹導致實質收入減少,惟另一方面因就業率持續增加、稅制改革及疫情期間累積儲蓄等因素,使斯國民眾可支配所得增加,抵銷通膨帶來之負面影響。預計2022年個人消費將持續活絡,預估成長率4.1%,2023年則減緩至2.5%。
3.固定資產投資:預估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成長率為3.8%,2023年則可望在投資信心恢復下成長5%。
4.貨品及服務貿易:預估2022年斯國出口受主要貿易夥伴需求疲軟影響,成長率4.9%,2023年則可望成長6%。
A:
依據瑞士聯邦政府2022年5月20日新聞稿,瑞士將有6位部長參加5月22日至26日舉辦的瑞士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其中包括輪值總統暨外交部長Mr. Ignazio Cassis、內政部長Mr.Alain Berset、經濟、教育暨科研部部長Mr. Guy Parmelin、環境、交通、能源暨通訊部部長Ms. Simonetta Sommaruga、財政部長Mr. Ueli Maurer、以及國防、民防暨體育部部長Ms. Viola Amherd等。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政府新聞稿
日期:2022年5月20日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5月20日報導,繼4國綠電高峰會丹麥提出將於2050年建造35GW風電容量,綠色資產管理公司哥本哈根基礎設施合作夥伴CIP向政府提出了在北海建置另一個10GW容量能源島2號提案,旨為把北海所收集的風電直接於該島進行電解為綠氫。 CIP指出,該計術需要淡水,因此 CIP 打算利用電解廠的餘熱來運行可淡化海水的大型工廠, 該島位於離北海300公里遠之處的 Dogger Banke人工能源沙島,預期該島將於 2030 年可商轉。
CIP 的合夥人 Thomas Dausgaard 指出,該項目將耗資約2000億克朗,但這不是政府和納稅人都需要擔心的事情, 未來對綠氫的需求巨大,有足夠的私人投資者準備好承擔該項目的全部風險。 該公司已有項目團隊、感興趣的投資者及承包商準備投入資金。所以只需等待政府給予建造許可的信號。
丹麥科技大學(DTU)的能源系統及綠能教授Jacob Østergaard 指出, 渠無法評估 CIP 的整體商業模式是否是互聯的,但渠堅信未來將會有綠氫的需求,在北海上直接生產綠氫的想法是非常有意義的。渠並指出, 根據對運送綠氫及電力費用分析比對,在能源島上生產綠氫是最便宜的,因可靠近風機以電解生產綠氫。
CIP 亦提出在英國取得特許經營模式為借鏡, 國家提供企業在一段時間內開發特定區域的權利, 使公司有機會興建人造島嶼、風機和基礎設施,從而節省金錢和時間。
氣候部長Dan Jørgensen指出,渠很高興看到丹麥商界正在朝著北海風電協議所帶來的巨大商機邁進,但對於CIP的具體提議, 目前無以置評。
A:
資料來源: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5月16日報導
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本(5)月16日報導,根據史國國家玉米合作社(NMC)發布玉米最新價格,玉米平均價格漲幅達25%,NMC說明史國國內玉米生產不足,長期以來主要依賴自南非進口玉米供應國內民眾主食需求,並依據隨國際市場波動之南非期貨交換市場(SAFEX)價格交易。近期SAFEX玉米價格除隨俄烏戰爭相關通膨水漲船高外,亦因對未來之不可預測性升高,各國對南非玉米之需求大增,自然帶動玉米價格上漲。
NMC對於近期有關提高國內主食玉米售價是否曾考慮消費者需求之質疑回應稱,國內玉米售價係由玉米價格審查委員會監督並向農業部長Jabulani Mabuza提出建議,該委員會成員亦包括消費者代表,故本次提高國內玉米售價係為使NMC得以根據SAFEX之價格波動,以購得南非玉米提供國內市場,而非為提高NMC年收入。
查NMC係屬準國營合作社,負責為史國市場採購白玉米等穀物,成立目標為確保國內玉米生產者市場及國內民眾取得合理價格主食。近期史國國內糧食價格大幅上漲,除了玉米及肉類價格相較於上(2021)年更為昂貴外,食用油等油脂漲幅亦高達100%,過去1年來包含44種基本糧食之一籃子食品價格自上年5月每月1,400.93史鍰,至今年同期已增加330史鍰;此外國內油價隨國際油價已在4個月內上漲3次,史國消費者過去1年來亦已經歷電價上漲5.5%。史國原已有58.9%人口陷於國家貧窮線以下,相關民生物資價格持續上漲對史國一般民眾之衝擊,無疑將較對已開發國家民眾更為強烈。
A:
資料來源: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4月20日報導
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本(4)月20日報導,隸屬於東部及南部非洲共同市場(COMESA)之ACTESA係成立於2009年之特別機構,目標在促進區域內主食農產品市場之整合及競爭力,以達到共同成長及減少糧食危機,在該機構2021-2031年行動策略中規劃成立區域農產品交換中心,以協助區域內小農與國內、區域及國際市場連結。
ACTESA執行長Dr. John Makika說明該中心將提供平臺並藉由中介商協助農產品相關買家及賣家進行交易,藉由媒合相關買賣方、生產方、加工方及消費方,以降低交易成本。該中心將應用實體及虛擬平臺,並將包含遠期農產品交換功能,實體功能可能包含中介商會議及公開喊價等,虛擬功能則規劃協助中介商運用中央交換設備進行貿易,預計該中心可助提高區域農產品市場之可及性,以提高區域內農產品生產效能。該中心之建立意味支持與訓練區域成員國現有之國家商品交換系統、改善系統運作方式及在必要時協助與現貨市場連結;前揭相關工作亦將列入非政府組織-非洲綠色革命聯盟(AGRA)2022-2027年行動策略。
ACTESA其他措施包括支持種子公司在種子貿易中使用COMESA區域種子標籤,逐年更新COMESA品種資料庫以及調和COMESA各國肥料相關政策、法規標準、品質檢驗及市場發展,未來亦將建立區域內量產、採購及運送肥料相關財務機制。
查史國農業部門為該國五大經濟支柱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糖相關產品、罐頭水果、牛肉等出口商品,多數民眾則從事玉米相關維生性農業;前揭該平臺或有助刺激史國農業發展,同時對我商而言,ACTESA啟動調和會員國間相關農產品法規,亦可增加以史國為跳板拓展COMESA區域肥料與種子相關市場之潛力。
A:
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發布之瑞士2022年第一季次級產業,又稱第二級產業之生產、訂單及營業額統計,本年第一季次級產業的生產量成長6.9%,營業額成長9.9%;在工業產品類別,第一季的生產量比去年同期成長7.9%。在建築產業別,第一季的生產量比去年同期衰退0.5%,其中房屋建築成長0.2%,地下土木工程衰退3.8%,其他建築類0.5%。
在銷售營業額方面,在工業產品類別,第一季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成長11.1%。在建築產業別,第一季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成長3.3%,其中房屋建築成長5.3%,地下土木工程衰退1.9%,其他建築類則成長2.5%。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2年5月20日
A:
比利時、德國、荷蘭、丹麥於本(111)年5月18日北海領袖峰會(North Sea Summit) 發表能源部長聯合宣言‚宣示在北海共同開發離岸風電‚目標於2050年達150GW‚該電量將足夠供電予2.3億戶家庭‚並增加生產陸上及離岸綠氫‚供給產業發展需要。
聯合宣言要點如下:
(一)執委會5月18日發布之REPowerEU行動計畫‚歐盟的未來繫於能源安全與對抗氣候變遷‚將利用北海開發離岸風電與綠氫‚打造為歐洲的綠色電廠(green power plant)。
(二)離岸風電目標:在2030年前發電量達65GW‚2050年前達150GW。
(三)綠氫生產目標:在2030年前產能達20GW。
(四)共同在北海開發能源島‚串聯跨國電網‚極大化發電量及產能。
(五)加速國家和歐盟層級的開發審核流程‚為離岸風電項目挹注更多資源‚降低投資者的風險。
A:
根據葡萄牙經濟新聞網(ECO News )2022年5月17日報導,德國家電大廠博世集團(Bosch)2021年於葡萄牙銷售金額達17億歐元,成長5%,該集團透過葡萄牙出口至全球50餘國,占總銷售額之97%。日前博世集團宣布2022年將於葡萄牙投資1億歐元,並增聘350名員工以及擴建該集團位於萄國布拉加(Braga)市之廠房,以提高生產、技術與研發能力。
A:
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Fintech公司Klarna原本欲透過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集資10億美元,約100億瑞典克朗,但因為該公司欲發行的股票價值,經評估後僅約300億美元,約3000億瑞典克朗,較一年前之公司估值460億美金,減值約30%。所以增資效果不佳,Klarna期盼可得到瑞典退休基金與相關機構投資的期待因此落空。
Klarna股東之一認為此結果並不讓人意外,該公司走勢已開始緩步下滑。自今(2022)年1月以來,Klarna在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Affirm和Paypal的股價,已各自下滑75%和68%。
A:
西班牙對外出口暨投資促進局(ICEX )2022年5月17日報導,根據西班牙海關公布之貿易數據,西班牙2022年1月至3月出口金額達896億1,100萬歐元,較上一年同期成長23.9%,高於法國(+20.3%)、德國(+11.1%)及英國(+10%)等;同期進口金額達1,050億2,800萬歐元,成長39%,兩者均創下歷史新高。
西班牙2022年第1季出口產品以化學品、能源產品、非化學半成品與食品、飲料及煙草等為主,而出口目的地則仍以歐盟國家為主,占63.4%,出口金額成長28.4%;對歐元區之出口占55.9%,出口金額成長28.8%;對非歐盟之歐洲國家出口占7.6%,亦成長25.2%。2021年第1季出口成長最多之自治區以加納利群島(Canarias)、馬德里及安達盧西亞(Andalucía)等為主。